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种子嘟嘟的梦想》教学设计故事》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班语言活动《种子嘟嘟的梦想》教学设计故事
活动目标
1、看绘本、听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种子的成长过程。
2、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4、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种子嘟嘟的梦想》故事图片10张,《种子嘟嘟的梦想》故事音频等。
纸面教具: 种子、太阳、春雨、小花、各种蔬菜、小草、大树的头饰。
活动过程
出示故事图1、图2,引导幼儿想象。
——有一颗叫嘟嘟的种子,它很爱幻想,总是想象自己长大后能变成各种东西。
——你们观察种子嘟嘟,它想变成什么?(花、大树。)
——你们觉得种子嘟嘟的愿望能实现吗?它能变成花和大树吗?如果不能,那它能变成什么?
展示故事图片,讲述完整的故事。
——谁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了种子?(春雨、太阳。)
—— 它们是怎么帮助种子成长的?
—— 在春雨和太阳的帮助下,种子嘟嘟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 种子嘟嘟最后变成了什么?
打乱故事图片(图1-图8),引导幼儿重新排序。
——这些图片现在顺序乱了,请你按照嘟嘟成长的过程,让这些图片排成正确的顺序吧。
提供纸面教具头饰,鼓励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种子嘟嘟勇敢地从一粒种子最后长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我们也来学学嘟嘟的成长吧!
——哪几位小朋友愿意来表演种子嘟嘟发芽、长根、长成小苗、开花、结果这几个过程?
——再请几位小朋友一起来表演春雨、太阳和泥土是怎么帮助嘟嘟成长的。
再次出示故事图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交流讨论。
——和嘟嘟一样的种子还有很多,它们也有很多梦想。
——种子可以长成美丽的花,还能长成什么呢?
——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哪些植物有种子,种子是什么样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种子嘟嘟的梦想》故事图片彩色打印,制作成小绘本,请幼儿尝试着将故事叙述出来。
家园共育:引导幼儿和家人一起寻找,哪些植物有种子,哪些没有种子。
附【故事】
《种子嘟嘟的梦想》
种子嘟嘟有很多梦想,它想变成美丽的花朵,还想变成挺拔的大树。可是它到底能变成什么呢?种子嘟嘟自己也不知道。寒冷的冬天,种子嘟嘟被泥土哥哥包里起来,保护它不被小鸟吃掉,也不被虫子咬伤。
春天来了,春雨姐姐给嘟嘟送来了雨水,嘟嘟欢快地喝了很多水,肚子鼓鼓的。太阳公公给嘟嘟送来了温暖的阳光,嘟嘟在壳里不停地长啊长。几天后,外壳突然“咔”的一声裂开了。原来是嘟嘟长出了白色的根,把外壳顶破了。嘟嘟强壮的根使劲地钻进坚硬的泥土里,越钻越深。它想出去看看,就使劲抬起头,用力往上顶,终于从泥土里冒出了嫩绿色的小脑袋,这就是小苗。嘟嘟不停地长啊长,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朵凋谢又结出了果实,果实里躲藏着无数颗像嘟嘟一样的种子。
2、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种子嘟嘟的梦想》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 1.看绘本、听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种子的成长过程。
● 2.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活动重难点:
● 重点:大胆表现种子的成长过程。
● 难点:能够与同伴进行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 《活动名》课件:故事图片1~10,故事音频等。
● 纸面教具: 种子、太阳、春雨、小花、各种蔬菜、小草、大树的头饰。
活动过程:
嘟嘟的梦想。
· 出示故事图片(图1、图2),请幼儿进行想象。
—— 种子嘟嘟是一颗爱幻想的种子,它总是想象着自己长大以后会变成很多东西。
—— 你们看,种子嘟嘟想变成什么?(花、大树。)
—— 你们觉得种子嘟嘟能变成花和大树吗?如果不能变,那它能变成什么?
嘟嘟的成长。
· 出示故事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 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谁的帮助? (春雨、太阳。)
—— 它们是怎么帮助种子的?
—— 种子在春雨和太阳的帮助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一 种子嘟嘟最后变成了什么?
·打乱故事图片(图3~图10),请幼儿重新排列顺序。
—— 请你按嘟嘟成长的过程把这几张图片排一排队。
· 幼儿戴头饰,扮角色,学表演。
一一 种子嘟嘟从一颗种子最后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我们也来学一学嘟嘟的 成长好吗?
一一 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种子发芽、长根、长成小苗、开花、结果的过程。
一一 再请其他小朋友来演一演春雨、太阳是怎么帮助嘟嘟的。
寻找嘟嘟的梦。
· 看故事图片,再次讲述故事。
一一 还有很多像嘟嘟一样的种子,它们也有很多的梦想。
一一 种子除了能长成花,还能长成什么?
一一 请你回家去找一找,哪些植物是有种子的,它们的种子是怎么样的。
活动提示:
●在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以动作来表现种子成长的每个阶段,不求动作优美,只要能够表达幼儿的理解即可。
●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运用旁白引导幼儿与其他同伴合作表演,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
活动延伸:
回家继续寻找资料,看看种子和它们长大以后的样子。
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哪些植物是有种子的,哪些是没有种子的。
将《种子嘟嘟的梦想》故事图片彩打后制作成图书投放在语言区,请幼儿尝试看图讲述故事。
在益智区投放一些种子和种子长大以后的图片,让幼儿进行配对练习。
附【故事】
《种子嘟嘟的梦想》
种子嘟嘟有很多梦想,它想变成美丽的花朵,还想变成挺拔的大树。可是它到底能变成什么呢?种子嘟嘟自己也不知道。寒冷的冬天,种子嘟嘟被泥土哥哥包里起来,保护它不被小鸟吃掉,也不被虫子咬伤。春天来了,春雨姐姐给嘟嘟送来了雨水,嘟嘟欢快地喝了很多水,肚子鼓鼓的。太阳公公给嘟嘟送来了温暖的阳光,嘟嘟在壳里不停地长啊长。几天后,外壳突然“咔”的一声裂开了。原来是嘟嘟长出了白色的根,把外壳顶破了。嘟嘟强壮的根使劲地钻进坚硬的泥土里,越钻越深。它想出去看看,就使劲抬起头,用力往上顶,终于从泥土里冒出了嫩绿色的小脑袋,这就是小苗。嘟嘟不停地长啊长,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朵凋谢又结出了果实,果实里躲藏着无数颗像嘟嘟一样的种子。
3、小班语言活动《种子嘟嘟的梦想》教学设计故事
活动目标
1、看绘本、听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种子的成长过程。
2、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4、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种子嘟嘟的梦想》故事图片10张,《种子嘟嘟的梦想》故事音频等。
纸面教具: 种子、太阳、春雨、小花、各种蔬菜、小草、大树的头饰。
活动过程
出示故事图1、图2,引导幼儿想象。
——有一颗叫嘟嘟的种子,它很爱幻想,总是想象自己长大后能变成各种东西。
——你们观察种子嘟嘟,它想变成什么?(花、大树。)
——你们觉得种子嘟嘟的愿望能实现吗?它能变成花和大树吗?如果不能,那它能变成什么?
展示故事图片,讲述完整的故事。
——谁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了种子?(春雨、太阳。)
—— 它们是怎么帮助种子成长的?
—— 在春雨和太阳的帮助下,种子嘟嘟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 种子嘟嘟最后变成了什么?
打乱故事图片(图1-图8),引导幼儿重新排序。
——这些图片现在顺序乱了,请你按照嘟嘟成长的过程,让这些图片排成正确的顺序吧。
提供纸面教具头饰,鼓励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种子嘟嘟勇敢地从一粒种子最后长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我们也来学学嘟嘟的成长吧!
——哪几位小朋友愿意来表演种子嘟嘟发芽、长根、长成小苗、开花、结果这几个过程?
——再请几位小朋友一起来表演春雨、太阳和泥土是怎么帮助嘟嘟成长的。
再次出示故事图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交流讨论。
——和嘟嘟一样的种子还有很多,它们也有很多梦想。
——种子可以长成美丽的花,还能长成什么呢?
——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哪些植物有种子,种子是什么样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种子嘟嘟的梦想》故事图片彩色打印,制作成小绘本,请幼儿尝试着将故事叙述出来。
家园共育:引导幼儿和家人一起寻找,哪些植物有种子,哪些没有种子。
附【故事】
《种子嘟嘟的梦想》
种子嘟嘟有很多梦想,它想变成美丽的花朵,还想变成挺拔的大树。可是它到底能变成什么呢?种子嘟嘟自己也不知道。寒冷的冬天,种子嘟嘟被泥土哥哥包里起来,保护它不被小鸟吃掉,也不被虫子咬伤。
春天来了,春雨姐姐给嘟嘟送来了雨水,嘟嘟欢快地喝了很多水,肚子鼓鼓的。太阳公公给嘟嘟送来了温暖的阳光,嘟嘟在壳里不停地长啊长。几天后,外壳突然“咔”的一声裂开了。原来是嘟嘟长出了白色的根,把外壳顶破了。嘟嘟强壮的根使劲地钻进坚硬的泥土里,越钻越深。它想出去看看,就使劲抬起头,用力往上顶,终于从泥土里冒出了嫩绿色的小脑袋,这就是小苗。嘟嘟不停地长啊长,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朵凋谢又结出了果实,果实里躲藏着无数颗像嘟嘟一样的种子。
4、幼儿园小班语言故事活动《小老鼠的魔棒》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特别喜欢玩变魔术的游戏,他们对有魔力的东西充满向往。《小老鼠的魔棒》就是这样一个能满足幼儿想象、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小老鼠有根神奇的魔棒,将魔棒指向某样东西并念出咒语,那样东西就会变大或变小。小老鼠利用这根魔棒,不但帮助了自己,还帮助了小伙伴。这个故事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理解和感受。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想象力,我以此故事为基础设计了语言活动,让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积极参与故事创编,充分体验魔棒的神奇,并感受小老鼠用魔棒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以及自己创编故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述小老鼠使用魔棒的有趣情节。
2.体验魔棒的神奇,体会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3.创编故事结尾,感受创作的乐趣。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一根"魔棒"(可用尺子或树枝制作,也可以直接购买);《小老鼠的魔棒》故事课件;小老鼠、小鸭、小兔、蘑菇、太阳等故事角色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第一段,初步感受魔棒的神奇。
1.教师出示一根"魔棒",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小棒,它是一根有魔力的魔棒,你想知道这根魔棒是谁的吗?瞧!原来它是小老鼠的魔棒啊!这根魔棒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呢?我们一起来看PPT课件吧。
2.播放PPT课件,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师:小老鼠带着它的魔棒出去玩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事情?
师:大风把小老鼠的帽子吹到了树顶上,小老鼠想了什么方法?小老鼠念了一句什么神奇的话,大树就变小了?
师:小老鼠拿到帽子后又是怎么说的?谁愿意来做这只小老鼠,拿着魔棒对大树施施魔法,看看大树能不能变大变小?
教师让幼儿拿着魔棒对大树说"咒语",教师通过操作课件,配合幼儿的"咒语",让大树变小或变大。
师:小老鼠的魔棒有什么本领?
小结:小老鼠的魔棒真神奇,只要一念咒语它就能把东西变大或者变小。
【说明】播放PPT课件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第一段内容,感受魔棒的神奇。利用课件按钮,让幼儿使用魔棒尝试学说咒语,既形象有趣又达到了复述故事中重点对话的目的。
二、猜想故事第二段,讲述并表演故事情节。
1.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画面(草地)。
师:小老鼠来到了哪里?找到了哪些好朋友?
师:(点下雨按钮)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会想什么办法呢?
充分让幼儿自由猜想。
2.教师播放部分课件内容,并和幼儿合作表演该段情节。
师:小老鼠想了什么办法?它是怎样念咒语的?
师:请你来当小老鼠,我来当蘑菇,我们俩表演一下吧。
师幼合作表演这个情节。
3.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画面(太阳出来了)。
师: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小老鼠又会怎么做呢?
幼儿讲述让蘑菇变小的咒语。
师:我们一起来跟着小老鼠说一说吧。
播放PPT课件,幼儿跟着小老鼠一起讲述。
4.完整地讲述第二段故事。
师:我们一起把小老鼠在草地上发生的事连起来说一说。
5.分角色表演。
师:你们看,这儿有小老鼠、小鸭、小兔、蘑菇、太阳的头饰,你们想不想扮演这些小动物来表演这段故事呢?
【说明】第二段故事,教师改变了讲述形式,只出示故事发生的背景,让幼儿通过猜想一起来帮小老鼠想办法,帮小鸭和小兔找到避雨的地方。接下来的角色表演既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又巩固了故事内容。
三、创编故事结尾。
师:小老鼠玩累了,想要回家,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
在幼儿自由预测故事的发展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进行合理预测,如:小河边有些什么?小老鼠会想什么办法来过河?每想到一种办法,请幼儿来扮演小老鼠,对着树枝(或胡萝卜、树叶)说说咒语,教师操作课件,让树枝(或胡萝卜、树叶)变大,变成树枝桥(或胡萝卜桥、树叶桥)。
师:谁能把小老鼠在小河边发生的事讲给大家听听?
【说明】由于有第一、二段故事的铺垫,大多数幼儿都能创编出小老鼠过河的办法。即使幼儿创编出与画面内容缺乏联系的过河方法,教师也要加以肯定。
四、给故事起名字,完整欣赏故事。
师:你喜欢这根魔棒吗?为什么?
师:这根魔棒真神奇,它帮小老鼠拿到了帽子,把蘑菇变成伞,还帮小老鼠过了河,帮助小老鼠解决了许多困难,我们来为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
师:有了名字,故事就更完整了,我们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欣赏一遍!可以边听边跟着说一说。
【说明】通过给故事起名字这个环节,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中心内容,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活动延伸:
假如你有这根神奇的魔棒,你会用它做什么事情呢?
【说明】这个话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一个内容,因为他们都渴望有这样一根神奇的魔棒。有了这个有趣的话题,幼儿可以继续创编出各式各样精彩的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为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打破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新处理了教材。在活动的开始环节,我抓住幼儿喜欢看课件的心理,让幼儿看课件熟悉故事的第一段内容。为了让幼儿学说咒语,我巧妙设计了课件按钮,只要幼儿用魔棒指着大树说咒语,大树就能变大或变小,这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而且在游戏中他们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魔棒咒语。学习故事的第二段时,我没有直接讲述故事内容,而是让幼儿当主角,帮助小老鼠和小伙伴们想躲雨的方法。当幼儿看到自己想的办法跟故事中小老鼠的方法一致时,那种开心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为了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准备了角色头饰,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学习故事的第三段时,我利用课件画面的提示,引导幼儿创编故事的多种结果,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三段故事呈现形式不同,难度是由易到难有所递进,又层层铺垫。这样的故事教学,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幼儿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附:《小老鼠的魔棒》
有一只小老鼠,它有一根神奇的魔棒。一天,小老鼠戴着它漂亮的帽子出去玩,走着走着,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把小老鼠的帽子吹到了树顶上。小老鼠拿不到帽子,怎么办呢?小老鼠拿起魔棒指着大树说:"魔棒魔棒让大树变小吧。"咦,大树真的变小了,小老鼠拿到了自己的帽子。接着它又拿着魔棒对着树说:"魔棒魔棒让小树变大吧。"小树真的变成了大树,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小老鼠来到一块草地上,找到了小兔和小鸭做朋友。它们高高兴兴地在一块儿玩耍。突然天上下起了大雨,它们找不到避雨的地方好着急呀,小老鼠拿起魔棒指着蘑菇说:"魔棒魔棒让蘑菇变大吧。"蘑菇真的变大了,变成了一把蘑菇伞。它们躲到蘑菇伞下淋不到雨啦。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小老鼠又指着蘑菇说:"魔棒魔棒让蘑菇变小吧。"蘑菇真的变小了,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小老鼠继续往前走,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上没有桥怎么办呢?小老鼠拿起魔棒对着树枝说:"魔棒魔棒让树枝变大吧。"树枝真的变大了,变成了一座树枝桥,小老鼠高高兴兴地过了河。
5、小班语言《小班识字游戏》教学设计
语言活动:小班识字游戏
1、游戏名称:问好
目的:学习生字(第一次学习)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逐个出示字宝宝并以字宝宝的口气做自我介绍:"我是X字宝宝,小朋友好!"幼儿说:"X字宝宝好!"
2、游戏名称:长高了、变矮了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其中一个字卡向上移动一个字卡的距离,然后随着教师"一、二、三"的数数声,幼儿睁开眼睛,说出谁长"高" 了;反之,教师把其中一个字卡向下移动,请幼儿说出谁变"矮"了。
3、游戏名称:小动物真爱玩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把字卡出示在黑板上,教师边说儿歌:"小X小X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摸摸Y字宝宝跑回来"边轻轻的摸某几个幼儿的头,这几名幼儿就跑到黑板前,摸摸这个字宝宝并学着这个小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回到座位。
4、游戏名称:蚂蚁搬豆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蚂蚁头饰
方法:请幼儿当小蚂蚁,字宝宝当豆豆。
游戏开始,教师以妈妈的口气对小蚂蚁说:"孩子们,天冷了,你们去地里搬豆豆回来过冬吧."幼儿学小蚂蚁一个跟一个到黑板前取一"颗""豆豆",跑回"妈妈"身边告诉妈妈自己"搬"回了谁,说对了,请全体幼儿给他拍拍手,说错了,请小朋友纠正过来。
5、游戏名称:捉迷藏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黑板上的一个字宝宝拿走,请幼儿睁开眼睛,说出谁藏起来了。
教师拿出该字宝宝,验证对错。
6、游戏名称:你来做,我来猜
目的:复习学过的能用动作表示的字、词。
准备:字卡
玩法:游戏开始幼儿全体起立,教师一张张出示字卡,幼儿看字卡上的字词做动作。
7、游戏名称:小猫捉鼠
目的:复习生字
准备:小猫头饰 字卡
方法: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宝宝分散放在某个地方,幼儿睁开眼睛,请几个幼儿戴上小猫头饰扮演小猫去捉"老鼠"(字宝宝),"捉"到后,告诉小朋友自己捉到了谁。
8、游戏名称:盲人摸字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
教师或一幼儿扮作盲人(闭上眼睛),用手去摸某个字宝宝,说出该字宝宝是谁,说对后全体幼儿鼓励:"Yes,Yes,它是X,"说错了,请全体幼儿给予纠正:"No,No,它是X。"
9、游戏名称:开火车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火车头头饰 字卡
方法:教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教师请几名幼儿扮作火车,其中一名带上头饰当火车头,让他们带上自己喜欢的一个字宝宝上火车(说出自己带谁方可上火车)。在《火车快开》的音乐声中幼儿在室内跑一圈。"呜-"火车停下,幼儿边说 "X字宝宝下火车了",边把字宝宝放回原处。
10、游戏名称:找朋友
目的:复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幼儿手拿字卡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X和 Y是朋友,敬个礼,握握手,"手拿X 和 Y 字卡的幼儿走到圆圈中间
随着儿歌互相敬礼、握手后,分别指着对方说:"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再分别回到原处。
11、游戏名称:大风和树叶
目的:学习生字
准备:字卡
方法:教扮演大风,字卡当作树叶。游戏开始,教师伸展开两臂从黑板前走过(或原地转一个圈),边走(或转圈)嘴里边发出"呼呼"的风声,当手从黑板前经过时,随手拿走一个字卡藏好,请幼儿说出大风把谁刮走了。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该字卡验证对错。
12、游戏名称:考老师
目的:复习生字
过程:教师将刚认识的生字贴在黑板上,背对黑板站好,请个别幼儿上来指字,教师说出幼儿指的字,说对了幼儿给老师拍手说"对对对",请其他幼儿再来指;错了说"错错错",幼儿继续指字,直到老师说对,游戏继续进行。
6、小班语言活动《神奇水果屋》教学设计故事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合理的猜测和想象。
2.体会故事角色的情感变化。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神奇水果屋》故事图片4张、故事分段音频、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神奇水果屋》第1幅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1.让幼儿通过颜色猜水果。
──果园里有各种颜色的水果,有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的,小朋友们能通过颜色,说说熊妈妈都种了哪些水果吗?
2.播放故事音频,倾听故事第一段。
──这是谁的果园?谁来摘水果了?
——熊妈妈和熊宝宝是怎么运水果的?
──谁能学一学它们的动作?
出示《神奇水果屋》第2幅故事图片,播放故事音频第二段。
──果园里大丰收!但发生了什么事?
——熊妈妈和熊宝宝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神奇水果屋》第3幅故事图片,播放故事音频。
1.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第三段。
──该怎么办呢? 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他们?
2.引导幼儿说说水果屋的样子。
──熊妈妈和熊宝宝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水果屋是用什么做成的?
出示《神奇水果屋》第4幅故事图片,播放故事音频,引导幼儿欣赏第四段故事。
──盖好了水果屋,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心情是什么样?
——你是从哪里看出,他们的心情很好的?
──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庆祝的?
播放完整故事视频《神奇水果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里的趣味。
──你喜欢熊妈妈和熊宝宝的水果屋吗?
——如果你在水果屋里,你最想吃什么水果?
──我们也来唱歌跳舞,和熊妈妈、熊宝宝一起庆祝丰收吧!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表演区利用道具、头饰自由进行故事表演。打印故事图片投放语言区,一边看一边讲述故事。
附【故事】
《神奇水果屋》
熊妈妈的果园里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有红色的苹果,黄色的梨子,绿色的西瓜,紫色的葡萄。
一天清晨,熊妈妈和熊宝宝高高兴兴地来到果园里摘水果。他们摘了一个又一个,装了满满一车子,熊妈妈在前面拉车,小熊在后面推,“嗨哟嗨哟”把水果运回了家。
水果太多了,把屋子塞得满满的。熊妈妈和熊宝宝没有地方住,只好睡在外面了。晚上,天好黑,好冷!熊妈妈和熊宝宝冻得睡不着觉,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水果盖间大屋子。熊妈妈和熊宝宝用西瓜做墙,用苹果做屋顶,用梨子、萄萄做门窗……美丽的水果屋盖好了。
瞧,屋里的桌椅也是水果做的。熊妈妈和熊宝室每天都可以吃到水果了。小动物们都来,他们吃着水果,跳着舞,高兴极了。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着重教授了“摘、推、拉”这3个动词。当熊宝宝摘水果时、熊宝宝推车子时、熊妈妈拉车子时,我分别要求幼儿来学一学,加深体会这些动词的使用和动感,增加趣味性。但对于这篇故事的趣味性,幼儿不是体会的很深,原因有可能是对于小班孩子完整表达语句的水平还较低,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对于为什么要搭水果屋、水果屋搭成后小动物们的喜悦,幼儿表现的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
7、小班语言活动:故事《睡觉觉》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象声词“啪嗒啪嗒啪嗒”;
2、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讲述故事;
3、体验大家一起睡觉觉的温馨感觉;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二、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背景图;木偶小娃娃,小猪,小羊,小白兔各一个。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象声词。
2、活动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讲述故事。
3、指导要点:用象声词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讲述句式,借助小动物木偶,引导幼儿按照故事形象出现的顺序进行讲述。
四、活动过程:
1、完整地讲述故事。
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称叫《睡觉觉》。
提问:晚上,天黑了,有谁在大床上睡觉?
反思:在活动中我先用动作暗示引导幼儿说出晚上最明显的特征,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出发,感知白天与晚上的区别。然后让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故事情节做一个猜测,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2、感知理解故事。
⑴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是白天还是晚上?
你哪里看出是晚上?(星星月亮)
在图片上你还看到了什么?(一张大床)
晚上睡觉的时候你躺在床上有什么感觉?(舒服)
⑵逐一出示木偶,运用象声词和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提问:“啪嗒啪嗒啪嗒”谁来了?(按故事中角色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
提问:嘟,小娃娃钻进哪里了?(被窝里)
教师:哇,床上真舒服啊!……
反思:同一种模式的提问、讲述方式会造成幼儿学习疲惫,如果老师用猜谜语方式引出小兔等,通过猜想再次激起幼和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持久性。
3、在老师的帮助下尝试运用象声词讲述故事。
老师操作木偶,幼儿跟随老师练习讲述故事。
反思:当幼儿了解故事中的情节后,教师逐步退位,在讲述语分语句时放慢速度,并留有停顿、空白,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自已说”的能力。
4、观看木偶表演,完整欣赏故事。
小结:小娃娃、小猪、小羊、小白兔在一起睡觉真舒服啊!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来和大家一起睡觉,回家以后,你们可以学一学小动物们的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减少故事角色的讲述,避免重复讲述中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对于部分只愿意倾听的幼儿教师用创编角色动作方式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