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癞蛤蟆吃西瓜》反思

《中班教案《癞蛤蟆吃西瓜》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癞蛤蟆吃西瓜》反思

1、中班教案《癞蛤蟆吃西瓜》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2、丰富词汇:砸、砍、扛、插、吸。

  3、体验动脑筋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愉悦感。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视频《癞蛤蟆吃西瓜》、西瓜教具若干、癞蛤蟆、青蛙教具、一根竹管、教学挂图

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2、指导要点:通过聆听故事、观察图片、启发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感受作品,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活动过程

  1、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置悬念导入活动

  夏天来了,小朋友都爱吃西瓜。说一说,你们平时是怎么吃西瓜的。有一只癞蛤蟆,它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癞蛤蟆想了好多吃西瓜的方法,最后它是怎么吃到西瓜的呢?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听听《癞蛤蟆吃西瓜》的故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吗?故事里有谁?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现在再来听一遍吧!

  3、结合图片,分部分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癞蛤蟆心里真着急”)

  提问:癞蛤蟆种的西瓜长的怎么样?(学习并用动作表达:又大又圆)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方法,心里真着急啊。请你们帮帮癞蛤蟆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进述)我们现在来听听癞蛤蟆有想到了哪些办法。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第一天”到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提问:有谁来帮癞蛤蟆想办法了?

  青蛙想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丰富词汇:砸、砍、扛)我们来看看癞蛤蟆有没有吃到西瓜。

  (3)读讲故事至最后,提问

  后来癞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它是怎么吃的?谁来学一学?(学习动词:插、吸)现在我们来看看《癞蛤蟆吃西瓜》的视频。

  (4)观看视频,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视频我们看完了,癞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西瓜汁。癞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那甜甜的西瓜汁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故事里的癞蛤蟆吗?为什么?

  小结:只要肯动脑筋,任何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的。我们有了好东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5、出示西瓜教具,结束活动

  看,这些是癞蛤蟆种的西瓜。现在我们一起搬出去吃吧!

故事:癞蛤蟆吃西瓜

  有一只癞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癞蛤蟆心里真着急呀! 这一天,癞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癞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癞蛤蟆想了一下,说:“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癞蛤蟆又想—下,说:“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癞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竹管。癞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癞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癞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癞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龙头,可以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都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癞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反思:

  教师教具准备充分,能够合理运用丰富的教具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但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显得少些,还不太善于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2、小班教案《蛤蟆吃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故事中活泼有趣的动物形象,初步感受故事的夸张和幽默。

  2、知道西瓜是夏天吃的水果,学会分享,并得到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蛤蟆吃西瓜》挂图

  2、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集中幼儿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

  1、课题导入:出示一片西瓜地。是谁种的呢?出示蛤蟆。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西瓜成熟了,一个个又大又圆,你们想知道蛤蟆是怎样吃西瓜的吗?(想)现在老师就来讲《蛤蟆吃西瓜》的故事。

  2、欣赏故事,并回答问题。

  (1)蛤蟆想不出办法,心里着急,小朋友帮他想个吃西瓜的办法吧。(用刀切、用勺子挖)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真好。

  (2)蛤蟆也请来了他的好朋友帮他想办法,你们想知道他的好朋友帮他想的什么办法吗?

  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问:乌龟帮蛤蟆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3)蛤蟆动脑筋自己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

  (4)后来蛤蟆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

  (5)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呢?

  (6)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3、音乐游戏 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

  (三)结束部分:蛤蟆看到小朋友们上课很乖,他要请小朋友去他家做客,请大家吃西瓜,我们现在就出发。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提供机会;在让幼儿多说的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词汇丰富、句型练习等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应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活动方案设计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惯有的模式,继续创编故事……利用两两讨论多给幼儿机会去说,去尝试。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从而我们开始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学习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模式来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3、中班教案《猪八戒吃西瓜》含反思

教育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并能随音乐做出与之相匹配的动作;

  2、在音乐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猪八戒吃西瓜》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重难点:

  熟悉乐曲旋律

  能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旋律

准备:

  Flash动画、《猪八戒吃西瓜》音乐、图谱一张

教学过程:

  一、

  1、放Flash动画,初步感受乐曲旋律及旋律表现的内容

  (1)咦快来看这是谁?

  (2)你知道猪八戒最爱吃什么?

  (3)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动画,那它在吃西瓜时做了些什么事情呢?请你们认真看一看,用耳朵仔细听音乐,就会发现。

  2、再放Flash动画,感受旋律的基本结构及结构中表达的不同内容。

  师:(1)谁知道他做了些什么事情?

  (2)在音乐里还有有一个好听的小铃铛的声音,猪八戒一听到小铃铛响了就会在那里动脑筋,我们再来仔细听音乐,看铃铛响了几次?

  二、运用图谱熟悉乐曲旋律。

  1、分析图谱,感受和理解旋律的基本结构。

  师:(1)小铃铛响了几次?

  (2)引导幼儿分析图谱。

  2、视听结合,整体欣赏音乐旋律和理解音乐与图谱、内容的关系。

  师:(1)师听音乐指图谱,幼儿完整欣赏。

  (2)再次完整欣赏,重点指导旋律与图谱的转换。

  三、学习运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乐曲旋律。

  1、在师幼互动中创编不同的动作。

  (1)创编动脑筋的动作。

  (2)创编找西瓜的动作。

  (3)创编切西瓜的动作。

  (4)创编吃西瓜的动作

  2、随音乐自主的、有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旋律(2-3次)。

活动延伸:

  随音乐到户外散步

  师:哎呦,猪八戒吃饱了,我们听着音乐到外面散步吧

活动反思:

  设计本节活动时,我尽量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活动的三个程序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提出的充分考虑中班幼儿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发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和技能、情感、能力都得到发展。

  但是,对于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运用中缺乏成熟的思考,对于孩子个性表现观察与适时指导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4、中班教案《吃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2、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3、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活动难点:

  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活动准备:

  1、音乐《大鼓和小鼓》

  2、自制音乐图谱《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小朋友,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你最想吃什么东西呢?(西瓜、冰淇淋、果冻……)

  2、老师天气热时,最喜欢吃西瓜啦。吃了西瓜很凉爽的!

  3、那你们知道怎么样挑选西瓜才好吃呢?请幼儿回答。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5、师:小朋友,选好西瓜了,怎么才能吃到西瓜呢?(切)西瓜切好了,就可以吃西瓜了(张开嘴巴吃西瓜,发出西瓜的声音)。

  6、小结:小朋友,我们吃西瓜妖经过挑西瓜、切西瓜、最后才到吃西瓜。

  过度语: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请小朋友来听一听音乐,听听音乐里游什么特别的声音,听听音乐是怎么表现吃西瓜的。

  二、活动指导

  (一)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

  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教师跟着音乐把那些特别的声音念出来)

  2、说一说音乐

  (1)师:小朋友听了音乐,你们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请幼儿回答。

  (2)这些特别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这些声音告诉我们怎么吃西瓜)

  (3)师小结:是的。“嘟嘟”“切切切”“吃的声音”“啧啧啧”告诉我们是怎么样吃西瓜的。

  (二)出示图谱,学习吃西瓜

  小朋友,现在我们也一起来学习吃西瓜。

  1、看图谱,和幼儿一起来解读图谱。

  2、讲解“0”在音乐中表示休止。

  3、每讲解一句图谱,就播放音乐一起来念图谱的内容。

  4、请小朋友跟着音乐用嘴巴完整地表演一次吃西瓜的经过。(可幼儿表演的情况再来一次)

  (三)创编动作

  刚才小朋友用嘴巴来表演吃西瓜的经过,嗯,除了用嘴巴来表演外,开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呢?

  1、 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动作,并示范自己的动作。

  如:挑西瓜用手拍拍头;切西瓜用手当刀切在手臂上;吃西瓜左右手拿着西瓜,左边咬一口,右边咬一口;好吃点头来表示。

  2、使用幼儿示范的动作,按音乐节奏一边念一边做动作。

  3、再次播放音乐表演吃西瓜的经过。

  4、做音乐游戏:围成一个大圆圈,把自己当成大西瓜,然后把西瓜吃掉。

  三、活动结束

  师幼一起围成大西瓜,然后吃西瓜。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不是用本班的幼儿来上的,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了解。所以重点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把重点设得太简单了,当提问到“0”在音乐里表示什么,幼儿能很快的回答出来。而难点已基本突破,幼儿能自己编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可是,在引导幼儿怎么样才能吃到好吃熟的西瓜这一环节,由于我的引导语用的不好,幼儿很难说出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吃的。

5、中班教案《癞蛤蟆吃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2、丰富词汇:砸、砍、扛、插、吸。

  3、体验动脑筋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愉悦感。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视频《癞蛤蟆吃西瓜》、西瓜教具若干、癞蛤蟆、青蛙教具、一根竹管、教学挂图

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2、指导要点:通过聆听故事、观察图片、启发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感受作品,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活动过程

  1、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置悬念导入活动

  夏天来了,小朋友都爱吃西瓜。说一说,你们平时是怎么吃西瓜的。有一只癞蛤蟆,它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癞蛤蟆想了好多吃西瓜的方法,最后它是怎么吃到西瓜的呢?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听听《癞蛤蟆吃西瓜》的故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吗?故事里有谁?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现在再来听一遍吧!

  3、结合图片,分部分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癞蛤蟆心里真着急”)

  提问:癞蛤蟆种的西瓜长的怎么样?(学习并用动作表达:又大又圆)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方法,心里真着急啊。请你们帮帮癞蛤蟆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进述)我们现在来听听癞蛤蟆有想到了哪些办法。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第一天”到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提问:有谁来帮癞蛤蟆想办法了?

  青蛙想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丰富词汇:砸、砍、扛)我们来看看癞蛤蟆有没有吃到西瓜。

  (3)读讲故事至最后,提问

  后来癞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它是怎么吃的?谁来学一学?(学习动词:插、吸)现在我们来看看《癞蛤蟆吃西瓜》的视频。

  (4)观看视频,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视频我们看完了,癞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西瓜汁。癞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那甜甜的西瓜汁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故事里的癞蛤蟆吗?为什么?

  小结:只要肯动脑筋,任何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的。我们有了好东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5、出示西瓜教具,结束活动

  看,这些是癞蛤蟆种的西瓜。现在我们一起搬出去吃吧!

故事:癞蛤蟆吃西瓜

  有一只癞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癞蛤蟆心里真着急呀! 这一天,癞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癞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癞蛤蟆想了一下,说:“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癞蛤蟆又想—下,说:“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癞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竹管。癞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癞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癞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癞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龙头,可以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都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癞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反思:

  教师教具准备充分,能够合理运用丰富的教具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但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显得少些,还不太善于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6、中班优秀语言课教案《蛤蟆吃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帮助蛤蟆的新办法。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图片7幅、

  2、课件《蛤蟆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师:有一只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蛤蟆心里真着急啊!小朋友你们来帮它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

  (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2、出示图片二、三师: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帮它想了什么办法?(幼儿观察图片)师:青蛙的这两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请幼儿说说理由。)师:那我们来看看蛤蟆是怎么说的?(教师讲述第二、三段故事)

  3、出示图片四师: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地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什么?(竹管)蛤蟆看见竹管,一下想出了好办法。小朋友猜猜看,它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幼儿讲述)

  4、出示图片五、六师:蛤蟆和青蛙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讲述第三、4段故事。再请幼儿讲述。)师:蛤蟆和青蛙吸呀吸,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再也和喝不下了,可西瓜汁还在不停地往外流,都浪费了,这时蛤蟆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

  师小结: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一个水龙头,这样就可以随时开关了,而且他们还在水龙头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

  师: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

  师小结:看看,这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排着队轮流喝起了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5、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观看课件)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完整地来把这个故事欣赏一遍。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蛤蟆吃西瓜)观看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6、师: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蛤蟆种西瓜-----是爱劳动的蛤蟆蛤蟆想办法-----是爱动脑筋的蛤蟆蛤蟆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蛤蟆师:我们小朋友要像这只蛤蟆一样爱劳动、爱动脑筋、关心别人。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提供机会;在让幼儿多说的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词汇丰富、句型练习等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应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活动方案设计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惯有的模式,继续创编故事……利用两两讨论多给幼儿机会去说,去尝试。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从而我们开始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学习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模式来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7、中班音乐教案《吃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2、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3、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活动难点:

  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活动准备:

  1、音乐《大鼓和小鼓》

  2、自制音乐图谱《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小朋友,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你最想吃什么东西呢?(西瓜、冰淇淋、果冻……)

  2、老师天气热时,最喜欢吃西瓜啦。吃了西瓜很凉爽的!

  3、那你们知道怎么样挑选西瓜才好吃呢?请幼儿回答。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5、师:小朋友,选好西瓜了,怎么才能吃到西瓜呢?(切)西瓜切好了,就可以吃西瓜了(张开嘴巴吃西瓜,发出西瓜的声音)。

  6、小结:小朋友,我们吃西瓜妖经过挑西瓜、切西瓜、最后才到吃西瓜。

  过度语: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请小朋友来听一听音乐,听听音乐里游什么特别的声音,听听音乐是怎么表现吃西瓜的。

  二、活动指导

  (一)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

  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教师跟着音乐把那些特别的声音念出来)

  2、说一说音乐

  (1)师:小朋友听了音乐,你们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回答。

  (2)这些特别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这些声音告诉我们怎么吃西瓜)

  (3)师小结:是的。“嘟嘟”“切切切”“吃的声音”“啧啧啧”告诉我们是怎么样吃西瓜的。

  (二)出示图谱,学习吃西瓜

  小朋友,现在我们也一起来学习吃西瓜。

  1、看图谱,和幼儿一起来解读图谱。

  2、讲解“0”在音乐中表示休止。

  3、每讲解一句图谱,就播放音乐一起来念图谱的内容。

  4、请小朋友跟着音乐用嘴巴完整地表演一次吃西瓜的经过。(可幼儿表演的情况再来一次)

  (三)创编动作

  刚才小朋友用嘴巴来表演吃西瓜的经过,嗯,除了用嘴巴来表演外,开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呢?

  1、 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动作,并示范自己的动作。

  如:挑西瓜用手拍拍头;切西瓜用手当刀切在手臂上;吃西瓜左右手拿着西瓜,左边咬一口,右边咬一口;好吃点头来表示。

  2、使用幼儿示范的动作,按音乐节奏一边念一边做动作。

  3、再次播放音乐表演吃西瓜的经过。

  4、做音乐游戏:围成一个大圆圈,把自己当成大西瓜,然后把西瓜吃掉。

  三、活动结束

  师幼一起围成大西瓜,然后吃西瓜。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不是用本班的幼儿来上的,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了解。所以重点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把重点设得太简单了,当提问到“0”在音乐里表示什么,幼儿能很快的回答出来。而难点已基本突破,幼儿能自己编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可是,在引导幼儿怎么样才能吃到好吃熟的西瓜这一环节,由于我的引导语用的不好,幼儿很难说出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