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记录《礼貌待人友善相处》反思

《幼儿园观察记录《礼貌待人友善相处》反思》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观察记录《礼貌待人友善相处》反思

1、幼儿园观察记录《礼貌待人友善相处》反思

  观察背景

  英志是个活泼聪明,有主见的小男孩,他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是,他与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

  观察目标

  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与人友善相处。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观察1:有一次,全班幼儿都正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忽然听到有幼儿呜呜大哭的声音,我随着声音看过去,只看见英志凶恶地一手搂着几块积木,一只手正拍打着钧钧的手,钧钧还试图抢回积木。我走过去,轻轻地问:“发生什么事了?”钧钧委屈的说:“英志抢我的积木,他还打我。”

  观察2:一天,全班幼儿都在厕所如厕,突然,男厕传来一阵哭声,我冲进男厕一看,只见聪聪正捂住脸大哭着,英志站在旁边一脸气愤的样子。我走过去一问:“聪聪,你怎么了?”聪聪说:“英志抓我的脸。”我轻声问英志:“英志,你为什么抓聪聪的脸?”他气愤地说:“是他先打我的头的!”聪聪说:“是他先撞我的头的。”英志又说:“我又不是故意的。”

  观察分析与反思

  观察分析:1、幼儿年龄还小,分不清物主所属关系,认为自己喜欢的就可以拿,如果自己需要的得不到满足就可能采取其他方式去取。2、幼儿往往会把不明情况的伤害归结为对方的敌意,于是他们的行为便会出攻击性。攻击性行为又会激起别人的反击,而反击则强化了幼儿记忆中的“同伴对我有敌意“的观念,于是便选择再次攻击的反应方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本来英志是家中的独子,他想要什么长辈都会满足他的需求。后来家里又添了一个弟弟,妈妈说他经常抢弟弟的东西,还会到动手打弟弟,所以他经常会遭到长辈的训骂。家人的态度的转变致使他有“失宠”的心理落差,他通过占有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并表现出对人的不友善。

  反思与对策:1、了解他心里的真正想法,并告诉他如果自己很想要别人的东西,可以友好地向别人提出请求,别人答应了才能要,不能争抢,不能独霸玩具。如果你不小心撞到别人,要有礼貌的向别人道歉,别人一定会原谅你的。如果同伴间发生争执不能和平解决时,可以向老师或长辈求助,动手打人会影响你和同伴间的友谊,同伴间应该友好相处。2、与家长一起分析英志的行为情况,并向家长给出建议:多陪伴他,让他感受到更多地关爱,耐心的引导他学会对弟弟谦让、友爱。家长听了自然会明白,也会配合教育好孩子。

2、幼儿园观察记录《魔法剪刀》范文反思

  观察对象

  崔伟彤

  年龄段/班

  5岁 / 中班

  观察时间

  2018年11月下午

  观察背景

  下午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在美工区已经做好了准备,崔伟彤是我们班比较典型的孩子,她的求知欲非常强!但是,她操作能力较差,剪出的作品质量不高。所以我利用区域活动时间观察崔伟彤的目的是想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目标

  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为让幼儿了解蝴蝶翅膀的对称性,区域活动时在美工区为每名幼儿准备了一张带有对称中心线的蝴蝶剪纸、一把剪刀。

  崔伟彤拿起剪刀,将对折好的蝴蝶沿着边缘开始剪起来。

  剪了一会她看见旁边小朋友是沿着最外边黑色边缘线剪的,而她把每条黑色线都剪开了,蝴蝶翅膀剪坏了,知道自己剪错了,急的哭了起来,我赶忙手把手教她,教她一步一步剪。

  (剪坏的蝴蝶作品)

  观察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深得幼儿喜爱,也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针对崔伟彤这一情况,我分析了,孩子动手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 成人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剪刀伤到手,或怕孩子剪坏东西,不让孩子在家剪纸。许多事情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而由成人包办,孩子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2. 孩子在家动手材料少。父母花钱买的玩具,外表虽美观,但大多数是机械或者电动的,不能拆拼,孩子缺乏动手材料。

  3. 孩子剪纸基本技能和方法不正确,孩子不自信,不能自主剪纸,缺少老师的及时指导、鼓励。

  反思对策:

  1. 幼儿园剪纸活动光靠幼儿欣赏、自由去剪是不行的,学习一些基本剪纸技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目标制定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行,逐步提高幼儿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学习剪纸时,从基础开始,尝试让幼儿剪直线、曲线、沿轮廓线剪。例如《剪蝴蝶》活动,就是练习直线、曲线剪。

  2. 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在教崔伟彤剪纸基本方法时,要引导她学会自己探索,在《剪蝴蝶》活动中,应先让崔伟彤观察剪蝴蝶的步骤图,探索发现出剪蝴蝶的方法。

  3. 鼓励、引导。当崔伟彤剪出基本图形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

3、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图形拼搭》反思

  观察背景

  在“智育爱”课程《拼蜂窝》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尝试了利用图形块用不同方法做六边形的游戏,并对拼图形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将各种图形投放到益智区中,支持幼儿继续开展相关活动。

  观察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拼摆前后的变化。

  2.能感知图形的结构特征,拼出正六边形。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区域活动开始了,三号桌小朋友选了拼图形和脸谱的游戏材料,游戏刚开始,天天、雨兰、童童三个小朋友便把放在子航面前正六边形盒子里的三角形拿给了然哲,然哲将这些三角形装到了三角形盒子里,这时,子航开始哭起来,我听到哭声询问他:“你怎么了?”子航边哭边指着然哲说:“他把我的三角形都拿走了!”然哲听到他这样说便主动还回几个三角形,于是子航停止了哭声,开始尝试将手中的三角形拼装到正六边形盒子里,中途童童从她手中借走了一块三角形,子航反复尝试了几次之后都没能拼出正六边形,一会童童将借走的那块三角形又还了回来,这时子航将原本放在盒子里的其它三角形拿了出来,把童童还回的三角形和另一块和其一样的三角形拼装进去,这次他很顺利的拼出了正六边形,可是却发现这个正六边形并不能将盒子填满,于是他将盒子里的三角形倒到桌子上开始拼摆,尝试一次后他发现盒子盖儿上也有正六边形,于是开始参照盖子上的图形拼摆,只拼了两块他又将三角形放回正六边形盒子里进行尝试......

  观察分析与反思

  子航在此次活动中乐于探索尝试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摆出正六边形,并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尝试发现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拼摆后的变化,初步感知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结构特征,最终拼出正六边形。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盒子供幼儿探索。

  观察时我发现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盒子由于和拼图大小不匹配,对幼儿拼摆造成干扰,同时为了支持幼儿探索用三角形拼摆其他几何图形的机会,于是决定在第二次活动时将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盒子收回,在白纸上划出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正六边形以及其他简单几何图形,并将白纸铺设到桌垫下。

4、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礼貌待人》反思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有礼貌的人,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设计本次社会活动,希望幼儿可以了解一下简单的做客礼节,在日常生活中讲礼貌,讲文明,做一个有素质的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礼貌待人》。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2、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核心要素:做客前约在先说人数、定时间如约至、勿早晚 小礼品人喜欢、入座后坐相端、主人物不乱翻 主人忙要适时、先致谢再告辞)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与本班一幼儿家庭联系有关做客事宜。

  2、电话两部。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一)教师向小朋友介绍活动内容及简单要求。 老师要带xx小朋友去xx小朋友家做客,比一比看谁是最有礼貌的小客人。

  (二)幼儿到xx小朋友家做客,在做客过程中学习礼貌用语和简单礼节。

  1、学习有礼貌地问候主人。 到了主人家轻轻地敲门,见了主人会礼貌地问候,学说“你好”。见了不同的人会使用合适的称谓。

  2、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1)对于主人的招待,如请客人坐,请客人喝茶,请客人吃东西,客人都要有礼貌地说“谢谢”。

  (2)在别人家不随便翻看,拿走别人的东西。 在别人谈话时,不随便插嘴。当别人提出问题时,要大方地回答。说话时,声音轻一些,不大声喧哗。

  (3)与主人要友爱相处。

  (4)学习有礼貌地与主人告别。

  (5)临走时,向主人说“xx,再见”,还可客气地邀请别人去自己家做客。

  (三)做客后进行小结,对幼儿在做客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小朋友在别人家做客时很有礼貌,会说“您好”、“谢谢”、“再见”,并且不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以后到别人家去做客也要做到这些,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延伸

  可通过角色扮演和行为辨析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拜访做客的教育。

  甜甜敲门时很用力,她这样做好吗?

  小客人进门时没问好,这样做对吗?

  乱翻主人东西好不好?应该怎样做? 教学反思 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活动反思: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礼貌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友爱同伴、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行为。

  让孩子在直观感受、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礼仪认识。将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5、幼儿园观察记录《礼貌待人友善相处》反思

  观察背景

  英志是个活泼聪明,有主见的小男孩,他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是,他与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

  观察目标

  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与人友善相处。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观察1:有一次,全班幼儿都正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忽然听到有幼儿呜呜大哭的声音,我随着声音看过去,只看见英志凶恶地一手搂着几块积木,一只手正拍打着钧钧的手,钧钧还试图抢回积木。我走过去,轻轻地问:“发生什么事了?”钧钧委屈的说:“英志抢我的积木,他还打我。”

  观察2:一天,全班幼儿都在厕所如厕,突然,男厕传来一阵哭声,我冲进男厕一看,只见聪聪正捂住脸大哭着,英志站在旁边一脸气愤的样子。我走过去一问:“聪聪,你怎么了?”聪聪说:“英志抓我的脸。”我轻声问英志:“英志,你为什么抓聪聪的脸?”他气愤地说:“是他先打我的头的!”聪聪说:“是他先撞我的头的。”英志又说:“我又不是故意的。”

  观察分析与反思

  观察分析:1、幼儿年龄还小,分不清物主所属关系,认为自己喜欢的就可以拿,如果自己需要的得不到满足就可能采取其他方式去取。2、幼儿往往会把不明情况的伤害归结为对方的敌意,于是他们的行为便会出攻击性。攻击性行为又会激起别人的反击,而反击则强化了幼儿记忆中的“同伴对我有敌意“的观念,于是便选择再次攻击的反应方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本来英志是家中的独子,他想要什么长辈都会满足他的需求。后来家里又添了一个弟弟,妈妈说他经常抢弟弟的东西,还会到动手打弟弟,所以他经常会遭到长辈的训骂。家人的态度的转变致使他有“失宠”的心理落差,他通过占有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并表现出对人的不友善。

  反思与对策:1、了解他心里的真正想法,并告诉他如果自己很想要别人的东西,可以友好地向别人提出请求,别人答应了才能要,不能争抢,不能独霸玩具。如果你不小心撞到别人,要有礼貌的向别人道歉,别人一定会原谅你的。如果同伴间发生争执不能和平解决时,可以向老师或长辈求助,动手打人会影响你和同伴间的友谊,同伴间应该友好相处。2、与家长一起分析英志的行为情况,并向家长给出建议:多陪伴他,让他感受到更多地关爱,耐心的引导他学会对弟弟谦让、友爱。家长听了自然会明白,也会配合教育好孩子。

6、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淘气的图书》反思

  观察背景

  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发现本班孩子在阅读图书时会有将书拿反的现象,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对全班小朋友进行了引导,但效果都不是特别明显,所以采取个别观察记录来观察,找出3-4岁幼儿普遍存在的现象。

  观察目标

  1.了解正确阅读图书的方法。

  2.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的阅读图书,养成不将书拿反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爱阅读的好习惯。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观察过程

  又到了区角时间,这次,兰博赟小朋友依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图书区。随后快速拿起自己喜欢的图书坐在垫子上阅读起书中的内容,很认真的样子。这时,他看到旁边的杨子墨正在认真地看书,并且坐得端端正正,他立刻调整姿势,做出看书的姿势,但是他却没有发现自己将书拿反了,直到区角时间结束,兰博赟都是反着看书。当然孩子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直安安静静地在阅读着图书。随后老师请小朋友们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活动,兰博赟和杨子墨一起又选择了图书区。活动开始后,两位小朋友分别选取了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几分钟后,杨子墨小朋友依然很认真的看书,并且保持着最初看书的姿势,坐在区角的垫子上阅读。这时,发现兰博赟早已经不见,还将自己最初选择的图书扔的远远的,自己又跑到书架旁重新翻阅其书籍。

  观察分析与反思

  通过宝贝从始至终都会选择图书区,可以看出宝贝对图书十分热爱,当看到自己的阅读姿势不正确时能主动快速的改正,模仿并学习他人,说明了孩子的模仿力较强。但孩子从始至终都将书拿反,无意识去改正,分析以下几点:

  1.孩子没有较好的阅读习惯,不清楚如何正确阅读图、及拿书的方法,心中没有关于阅读的正确标准。

  2.孩子与成人有时观看物体的方位不同兰博赟拿反书且没有意识,也是因为孩子缺少一定的思维能力及对事物的理解力。

  3.在阅读图书时幼儿没有仔细观看页码及书的反正,只是被书中的图片所吸引,才导致幼儿拿反书。

  4.经过几分钟的观看,幼儿将书扔到一边,不去阅读,此举动可以看出孩子在书中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些失望,失去最初书籍在自己内心的期待值,幼儿自然不愿意去发掘书中的秘密,同时也是缺少阅读耐心,阅读习惯的表现。

  教师在生活中可以做以下几点措施:

  1.增强孩子的阅读能力,多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幼儿内心树立正确的阅读目标,引导幼儿了解正确标准。

  2.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幼儿进行有关培养思维及理解力的活动,尽量改正幼儿的“倒是现象”。

  3.在阅读图书前为幼儿讲解读书方法,加深记忆,改正错误的看书陋习。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培养幼儿对图书的热爱,告诉孩子一些阅读图书的好处,让孩子能主动地发掘书中的秘密,对图书能赋予无限的幻想,同时也可以以成人的方式方法激励鼓励幼儿,为孩子们做好榜样。让幼儿内心真正喜欢图书,爱图书,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7、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礼貌待人》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2、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核心要素:做客前约在先说人数、定时间如约至、勿早晚 小礼品人喜欢、入座后坐相端、主人物不乱翻 主人忙要适时、先致谢再告辞)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与本班一幼儿家庭联系有关做客事宜。

  2、电话两部。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一)教师向小朋友介绍活动内容及简单要求。 老师要带xx小朋友去xx小朋友家做客,比一比看谁是最有礼貌的小客人。

  (二)幼儿到xx小朋友家做客,在做客过程中学习礼貌用语和简单礼节。

  1、学习有礼貌地问候主人。 到了主人家轻轻地敲门,见了主人会礼貌地问候,学说“你好”。见了不同的人会使用合适的称谓。

  2、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1)对于主人的招待,如请客人坐,请客人喝茶,请客人吃东西,客人都要有礼貌地说“谢谢”。

  (2)在别人家不随便翻看,拿走别人的东西。 在别人谈话时,不随便插嘴。当别人提出问题时,要大方地回答。说话时,声音轻一些,不大声喧哗。

  (3)与主人要友爱相处。

  (4)学习有礼貌地与主人告别。

  (5)临走时,向主人说“xx,再见”,还可客气地邀请别人去自己家做客。

  (三)做客后进行小结,对幼儿在做客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小朋友在别人家做客时很有礼貌,会说“您好”、“谢谢”、“再见”,并且不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以后到别人家去做客也要做到这些,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延伸

  可通过角色扮演和行为辨析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拜访做客的教育。

  甜甜敲门时很用力,她这样做好吗?

  小客人进门时没问好,这样做对吗?

  乱翻主人东西好不好?应该怎样做?

  教学反思: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8、幼儿园观察记录《神奇的太阳雨》反思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年龄段/班:3—4岁/小班

  观察时间:2019年4月11日

  观察背景:幼儿园户外操场

  观察目标:

  1,认识太阳雨,对太阳雨感兴趣。

  2,通过观察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观察过程:

  下午户外分组游戏时,孩子们正玩的起劲,忽然下了毛毛雨,我组织孩子们到一楼大厅避雨。刚回到大厅天又晴了,但依旧下着毛毛雨。依依说:“老师,天又晴了。”小钰说:“可是在下雨啊。”我对小朋友们说:“孩子们你们看,现在出着太阳下雨,这叫太阳雨。”孩子们有点兴奋,又蹦又跳,王幼安大声喊着:“老师,怎么没有彩虹呢?”我说:“待会儿有可能会出来。”

  阳光下的雨显得格外的耀眼,孩子们都张着小脑袋往外瞧,显然,他们充满了兴趣。于是我们一同走到屋檐下站着,观察着操场上的小雨,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可以伸手感受一下,仔细看看雨是什么样子的?”

  纪骁尧:“是一条一条的。”

  李孟芯:“是飘下来的。”

  黄予馨:“好凉啊。像雪糕一样。”

  九宝伸出了舌头去舔,说:“我尝到了,是甜的。”子豪试了试说:“才没有味道呢。”几个小朋友甚至跑到雨里然后赶紧回来,感受雨滴洒在脸上的乐趣,王幼安手舞足蹈的说:“好漂亮啊,雨是彩虹色的。”接着转过头说:“老师,我好想画(雨)。”小朋友们听见了,都表示想把太阳雨画出来,我们顺着楼梯到了养殖角,想画的小朋友选择了画笔和纸,描绘了刚才的画面。

  观察分析与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较短,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却充满了好奇。所以今天当幼儿表现出对太阳雨的极大热情时,教师敏感捕捉到幼儿的关注点,适时引导幼儿观察太阳雨的形态,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在游戏中观察、体验太阳雨的特点,如用手摸,在小雨里跑一跑,感受雨滴洒落在脸颊上,甚至张开嘴巴尝一尝等,从而对大自然有了初步认识,也满足他们想要了解太阳雨的愿望。

  有了充分的体验之后,幼儿主动生发出记录太阳雨的兴趣。从幼儿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太阳雨的观察十分细致。黄予馨的画中有两条小鱼在雨中游泳,因为养殖角饲养了小金鱼,她就把金鱼画到了太阳雨的画里;王幼安的画作里展现了阳光下的雨滴斑斓多彩;李孟芯和傅思睿的画作里看到孩童们在雨中玩耍的乐趣;黄萧棋的画作里有一个大大的彩虹,他说爸爸告诉他太阳雨过后就会出现彩虹;而纪骁尧的画里都是绿色,因为操场是绿色,孩子眼中连下落的雨点都是鲜明的绿色。画中的世界包含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客观认识,也包含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今天的事是偶然事件,却让孩子们和我都印象深刻。这也让我明白: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就应给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支持方式,尊重幼儿兴趣,支持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培养幼儿的细致观察能力,这是让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9、幼儿园观察记录《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反思

  观察背景

  放学之后有几个小朋友的家长还没来,便自己开始了一起玩儿雪花片。

  观察目标

  该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观察过程

  下午放学后,有几个小朋友的家长还没到幼儿园,小朋友们便自己坐在一起玩儿拼插玩具。小涵刚做好了一辆“坦克”,他的奶奶来了。我摸了摸小涵的头说:“看,奶奶来接你了。”小涵抬头对奶奶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奶奶说:“不行,现在就走,赶快。”小涵很大声说:“我就要玩。”奶奶生气的说:“你不走就算了,反正我要走了。”

  我觉得情况有点不好,便去给小涵说:“奶奶回家还要做饭,我们玩一小会儿就回家,好不好?”小涵点头同意了,于是我示意让小涵奶奶等他一会儿,小涵奶奶不高兴的坐在旁边。小涵“开”着她的“坦克”走向宝宝(化名)旁边说:“我的巨型坦克最厉害,要把你的玩具消灭掉。”

  说完便“开”着坦克在宝宝的玩具上不停的敲,宝宝伸出手去保护作品,保护的同事小涵还在用“坦克”敲下去,宝宝哭着说:“老师,他破坏我的作品,还打我。”小涵奶奶看到宝宝哭了,拉着小涵的手“啪啪”打在了小涵的手上,生气的说:“弄嘛,我看你还去弄别人。”小涵也大声哭了起来,奶奶一边拉着小涵往教室外走去一边说:“你去惹事嘛,回家看你爸妈怎么收拾你。”

  观察分析与反思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儿童攻击行为获得的重要途径。儿童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习得了攻击行为。小涵奶奶不恰当的惩罚方式,为小涵攻击行为的习得与发展提供了观察学习的途径,在“适当”的情况下,小涵可能会把奶奶惩罚自己的手段用来攻击他人。

  小涵的攻击行为可能是从家长不适当的惩罚方式中习得的。因此,首先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不恰当的惩罚方式的弊端,停止使用体罚。同时告诉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比如,当小涵出现攻击行为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惩罚。但惩罚时应注意:

  一、惩罚要及时,让小涵的攻击行为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且在惩罚时向小涵讲清楚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二、惩罚和鼓励相结合,对小孩的惩罚“并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以采取停止玩玩具,看动画片等办法。当幼儿表现出家长期望的良好行为或行为有明显改进时,成人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便帮助小孩消除攻击行为,塑造良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