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反思《学习4的相邻数》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学习4的相邻数》》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学习4的相邻数》

1、中班数学教案反思《学习4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观看课件,学习4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思维推理能力。

  3、学习4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3比4少1,5比4多1的关系,推出4的相邻数就是3和5.

  难点:用语言清楚地表述比较出结果。

  活动准备:

  知识:学习了3的相邻数,初步了解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幻灯片两张

  数字胸饰若干

  学具:每人3朵蓝花、4朵黄花、5朵红花,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请幼儿观看表演的语气,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表演内容是:一位小朋友扮演数字“4”哭着来到小朋友面前,请小朋友帮忙找朋友。

  二、展开:

  1、教师引导幼儿做游戏“开花”观察比较感知3、4、5、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比较3、4之间的关系。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花园里掀开了3朵蓝花,过了今天又开了4朵,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出数字朋友。

  问:“蓝花和黄花谁多谁少?蓝花比黄花少几朵?3比4少几?”[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通过游戏,你知道了4的一个好朋友是几?(因为3比4少1,4的一个好朋友是3)

  (2)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操作比较4、5之间的关系。

  花园里又开了5朵红花,请你给它找出数字朋友吧!引导幼儿比较,得出答案,5比4多1,4的另一个好朋友是5。

  (3)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好事,给数字4找到了好朋友,它们是3和5,也就是说,4的好朋友是3和5.

  2、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1)第一张幻灯片,屏幕上出现3朵蓝花、4朵黄花和数字3和4,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得出3比4少1,4的好朋友的3。

  继续播放:屏幕上开出了5朵红花和数字5,引导比较,得出结论。5比4多1,4的好朋友是5.

  (2)第二张幻灯片出现,数字3、4、5、把数字“4”请上台来,问:“数字4你找到朋友了吗?是几和几”幼儿一起说出结论“4的好朋友3和5.

  3、游戏:“找朋友”进行巩固

  玩法:每个幼儿带一个数字(3、4、5)的胸饰,戴数字4的幼儿做找朋友的人,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边拍手边找朋友,音乐停,每人找两个朋友,一个是数字3,一个是数字5.找对了共同庆贺。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结束:组织幼儿收起学具,自然下课。

  活动反思:

  A、活动《学习4的相邻数》属于新授课,在选材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的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和幼儿对相邻数有初步了解但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的现状,结合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的年龄特点,通过以故事讲述和故事表演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形式运用较好,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中将问题解决。

  B、在活动的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复习“邻居关系”、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2、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在数学教学方面的收获:

  (1)通过这次的观摩活动,首先让我学习到更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和表演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对幼儿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3)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2、中班公开课数学教案《学习6以内的相邻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自然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一个数多"1",比它后的一个数少"1";

  (2)在比较数量多少的基础上,能掌握6以内的相邻数;

  (3)发展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磁铁各7个,大数字卡1-7,小数字卡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请来了好多个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磁铁宝宝,让我们数一数有几个磁铁宝宝。

  教师指导幼儿手口一到的点数。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

  比较数量的多少。

  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磁铁各六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磁铁不动,让三排磁铁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

  提问:"怎样才能排得到?"

  教师指导幼儿让三排的磁铁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

  三、分享经验

  找出相应的数字卡。

  让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卡摆在桌面上。

  提问:"比6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6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教师引导幼儿6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6少1的5,排在6的前面,一个是比6多1的7,排在6的后面。

  四、幼儿再次操作

  玩一玩、摆一摆。

  组织幼儿讨论6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雪花片、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提问:"6的好朋友是几和几?"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6的好邻居是5和7。

  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五、活动延伸

  在玩一玩、认一认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雪花片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的各数的相邻数。

  绘画。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太急于说出相邻数的关系了。没有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我以后上课时应该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让幼儿进一步的思考,让幼儿自己发现,达到熟练巩固的效果。

3、中班数学教案《学习5以内相邻数》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5以内相邻数》课件,幼儿操作练习题。

  2、1——5数字卡若干,背景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教学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景设置法、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设置情景,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师:动物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因为它们要搬新家。看看有几间新房子?是哪些动物要搬家?

  2、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小动物谁和谁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师:天慢慢黑了,小动物们该休息了(老师把小动物隐藏起来)。听,谁在说话呢?哦!原来是数字宝宝在讨论问题呢。数字宝宝2说:“我是2,数字宝宝1和数字宝宝3是我的好邻居,我们是相邻的数字,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相邻数,2的相邻数是1和3。”提问幼儿找其他数字宝宝的相邻数。

  2、师:那些数字宝宝变成了点子宝宝,看看2个点子宝宝比1个点子宝宝多几个点子宝宝,比3个点子宝宝少几个点子宝宝?我们一起念一下:2比1多1,2比3少1。(同法3、4的相邻数)

  (二)游戏《找朋友》。

  老师随意地举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老师说“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两个好朋友,我是数字宝宝2,我的相邻数是几”拿数字1和3的小朋友就赶快举起来,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组织幼儿完成操作练习:《相邻数朋友》。

  三、结束部分:

  1、评价幼儿操作练习情况。

  2、给爸爸、妈妈检查自己的作业。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首先以“动物搬家”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邻居关系”、复习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4、中班数学教案《学习6―9相邻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6—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幼儿能熟悉地找出6—9各数的相邻数。

  3.知道朋友间要团结友爱。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学会了10以内的数字。

  2.1—10的数字胸卡三套,1—10的数字卡和实物卡若干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搬了新家,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出现房子图片,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1、“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2、用向小朋友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数字们见小朋友来了都非常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3、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说出数字间的关系。(多1或少1)

  三、游戏:找朋友

  1、“小朋友,我们都知道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邻居,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左边的比它少1,右边的比它多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数字的邻居。”

  2、游戏;将幼儿每6人分为一组,每组幼儿将6—9的数字胸卡带上。教师逐一请数字6—9的幼儿出来找朋友,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各数的好朋友找出来,并说一说数字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3、小结游戏情况。

  四、玩实物卡。

  幼儿两两一组将实物卡按1—10的顺序排好,然后说一说,找一找各数的相邻数。

  五、活动总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活动延伸:

  教师把胸卡、数字卡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小朋友可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第一个活动2—5相邻数的学习,孩子对 2、3、4、5这几个数的相邻数很熟悉,而且能很快说出他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并且说出前面的朋友和后面的朋友与中间数少1和多1的数量关系,第一个活动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在第二个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将操作的要求清楚的告诉孩子,让孩子能回忆上次的操作方法,迁移已经学会的操作经验进行再次操作。今天孩子的操作速度快了,大部分幼儿都能快速正确的找到某数的相邻数。这个活动我没有增加难度,没考虑个别差异,对好的孩子来说就缺少一点挑战性,因此我可以再准备多点操作材料,提供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认为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也很重要的学科,在每个活动中教师都应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然后引导幼儿迁移经验来进行学习,这样对幼儿的学习应该会有更大的帮助。

5、中班数学教案《相邻的数》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知识涵盖面和认知水平可能会因为区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而我们所面对的农村幼儿与市直幼儿就更不一样了,所以,我针对农村幼儿的个体情况,在活动中我以生活中实际为主进行教学,利用生活中的邻居来进行相邻数的教学,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相邻的数,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相邻数的学习,懂得邻居之间要相互帮助,养成团结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的行为品质。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相邻的数,知道相邻的数之间相差1。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片

  2、 小动物的家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

  1、 小朋友们,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家都会有邻居,那么你们来说一说,你们家的邻居都有谁?

  2、 通过教师的提问进入相邻数的学习。

  二、学习相邻数

  1、 教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由幼儿读数。

  2、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几个数字和我们的邻居一样,是相互挨着的,那么他们都主谁和谁是邻居呢?引导幼儿说出每个数字的相邻数。

  3、 让幼儿仔细观察1~10的数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知道相邻的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差数字1。

  4、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中的内容。

  三、游戏活动

  1、 幼儿手拿数字卡片找邻居。

  2、 小动物找邻居。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都找到了邻居,真的很棒!那么我们成为邻居要怎么样做呢?我要成为相互帮助,助人为乐,团结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相邻的数以及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

  2、 在教学活动中有个别的幼儿不能太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个别幼儿的接受能力,

  3、 通过活动了解到关于相邻数的学习,如果能在活动中添加一些加减法的练习(加1和减1)来辅助相邻数的学习。

  4、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你所表达的内容以及他们应该怎样去完成你的要求,从而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

6、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相邻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物体或数字的序列位置,理解“邻居”的关系。

  2、初步感知相邻数的概念。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十座写有1—10数字的蘑菇小房子、10只不同的小动物;扑克牌人手一份(从1到10);黑板;1—12的数字卡片。

  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过程:

  一、理解“邻居”的关系。

  1、小动物搬家。

  (1)、森林里盖了许多漂亮的蘑菇房子,我们来看一看共有几座蘑菇房子。幼儿点数1——10。

  (2)、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们都住几号房子?

  依次出示小动物,一边出示一边说:小白兔住进了1号房子,小狗住进了2号房子……小公鸡住进了10号房子。

  (3)、今天,小动物特别高兴,它们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有了邻居。他们的邻居都是谁呀?

  引导幼儿用完整话来回答问题:

  问:小白兔的邻居是谁?答:是小狗。

  问:2号小狗的邻居是谁?答:小白兔和小狮子。

  ……一直问到10号小公鸡的邻居。

  (4)、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问你,小狗的邻居是谁?

  请个别幼儿来帮小动物找邻居,从而巩固加深对邻居的理解。

  (5)、今天小动物们玩的可高兴了,天黑了,小动物们吃完饭都出去散步了!(将小动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带有数字的小房子,以便讲相邻数做清晰的准备。)

  2、理解“相邻数”的关系。数字宝宝找邻居。

  听!是谁在说话呢?原来是数字3在说话,它也想知道它的邻居是谁,谁能告诉它?

  二、理解“相邻数”。

  1、师:小朋友都有两个好听的名字,比如高凌溪小朋友在家里妈妈叫你宝宝,在幼儿园老师叫你高凌溪。邻居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那3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2、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问你,3的相邻邦数是几和几?

  三、游戏《找邻居》、《扑克牌里的相邻数》

  1、《找邻居》: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数字卡片,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然后再请它的相邻数上来。

  2、《扑克牌里的相邻数》:两人一组,甲抽取乙扑克牌里的任一张牌,然后让甲找相邻数,找对了,牌归他,找错了牌归乙。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后以谁的牌多为胜。

  4、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7、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相邻的数》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知识涵盖面和认知水平可能会因为区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而我们所面对的农村幼儿与市直幼儿就更不一样了,所以,我针对农村幼儿的个体情况,在活动中我以生活中实际为主进行教学,利用生活中的邻居来进行相邻数的教学,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相邻的数,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相邻数的学习,懂得邻居之间要相互帮助,养成团结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的行为品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相邻的数,知道相邻的数之间相差1。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片

  2、 小动物的家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

  1、 小朋友们,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家都会有邻居,那么你们来说一说,你们家的邻居都有谁?

  2、 通过教师的提问进入相邻数的学习。

  二、学习相邻数

  1、 教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由幼儿读数。

  2、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几个数字和我们的邻居一样,是相互挨着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那么他们都主谁和谁是邻居呢?引导幼儿说出每个数字的相邻数。

  3、 让幼儿仔细观察1~10的数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知道相邻的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差数字1。

  4、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中的内容。

  三、游戏活动

  1、 幼儿手拿数字卡片找邻居。

  2、 小动物找邻居。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都找到了邻居,真的很棒!那么我们成为邻居要怎么样做呢?我要成为相互帮助,助人为乐,团结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相邻的数以及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

  2、 在教学活动中有个别的幼儿不能太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个别幼儿的接受能力,

  3、 通过活动了解到关于相邻数的学习,如果能在活动中添加一些加减法的练习(加1和减1)来辅助相邻数的学习。

  4、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你所表达的内容以及他们应该怎样去完成你的要求,从而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

8、中班数学教案反思《学习4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观看课件,学习4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思维推理能力。

  3、学习4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3比4少1,5比4多1的关系,推出4的相邻数就是3和5.

  难点:用语言清楚地表述比较出结果。

  活动准备:

  知识:学习了3的相邻数,初步了解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幻灯片两张

  数字胸饰若干

  学具:每人3朵蓝花、4朵黄花、5朵红花,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请幼儿观看表演的语气,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表演内容是:一位小朋友扮演数字“4”哭着来到小朋友面前,请小朋友帮忙找朋友。

  二、展开:

  1、教师引导幼儿做游戏“开花”观察比较感知3、4、5、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比较3、4之间的关系。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花园里掀开了3朵蓝花,过了今天又开了4朵,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出数字朋友。

  问:“蓝花和黄花谁多谁少?蓝花比黄花少几朵?3比4少几?”[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通过游戏,你知道了4的一个好朋友是几?(因为3比4少1,4的一个好朋友是3)

  (2)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操作比较4、5之间的关系。

  花园里又开了5朵红花,请你给它找出数字朋友吧!引导幼儿比较,得出答案,5比4多1,4的另一个好朋友是5。

  (3)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好事,给数字4找到了好朋友,它们是3和5,也就是说,4的好朋友是3和5.

  2、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1)第一张幻灯片,屏幕上出现3朵蓝花、4朵黄花和数字3和4,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得出3比4少1,4的好朋友的3。

  继续播放:屏幕上开出了5朵红花和数字5,引导比较,得出结论。5比4多1,4的好朋友是5.

  (2)第二张幻灯片出现,数字3、4、5、把数字“4”请上台来,问:“数字4你找到朋友了吗?是几和几”幼儿一起说出结论“4的好朋友3和5.

  3、游戏:“找朋友”进行巩固

  玩法:每个幼儿带一个数字(3、4、5)的胸饰,戴数字4的幼儿做找朋友的人,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边拍手边找朋友,音乐停,每人找两个朋友,一个是数字3,一个是数字5.找对了共同庆贺。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结束:组织幼儿收起学具,自然下课。

  活动反思:

  A、活动《学习4的相邻数》属于新授课,在选材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的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和幼儿对相邻数有初步了解但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的现状,结合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的年龄特点,通过以故事讲述和故事表演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形式运用较好,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中将问题解决。

  B、在活动的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复习“邻居关系”、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2、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在数学教学方面的收获:

  (1)通过这次的观摩活动,首先让我学习到更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和表演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对幼儿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3)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9、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5以内的相邻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水滴找邻居(5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每个数的相邻数。

  2、能理解操作要求,认真地进行操作活动。

  3、活动时注意力集中,能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5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认识5以内的数字,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什么叫邻居。

  物质准备:

  ——教具:水滴形的数卡5张(数字分别为1—5),图片一张(上面画有5间相同的房子,并且房子连在一起一字排开。房子分别写有1-5的数字)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1-5的数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字接龙。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说一个数。

  ——师幼共同游戏,教师说1,幼儿说2,以此类推往下接。

  二、找邻居。

  ——教师(出示水滴形的数卡):下雨啦,5个小雨滴排着队从天上落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教师出示房子图片,请个别幼儿把水滴数卡按数字对应送到房子里,并说一说:一号水滴住一号房……

  ——教师:小水滴想找邻居一起玩。2号小水滴的邻居是几呢?1比2多1个还是少1个?2号小水滴的有没有其他的邻居是几呢?3比2怎么样……

  三、游戏:看谁说得快。

  四、教师报数字,请幼儿说出它的一位邻居。如:教师报3,幼儿报4,并说出理由3比4少1个。

  五、幼儿操作活动。

  ——填印数字。请幼儿观察鸽子里的数字和点子,在空缺处印上相应的数字或画圆点。

  ——找邻居。观察上牌图片中青蛙的数量,在下排图片中找出邻居并连线。

  这次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活动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10、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相邻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每个数的相邻数。

  2、能理解操作要求,认真地进行操作活动。

  3、活动时注意力集中,能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5以内的数字,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什么叫邻居。

  物质准备:

  ——教具:水滴形的数卡5张(数字分别为1—5),图片一张(上面画有5间相同的房子,并且房子连在一起一字排开。房子分别写有1-5的数字)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1-5的数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字接龙。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说一个数。

  ——师幼共同游戏,教师说1,幼儿说2,以此类推往下接。

  二、找邻居。

  ——教师(出示水滴形的数卡):下雨啦,5个小雨滴排着队从天上落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教师出示房子图片,请个别幼儿把水滴数卡按数字对应送到房子里,并说一说:一号水滴住一号房……

  ——教师:小水滴想找邻居一起玩。2号小水滴的邻居是几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1比2多1个还是少1个?2号小水滴的有没有其他的邻居是几呢?3比2怎么样……

  三、游戏:看谁说得快。

  四、教师报数字,请幼儿说出它的一位邻居。如:教师报3,幼儿报4,并说出理由3比4少1个。

  五、幼儿操作活动。

  ——填印数字。请幼儿观察鸽子里的数字和点子,在空缺处印上相应的数字或画圆点。

  ——找邻居。观察上牌图片中青蛙的数量,在下排图片中找出邻居并连线。

  这次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活动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