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粤语童谣:世界真细小》大班音乐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粤语童谣:世界真细小》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爱歌曲欢快的旋律,知道这是一首广东童谣。
2.体验音乐活动的愉悦并大胆在同伴面前演唱。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1.方言引入,激发兴趣。
(1)用广州话与幼儿问好。
(2)用广州话表达“细小”“欢笑”“世界”“眼泪掉”,猜
猜这些词的意思。
(3)幼儿尝试用广州话说“细小”“欢笑”“世界”“眼泪掉”等词语。
2.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世界真细小》
师:请说说歌曲里唱了什么?
师:这首歌是一首广东童谣,名字叫《世界真细小》。
(2)幼儿轻声跟唱歌曲。
(3)教师演唱,幼儿拍节奏。
(4)表演唱。
①采用轮唱、分段唱的方式表现歌曲。
②请幼儿在集体前表演唱歌曲。
活动延伸
提供碰铃、圆舞板、铃鼓等乐器听音乐进行打击乐活动。
附歌曲:
音乐视频:
https://haokan.baidu.com/v?vid=9263871466582267253&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2、幼儿园《粤语童谣:世界真细小》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爱歌曲欢快的旋律,知道这是一首广东童谣。
2.体验音乐活动的愉悦并大胆在同伴面前演唱。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1.方言引入,激发兴趣。
(1)用广州话与幼儿问好。
(2)用广州话表达“细小”“欢笑”“世界”“眼泪掉”,猜
猜这些词的意思。
(3)幼儿尝试用广州话说“细小”“欢笑”“世界”“眼泪掉”等词语。
2.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世界真细小》
师:请说说歌曲里唱了什么?
师:这首歌是一首广东童谣,名字叫《世界真细小》。
(2)幼儿轻声跟唱歌曲。
(3)教师演唱,幼儿拍节奏。
(4)表演唱。
①采用轮唱、分段唱的方式表现歌曲。
②请幼儿在集体前表演唱歌曲。
活动延伸
提供碰铃、圆舞板、铃鼓等乐器听音乐进行打击乐活动。
附歌曲:
音乐视频:
https://haokan.baidu.com/v?vid=9263871466582267253&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3、幼儿园大班音乐粤语童谣《世界真细小》教案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爱歌曲欢快的旋律,知道这是一首广东童谣。
2.体验音乐活动的愉悦并大胆在同伴面前演唱。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1.方言引入,激发兴趣。
(1)用广州话与幼儿问好。
(2)用广州话表达“细小”“欢笑”“世界”“眼泪掉”,猜
猜这些词的意思。
(3)幼儿尝试用广州话说“细小”“欢笑”“世界”“眼泪掉”等词语。
2.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世界真细小》
师:请说说歌曲里唱了什么?
师:这首歌是一首广东童谣,名字叫《世界真细小》。
(2)幼儿轻声跟唱歌曲。
(3)教师演唱,幼儿拍节奏。
(4)表演唱。
①采用轮唱、分段唱的方式表现歌曲。
②请幼儿在集体前表演唱歌曲。
活动延伸
提供碰铃、圆舞板、铃鼓等乐器听音乐进行打击乐活动。
4、幼儿园粤语童谣《广东童谣鸡公仔》大班语言音乐教案视频
活动目标
1.感受粤语童谣的语言及韵律美。
2.尝试用粤语积极参与游戏闯关活动,体验童谣带来的乐趣。
3.萌发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语言的情感。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童谣内容相符的图片
2.音像视频
活动过程
1.朗读活动
(1)教师朗读粤语童谣“鸡公仔”.
(2)师:老师是用什么方言朗诵的?请你说说老师朗诵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首粤语童谣,是广东本土方言朗诵的。
2.学习童谣
(1)欣赏视频
(2)教师:你觉得这首童谣什么地方最有趣?你最喜欢哪一句?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图片。
(4)看图谱学习童谣
3.闯关游戏
教师出示游戏背景“鸡公仔”山。
游戏规则:山上有山洞,山洞前有大石头挡路。石头上有不同的难题,如“念出童谣《鸡公仔》前两句”如“念出童谣《鸡公仔》第六句”等。完成难题才可移开石头继续爬山。
4.结束活动
师:请和好朋友组成小组,用自己喜欢的不同形式念童谣。
活动延伸
收集其他广东童谣让幼儿欣赏。
附童谣:
鸡公仔(广东童谣)
鸡公仔尾弯弯,
做人呢点可以怕艰难,
清早起床返学去,
执齐的书本啊上学堂,
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
懒惰去做人呀,
又点会有所成啊!
鸡公仔尾弯弯,
做人呢当然要有精神,
清早起床有好习惯,
经常都温书啊要学勤,
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
懒惰去做人呀,
又点会有所成啊!
喔.....喔......
附视频:
https://v.qq.com/x/page/e075524si4c.html
5、大班语言《广东童谣:鸡公仔》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粤语童谣的语言及韵律美。
2.尝试用粤语积极参与游戏闯关活动,体验童谣带来的乐趣。
3.萌发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语言的情感。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童谣内容相符的图片
2.音像视频
活动过程
1. 朗读活动
(1)教师朗读粤语童谣“鸡公仔”.
(2)师:老师是用什么方言朗诵的?请你说说老师朗诵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首粤语童谣,是广东本土方言朗诵的。
2. 学习童谣
(1)欣赏视频
(2)教师:你觉得这首童谣什么地方最有趣?你最喜欢哪一句?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图片。
(4)看图谱学习童谣
3.闯关游戏
教师出示游戏背景“鸡公仔”山。
游戏规则:山上有山洞,山洞前有大石头挡路。石头上有不同的难题,如“念出童谣《鸡公仔》前两句”如“念出童谣《鸡公仔》第六句”等。完成难题才可移开石头继续爬山。
4.结束活动
师:请和好朋友组成小组,用自己喜欢的不同形式念童谣。
活动延伸
收集其他广东童谣让幼儿欣赏。
附童谣:
鸡公仔(广东童谣)
鸡公仔尾弯弯,
做人呢点可以怕艰难,
清早起床返学去,
执齐的书本啊上学堂,
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
懒惰去做人呀,
又点会有所成啊!鸡公仔尾弯弯,
做人呢当然要有精神,
清早起床有好习惯,
经常都温书啊要学勤,
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
懒惰去做人呀,
又点会有所成啊!
喔.....喔......
附视频:
https://v.qq.com/x/page/e075524si4c.html
6、幼儿园教案大班音乐活动:山谷回音真好听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 2/4 拍的歌曲,曲调优美动听,歌词简单易懂,通过乐句的重复, 生动的呈现了山谷回声的有趣现象。本次活动通过山谷回声情境导入,引导幼 儿通过音频感知回声现象,了解回声现象的产生;通过难点前置的方法,在发 声练习时练习原声与回声,用声音的对比表现“原声”强和“回声”弱的强弱 变化;
活动目标:
1.了解山谷回声现象,学习接唱歌曲。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原声”和“回声”的强弱变化,并尝试创编歌曲中的回声部分。
3.体验表现山谷回声的乐趣。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山谷回音音频
2.活动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山谷回音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播放录音,幼儿了解回音与原声的不同,感受回音的奇妙。
提问:这个声音是什么?回音和原声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美丽的山谷真稀奇,说话有回音。
(2)发声练习,难点前置。
“我们也一起来试试山谷回音,老师来唱你们来做我的回音。”教师与幼儿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发声练习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原声”和“回声”的强弱变化。
(1)教师范唱,幼儿欣赏歌曲。
提问:从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哪里稀奇?
小结:美丽山谷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山谷回音真好听。
(2)学唱歌曲,尝试接唱。
教师与幼儿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演唱歌曲,感受“原声”和“回声” 的强弱变化。
3.创设“山谷唱歌”情境,尝试创编歌词,体验表现山谷回声的乐趣。
(1)创设“山谷唱歌”的情境,师幼分别扮演山谷和唱歌的人,以接唱的形式进行演唱。
(2)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提醒幼儿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
(3)尝试创编歌词,体验表现山谷回声的乐趣。
提问:你想对着山谷说什么?我们一起对着山谷喊一喊吧?
在生活中除了山谷有回声还有哪里有回声?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也有神奇的回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回音较为抽象,孩子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次科技活动借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话”的动画片直观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回音。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很多幼儿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他们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回音。
为了增加乐趣我设计了“回音的游戏”,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好,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时,我只注重了让孩子去模仿,模仿时注意一个声音高,一个声音低,却没有关注孩子的回声的模糊、断断续续的、回音的重复这一点处理得不好。我要灵活地掌握幼儿的每一个问题,让幼儿把每一个环节都学透,掌握牢固。
7、幼儿园清明节教案模板:大班音乐活动《清明》反思
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因此,特意设计了《清明》的音乐活动,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
重难点分析:
幼儿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难的,他们往往能流利地背诵出古诗词,却讲不出诗歌里面表达的是什么事情,更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在进行教学前,我发现我班绝大多数的小朋友都能背诵这首诗歌,但他们对诗中描绘的意境及所传达的情感一无所知。于是,我首先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会其中的情绪;另外,通过运用图画和配乐讲故事的方式将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大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的意境,学习在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附古诗: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学反思:
很多幼儿对“清明节”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不仅要学习先烈们的精神,同时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让幼儿不仅在思想上以先烈们为榜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做起。
8、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歌曲教案:《幼儿园里好事多》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里好事多
二、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要什么有什么,家里人对孩子是千依百顺,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感恩更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能感知到帮助他的人快乐,加深他们对好事的理解。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亲自参与讲评自己周围的好事,加深他们对“好事”的理解。
2、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做事,会使别人快乐的道理。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四、活动准备:
1、将小朋友中典型的好事绘制成若干张图片(内容为:扫地、擦墙、大姐姐帮小弟弟系鞋带、关水龙头等)。
2、用纸盒自制“电视屏幕”。
3、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4、木偶小猴子一只。
五、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师生一起进行即兴的歌表演,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情绪。
(二)、出示木偶小猴子,告诉幼儿,小猴今天带来了一盘录像带,录像带中说的是小朋友们的事情,请大家评论一下:这些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是不是好事。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用评价的方法识别好事。(1)片中小朋友做的是什么事情?(2)他(她)做得是好事吗?(3)为什么说是好事?(好事是给别人带来快乐、使人满意的事情)。
2、播放幼儿的父母反映自己孩子在家做好事情况的录音,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好事的理解。
(三)、教师以小猴子的口吻说:小朋友在家里和幼儿园里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演唱《幼儿园里好事多》这首歌吧。
表扬做好事的孩子,使幼儿再次体验到做好事的愉悦,初步体验到别人快乐我才快乐的美好情感。
(四)、鼓励小朋友多做使别人快乐的好事。说说我们可以做哪些好事。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次的活动内容很感兴趣,学这首歌曲也比其它歌曲快多了,因为歌曲内容贴近生活,这些桌椅天天陪伴幼儿身边,小朋友做的这些好事也常常能看到,他们有自己的真切体会,因而歌曲的演唱激发了幼儿的内在激情,在演唱结束后的讲述中,积极发言,对平时自己身的好人好事进行讲述,幼儿语言表达清晰,表述的积极性也高了许多,对于平时的好人好事,小朋友们提出可以每周评选一次好人好事之星,做为小朋友们的学习榜样。
9、幼儿园大班社会安全教案:《十字路口的安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安全意识,认识简单交通标志。
2、懂得在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通过,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3、认识交通标志:红绿灯、人行横道线。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6、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7、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vcd、安全教育光盘、汽车头饰若干、红绿灯图卡、场地布置十字路口、邀请交通警察一名。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与讨论:
1、教师头戴汽车头饰,模仿开汽车动作,伴随《开汽车》音乐进入活动室。
2、提出问题,请幼儿充分讨论。
a、开汽车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b、小朋友你会过马路吗?过马路时需要注意什么?
(先请幼儿分组讨论,再分别请幼儿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启发幼儿开阔思路充分表达。)
二、观看:播放vcd观看光盘《十字路口的安全》,了解在十字路口时正确的做法。
1、过马路时要走在人行横道线上,不能随便穿过马路。
2、在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的指示,绿灯通行,红灯等待,不能抢灯通过等。
三、探索: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会怎么样?
1、行人不遵守规则会被汽车撞倒受伤。
2、汽车不准守交通规则会撞车,交通堵塞,汽车和行人无法通行等.
(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的猜测和发言,鼓励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适当给予肯定)
3、请交通警察为小朋友讲一讲怎样注意十字路口的安全。
四、游戏《十字路口》
方法: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戴上汽车头饰扮演汽车;另一组幼儿扮演行人;请交通警察在路口指挥交通,出示绿色灯标志,汽车和行人通行。出示红色灯标志,汽车和行人停下等待。
游戏规则:教师对活动中遵守交通规则的幼儿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不准守规 则的幼儿要及时纠正,强化交通规则意识。
继续游戏:幼儿互换司机和行人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拓展: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十字路口进行观察,了解交通规则。
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
10、语言项目组优秀教育活动案例 活动名称: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我妈妈》(大班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幼儿最爱的人是自己的妈妈,但他们对妈妈的爱又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对妈妈为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却感受不到,尤其当妈妈对自己管教时,就误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了,而《我妈妈》这一绘本恰恰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运用对比的句子,说妈妈像猫咪一样柔软,运用比喻手法,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用最有力而新颖的方式,让幼儿切实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无处不在。真正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母亲的热爱和崇拜。
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妈妈为什么会变成蝴蝶、沙发、小猫和狮子的意义时,出示四幅图让幼儿选择并说出自己妈妈像什么;让幼儿对比模仿表现妈妈像小猫和象狮子时不同的感受。从而从生活的细微处淋漓尽致的表达妈妈深深地爱。
活动目标:
1.感受妈妈的爱无处不在,崇拜妈妈的无所不能,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
2.能品读妈妈的爱,并用用较恰当、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绘本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
3.通过细致的观察,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大胆表达对妈妈不同形象变化的感知。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自己的妈妈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
2.《我妈妈》绘本PPT 、 配乐音乐。
3.场地安排:幼儿围半圆弧型面向老师坐。
活动过程:
1、说说封面上的妈妈——感受到自己的妈妈是最美丽的。
师:我知道你们最爱读书了,一起来看一本书吧。看,这本书的名字有人认识吗?这是焦尼的妈妈,你认为她长得漂亮吗?
小结:原来,在每个人的心里,不管自己的妈妈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使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自己的妈妈都是最美的!在焦尼的心里妈妈是怎样的妈妈呢?
2、 讲述故事部分片段——帮助幼儿理解“妈妈本领大”也隐含着对宝宝的爱。
(1)讲述三幅妈妈本领大的画面——萌发幼儿对妈妈的崇敬及感受妈妈为自己的付出。
○1妈妈做各种各样美味的蛋糕。
○2妈妈是魔法园丁。
○3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
提问:为什么焦尼说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干吗拎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回来?
(小结:只要是宝宝愿意吃的东西再沉妈妈也不觉得累。)
焦尼会怎样想她的妈妈呢?你想对焦尼的妈妈说什么?
你的妈妈有什么本领?(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夸夸自己的妈妈本领大。)
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觉得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那么屏幕上面的四样东西谁最像你的妈妈?
3、根据绘本画面想象并说明“为什么妈妈有时候变成蝴蝶、沙发、小猫、狮子?”—— 理解妈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爱。感受排比的句式。
(1)出示妈妈变蝴蝶、沙发、小猫、狮子的画面引导幼儿说出对自己妈妈的感觉。
师:看它们谁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妈妈像沙发一样舒适。像小猫一样温柔。象大狮子一样凶猛。)
妈妈什么时候会对你像小猫一样温柔?妈妈对你做过那些温柔的事情?
你做了什么事情让妈妈气得变成大狮子一样凶?你喜欢妈妈吼吗?妈妈身其实还爱你吗?
小结:其实妈妈凶你的时候也是爱你的。那么在焦尼心里妈妈像谁呢?
(2)教师讲述: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适,象小猫一样温柔,有时候象大狮子一样凶猛。其实妈妈不管是像小猫一样温柔还是象大狮子一样凶的时候都是一样爱焦尼,
4.和幼儿共赏绘本,排比句式部分让幼儿和自己一起读。——通过品读充分感受妈妈的爱,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师:欣赏完绘本,我知道在你们心里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你们想不想也编成一本绘本让大家来了解一下妈妈对你的爱?
5、幼儿共同分组绘画《我妈妈》。——通过亲自绘画真切的感受生活中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
6、延伸活动:将幼儿绘画分组编订成绘本《我妈妈》并投放到语言区幼儿共赏讲述。
11、大班语言活动公开课教案:儿歌《回到幼儿园真高兴》
大班语言:儿歌《回到幼儿园真高兴》
活动目标:
1、感受重回幼儿园的欢乐。
2、喜欢朗读儿歌,体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重点:感受重回幼儿园的欢乐。
活动难点:喜欢朗读儿歌,体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活动准备:男孩手偶、《开心回到幼儿园》儿歌。
活动过程:
1、出示男孩手偶和幼儿打招呼,表示很羡慕幼儿已经是幼儿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
2、鼓励幼儿和小朋友打招呼,并观察大家的外貌没有改变,例如长高了、胖了,皮肤嗮黑了等等。
3、出示《开心回到幼儿园》儿歌,与幼儿一起朗读儿歌。
4、提问:
(1)儿歌里有谁?(老师、主任、男孩、女孩)
(2)老师和主任说了什么?(老师说我长高了,主任夸我长胖了)
(3)儿歌中哪些词语表示高兴和开心(欢欢喜喜)
(4)开学了,你的心情怎样?(自由回答)
5、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语,形容回到幼儿园的心情,例如:开心、紧张、兴奋等等。
6、请幼儿设计朗读儿歌的动作,一边朗读儿歌一边做动作。
12、幼儿园大班安全主题教案:《如何保护自己》教案反思
大班安全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
2.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6.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7.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幼儿初步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
说明:幼儿年幼无知,缺乏安全意识,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会引起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我保护方法的愿望和动机,才会真正地“导之以行”。
难点:使幼儿分辩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安全行为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说明:由于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很难预见自己各种行为的后果,也不会分辩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以致于在学习中感到困难。因此,应将分辩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以及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视作难点。
中班幼儿仍然保留着直觉行为性思维的特点,对自己行为的计划性、预见性较差。因此,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此对幼儿进行自我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活动流程
感知讨论——操作实践——强化巩固
1.引导幼儿感知讨论
建议教师利用区角活动、园内观察活动、视听活动等环节,引导幼儿感知讨论,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例一:在语言区角内,增设《橡皮膏朋朋》图书若干册和录音带,供幼儿阅读、倾听。并适时设问,引导幼儿讨论。如:朋朋的鼻子怎么会又红又肿呢?它的头上为什么经要贴橡皮膏了?朋朋应该怎样做就不会变成橡皮膏朋朋了呢?(新故事在《生活》教第90页)
例二:带领幼儿观察他班幼儿的体育锻炼,让幼儿找找哪些是安全行为,哪些是危险动作(老师作好记录)。并及时组织幼儿讨论:“做这些危险动作容易造成怎样的伤害?”“如果是你在玩,该怎么做?”等
2.幼儿集体或分组操作实践,教师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仍然保留着直觉行为性思维的特点,对自己行为的计划性、预见性较差。因此,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此对幼儿进行自我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从幼儿的实际情况看,他们对安全方面的知识并非一无所知。在前几年的生活中,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积累了安全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若能进一步运用他们的原有经验,并从情感激发入手,引起幼儿对安全的“警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要求真正地转化为幼儿自觉的安全行为。
首先,从设计多种情境,提供多方信息着手,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让他们在看看、听听、讲讲、议议中初步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教育作好铺垫。
其次,结合日常生活、或创设特定的情景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情况下易发生安全事故,了解哪些是危险动作,怎样做才是安全行为,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和操作,以学习一些简单地自我保护身体的方法。
1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山谷回声真好听反思
【教材分析】
《山谷回声真好听》是一首 2/4 拍歌曲,曲调优美动听,歌词简单易懂,通过乐句的重复生动呈现了山谷回声的有趣现象。本次活动通过声音的对比表现“原 声”和“回声”的强弱变化,通过接唱、合唱、创编山谷回声等方式熟练演唱歌 曲,进一步了解回声现象, 体验表现山谷回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山谷回声现象,学习接唱歌曲。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原声”和“回声”的强弱变化。
3.体验表现山谷回声的乐趣。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了解山谷有回声的自然现象。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请幼儿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谜语:山谷有个淘气包,躺在暗处学人叫,腔调和你一个样,睁着眼睛找不到。
2、带领幼儿开展练声活动。
提问:你在哪里听过回声?原声与回声有什么不同?
可将难点前置,与幼儿玩“山谷回声”游戏。例如:用“小朋友你好”或“XX 你好”的问好方式,帮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原声”和“回声”的不同,“原声” 声音强,“回声”声音弱,为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3、请幼儿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感受歌曲的旋律。
(1)播放音频,幼儿倾听歌曲,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美丽山谷真稀奇”?
(2)幼儿完整倾听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及声音强弱变化。 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
鼓励幼儿随音乐做肢体动作,如拍手、拍腿来感应歌曲。
(3)幼儿再次完整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
4、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带领幼儿用“啦”字哼唱歌曲的旋律。
(2)用钢琴弹奏音乐旋律,指导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习用接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的弱唱部分,也可利用不同的形式合作演唱。例如:歌词部分全体幼儿一起演唱,回声部分请一半幼儿与另一半幼儿对唱。
(4)教师鼓励幼儿通过接唱、合唱等方式学唱歌曲,可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请幼儿加入动作表演,进一步了解回声现象。
活动反思:
回音较为抽象,孩子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次科技活动借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话”的动画片直观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回音。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很多幼儿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他们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回音。
为了增加乐趣我设计了“回音的游戏”,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好,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时,我只注重了让孩子去模仿,模仿时注意一个声音高,一个声音低,却没有关注孩子的回声的模糊、断断续续的、回音的重复这一点处理得不好。我要灵活地掌握幼儿的每一个问题,让幼儿把每一个环节都学透,掌握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