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花格子大象艾玛》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花格子大象艾玛》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语言教案《花格子大象艾玛》反思

1、中班语言教案《花格子大象艾玛》反思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找找、看看、说说、演演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自己,更喜欢不一样的自己。更多优秀教案,公开课等,请关注幼师ok网。我们会不定时更新,敬请关注。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语言:花格子大象艾玛

(一)内容简介

  世界上有没有花格子颜色的大象呢?艾玛和其他大象灰灰的颜色不一样,他就是一只花格子颜色的大象。艾玛喜欢讲笑话,有他在绝不会冷场,他是大家的开心果。可是,他却有一点小小的烦恼:为什么自己不是一只一般的大象?所以,有一天,艾玛和大家开了个不得了的玩笑,他把自己的花格子变没了。而当他和别的大象一模一样时,又会发

  生什么呢?

(二)主题分析

  艾玛不想跟大家一样,所以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也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感受与表现。通过阅读艾玛的故事,让他们从特别的艾玛迁移到自己身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和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善于利用自己的与众不同,并转换为独特的幽默感,便会带给太家快乐。尝试寻找和欣赏自己的特点,你会更喜欢自己。

(三)情节分析

  故事以一群普通大象中,艾玛身上的颜色个性等与众不同为开始部分,马上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厶和注意力:艾玛是只多么可爱、有意思的大象啊!

  艾玛有了心事,他不想和大家不一样了。于是,艾玛悄悄溜走了。孩子们边阅读边怀着好奇,艾玛要干什么?艾玛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变得和大家一样?

  艾玛想了个办法,好不容易变得和大家一样了。可是,怎么又被大家发现了呢?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让孩子们在哈哈大笑中感受到艾玛的可爱、率真与幽默。

  故事的最后,“艾玛化装节”让读者们着实意外,大吃了一惊。每只大象都化装得花枝招展,而艾玛却成了普通的大象。这样的结尾,使读者们感受到故事所特有的幽默与

  大胆想象。艾玛带给所有大象快乐,也带给了读者快乐。认识自己的与众不同,你会更爱自己。

(四)角色分析

  艾玛是故事的主角,也是带给别人快乐的开心果。但是后来他感觉自己在被取笑,所以他有些小心事,他想让自己变得和大家一样。当艾玛变得和别的大象一样后,躲在大象群里,他暂时有了一种隐藏的快乐,但是仍忍不住暴露了自己的天性。最后,还是发现了原来真实的自己更快乐时,他又有了一种寻找到自我的欣慰。故事生动刻画了这只顽皮、聪明、充满人情味的艾玛形象,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

  故事中还有那群大象,有的年轻,有的年老,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他们原本非常安静,严肃,沉默,但因为艾玛的变化,让他们以往的个性全变了。在艾玛幽默

  活泼的带动下,大象们想出了“艾玛化装节”的好点子,这些大象的有趣变化也不失为小读者们的精彩看点哦。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图画书中画面的色彩采用了红、黄等暖色调,色彩亮丽,并以黑色线条描边,纯色填充,非常符合故事中大象们生活的温馨场景。画面构图简单而又奔放,童趣十足,是孩子们喜欢的类型。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细细品味此图画书,我们会发现其中还蕴藏着许多细节。如:每个大象的形象都不一样,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年轻有年老,等等。孩子们可以在观察画面中比较与发现

  不同。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充满童趣,简单易懂。特别是描述艾玛想办法改变自己身上颜色的这一段,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如:躺在果子上打滚,滚过来滚过去,滚过去滚过来,然

  后又抓起一把把果子满身擦……这样具体、直观的表述让孩子们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故事中也大量运用了成语,如原形毕露、一干二净、五颜六色、翻来覆去、大吃一惊等,使故事阅读起来更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也能让小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艾玛是一只特别的、与众不同的大象。活动从寻找艾玛的特别之处开始,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听听、找找、议议,观察和感受艾玛从外形、颜色、个性特点等与其

  他大象与众不同的地方,也为幼儿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作好铺垫。

  最后,让幼儿用色彩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象,激发幼儿的大胆想象与表现能力。

2、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发现并讲述艾玛与同伴的不同之处。

  (2)尝试用各种色彩进行装饰,表现与众不同的大象。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6)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无色彩大象图像

  记号笔、油画棒

4、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引发兴趣

  一(出示第l、2页:各种各样的大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是什么动物?

  一他们长得都一样吗?(观察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相同:外形。不同:大小、高矮、胖瘦。重点:年老、年

  轻。)

  一哪只大象年老?哪只大象年轻?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这些大象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很快乐。他们全是一种颜色,只有一只大象艾

  玛例外。

  (2)认识角色,寻找特点

  一艾玛可能会是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一(出示第3、4页。)看,艾玛是一只怎么样的大象?(彩色的大象,和别的大象颜色不同。)

  色不同。)

  一艾玛身上有哪些颜色?

  小结:艾玛身上有各种颜色,是只特别的大象。

  (3)讲述故事,理解感受

  ①出示第5、6页:

  一艾玛怎么成了大家的开心果呢?他做了些什么?

  ②出示第7、8页:

  一晚上,艾玛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艾玛有什么心事?

  小结:艾玛想和大家变得一样。

  ③出示第11~1 4页:

  一艾玛是怎么做的呢?艾玛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变得和其他大象一样呢?

  (引导幼儿讲述艾玛的做法。)

  小结:艾玛这下真的和大家一样了。

  ④出示第1 5~1 8页:

  一艾玛有没有被发现?为什么?

  ⑤出示第2 1、22页:

  一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所有的大象都大吃一惊?

  一猜猜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大家发现了艾玛吗?为什么?

  ⑥出示第23~26页:

  小结:对呀,艾玛是个开心果呀,他忍不住笑了出来,还是被大家发现了呢。

  ⑦出示第27、28页:

  一发生了什么事情?艾玛怎么会被大家发现的?(下雨了,让艾玛的花格子又露了

  出来。)

  小结:没想到,一场大雨,让艾玛恢复了本来的颜色。

  一“艾玛化装节”是什么意思?大象们是怎么说的?你们听懂了吗?

  ⑧出示第29、30页:

  一这张图片里,你们找到艾玛了吗?他在哪里?

  一那其他的大象呢?(其他大象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

  小结:其他大象和艾玛都在那一天变了颜色,艾玛成了一只普通的大象。

  (4)装扮大象一“艾玛化装节”到了,普通的大象都想成为一只特别的大象。孩子们,你想把大

  象打扮成什么颜色呢?

  一怎样让大象变得与众不同呢?你愿意做设计师吗?(幼儿操作,用油画棒表现大象。)

  一自己介绍或是和同伴说说自己装扮的大象,特别在哪里?(色彩搭配、选色等方面。)

  [NextPage]

(二)活动设计2

设计思路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向往独特的,不是吗?他们对于事物的关注也都是从独特的视角开始的。

  在生活中,中班幼儿已能比较清晰地分辨出各种事物的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故事中的艾玛和其他大象的比较,让他们能够比较自己与别人的相同和不同,从而感受自己的特点,因而喜欢自己,更为自己感到骄傲。

  活动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复述、回忆故事。通过说说、议议感受艾玛的与众不同。

  活动第二部分,引导幼儿找找、看看、说说、演演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是外貌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独特的本领与爱好等;并用简单记录的方式让同伴猜猜,让幼儿进

  一步认识自己,更喜欢不一样的自己。

活动目标

  (1)讲述故事中有趣的情节,感受艾玛的与众不同。

  (2)通过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异同,感受并了解自己的与众不同。

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每人一面小镜子

  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看图画书,听故事

  一你最喜欢哪页? 一为什么你喜欢这页?这页讲了件什么事情?

  小结:那么多有趣的事情都是因为艾玛是只与众不同的大象。

  一找找艾玛和其他大象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

  一你喜欢艾玛吗?为什么?

  (2)说说自己的与众不同

  一你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吗?(个性等。)

  一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哪里与大家不同。(长相等。)

  一说说你身上独特的本领、别人没有的东西。

  一说说自己独特的本领,并做简单的表现。(才艺和本领。)

  一说说自己独特的爱好。

  (3)游戏:秀一秀你的特点

  一每个人用纸记录下自己的特点,如大眼睛,就画出大大的眼睛;爱吃面包,就画出面包的图案等。

  一展示自己的记录纸,让别人猜一猜。(通过图片猜特点。)

  小结: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的特点,如大眼睛是你的特点,个子高是你的特点等。这就说明,全世界只有一个你,一个特别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你,所以要为自己

  高兴。

  一你喜欢自己吗?

  小结:喜欢自己才会让你更快乐!

  (三)活动拓展

  1.区域活动:画画艾玛,填格子涂色,感受艾玛的特点。

  2.可以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说出自己的特点。可以搭建一个展示区域,让孩子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本领与才艺。

  3.讲述同伴、家人和教师等周围人的特点。

  (四)阅读区的活动

  1、活动名称:如果我是艾玛

  2、活动意图:

  在个性舞台中展现不一样的自己。如果你是艾玛,说说你想做一只怎样特别的大象,说说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3、活动提示:

  (1)介绍艾玛的特点。

  (2)出示不一样的大象,分别说说哪些地方不一样。

  (3)幼儿结合画面自由交谈。

  (4)读完艾玛的故事,和孩子一同讨论:如果你是艾玛,和别人不一样,你会怎么做?

活动反思:

  故事在活动中应该提前设想到幼儿的各种回答,做好相应的回应。讲述故事时,应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以及语调的起伏,吸引幼儿兴趣。

  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在活动中我提供了一些帮助幼儿想象的材料,例如鲜明的绘本图片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能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去想象,而大象的轮廓则是让幼儿可以将自己先前的语言表达展现到画笔上来进行表现。并通过绘本引导幼儿有针对性的进行想象而不是毫无目的的乱想。通过实践使我懂得利用创造性提问推动孩子创造性思维同样离不开教师用心地思考和预设。

2、大班下学期语言教案《花格子大象艾玛》含反思

阅读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画,并理解、掌握故事内容。

  2.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要学会尊重、欣赏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

  3.乐于参加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

  4.激发阅读兴趣。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阅读准备:

  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

阅读过程:

  一、绘本简介

  出示花格子的局部图案:“这是什么?”引发幼儿猜想。

  二、绘本共读

  封面:原来是一只大象,《花格子大象艾玛》的故事。

  出示花格子大象与灰色大象对比?有什么与众不同。

  图1图2:想象艾玛的与众不同,其他大象会怎样看待和对待他?

  图3:艾玛是大家的开心果,“开心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出:快思老师)你能通过这幅图说说大家是怎么把艾玛当作开心果的吗?为什么把它当做开心果?

  图4:大家真的是在笑话他吗?艾玛为什么这样认为?

  (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心里想哪有花格子的大象呀)

  (一天晚上艾玛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想离开,艾玛溜走了,他有什么打算?)

  图5:此时,艾玛的心情是怎样的?

  (尽管内心是自卑、苦恼的,可是仍然笑着回答大家——早安。把不快乐藏在心灵深处,面对大家的是一副微笑着的和善面孔,艾玛具有的是多么优秀的品质啊!值得我们学习。)

  此时,森林的颜色是怎样的?(灰溜溜的)

  图6:他找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找这棵树?这棵树有什么特别?

  想象一下,他会怎么做?学一学它的动作?

  图7图8:咦,这个办法真好!变成跟大家一样的灰色了,

  此时艾玛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图9图10:此时艾玛回家了,又遇到那些动物?

  我们来看看艾玛离家出走时经过的这个地方,现在回家还是经过这个地方,让我们来看一看两幅画有什么不同?(颜色)

  为什么两幅图的颜色不同呢?

  (因为出去时艾玛心情不好,再美的景色也不觉得美了。而回家时心情好了所以看到的景色也显得美了。)

  出示各种各样的大象,让幼儿对比。 你注意到哪个是艾玛了吗?怎么认出它的?

  图11:你觉得有什么不对头呢?

  所有动物都没有认出来它,艾玛觉得有点不对头了……

  为什么觉得总是不对头?

  (以前的森林很热闹,很开心。艾玛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现在别的大象都认不出艾玛了,感觉森林死气沉沉的。)

  举办艾玛化妆节,展示大象化妆之后的样子。

  你喜欢哪只大象?为什么?

  通过这段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对艾玛有什么样的认识呢?

  回顾故事内容,艾玛改变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其他大象认为艾玛为什么改变颜色?

  你喜欢这群象吗?为什么?

  总结:让幼儿了解,每个生命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这些特点不分好坏,只要大家和睦相处,就能成为好朋友,开开心心过每一天,做快乐的自己。

反思:

  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是一节语言活动。这个故事简单易懂,情节非常有趣。在活动前我仔细阅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明白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是: 1.理解故事内容,观察画面中艾玛与同伴的不同之处,能大胆表述自己的与众不同。2.喜欢绘本阅读,感受故事中幽默快乐的情绪。通过制作PPT课件和插入了音乐的形式,根据本班幼儿的现状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

  每个读本的内容不同知识点和目标不同,在组织教学中也要根据读本的内容灵活地制定课时目标,有的要以读本为载体注重情感的激发,有的要从科学知识入手进行内容的拓展和丰富。情景阅读是需要老师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引起孩子学习的欲望达到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的。

  活动中,孩子对绘本和课件非常喜欢。活动中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大胆举手发言。首先,通过观察和比较普通大象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有有的有的来表述。再观察花格子艾玛这张图片,让孩子说出艾玛的与众不同。然后再让孩子们说说他们是怎样一起玩的,为什么大家把艾玛当成开心果?这样就让幼儿知道虽然艾玛和大家不一样,但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欢笑。

  接着故事情节有了曲折变化,有一天艾玛有了新想法。他用灰色的果汁把自己化妆成普通大象的样子。在这里,整个活动既是转折点也是一个高潮,一开始让孩子自己猜想,然后了解艾玛摇果树到在果子上滚来滚去再到抓起果子满身擦这一过程的原因。在这一环节,其实可以设计幼儿进行表演活动,让孩子学一学艾玛的这种动作,相信气氛会变得更轻松活跃,也能使师生间的关系更显融洽。

  在活动做好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游戏:最特别的我,这一环节的灵感来源于应彩云老师的活动《小威向前冲》。在活动中,让孩子们自己也来找一找自己与同伴区别最大的地方,或者自己最特别之处,这样一来,孩子和孩子之间就能发现自己也是与众不同的,而且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

  最后,本次活动中,在处理重难点和人物情感方面还有待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和改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完美。

3、中班教案《花格子大象艾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愿意大胆地猜想,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

  2、感受故事中艾玛的心情变化,知道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3、乐于参加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导入

  播放ppt1

  师:今天我们中3班来了一群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大象)

  师:哦,大象想请小朋友一起跳个舞。我们一起来。(两遍)

  二、欣赏ppt,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师:看看这些大象哪里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胖有的瘦)

  教师小结:这些大象有的年轻、有的老、有的胖有的瘦。

  他们长得都不一样,但他们全是一种颜色,是什么颜色?(灰色)

  2、引导幼儿观察ppt2

  师:你们看,这是一只什么颜色的大象?(彩色的)

  师: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艾玛。我们和他打个招呼。

  师:艾玛是一只彩色的大象,它的身上有黑色白色蓝色红色黄色橙色粉红色绿色紫色。小结:原来艾玛是一只五颜六色的大象,他和其他大象的颜色不一样。

  3、出示ppt3

  师:看,艾玛和朋友们在干什么呢?

  师:艾玛和它的朋友们在玩,他们玩的很开心,艾玛是他们的开心果。你们知道开心果是什么意思吗?(开心果就是给别人带来开心、快乐的意思)

  小结:艾玛跟其他大象虽然颜色不一样,但他给朋友带来了快乐,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4、出示ppt4

  师:玩了一天大象们都累了,他们都睡着了,艾玛睡了吗?为什么?(艾玛有心事)

  师:他想干什么呢?艾玛是怎么走的?为什么?(艾玛轻轻地走,怕走的太吵,吵到别的大象)他要去哪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5、出示ppt5

  师:哦,艾玛刚进森林就遇见了许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

  动物们对艾玛说:早安,艾玛。艾玛现在心情怎么样?(不开心,自卑)他为什么不开心呢?(和其他大象颜色不一样)

  6、出示ppt6、7

  师:你们猜了那么多他不开心的原因,那他到底为什么不开心,我们接着往下看。他走啊走啊,走到了一颗果树边

  师:树上结满了什么颜色的果子?(灰色)

  师:艾玛用他长长的鼻子勾住了果树,然后干嘛了?他摇啊摇把果子都弄在了地上。

  师:他把这么多灰色的果子摇在地上干什么呢?(把颜色涂在身上)

  师:地上面铺满了果子,艾玛干什么啦?他躺在铺满果子的地上滚来滚去还用长长的鼻子吸住果子往身上扔,他为什么要这样子呢?他把果汁都涂在了身上,艾玛变成了什么颜色?(灰色)

  艾玛把自己染成了灰色,他就回家了。

  7、出示ppt8

  师:艾玛又走到了来时的那个森林,这次动物们对艾玛说:早上好,大象。

  师:为什么他们叫艾玛大象却不叫他艾玛呢?(因为他们也不认识他是谁了)

  师:这时艾玛的心情怎么样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开心的,艾玛在笑)

  师:艾玛心情很好,为什么?(因为他和别的大象颜色一样了)

  8、出示ppt9、10

  师:艾玛回到了大象朋友旁边,谁也没有发现。那我们来找找看呢?

  9、出示ppt11(播放雨声)

  师:下雨了,发生了什么事情?(雨水把艾玛身上的灰色冲掉了)

  师:哦,这下大家发现艾玛了。

  出示ppt12

  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为什么?(彩色的艾玛又回来了)

  师:大象们决定每年的这一天都举办大象化妆节,你们觉得艾玛会把自己化装成什么颜色?(灰色)那其他大象呢?(彩色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10、出示ppt13

  师:你们找到艾玛了吗?(灰色的)

  师:这个好听的故事名叫《花格子大象艾玛》

  小结:一开始,艾玛不喜欢自己是彩色的,想要变得和其他大象一样是灰色。但是后来他还是变回了原来的自己,因为自己是开心果,总能给好朋友们带来快乐。

  三、完整欣赏故事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完整的听一遍。(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幼儿参与讨论

  师:艾玛和他的好朋友长得不一样,那你和你的好朋友长得一样吗?(幼儿讨论)

  师:那你们都喜欢自己吗?(喜欢)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会做的事情不一样,但不管别人喜不喜欢你,我们自己要学会喜欢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对绘本和课件非常喜欢。活动中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大胆举手发言。首先,通过观察和比较普通大象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有有的有的来表述。再观察花格子艾玛这张图片,让孩子说出艾玛的与众不同。然后再让孩子们说说他们是怎样一起玩的,为什么大家把艾玛当成开心果?这样就让幼儿知道虽然艾玛和大家不一样,但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欢笑。

  接着故事情节有了曲折变化,有一天艾玛有了新想法。他用灰色的果汁把自己化妆成普通大象的样子。在这里,整个活动既是转折点也是一个高潮,一开始让孩子自己猜想,然后了解艾玛摇果树到在果子上滚来滚去再到抓起果子满身擦这一过程的原因。在这一环节,其实可以设计幼儿进行表演活动,让孩子学一学艾玛的这种动作,相信气氛会变得更轻松活跃,也能使师生间的关系更显融洽。

  在活动做好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游戏:最特别的我,这一环节的灵感来源于应彩云老师的活动《小威向前冲》。在活动中,让孩子们自己也来找一找自己与同伴区别最大的地方,或者自己最特别之处,这样一来,孩子和孩子之间就能发现自己也是与众不同的,而且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

  最后,本次活动中,在处理重难点和人物情感方面还有待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和改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完美。

4、中班语言教案《给大象穿裤子》含反思

【活动设计】

  《给大象穿裤子》这个故事中利用了一个语句“如果要给大象穿裤子,它们想要穿什么裤子呢?”简单明了的线索展开有趣的联想,用悬读的方法,一层一层调动了孩子想象的欲望。利用绘画的活动进一步开发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从而简单的掌握了故事的内容。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象穿上不同裤子的有趣形象。

  2、能用连贯的语句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重点)

  3、学用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难点)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小图书、大图书、录音带、图画本、彩色笔,各种颜色的彩色纸。

  2、教师的周围布置丰富的线条和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画。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幼儿有序的边走边取地上的彩色纸,并说说像什么?

  二、自由阅读。

  1、幼儿有序取书,自由阅读故事。

  2、幼儿随意翻阅故事的画面内容,说一说画面上都有谁。猜猜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幼儿结伴自由阅读图书?教师观察指导。

  4、让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故事。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分享故事内容。

  三、大图书阅读。

  1、幼儿集体看大图书1-7页。理解故事内容。

  看第1页,教师边问边出示大句卡:如果要给大象穿裤子,它们想要穿什么裤子呢?说说图中的大象穿了什么裤子?让幼儿想象穿上棕色裤像什么?

  看第2-3页,故事中说大象穿上棕色裤像什么?又给大象穿了什么裤子?像什么?(幼儿自由想象)

  看4-5页,故事中是怎么说的?还给大象穿了什么裤子?像什么?(幼儿自由想象,发表看法)

  看6-7页,故事中说像什么?教师再次和幼儿认读字卡上的字。

  看7-13页,用上述悬读的方法,逐页让幼儿猜测,想象。

  2、让幼儿给故事取名字。

  3、幼儿看大图书,听老师完整读故事一遍。

  4、幼儿看自己的小图书?听录音带跟读故事。

  四、讨论交流。

  你最喜欢故事中大象穿的哪条裤子?为什么?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会给大象穿怎样的裤子呢?说说你的理由。

  五、仿编活动。

  1、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地用色,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2、自制图书,请个别幼儿看图讲述自制图书里的小故事。

【活动延伸】

  1、还可以给其他的动物设计不同款式的裤子。

  2、完成阅读延伸活动“大象穿裤子”。

  家庭延伸:搜集各种款式裤子的图片。

  创新意图:用悬读的方法逐步让幼儿猜测想象这个趣味的故事从而来发挥幼儿想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从故事中能用优美的语句,仿编故事。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5、中班语言教案《大象救兔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看图片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想象。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大象救兔子、音频老虎叫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猜测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要请你们和我一起讲,听听谁讲得完整、讲得生动、讲得有趣。

  (出示第一张图)提问:小朋友,你们看,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动物?三只兔子在干什么?猜猜看可能发生什么事情?(播放老虎叫声音频)(出示第二张图)师:原来啊,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老虎,它张着大大的嘴,露着尖尖的牙,要来抓小兔子,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

  (出示第三张图)提问:小兔子有没有被吃掉?到底是谁救了小兔子?

  (出示第四张图)提问:大象伯伯是用什么办法救兔子的?

  (它伸长鼻子,翘起尾巴,就像一座桥,小兔子就从这座桥上跑了过去。三只小兔得救了。)提问: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小兔们都过了河,它会怎么做?老虎专门欺负小动物,真是个坏东西,你想大象会怎么惩罚它呢?(结果可以有多个,待幼儿猜测后,出示第五张图)

  二、尝试完整讲述故事师:现在请你们把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每幅图都要讲到,看谁讲的完整。(幼儿自由讲述,并请一名幼儿讲述)你们觉得他把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了吗?

  总结:每幅图都讲到了,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了,这个故事就讲完整了。

  三、引导幼儿添加角色心理活动与语言,再次讲述刚才的小朋友已经把故事讲清楚了,现在我们要给故事里的小动物加上对话和心理活动。

  师:老虎在追赶兔子的时候,兔子会喊什么?(救命啊,救命啊,大象伯伯快救救我们,老虎要吃我们啦!)大象听到求救声后会说什么?(快,快从我身上过河去。)老虎看到兔子时心里想什么?(啊!这三只兔子真肥啊,正好让我天天肚子!)老虎被大象伯伯教训了以后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真倒霉,兔子没吃到反而被大象喷得满脸是水。)师:现在你们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这一次要把兔子和大象的对话以及老虎心里想的都要讲到故事里去,看谁讲的生动,你们试试看。(幼儿自由讲述,并请1名幼儿讲述)总结:原来讲故事时把小动物的样子,对话和心里想的都编到故事里去,故事就会讲的很精彩。

  四、教师示范讲述一遍。

  总结: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可不能学老虎,专门欺负别人,不然,总有一天会和老虎一样受到惩罚的。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在初次的微格教学中,氛围轻松愉快,同学配合默契。总体上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与要求。

  但我也认识到很多的不足:1、初次上课,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 2、互动不够,有出现空白点 3、自己的动作表现力不足。通过微格教学,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应该改正。平时应多加练习,增强自己的师范技能,争取下次准备充分,并学会灵活变通。

教学反思:

  《大象救兔子》这是一个看图讲述活动。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6、中班语言教案反思《绿太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了解绿化对人们的重要意义,感受绿化为夏天带来的好处。

  2、在现实生活的例子中,体会保护绿化人人有责,种绿护绿才有个绿色的家园。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理解故事《绿太阳》,了解绿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活动难点:

  通过迁移故事《绿太阳》,积累初步的护绿意识。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绿太阳》课件、儿歌《爱护花草树木》动画、图片(种树护绿一组、破坏绿化一组)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在夏天里知道绿荫下很凉快的体验、有夏天避暑和初步护绿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绿太阳”

  师:今天啊,老师给你们讲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叫“绿太阳”。咦?太阳怎么会是绿色的呢?我们来听听看。

  二、理解故事“绿太阳”

  1、带着问题集体完整欣赏故事《绿太阳》课件。

  2、分段理解故事,解决关键问题:

  ——太阳发烧了,土地和河水都变成怎样了?(第3页)

  ——小树、鱼、狗、小鸟、人……热得都怎样了?(第4页)

  ——为什么大家都要到大树下?(第5页)

  ——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绿衣裳的? (第6页)

  ——太阳穿上了绿衣裳,发生了什么变化?(第11、12页)

  ——大家在绿太阳下感觉怎么样?(第13页)

  ——现在你们知道太阳怎么会是绿的了吗?

  3、师小结:太阳发烧了,变得很热很热,大家都热得受不了了,幸亏有棵很茂密的大树,它那厚厚的叶子帮大家挡住了太阳,这样才使大家凉快起来。而且最后治好太阳病的也是大树绿绿的叶子,大伙儿给太阳做了件绿衣裳穿,这样太阳就不会把热热的光照出来了,哎呀,多亏了这棵绿绿的大树。

  三、迁移故事“绿太阳”

  1、谈谈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解决关键问题:

  ——你们觉得大树的本领大吗?对我们的生活重要吗?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绿绿的大树,会怎么样呢?

  2、师小结:就像我们小朋友说的,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了了大树,那么夏天里,我们就找不到给我们凉快的树荫了,!出自:快思老.师!不止这样,我们地球的环境也会遭到破坏,发洪水、干旱、草原会变成沙漠等等,所以我们要保护大树,保护绿化。

  四、内化故事“绿太阳”

  1、可是还是有一些人不知道保护绿化,你们看一看该不该学他。(游戏:学他,不学他)

  2、把“护绿”和“损绿”两组图片混起来,分类之后,说说该不该学他。

  3、师小结:嗯,为了保护绿化,我们不可以做爬树、砍树、在树上荡秋千等等破坏绿化的行为,而且看到破坏绿化的行为要制止;可以和爸爸妈妈去种树、给小树浇水、扶扶歪倒的小树等。

  活动延伸:

  1、师:老师把:“学他,不学他”这个游戏中发生的事情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儿歌《爱护花草树木》动画)

  2、师:这首儿歌好听吗?下次学了以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护绿小能手,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上下来之后,我有如下的感想:

  一、亮点。

  1、活动的立意“热”。这是我的一贯教学风格,喜欢把一些社会上的热点,借助学习活动来传达给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就很好的体现了。我抓住了现在新闻里每天在报道的大旱和大涝的热点,通过《绿太阳》这个活动,传达给孩子们造成这种自然灾害的是因为大面的绿化被人类破坏了。

  2、环节的设计“巧”。这次活动中,我巧妙地将多种形式融入到了每个环节中,使得整个活动看上非常丰富。第一个环节我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对“理解故事《绿太阳》”进行小结。第二个环节我是以图片的形式来对“没有树木和绿化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进行小结。第三个环节我是以分类、动画儿歌的形式来对“学他,不学他”这个游戏进行小结。这样动静相结合就不会让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感觉到单一乏味了。

  二、不足。

  1、对幼儿的前期经验还了解的不够。由于我一年没有带班的缘故,虽然我来上班已经有一个月,但是对我们班孩子发展情况还是了解的不够透彻。以至于我将本次的活动的目标指定得有些高了。只有几个能力最为突出的幼儿能够同时达到两条目标。

  2、在活动中对孩子的回答问题的时间还把握不好。这也是造成我本次活动超时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班的孩子求知欲都非常强,所以常常在活动中会提出一些老师预想不到的问题,而我为了满足每个孩子都会尽可能的去回答他们。但这样一来,就会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我想这也是我在今后活动中,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3、在活动过程中环节进行的轻重欠佳。每个环节我都非常细致的展开了,其实应该是轻重相结合的。我应该把第一个理解故事的环节稍微快速一点过去,因为故事只是一个载体而已,重点放在第二个迁移内化故事的环节,这样就不会让人有好像什么都是重点的感觉了。

7、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花格子大象艾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图片,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装饰活动,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大象。

  3.感受艾玛的与众不同,体会快乐的情绪。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PPT。

  2.大象图片,油画棒。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能够感受到艾玛的与众不同,体会快乐的情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给客人老师打招呼。除了客人老师,我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那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

  观察PPT,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大象。

  提问:

  (1)这是什么动物?

  (2)它们长得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3)哪里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等)

  小结:它们是一群大象,有的年轻,有的年老,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这些大象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全是一种颜色的。

  二、基本部分:引出主人公艾玛。

  1.艾玛也是一只大象,可是它和其它的大象不一样。你们猜猜艾玛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他跟其它大象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幼儿观察PPT。

  提问:

  (1)你们看,艾玛是一只怎样的大象啊?(彩色的大象)

  (2)艾玛身上有哪些颜色?!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带领幼儿一起找一找,说一说各种颜色)

  (3)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来形容艾玛身上的颜色,叫五颜六色。

  小结:艾玛是一只有着五颜六色的花格子的大象,它和其它大象的颜色不同。

  3.观察PPT。

  (1)这是谁?它们在干什么?(这是艾玛,它们在玩游戏)

  (2)“开心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大家是怎么把艾玛当做开心果的吗?(它们把艾玛抛起来了)

  (3)艾玛特别的与众不同,其它大象会怎样看待和对待他呢?(艾玛就好像它们的开心果)

  4.观察PPT。

  (1)大象们都睡了,艾玛睡了吗?猜猜它想干什么?(没有睡觉。想偷偷的走掉)

  (2)艾玛是怎么走的?(艾玛轻轻的走,怕走的太吵了,吵到别的大象)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走路的样子。

  (3)它会去哪里呢?

  5.观察PPT。

  (1)现在的艾玛变成什么样子了?(和其他大象一个颜色)

  (2)然后它就回家了。又遇到哪些动物?

  (3)想想这次动物们会怎么跟它打招呼呢?(早安,大象)

  (4)为什么会这么称呼呢?(因为他们也不认识他是谁了)这时艾玛的心情怎么样呢?

  涂上果汁后的艾玛回到象群后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一起看看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大家发现了艾玛吗?为什么?

  6.观察PPT:

  大家发现了艾玛吗?为什么?

  小结:对呀,艾玛是个开心果呀,他忍不住笑了出来,还是被大家发现了呢。

  7.观察PPT:

  (1)发生了什么事情?艾玛怎么会被大家发现的?(下雨了,让艾玛的花格子又露了出来)

  小结:没想到,一场大雨,让艾玛恢复了本来的颜色。

  (2)“艾玛化装节”是什么意思?大象们是怎么说的?你们听懂了吗?

  8.观察PPT:

  (1)这张图片里,你们找到艾玛了吗?他在哪里?

  (2)那其他的大象呢?(其他大象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

  小结:在化妆节那天,其他大象变成和艾玛一样五颜六色,艾玛成了一只普通的大象。

  三、结束部分

  1.“艾玛化装节”到了,普通的大象都想成为一只特别的大象。孩子们,你想把大象打扮成什么颜色呢?

  2.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大象图片,现在还是一张普通的大象图片,你愿意做设计师吗?把他们变成一只特别的大象,去参加艾玛化妆节。

  四、活动延伸:

  阅读区投放图书,

  美工区投放大象图片,让幼儿进行装饰。

  活动反思:

  故事在活动中应该提前设想到幼儿的各种回答,做好相应的回应。讲述故事时,应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以及语调的起伏,吸引幼儿兴趣。

  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在活动中我提供了一些帮助幼儿想象的材料,例如鲜明的绘本图片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能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去想象,而大象的轮廓则是让幼儿可以将自己先前的语言表达展现到画笔上来进行表现。并通过绘本引导幼儿有针对性的进行想象而不是毫无目的的乱想。通过实践使我懂得利用创造性提问推动孩子创造性思维同样离不开教师用心地思考和预设。

8、中班语言详案教案《大象救兔子》含反思

  教学分析:

  这是一则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它采用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向幼儿讲述兔子遇险、大象相救、老虎得到惩罚这一惊险动人的故事情节。并让幼儿按故事角色表演,从中体会出同伴之间是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欺负弱小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教学目标:

  1 、观察图片,讲述故事中角色对话。

  2 、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道理。

  教学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兔、大象、老虎(插入教具),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进入主题。(音乐响起),带小朋友到树林里去玩玩。出示背景图。

  二、演示教具,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讲述。

  1 、问:谁在小树林里?干什么?讨论后总结: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在树林里高高兴兴地玩着。(学习词“高高兴兴”)。

  2 、插入老虎。哎呀!谁来了?它来干什么?"来;自.屈;老师;教.案;小兔子们怎么办?总结: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老虎,它张着大大的嘴,露着尖尖的牙,要来抓小兔子,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学习词“窜”)。

  3 、它们逃到了河边,怎么办?谁会来救它们呢?(练习喊声“救命呀!救命呀!”)

  4 、出示大象。大象怎样才能救它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

  小结:大象听到兔子的叫声连忙跑过来说:“快!快从我身上跑过去。”它伸长鼻子,翘起尾巴,就像一座桥,小兔子就从这座桥上跑了过去。三只小兔得救了。

  5 、扩散性谈话。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小兔们都过了河,它会怎么做?老虎专门欺负小动物,真是个坏东西,你想大象会怎么惩罚它呢?(结果可以有多个)

  三、教师演示教具,幼儿完整讲述一遍。编故事题目。

  四、教师示范讲述一遍。

  五、总结: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可不能学老虎,专门欺负别人,不然,总有一天会和老虎一样受到惩罚的。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活动,在讲述要求上采用逐次添加要求的方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将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的效果。第一次只要讲清楚大象救兔子这件事情,第二次增加角色之间的对话,第三次增加角色的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述,这种逐步添加的讲述,幼儿一般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讲述任务,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讲述的兴趣。

9、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水果屋》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一个中班的语言教学活动,水果是幼儿较为熟悉的、容易从生活中感知到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能看到并且也吃过,可以说教材内容贴近于生活,有益于对教学带来方便。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幼儿重点学习“我用┅盖┅”让幼儿扩展想像,发散思维。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

  2、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语言组织,学会“我用┅盖┅”的会话。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6、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7、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是: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是:学习“我用┅盖┅”让幼儿扩展想像,发散思维。

  活动准备

  1、 《水果屋》的教学挂图

  2、 水果玩具(不同种类)

  活动过程:

  1、观看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水果屋,直接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A幼儿:这是水果。B幼儿:这是房子。

  老师:它漂亮吗?你觉得哪里很漂亮?

  A幼儿:这里的苹果很漂亮。B幼儿:葡萄很漂亮。C幼儿:西瓜很漂亮。D幼儿:香蕉。2、观看课本,理解故事内容。

  (1)老师:你知道这么漂亮的水果屋是谁盖的吗?

  老师:谁来说说看这水果屋是谁盖的?

  幼儿回答

  老师:他们为什么要盖水果屋。

  (2)重点学习“我用┅盖┅”的句子

  老师:熊妈妈是怎样盖房子的?A幼儿:用苹果盖屋顶。

  老师:怎样的苹果?

  A幼儿:红红的苹果。(教师马上补充“盖屋顶”)

  老师:用什么盖墙壁?

  B幼儿:用紫紫的葡萄盖墙壁。

  ┅┅┅

  3、集体交流。

  (1)、教师:小朋友,这上面盖的房子真漂亮,我请小朋友来说说看:用用┅盖┅

  (2)、幼儿回答。

  4、幼儿玩水果玩具:用------盖------(不同的水果小屋)。

  教师:熊妈妈盖的房子真漂亮,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盖房子。

  幼儿齐答:想。

  教师:你们看后面有好多房子,现在他们不够漂亮,小朋友把它们盖的更漂亮好不好?

  幼儿齐答:好。(教师来回指导)

  教学反思

  1、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他的发展与孩子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注意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我要始终把握好自己是启发者、引导者、参与者、欣赏者这一身份,让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我的提问,能比较完整地回答,能说比较完整的句子。

  (2)在活动中我对幼儿要学会等待幼儿,要让幼儿说完整句,不要幼儿刚说一半就马上帮他说另一半,这样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在这里我做的稍有欠缺。

  (3)语言活动,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操作的时间太长了,真正让幼儿说的机会并不多。语言能力包括口语和思维两个部分,以往我较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从而出现了纯口语模仿的误区,其实思维过程是支撑孩子口语的基石。在活动中要多发散幼儿的思维,就象葡萄我说是紫紫的葡萄,现在也有绿绿的、黄黄的,我就是把幼儿的思维匡住了。

  3、对教学效果的评析:幼儿能够根据我的提问,能比较完整地回答,能说比较完整的句子,但是我在等待幼儿会话的时间上还需要更加有耐心一点。

10、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大象救小兔子》教案反思

  .童话故事能够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能激发幼儿发现探索自然界周围事物的兴趣,满足其求知欲。向幼儿讲述兔子遇险、大象相救、老虎得到惩罚这一惊险动人的故事情节。初步培养幼儿讲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能力,体会出同伴之间是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

  教材分析:这是一则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它采用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向幼儿讲述兔子遇险、大象相救、老虎得到惩罚这一惊险动人的故事情节。并让幼儿按故事角色表演,从中体会出同伴之间是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欺负弱小的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讲述故事中角色对话。

  2、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道理。

  3、初步培养幼儿讲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能力。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兔、大象、老虎(插入教具),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进入主题。(音乐响起),带小朋友到树林里去玩玩。出示背景图。

  二、演示教具,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讲述。

  1、问:谁在小树林里?干什么?讨论后总结: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在树林里高高兴兴地玩着。(学习词“高高兴兴”)。

  2、插入老虎。哎呀!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小兔子们怎么办?总结: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老虎,它张着大大的嘴,露着尖尖的牙,要来抓小兔子,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学习词“窜”)。

  3、它们逃到了河边,怎么办?谁会来救它们呢?(练习喊声“救命呀!救命呀!”)

  4、出示大象。大象怎样才能救它们?它会怎么说?怎么做?

  小结:大象听到兔子的叫声连忙跑过来说:“快!快从我身上跑过去。”它伸长鼻子,翘起尾巴,就像一座桥,小兔子就从这座桥上跑了过去。三只小兔得救了。

  5、扩散性谈话。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小兔们都过了河,它会怎么做?老虎专门欺负小动物,真是个坏东西,你想大象会怎么惩罚它呢?(结果可以有多个)

  三、教师演示教具,幼儿完整讲述一遍。编故事题目。

  四、教师示范讲述一遍。

  五、总结: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可不能学老虎,专门欺负别人,不然,总有一天会和老虎一样受到惩罚的。

  教学反思:

  《大象救兔子》这是一个看图讲述活动。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1、中班语言《大象救兔子》优秀教案反思

  《大象救兔子》是一个看图讲述活动。本课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本课由专业全面的幼教网站--整理分享。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看图片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想象。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大象救兔子、音频老虎叫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猜测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要请你们和我一起讲,听听谁讲得完整、讲得生动、讲得有趣。

  (出示第一张图)提问:小朋友,你们看,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动物?三只兔子在干什么?猜猜看可能发生什么事情?(播放老虎叫声音频)(出示第二张图)师:原来啊,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老虎,它张着大大的嘴,露着尖尖的牙,要来抓小兔子,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

  (出示第三张图)提问:小兔子有没有被吃掉?到底是谁救了小兔子?

  (出示第四张图)提问:大象伯伯是用什么办法救兔子的?

  (它伸长鼻子,翘起尾巴,就像一座桥,小兔子就从这座桥上跑了过去。三只小兔得救了。)提问: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小兔们都过了河,它会怎么做?老虎专门欺负小动物,真是个坏东西,你想大象会怎么惩罚它呢?(结果可以有多个,待幼儿猜测后,出示第五张图)

  二、尝试完整讲述故事师:现在请你们把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每幅图都要讲到,看谁讲的完整。(幼儿自由讲述,并请一名幼儿讲述)你们觉得他把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了吗?

  总结:每幅图都讲到了,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了,这个故事就讲完整了。

  三、引导幼儿添加角色心理活动与语言,再次讲述刚才的小朋友已经把故事讲清楚了,现在我们要给故事里的小动物加上对话和心理活动。

  师:老虎在追赶兔子的时候,兔子会喊什么?(救命啊,救命啊,大象伯伯快救救我们,老虎要吃我们啦!)大象听到求救声后会说什么?(快,快从我身上过河去。)老虎看到兔子时心里想什么?(啊!这三只兔子真肥啊,正好让我天天肚子!)老虎被大象伯伯教训了以后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真倒霉,兔子没吃到反而被大象喷得满脸是水。)师:现在你们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这一次要把兔子和大象的对话以及老虎心里想的都要讲到故事里去,看谁讲的生动,你们试试看。(幼儿自由讲述,并请1名幼儿讲述)总结:原来讲故事时把小动物的样子,对话和心里想的都编到故事里去,故事就会讲的很精彩。

  四、教师示范讲述一遍。

  总结: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可不能学老虎,专门欺负别人,不然,总有一天会和老虎一样受到惩罚的。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在初次的微格教学中,氛围轻松愉快,同学配合默契。总体上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与要求。

  但我也认识到很多的不足:1、初次上课,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 2、互动不够,有出现空白点 3、自己的动作表现力不足。通过微格教学,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应该改正。平时应多加练习,增强自己的师范技能,争取下次准备充分,并学会灵活变通。

教学反思:

  《大象救兔子》这是一个看图讲述活动。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2、中班语言教案《花格子大象艾玛》含反思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找找、看看、说说、演演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自己,更喜欢不一样的自己。更多优秀教案,公开课等,请关注幼师ok网。我们会不定时更新,敬请关注。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语言:花格子大象艾玛

(一)内容简介

  世界上有没有花格子颜色的大象呢?艾玛和其他大象灰灰的颜色不一样,他就是一只花格子颜色的大象。艾玛喜欢讲笑话,有他在绝不会冷场,他是大家的开心果。可是,他却有一点小小的烦恼:为什么自己不是一只一般的大象?所以,有一天,艾玛和大家开了个不得了的玩笑,他把自己的花格子变没了。而当他和别的大象一模一样时,又会发

  生什么呢?

(二)主题分析

  艾玛不想跟大家一样,所以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也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感受与表现。通过阅读艾玛的故事,让他们从特别的艾玛迁移到自己身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和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善于利用自己的与众不同,并转换为独特的幽默感,便会带给太家快乐。尝试寻找和欣赏自己的特点,你会更喜欢自己。

(三)情节分析

  故事以一群普通大象中,艾玛身上的颜色个性等与众不同为开始部分,马上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厶和注意力:艾玛是只多么可爱、有意思的大象啊!

  艾玛有了心事,他不想和大家不一样了。于是,艾玛悄悄溜走了。孩子们边阅读边怀着好奇,艾玛要干什么?艾玛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变得和大家一样?

  艾玛想了个办法,好不容易变得和大家一样了。可是,怎么又被大家发现了呢?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让孩子们在哈哈大笑中感受到艾玛的可爱、率真与幽默。

  故事的最后,“艾玛化装节”让读者们着实意外,大吃了一惊。每只大象都化装得花枝招展,而艾玛却成了普通的大象。这样的结尾,使读者们感受到故事所特有的幽默与

  大胆想象。艾玛带给所有大象快乐,也带给了读者快乐。认识自己的与众不同,你会更爱自己。

(四)角色分析

  艾玛是故事的主角,也是带给别人快乐的开心果。但是后来他感觉自己在被取笑,所以他有些小心事,他想让自己变得和大家一样。当艾玛变得和别的大象一样后,躲在大象群里,他暂时有了一种隐藏的快乐,但是仍忍不住暴露了自己的天性。最后,还是发现了原来真实的自己更快乐时,他又有了一种寻找到自我的欣慰。故事生动刻画了这只顽皮、聪明、充满人情味的艾玛形象,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

  故事中还有那群大象,有的年轻,有的年老,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他们原本非常安静,严肃,沉默,但因为艾玛的变化,让他们以往的个性全变了。在艾玛幽默

  活泼的带动下,大象们想出了“艾玛化装节”的好点子,这些大象的有趣变化也不失为小读者们的精彩看点哦。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图画书中画面的色彩采用了红、黄等暖色调,色彩亮丽,并以黑色线条描边,纯色填充,非常符合故事中大象们生活的温馨场景。画面构图简单而又奔放,童趣十足,是孩子们喜欢的类型。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细细品味此图画书,我们会发现其中还蕴藏着许多细节。如:每个大象的形象都不一样,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年轻有年老,等等。孩子们可以在观察画面中比较与发现

  不同。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充满童趣,简单易懂。特别是描述艾玛想办法改变自己身上颜色的这一段,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如:躺在果子上打滚,滚过来滚过去,滚过去滚过来,然

  后又抓起一把把果子满身擦……这样具体、直观的表述让孩子们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故事中也大量运用了成语,如原形毕露、一干二净、五颜六色、翻来覆去、大吃一惊等,使故事阅读起来更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也能让小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艾玛是一只特别的、与众不同的大象。活动从寻找艾玛的特别之处开始,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听听、找找、议议,观察和感受艾玛从外形、颜色、个性特点等与其

  他大象与众不同的地方,也为幼儿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作好铺垫。

  最后,让幼儿用色彩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象,激发幼儿的大胆想象与表现能力。

2、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发现并讲述艾玛与同伴的不同之处。

  (2)尝试用各种色彩进行装饰,表现与众不同的大象。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6)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无色彩大象图像

  记号笔、油画棒

4、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引发兴趣

  一(出示第l、2页:各种各样的大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是什么动物?

  一他们长得都一样吗?(观察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相同:外形。不同:大小、高矮、胖瘦。重点:年老、年

  轻。)

  一哪只大象年老?哪只大象年轻?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这些大象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很快乐。他们全是一种颜色,只有一只大象艾

  玛例外。

  (2)认识角色,寻找特点

  一艾玛可能会是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一(出示第3、4页。)看,艾玛是一只怎么样的大象?(彩色的大象,和别的大象颜色不同。)

  色不同。)

  一艾玛身上有哪些颜色?

  小结:艾玛身上有各种颜色,是只特别的大象。

  (3)讲述故事,理解感受

  ①出示第5、6页:

  一艾玛怎么成了大家的开心果呢?他做了些什么?

  ②出示第7、8页:

  一晚上,艾玛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艾玛有什么心事?

  小结:艾玛想和大家变得一样。

  ③出示第11~1 4页:

  一艾玛是怎么做的呢?艾玛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变得和其他大象一样呢?

  (引导幼儿讲述艾玛的做法。)

  小结:艾玛这下真的和大家一样了。

  ④出示第1 5~1 8页:

  一艾玛有没有被发现?为什么?

  ⑤出示第2 1、22页:

  一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所有的大象都大吃一惊?

  一猜猜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大家发现了艾玛吗?为什么?

  ⑥出示第23~26页:

  小结:对呀,艾玛是个开心果呀,他忍不住笑了出来,还是被大家发现了呢。

  ⑦出示第27、28页:

  一发生了什么事情?艾玛怎么会被大家发现的?(下雨了,让艾玛的花格子又露了

  出来。)

  小结:没想到,一场大雨,让艾玛恢复了本来的颜色。

  一“艾玛化装节”是什么意思?大象们是怎么说的?你们听懂了吗?

  ⑧出示第29、30页:

  一这张图片里,你们找到艾玛了吗?他在哪里?

  一那其他的大象呢?(其他大象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

  小结:其他大象和艾玛都在那一天变了颜色,艾玛成了一只普通的大象。

  (4)装扮大象一“艾玛化装节”到了,普通的大象都想成为一只特别的大象。孩子们,你想把大

  象打扮成什么颜色呢?

  一怎样让大象变得与众不同呢?你愿意做设计师吗?(幼儿操作,用油画棒表现大象。)

  一自己介绍或是和同伴说说自己装扮的大象,特别在哪里?(色彩搭配、选色等方面。)

  [NextPage]

(二)活动设计2

设计思路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向往独特的,不是吗?他们对于事物的关注也都是从独特的视角开始的。

  在生活中,中班幼儿已能比较清晰地分辨出各种事物的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故事中的艾玛和其他大象的比较,让他们能够比较自己与别人的相同和不同,从而感受自己的特点,因而喜欢自己,更为自己感到骄傲。

  活动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复述、回忆故事。通过说说、议议感受艾玛的与众不同。

  活动第二部分,引导幼儿找找、看看、说说、演演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是外貌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独特的本领与爱好等;并用简单记录的方式让同伴猜猜,让幼儿进

  一步认识自己,更喜欢不一样的自己。

活动目标

  (1)讲述故事中有趣的情节,感受艾玛的与众不同。

  (2)通过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异同,感受并了解自己的与众不同。

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每人一面小镜子

  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看图画书,听故事

  一你最喜欢哪页? 一为什么你喜欢这页?这页讲了件什么事情?

  小结:那么多有趣的事情都是因为艾玛是只与众不同的大象。

  一找找艾玛和其他大象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

  一你喜欢艾玛吗?为什么?

  (2)说说自己的与众不同

  一你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吗?(个性等。)

  一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哪里与大家不同。(长相等。)

  一说说你身上独特的本领、别人没有的东西。

  一说说自己独特的本领,并做简单的表现。(才艺和本领。)

  一说说自己独特的爱好。

  (3)游戏:秀一秀你的特点

  一每个人用纸记录下自己的特点,如大眼睛,就画出大大的眼睛;爱吃面包,就画出面包的图案等。

  一展示自己的记录纸,让别人猜一猜。(通过图片猜特点。)

  小结: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的特点,如大眼睛是你的特点,个子高是你的特点等。这就说明,全世界只有一个你,一个特别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你,所以要为自己

  高兴。

  一你喜欢自己吗?

  小结:喜欢自己才会让你更快乐!

  (三)活动拓展

  1.区域活动:画画艾玛,填格子涂色,感受艾玛的特点。

  2.可以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说出自己的特点。可以搭建一个展示区域,让孩子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本领与才艺。

  3.讲述同伴、家人和教师等周围人的特点。

  (四)阅读区的活动

  1、活动名称:如果我是艾玛

  2、活动意图:

  在个性舞台中展现不一样的自己。如果你是艾玛,说说你想做一只怎样特别的大象,说说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3、活动提示:

  (1)介绍艾玛的特点。

  (2)出示不一样的大象,分别说说哪些地方不一样。

  (3)幼儿结合画面自由交谈。

  (4)读完艾玛的故事,和孩子一同讨论:如果你是艾玛,和别人不一样,你会怎么做?

活动反思:

  故事在活动中应该提前设想到幼儿的各种回答,做好相应的回应。讲述故事时,应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以及语调的起伏,吸引幼儿兴趣。

  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在活动中我提供了一些帮助幼儿想象的材料,例如鲜明的绘本图片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能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去想象,而大象的轮廓则是让幼儿可以将自己先前的语言表达展现到画笔上来进行表现。并通过绘本引导幼儿有针对性的进行想象而不是毫无目的的乱想。通过实践使我懂得利用创造性提问推动孩子创造性思维同样离不开教师用心地思考和预设。

13、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大班语言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教学设计反思

  课程分析:

  大班幼儿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说出自己的不同和别人的不同,可是孩子们该如何面对这些“不同”呢?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我选择了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该绘本故事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艾玛就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象,可是大象们都很喜欢它。小朋友通过艾玛的故事,认识到自己既是特别的,也是最棒的,同时也学会接受、尊重别人的不同。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图片的大致内容。

  2.知道词语“与众不同”的意思,并欣赏、尊重别人的不同。

  3.发挥想象自由搭配自己的服装,体会创造的乐趣。

  4.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重点:幼儿理解词语“与众不同”,并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不同,喜欢自己的不同。

  活动难点:发挥想象,打扮成与众不同的样子参加舞会

  活动过程:

  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它想我们打个招呼,我们一起猜猜它是谁?

  播放ppt

  1、教师依次播放2、3张ppt,引出艾玛,小朋友理解艾玛和别人的与众不同。

  教师:“原来是一群大象,小朋友仔细看,这群大象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请小朋友自由回答,“这些大象什么地方一样?都是什么颜色?可是,有一只叫艾玛的大象很与众不同,你知道与众不同的意思吗?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教师出示PPT,“请小朋友告诉我艾玛哪里和别人不一样,它身上有哪些颜色?几种颜色?谁能说出艾玛身上的4种颜色?”

  2、播放4至 8张ppt,讲述故事

  教师:“艾玛是大家的开心果——”

  教师:“原来艾玛有什么苦恼呀?你能帮艾玛想出什么办法可以变得和大家一样?”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艾玛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3、播放9至14张ppt

  教师:“艾玛看到大家都不开心,它想出什么办法逗逗大家?”

  教师:“小朋友你喜欢花格子的艾玛还是灰色的艾玛?为什么?

  三、结束,(化妆舞会)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你爱自己的与众不同吗?”

  艾玛给自己化妆的这一天大家都很高兴,有一只大象说:“我们把这一天定为艾玛化妆节,今天就是艾玛化妆节,小朋友愿意去参加吗?”

  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服装和头饰,请小朋友打扮成与众不同的自己参加舞会吧”

  活动反思:

  故事在活动中应该提前设想到幼儿的各种回答,做好相应的回应。讲述故事时,应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以及语调的起伏,吸引幼儿兴趣。

  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在活动中我提供了一些帮助幼儿想象的材料,例如鲜明的绘本图片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能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去想象,而大象的轮廓则是让幼儿可以将自己先前的语言表达展现到画笔上来进行表现。并通过绘本引导幼儿有针对性的进行想象而不是毫无目的的乱想。通过实践使我懂得利用创造性提问推动孩子创造性思维同样离不开教师用心地思考和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