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观察记录《抢了玩具的博博》反思

《小班观察记录《抢了玩具的博博》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观察记录《抢了玩具的博博》反思

1、小班观察记录《抢了玩具的博博》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抢了”玩具的博博》,博博入园的时间不是很长,对周围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对群体活动也有兴趣。只是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流,对其他小朋友拿的玩具比较好奇就直接拿过来,针对此类现象,教师指导幼儿玩具与同伴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

  观察背景

  博博来幼儿园快一个月了,但他从来不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也不太爱和老师小朋友说话。

  观察目标

  找到博博不和小朋友玩耍的根源,帮助他学会与他人沟通,感受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观察过程

  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这时是小朋友最开心的时刻。小朋友都开心的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这时我看见博博走到了玩具区玩一会,又走到了夹夹乐区玩一会,最后走到了益智区站在明明身边,观看明明和汐汐在玩钓鱼的游戏。但他没有想要加入游戏的意识,只是在旁边观看明明就和汐汐玩游戏。过了一会,明明和汐汐在争抢一个玩具,汐汐意识到抢玩具是不对的,想要把玩具还给明明。这时博博却把玩具抢了过来什么也没有说,明明说:“博博,这是我的玩具请你还给我。”但博博将玩具搂住没有要还的意识,明明再次对博博说:“那是我的玩具。”博博还是没有换的意识反而跑走了。最后明明没有办法只好找到老师求助。

  观察分析与反思

  博博入园的时间不是很长,他可能对周围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对群体活动也有兴趣。可能向往与同伴一起游戏,想加入他们,但不会与同伴提出请求,当他看到小朋友的争抢玩具时特别好奇,于是他也加入了把玩具抢过来看看,当玩具的主人明明想要要回时可能他不知道怎么办了,只好跑走了。

  刚刚上幼儿园的幼儿都很向往群体生活,但有些幼儿不知道怎么加入会用一些不正当的方法,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可以根据《指南》为他创设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可以让活泼的幼儿主动关心他和他起游戏或活动,让他感受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如果幼儿采用不正当方法介入游戏时我们可以提醒幼儿换位思考,“如果你的玩具被抢你会怎么办?”等,请幼儿用正当的方法加入游戏。也可以在教师指导让他拿出自己玩具与同伴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也要请家长多带幼儿参加群体活动如:参加亲戚、朋友的聚会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2、小班观察记录《暖心的你》反思

  观察对象:王一帆、朵朵

  年龄段/班:小班

  观察背景:

  操场上的户外活动中

  观察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往

  2.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观察过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老师们带着你们一起在操场上玩着皮球,你和小伙伴们玩的可开心了,抱着球围着操场到处跑。过了一会儿,你问我:余老师,朵朵去哪里了呀,我要和他一起玩儿皮球。”我微笑着对你说:“你去布丁那边找找吧。”当你找到朵朵的时候,你发现她正在难过的坐在滑滑梯的尾部,只见你着急的问着:“朵朵你怎么啦?你为什么哭了呀?”“我想我的妈妈了。”她伤心的对你说道。你听完以后一边拍着他的肩膀一边说道:“妈妈六点就来接你啦,别哭啦,和我一起去玩球吧,一会儿就开心了哦。”可是这对于朵朵好像没有什么吸引力,她的眼泪还是没有止住。

  就在这时,你的好朋友布丁跑了过来,想邀请你一起加入她的游戏,不过你并没有答应,你依然选择继续站在了朵朵旁边不停地安慰着他,还时不时拍拍他的肩膀,嘴巴嘟囔着“别哭啦,一起玩儿皮球吧,可好玩了哟”“我新学会了拍皮球,我来教你吧”就像个小大人。就这样又过了好一会儿,朵朵的眼泪似乎终于止住了,你看见以后立刻将自己手上的皮球递给了朵朵,并拉他一起加入了小伙伴的游戏中,就这样开始了愉快的玩耍。

  观察分析与反思:

  王一帆小朋友的举动其实很让我感觉到惊讶,因为这时的她才三岁多,在老师的眼中就如太阳一样温暖,在幼儿园的时光中,你越来越能够能热情的去关心每一个小朋友,看见朵朵难过,立马着急的询问着她,知道他是因为想妈妈哭的之后,不停地拍着她肩膀安慰着她,看见你为了让朵朵不伤心,而一个劲得拉她加入游戏时,真是可爱极了,看完这整个过程的我,真的必须为你点个赞!

3、观察记录《有趣的普通话》小班反思

  观察对象:冯梓轩

  年龄段/班:小班

  观察时间:

  2020年4月6日

  观察背景:

  从轩轩上幼儿园那天开始,我发现他每次跟老师或小朋友说话的时候,吐字不是很清楚,甚至说的我压根就晕头转向的。所以,小班的宝宝语言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宝宝正确的发音是最为关键的。

  观察目标:

  1.冯梓轩学会说普通话

  2.激发冯梓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培养冯梓轩乐观开朗的性格。

  观察过程:

  在与冯梓轩的接触中,我发现他的普通话语音非常不正确。有一次,他在唱歌曲《小金鱼》:“一条鱼,水里游,都都单单在发愁。”于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说:“你唱得真好听,如果你把都都单单唱成孤孤单单肯定还更好听。你说说看“孤孤单单。”并教给他发“孤”的方法:舌头缩起来,不要碰着,让气从嘴里发出来。孩子很乐意学,我让他慢慢说。由于他一直习惯了说都都单单,所以一下子纠正有点难。小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说一遍,他也跟着说一遍。由于我是准备着而行的,所以手里还拿着小金鱼的图片。我拿着两条小金鱼的图片,问他:“现在这条小金鱼还孤单吗?”他说:“不孤单了。”“到底孤单吗?““不孤单。”“那我让这条鱼离开,他会孤单吗?”“你有姑妈吗?”“有几个姑妈?”我变着方法试着跟他谈话,其实是想让他练习发“孤”的发音。通过反复的练习,冯梓轩对孤的发音有了进步,有几遍已经能发对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在观察中,我发现冯梓轩对g和d的发音区分的不是很好。普通话不正确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从小是由奶奶领的,所以平时普通话说得较少,普通话的词汇也不多,总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饭就说我要:“卡嘴巴。”这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词。另一方面他比较害羞,说话时不敢看人家的眼睛,这样他光靠耳朵听,而没有看别人的嘴形发音,长此以往,而导致他发音的不正确。

4、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如何介入小班角色游戏中》反思

  观察目标

  1.积极利用提供的半成品材料进行建构活动。

  2.娃娃家主人能热情地招呼客人。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观察过程

  1.郭润泽一进入建构区就发现了新增添的材料,一个人开始摆弄起来,他拿起KT板做的围墙,把它展开来放,尝试了很多次都没能放稳,但他继续尝试,无意间一块带直角的KT板“站”住了,他特别高兴,于是,他把每一块KT板都折成直角,然后一块一块围在自己的身边,围成了一个圈,自己站在中间手舞足蹈。我引导说:“多棒的围墙哦,朋友们搭的小区就少了一段围墙呢!”郭润泽立刻在房子边围起了围墙。

  2.郭润泽的举动引起了钱兜兜的不满,他说不能把出门的路堵住了,要求把围墙搭得远一些,郭润泽同意了,他说可以在地毯周围围一圈围墙。

  3.常婷雨站在娃娃家门口,看到我走近娃娃家,她就一边鞠躬一边说:“欢迎光临,请进。”我脱鞋子走进娃娃家,常婷雨马上把我的鞋子放进柜子。爸爸袁章润给我倒了一杯水,常婷雨抢着说:“请喝水”袁章润有些不高兴地说“我来招呼客人的” 常婷雨说:“好吧,我去烧菜。”爸爸一个劲地请我喝水,妈妈又插嘴了“请老师吃水果呀”爸爸说“你烦死了,你快烧饭吧,我们肚子饿了。”在整个做客过程中,爸爸妈妈都很热情,很会招呼客人。

  观察分析与反思

  这是一个新小班的游戏开展情况记录,小班的游戏刚开展不久,在这阶段游戏中重点发展的是幼儿语言交往和利用材料建构的能力。我们就从游戏要求、材料投放、观察对象和幼儿游戏情况这几方面看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水平。如建筑区:幼儿发现了新增添的材料,一个人开始摆弄起来……从这段幼儿行为描述中,我们看到,幼儿愿意尝试接受和使用新材料,并为自己的材料使用成功而兴奋;又如娃娃家:常婷雨站在娃娃家门口,一边鞠躬一边说:“欢迎光临,请进”……在整个做客过程中,幼儿都很热情,很会招呼“客人”,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初步具有了角色意识,乐意与同伴交往,会运用一些礼貌交际用语了。我积极的参与其中,可以了解到幼儿目前的游戏行为发展和需要发展的方向,从而及时介入正确引导。

  我们教师采用了定点观察,作为旁观者和参与者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动作等外在表现,而且比较细致详细,这样就为了解和分析游戏中幼儿发展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定人观察相比,这样的观察方式有利于推动游戏的深入发展。

  在这份游戏记录中,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支持者,教师能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进行观察和记录,留下了真实详细的资料。教师自己参与到游戏的情境中,捕捉到幼儿在招待客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热情,及交往语言。教师围绕游戏的重点目标进行观察记录,我们就能较清楚地了解在幼儿游戏行为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了。

5、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抢了玩具的博博》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抢了”玩具的博博》,博博入园的时间不是很长,对周围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对群体活动也有兴趣。只是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流,对其他小朋友拿的玩具比较好奇就直接拿过来,针对此类现象,教师指导幼儿玩具与同伴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

  观察背景

  博博来幼儿园快一个月了,但他从来不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也不太爱和老师小朋友说话。

  观察目标

  找到博博不和小朋友玩耍的根源,帮助他学会与他人沟通,感受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观察过程

  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这时是小朋友最开心的时刻。小朋友都开心的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这时我看见博博走到了玩具区玩一会,又走到了夹夹乐区玩一会,最后走到了益智区站在明明身边,观看明明和汐汐在玩钓鱼的游戏。但他没有想要加入游戏的意识,只是在旁边观看明明就和汐汐玩游戏。过了一会,明明和汐汐在争抢一个玩具,汐汐意识到抢玩具是不对的,想要把玩具还给明明。这时博博却把玩具抢了过来什么也没有说,明明说:“博博,这是我的玩具请你还给我。”但博博将玩具搂住没有要还的意识,明明再次对博博说:“那是我的玩具。”博博还是没有换的意识反而跑走了。最后明明没有办法只好找到老师求助。

  观察分析与反思

  博博入园的时间不是很长,他可能对周围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对群体活动也有兴趣。可能向往与同伴一起游戏,想加入他们,但不会与同伴提出请求,当他看到小朋友的争抢玩具时特别好奇,于是他也加入了把玩具抢过来看看,当玩具的主人明明想要要回时可能他不知道怎么办了,只好跑走了。

  刚刚上幼儿园的幼儿都很向往群体生活,但有些幼儿不知道怎么加入会用一些不正当的方法,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可以根据《指南》为他创设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可以让活泼的幼儿主动关心他和他起游戏或活动,让他感受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如果幼儿采用不正当方法介入游戏时我们可以提醒幼儿换位思考,“如果你的玩具被抢你会怎么办?”等,请幼儿用正当的方法加入游戏。也可以在教师指导让他拿出自己玩具与同伴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也要请家长多带幼儿参加群体活动如:参加亲戚、朋友的聚会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6、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淘气的图书》反思

  观察背景

  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发现本班孩子在阅读图书时会有将书拿反的现象,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对全班小朋友进行了引导,但效果都不是特别明显,所以采取个别观察记录来观察,找出3-4岁幼儿普遍存在的现象。

  观察目标

  1.了解正确阅读图书的方法。

  2.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的阅读图书,养成不将书拿反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爱阅读的好习惯。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观察过程

  又到了区角时间,这次,兰博赟小朋友依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图书区。随后快速拿起自己喜欢的图书坐在垫子上阅读起书中的内容,很认真的样子。这时,他看到旁边的杨子墨正在认真地看书,并且坐得端端正正,他立刻调整姿势,做出看书的姿势,但是他却没有发现自己将书拿反了,直到区角时间结束,兰博赟都是反着看书。当然孩子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直安安静静地在阅读着图书。随后老师请小朋友们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活动,兰博赟和杨子墨一起又选择了图书区。活动开始后,两位小朋友分别选取了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几分钟后,杨子墨小朋友依然很认真的看书,并且保持着最初看书的姿势,坐在区角的垫子上阅读。这时,发现兰博赟早已经不见,还将自己最初选择的图书扔的远远的,自己又跑到书架旁重新翻阅其书籍。

  观察分析与反思

  通过宝贝从始至终都会选择图书区,可以看出宝贝对图书十分热爱,当看到自己的阅读姿势不正确时能主动快速的改正,模仿并学习他人,说明了孩子的模仿力较强。但孩子从始至终都将书拿反,无意识去改正,分析以下几点:

  1.孩子没有较好的阅读习惯,不清楚如何正确阅读图、及拿书的方法,心中没有关于阅读的正确标准。

  2.孩子与成人有时观看物体的方位不同兰博赟拿反书且没有意识,也是因为孩子缺少一定的思维能力及对事物的理解力。

  3.在阅读图书时幼儿没有仔细观看页码及书的反正,只是被书中的图片所吸引,才导致幼儿拿反书。

  4.经过几分钟的观看,幼儿将书扔到一边,不去阅读,此举动可以看出孩子在书中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些失望,失去最初书籍在自己内心的期待值,幼儿自然不愿意去发掘书中的秘密,同时也是缺少阅读耐心,阅读习惯的表现。

  教师在生活中可以做以下几点措施:

  1.增强孩子的阅读能力,多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幼儿内心树立正确的阅读目标,引导幼儿了解正确标准。

  2.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幼儿进行有关培养思维及理解力的活动,尽量改正幼儿的“倒是现象”。

  3.在阅读图书前为幼儿讲解读书方法,加深记忆,改正错误的看书陋习。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培养幼儿对图书的热爱,告诉孩子一些阅读图书的好处,让孩子能主动地发掘书中的秘密,对图书能赋予无限的幻想,同时也可以以成人的方式方法激励鼓励幼儿,为孩子们做好榜样。让幼儿内心真正喜欢图书,爱图书,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7、范文小班观察记录《腼腆的琪琪》反思

  观察背景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最大的困难是由入园导致的生活规律及周围环境的转变而给幼儿造成的心理负担,即幼儿入园焦虑。如果入园后没有及时帮助幼儿克服入园焦虑,幼儿就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帮助幼儿克服焦虑,也必须从幼儿的需要入手。琪琪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入园焦虑同比班上其他幼儿而言,更加明显。

  观察目标

  为了更好的让幼儿适应在园生活,促进幼儿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达到良好状态。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发生了什么?

  琪琪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和小朋友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而且她也很少参加集体的体育活动,就如晨间欢乐跳的所有活动她从不参与,动作发展很不协调,对活动项目和有点难度的动作表现出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以及和孩子交流,我了解到这个孩子每天早上来园时都在家中闹了很大的情绪才不甘愿的来园的。

  国庆假期过后的头一天晚上,琪琪妈妈私信跟我说琪琪明天请假不来园了,追问其原因,琪琪妈妈才说孩子在家太闹了,一说要去幼儿园她就大哭,实在没办法。一个多月里,琪琪都是靠哄骗才来园的。父母放任的态度,使得琪琪经常赖哭抗拒入园,因此她对幼儿园、幼儿园老师都存在陌生感,不愿意轻易融入这个大环境,形成了她过度胆怯,不愿参与活动,不愿与人交往的个性。

  一直以来我们三个人一直都在做琪琪和琪琪家长的工作,一方面坚定琪琪妈妈的信心,努力得到琪琪妈妈对我们的信任和对琪琪的信任,此外我们总是制造机会和琪琪聊天,引导她发言,帮她结交新朋友,请其他的孩子带她一起去玩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琪琪开始有了一点转变,虽然现在话还是不多,但是今天早上来园时愿意和我们说早上好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老师怎么做?

  1.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随时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给予适时的帮助、引导,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针对性格有些内向,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从不主动说话的琪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和她谈话,主动和她聊天,给她拥抱。

  活动中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并且让琪琪和性格外向的孩子搭配组合,为她的交往创造一个互补的环境,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的交往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经过努力,琪琪有时还会主动的与老师交流。

  2.平时注意耐心亲切地多与她交谈、陪她滑滑梯、做做游戏、抱抱摸摸她、孩子一有进步就马上表扬并与她的父母反馈在园情况、利用“五角星、小红花”等小奖品鼓励她、请班级中活泼胆大的孩子和她交朋友等,来慢慢消除她的陌生感。对于像琪琪这样焦虑情绪特别严重的孩子,就需要耐心细致的教育,并付出更多的爱心。要让孩子熟悉环境,觉得老师、小朋友可亲可爱,幼儿园真好玩,然后寻找教育的锲机,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逐步让她融入幼儿园大家庭,适应幼儿园生活。

  3.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在面对新环境时,人难免会有焦虑情绪,大人都需要时间适应,何况是孩子。没个人适应新环境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然后想出恰当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