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幼儿园教案大班奏乐《谁是我的菜》教学设计》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新幼儿园教案大班奏乐《谁是我的菜》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节奏,用动作随乐表现狐狸、鹅女士、鹅宝宝等故事情节。
2、幼儿能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乐器,初步掌握节奏音型。
3、积极大胆地表现与表达,体验同伴间合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二、活动准备
音乐、铃鼓、手铃、响板等乐器 、音乐图谱
三、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
1.教师通过图谱提问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师:故事里都有谁?
指认图谱一一回忆故事人物。
提问:谁和谁要做一锅汤?狐狸和鹅妈妈。
谁去提醒鹅妈妈别上当?鹅宝宝。
狐狸在汤里放了什么?切柠檬。怎么切的?
指导动作:切切切柠檬,切切切柠檬(一只手心朝上,另一只手做切的动作)
鹅妈妈在汤里放了什么?辣椒。怎么做的?
指导动作:拍拍拍辣椒。拍拍拍辣椒(一只手心朝上,另一只手拍下去的动作)
鹅宝宝怎么去提醒鹅妈妈的?
指导动作:别上当别上当,千万千万别上当!(两只手放在胸前摇晃)
播放音乐,师幼共同做动作。
2、提问故事细节,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及表情。
师:柠檬是什么味道?酸酸的味道。酸是什么表情呢?
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创编动作表情。
师:辣椒是什么味道?辣辣的味道。辣是什么表情呢?
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创编动作表情。
再次播放音乐,师幼共同用动作表现音乐。
二、分组分角色表演,用乐器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分组分角色完成音乐律动。
2.教师出示乐器铃鼓、响板、铃铛,讲解玩法。
3.按角色分配乐器,播放音乐,在师的指导下完成演奏。
三、游戏升级,分组竞赛。
1.教师出示道具锅,说明游戏规则。
2.分组竞争,看哪个队胜利。
四、教师带领幼儿退场,活动结束。
2、新幼儿园教案大班奏乐《谁是我的菜》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节奏,用动作随乐表现狐狸、鹅女士、鹅宝宝等故事情节。
2、幼儿能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乐器,初步掌握节奏音型。
3、积极大胆地表现与表达,体验同伴间合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二、活动准备
音乐、铃鼓、手铃、响板等乐器 、音乐图谱
三、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
1.教师通过图谱提问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师:故事里都有谁?
指认图谱一一回忆故事人物。
提问:谁和谁要做一锅汤?狐狸和鹅妈妈。
谁去提醒鹅妈妈别上当?鹅宝宝。
狐狸在汤里放了什么?切柠檬。怎么切的?
指导动作:切切切柠檬,切切切柠檬(一只手心朝上,另一只手做切的动作)
鹅妈妈在汤里放了什么?辣椒。怎么做的?
指导动作:拍拍拍辣椒。拍拍拍辣椒(一只手心朝上,另一只手拍下去的动作)
鹅宝宝怎么去提醒鹅妈妈的?
指导动作:别上当别上当,千万千万别上当!(两只手放在胸前摇晃)
播放音乐,师幼共同做动作。
2、提问故事细节,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及表情。
师:柠檬是什么味道?酸酸的味道。酸是什么表情呢?
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创编动作表情。
师:辣椒是什么味道?辣辣的味道。辣是什么表情呢?
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创编动作表情。
再次播放音乐,师幼共同用动作表现音乐。
二、分组分角色表演,用乐器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分组分角色完成音乐律动。
2.教师出示乐器铃鼓、响板、铃铛,讲解玩法。
3.按角色分配乐器,播放音乐,在师的指导下完成演奏。
三、游戏升级,分组竞赛。
1.教师出示道具锅,说明游戏规则。
2.分组竞争,看哪个队胜利。
四、教师带领幼儿退场,活动结束。
3、幼儿园大班奏乐教案《武林大会》
挑战6+“武林大会”第三轮
挑战5+“武林大会”第二轮
挑战4+“武林大会”第一轮
挑战3+加人游戏,以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的方式理解掌据游戏规则
挑战2+加入乐器,探索带着铃鼓如何练功,尝试改变招式的不同方位
挑战1+新招式,学习新的武林秘籍鼓励幼儿描述动作,幼儿共同练习新招式。音乐随乐做身体动作1_2遍动作分享“师吼功”的不同造型(身体前倾、后仰,瓜子的方位)故事动作建议[1-8]小节:前奏保持不动[9-10)小节:前奏,准备造型。
教师预令:准备练功。
[11-12小节:双手对拍4下
[13-14]小节:在第一拍做狮吼功造型定住不动(双手变成狮子的爪子,可以ー上ー下、一前后、交又等等)
[15-16]小节:同第11-12节
[17-18]小节:同第13-14节
[19-20]小节:同第11-12节
[21-22]小节:同第13-14节
[23-24]小节:同第11-12节
[25-26]小节:同第13-14节
[27-28]小节:双手在胸前绕臂
[29-30]小节:做“行礼”的动作(一手握拳、一手五指并拢架在拳头上)
[31-32]小节:双手放在胸前,掌心向外,指尖向左,从左往右滑动,做“漂移”的动作
[33-34]小节:在第一拍做“练功”造型,保持不动
[35-36]小节:同第31-32节
[37-38]小节:同第3-34节
[39-40]小节:同第31-32节
[41-42]小节:同第33-34节
[43-55]小节:双手打开,手臂稍稍弯曲再身体两侧架住,眼睛闭上,保持不动
教师语令:“收”双手从两边向头顶划去,气成丹田,双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下,“按压”到胸前,做“行礼”的动作,一起说:“承让”
游戏玩法及配器说明
[11-26]小节:拍手一蔽击铃鼓鼓面。敲击4下,摆出狮吼功造型保持不动(参考动作建议)。重复动作,共4次。
[27-30]小节:一只手手握铃鼓一只手握拳在胸前绕臂、行礼。
[31-42]小节:手握铃鼓做“漂移”的动作(参考动作建议),源移时铃鼓可以稍稍抖动。漂移一次摆一个“练功”造型保持不动。重复动作,共3次。[43-55]小节:(将铃鼓放在头顶(手臂、大腿))双手打开,手臂稍稍弯曲再身体两侧架住,眼睛闭上,保持不动(保持铃鼓不掉落)教师语令:“收”双手从两边向头顶划去,气成丹田,双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下,“按压”到胸前,做“行礼”的动作,一起说:“承让”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简单明快的风格,在“武林大会”的情境中,学习使用乐器一拍一下击,并做不同武功的造型
2.借助图片,尝试努力模仿相同的武功造型。借助腕花、教师示范和反馈,明确圈上行进的方向。同武功的造型。
3.在“比赛定力”的过程中,努力按照要求将乐器摆放在对应的身体部位,并努力保持身体平衡,不让其掉下。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1.16名幼儿围坐成圈,每一张椅子中间要留有空隙。
2.铃鼓17面、小铃17把、沙锤17把、锣1个
3.人像剪影一张、武林大会比武倒计时一本、手腕花
4. PPT经验准备:知道一些武功招式、按照手腕花方向移动
活动过程
1.故事情境导入:武林大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听说大家这些天都在努力的练功,今天就让为师来看看练的如何。
2.随乐做基本动作1-2遍,分享“狮吼功”的不同造型。
3.出示Pt武功秘籍,根据幼儿所点开的武功秘籍,练习相应的招式。(出示新招式后,鼓励幼儿尝试用语言来描述新招式的动作,大家先共同单练新招式,后随乐)
4.累加乐器一铃鼓,幼儿尝试练习并使用铃鼓
(1)在情境中,探索铃鼓的使用方法。
(2)使用铃鼓随乐继续练功,先巩固上一个招式,再练习一个新的招式。(在学习新招式时,需要带着乐器单练)
5.累加游戏
(1)教师示范:教师示范武林大会的比武规则,以边示范边讲解边练习的形式,帮助幼儿明确和掌握游戏的规则。
(2)幼儿单练幼儿随乐单练
(3)武林大会正式开始,共三个回合。根据每一次教师指定位置定点,若乐器不掉落,则可在下一轮之前更换新乐器;若掉落下来,拿好乐器回到座位上。
4、大班奏乐《谁是我的菜》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节奏,用动作随乐表现狐狸、鹅女士、鹅宝宝等故事情节。
2、幼儿能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乐器,初步掌握节奏音型。
3、积极大胆地表现与表达,体验同伴间合奏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二、活动准备
音乐、铃鼓、手铃、响板等乐器 、音乐图谱
三、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
1.教师通过图谱提问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师:故事里都有谁?
指认图谱一一回忆故事人物。
提问:谁和谁要做一锅汤?狐狸和鹅妈妈。
谁去提醒鹅妈妈别上当?鹅宝宝。
狐狸在汤里放了什么?切柠檬。怎么切的?
指导动作:切切切柠檬,切切切柠檬(一只手心朝上,另一只手做切的动作)
鹅妈妈在汤里放了什么?辣椒。怎么做的?
指导动作:拍拍拍辣椒。拍拍拍辣椒(一只手心朝上,另一只手拍下去的动作)
鹅宝宝怎么去提醒鹅妈妈的?
指导动作:别上当别上当,千万千万别上当!(两只手放在胸前摇晃)
播放音乐,师幼共同做动作。
2、提问故事细节,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及表情。
师:柠檬是什么味道?酸酸的味道。酸是什么表情呢?
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创编动作表情。
师:辣椒是什么味道?辣辣的味道。辣是什么表情呢?
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创编动作表情。
再次播放音乐,师幼共同用动作表现音乐。
二、分组分角色表演,用乐器表现音乐律动
1教师分组分角色完成音乐律动。
2.教师出示乐器铃鼓、响板、铃铛,讲解玩法。
3.按角色分配乐器,播放音乐,在师的指导下完成演奏。
三、游戏升级,分组竞赛。
1.教师出示道具锅,说明游戏规则。
2.分组竞争,看哪个队胜利。
四、教师带领幼儿退场,活动结束。
5、教案大班奏乐《苗家三色饭》公开课教学设计
动作建议:
[1-3]小节:前奏,教师预令“准备出发
[4-5]小节:随乐拍手,共8次;
[6-7]小节:双手放置额头上做左看右看的动作;
[8-9]小节:左手掌心向上放胸前,右手做左右摘并放置左手掌心的动作,共4次
[10-11]小节:左手掌心向上放胸前,右手握挙在左手掌心做“捣”动作,共8次;
[12-13]小节:左手掌心向上放胸前、右手在左手上做上下“拨动”动作,共8次;
[14-15]小节:左手掌心向上放胸前,右手在左手上做快速“拨动”动作;
[16-17]小节:双手拍腿,共8次;
[18-19]小节:双手快速拍腿;
[20-22]小节:左手掌心向上放胸前,右手往左手掌心做“搅拌”的动作,共3次
[23]小节:双手做捧起来闻的动作。
游戏玩法及配器说明
分别使用槟榔鼓及竹铃后再合作演奏。
[1-7]及[16-19]小节:幼儿随乐分别使用槟榔鼓及竹铃做情境动作;
[8-15]及[20-22]小节:将幼儿分组,一组双手拿槟榔鼓放胸前,一组右手拿竹铃在槟榔鼓上随乐做相应动作;
[23]小节:幼儿将槟榔鼓拿高,一起说“真香啊”。
活动目标:
1、感受民族音乐欢快的旋律,用动作和乐器随乐表现制作三色饭的整个过程。
2、探索乐器与情境匹配的发声方法,并能合作演奏。
3、通过制作三色饭的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图片、槟榔鼓、竹铃、碰铃、PPT
经验准备:
知道做三色饭的流程并能随乐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情境导入
今天有一群客人要来我家做客,他们想吃三色饭,可是我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我
起做饭吗?
二、随乐完整动作
1.借助图片,复习动作。
2.师幼随乐动作。
三、加人槟榔鼓,探索乐器
1.加入槟榔鼓,探索匹配动作。
2.加人槟榔鼓,随乐演奏。
3.播放音乐,集体验证演奏。
四、加入竹铃,共同合乐演奏
1.加人竹铃和槟榔鼓,师示范共同合乐演奏。
2.加入竹铃,师幼共同演奏。
(1)师加入竹铃,幼儿加人槟榔鼓,师幼共同演奏。
(2)师幼加入竹铃共同演奏。
(3)师使用竹铃,请一名幼儿使用槟榔鼓合作演奏。
3.幼儿两两合作,共同演奏
(1)女生用竹铃,男生用槟榔鼓合作演奏。
(2)男生用竹铃,女生用槟榔鼓合作演奏
6、幼儿园大班奏乐《聪明的一休》教案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用乐器进行律动。
2、幼儿能够和同伴一起合作进行律动表演。
3、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难点:能够和同伴合作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幼儿简单的学过一休哥的律动。
经验准备:音乐、捣蒜器、摇铃、小框、坐垫。
活动过程:
一、律动引入活动
1、这是什么?幼儿:大蒜
2、我们一起来跟随一休哥进行律动吧
二、学习律动:
开始的时候一休哥是怎么做的?幼儿:手放到腿上。教师:好,那我们一起试一试。
三、出示教具砸蒜缸:
教师:一会儿我们要用这个工具进行演奏,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先来学一学收放乐器吧
教师:下面我们在听一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在刚才试一试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幼儿感受一下一下的敲击蒜缸再学一学磨蒜缸的动作。
教师:和教师共同学习交换酸缸的动作。教师提示幼儿一次交换器具
教师:和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律动学习:提示幼儿及时交换捣蒜器
四、加入乐器手摇铃:
1、引导:”我们的蒜是做好了,可是我们的蒜没有味道怎么办?”幼儿;加点蒜。教师:“那我来当一休哥给你们加调料,你们来捣蒜。我们来试一试。”
2、幼儿用摇铃进行律动教师来做一休哥捣蒜
五、分角色进行律动演奏
1、引导:小朋友们都给我加调料我的蒜太咸了,怎么才能不咸呢?幼儿:一半人捣蒜、一半人加盐。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分角色进行表演。
六、结束部分:
配班教师扮演一休:小一休们,你们把蒜都倒好了,我刚才已经用你们倒的蒜做了很多好吃的,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请你们吃哦,先来闻闻有没有蒜的味道呢?
大班律动---聪明的一休说课稿
说活动背景:
孩子们在活动区非常喜欢《聪明的一休》这首歌,总是不停的模仿,有一天有个小朋友,拿着乐器进行演奏,孩子们也非常的喜欢,但是考虑到大班孩子的学习模式是:合作化的共同学习,所以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及有律动又有乐器而且还有合作演奏,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
说教学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用乐器进行律动:第一个目标是能力目标,也是我的活动重点。
2、幼儿能够和同伴一起合作进行律动表演:这个是我的教学活动的难点,孩子们在了解律动的节奏基础上,能够合作分角色进行乐器演奏,这一点比较的难。
3、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这个是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在学到了本领的同时幼儿能够感受到成功和快乐,其实这也是学习应该带给孩子的最终目标,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强硬的学习使孩子丧失了对学习的乐趣。
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游戏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说教学过程:
一、律动引入活动: 开始的部分,主要是吸引幼儿的兴趣,告诉我们今天要干什么,让幼儿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教师的引导语言是: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跟随一休哥进行律动吧
二、学习律动:在发现了问题的同时,带领孩子一起把动作继续巩固,开始的时候一休哥是怎么做的?幼儿:手放到腿上。教师:好,那我们一起试一试。
三、出示教具砸蒜缸:教育活动开始加入了第一个乐器就是捣蒜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乐器的收放,和对乐器的使用,同时还要提示幼儿如何才能正确使用乐器。主要的引导语和提示有:“一会儿我们要用这个工具进行演奏,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先来学一学收放乐器,下面我们在听一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刚才试一试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和教师共同学习交换酸缸的动作。和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律动学习,提示幼儿及时交换捣蒜器”
四、加入乐器手摇铃:教师利用平时的经验提示幼儿蒜没有味道不好吃,这时候很自然的加入了摇铃这个乐器。主要的引导语有:
“我们的蒜是做好了,可是我们的蒜没有味道怎么办?”“那我来当一休哥给你们加调料,你们来捣蒜。我们来试一试。”
五、分角色进行律动演奏:这个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不仅能够配合演奏而且还要分角色进行活动。这时候老师的引导语很重要,能够让幼儿一下子就能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的引导语有:“小朋友们都给我加调料我的蒜太咸了,怎么才能不咸呢?幼儿:一半人捣蒜、一半人加盐。”
六、结束部分:提升活动,有始有终。主要内容是:配班教师扮演一休:小一休们,你们把蒜都倒好了,我刚才已经用你们倒的蒜做了很多好吃的,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请你们吃哦,先来闻闻有没有蒜的味道呢?
说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轻松自然,幼儿每次做好一个动作后,屏幕上的蒜就会变少,提升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有一种闯关的感觉,增加了活动趣味性,最后还有孩子们做好的食物,更能够提升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编辑者:苹果老师
7、幼儿园大班奏乐《苗家三色饭》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民族音乐欢快的旋律,用动作和乐器随乐表现制作三色饭的整个过程。
2、探索乐器与情境匹配的发声方法,并能合作演奏。
3、通过制作三色饭的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图片、槟榔鼓、竹铃、碰铃、PPT
经验准备:
知道做三色饭的流程并能随乐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情境导入
今天有一群客人要来我家做客,他们想吃三色饭,可是我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我
起做饭吗?
二、随乐完整动作
1.借助图片,复习动作。
2.师幼随乐动作。
三、加人槟榔鼓,探索乐器
1.加入槟榔鼓,探索匹配动作。
2.加人槟榔鼓,随乐演奏。
3.播放音乐,集体验证演奏。
四、加入竹铃,共同合乐演奏
1.加人竹铃和槟榔鼓,师示范共同合乐演奏。
2.加入竹铃,师幼共同演奏。
(1)师加入竹铃,幼儿加人槟榔鼓,师幼共同演奏。
(2)师幼加入竹铃共同演奏。
(3)师使用竹铃,请一名幼儿使用槟榔鼓合作演奏。
3.幼儿两两合作,共同演奏
(1)女生用竹铃,男生用槟榔鼓合作演奏。
(2)男生用竹铃,女生用槟榔鼓合作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