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遇事我不哭教案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社会:遇事我不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松鼠遇到困难时只哭不想办法解决是不对的.
2.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习简单的应对恐慌的办法.
3.懂得遇事不慌张、不要哭,要想办法解决问题,逐步树立勇敢的品质。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PPT,录像
活动建议
一、“小松鼠”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谁?小松鼠为什么哭?
小结:当我们遇到伤心、难过、害怕的事,我们有可能会哭。
过渡语:小松鼠到底为什么哭?我们一起听故事。
二、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松鼠遇到困难时只哭不想办法解决是不对的。
1.讲述故事1—3段。
提问:(1)小松鼠为什么哭?哭就会有新家吗?
(2)都有谁来帮助它了,为什么要帮助它?
(3)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怎么做?
小结:其实遇到困难不要哭,不要怕,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想到很多解决困难的办法。
2.讲述故事4段。
提问:(1)小松鼠有新家了吗?谁来帮助它了?
(2)啄木鸟是怎样帮助小松鼠的?
(3)小松鼠看到啄木鸟在啄洞,它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4)小松鼠也有挖洞的本领,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想到呢?
小结:遇到困难特别害怕、紧张、光哭,就有可能会忘记自己的本领。我们一定要学会冷静,这样小困难都能想到办法解决的。
三、依次出示图片和录像,积极讨论,学习简单应对恐慌的办法,懂得遇事不慌不哭。
1.观看图片1:活动区活动时,小朋友不会折纸着急的哭了。
提问:这个小朋友怎么了?你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小结:如果我们遇到不会做的事情时,不要着急不要哭,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观察,向周围的好朋友学习,也可以请求老师的帮助。
2.出示图二: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
提问: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都喜欢的玩具可以一起玩,也可以轮流玩,不
用哭,更不能抢。
3.出示图三:小朋友在超市里与妈妈走丢。
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这位小朋友怎么了?哭有用吗?他应该怎么办?
小结:在商场走丢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原地等爸爸妈妈回来找,可以求助售货员阿姨和保安叔叔,也可以去广播站请阿姨播放广播找妈妈。
四、幼儿讨论和观看录像,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进一步懂得遇事要不慌不哭,初步树立勇敢自信的品质。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组织讨论: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什么事情让你很想哭,后来又是怎么做的?
小结: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或者害怕的事情,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观看“妈妈表扬宝宝遇事不哭”录像,进一步激发幼儿遇事不哭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自豪感,增强幼儿的勇敢与自信心。
小结:我相信小朋友们都会是勇敢的孩子,遇事不哭,不慌张,自己想办法解决。
附故事:
小松鼠的新家
小松鼠的家在大树上的洞里,半夜刮起了大风,“呼呼呼”地把这棵大树吹倒了。“哎呀呀,这可怎么办呀?”小松鼠急得哭了起来。
天亮了,小白兔跑来,看见小松鼠在哭,就问:“小松鼠,你为什么哭呀?”小松鼠说:“大树倒了,我没有家了,没有地方睡觉了。”小白兔说:“不要哭,和我住在一起吧,我的家就在山下边的土洞里。”小松鼠摆摆手说:“我不住土洞里,我要睡在大树上。”小白兔耸耸肩膀说:“可是我不会爬树,这可怎么办!”
一只花喜鹊飞来,看见小松鼠在哭,就问:“小松鼠你为什么哭呀?”小松鼠说:“大树倒了,我没有家了,没有地方睡觉了。”“不要哭,和我住在一起吧,我的家就在小河边的大树上。”花喜鹊热情地说。“你家没有屋顶,下雨要给淋湿的。我要睡在有屋顶的房子里。”小松鼠摇摇头说。花喜鹊两手一摊说:“我不会搭有屋顶的房子,这可怎么办。”
这时候,啄木鸟飞来了,看见小松鼠在哭,就问:“小松鼠,你为什么哭呀?”小松鼠说:“大树倒了,我没有家了,没有地方睡觉了。”“这个简单,我来帮助你吧。”啄木鸟飞上一棵很高的大树。“笃笃笃!笃笃笃!”啄呀,啄呀,用嘴在树干上啄了一个洞。小松鼠一看,连忙爬上大树和啄木鸟一起挖树洞。不一会儿,树洞挖成了。小松鼠钻进去,睡在里面又舒服,又暖和。小松鼠又有新家了。
活动反思:
1 通过本次活动,多数幼儿知道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知道了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2 备课和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差距,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讨论的时候,活动中如果没有老师不断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跑题,谈论其他的话题。
3 幼儿在说故事的时候,我会考虑到每个幼儿之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语言引导。
4 如果在让我上一次这堂教学活动,我会在多方面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2、幼儿园中班社会:遇事我不哭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松鼠遇到困难时只哭不想办法解决是不对的.
2.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习简单的应对恐慌的办法.
3.懂得遇事不慌张、不要哭,要想办法解决问题,逐步树立勇敢的品质。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PPT,录像
活动建议
一、“小松鼠”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谁?小松鼠为什么哭?
小结:当我们遇到伤心、难过、害怕的事,我们有可能会哭。
过渡语:小松鼠到底为什么哭?我们一起听故事。
二、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松鼠遇到困难时只哭不想办法解决是不对的。
1.讲述故事1—3段。
提问:(1)小松鼠为什么哭?哭就会有新家吗?
(2)都有谁来帮助它了,为什么要帮助它?
(3)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怎么做?
小结:其实遇到困难不要哭,不要怕,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想到很多解决困难的办法。
2.讲述故事4段。
提问:(1)小松鼠有新家了吗?谁来帮助它了?
(2)啄木鸟是怎样帮助小松鼠的?
(3)小松鼠看到啄木鸟在啄洞,它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4)小松鼠也有挖洞的本领,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想到呢?
小结:遇到困难特别害怕、紧张、光哭,就有可能会忘记自己的本领。我们一定要学会冷静,这样小困难都能想到办法解决的。
三、依次出示图片和录像,积极讨论,学习简单应对恐慌的办法,懂得遇事不慌不哭。
1.观看图片1:活动区活动时,小朋友不会折纸着急的哭了。
提问:这个小朋友怎么了?你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小结:如果我们遇到不会做的事情时,不要着急不要哭,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观察,向周围的好朋友学习,也可以请求老师的帮助。
2.出示图二: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
提问: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都喜欢的玩具可以一起玩,也可以轮流玩,不
用哭,更不能抢。
3.出示图三:小朋友在超市里与妈妈走丢。
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这位小朋友怎么了?哭有用吗?他应该怎么办?
小结:在商场走丢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原地等爸爸妈妈回来找,可以求助售货员阿姨和保安叔叔,也可以去广播站请阿姨播放广播找妈妈。
四、幼儿讨论和观看录像,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进一步懂得遇事要不慌不哭,初步树立勇敢自信的品质。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组织讨论: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什么事情让你很想哭,后来又是怎么做的?
小结: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或者害怕的事情,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观看“妈妈表扬宝宝遇事不哭”录像,进一步激发幼儿遇事不哭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自豪感,增强幼儿的勇敢与自信心。
小结:我相信小朋友们都会是勇敢的孩子,遇事不哭,不慌张,自己想办法解决。
附故事:
小松鼠的新家
小松鼠的家在大树上的洞里,半夜刮起了大风,“呼呼呼”地把这棵大树吹倒了。“哎呀呀,这可怎么办呀?”小松鼠急得哭了起来。
天亮了,小白兔跑来,看见小松鼠在哭,就问:“小松鼠,你为什么哭呀?”小松鼠说:“大树倒了,我没有家了,没有地方睡觉了。”小白兔说:“不要哭,和我住在一起吧,我的家就在山下边的土洞里。”小松鼠摆摆手说:“我不住土洞里,我要睡在大树上。”小白兔耸耸肩膀说:“可是我不会爬树,这可怎么办!”
一只花喜鹊飞来,看见小松鼠在哭,就问:“小松鼠你为什么哭呀?”小松鼠说:“大树倒了,我没有家了,没有地方睡觉了。”“不要哭,和我住在一起吧,我的家就在小河边的大树上。”花喜鹊热情地说。“你家没有屋顶,下雨要给淋湿的。我要睡在有屋顶的房子里。”小松鼠摇摇头说。花喜鹊两手一摊说:“我不会搭有屋顶的房子,这可怎么办。”
这时候,啄木鸟飞来了,看见小松鼠在哭,就问:“小松鼠,你为什么哭呀?”小松鼠说:“大树倒了,我没有家了,没有地方睡觉了。”“这个简单,我来帮助你吧。”啄木鸟飞上一棵很高的大树。“笃笃笃!笃笃笃!”啄呀,啄呀,用嘴在树干上啄了一个洞。小松鼠一看,连忙爬上大树和啄木鸟一起挖树洞。不一会儿,树洞挖成了。小松鼠钻进去,睡在里面又舒服,又暖和。小松鼠又有新家了。
活动反思:
1 通过本次活动,多数幼儿知道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知道了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2 备课和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差距,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讨论的时候,活动中如果没有老师不断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跑题,谈论其他的话题。
3 幼儿在说故事的时候,我会考虑到每个幼儿之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语言引导。
4 如果在让我上一次这堂教学活动,我会在多方面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3、中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及反思:不一样的我
一、设计意图: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自己的变化,3—4岁幼儿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作为成人,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教材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其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爱好等,知道 “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同时,通过活动为他们大胆表达自己提供机会,促使幼儿为自己感到高兴、感到骄傲、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二、活动目标:
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认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的名字,不同的外貌、
1、积极探索并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
3、幼儿学会欣赏自己,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到高兴。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1、拍摄本班教师和其他班级教师的照片以及幼儿穿园服的集体照。
2、活动前为幼儿进行录音。
3、安装有穿衣镜的活动室或盥洗室。
4、活动前可通过问卷等形式向家长做有关幼儿爱好的调查,教师对幼儿的爱好有较详细的了解。
四、活动过程:
1、进行点名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名字。
教师点名:***(**)在哪里?幼儿回答:***(**)在这里。
2、出示教师和幼儿的照片,引导幼儿从外貌上区分自己和他人的不同。
(1)出示教师照片,进行游戏“我的老师在哪里”认识本班教师与其他教师的不同。①指导幼儿认真观察照片,根据外貌的不同正确辨认自己班的教师。
②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辨认出本班教师的,引导幼儿描述老师的外貌特征。
(2)出示全班幼儿穿园服的集体照片,进行游戏“找找我自己”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
①指导幼儿认真观察照片,找找自己在哪里。
②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3)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比一比”,进一步认识除面部特征外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①幼儿分组站在穿衣镜前,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比一比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外貌特征,如:高矮、胖瘦、服饰等不同。
②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大胆的说出自己和***(**)不一样的地方。
3、引导幼儿从声音、爱好等方面,找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1)请幼儿从录音中辨别出自己的声音。
(2)教师根据对幼儿爱好的了解,鼓励幼儿大胆说一说自己的爱好。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探索发现的同时,感受到社会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兴趣。
六、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提醒幼儿先说出名字,再说外貌特征以及爱好等。
七、活动反思:
1、本活动教师在对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活动前,教师针对幼儿的爱好面向家长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为教学难点环节“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爱好”的解决做了充分的准备,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
2、活动中过程中,教师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将三个有趣的游戏贯穿于活动始终,引导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辨认自己,认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同时教师在活动中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幼儿,引导其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4、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装饰画:爸爸的领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领带,感受不同的线条、花纹、色彩搭配后带来的美感。
2.能选择多种工具迁移已有线条、图案、色彩经验装饰爸爸的领带。
3.熟悉爸爸衣饰特点,体验给爸爸设计、制作礼物的快乐,产生爱爸爸的情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装饰爸爸的领带 PPT。
2.水彩笔、画纸、花纹范例。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欣赏各种领带,感受不同的线条、花纹、色彩搭配后带来的美感。
2.难点:能选择多种工具迁移已有线条、图案、色彩经验装饰爸爸的领带。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一般谁会用到它?戴领带的爸爸看起来怎样?
2.创设“领带博览会”,带领幼儿欣赏各种领带。
师:今天我们这里要开领带博览会,一起来看看。
(1)请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领带。引导幼儿从颜色线条、花纹等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领带, 感受图案的美。
(2)教师进行总结、提升。
小结:这些领带有的是以动物、植物、花卉、植物造型为主,有的以色块为基本造型, 还有的以线条做基本造型。
3.幼儿绘画创作领带,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的爸爸会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图案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爸爸的喜好。
师:这里还有一些领带没有被创造出来,你们也来试试看。创作前请你来想一想你的领带想用什么颜色、造型来创作?
可针对个别幼儿的需要进行指导,重点关注有创意的作品。
1. 将作品展览,师幼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感受给爸爸制作礼物的快乐心情。
(1)把幼儿设计、制作好的领带挂在绳子上进行展览,鼓励幼儿欣赏、讲述。
(2)请个别幼儿从材料、图案、制作方法等方面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
师:你喜欢哪条领带?为什么?
(3)结合幼儿作品,从图案的运用、设计的创新等方面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领带是男性特有的装饰品,装饰领带的活动可以使幼儿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从而更加留意、关心自己的爸爸。爸爸会被孩子的这份心意所感动,从而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所以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出示准备好的一条领带,可是我班有的孩子说这是围巾,有的说这是带子……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爸爸也有这个 ”,我马上接到他们说“这是领带,爸爸的领带”。
接着请幼儿观赏领带,说说领带的颜色及花纹,这下孩子们说开了“有红颜色、有蓝颜色、有圆形……”我用一幅有一条大领带的画让孩子们静下来,“ 哇,好大的一条领带哦,这条领带你们觉得漂亮吗”?启发幼儿开动小脑筋,想想办法来装饰爸爸的领带,并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领带。我请鑫鑫小朋友来“领带 ”上作画,鑫鑫说他喜欢棒棒糖,所以她在上面画了棒棒糖。接着请孩子们在各自的“领带”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认为漂亮的东西,有的孩子画的一座房子,有的孩子画满了爱心,还有的孩子把领带涂成七彩色。画好了之后请幼儿把领带拿回家,亲手为爸爸戴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表达对爸爸的爱意。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非常开心地为爸爸装饰领带,但是看到孩子们最后的作品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我能在活动前多准备几条不一样的领带,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出领带的区别,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点就是孩子上前作画时应给她们多一些时间,老师可和孩子共同把画完成,不要急着画没完成就让所有的孩子作画。
5、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7、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画画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
(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6、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勇气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本活动来源于中班建构教材主题《勇敢的我》。“勇气”是一种抽象的意志品质需要通过具体行为的呈现,来帮助幼儿理解。
本活动的设计,我将重点放在让幼儿萌生勇敢面对困难的意愿上。活动第一环节,我先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害怕的事情,引发幼儿的一个讨论兴趣。第二环节通过对图片中小朋友行为的观察初步理解勇气的含义,知道哪些行为是勇气哪些行为不是勇气。第三环节让孩子们结合自身说一说有勇气的事情与表现。第四环节则是重点的所在,激励幼儿萌生勇敢面对困难的意愿与行为。
活动目标:
1.感知勇敢的行为,理解勇气的含义。
2.萌生勇敢面对困难的意愿。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6.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7.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萌生勇敢面对困难的意愿。
活动难点:
理解勇气的含义。
活动准备:
自制PPT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兴趣
请幼儿说说自己害怕的事情
二、什么是勇气
1.提问:什么是勇气?
2.观看PPT图片,欣赏散文。
3.图片上的小朋友做了哪些有勇气的事情?为什么这些事情都是有勇气的?
4.幼儿根据图片,逐一描述有勇气的行为。
5.教师小结:什么是勇气,什么不是勇气。
三、每个人都有勇气
1.我们都做过有勇气的事情,请小朋友说给大家听一听。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勇敢行为,教师及时肯定。
3.结合个别看似与勇敢无关的表述,进一步理解“勇气”的含义。
四、我有勇气,不害怕
1.你现在遇到困难还会害怕吗?
2.鼓励幼儿鼓起勇气,大胆尝试原来害怕的事情。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觉得自己进行得过于仓促,当谈到某一话题,就让孩子回忆并讲述,很多孩子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就延伸到其他方面去,课堂稍显混乱,虽然我及时的停止,并进行适时的引导,但是孩子们的思维还是有个别偏离。其次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的教态语言也还不够精炼,如:教学过程中平凡使用“是呀,恩”等词,需要加强锻炼。此外活动最后环节结束地太无趣,社会活动很重要的一点是情感的体验,并且我们想让大家看到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因此原先我设计的时候就打算让孩子们有一个试一试的实际游戏体验,但是想了很久都没想出合适的游戏,因此今天活动就草草地结束了。
活动建议:
在课前的已有经验上要多加引导,或者拍一段孩子们游戏活动时的短片,在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是勇气了之后,让小朋友找一找短片哪些行为是有勇气的,增加一个知识的巩固。当然最好是“结束部分”能拓展延伸一下,即设计一个游戏环节让孩子真正的去体验勇气。比如在操场把很多的轮胎、平衡木摆放好,并含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一个个攀爬过去。然后带领幼儿回到教室,讨论一下自己刚才的表现怎么样?在玩的过程中,你觉得哪点表现你有勇气?是哪一种勇气呢?
7、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礼貌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人不识礼仪,寸步亦难移”,这是我国人民广为传颂的一句名言。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约定俗成的一些礼貌语言。在一定意义上,它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反映着社会风尚,也反映着每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养。注意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特别是把这种“意识”转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就更为重要,这也是设计《我是有礼貌的小朋友》本次活动的主旨。
组织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礼貌含义,并愿意积极参与和认真做好。
2、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体验自己的价值。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儿童经验基础去过公共场所。环境准备挂图、礼貌牌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礼貌”含义。
教学难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交往应该懂礼貌,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过程与策略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吗?
2、我们来当幼儿园有礼貌的小朋友。在商场里,我们要注意什么?
3、请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加深对礼貌的理解。在幼儿园里,怎么做是有礼貌的小朋友?你是怎样做的呢?
(1)幼儿自由结伴练习礼貌用语。请你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并推选出谁是最有礼貌的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个小朋友最有礼貌?
(3)给有礼貌的小朋友挂上礼貌牌。
活动反思: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选用“图示”的手段,把幼儿应掌握的具体形象地描述出来,说明礼仪的具体内容,这样幼儿一看就明白,也容易记住。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有利于协调入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们之间的团结。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说话有礼貌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课旨在通过活动,教育幼儿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有礼的好传统,知道了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交往应该懂礼貌,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形成人人使用礼貌用语,处处使用礼貌用语的风气,逐渐形成习惯。体会对人说话有礼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给生活带来的和谐和快乐,为自己做到说话有礼貌而感到自豪。激发了幼儿产生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