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拾到东西还给别人》反思

《中班教案《拾到东西还给别人》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教案《拾到东西还给别人》反思

1、中班教案《拾到东西还给别人》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快思.教案网!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 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提问:(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 集体练习: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小结: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2、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丢过什么?心里怎样?

  (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

  (3)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样?

  3、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

  (1)提问:小动物们这么难过?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

  (2)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3)幼儿找东西

  (4)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

  (5)提问: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

  (1)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2)(表扬自己) 讨论: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三)结束: 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找东西,还给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以后我们捡到了东西都要想办法还给别人,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儿捡到东西后引导他自己找失主或帮助他一起找失主,并给予鼓励表扬。

  活动反思:

  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大班社会教案《拾到东西还给别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拾金不昧,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2、通过将拾到的东西还给别人,教给幼儿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3、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图片:在哭的孩子。

  2、动物头饰、玩具汽车、小伞、菜篮、铃铛项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图片,引出课题。

  图片:小朋友哭了

  提问:小姑娘为什么哭了?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讲述。)

  师:小姑娘心爱的玩具丢了,心里非常难过,谁捡到了小姑娘心爱的玩具呢?

  二、展开。

  1、激起幼儿生活经验记忆,体验东西丢失时焦急的心情和找到东西时高兴的心情。

  提问:

  (1)你有没有丢过东西?丢过什么东西?丢东西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到了还给你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3)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你是怎样做的?还给别人东西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习将拾到的东西还给别人的方法。

  (1)演示:小狗丢了自己的铃铛,小鸡丢了自己的小伞,小兔丢了自己的玩具,小猴丢了铅笔盒……

  提问:我们怎样帮助小动物们找到丢失的东西呢?

  师:先问问他们丢失了什么,再问问它们到过什么地方,然后帮助找。

  (2)幼儿分组帮助小动物寻找丢失的东西。

  (3)幼儿将拾到的东西还给失主。

  提问:还东西的时候还要问清楚哪些事情?

  师:还东西的时候还要问清楚他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有什么标记,说对了才能将东西还给失主。

  3、组织幼儿讨论拾到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1)提问:你是在哪找到小动物丢失的东西的?你将拾到的东西还给小动物时,他们是怎样说的?他们高兴吗?你是什么心情?

  小结:大家在小动物经过的路上找到了他们丢失的东西,将拾到的东西还给小动物时,他们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

  (2)讨论:拾到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小结:失主会难过,会着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三、延伸。

  讨论:拾到东西却找不到失主怎么办?

【活动反思】

  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中班教案《圆圆的东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周围到处都有圆,初步了解圆和我们的关系。

  2、对物体变化形成的圆感兴趣,乐意自己去尝试、探索。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视频一段。

  2、幼儿操作材料:橡皮泥、垫板、彩笔、纸张、报纸、彩带等

活动过程:

  一、交流生活中发现的圆。

  1、请幼儿看幻灯片一,引导幼儿发现圆的东西。

  看一看,找一找,你发现这里面什么东西是圆的?

  2、引导幼儿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圆的。

  如:家里、吃的、马路上、活动室等

  3、寻找自己身上的圆。如:眼睛,嘴巴,膝盖,屁股……

  4、游戏:小手变个圆、嘴巴变个圆。

  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圆,需要我们的小眼睛仔细去发现。

  二、感受圆的用处。

  1、启发幼儿说说: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喜欢圆呢?

  2、看幻灯片二-------厨房里的各种各样的圆形餐具

  (1)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这是厨房里的东西,认识它们吗?是什么东西?

  (2)数一数,李老师在厨房里找到几件东西?

  (3)这些东西名称不一样,用处也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一个名字一样的,叫餐具,为什么这些多的餐具都做成圆圆的?如果餐具做成方形或者三角形的,会怎么样?启发幼儿说出圆的用处。

  (4)教师小结: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做成圆圆的,是因为圆圆的东西安全、好看,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探索不圆的东西变成圆。

  (1)一一出示操作材料,要求幼儿试试看:这些东西都不是圆的,有没有办法把他们们变成圆圆的。

  (2)幼儿自由选取材料,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把它们变成圆圆的。

  (3)幼儿互相交流用什么办法把什么东西变成圆圆的。

  (4)请幼儿一起随着音乐玩彩带,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大家一起到户外玩彩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充分遵循“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重要教育原则,选用了孩子们随处都可以见到圆圆的东西,让小朋友了解我们身边存在的圆,孩子们在观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

  本次活动我设计三个环节,在活动开始部分,我以课件激发幼儿学习趣。在幼儿欣赏课件中美丽的画面同时引出问题:看一看,找一找,你发现什么东西是圆的?形象深动的课件符合幼儿形象直观的年龄特点,有效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欲望,起到了引发幼儿思维的目的。幼儿讲述时,我不是旁观者,一是“听”。二是“说”。一听孩子们在讲述什么,了解它们的个体差异,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更高的教育目标;二是找不说话的孩子讲一讲,鼓励人人动口,积极讲述。在第二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圆和我们的关系。我准备了图片、实物,以及为了更好帮助幼儿总结归纳前面所理解的知识内容,我还以图谱方式。但考虑得有所欠缺,图谱设计不够儿化、直接形象,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其实“小博士”所说的话已经是引导幼儿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因此图谱也是多余的。但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和活动的积极性尤为高涨,他们能结合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告诉大家生活中圆圆的东西与我们的关系,达到活动的重点要求。在第三个环节,我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并分成四组,不同的材料体现层次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应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根据中班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主动的学习和理解事物,对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这一年龄特点,在活动设计中,设计了根据幼儿猜想选择试验材料,让每个幼儿亲历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为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基础。活动中我应用运用了发现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但对操作时间把握不够好,提供给幼儿自己选择实验的时间和空间不够长,但从从活动实录中,还是可以看到孩子们愉快地情绪,较好的完成活动目标。

4、中班教案《东西南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向四角中心折叠出作品的方法。

  2.学会观察折法,对折纸有浓厚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人手一种正方形彩纸,作品范例,实物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作品,引发兴趣。

  1.今天小白兔带来了一样很好玩的玩具——东南西北。

  2.出示作品,幼儿欣赏。

  二、幼儿尝试

  1.小白兔说想考考大家,她把东南西北的折法都贴出来了,考考大家看了会不会折。

  2.引导幼儿认真看步骤图,幼儿自己摸索尝试折叠。

  三、全体幼儿看教师演示,并自己折纸

  1.有的小朋友在折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小白兔把方法教给了我现在看看老师是怎么折的。

  2.折东西南北。引导幼儿边与边,角与角要对齐。

  (1)把正方形的四个角分别向中心线折,构成一个正方形。

  (2)同样方法折出一个小正方形。

  (2)小正方形对折,构成的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正反面都有两个小正方形.

  (3)套进两手拇指和食指玩一玩东西南北。

  四、幼儿折纸,教师巡视。

  1.教师提醒幼儿折纸时要注意些什么。

  4.幼儿折纸,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5.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用多余的纸教能力较弱的幼儿。

  五、作品展示,欣赏交流

  小兔子看了我们折的东南西北可开心了,真漂亮啊!

  幼儿结伴玩乐,引导幼儿想出多种玩法。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示范图太小了后面的幼儿看不清楚,而且反面折叠的箭头没有画出来;一开始以萝卜引出有点太突然了,可以选过个合适的情景;在每个环节最后的小结部分也不是很好;讲评环节遗漏了,讲的时候要围绕重点来讲评。

5、中班教案《拾稻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稻谷的色泽,并学习区分稻谷的成熟程度。

  2、亲自体验,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联系一农户,做好前期工作。

  2、找一农民做导游,向幼儿介绍稻谷。

【活动过程】

  一、交代活动要求

  “农田里的稻谷成熟了,农民伯伯们正在忙着收稻谷,我们一起去看看,并帮着拾稻穗吧。”

  二、步行来到农田

  三、农民向幼儿介绍稻谷

  “稻谷是什么颜色的?成熟的稻谷是什么颜色?嫩嫩的稻谷是什么颜色?”

  学习从颜色上辨别稻谷的成熟程度。

  四、实践活动:拾稻穗

  幼儿在农田里翻找掉落在田里的稻穗,亲自体验秋天的丰收景象。

  五、交流小结

  “农民在田里收稻谷很辛苦也很累,把稻谷变成米饭要经过好多人的加工,所以大家不能浪费粮食。”

  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六、幼儿排队离开农田,回幼儿园。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来到田边,稻田里一堆堆的稻草,弥漫着一阵阵清香,大家小心翼翼地走下田埂,来到稻田里开始寻找稻穗。他们低下头、弯着腰,翻找着落在田里的稻穗。当孩子们拾到了一颗颗遗落在田里的稻穗时,个个高兴地手舞足蹈,高喊着:“我找到稻穗了。”每发现一棵稻穗,他们就像找到宝贝一样,不一会儿,每个孩子的手里都捧了一把稻穗。捡完稻穗后,老师还和孩子一起动手剥开稻子,孩子们惊奇的发现我们吃的米饭就是从这些稻子里碾出来的。最后老师还请农民伯伯向孩子们介绍了稻子的生长过程及农民伯伯在种植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通过这次“拾稻穗”活动,孩子们感受并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学会了尊敬身边的劳动者,懂得了爱惜粮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6、中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捡到东西怎么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集体练习: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小结: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2.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丢过什么?心里怎样?

  (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

  (3)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样?

  3.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

  (1)提问:小动物们这么难过?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

  (2)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3)幼儿找东西

  (4)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

  (5)提问: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讨论: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三)结束:

  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找东西,还给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以后我们捡到了东西都要想办法还给别人,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儿捡到东西后引导他自己找失主或帮助他一起找失主,并给予鼓励表扬。

活动反思:

  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7、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拾到东西还给别人》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拾到东西还给别人

  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准备:动物头饰情景

  表演过程:开始部分

  (一)引起兴趣,引出课题。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提问:

  (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集体练习: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小结: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2、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丢过什么?心里怎样?

  (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

  (3)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样?

  3、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

  (1)提问:小动物们这么难过?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2)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3)幼儿找东西

  (4)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

  (5)提问: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

  (1)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2)(表扬自己)

  讨论: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三)结束:

  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找东西,还给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以后我们捡到了东西都要想办法还给别人,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儿捡到东西后引导他自己找失主或帮助他一起找失主,并给予鼓励表扬。

  教学反思:

  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8、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拾稻穗》含反思

【活动设计】

  金秋送爽,稻穗金黄。又是一年秋收时,为了让孩子们亲自去体会,感受一下秋天的丰收景象,我们中班年级组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幼儿园,走进田野,开展“拾稻穗”的实践活动,旨在感受并体验劳动的艰辛。

【活动目标】

  1、了解稻谷的色泽,并学习区分稻谷的成熟程度。

  2、亲自体验,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联系一农户,做好前期工作。

  2、找一农民做导游,向幼儿介绍稻谷。

【活动过程】

  一、交代活动要求

  “农田里的稻谷成熟了,农民伯伯们正在忙着收稻谷,我们一起去看看,并帮着拾稻穗吧。”

  二、步行来到农田

  三、农民向幼儿介绍稻谷

  “稻谷是什么颜色的?成熟的稻谷是什么颜色?嫩嫩的稻谷是什么颜色?”

  学习从颜色上辨别稻谷的成熟程度。

  四、实践活动:拾稻穗

  幼儿在农田里翻找掉落在田里的稻穗,亲自体验秋天的丰收景象。

  五、交流小结

  “农民在田里收稻谷很辛苦也很累,把稻谷变成米饭要经过好多人的加工,所以大家不能浪费粮食。”

  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六、幼儿排队离开农田,回幼儿园。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来到田边,稻田里一堆堆的稻草,弥漫着一阵阵清香,大家小心翼翼地走下田埂,来到稻田里开始寻找稻穗。他们低下头、弯着腰,翻找着落在田里的稻穗。当孩子们拾到了一颗颗遗落在田里的稻穗时,个个高兴地手舞足蹈,高喊着:“我找到稻穗了。”每发现一棵稻穗,他们就像找到宝贝一样,不一会儿,每个孩子的手里都捧了一把稻穗。捡完稻穗后,老师还和孩子一起动手剥开稻子,孩子们惊奇的发现我们吃的米饭就是从这些稻子里碾出来的。最后老师还请农民伯伯向孩子们介绍了稻子的生长过程及农民伯伯在种植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通过这次“拾稻穗”活动,孩子们感受并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学会了尊敬身边的劳动者,懂得了爱惜粮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9、中班安全教案《安全吃东西》含反思

  设计意图

  1、由于吃果冻而卡住气管造成孩子窒息死亡的案例特别多。

  2、每到周一时,有的孩子会经常性的闹肚子。

  3、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很喜欢把一些小硬片、碎纸等东西放入口中。

  4、进餐时,有的幼儿爱说话,疯闹,嘴里含着饭就去玩了。

  5、有的幼儿不生病也硬缠着父母带药到幼儿园。

  6、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差。

  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

  活动过程

  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师讲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5岁的龙幼儿园托班音乐教案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担心死了。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讲述完后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龙龙的身体好受吗?

  3、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为什么?

  4、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

  5、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6、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

  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小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

  1、课件《进餐时》

  内容: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观看后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小结: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不能说笑,打闹。

  2、课件《肚子为什么疼》

  内容: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妈妈买烤肠吃,妈妈只好给冬冬买了两根。冬冬马上吃了。冬冬回到家,看见篮子里盛着许多草莓,抓起来就吃,妈妈说:“冬冬,等洗干净了再吃。”“我不怕脏”冬冬吃了很多。夜里,不知为什么冬冬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除了用自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还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10、中班社会教案反思《拾到东西还给别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快思.教案网!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 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提问:(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 集体练习: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小结: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2、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丢过什么?心里怎样?

  (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

  (3)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样?

  3、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

  (1)提问:小动物们这么难过?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

  (2)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3)幼儿找东西

  (4)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

  (5)提问: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

  (1)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2)(表扬自己) 讨论: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三)结束: 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找东西,还给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以后我们捡到了东西都要想办法还给别人,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儿捡到东西后引导他自己找失主或帮助他一起找失主,并给予鼓励表扬。

  活动反思:

  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11、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捡到东西怎么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 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集体练习: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小结: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2.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丢过什么?心里怎样?

  (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

  (3)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样?

  3.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

  (1)提问:小动物们这么难过?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

  (2)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3)幼儿找东西

  (4)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5)提问: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讨论: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三)结束:

  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找东西,还给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以后我们捡到了东西都要想办法还给别人,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儿捡到东西后引导他自己找失主或帮助他一起找失主,并给予鼓励表扬。

  活动反思:

  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12、中班主题优秀教案《拾到东西还给别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 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提问:(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

  集体练习: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小结: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2、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丢过什么?心里怎样?

  (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

  (3)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样?"出自:屈;老.师"

  3、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

  (1)提问:小动物们这么难过?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

  (2)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3)幼儿找东西

  (4)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

  (5)提问: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1)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2)(表扬自己)

  讨论: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三)结束:

  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找东西,还给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以后我们捡到了东西都要想办法还给别人,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儿捡到东西后引导他自己找失主或帮助他一起找失主,并给予鼓励表扬。

  活动反思:

  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13、幼儿园体育游戏《小松鼠拾松果》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单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能坚持单脚跳 6 米左右的距离。

  2.能熟练掌握单脚跳的动作要领并能左右脚交替持续进行。

  3.能坚持完成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松果、核桃、花生、栗子”(数量是幼儿人数的 2-3 倍)、音乐。

  场地布置:

  在起点 6 米处放置若干核桃、栗子、12 米处放置若干松果

  活动建议:

  一、准备活动

  1.活动四肢,重点活动脚腕、手腕、膝关节、下肢动作。

  2.绕场地跑步,指导幼儿摆臂抬腿,跑步时注意拉开距离。

  3.练习双脚跳的动作,和幼儿一起讨论双脚跳的动作要领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双脚绕场跳,最后来到练习场地。

  二、学习单脚跳的动作

  1. 介绍游戏名称,激发游戏兴趣

  提问:今天拾松果不用走、跑、爬的方法,只能用跳的方式采松果,可以怎样跳?

  2.学习单脚跳的动作

  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相对站立,间隔 3 米,男生单脚连续跳到对面和女生击掌后再双脚跳回,女孩和男孩规则相同,请动作到位的幼儿进行示范展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动作的要领:膝关节、手臂、弯曲腿的变化,单脚着地,起跳时脚掌用力,跳前和落地时膝盖要弯曲,双臂自然前后摆动。

  3.幼儿练习单脚连续跳的动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1)男女生相对站立间隔 3 米,男生选择最常用的腿单脚连续向前跳,与女孩击掌后单脚跳回。女孩要求与男孩相同。在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集体结束后邀请蹦跳连贯、协调的小朋友上前再次示范,总结之前出现的问题。

  (2)再次进行练习选择另一条腿进行游戏,女孩和男孩相同规则。询问是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总结:我们每个人两条腿都有一条常用腿和辅助腿,常用的腿比较有劲,辅助腿的力量较弱。

  (3)男女生分别向后退到第二根线(两根线间隔 1 米)询问幼儿: “这次距离变长了,如果过程中跳累了,该怎么办,”引发出双脚左右交替连续向前跳的方法,并进行练习。结束后进行放松, 表扬所有小朋友能够坚持完成挑战。

  三、玩“拾松果”的游戏,巩固练习单脚跳的动作

  1.练习左右脚交替行进跳进行第一次游戏

  场地:起点到栗子花生处 6 米,到松果处 8 米。

  (1)鼓励幼儿运用左右脚交替跳的方法拾松果,教师引导幼儿选择自己认为能够完成的距离进行游戏。规则:中途可以换脚,但不可以双脚一起跳。

  (2)教师总结表扬所有小朋友坚持拿到了果实,提问:鼓励幼儿有一定的坚持性,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尽量挑战自我坚持到最后。

  2.再次游戏,鼓励幼儿挑战自我,去拾回更远的食物。

  规则:(1)单脚累了可以左右脚交替持续进行,尽量减少换腿次数。(2)挑战自我,尽可能拿取更远的食物。(3)每次只能拿取一个食物,拿到后跑回来。(4)听到哨声后才能停止游戏(时间大约幼儿往返 2 次)。

  3.第三次游戏,规则:幼儿分成 2 组站在相隔 6 米的线上,

  松果(每队 20 个)放在各组的身后,哨声响起两队一起单脚连续向前跳(可以换腿),到对方的仓库里去拿粮食后跑回来,哨声再次响起结束游戏,清点双方松果,多的一组获胜(时间 20 秒-30 秒)。结束后总结出现的问题,如规则(一次性拿取多个),没有单脚跳等问题。

  再次进行游戏规则同上时间 30 秒左右。

  4.游戏中教师针对幼儿动作、游戏规则和坚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程中根据幼儿的活动量适时地进行放松,保证幼儿体力。

  四、放松结束

  教师重点带幼儿放松下肢,捶捶腿、甩甩腿、敲敲腿、捏一捏等

  六、延伸活动:

  户外分散活动中提供圈、绳、小型垫子等器械,引导幼儿创设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单脚跳动作练习。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动作引导下,一起积极的做动作。对于歌曲中歌词与动作的搭配,大部分幼儿都能跟着歌词想起动作。活动注重集体性,充分体现生生合作 本次活动是全班幼儿一起进行的,体现了集体性,分角色表演中体现生生间的合作。活动很好的完成了。 幼儿在活动中参与度很高,集体游戏时都能积极参与。

  不足之处:

  组织力不强。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时个别幼儿出现胆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