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韵律活动《做饼干》教学设计》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韵律活动《做饼干》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1.在理解做饼干流程的基础上,有节奏的做出和面粉、揉面团、加配料、压印模、烤饼干的动作。
2.在观察教师造型的基础上,尝试用身体动作造型表现不同的饼干造型,并保持静止不动。
3.积极参与做饼干游戏,体验猜测发现同伴被买走的兴奋和满足。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课程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参加过做饼干的活动。
材料准备:音乐伴奏、大号购物袋。
课程过程
一、通过教师的动作引导让幼儿了解音乐的结构和旋律、节奏。
1.谈话导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师:每天早上陈老师会给我们大家准备什么好吃的呀?那你们知道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教师随音乐完整示范动作,幼儿欣赏
师:今天我要当一次糕点师傅,给你们做一次饼干,请你们看一看我是怎么做饼干的。
3.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提炼动作,
师:我变成了一个什么造型的饼干呀?刚刚老师做饼干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
4.教师再次示范,回忆完整动作
师:还有哪些动作我们没有想起来呢?怎么办?我们再做一次吧!
按照顺序回忆做饼干的顺序
师:刚刚我们做饼干的时候,我们先做了什么?第二步呢?接着呢?最后我做成了什么造型的饼干呢?那你想做什么样的饼干呢?
二、学习随乐律动
1.幼儿在座位上律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做饼干吧!饼干做好后小饼干的眼睛要闭起来哦,这样饼干才会更香。饼干好香呀,你这是什么造型的饼干啊?
2.幼儿站起来进行律动
师:刚刚我们站着做饼干和我们坐着做饼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转圈圈的呢?
3.师幼讨论怎样做成最香的饼干
师:做饼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饼干的动作要轻轻的,不然会碎掉哦。
小饼干不能粘在一起。
4.幼儿围成圆圈进行律动
师:这一次我们一定能做成最香的饼干。
5.教师表扬造型独特、创新的饼干。
三、游戏“买饼干”
1.师:看!小兔子来买饼干了,我们一定要变成最香、最美的饼干才能被买走哦!
2.每轮买走几块饼干,让幼儿猜一猜谁被买走了,游戏两到三次。
四、结束活动
师:小饼干都被小兔子买走带回家咯。
2、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做饼干》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1.在理解做饼干流程的基础上,有节奏的做出和面粉、揉面团、加配料、压印模、烤饼干的动作。
2.在观察教师造型的基础上,尝试用身体动作造型表现不同的饼干造型,并保持静止不动。
3.积极参与做饼干游戏,体验猜测发现同伴被买走的兴奋和满足。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课程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参加过做饼干的活动。
材料准备:音乐伴奏、大号购物袋。
课程过程
一、通过教师的动作引导让幼儿了解音乐的结构和旋律、节奏。
1.谈话导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师:每天早上陈老师会给我们大家准备什么好吃的呀?那你们知道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教师随音乐完整示范动作,幼儿欣赏
师:今天我要当一次糕点师傅,给你们做一次饼干,请你们看一看我是怎么做饼干的。
3.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提炼动作,
师:我变成了一个什么造型的饼干呀?刚刚老师做饼干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
4.教师再次示范,回忆完整动作
师:还有哪些动作我们没有想起来呢?怎么办?我们再做一次吧!
按照顺序回忆做饼干的顺序
师:刚刚我们做饼干的时候,我们先做了什么?第二步呢?接着呢?最后我做成了什么造型的饼干呢?那你想做什么样的饼干呢?
二、学习随乐律动
1.幼儿在座位上律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做饼干吧!饼干做好后小饼干的眼睛要闭起来哦,这样饼干才会更香。饼干好香呀,你这是什么造型的饼干啊?
2.幼儿站起来进行律动
师:刚刚我们站着做饼干和我们坐着做饼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转圈圈的呢?
3.师幼讨论怎样做成最香的饼干
师:做饼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饼干的动作要轻轻的,不然会碎掉哦。
小饼干不能粘在一起。
4.幼儿围成圆圈进行律动
师:这一次我们一定能做成最香的饼干。
5.教师表扬造型独特、创新的饼干。
三、游戏“买饼干”
1.师:看!小兔子来买饼干了,我们一定要变成最香、最美的饼干才能被买走哦!
2.每轮买走几块饼干,让幼儿猜一猜谁被买走了,游戏两到三次。
四、结束活动
师:小饼干都被小兔子买走带回家咯。
3、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盖房子》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加砖、抹墙、房顶等动作和造型。
2.能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3.体验盖房子韵律活动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图谱PPT 、音乐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阳光照射到树林里的斑点现象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盖房子》,回忆歌曲内容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听过一首歌曲叫《盖房子》,你喜欢吗?还想不想听呢?”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内容。
二、倾听第一段音乐,借助图谱理解内容
1.按歌词顺序出示砖头图片,感受有节奏加砖头的旋律。
教师:“工人叔叔是怎样用砖头盖房子的?你听到了什么词语?”
2.教师依据幼儿回应变边出示两组砖头图谱,幼儿自主拍手、拍腿等打节奏。
三、自由创编加砖头动作,匹配动作哼唱
1.引发创编兴趣。引导幼儿倾听后提问:“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加砖头呢?什么时候加砖头?自己做一做。”
2.教师:“你是怎么盖房子的?我们一起学一学做动作。”
四、倾听第二段音乐,创编抹墙和房顶动作
1.根据抹墙的音乐节奏创编动作,提醒两拍一下做做抹墙动作。
2.探索房子盖得高的表现方式,再次尝试表演。
3.讨论:“我的房子盖得高”和“房子盖得更加高”,我们做什么动作?(盖得更加高垫脚)
4.完整倾听音乐,边哼唱边表演。
五、听音乐玩游戏,体验盖房子韵律的快乐
1.自由分组表演《盖房子》,引导幼儿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动作。
2.小结: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小结创编动作,齐心协力盖房子打扮家乡,把家乡变得更漂亮!
活动延伸:
在音乐角投放乐曲和图谱供幼儿继续玩音乐游戏。
附乐谱《盖房子》:
活动反思:
游戏是大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大班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大班幼儿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形式所以,我觉得要提高大班幼儿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大班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最关键的就是要从提高大班幼儿兴趣入手。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不足的就是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本次活动超过了所规定的时间。
4、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小小机器人》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机器人形象,尝试随乐有节奏地做机器人动作。
2.尝试探索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B 、C段音乐,在A段音乐中进行愉快的即兴舞蹈。
3.体验表演活动带来的快乐。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音乐《小小机器人》、《棒棒糖》
2.调查表《小小机器人》
3.PPT:《机器人》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暖身暖心。(律动:《棒棒糖》)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个魔法师丁丁来到了中7班,他带来了一句神奇的咒语“loliloli啪”,我们一起跟着魔法师丁丁来跳个魔法舞吧!
二、了解机器人的应用与特点。
1.师:孩子们,前段时间我们对机器人展开了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机器人?它们有什么用?
师: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可以应用于不同地方。有军事、医疗、工业还有娱乐机器人,它们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
2.师:还有个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机器人的视频,我们一起看一看。(播放机器人动作视频)
3.师:机器人在做什么?
4.对比机器人与人类的动作。
师:一般人是怎么跳舞的?机器人又是怎么跳舞的呢?
师总结:机器人行动时,缓慢、卡顿,和我们的动作不同。
二、感受音乐性质。
1.完整感受音乐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段机器人的音乐。
(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音乐怎么样?你听到了什么?
2.创设故事情境。
师:这段音乐里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丁丁是一个快乐的魔法师,他有一根神奇的魔法小棒,当他念起咒语“loliloli啪”时,他身边的人都会变成机器人,当他按下按钮时,机器人开始不断的工作了:有的机器人一会儿擦窗户,一会儿扫地,一会儿给花浇水,一会儿炒菜。哇,机器人完成了很多很多的任务。这时候机器人头上的指示灯亮了起来,原来是工作了很久机器人没电了。丁丁魔法师找来了插座,给机器人开始充电,当点充满时,他的机器人们又可以开始工作了。
3.再次欣赏音乐
师:我们再来听听这段机器人的音乐吧。什么时候机器人在工作了?什么时候机器人没电了?什么时候机器人充上电了?(2~3)
4.分析音乐、图谱记录。
(1)A段(工作)
师:听听第一段音乐机器人在做什么呢?
师:原来机器人在工作呢,他在做什么呢?
(2)B段(没电)
师:听听第二段音乐怎么了?机器人发生什么事了?机器人没电了。
(3)C段(充电)
师:第三段音乐,机器人在干嘛?
(4)A段(工作)
师:第四段音乐机器人又在干嘛?
师:对,机器人又开始工作了。
5.看图谱,完整听音乐。
师: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遍音乐吧。(语言引导:机器人在做什么呢?擦窗户?上面擦擦、下面擦擦……边听边加上动作)
三、尝试动作表演。
1.音乐B段(电耗尽)
师:机器人不停工作,没电了。他的表情、动作,头、手、身体、脚会怎么样?
师:你们能来演一演吗?
(幼儿自主探索)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表演一下吧。
2.C段(充电)
师:听,这段音乐怎么了?当电逐渐充满,机器人有什么变化?它的表情、动作会是什么样?
(幼儿自主探索)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表演一下吧。
3.音乐A段(工作)
(1)师:机器人在做什么工作?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幼儿自由创编,教师语言提升)
(2)个别幼儿表演
(3)集体表演
师: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一学机器人XXX吧。(教师语言引导:单手擦擦、双手擦擦,上面擦擦、下面擦擦……)
4.引导幼儿集体表演
师:还记得刚才机器人充电的动作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完整来表演一下吧。
师:小机器人们真棒!房间的窗户都擦得很干净了呢!
四、机器人动作创编
1.师:服务类机器人除了会擦窗还会做什么呢?(个别幼儿回答)
(1)师:我们听着音乐来表演一下吧。
2.师:现在我们玩个小游戏,我们来猜一猜这几个机器人在做什么劳动呢?
3.学习模仿。
师:我们一起来跟着他们学一学吧!
4.完整表演。
师:各位小机器人,你们又学了新本领了,让我们跟着音乐完整的表演一次吧。第一段音乐小机器人擦擦窗,第四段音乐孩子们,你们想做什么劳动就做什么劳动。
师: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小机器人啊!
五、拓展机器人种类
师:今天我们表演的是服务类机器人,你还想表演什么类型的机器人?好的,那下次我们一起来表演其他的机器人吧!
5、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随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到处张望的动作。
2.尝试运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
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活动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活动准备
1.经过剪辑和处理的音乐、音效;小老鼠和大花猫的头饰。
2.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
活动过程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通过创设“小老鼠上灯台偷油”的情境,引导幼儿学会朗诵改编的
童谣。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能有节奏地边说《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边模
仿小老鼠的动作行进走。通过经验迁移讨论小老鼠走路、偷偷地到处张
望等生活习性和特征。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以游戏导入,边说童谣边游戏,初步渗透 A 段乐曲的节奏
1.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边玩游戏进入场地并逐渐过渡到乐曲旋律,向幼儿渗透 A 段乐曲的节奏。
二、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四处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的动作并根据提示进行合拍练习。
提问:大花猫睡着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才能不把大花猫给吵醒?小结:小老鼠要走的既要轻、又要快,才不会把大花猫给吵醒。
2.引导幼儿讨论老鼠张望的动作并根据提示进行合拍练习。
提问:小老鼠只是低着头悄悄的走可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走的既要轻、又要快,还要上下、前后、左右多仔细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3.唱旋律带领幼儿边听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逐渐过渡到乐曲旋律进行合拍练习。
4.由旋律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在情境中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1.播放“下滑音”的音效,引导幼儿讨论、猜想:偷油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会发生许多的危险,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遇上什么麻
烦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做的陷阱,小老鼠中计了。
2.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我们怎样才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启发全体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出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并请幼儿作示范。
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伴随着音乐师幼一起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四、完整倾听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1.师幼完整倾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旋律、形象及情节。
2.增设“大花猫”角色,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3.教师来选一名幼儿扮演猫,并强调游戏规则,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4.和幼儿互动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1.在表演区或音乐区继续玩游戏:投放相关头饰,并增加角色人数
或其他情景提高游戏难度及趣味性,吸引幼儿继续创编游戏情节,拓展
游戏玩法。
2.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
教学反思:
小朋友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小老鼠、泡泡糖都是他们很熟悉的对象,并通过语言“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表述,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第一段的节奏特征,再加上故事的描述和老师夸张的表现,小朋友在听第二段音乐时非常投入,动作也很夸张,惟妙惟肖地将音乐表现了出来。活动结束时关于对泡泡糖的处理,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6、中班韵律活动《做饼干》教案
挑战5循环游戏增加购买数量
挑战4游戏一:瓜瓜买饼干
挑战3围成圆圈变成圆圆的烤箱
挑战2站立做动作加入下肢动作
挑战1幼儿自由创编自己喜欢的饼干造型
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在座位上做上肢动作(2追)
动作教师示范动作,幼儿进行观察然后动作匹配
故事
动作建议:
[1]小节:前奏。准备动作双手放在膝盖上,教师预令“准备和面粉。
[2-3]小节:和面粉动作。双手手心向下平放于胸前位置,向逆时针方向划圈,每小节4次,共8次。
[4-5]小节:揉面团动作。双手手心向下平放于胸前,双手往向下推做揉面团的动作,每小节4次,共8次。
[6-7]小节:加配料动作。双手握拳大拇指向下,放于眼睛前方,双手一起向下做加配料的动作,每小节4次,共8次。
[8]小节:间奏,教师预令“准备压印模”
[9-111小节:压印模动作。双手手心向上雄开放在胸前的两側,左手保持不动,右手从右侧向左侧按压,做压印模的动作,右手再回到原位,每小节2次,共6次。
[12]小节:进烤箱动作。坐在椅子上时,双手握拳,胳膊弯曲放于身体两侧前后摆动,双脚一下ー下踏步;站立动作时,双手握拳,胳膊弯曲放于身体两侧前后摆动,所有人踏步往中间集中
做进烤箱的动作。
[13-14]小节:烤饼干动作。双手握挙向下蹲,站立双手向上伸直,每小节2次,共4次。
[15]小节:拍手拍3下,同时一起说“1,2,3,耶”,说“耶”的时候要闭上眼睛并摆出创编的饼干的造型。
游戏玩法说明:
1.幼儿创编饼干造型。在歌曲的结尾处“1,2,3,耶”的时候摆出自己创编的饼干造型。
2.走进烤箱。幼儿站立围成圆圈形的烤箱,在“进烤箱”的动作时,一起往圆圈中间走。
3.买併干。瓜瓜背着大购物袋来买饼干,幼儿在摆完造型后要紧紧的闭上眼睛,瓜瓜挑一个造型摆的最独特的,或眼睛闭的最紧的併干(幼儿)买走,并藏在大购物袋后面,请其他小朋友来猜猜是谁被买走了;接着循环游戏增加购买饼干的数量。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做饼干流程的基础上,有节奏的做出和面粉、揉面团、加配料、压印模、烤饼干的动作。
2.在观察教师造型的基础上,尝试用身体动作造型表现不同的饼干造型,并保持静止不动。
3.积极参与做饼干游戏,体验猜测发现同伴被买走的兴奋和满足。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7、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 《小老鼠和泡泡糖》公开课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理论依据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实施策略
1.把握教材,合理改编。
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但两段乐曲长度略显短促,于是我将A段和B段的音乐做了适当的延长,并在两段乐曲中间增加了一个“掉落”的音效,缓解了从A段乐曲转到B段乐曲时紧张、突兀的感觉,为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做了必要的准备。
2.改编童谣,巧妙铺垫。
幼儿对《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经典童谣耳熟能详,教师提取其中主要内容巧妙地将它和A段乐曲的节奏相吻合,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又降低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难度,对小老鼠走和张望的节奏合拍也做了铺垫。
3.剖析要点,抓住神韵。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4.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教师采用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步步递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
5.游戏中韵律,韵律中游戏。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和大松紧带的巧妙运用,更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也为幼儿保持长久的游戏兴趣埋下了伏笔。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教学准备
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松紧带一条。
教学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1.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XXX︱▏Χ Χ Χ 0 ▏的节奏。
2.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3.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5.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6.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于没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课堂内容不够绘声绘色,感染力不足,今后在这方便还得加强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