《中班教案《比耳朵》》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教案《比耳朵》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第8、9页图画,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大胆猜测它们在一起做什么,小字点在做什么。
2、学习字宝宝:“比、耳朵、谁、脸、听、象,马、猫、狗、猴、兔”
3、喜欢欣赏第6课《比耳朵》,理解作品的内容。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启蒙阅读》第四册《比耳朵》大范例。
2、字卡:“比、耳朵、谁、脸、听、象,马、猫、狗、猴、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把手在耳朵旁说)放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叫?喵喵……汪汪……好像还听到许多脚步声,有蹦蹦跳的声音,有呱嗒呱嗒的声音,你们快看看是谁来了?
2、(展开第8页、第9页彩色大范例说:“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看看都是谁?”
二、新授部分
1、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两幅图画里面有谁呢?(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顺阅读,不重复不遗漏地描述画面,随机出示字卡“象、马、猫、狗、猴”)
2、你们猜一猜这些小动物在一起做什么?(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引导说出故事的内容)
3、老师把小动物们在比耳朵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比耳朵》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朋友们要认真听哦,t听听儿歌里都说了些什么呢?(教师范念儿歌)
4、儿歌念完了,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呀?你听到儿歌里都讲了什么呢?(让幼儿回答,引出整句儿歌)
5、讨论:谁在比耳朵?它们的耳朵一样吗?
6、现在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完整的念一遍,老师大声的念,你们小声跟念。
7、小朋友们念的真好听,这些小动物在一起怎样比耳朵?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呢?兔、马、猫、猴、狗的耳朵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幼儿说出这些小动物耳朵的特点)
8、(发书,翻到第8页)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八页《比耳朵》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这首儿歌里面除了字宝宝还有什么呢?(动物小头像)我们一起看着图书指着字宝宝把儿歌在念一遍。老师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9、请小朋友们摸摸自己的耳朵,看看同伴的耳朵,说说我们的耳朵像什么?和那些小动物们的耳朵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呢?
三、活动总结:
表扬上课认真听讲并且能够积极举手发言的小朋友。
2、中班教案《保护耳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耳朵的特征,懂得耳朵的用处大。
2、 知道耳朵可以听见声音, 知道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3、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
4、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PPT,图片:耳朵,耳垂,耳廓;数字3,“?”;耳环、眼镜、音乐盒。
活动重点:
养成好习惯,注意保护耳朵的健康。
活动过程:
一、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与简单的构造
1、 耳朵谜语:圆圆脑袋一座山,兄弟两人住两边,各种声音能听见,从小到老不见面。
2、 (出示人的耳朵图片)这是我们人类的耳朵,它象什么?
小结:看上去像数字3,也有点像一个大大的“?”
3、 提问:看看摸一摸你身边好朋友的耳朵,告诉我发现什么?(软软的是耳垂、弯弯的是耳廓)
小结:人的耳朵是长在脑袋左右两边的,是由耳垂、耳廓和内耳构成的。
二、了解耳朵的用处大
人长得耳朵有什么用?
过渡语:耳朵的作用就躲在这3个数字的后面,在每一个数字后面藏着一件东西,代表耳朵的一种作用。
眼镜——架在耳朵上——支架的作用
耳环——戴在耳朵上——装饰的作用
音乐盒——听声音的作用——听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小结:耳朵的作用可真大啊,不但可以听声音,还有装饰的作用,让人变得更美丽,还有支架的作用,夹住许多的东西。
三、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过渡语:耳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耳朵(出示图片)
1、 小朋友听故事
2、 接线员听电话
3、 飞行员戴耳机,接受地面上的命令
4、 医生戴听诊器,听出人们健康还是有病
提问:耳朵这么重要,我们要不要保护耳朵呢?应该怎么保护耳朵呢?
小结:要保护好耳朵,就不要发出噪音,不能把小东西塞在耳朵里,不随便挖耳朵,做一个爱护耳朵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学的本领其实就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耳朵有什么用》,回去爸爸妈妈或者和同伴讲一讲。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在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从活动效果来看,教学难度适宜,教学准备充分,视频资料、课件的运用有效帮助幼儿对动物耳朵功能的认识,引导幼儿不断探索耳朵的秘密。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3、中班教案《比耳朵》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第8、9页图画,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大胆猜测它们在一起做什么,小字点在做什么。
2、学习字宝宝:“比、耳朵、谁、脸、听、象,马、猫、狗、猴、兔”
3、喜欢欣赏第6课《比耳朵》,理解作品的内容。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启蒙阅读》第四册《比耳朵》大范例。
2、字卡:“比、耳朵、谁、脸、听、象,马、猫、狗、猴、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把手在耳朵旁说)放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叫?喵喵……汪汪……好像还听到许多脚步声,有蹦蹦跳的声音,有呱嗒呱嗒的声音,你们快看看是谁来了?
2、(展开第8页、第9页彩色大范例说:“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看看都是谁?”
二、新授部分
1、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两幅图画里面有谁呢?(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顺阅读,不重复不遗漏地描述画面,随机出示字卡“象、马、猫、狗、猴”)
2、你们猜一猜这些小动物在一起做什么?(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引导说出故事的内容)
3、老师把小动物们在比耳朵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比耳朵》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朋友们要认真听哦,t听听儿歌里都说了些什么呢?(教师范念儿歌)
4、儿歌念完了,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呀?你听到儿歌里都讲了什么呢?(让幼儿回答,引出整句儿歌)
5、讨论:谁在比耳朵?它们的耳朵一样吗?
6、现在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完整的念一遍,老师大声的念,你们小声跟念。
7、小朋友们念的真好听,这些小动物在一起怎样比耳朵?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呢?兔、马、猫、猴、狗的耳朵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幼儿说出这些小动物耳朵的特点)
8、(发书,翻到第8页)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八页《比耳朵》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这首儿歌里面除了字宝宝还有什么呢?(动物小头像)我们一起看着图书指着字宝宝把儿歌在念一遍。老师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9、请小朋友们摸摸自己的耳朵,看看同伴的耳朵,说说我们的耳朵像什么?和那些小动物们的耳朵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呢?
三、活动总结:
表扬上课认真听讲并且能够积极举手发言的小朋友。
4、中班教案《耳朵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中比较不同动物的耳朵特征。
2、对问答式的儿歌感兴趣,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3、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爱心和好奇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力。
4、能分析儿歌,培养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难点:
对问答式的儿歌感兴趣,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兔子、松鼠、公鸡头饰
2、《比耳朵》相关课件
3、儿童歌曲《谁的耳朵长》、钢琴曲《秋日私语》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活动:
1、老师和幼儿互相问好。
2、师和幼儿一起唱《对歌》
3、师: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中都有哪几种小动物,它们都是谁?(幼儿回答)
(2)唱的都是小动物的什么呀?(耳朵)
(3)耳朵有什么用呢?试着说说看。(幼儿自由交流)
4、(教师故作神秘)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你们听没听见有谁在说话?噢,原来是老虎大王。(出示老虎手偶)
我们一起向老虎大王问声好吧!(组织幼儿问好)老虎大王来到我们班干什么来了?哦,原来今天呀,森林王国里要举行一场比耳朵的比赛,它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当评委,大家愿意吗?(愿意)
二、模拟比赛,学习儿歌
1、我说你猜,认识参赛动物
(1)耳朵长,尾巴短,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
(2)树上跳,吃松果,睡觉尾巴当被子。——松鼠
(3)头戴大红帽,身穿花外衣,每天喔喔啼,催我早早起。
——公鸡
2、说耳朵,知特征。(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语言说说这三种动物耳朵的样子)
3、师:小动物们的耳朵大不一样,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小动物们闪亮登场。(播放课件)
4、今天小动物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谁来试一试当一名“小播音员”,响亮地把参赛选手的名字报一报。
幼:参加比赛的有……
5、师:小动物都到齐了,它们太兴奋了。个个都竖起了耳朵,小朋友们现在都是评委了,我当裁判,评委们可要坐直了,今天的比赛一共有三项,第一项比赛是“谁的耳朵长?”你们能像我一样报报比赛的项目吗?(引导幼儿学说:谁的耳朵长/短/看不见?)
6、这三个项目比赛的冠军已经产生了,是哪些小动物获得呢?接下来,老师来报项目,小朋友来宣布结果。(引导幼儿学说儿歌的第二部分:兔子的耳朵长。松鼠的耳朵短。公鸡的耳朵看不见。)
7、比赛结束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比耳朵的这场比赛中藏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呀?
8、师朗诵儿歌。
9、女孩拍手问,男孩做相应动物的动作来回答。
10、小游戏:《谁的反应快》
(1)为幼儿分发头饰,播放音乐。
(2)组织游戏:游戏幼儿站成一排,一名幼儿问,戴相应头饰的幼儿必须做着动物的样子向前跳一步回答,并接着问,游戏如此反复,说错者出局,反应慢者出局。
三、迁移经验,学习创编。
1、以上是儿歌中提到的几种动物的耳朵,你还见过哪些动物的耳朵,比如猫、猴子、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你能学着刚才我们学的这首儿歌的样子自已编一编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仿编。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仿编的儿歌。
4、延伸: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其它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回去问问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编成儿歌,明天说给老师听,好吗?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就在刚才呀,老虎大王告诉我,比耳朵的颁奖典礼马上就要开始了,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加,分享小动物的快乐,大家想不想去呀?好了,让我们一起听着歌,学着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一起去参加吧!
活动反思: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中班幼儿对模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会表现出莫大的关心和好奇。同时《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那么如何为幼儿创设积极的语言表达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无压力地轻松地学习语言,迁移语言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呢?于是,我结合本园 “354游戏教学模式”组织了一堂中班语言活动。
在活动中,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对这次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也较好地完成了我预期的活动目标。不过,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活动设计与执教过程中的可取之处是:
1、能够较好地为幼儿创设积极的语言环境。在活动中,切合教材特点,我主要通过“比”的游戏来组织活动,为幼儿创设老虎大王想邀请小朋友为森林王国举行的比耳朵比赛当评委的情境,孩子们欣喜万分,跃跃欲试,自然而然进入了活动。
2、能够较为成功地引导幼儿迁移语言经验,创编儿歌。
在第三环节“迁移经验,创编儿歌”时,我为幼儿提供素材,请孩子们来根据自己儿歌学习环节中获得语言经验来创编儿歌时,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说自已创编的儿歌。我请一位幼儿上来说“谁的耳朵_?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争着说出下半句:_的耳朵_。这样既让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对重点句式的掌握,又迁移了幼儿的语言经验,自主创编儿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3、整个活动教师注意难易适度、层次清晰。上课伊始,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比耳朵的活动中,接着我又通过模拟比耳朵比赛现场,让幼儿通过报比赛选手,报比赛项目,宣布比赛结果等环节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语言,学习儿歌。紧接着我又通过小游戏——谁的反应快,帮助幼儿巩固儿歌内容,获得语言经验。活动进行到这里,孩子们意犹未尽,产生了创编儿歌的欲望,此时我趁热打铁,为幼儿提供素材,迁移语言经验,创编儿歌。最后我以老虎大王邀请我们一起去森林中参加比耳朵比赛的颁奖典礼来结束活动。整节活动组织层次清楚,有始有终。
4、游戏环节的设计既注意了动静交替,避免孩子过于疲劳,又迎合了幼儿爱玩的天性,很好发挥了游戏这种魅力经久不衰的手段,将游戏纯粹的“娱乐”功能提升到了“教育功能”,有效地巩固了儿歌的内容。
但从总的活动设计与过程来看,却也存在不少实际问题:
1、部分环节如“模拟比赛,学习儿歌”这一环节,略显粗糙。给予孩子思维、体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多,而是在“教师一问,幼儿一答”草草收场。
2、游戏环节可以加重手笔。整个活动最精彩、最能调动孩子兴趣的最后创编环节,太一闪而过,可以提供幼儿更多教具与时间用来创编。同时在小游戏――《谁的反应快》的组织也略显仓促,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头饰,增加游戏幼儿的人数,来调动广大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
总之,幼儿园语言教材十分具有灵活性,要求教师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质,既紧跟时代的步伐,又要适应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本次公开教学活动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与启迪,我坚信这将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在我以后的幼儿教育生涯中,我立志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在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找到人生的快乐!
5、中班教案《我不挖耳朵》
【活动目标】
1、知道耳朵可以听见声音,知道耳朵的重要性。
2、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集体讨论,掌握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
3、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耳朵的谜语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的注意。左一片,右一片,到老不见面。
二、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耳朵。
提问:
1、你的耳朵长在哪里呀?
2、摸摸自己的耳朵,说说耳朵是什么样的?
3、耳朵有什么用?没有耳朵会怎么样呢?
三、通过教师的讲解,大家的讨论,掌握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
教师:耳朵可以听见声音,耳朵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呢?
小结:
1、不能往耳朵里放东西。
2、不能随便挖耳朵。
3、轻轻的和别人说话,不要对着耳朵喊叫。
4、听到很响的声音时,要张大嘴巴或快快的走开。
5、有水进入耳朵,用棉球吸干,耳朵不舒服,要及时去医院。
四、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
6、中班教案《比耳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中比较不同动物的耳朵特征。
2、对问答式的儿歌感兴趣,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3、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爱心和好奇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力。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对问答式的儿歌感兴趣,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兔子、松鼠、公鸡头饰
2、《比耳朵》相关课件
3、儿童歌曲《谁的耳朵长》、钢琴曲《秋日私语》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活动:
1、老师和幼儿互相问好。
2、师和幼儿一起唱《对歌》
3、师: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中都有哪几种小动物,它们都是谁?(幼儿回答)
(2)唱的都是小动物的什么呀?(耳朵)
(3)耳朵有什么用呢?试着说说看。(幼儿自由交流)
4、(教师故作神秘)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你们听没听见有谁在说话?噢,原来是老虎大王。(出示老虎手偶)
我们一起向老虎大王问声好吧!(组织幼儿问好)老虎大王来到我们班干什么来了?哦,原来今天呀,森林王国里要举行一场比耳朵的比赛,它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当评委,大家愿意吗?(愿意)
二、模拟比赛,学习儿歌
1、我说你猜,认识参赛动物
(1)耳朵长,尾巴短,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
(2)树上跳,吃松果,睡觉尾巴当被子。——松鼠
(3)头戴大红帽,身穿花外衣,每天喔喔啼,催我早早起。
——公鸡
2、说耳朵,知特征。(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语言说说这三种动物耳朵的样子)
3、师:小动物们的耳朵大不一样,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小动物们闪亮登场。(播放课件)
4、今天小动物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谁来试一试当一名“小播音员”,响亮地把参赛选手的名字报一报。
幼:参加比赛的有……
5、师:小动物都到齐了,它们太兴奋了。个个都竖起了耳朵,小朋友们现在都是评委了,我当裁判,评委们可要坐直了,今天的比赛一共有三项,第一项比赛是“谁的耳朵长?”你们能像我一样报报比赛的项目吗?(引导幼儿学说:谁的耳朵长/短/看不见?)
6、这三个项目比赛的冠军已经产生了,是哪些小动物获得呢?接下来,老师来报项目,小朋友来宣布结果。(引导幼儿学说儿歌的第二部分:兔子的耳朵长。松鼠的耳朵短。公鸡的耳朵看不见。)
7、比赛结束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比耳朵的这场比赛中藏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呀?
8、师朗诵儿歌。
9、女孩拍手问,男孩做相应动物的动作来回答。
10、小游戏:《谁的反应快》
(1)为幼儿分发头饰,播放音乐。
(2)组织游戏:游戏幼儿站成一排,一名幼儿问,戴相应头饰的幼儿必须做着动物的样子向前跳一步回答,并接着问,游戏如此反复,说错者出局,反应慢者出局。
三、迁移经验,学习创编。
1、以上是儿歌中提到的几种动物的耳朵,你还见过哪些动物的耳朵,比如猫、猴子、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你能学着刚才我们学的这首儿歌的样子自已编一编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仿编。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仿编的儿歌。
4、延伸: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其它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回去问问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编成儿歌,明天说给老师听,好吗?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就在刚才呀,老虎大王告诉我,比耳朵的颁奖典礼马上就要开始了,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加,分享小动物的快乐,大家想不想去呀?好了,让我们一起听着歌,学着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一起去参加吧!
活动反思: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中班幼儿对模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会表现出莫大的关心和好奇。同时《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那么如何为幼儿创设积极的语言表达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无压力地轻松地学习语言,迁移语言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呢?于是,我结合本园 “354游戏教学模式”组织了一堂中班语言活动。
在活动中,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对这次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也较好地完成了我预期的活动目标。不过,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活动设计与执教过程中的可取之处是:
1、能够较好地为幼儿创设积极的语言环境。在活动中,切合教材特点,我主要通过“比”的游戏来组织活动,为幼儿创设老虎大王想邀请小朋友为森林王国举行的比耳朵比赛当评委的情境,孩子们欣喜万分,跃跃欲试,自然而然进入了活动。
2、能够较为成功地引导幼儿迁移语言经验,创编儿歌。
在第三环节“迁移经验,创编儿歌”时,我为幼儿提供素材,请孩子们来根据自己儿歌学习环节中获得语言经验来创编儿歌时,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说自已创编的儿歌。我请一位幼儿上来说“谁的耳朵_?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争着说出下半句:_的耳朵_。这样既让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对重点句式的掌握,又迁移了幼儿的语言经验,自主创编儿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3、整个活动教师注意难易适度、层次清晰。上课伊始,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比耳朵的活动中,接着我又通过模拟比耳朵比赛现场,让幼儿通过报比赛选手,报比赛项目,宣布比赛结果等环节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语言,学习儿歌。紧接着我又通过小游戏——谁的反应快,帮助幼儿巩固儿歌内容,获得语言经验。活动进行到这里,孩子们意犹未尽,产生了创编儿歌的欲望,此时我趁热打铁,为幼儿提供素材,迁移语言经验,创编儿歌。最后我以老虎大王邀请我们一起去森林中参加比耳朵比赛的颁奖典礼来结束活动。整节活动组织层次清楚,有始有终。
4、游戏环节的设计既注意了动静交替,避免孩子过于疲劳,又迎合了幼儿爱玩的天性,很好发挥了游戏这种魅力经久不衰的手段,将游戏纯粹的“娱乐”功能提升到了“教育功能”,有效地巩固了儿歌的内容。
但从总的活动设计与过程来看,却也存在不少实际问题:
1、部分环节如“模拟比赛,学习儿歌”这一环节,略显粗糙。给予孩子思维、体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多,而是在“教师一问,幼儿一答”草草收场。
2、游戏环节可以加重手笔。整个活动最精彩、最能调动孩子兴趣的最后创编环节,太一闪而过,可以提供幼儿更多教具与时间用来创编。同时在小游戏――《谁的反应快》的组织也略显仓促,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头饰,增加游戏幼儿的人数,来调动广大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
总之,幼儿园语言教材十分具有灵活性,要求教师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质,既紧跟时代的步伐,又要适应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本次公开教学活动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与启迪,我坚信这将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在我以后的幼儿教育生涯中,我立志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在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找到人生的快乐!
7、中班教案《耳朵》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耳朵的结构,了解耳朵的作用。
2、会区分噪音及保护耳朵的方法。
3、初步了解耳朵其特性。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爱护耳朵。
活动准备:
课件:耳朵的作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耳朵的结构
二、展开
1、分组讨论耳朵的作用。
2、保护耳朵及用耳卫生的方法。
(1)保护听力,噪音大的场所尽可能少去
(2)使用耳机、Mp3等,要选择质量好的
(3)听的时候音量不要太大,能听清就行,每天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4)如果发现自己最近总要把音量调大才能听清,看电视也要调大音量的时候,就应该停止使用耳机,立即去耳科检查。
(5)远离噪声:人的听觉所能承受的极限是90分贝,超过这个限度,就视为噪声。
(6)噪声对听力的损伤是缓慢的、进行性的,由偶尔耳鸣变成频繁耳鸣,引起听觉衰弱、耳疲劳,甚至出现失聪。
所以不要频繁置身在嘈杂的环境里,注意缓解耳朵压力。
(7)慎重用药:
一些抗感染药,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害人的内耳、耳蜗,造成耳聋。
所以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
(8)小心挖耳:
挖耳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而且用力不当还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若耳朵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擦。
(9)调整饮食:
多吃富含锌、铁、钙的食物,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物,勿暴饮暴食。
(10)切忌进水:
游泳或洗澡时,切忌耳朵进水。若不小心流入,可以侧身将水控出,或是用干棉签轻轻擦干,喜欢游泳的人最好戴上耳塞。
3、记住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三、结束
寻找周围的优美声音和刺耳的噪音。
8、教案中班主题《耳朵上的绿星》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耳朵上的绿星》这一故事在我我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时出现的一篇课文,我觉得特有教育意义。特别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我今年来教幼儿时也就特地选择了这一内容,我觉得极符合幼儿念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感受作品中小松鼠善良、美好的角色形象。
2、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3、从情感上,使幼儿懂得,做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内容,使幼儿懂得做事要替别人着想。
难点: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小松鼠角色教具,教学图片一套,表演用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松鼠,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今天晚上,小松鼠要上台表演唱歌,请小朋友帮他出出主意,怎样才能打扮的很美呢?(幼儿讨论并说说)
二、 结合图片,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 到“小松鼠不摘花,也不摘草,他真好。”提问:(1)、小松鼠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的很美?(2)、小松鼠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他怎么想?(3)、他为什么不用花草打扮自己?(4)、这件事谁看到了,他们怎么说?
2、到“小松鼠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提问:a、小松鼠怎么会这么漂亮?b、小松鼠耳朵上闪亮的绿星是什么?是从哪儿来的?
3、到结束,提问:小松鼠上台表演了,为什么台下的观众都惊呆了?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儿懂得做事要替他人着想。
提问: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到底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要扮成闪亮的绿星停在小松鼠的耳朵上?揭示出了小松鼠因为善良美好也得到了萤火虫的回报,请小朋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对待人和事物,进行思想提升。
四、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此课时时,孩子们在欣赏故事这一环节兴趣盎然,但在让孩子们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一环节,孩子们不敢说,不喜欢说。但总的来说,此课时还是上的比较成功的。有句话叫“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如果下次还让我来上此课,我将创设一个更能使孩子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想方设法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