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音乐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表现及道具游戏,感应音乐曲式。
2、模仿、体验并创造各种欢呼的口技发音及欢呼的动作。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相亲相爱的情感。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音乐、小鼓一个
2、纱巾及娃娃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用肢体表现相亲相爱的一对好伙伴。
1、围圈站立,音乐起,自由找朋友,音乐停,俩俩牵手站好。
2、老师示范如何和配班教师做相亲相爱一起走。
(如:俩教师手牵手,面对面走,背对背走,语言引导:好朋友,手牵手,相亲相爱一起走/好朋友,背靠背,相亲相爱横着走)
3、游戏:碰一碰
幼儿依教师指示,听鼓声指令,两人肢体接触一起走(语言指令:走——走——走,好——朋——友,小手碰小手/走——走——走,好——朋——友,膝盖碰膝盖等等)
(二)故事情感体验,爱的表现。
1、故事延续,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上回说到:当宝宝看到好朋友们都为自己的妈妈准备了一份爱的礼物,宝宝也想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向自己的妈妈献上一份爱心,可是宝宝没有钱,为了存够买礼物的钱,宝宝想到一个好办法,每当家里来客人时,宝宝就抱着他的小猪存钱罐向客人要钱,妈妈看到了非常生气,但当知道宝宝的一片心意后,终于原谅了他,并告诉他,爱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示…….最后,妈妈决定在妇女节这天,全家去进行登山运动,以此庆祝。小朋友,你们参加过登山运动吗?
2、交流登山体验,口技律动与即兴创作
模仿老师,发出各种欢呼的声音,如:叽哩咕哩叽哩咕哩……,姆哩嘛哩姆哩嘛哩……
师:(引导)当你开心的时候,你会发出欢乐的叫声,同时,你还想做出什么样快乐的动作,比如,有些人会用手比划出V的手势,想想看,你会做什么动作?
3、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同时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示)
(三)肢体游戏、道具律动,感应曲序
1、登山律动和语词感应
A段:老师带领幼儿围圈,听音乐拍手往内或外走,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拍奏肢体各部位,并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
最后拍四拍,句尾:师问/第几名?生答:第一名!
2、道具游戏
师:小娃娃们也想参加登山游戏,请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娃娃,一起带它来参加登山游戏吧!山上的风很大,请你想想方法如何用纱巾包好娃娃,不要让它着凉!
A段:幼儿围圈背着娃娃往内走,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牵着娃娃手跳并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娃娃!
句尾:师问/第几名?生答:第一名!
(四)在舒缓的音乐中,引导幼儿轻轻地送娃娃回家。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吹泡泡》第一课时含反思
歌曲:吹泡泡(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感受吹泡泡游戏的乐趣。
2、感受曲式以及节奏的变化,学习4拍和3拍的节奏。
3、认识新的节奏,学习念法和写法。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挂图、CD、唱名卡、一张白纸(上面画好十六宫格)、图片、钢琴、两块大黑板、地板贴圆、各种节奏型(四分、八分、二分用黑色;新认知的二分附点用红色)、勾线笔
一、吹泡泡游戏(围圆圈坐好)
1、谈话活动,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泡泡
2、吹泡泡—气的运用
3、模仿泡泡造型
二、故事引导
三、欣赏歌曲《吹泡泡》
1、幼儿边听老师边拍节奏,初步感知音乐。
2、感受前奏的旋律高低
(1)出示唱名卡,做唱名音阶练习
(2)钢琴伴唱,拍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3、感应曲式及拍号
(1)师:我们一起学唱《吹泡泡》这首歌。(钢琴伴奏,清唱)
A段:拍手唱歌(强拍拍手,弱拍拍大腿)
B段:用手做出大小感应渐强与渐弱。
(2)跟着音乐做律动、感受全曲曲式。
(3)拍号感应
(4)拍肢体节奏感应拍号
4拍:脚肩肩肩
3拍:手XX,手XX
四、肢体造型
1、各种泡泡图示,让幼儿观察图片
2、请幼儿组合创作造型
五、节奏
1、节奏分析
2、念全曲节奏
3、提出2分附点(红色的二分附点)
4、命名。
(二分附点)这个宝宝有个名字叫TU-U–U,我们跟它打个招呼,TU-U–U你好。TU-U–U你好!
六、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吹泡泡》整节活动的亮点是孩子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用肢体动作来吹泡泡。我通过安排情境表演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理解歌词内容,能随着歌词变成大小圈圈的和身体个部分感应间奏上下行。
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雨滴溜滑梯》第一课时含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雨滴溜滑梯(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游戏、道具律动,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熟悉儿谣,感应圆滑与断奏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二、活动准备:
1、音乐,故事挂图
2、蛙鸣筒、铃鼓、雨声器若干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熟悉儿谣,用肢体感应圆滑与断奏
难点:音色探索,用乐器体现圆滑与断奏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一场盛大的嘉年华会将在梦幻溪举行,雨滴婆婆带着所有水滴精灵们朝着梦幻溪出发了,它们来到了芭蕉树林,,这里的景色好美呀,有小溪流水,有芭蕉滑梯,顽皮的水滴精灵圆圆和溜溜停住了脚步,在芭蕉叶上开心地溜起滑梯来了,瞧它们玩得多开心呀!
1、律动:跳动与流畅的对比动作
一老师演奏钢琴,幼儿听音跟老师做各种滑动与跳跃的律动。
断奏:指尖在身体各处弹跳/脚尖在地板各处弹跳
圆滑:摆动手臂、身体做流水状
(二)语词与弹跳的律动——雨的交响曲
听听看,小雨滴是怎么样溜滑梯的?它们都在哪滑梯
1、手指下雨:手指/手掌/手腕与地板的交响曲
2、脚趾下雨:脚尖/脚跟/脚掌与地板的交响曲
(三)乐器探索:圆滑与断奏(蛙鸣筒)
1、音色探索:圆滑/断奏
圆滑:刮、摇奏断奏:棒敲刮胡、上下振动
2、律动:配合音乐轻打拍子,念儿谣
圆滑:手划弧线索断奏:踮脚走/感应不同拍分
3、铃鼓
断奏:轻点鼓面、铃片
圆滑:在段落结束时滑奏(抓、摇铃鼓)
4、配乐演奏
五、活动延伸:
乐器下雨:
木琴/钟琴/雨声筒,感应圆滑与断奏
活动反思:
幼儿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对儿谣内容的理解,对乐曲感受等都是通过语言及动作表达出来的。在上课过程中,有一环节是让每个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想象来感受断奏及圆滑奏。起初我以为幼儿不是很感兴趣,对动作表现形式表达的也不太好,但是在上到这一环节时,幼儿想象力特别丰富,通过幼儿大胆地表达及运用身体动作如:弹指,小鱼游,弹舌头,身体转圈等多种形式的表现让他们特别感兴趣,一下让上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配上flash动画,如能加上动画,幼儿就能清楚看水滴的动态表现,对音乐自然也就有更深刻地理解。
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梦幻溪》第二课时含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梦幻溪(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游戏、律动,充分感应优美的乐句,体验表演带来的乐趣。
2、能用乐器来表现小调乐曲。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二、活动准备
1、音乐《梦幻溪》、挂图
2、纸盒(内装绿豆若干)四个、乐器:铜碰钟10对
3、画纸、颜料若干份、幼儿音乐用书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圆圆和溜溜与其他的精灵们在梦幻溪的音乐会开心地唱歌、跳舞,玩得非常快乐,这时候,雨滴婆婆拿出来一个非常神奇的礼物,它能跟着小雨滴们一起来歌唱,你们听!
(二)律动:会唱歌的礼物
1、出示自制的响雨器,教师示范操作,让幼儿说说:这像什么的声音?
2、四人一组,共持响雨器,随乐句倾斜,以感应潺潺乐句。
3、感应二个小节的乐句:二个六拍
(三)音乐与舞蹈
1、幼儿分两组进行表演
现在,我们一起来为这首好听的音乐伴奏、表演吧!
A段:铜碰钟/乐器伴奏
B段:彩带/青蛙划船
2、两人一组,拿一条彩带划船。
A段:左右摇晃
B段:一前一后随乐句划船。
(四)美劳:彩色的梦幻溪
师:小精灵们在音乐会上玩得非常开心,不知不觉,太阳公公已经开始下山,咦!阳光照在水面上,梦幻溪变成了彩色的,原来小精灵们换上了七彩的服装!
1、老师示范水滴画
2、幼儿坐下,配合音乐。
A段:轻晃纸张/和别人交换。
B段:滴上不同的颜色,并于完成后与其他人相互欣赏。
(五)音乐游戏书
1、A段旋律:让幼儿观察树叶的大小,并依树叶的高低,指唱出旋律的唱名
B段乐句:老师示范边唱旋律边画出水中涟漪,并提示幼儿音乐四个乐句,需要给青蛙画上船浆和水中涟漪。
四、在完成的作业上注上老师爱的叮咛。
5、小班音乐教案《春》第一课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应全曲A段,听辨强弱。
2、在音乐情境体验中,初步感应曲式ABACADABACA。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P4、(草帽7大1中2小、2张小鸟、2张小鱼、1张闪电)图卡、背景图、木鱼槌、水袖、纱巾、手套、软垫,结合语言课本《勤劳的人们》认识春天田野的景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1、介绍图片名称
2、(出示挂图P4)师:春天到了,宝宝带着他的玩具熊到花园里去玩,春天的花园可真美,宝宝好开心。那春天的田野又是怎样的呢?(请幼儿依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二、主题赏析
1、师:春天会有哪些好听的声音呢?(幼儿依生活经验讲述,教师可结合挂图P4引导幼儿观察春天小鸟在唱歌、流水的声音等)
2、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描写春天田野景色的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做《春》,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维瓦尔第写的。你们注意听听看,音乐里都有哪些声音?
3、提问:
听出来了吗?音乐里都有哪些声音?(幼儿讲)
三、感应全曲A段,听辨强弱
师:春天是个耕地播种的季节,大农夫在地里忙着锄地,小农夫在忙着播种,音乐里他们是怎样锄地和播种的,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完整地欣赏全曲,教师作律动)
A段:音量强——大农夫锄地
音量弱——小农夫播种
其他段落:聆听状
1、提问:
(1)刚才听着音乐王老师在做什么?(学大农夫锄地、学学小农夫播种)
2、感应A段,听辨强弱。
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学大农夫锄地和小农夫播种的样子?注意听听看,大农夫出来锄地的音乐是怎样的?小农夫出来播种的音乐又是怎样的?(请幼儿围圈站好)
(1)听A段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大农夫锄地,小农夫播种的动作。(锄地时动作幅度要大,播种时动作要轻)
(2)提问:
大农夫出来锄地的音乐是怎样的?(大声,音乐很强)
小农夫出来的音乐是怎样的?(轻、小声,音乐很弱)
(3)师:这回你们来自己听音乐,音乐里什么时候大农夫出来锄地,什么时候小农夫出来播种,听到了就请你用动作做出来,好吗?(播放全曲,在幼儿表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提示。)
A段:音量强——大农夫锄地
音量弱——小农夫播种
其他段落:聆听状
四、律动感应曲式:ABACADABACA
师: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好听的音乐里有谁和谁?(幼儿说,老师出示角色图卡,并向幼儿介绍大草帽代表大农夫,小草帽代表小农夫)
1、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看,音乐里大农夫、小农夫、小鸟、小鱼、雷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播放全曲)老师边听音乐边出示各种角色图卡。
大小大小——小鸟——大——小鱼——大——雷声_——中大——小鸟——大——小鱼——大小
2、依次提问,引导幼儿练习音乐里各种角色的动作。(大农夫、小农夫、小鸟飞、觅虫、梳洗羽毛、小鱼游、雷声等)
3、律动扮演
师:这么好听的音乐,我都想跟着音乐跳舞了。(听音乐带领幼儿做律动)
A段:农夫/锄地、播种
B段:小鸟/学小鸟觅虫、飞翔、梳洗羽毛
C段:流水和微风/学流水中的小鱼戏水,双手如微风吹拂温柔地挥动。
D段:打雷与闪电/用手抱头或两人相拥。
4、道具扮演
师:你们跳得可真美,如果再用上道具来跳就会更美了。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1)逐一介绍各种道具名称。
(2)将全班幼儿分成五组,
大农夫::木鱼锤小农夫:铃鼓小鸟:水袖小鱼:手套雷电:两个软垫互拍
(3)幼儿听音乐在原地进行角色表演。
(4)如幼儿掌握得较好,可再让幼儿走动起来表演一次。
结束:
师:你们表演得真棒,回家以后也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看好吗?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对音乐课的教授又有了新的想法,要想让宝宝学会歌曲首先要帮助幼儿很好的记忆歌词。我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会继续努力,去探索发现更好的记忆歌词的方法。
6、小班音乐教案《咿呀咿呀唷》第一课时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利用肢体语言、动作来感应特定节奏短短短短长~。
2、在活动中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3、学习唱名,并进行旋律问答句的模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准备:
彩色飘带、呼拉圈若干、音乐《咿呀咿呀唷》
教学过程:
一、肢体问好
小朋友们好——(X X X X X—)纪老师你好——(X X X X X—)
二、图片引导,初步感应曲子
出示农场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引出歌曲《咿呀咿呀唷》。
三、短短短短长肢体意识
1、全体活动
(1)听音乐,感应拍子(拍手、拍膝、拍臀)。
(2)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咿呀咿呀唷)。
(3)引导幼儿通过模画动物的叫声(可画手、头发、脸、嘴巴、眉毛、脚等)。
2、全体围圈唱歌感应特定节奏
(1)让幼儿围成大圆圈扮演小歌星。
(2)引导“小歌星”在“咿呀咿呀哟”处扭唱(持麦克风状)或摩仿歌星做出不同的歌唱状态。
3、听音乐,玩洗热水澡游戏感应特定节奏
(1)老师示范游戏玩法。
(2)听音乐,单独玩洗澡游戏。
(2)两人一组,听音乐玩倒洗澡水游戏。
4、听音乐,玩锯木头游戏感应特定节奏
(1)引导幼儿学习锯木头的本领。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
(3)集体玩游戏。
(4)分组(角色)玩锯树游戏。
四、唱名模唱问答句
1、导入:小朋友唱的歌真好听,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歌曲里的唱名宝宝。
2、学习唱名宝宝
问句:d d d s l l s——
答句:m m r r d——
3、唱名模唱
五、结束
活动反思:
对于上奥尔夫音乐活动,我没有多少经验,在授课之前我自己研究了教学过程,反复听音乐,在心 里演练了很多遍,才安心。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一节课总体来说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能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短短短短长。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气氛较好,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可是教学就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课堂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在幼儿开展锯木头游戏时,我没有讲解好幼儿如何参与游戏的方式,只是放羊式的让孩子找同伴,导致这个环节有些混乱,其实我应该用摸头的方式选定幼儿扮演角色。在这次的教学相比以前来说,我的教学程度上有明显的进步,希望以后自己能有更突出的表现.
7、中班音乐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含反思
歌曲《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用肢体律动和道具感应拍子与乐句。
2、练习和模仿各种口技,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CD、挂图P3、铃鼓、布娃娃
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
游戏:连体人
二、故事引导及模仿口技练习
1、讲述故事
2、“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发音练习
(1)“富尼古拉富尼古拉”的意思
(2)口技发音练习
(3)跟朋友打招呼、问好
三、感应曲式(通过创设“登山”情境引导)
1、初步感应全曲的拍子
(1)听音乐,做登山前的热身运动,如耸一耸肩、扭一扭腰等。
(2)听音乐,跟着音乐行进,并念读语词。
2、听音乐,创编“加油”动作
3、听全曲做律动感应全曲式
四、道具感应曲式(布娃娃)
背娃娃全曲感应。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8、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与妈妈共舞》第一课时含反思
音乐活动教案:
与妈妈共舞(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快乐。
2、通过肢体律动、道具乐器游戏,感应柔美的乐句。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音乐
2、道具:飘带、铜碰钟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音乐与律动
1、老师用钢琴演奏:雄壮、轻快、优美的三种不同曲风。
师:听,什么动物来了?请小朋友听着音乐,模仿你最喜欢小动物的动作。
引导幼儿扮演以大象、兔子、蝴蝶的走、跳、飞、跑来律动。
(二)和幼儿一起回顾上一课时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
1、出示故事挂图,与幼儿一起讲故事
师:上回说到,宝宝在准备妇女节这天给妈妈送上一份礼物,可是她没有钱买,于是她想到什么方法?如果你是宝宝,你打算怎么做?
2、师幼共同交流:爱的礼物
(三)肢体律动:感应柔美的乐句
1、手之舞
配合音乐,引导幼儿模仿老师用双手在空中画出线条、挥高、挥低、画圈子、、拉弓状、弹竖琴状、指挥状┅┅
2、飘带之舞:(用飘带舞出乐句,感应乐曲的柔美乐句)
单人:手执一条飘带/随着乐句在空中挥洒出各种线条。
双人:互拉两条飘带/随着乐句做各方位的肢体延伸。
(四)乐器律动:
1、铜碰钟之舞
单人:随乐句/敲铜碰钟,并在空中画出优美的线条。
双人:在乐句的句首/互敲铜碰钟,并于空中画出优美的线条。
(五)乐之舞:
1、找个朋友来跳舞:
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拿铜碰钟,一人手拿飘带,面对面站好。
乐器:演奏乐句
舞蹈:飘带/舞动乐句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9、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含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表现及道具游戏,感应音乐曲式。
2、模仿、体验并创造各种欢呼的口技发音及欢呼的动作。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相亲相爱的情感。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音乐、小鼓一个
2、纱巾及娃娃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用肢体表现相亲相爱的一对好伙伴。
1、围圈站立,音乐起,自由找朋友,音乐停,俩俩牵手站好。
2、老师示范如何和配班教师做相亲相爱一起走。
(如:俩教师手牵手,面对面走,背对背走,语言引导:好朋友,手牵手,相亲相爱一起走/好朋友,背靠背,相亲相爱横着走)
3、游戏:碰一碰
幼儿依教师指示,听鼓声指令,两人肢体接触一起走(语言指令:走——走——走,好——朋——友,小手碰小手/走——走——走,好——朋——友,膝盖碰膝盖等等)
(二)故事情感体验,爱的表现。
1、故事延续,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上回说到:当宝宝看到好朋友们都为自己的妈妈准备了一份爱的礼物,宝宝也想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向自己的妈妈献上一份爱心,可是宝宝没有钱,为了存够买礼物的钱,宝宝想到一个好办法,每当家里来客人时,宝宝就抱着他的小猪存钱罐向客人要钱,妈妈看到了非常生气,但当知道宝宝的一片心意后,终于原谅了他,并告诉他,爱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示…….最后,妈妈决定在妇女节这天,全家去进行登山运动,以此庆祝。小朋友,你们参加过登山运动吗?
2、交流登山体验,口技律动与即兴创作
模仿老师,发出各种欢呼的声音,如:叽哩咕哩叽哩咕哩……,姆哩嘛哩姆哩嘛哩……
师:(引导)当你开心的时候,你会发出欢乐的叫声,同时,你还想做出什么样快乐的动作,比如,有些人会用手比划出V的手势,想想看,你会做什么动作?
3、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同时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示)
(三)肢体游戏、道具律动,感应曲序
1、登山律动和语词感应
A段:老师带领幼儿围圈,听音乐拍手往内或外走,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拍奏肢体各部位,并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
最后拍四拍,句尾:师问/第几名?生答:第一名!
2、道具游戏
师:小娃娃们也想参加登山游戏,请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娃娃,一起带它来参加登山游戏吧!山上的风很大,请你想想方法如何用纱巾包好娃娃,不要让它着凉!
A段:幼儿围圈背着娃娃往内走,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牵着娃娃手跳并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娃娃!
句尾:师问/第几名?生答:第一名!
(四)在舒缓的音乐中,引导幼儿轻轻地送娃娃回家。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0、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与妈妈共舞》第二课时含反思
音乐活动教案:
与妈妈共舞(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律动,充分体验音乐舞蹈中愉悦的心情。
2、尝试模拟小提琴的演奏。
3、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音乐、有关于小提琴的介绍图卡
2、飘带、铜碰钟人手一份,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爱的礼物
1、师:在妇女节这天,外婆收到了宝宝和妈妈送来的礼物,整天都笑眯眯的,妈妈也好开心,因为宝宝为她们唱了一首歌,并拉了小提琴给妈妈和外婆听。
2、小提琴的介绍
出示各种图卡,向小朋友介介绍小提琴及演奏的方式
(二)音乐体验:彩色小提琴
1、飘带彩色小提琴
引导幼儿用两条不同颜色的飘带绕过后颈,左手抓住尾端,当作四条琴弦。
2、小提琴演奏
引导幼儿用琴槌当弓,放在彩色琴弦上,随音乐以右手模仿拉奏。
师:你见过拉小提琴吗?我们可以怎么拉?(引导幼儿坐着拉、站着拉、边拉奏边走动、拉奏中与他人呼应对话等)
(三)乐中有舞、舞中有乐
1、三人共舞
幼儿分成舞蹈与乐器两组
飘带飞舞:飘带舞动乐句
乐器伴奏:一人小提琴模仿演奏/一人手拿铜碰钟演奏乐句。
(四)幼儿用书:
亲子配对,认识小提琴
1、欣赏画面,找温馨“亲子图”
2、共同欣赏优美的小提琴曲
3、教师在幼儿完成的作业盖上奖励章。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1、幼儿园音乐律动优秀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
音乐律动: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
2、通过口技律动模仿,培养幼儿的即兴创作。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二、活动重难点:通过情境游戏让幼儿感应音乐的曲式。
三、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P3;
2、布娃娃、纱巾人手一份。
四、活动队形:围圈坐,游戏时围圈走。
五、活动过程:
(一)律动暖身
师:小朋友早上好!我想请一位小朋友和我出来走走。
1、老师示范如何和同伴相亲相爱一起走。
师:他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和他手牵手的走,你还能想出和小朋友怎么相亲相爱的走吗?
(给幼儿创作的时间)
2、接触与分离
依老师指示,用幼儿自己创作的肢体接触一起走。
师:请小朋友一起走回到位置上。我们要来讲故事了。
(二)故事延续:
宝宝想给妈妈买礼物,可是他们没有钱。为了存够足够买礼物的钱,宝宝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当家里有客人时,宝宝就抱着小猪存钱罐到处向客人要钱。这一天,宝宝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是爸爸的朋友,宝宝看到客人来很有礼貌的和客人打招呼。小朋友,家里来客人你是怎样和客人打招呼的呀?恩,我们中国人打招呼一般会说:“你好。”可是呀,今天的这位客人是意大利的人,要怎样和他打打招呼呢?(幼儿不懂)跟我学学吧!(教师先慢速的念出富尼古利富尼古拉,接着速度慢慢接快,接着可以用唱的唱出来)。今天呀,爸爸的朋友是来带宝宝一家去爬山,宝宝可喜欢爬山了。他们爬山的时候高兴的高声欢呼。我们一起来听听。
(三)口技发音
师:你听到他们的欢呼了吗?他们说的是什么?在山里对着对面的山喊是有回音的,你们玩过回音游戏吗?现在我们玩一个回音游戏。
1、老师示范,幼儿模仿: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叽哩咕哩叽哩咕哩、姆哩嘛哩姆哩嘛哩。
师:这样的欢呼有趣吗?你们也来想一个吧?
2、模仿口技律动幼儿创造的口技。
师:你们说的很好,如果能在加上动作就更有趣了。
3、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和动作。
(四)感应曲式
律动和语词
1、 肢体感应
A段:围圈拍手,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拍奏肢体各部位,并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句,尾问:第几名?答:第一名!
师:刚才小朋友爬山很棒。我这里有个娃娃,想请你们当爸爸妈妈,带着娃娃爬山好吗?
师:娃娃还很小,不会爬山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背着娃娃)
2、 道具感应
A段:围圈背着娃娃往内走,句尾蹲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B段:牵娃娃手跳念:加油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句,尾问:第几名?答:第一名!
(五)结束活动
师:终于爬到山顶,累吗?那我们赶紧下山吧。(听音乐走出教室。)
音乐律动: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创造出各种登山动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2、学会听指音乐图谱,感应拍子与乐句。
二、活动重点:鼓励幼儿创造各种登山动作。
三、活动难点:听指音乐图谱,感应拍子与乐句。
四、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P3—P4. 、大挂图。
2、道具:塑料袋、软垫、纱巾、琴槌、大绿布等布置障碍的道具。
3、乐器:木鱼、圆舞板、铃鼓、三角铁等。
五、活动队形:围圈坐,游戏时围圈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一家和客人叔叔一起去爬山,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大伙都累了,于是他们坐下来喝喝水休息一下。这时宝宝想起了要给妈妈买礼物的,于是他就到抱着小猪存钱罐到客人叔叔面前要钱。妈妈看见了很生气,她严厉的批评了宝宝。问宝宝:“你为什么要向客人叔叔要钱?这样的行为很不好。”宝宝说:“我想给妈妈买礼物,可是宝宝没有钱。”当妈妈知道宝宝的一片心意后终于原谅了她,并告诉宝宝:“好孩子,有些礼物是用钱买不到的。你只要乖乖的做个好孩子,就是给妈妈最大的礼物了。”宝宝笑了,大家都笑了,他们又开开心心的继续爬山了。我们也一块来爬山吧?
(二)空间、步伐与路线
配合音乐走不同路线与步伐
第一遍:配合音乐幼儿搭火车队形,老师带领幼儿走不同路线与步伐。
步伐:踏并步、矮步、跨走、跳跃
路线:直、弯延、锯齿、圆圈
(1)师:山上的路可不好走,有的地方滑、有的地方高低不平。我这里有些道具,我们一块来设计山路好不好?
(2)幼儿设计好后请他们来介绍自己设计的路。
第二遍:配合音乐做步伐律动。
步伐:踏并步、矮步、跨走、跳跃……
路线:直、弯延、锯齿、圆圈……
地质:滑的、不稳的、窄的、高低不平的、泥泞的……
(三)登山旅程
1、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登山装备
师:我想问问你们,知道登山要准备一些什么吗?
幼儿回答,教师一边拿乐器当幼儿所说的物品放到纱巾上。最后把纱巾包裹起来,用琴槌当扁担双手握着搭在肩上。
师:你们也来准备一份吧。
2、登山步伐
运用五线谱大绿布练习并步、矮步、跨步、跳跃、脚尖、脚跟或侧走
3、老师以道具设计各种登山路线。
4、攻顶欢呼:发明各种欢呼声
5、山顶野餐,以乐器当食物
师:我们到山顶了,来休息一下,拿出我们准备的食物吧。
教师和幼儿用乐器想象食物。
A段:依节奏敲奏各式乐器
B段:念语词:好吃!好吃!面包真好吃!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齐奏拍子,尾声高举乐器。
6、垃圾分类:乐器以木质、铁质、皮质分类。
师:哇,我们吃了好多好吃的呀。垃圾可不能乱丢哦。我们来给它们分分类。
教师给幼儿准备筐让幼儿分类。
(四)游戏书——配合音乐指画音乐图谱。
师:我们现在要准备去爬另一座山啦!可是那一座更高,更难爬的,怎么办?别担心,为了让小朋友更清楚知道爬山的路,老师都把它画下来啦,你看!
1、教师听音乐边依拍子指出音乐图谱。
师:爬山的路怎么走呢,老师在图谱上先指出来给你们看!你们可要听清楚看清楚了,要不爬山会迷路的噢!
2、幼儿听音乐边依拍子指出音乐图谱。
师: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来指一指!
3、幼儿听画图谱。
(五)幼儿听音乐脚踩步伐出教室。
12、幼儿园中班奥尔夫活动:富尼古利富尼古拉教案及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应音乐,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
2、体验音乐律动和语词,能跟老师喊出各种口号。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光碟、挂图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小宝宝没有钱买礼物给妈妈,为了存够买礼物的钱,每当家里来客人时,宝宝就抱着小猪存钱罐到处向客人要钱,妈妈看到了很生气,但知道宝宝的一片心意后还是原谅了宝宝,并告诉宝宝:有些礼物是用钱买不到的。小朋友们觉得是什么呢?
二、感应曲式
1、第一遍音乐(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 师:在音乐里尼听到了什么呢?
(1) 练习“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的发音。(幼儿先跟老师念词,幼儿会念了之后加快速度。再练习唱。)
2第二遍音乐:肢体感应律动和语词
第一段:拍手打节奏,句尾唱:“摘一朵花,摘一朵花”、|喝一口水,喝一口水、休息一下,休息一下,擦一擦汗,擦一擦汗。”并做出相应动作。
第二段:双手握拳做加油状,并念:“加油加油,努力往上爬。”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呼口号,高举双手挥舞。
句尾:师问:第几名?生答:第一名。
3、第三遍音乐:步伐,体会不同的路程
师:宝宝玩得真开心,他邀请我们一起去爬山,小朋友要不要去?爬山的路会很崎岖,要过山洞,还要跨过很高的石头,小朋友会累吗?
(1) 教师先请六个小朋友一起体验爬山的乐趣。
(2) 请全班幼儿站队体验。配合音乐,幼儿排火车队形,老师带领走不同的路线及步伐。
步伐:踏步、矮步、跨走、跳跃。
路线:直、横、弯
地质:滑的,不稳的、窄的、高低不平的。
奥尔夫音乐教案: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 体验不同的空间、步伐与路线带来的乐趣.
2、 用乐器打出音乐节奏并喊出欢呼声。
活动准备:
音乐光碟、圆舞板、打棒。
活动过程: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一、登山旅程:空间、步伐与路线,体会不同的路途。
1、幼儿听音乐在原地做动作,喊出口号声,做出相应的动作。
2、幼儿排火车队形,老师带领走不同步伐,句尾做出“摘一朵花、|喝一口水、休息一下、擦一擦汗”的动作。并一起喊出欢呼声
。二、乐器演奏(圆舞板、大棒)
1、常规培养:排队取乐器,拿到乐器的小朋友将乐器放在腿上坐好。
2、分组练习打节奏
3、合奏第一段:以二分音符奏乐,每一句句尾停。
第二段:奏乐并念出:加油••••••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停)唱词。
活动反思:
“富尼古利富尼古拉”这首音乐轻快有趣,音乐节奏感很强,小朋友很喜欢。刚开始幼儿对”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几个字的发音唱的不好,后来让幼儿一句一句慢慢读,速度慢慢加快,能读得快了再学着唱。通过肢体动作及各种语词让幼儿感应曲式,句尾念出语词,小朋友学得很快,语词掌握的比较好,但在最后的“富尼古利富尼古拉”唱得还不好,还需要练习。小朋友很喜欢登山的游戏,教师设计情境,配合着音乐,带领幼儿进行练习各种不同的步伐,体验不同的步伐和路途,做出:踏步、跨走、跳跃等步伐,句尾做出语词动作,这块幼儿掌握得比较好。最后的乐器打奏中,我选择了圆舞板和打棒两种乐器,先让幼儿看老师示范一次,乐器是在什么时候发出声音的。徒手练习一遍,大多数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节奏,在第一遍乐器演奏中,幼儿还是没能准确的拍对音乐节奏。第二遍演奏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