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点,(快思 )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
1、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镜子、杯子、三菱镜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2、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叶子里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区别枯叶和绿叶,发现绿叶中有水分。
2、在观察、比较中对树叶进行进一步探索。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绿叶和枯叶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小石臼、碾子。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绿叶和枯叶。
难点:探索绿叶和枯叶的水分。
活动过程:
一、观察枯叶和绿叶。
·自主观察。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筐子里有两片树叶,请你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请幼儿自主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两片树叶中一片是枯叶,一片是绿叶。
·看一看
--教师:你手上的树叶分别是什么颜色的?两种树叶一样大吗?(幼儿仔细观察比较后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比较大,绿叶比较小。
·摸一摸
--教师:请你摸一摸这两种不同颜色的树叶,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教师小结:黄叶子薄薄的、软软的、表面粗糙。绿叶子厚厚的、很坚硬、表面光滑。
·捏一捏
--教师:请你捏一捏这两种树叶,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尝试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干干的,绿叶有点湿润。
二、探索枯叶和绿叶的水分
·用手撕一撕枯叶和绿叶,说说有什么不同。
--教师:请你撕一撕这两片叶子,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操作后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没有汁,绿叶有汁。
·在小石臼里用碾子碾一碾枯叶和绿叶,说说发现了什么。
--分组操作,幼儿轮流进行,一人操作时,其他幼儿仔细观看。
--操作后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如:绿叶碾出绿色的汁水了。)
·教师小结:枯叶不能碾出汁水来,绿叶里有绿色的汁液。
三、枯叶的作用。
·请幼儿讨论:枯叶有用吗?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落叶归根,最终能滋养树森木。树木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活动反思:
树叶是孩子们最常见的自然物,树的种类有许多,唾手可得的树叶其形状、色彩、纹理各异,其中还蕴藏着树木自然生长、四季更迭交替等秘密。对孩子们而言,枯叶、绿叶是两种最显性、最具有比较性的叶子特征。孩子们通过看、摸、捏、撕等多种方式感知、探索树叶的秘密,活动很成功。
3、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摸箱。
3、ppt
【活动过程】
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师: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镜子,待会儿请小朋友们来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都一样吗?摸一摸,这个镜子是平的还是不平的的?
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林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借了一个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功能很多,不仅能舀东西吃,还可以用来照,照出来的样子还不一样,大家猜猜是什么呢?
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另一面如上。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
四、总结"魔法经验",结合ppt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有这样的魔法,还有很多东西都有这样的魔法,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凸面镜做成的呢?哪些东西是用凹面镜做成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4、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点,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
1、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镜子、杯子、三菱镜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5、中班科学教案《沙宝的秘密》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 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活动反思:
联系生活揭示科学知识的意义。要做到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不仅是学习课题来自生活,还应该引导幼儿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这样做,可以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6、新教案设计中班科学教案《热水的秘密》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
2. 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并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3. 喜欢参见科学探究活动,在观察、发现、交流中体会热水的秘密。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7. 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交流或学习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
活动难点: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的原因——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中班幼儿对热水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用摸的方法可以辨别出哪杯是热水,知道用嘴吹可以使热水慢慢变凉。
2. 材料准备:每组两个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装有热水的杯子若干,装水的大容器一个、空杯子若干、冰块若干;两个大一点的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两包咖啡。
活动过程:
一、哪杯是热水——感知热水、冷水的区别
1. 引导语:你们的桌子上放了两杯水,哪杯是热水、你是怎么发现的?(看到:热水冒热气、杯子上有小水珠;摸到:一杯烫烫的、一杯凉凉的
2. 小结:我们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的方法可以知道,冒着热气、有小水珠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用小手摸的方法可以知道,摸起来烫烫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二、热水变凉——交流使热水降温的方法
1. 引导语:口渴了,想喝水,我们喝热水?冷水?(我们喝温水)那么你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很快变凉,变成温水呢?(交流原有知识经验)
2. 教师操作并补充简单的方法:活动结束我们还可以看看哪种办法可以使热水凉得更快!(①放通风口②热水里放冰块③热水分装几个杯子④热水连同杯子放进装冷水的容器内)
3. 小结:原来有这么多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变凉,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小朋友、老师看到、听到的,以后,我们也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小事,碰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多问问、多想想。
三、热水泡东西——探索咖啡在热水、冷水中的溶解情况
1. 引导语:现在老师要泡杯咖啡,要用什么水好呢?这是为什么呢?
2. 小实验——热水、冷水泡咖啡
引导幼儿观察用热水、用冷水泡的两杯咖啡,讨论现象:在热水里咖啡泡得开、溶化了(溶解了);在冷水了咖啡泡不开,很难熔化(溶解)。
3. 小结:我们刚刚做小实验发现,在热水里咖啡很快溶解了,所以我们一般用热水泡奶粉、果珍、豆浆粉。
四、活动小结及延伸。
1. 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教师总结。
2. 延伸:我们从小小的一杯热水中就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关于热水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小朋友发现了,再一起来学习。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热水的秘密”,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7、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点,(快思 )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
1、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镜子、杯子、三菱镜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