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家乡的路》中班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科学活动《家乡的路》中班教案
教材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岛的道路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宽阔的柏油马路、神奇的海底隧道以及跨海大桥、木栈道等,不同的道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幼儿外出游玩会经过这些道路,却不会留意这些道路的外形特征,更不会主动去了解它们的用途。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观察、交流不同道路的特征,鼓励幼儿联系生活说出道路的功能。活动中利用视频创设踏寻青岛不同道路的场景,通过情景游戏的方式, 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道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目标:
1.认识家乡多种多样的路,了解不同道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感知道路的丰富性、美观性,积极与同伴交流对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木木栈道等不同道路的认识和发现。
3.对“路”感兴趣,体验各种道路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便利,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青岛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滨木栈道、地铁、崂山观光小路、东西快速路、柏油马路的图片,《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20,“幼儿学习材料”——《我爱家乡》。
活动建议:
1.组织“路的回想”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回忆之前走过的路,交流相关经验。
提问:出去玩会走很多路,你还记得走过的路是什么样子吗?除了柏油马路你在生活中还见过、走过什么路?它是什么样子的?建造在什么地方?你觉得这些路有什么作用?
小结:城市里有很多道路,这些道路让人们出行非常方便。
2.引导幼儿欣赏各种道路的图片,了解道路的主要功能,感知道路的多样性。
(1)出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其特点和功能。
提问:这两条是什么路?它们与普通道路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小结:这是两条特殊的道路,一条在海底,一条横跨在大海上。有了这两条道路,我们到对岸游览、上班,非常方便。
(2)出示柏油马路、东西快速路、地铁等的图片。提问:这些是什么路?这些道路有什么特点?
小结:城市里有宽阔的柏油马路、立交桥、地下铁路,这些道路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 减少了道路拥堵。
(3)出示海滨木道、崂山观光小路等的图片,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其用途。提问:这些是什么路?它们有什么特点?走在这些路上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些道路是体闲、游玩的时候走的,走在这些路上可以欣赏美丽的风光。
3.组织幼儿玩游戏“走在青岛的路上”,巩固对不同道路的认识。
播放各种道路的视频,教师扮司机,幼儿扮乘客,“开车”在青岛的各种道路上跑一跑。鼓励幼儿说说对青岛道路的认识。
4.请幼儿阅读(我爱家乡)第 6 页,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路。
小结:各种各样的道路为人们的出行及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让城市更加美丽。
2、幼儿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鸟》中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习性知道的甚少。本活动力图让幼儿“飞”进鸟的世界,了解各种各样鸟的不同特点。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鸟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序观察鸟的外形特征。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鸟的了解,体验交流分享的快乐。
3.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立爱鸟、保护鸟的意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有关鸟与人类关系的信息, 与家长交流关于鸟的知识。
2.收集各种鸟类的图片,布置鸟的家族图片展,如啄木鸟、喜鹊与树林,珍珠鸟、画眉与游人,鸽子与信件,鹌鹑与蛋。
3.麻雀、喜鹊、大雁、鸵鸟、孔雀、蜂鸟、鹦鹉的图片。
4.制作鸟的生活习性的课件,录音机、小鸟叫的磁带。
活动建议
一、欣赏鸟鸣,引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播放录音)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这是什么声音?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幼儿学学小鸟的叫声。
二、观察鸟类图片,幼儿观察比较鸟的外形特征,感知鸟的种类是多种多样
1.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小鸟,把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如:你最喜欢什么小鸟?它长得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
2.教师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请幼儿有序观察并比较鸟的 外形特征的异同。引导幼儿按照从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 都没有牙齿.
引导幼儿从鸟的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细致地观察和比较这些小鸟哪些地方长得不同?
小结:不同的鸟儿会有不同的毛色,有的羽毛鲜艳,有尾巴很长,有的体型很胖,有的体态小巧玲珑,有的嘴巴长、有嘴巴短。
3.播放鸟的课件,了解鸟的生活习性。
请幼儿说一说:小鸟喜欢生活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
小结: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很多鸟都生活在树上,也有的生活在水边,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
4.出示鸵鸟、蜂鸟等图片,让幼儿认识鸟的之最。
请幼儿观察图片中鸟、请幼儿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讨论谁是最大的鸟、最小的鸟、最长寿的鸟、飞得最高的鸟、嘴巴最长的鸟、飞得最快的鸟?
小结:最大的鸟是鸵鸟,最小的鸟是蜂鸟,最长寿的鸟是信天翁、飞得最高的鸟是大天鹅和秃鹫、嘴巴最长的鸟是欧洲鹈鹕、游水最快的鸟是企鹅。
三、说说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出示课件,了解鸟的益处。引导幼儿说说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讨论爱护鸟的方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鸟受伤了怎么办?没有家了怎么办?激发幼儿爱护鸟,保护鸟的积极愿望。
小结: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周为“爱鸟周”,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小鸟、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选自青岛市教材《探索求知》P4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3、幼儿园活动《神奇密码》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中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2.能探索出用铅笔和粉笔可以解密。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盐、水、杯子、吹风机、排笔、铅笔、粉笔、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ppt引入,出示ppt喜羊羊小朋友与喜羊羊对话,引出饱和盐水写在纸上的密码。
二.初次解密活动:
1.观察密码纸发现什么;
2.如何解密,幼儿猜测;
3.尝试用饱和盐水在纸上写些字来解密,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4.尝试用铅笔解密。
三.幼儿解密操作:
用铅笔或粉笔可以解密成功。
三:说一说:
1.幼儿说自己解出的密码。
2.解喜羊羊送的密码纸上的密码。
五.听着音乐向羊村出发。
活动反思:
面对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学会知识,而是需要将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帮助影响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4、幼儿园科学活动《家乡的路》中班优质教案
教材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岛的道路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宽阔的柏油马路、神奇的海底隧道以及跨海大桥、木栈道等,不同的道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幼儿外出游玩会经过这些道路,却不会留意这些道路的外形特征,更不会主动去了解它们的用途。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观察、交流不同道路的特征,鼓励幼儿联系生活说出道路的功能。活动中利用视频创设踏寻青岛不同道路的场景,通过情景游戏的方式, 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道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目标:
1.认识家乡多种多样的路,了解不同道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感知道路的丰富性、美观性,积极与同伴交流对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木木栈道等不同道路的认识和发现。
3.对“路”感兴趣,体验各种道路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便利,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青岛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滨木栈道、地铁、崂山观光小路、东西快速路、柏油马路的图片,《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20,“幼儿学习材料”——《我爱家乡》。
活动建议:
1.组织“路的回想”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回忆之前走过的路,交流相关经验。
提问:出去玩会走很多路,你还记得走过的路是什么样子吗?除了柏油马路你在生活中还见过、走过什么路?它是什么样子的?建造在什么地方?你觉得这些路有什么作用?
小结:城市里有很多道路,这些道路让人们出行非常方便。
2.引导幼儿欣赏各种道路的图片,了解道路的主要功能,感知道路的多样性。
(1)出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其特点和功能。
提问:这两条是什么路?它们与普通道路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小结:这是两条特殊的道路,一条在海底,一条横跨在大海上。有了这两条道路,我们到对岸游览、上班,非常方便。
(2)出示柏油马路、东西快速路、地铁等的图片。提问:这些是什么路?这些道路有什么特点?
小结:城市里有宽阔的柏油马路、立交桥、地下铁路,这些道路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 减少了道路拥堵。
(3)出示海滨木道、崂山观光小路等的图片,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其用途。提问:这些是什么路?它们有什么特点?走在这些路上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些道路是体闲、游玩的时候走的,走在这些路上可以欣赏美丽的风光。
3.组织幼儿玩游戏“走在青岛的路上”,巩固对不同道路的认识。
播放各种道路的视频,教师扮司机,幼儿扮乘客,“开车”在青岛的各种道路上跑一跑。鼓励幼儿说说对青岛道路的认识。
4.请幼儿阅读(我爱家乡)第 6 页,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路。
小结:各种各样的道路为人们的出行及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让城市更加美丽。
5、最新科学活动《有趣的翅膀》幼儿园中班教案
教材分析:
翅膀是鸟类、家禽及部分昆虫身体的一部分,通常左右对称出现,但每种动物的翅膀又各不相同。为什么小鸟的翅膀有羽毛而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为什么七星虫的翅膀可以缩到硬壳里?为什么小鸭子有翅膀却不会飞?这些问题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カ。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谁会飞》及“分一分”、“我会飞”等游戏,引导幼儿发现动物翅膀的外形特征, 了解动物飞行的本领,感知想象、发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激发幼儿探究、想象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翅膀,了解动物飞行的本领。
2.能观察、比较各种翅膀的异同,根据翅膀的特点进行分类。
3.感知发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动物卡片(海鸥、喜鹊、麻雀、蛇鸟、蝴蝶、蜻蜓、蝉、七星系虫、鸡、鸭、鹅)幼儿每人 1 套,分类盒 1 个。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31、32,“幼儿学习材料”一《我的想象》。
活动建议:
一、播放课件 31,讲述故事《谁会飞》,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1)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翅膀是什么样的?
(2)请幼儿自主阅读《我的想象》第 1 页,说说谁会飞。
二、组织幼儿玩“分一分”游戏,巩固对翅膀外形特征和作用的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卡片,进一步认识各种翅膀的外形特征。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的翅膀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会飞吗?
小结:动物的翅膀是对称的,但是动物的翅膀是不一样的。有的动物翅膀有羽毛,有的没有;有的动物有两对翅膀,有的只有一对;有些长着翅膀的动物会飞,有些不会飞。
(2)介绍游戏规则:按照自己的想法,根据动物翅膀的不同将它们分成两类。幼儿操作卡片进行分类练习,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放大幼儿的分类盒,可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分类的标准和结果。
(3)组织幼儿玩“看谁分得快”游戏。
规则: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分类标准快速进行分类。例如:按照有羽毛和没有羽毛进行分类,按照会飞和不会飞进行分类。
三、请幼儿观看鸟飞行的视频,感知翅膀的作用,了解鸟的飞行本领与人类的关系。
(1)播放课件 32,请幼儿观察动物飞行时翅膀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提问:动物飞行时,翅膀是怎样动的?
创设情境,如飞过高山、飞过小河、转弯等,引导幼儿模仿动物飞行时翅膀的动作。
(2)播放课件 32,引导幼儿小组讨论除了鸟还有什么会飞,帮助幼儿了解鸟的飞行本领与人类的关系。
小结:一百多年前,科学家看着小鸟飞期,受到启发后,发明了飞机,为我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
活动延伸:
亲子活动“我会飞”: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我的想象》第 9 页,玩一玩飞行游戏,尝试创编不同的玩法。
附:
谁会飞
森林里要举行飞行大赛,一大平小燕子就开产将:“小动物们请注意,亲林里要举行飞行大赛,大家赶快来报名啊!”
老鹰飞来了:“我的翅膀最大。我会飞。蝴蝶飞来了:“我的翅膀最关。我会飞。”
蜻蜓飞来了:”我的翅勝是透明的。我会飞。“
小鸡也来了:“我也有翅膀,可我飞不起来。我多想飞上天呀!”蜜蜂飞来了:“我的翅膀小小的。我会飞。”
老鹰说:“没关系,我带你飞上天。”
蝴蝶说:“没美系,我请飞机来帮助你。” 蜻蜓说:“没关系,我请竹蜻娗来帮助你。”
蜜蜂说:“没关系,我帮你系上两个氢气球就能飞了。”小鸡飞上了蓝天,别提多开心啦!
6、幼儿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风筝》中班教案
教材分析
风筝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阳光明媚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种类繁多,颜色艳丽, 高高飘扬在空中的风筝令幼儿心驰神往。中班幼儿对风筝是熟悉的,但对风筝的种类却比较陌生,开展此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感知风筝的多种多样,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感知风筝的造型、颜色等特征,知道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分享搜集的风筝的知识。
3.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风筝的课件,音乐、各种风筝展览,风筝的轮廓画若干。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欣赏风筝的兴趣。
长长一根线,挂在天空中。不怕风来吹,只怕雨来淋。(风筝)
2.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实物和图片,了解风筝的起源。
(1)观看课件,欣赏风筝展,了解各种各样的风筝。
提问:你欣赏到了哪些风筝?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蝴蝶风筝,鱼形风筝、蜈蚣风筝等,风筝的种类很多,颜色多样,但它们都有一条长长的线牵着。
(2)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①观看课件,了解“龙”形风筝。
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风筝?龙代表什么?
小结:“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风筝就诞生在我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
②听故事《风筝的起源》。
提问:是谁在很久很久前发明了风筝?
小结:风筝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墨子的人发明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
3.观看课件,欣赏特殊风筝图片。
(1)了解夜光风筝。
提问:这只风筝很特别,上面有什么?(一亮一亮的小灯)这叫夜光风筝。它适合在白天放还是晚上放?为什么?
(2)看课件了解最大和最小的风筝,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提问:世界上最长的风筝有 6000 米长,重 200 公斤,这样的风筝一个人能放起来吗?怎样才能放起来?(需要很多人帮忙、合作、团结)
世界上最小的风筝,只有零点几厘米长,比蚊子还小,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你知道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是哪个国家的人制造的吗?你觉得我们中国人怎么样?
小结:世界上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都是中国人制造的,中国人真了不起!我们要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活动延伸
观看课件欣赏不同风筝图案,引导幼儿装饰风筝。
(1)欣赏不同风筝的图案和颜色。
(2)幼儿动手操作装饰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多种材料装饰出漂亮的风筝来。
7、幼儿园科学活动《纸的秘密》中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随着幼儿对纸的探究越来越深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些事情会吸引着他们“为什么有的纸很容易撕破,有的纸不容易撕破?”“为什么卫生纸洒上水以后会吸收水?”……结合幼儿的这些问题,我们运用幼儿感兴趣的小实验终,引导幼儿运用猜一猜、试一试等方法,自主探究、发现纸的特性, 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并将爱惜纸张等情感教育因素自然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引导幼儿了解纸易皱、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种特性。
2.能大胆猜想与实验,并用符号记录观察加过,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喜欢探究纸的秘密,萌发幼儿爱惜纸张的情感。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纸制作的小船、记录表、每名幼儿一个带盖子的小塑料瓶;人手一张小图画纸(能塞进小瓶里)。2.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一个盛水的盆; 3.情境图片 3 幅:图画纸皱起了眉头;明明把水洒在了地板上。
【活动过程】
一、播放《纸着火》的视频引导幼儿交流,引发幼儿兴趣。提问:仔细看视频,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还见过哪些纸着火?
小结:原来,我们纸很怕火,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纸,所以小朋友可不要随便的玩火。
二、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幼儿通过大胆猜想与实验了解纸的特性,并大胆交流。
1.出示各种纸制作的小船,引导幼儿做实验“纸船悠悠”,了解纸怕水的特点。
(1)提问:猜一猜,小船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2)引导幼儿把用各中纸做的纸船同时放到水里,观察小船的变化,并把发现的结果用符号进行记录。
提问:纸船发生了什么变化?哪条纸船最怕水?哪条纸船最不怕水?(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纸船下水后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3)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发现:如卫生纸很快就沉到水底、挂历纸在水面上的时间最长等,感受纸的吸水性的不同。
教师小结:纸是怕水的,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
2.创设情景“纸宝宝过河”,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纸怕撕、易皱等特点。
(1)讲述“纸宝宝过河的情景”提问:纸宝宝是怎样过小河的?
(2)引导幼儿每人将一张图画纸塞进小瓶里,放到水里试一试,观察发生的现象。
(3)观察取出的“纸宝宝”,引导幼儿打开纸交流探索的过程及结果。提问:纸宝宝安全过河了吗?
你的纸宝宝有什么变化?和原来的纸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幼儿说出纸一开始是平整的,现在出现了褶皱,发现纸易折的特点)
你的纸宝宝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发现有撕破的纸,引导幼儿说一说纸容易撕破的特点)
教师小结:纸不仅怕水、怕火,还容易被褶皱、撕破,所以我们在画画、做手工、看书的时候要爱护他们。
三、出示情境图片,引导幼儿根据纸的不同特性,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1.出示情境图片“明明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板上”,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纸能很快把水吸干?
2.出示“褶皱的图画纸”引发幼儿思考:用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纸,但纸易皱、易撕、怕水、怕火等,所以用纸时要小心,好好爱惜。
附:
《纸宝宝过河》
情景一:今天天气真好呀!纸宝宝们要去玩啦!看,图画纸、宣纸、报纸、牛皮纸、挂历纸宝宝都来了!
纸宝宝们遇到了河边,心里很害怕呀!怎么办呢?他们看到了一些塑料瓶“太好了! 太好了!”,他们一起躲进了小瓶子,“哈哈,我们不怕水啦!”纸宝宝们一起高兴地安全过了河。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8、幼儿园科学活动《有用的磁铁》中班游戏教案
材料
磁铁、塑料扣子、曲别针、钥匙、木质相框等操作材料若干,“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的想象》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探索、发现磁铁的特性,正确分辨能被磁铁吸起来的物体。
2.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发现塑料扣子、曲别针、钥匙等材料,哪些能被磁铁吸起来, 在《我的想象》第 23 页将操作结果进行表征。
3.指导幼儿阅读《我的想象》第 22 页,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幼儿探索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