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破案故事《包公审石头》幼小语言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破案故事《包公审石头》幼小语言教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小衔接语言教案,学习包公破案《包公审石头》的故事。了解包公抓小偷的办法,会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学习包公聪明机智、公平正义和小男孩孝顺懂事的优良品质。
活动目标
1.了解包公抓小偷的办法,会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2.喜欢欣赏民间文学作品,学习包公聪明机智、公平正义和小男孩孝顺懂事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包公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包公图像,请幼儿说说他是谁?他长得怎么样?
(2)他戴的帽子师怎样的?
(3)他的额头上有个什么标记?
小结:他叫包公,因为他长得黑,人们又叫他黑包公。他戴的帽子是古时候的审判官戴的,头上的明月代表他做事公平公正。他是古代的一名大官,专门捉拿坏人,为百姓做好事,是人们称赞的清官。
2.幼儿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包公破案的故事,名叫《包公审石头》。
(2)师:包公为什么要审石头?石头会做坏事吗?请你们看看
这个故事,然后告诉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3)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p203页
(4)请幼儿说说故事内容。
(5)教师讲故事。
①开头讲故事至包公准备审石头,大家都笑话他。请幼儿思考:
到底是谁偷了小男孩的钱?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审案?
②幼儿自由讨论。
③请幼儿说说应该怎么审案。
④教师继续讲故事。
⑤原来包公很聪敏,他早已经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抓到小偷了,他为什么知道用这个办法?(沾油的铜钱水面浮起一层油花,而不沾油的没有)
3.启发思考。
师: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想法,我们要向谁学习?
小结:故事里的男孩子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包公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活动拓展
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
幼师教案编写学习就来!
2、幼儿园破案故事《包公审石头》幼小语言教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小衔接语言教案,学习包公破案《包公审石头》的故事。了解包公抓小偷的办法,会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学习包公聪明机智、公平正义和小男孩孝顺懂事的优良品质。
活动目标
1.了解包公抓小偷的办法,会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2.喜欢欣赏民间文学作品,学习包公聪明机智、公平正义和小男孩孝顺懂事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包公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包公图像,请幼儿说说他是谁?他长得怎么样?
(2)他戴的帽子师怎样的?
(3)他的额头上有个什么标记?
小结:他叫包公,因为他长得黑,人们又叫他黑包公。他戴的帽子是古时候的审判官戴的,头上的明月代表他做事公平公正。他是古代的一名大官,专门捉拿坏人,为百姓做好事,是人们称赞的清官。
2.幼儿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包公破案的故事,名叫《包公审石头》。
(2)师:包公为什么要审石头?石头会做坏事吗?请你们看看
这个故事,然后告诉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3)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p203页
(4)请幼儿说说故事内容。
(5)教师讲故事。
①开头讲故事至包公准备审石头,大家都笑话他。请幼儿思考:
到底是谁偷了小男孩的钱?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审案?
②幼儿自由讨论。
③请幼儿说说应该怎么审案。
④教师继续讲故事。
⑤原来包公很聪敏,他早已经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抓到小偷了,他为什么知道用这个办法?(沾油的铜钱水面浮起一层油花,而不沾油的没有)
3.启发思考。
师: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想法,我们要向谁学习?
小结:故事里的男孩子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包公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活动拓展
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
幼师教案编写学习就来!
3、幼儿园幼小衔接故事《蔡伦造纸》语言教案
通过蔡伦造纸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知道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纸的由来,知道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3.理解故事,并能将故事画成连环画。
活动准备 :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造纸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1)师: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纸)
(2)师: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发明了“造纸术”,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
(2)蔡伦为什么要造纸?
(3) 纸是用什么做的?
(4)纸是怎么做的?
(5)师:谁发明了纸?
(6)他是怎么做纸的?
(7)播放蔡伦造纸的视频。
3.请幼儿用连环画方式画一画造纸过程。
4.欣赏、评价。
延伸活动
1.将幼儿连环画“蔡伦造纸”放入幼儿阅读区。
2.对纸有兴趣,不断探索纸的奥秘。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4、幼儿园幼小衔接《我的故事》语言教案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各个时期的自己及其表现,体会不同的过程,体验自己的独特。
活动目标:
1.能按照自己从“0岁到现在”的顺序讲述成长过程。
2.知道在不同的时候,“我”会有不同的表现。
3.体验自己的独特性,学习表达不同的“我”。
活动准备:小时候与现在的照片、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1)幼儿跟音乐律动。
(2)请幼儿介绍自己。
2.讲述“我”的故事。
(1)阅读幼儿用书p1页。
(2)请幼儿说说书里的故事。
(3)教师完整讲述幼儿用书“我的故事”。
(4)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请你们也说说你们自己的故事吧。
(5)幼儿拿出自己的成长相册,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
(教师提醒幼儿按照自己从“0岁到现在”的顺序讲述成长过程)
(6)师: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最有趣的事情?
(6)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3.绘本制作“我的故事”。
活动延伸
班级举办幼儿绘本制作“我的故事”展。
★以上
5、幼儿园谈话《如果没有纸》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怎本课就《如果没有纸》这个话题,启发幼儿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用“假如-----就---”句式讲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纸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缺一不可。
2.能运用“假如---“的句式联想“没有纸,生活可能发生的一切。”
3.积极进行联想,并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如果没有纸的课件、幼儿画画、看书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讨论导入。
(1)PPT图:幼儿画画、看书。
(2)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将画画在哪里?他们看的书用什么做的?
(3)谈论:纸有什么作用?
2.启发想想。
(1)假如没有纸,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会怎么样?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邀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用“假如-----就---”句式讲述。
(1)师:如果没有纸,真的会给我们的什么造成困扰吗?
(2)课件:如果没有纸。
(3)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p17页,从“假如-----就---”句式讲述。
小结:如果没有纸,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比如感冒时要用手绢,不能用餐巾纸,上厕所后也要找某种物体代替,书本只能用竹简或木头之类的东西代替。
(4)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语言区:教师提供:水、纸等图卡,请幼儿用“假如-----就---”句式讲述。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6、幼儿园看图讲述故事《爱折纸的小猫灰灰》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本课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并能看图讲述灰灰帮助他人的故事,体验帮助他人和得到他人帮助后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学会认真观察图片,并能看图讲述灰灰帮助他人的故事。
2.尝试按故事发展的线索仿编故事,并大胆讲述。
3.体验帮助他人和得到他人帮助后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
1.出示一张彩色纸:
(1)师:小朋友,你们会折纸吗?
(2)如果你有一张纸,你会折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看来,折纸是一件让人开心又聪明的事。怪不得前几天,有一只灰灰也高高兴兴地跑来告诉我,说它会折纸啦!灰灰会折什么呢?
2.看图说话。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p24页,看图,理解图意。
(2)师:你们能看明白书上这些图的意思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3)请幼儿讲述。
(4)教师逐图讲述画面内容。
(5)教师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3.方便故事
(1)师:还有哪些小动物需要得到小猫灰灰的帮助呢?为什么需要帮助,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呢?
(2)幼儿方便故事。
(3)幼儿互相讲述自己仿编的故事。
活动延伸
幼儿将仿编故事画成绘本。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7、幼儿园石头剪刀布游戏《领号码牌》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让幼儿在左手石头右手剪刀的游戏中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锻炼幼儿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活动目标:
1、能熟练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尝试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各种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ppt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教师读儿歌“左右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左手是剪刀,右手是石头,石头剪刀布。
(2)幼儿跟读,并作相应动作。
(3)师:伸出你们的左右(幼儿挥左手),伸出你们的右手(幼儿挥右手)。
(4)幼儿再次朗读“左右手”儿歌。
2.熟练感知左、右。
(1)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请你们告诉我,靠近左手这边的是什么?(左边);靠近右手这边是什么(右边)。
(2)师:请你们找找自己身体上的左右有什么。
小结:身体上的左右有眼睛(左右眼)、耳朵(左右耳)、脚(左右脚)、腿(左右腿)
(3)游戏:教师发出号令,幼儿去摸相应的部位,例如“伸出左手捏住自己的鼻子,伸出右手抓住自己的左耳朵”等,谁做错了或做得慢就由他来喊口令。
(4)看图,猜左右。
教师出示各种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ppt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猜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
(5)翻看幼儿用书,完成p6页练习。
3.左右的相对性。
(1)老师站在幼儿面前举右手:小朋友我举的是右手吗?
(2)师:请你们也举起你们的右手,发现和老师举起的右手有什么不同?
小结: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
活动延伸
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