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教案《我们来种花》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社会教案《我们来种花》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大是花卉移栽的好季节,初步字习移栽花开。
2、知道自己小组所栽花卉的名称,愿意和本组同伴共同照顾花卉。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花卉图片。蝴蝶花、吊兰、海棠、石竹等春天移栽的花苗,每组一棵。 花盆、小铲子、水、泥土等。每组一本观察记录本,纸、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卉图片。
1、这些花美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2、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在春天还见过什么花?
二、选择花苗。
1、介绍花苗,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2、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幼儿认领一棵花苗。
3、你们准备怎样来关心它,照顾它?
三、移栽花苗。
1、怎样让花苗在盆里长得好?
2、教师示范正确的方法:[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用铲子挖出土坑叫把花苗放入坑中并填上土浇水。
3、每组幼儿一只花盆,将选择好的花苗移栽进花盆。
四、做小组标记。
1、怎样才能知道哪盆花是自己小组的?
2、共同商量、画出小组标记,挂或贴在花盆上。
3、分发记录本,供日常观察记录用。
活动反思:
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简炼,善于引导幼儿学习。在插花环节,老师要求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但是受环境的影响,很多幼儿热衷于将花插在地板的缝隙中。对于这一情况,老师没能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而强调让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最终幼儿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这一活动。可在下一环节中又出现了相同情况,幼儿将花盆放到了地板的缝隙中。如果老师的在插花环节应变及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2、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最基本的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2、通过游戏及已经有的经验,知道红绿灯、人行道、快车道、慢车道等设施的作用。
3、能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
2、设置马路场景:人行横道线、红绿灯、快慢车道。
剪下幼儿用书上画有各种交通工具及行人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并以娃娃上街的游戏形式引入,街上的车很多,他很害怕,该怎么走?请小朋友帮助他。
2、在启发幼儿想办法的基础上,让幼儿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
(1)小朋友上街要有大人带,不能自己走。
(2)行人走人行道,自行车走慢车道,汽车走快车道。
(3)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从人行道上过。
(4)大家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会怎样?(马路上的人、车辆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随便走,抢着走,会造成秩序混乱,有生命危险。)
3、游戏“红灯停,绿灯亮”
当教师发出“绿灯“信号时,幼儿可以四处自由走或跑,当发出”红灯“信号时,幼儿停住,重复进行,认识交通规则。
4、游戏“走哪里”
(1)引导幼儿认识环境:马路上快慢车道、人行道。
(2)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小图片,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3)幼儿听教师指令:“一、二、三”手拿图片站在相应的马路场景里。
与同伴交换图片,再听老师发出指令站在相应的马路场景里,讲讲自己是什么交通工具,在马路什么地方行走。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一直很高,个别幼儿在活动场地兴奋地奔跑。我及时介入转移其行为,让他看清交警的指挥手势及红绿灯。整个活动始终充满着自然流畅、轻松温馨的情感氛围。
3、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反思《各种各样的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加强对生活中常见车辆的认识。
2.了解三种特殊车辆的用途(警车110,、救护车120、消防车119)。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三种特殊车的用途。
难点:
通过看图片、听声音了解常见车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车辆的图片。
2.下载各种车的声音。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老师:今天天气真是好,我们大家一起出去兜兜风, "小板凳,连一起,当做汽车开出去,邮政车,穿绿衣,信件包裹装肚里,救护车,穿白衣,病人伤员抱怀里,消防车,穿红衣,喷水灭火跑得急,洒水车,边下雨来边唱歌,垃圾车,边吃垃圾边唱歌。"
(二)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对车的兴趣
1.师:今天小朋友来得真是早,但不知道今天你们是怎么来到幼儿园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骑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等)
2.除了我们平常见过的这些车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车?(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车,如火车、货车、洒水车、垃圾车、警车、救护车、消防车。)
师:原来有这么多的车,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客人,我们用掌声把他们请出来。(请几个车宝宝入场自我介绍)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种车,你们谁知道它们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从听声音猜猜都有哪些车?
(三)、听声音,辨别车辆,并让小朋友模仿车子的声音。
(1)播放自行车铃铛声。
(2)分别放出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等车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车的名称。
师:刚才呀,我们认识了很多车,也知道了它们的声音,那这些车都是干什么用的呢?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边放音乐边让没参入的小朋友唱并打节拍)
(四)游戏"找朋友"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图,让幼儿把相应的图片找到朋友。
上学--需要校车。 遇到伤员病人--需要救护车。遇到火灾事故--需要消防车;遇到小偷偷东西--需要警车等遇到火灾--需要消防车。
遇到很多垃圾--需要垃圾车。遇到马路干燥--需要洒水车。
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其特征--三种车辆上都有相应数字及相应的电话号码:警车(110)、救护车(120)、消防车(119),知道在遇到困难及时时拨打相应电话。请幼儿分别说出图片上的情节,并告诉大家三种特种车的求助电话号码。
(五)、结束部分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种车,并且知道它们的用途,还知道一些车的求助号码,是不是觉得很开心呀,我们来玩一个开车的游戏轻松一下.小板凳连一起,当做汽车开出去,邮政车,穿绿衣,信件包裹装肚里,救护车,穿白衣,病人伤员抱怀里,消防车,穿红衣,喷水灭火跑得急,洒水车,边下雨来边唱歌,垃圾车,边吃垃圾边唱歌。"游戏结束。
反思:
本次活动《各种各样的车》的主要目标让幼儿了解各种车的名称及用途,以及一些车的求助电话号码,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本次活动培养幼儿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能够大胆的介绍自己,并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是我们的教学主角,因此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一些车的用途及求助电话号码,不足的地方我再加以补充,如果拿真实的玩具车给小朋友讲解,小朋友的兴趣会更高。下次会再接再厉。
4、中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我们升中班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学习、讨论、制定活动规则,并知道这是小朋友们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分层目标:
1、知道自己是中班小朋友了,产生一定的自豪感。
2、学习并尝试说说中班小朋友应该怎么做,遵守规则。
活动重点:
知道自己长大了,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活动难点:
学习、讨论、制定活动规则,并知道这是小朋友们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活动准备:
1、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多个开放式的活动区域,如:图书区、积木区、美术区等,使幼儿明显感受到中班的活动室与小班的不同。
2、设计能体现活动规则与要求的图示(具体内容可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来定)。
活动过程:
1、观察班级环境的变化,引发升班的认识。
师:看看现在的活动室与以前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1)提问:
① 我们现在是那个班的小朋友?
② 现在的教室与小班时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观察,然后在集体活动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2、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
师:我们长大了,升中班了。你从哪里发现自己长大了呢?(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变化)
3、了解中班幼儿应该怎样做,知道做中班幼儿的要求。
师:我们已经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怎样才能当好哥哥姐姐呢?(如: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做?看到地上有脏东西怎么做?看到玩具乱了应该怎么做?等)
4、讨论、制定中班幼儿的活动规则。
(1)提问:我们在这些地方应该怎样活动呢?
(2)教师参与幼儿讨论,并根据幼儿的讨论为相应的区域贴上或画出相应的图标。
如图书区:保持安静,图书摆放整齐,轻轻翻看等。
积木区:积木分类摆放,仔细整理,不乱扔等。
美术区:废纸放入纸箱,物品放回原处等。
5、启发幼儿思考:中班小朋友除了遵守活动规则以外,还应该做到哪些?引导幼儿从有礼貌、爱劳动、关心同伴等方面讲述。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5、中班社会教案《我们来跳舞》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2、学习从艺术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注意培养学生感受、达能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
2、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学过程:
1.导入。
(1)放一 段欢快的民族音乐。
(2)提问: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
小结:舞蹈可以表达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
2.欣赏《舞蹈纹彩陶盆》
(1)提问: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2)课件出示(舞蹈纹彩陶盆)。简要介绍:这是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 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盆。
(3)提问:①上面画了些什么?②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上前模仿。 ③你知道为什么要跳舞吗?
3.学生分组看中外部分民族舞蹈。
(1)提问式导入:想不想对舞蹈有进一 步的了解?
(2)将全班分两大组, (一 大组中有若干小组)分别观看课件(优美的舞姿)中的中国民族舞蹈和外国民族舞蹈。
通过课件分析画家的作品《新疆舞》作品中对线条的感受。
提问:①如果去掉作品中的线条会有什么感受?(轮廓感)②如果去掉衣裙上的一 些线条会有什么感觉?③如果改变线条的倾斜方向会有什么感觉? (运动感、速度感)以各组为单位欣赏课件中其他作品。
课件出示:花山崖壁画、汉代圆雕(玉舞人)、透雕饰品(双人盘舞)、砖雕(舞伎)。
绘画作品:马蒂斯(舞蹈者)、德加(从包厢剧院看芭蕾)、名家舞蹈速写作品、农民画作品、剪纸作品等。
请学生选择工具表现出看到的或想象中的舞蹈。对构图饱满、抓住舞蹈特点、形象生动的作品加以鼓励反思:
谁会这样。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6、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活动《来来往往的车》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
来来往往的车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最基本的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2、通过游戏及已经有的经验,知道红绿灯、人行道、快车道、慢车道等设施的作用。
3、能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
2、设置马路场景:人行横道线、红绿灯、快慢车道。
剪下幼儿用书上画有各种交通工具及行人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并以娃娃上街的游戏形式引入,街上的车很多,他很害怕,该怎么走?请小朋友帮助他。
2、在启发幼儿想办法的基础上,让幼儿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
(1)小朋友上街要有大人带,不能自己走。
(2)行人走人行道,自行车走慢车道,汽车走快车道。
(3)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从人行道上过。
(4)大家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会怎样?(马路上的人、车辆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随便走,抢着走,会造成秩序混乱,有生命危险。)
3、游戏“红灯停,绿灯亮”
当教师发出“绿灯“信号时,幼儿可以四处自由走或跑,当发出”红灯“信号时,幼儿停住,重复进行,认识交通规则。
4、游戏“走哪里”
(1)引导幼儿认识环境:马路上快慢车道、人行道。
(2)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小图片,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3)幼儿听教师指令:“一、二、三”手拿图片站在相应的马路场景里。
与同伴交换图片,再听老师发出指令站在相应的马路场景里,讲讲自己是什么交通工具,在马路什么地方行走。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一直很高,个别幼儿在活动场地兴奋地奔跑。我及时介入转移其行为,让他看清交警的指挥手势及红绿灯。整个活动始终充满着自然流畅、轻松温馨的情感氛围。
7、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进一步了解有关生活中的安全行为。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摄一段不安全行为教育的录像带。
2. 有关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图片若干幅。
3. 每人一块泡沫板坐垫、鼓一只。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有关幼儿在家或户外发生不安全行为的真实生活情景的录像
——“在录像中,你看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2. “击鼓传花游戏”:
方法:让幼儿围着圆圈坐在泡沫板上,图片间隔放置在泡沫板坐垫下。!.快思.教案网出处!听到击鼓声开始传花,鼓声停时花落在谁处,谁的泡沫板坐垫下如有图片,该幼儿就要说明图片上的事该不该做,大家可以一起参与讨论,以明辨哪种行为正确,哪种行为不正确。
教师就图片内容设问,引发幼儿讨论:
“听到敲门声该不该开门?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能不能随手从窗户往下扔垃圾或物品?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能不能站在窗台或阳台上?为什么?”
“能不能随便开煤气?为什么?”
“能不能随便碰电插座?会有什么危险?”
“能不能随便吃药品?会造成什么后果?应该怎么做?”
“上下楼梯应该怎么走”
活动反思:
到了中班以后,孩子们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好多危险的行为引不起注意。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接近幼儿生活,结合游戏设计了这次教育活动。从活动一开始就以录像带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幼儿的不安全行为,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幼儿的讨论让幼儿明白这些不安全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可怕后果。通过游戏的形式缓解活动的紧张,幼儿每个人说一说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个别培养了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设计的内容都是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的,所以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是不容置疑的。活动采用现场演示——幼儿讨论(结合游戏)的方法,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幼儿在活泼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我觉得很好。
8、中班数学教案《种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操作活动。
2、理解6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4、5、6个枝条的花枝若干;
2、有4、5、6颗种子的花盆若干;
3、三个花架分别有数字4、5、6;
4、若干朵红色的花;
5、4个大篮子,8个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昨天接到一个电话,说兔妈妈家的花店开张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插花。
二、插花“实物与实物的对应”
关键性语言:有几根花枝?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4根枝条的花枝
提问:(1)这是什么?(花枝)我们数一数花枝上有几根枝条?。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同样出示4、5、6的枝条)
师:真的是6根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2)一根枝条插一朵花,(老师一边说一边示范插花),每根枝条都要插上花。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上来展示。
三、种花“圆点与实物的对应”
1、师:小朋友的小手真巧,每根枝条都插上花了,现在兔妈妈的花店还要请小朋友帮忙种花呢。
2、出示花盆,数一数花盆上有几粒种子,一粒种子开一朵花,4粒种子应种几朵花?
3、老师展示种花(数出总数,总数与总数是对应)。
4、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5、展示操作作品,并纠正错误。
6、提升经验:我有4粒种子,所以种4朵花。
7、小结:6粒种子、6朵花用数字6来表示。
四、送花“数字与实物的对应”
1、师:看兔妈妈送什么来了?这是什么?(花架)
出示花架,看,这是什么?花架上有什么?你认识吗?读一读。
2、送花要求:4朵花的花盆放在数字4的花架上。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4、展示操作成果,并检查纠正错误。
5、小结:4粒种子、4朵花、4盆花都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同样小结5、6)。
五、给兔妈妈送花。
活动反思:
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简炼,善于引导幼儿学习。在插花环节,老师要求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但是受环境的影响,很多幼儿热衷于将花插在地板的缝隙中。对于这一情况,老师没能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而强调让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最终幼儿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这一活动。可在下一环节中又出现了相同情况,幼儿将花盆放到了地板的缝隙中。如果老师的在插花环节应变及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9、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们升中班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升入中班之后,应在各方面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出榜样,每件事要做得更好。
2、激发幼儿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之前,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观察小班孩子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为,从让孩子意思到我们和小班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师:今天中午散步的时候,钟老师是不是带你去楼下了呀?那我们去干什么了呢?
(我们去楼下看小班的弟弟妹妹了)
二、让幼儿通过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比较,了解自己的变化。
1、让幼儿通过回忆自己所看到的,感知到自己的变化。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你看到的弟弟妹妹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看到的)
教师小结:小班有的弟弟、妹妹上幼儿园时会哭,我们现在上幼儿园不会哭了,还能够不要爸爸妈妈陪就能够进行活动了。小班有的弟弟、妹妹不会系鞋带,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本领,能够自己的穿脱衣服了。
2、让幼儿意识到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我们长大了!
三、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中班的小朋友。
1、让幼儿开展”大带小“活动的情景。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应该怎么样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
师:我们在小班的时候,中班的哥哥、姐姐是怎么样对我们的呀?他们有事怎么样和我们一起玩的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现在你们也长大了,成为了中班的的哥哥姐姐,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呢?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游戏时要怎么样做呢?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知道自己升入中班了。应比以前表现的更好、更能干。
师:我们现在已经会做什么了呢?我们怎么样做的呢?(教师举出多种情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已经会很多的事情了。)
3、教师引导育儿从守纪律、有礼貌、爱劳动、爱学习等方面对自己提出要求。
师:现在我们都是长大很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现在请你们说一说到了中班自己该怎么样做了?
四、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师:大家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幼儿园中最小的弟弟妹妹了,而是小班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了,因此要给小班弟弟、妹妹做好榜样,认真学本领,每件事都要比以前做的更好了,真正像哥哥姐姐的样子,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10、中班社会教案《我们来种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大是花卉移栽的好季节,初步字习移栽花开。
2、知道自己小组所栽花卉的名称,愿意和本组同伴共同照顾花卉。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花卉图片。蝴蝶花、吊兰、海棠、石竹等春天移栽的花苗,每组一棵。 花盆、小铲子、水、泥土等。每组一本观察记录本,纸、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卉图片。
1、这些花美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2、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在春天还见过什么花?
二、选择花苗。
1、介绍花苗,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2、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幼儿认领一棵花苗。
3、你们准备怎样来关心它,照顾它?
三、移栽花苗。
1、怎样让花苗在盆里长得好?
2、教师示范正确的方法:[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用铲子挖出土坑叫把花苗放入坑中并填上土浇水。
3、每组幼儿一只花盆,将选择好的花苗移栽进花盆。
四、做小组标记。
1、怎样才能知道哪盆花是自己小组的?
2、共同商量、画出小组标记,挂或贴在花盆上。
3、分发记录本,供日常观察记录用。
活动反思:
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简炼,善于引导幼儿学习。在插花环节,老师要求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但是受环境的影响,很多幼儿热衷于将花插在地板的缝隙中。对于这一情况,老师没能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而强调让幼儿将花插在花瓶中,最终幼儿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这一活动。可在下一环节中又出现了相同情况,幼儿将花盆放到了地板的缝隙中。如果老师的在插花环节应变及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11、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会遵守交通规则》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随着我国交通飞速发展,车辆增多,交通伤害事故也日益增多。作为幼儿园老师,最关心的就是幼儿回园,放学回家途中的安全,为避免交通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家长要采取保护措施,带幼儿外出要提高安全意识,严守交通规则;另一方面是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有趣的教学游戏的活动,使幼儿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幼儿交通安全意识和预防车辆伤害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2、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自我保护能力。
3、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保护自己。
4、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重难点
1、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2、能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交通设施。
3、会看信号灯走人行横道过马路。
活动准备
1、红黄绿信号灯各一套。
2、教学课件。
3、布置场景材料:红绿黄灯牌、斑马线、车道、交通标志等。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每天都是怎么回来幼儿园的?
师:我们在回园的路上要注意了哪些事情?
师: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要知道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知识外,我们还得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才能安全行走哦!
二、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1.认识红绿黄灯标志。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标志小客人,看看它们是谁?
师:我是红绿灯,十字路口总指挥,考考小朋友,看到我要怎样做?
幼儿: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
2.游戏:红绿灯
师:我们一起和红绿黄灯玩个游戏吧!
游戏玩法:当教师说红灯,幼儿回答停,做立正动作;绿灯(行),做跑步动作;黄灯(等一等),叉腰站好。
三、观看课件,认识其它交通标志和设施。
师:刚才小朋友和红绿灯玩了游戏,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交通设施和标志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你在哪里见过它?它的任务是什么?
四、游戏——我会过马路。
1、幼儿体验过马路场景。
师:小朋友们和交通标志做了好朋友,在道路上行走就要听“好朋友”的劝告,注意安全,能做到吗?
师:下面,我们通过游戏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过马路的。
2.一组幼儿扮演行人、一组扮演幼儿小司机在马路上行驶。
游戏玩法:行人要会看红黄绿灯指示过马路。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过马路的呢?
五、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但学会了认识交通标志,还会按规则行走,安全回家。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由于中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规则意识不是很强,经常会出现忽视规则的行为,根据中班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与认知发展水平,此活动采用情景模拟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让幼儿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交通标志,过马路时要按信号灯指示走人行横道。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交通规则的行为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从而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
12、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反思《昨天、今天、明天》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并区分其顺序。
2、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昨天、今天、明天”等词汇。
3、 教育幼儿懂得珍惜时间。
4、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 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7、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昨天、今天、明天的字卡 图片(发芽的三个步骤、小鸡出壳的三个步骤、开花的三个步骤、代表天气气象的图案等) 自制挂历
活动过程:
一、 引题:“今天和老师学习本领,高兴吗?”(同时出示今天的字卡)
1、 今天的天气怎样?(要求幼儿使用“今天”的词语)
2、 今天谁送你上幼儿园的?
3、 今天早餐你都吃了那些?
二、 出示挂历,找出今天的位置,并用红笔圈出来。
三、 找昨天:“你们知道昨天在日历上的哪个位置吗?” (同时出示今天的字卡)
小结:昨天就是今天的前一天,已经过去的那一天。
提问:1、昨天的天气怎样?
2、昨天下午是谁接你回家的?
3、昨天在幼儿园你和小朋友都学了什么本领?
四、引导幼儿找到挂历上的明天。(并告诉幼儿今天后面的一天是明天,并出示“明天”的字卡找到后用红笔圈出来。)
教师小结:今天、昨天、明天是三个好朋友,今天的前一天是昨天,已经过去;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它还没有到来。
五、幼儿操作活动:《找朋友》
1、利用图片以今天为基准,找到昨天和明天发生的事情的图片并粘贴起来。
2、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图片自由讲述。
六、讲述故事:《等明天》。
有一只小猴子昨天就想盖房子,可是它很懒惰,说今天是个好日子,要等到今天盖,可是到了今天它又偷懒了,说等明天吧!到了明天它能盖好房子吗?为什么?
结束:时间一天天的过的很快,我们可不能象小猴一样把昨天的事情留到今天做,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做,这样事情是永远做不好。
活动反思:
向幼儿展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密切关系,也向幼儿揭示了合作的重要性。在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上,重点训练幼儿的语言流杨性和表现力,正确运用时间概念进行表达也有助于幼儿日常口语的发展和思维的训练。
13、优秀教案中班社会教案《有用的废报纸》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废报纸的不同用途,懂得很多东西能变废为宝,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2、能大胆地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伴交流。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7、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些生活中使用废报纸的经验
2、废旧报纸
3、PPT :镜头一:人们在衣服里面塞满了废报纸
镜头二:一个盒子、一个花瓶和一些废报纸
镜头三:将废报纸做成门帘、地毯将报纸做成沙发、椅子等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报纸
师:(拿出报纸)孩子们,看我拿来了什么?
众幼:报纸
楠楠:废报纸
师:哦!(我有点出乎意外)是吗?你怎么知道这些是废报纸?
幼:这是前几天的报纸了,已经是我们看过的报纸。/这些报纸都旧了。
你那张报纸上的鸟巢的新闻我们已经读过了。
今天是4月24日,这张报纸已经过期了,不是今天的了。
师:是呀,我们已经看过了的,过期了的报纸就是废报纸。
分析:孩子的一句“废报纸”打断了我原有的预设,但我马上感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契机,我应该接过孩子抛来的球,于是我追问到:你怎么知道这些是废报纸?让我的提问去激发孩子的讨论,在讨论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废报纸。
师:你们家有人看报纸吗?他们为什么要看报纸?
幼:我奶奶一直要看报纸的,她喜欢炒股票,它可以从报纸上看他买的股票升高了,还是掉下去了。/去年我们要买新房子,我妈妈就一直在报纸上看房子的介绍。/我能从报纸上知道奥运火炬传递到哪里了?/我喜欢看报纸上的图片……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他们对报纸是非常熟悉的,能从不同的方面说出家人看报纸的原因。而我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分别给于了不同的总结。比如:对呀,报纸上有财经信息,炒股票的人能从报纸上看到股票的涨和跌;是呀,我们可以从报纸上了解到房产信息;是的,我们从报纸上可以了解到国家大事,还有很多大家都在关心的重要事情;原来报纸还有欣赏的作用,我们还可以从报纸上欣赏到各种漂亮的图片等等。这些总结给了孩子规范的提升。
二、分享交流
师:报纸真有用,可以让我们知道国家大事,也可以了解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还真离不开报纸呢!那我这里一些已经看过了的,过期了的废报纸还有用吗?
幼:有用。/没有。
师:我们有的小朋友说有用,有的小朋友没用,那说说你们的理由,谁先说?
幼: 我看见过阿姨用废报纸擦玻璃。/我们画画时老师会把废报纸帮我们垫在桌子上。/废报纸可以和我们做游戏,做揪尾巴的游戏,还可以做手工。/废报纸可以练毛笔字。/把报纸放在衣橱里的话,向我身上这样的毛衣就不会被小虫子咬碎了。/小虫子害怕报纸上的油墨味,所以把报纸放在衣橱里,衣服就不会坏了。/奶奶说,废报纸放在衣橱里,可以吸掉衣橱里的水,这样衣服就不会发霉了。/妈妈把废报纸卷好了好在她的靴子里,靴子就不会倒下去了。/爷爷把报纸上有用的地方剪下来贴在本子上。/我们家的报纸是卖给收废品的爷爷的……
分析:他们能介绍废报纸的各种用途,但孩子们说得很简单,于是我通过一些追问,如:你看到过谁这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等问题,引发孩子将自己的经验介绍清楚,让孩子的个体的经验成为集体经验。
三、引深拓展
师:你们介绍了那么多废报纸的用途,正好我这里有几张关于生活中人们如何用废报纸的照片。想不想看?不过看的时候,要找一找,废报纸在哪里?为什么要这么用废报纸?(幼儿观看PPT,边看边议论废报纸的不同用途。)
镜头:人们在衣服里面塞满了废报纸
师:找一找,报纸在哪里?
幼:在那个人的衣服里。/在衣服里面的口袋里。
师:为什么要把报纸塞在衣服里面的口袋里?
幼:不知道。/为了不让小虫子爬到衣服里/不让衣服湿掉。(因为前面有孩子介绍过报纸放进衣橱里的作用)/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师:(孩子们说了很多,但都没说到点子上,我有点出乎意料)哦,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对不对呢?我给你们一点点提示:这一天很冷,而这个人却只穿了一件很单薄的衣服,现在我们再想想,为什么要在衣服里塞报纸?
幼:为了保暖(好几个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为什么?
幼:报纸放在衣服里,外面的冷空气就进不去了。/我们的身体和外面的冷空气被报纸隔开了,冷空气被报纸挡住了。
师:(孩子的回答似乎很对,我稍作了思考)是呀,你们说得很好,把报纸塞在衣服里,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和外面的冷空气隔开来,报纸把我们身体上的热气包住了,我们身体的热气就不会传到外面去,热气散不掉了,这样我们就不会冷了。我们生活中会用到这种方法吗?)
分析: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孩子怎么回答也会达不到点子上的情况,有的老师着急了就会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今天活动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因为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报纸的保暖作用,此时我并没有急着将正确答案告诉孩子,而是给了孩子一点点提示,鼓励孩子在老师给与一定暗示的情况下继续去思考。这样不但没有扑灭孩子积极思考的火花,而是进一步激发了孩子思考、发现的欲望。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并没有停止,而是及时地进行追问:为什么?激发孩子的进一步思考。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从引导启发幼儿感知废纸的用途,进而引出故事,揭示故事中蕴涵的利用废纸、爱惜废纸的情感教育,逐渐过渡到让幼儿自主探究尝试利用废旧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