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30以内按群计数反思

《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30以内按群计数反思》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30以内按群计数反思

1、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30以内按群计数反思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2.学习3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3.为学习计算打基础。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

  难点: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PPT。

  3.音乐《大西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小熊家的果园成熟了,它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复习30以内的正数。

  1.教师:“小熊的果园里有三排果树,请小朋友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树?”

  2.教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念儿歌《数果树1》

  《数果树1》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左向右正着数,1到30挨着数。

  1、2、3、4、5、6、7、8、……30。

  3.复习30以内的倒数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倒教的方法帮小熊点教果树。

  4.教师:点数时,从右向左、从下往上逐一倒数圆孔,从30数到1。

  《数果树2》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右往左倒着数,30到1挨着数。

  30、29、28、27、26、25、24…1。

  游戏二:30以内2个2个数

  教师:“刚才是一棵一棵数的果树。小熊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现在我们要两个两个帮小熊摘水果。”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西瓜》后,一起两个两个数西瓜。

  《摘西瓜》

  果园里,西瓜多,我摘西瓜笑哈哈。

  两个两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2、4、6、8、10、12、14、.…30。

  2.请幼儿两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的

  棋子两个两个地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两个两个数数。

  律动游戏:“大西瓜”

  “小熊谢谢小朋友,要请我们吃西瓜。小朋友们,请起立!”

  游戏三:30以内5个5个数

  1.教师:刚才我们两个两个摘西瓜,小熊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助它五个五个摘苹果,你们愿意帮忙吗?”

  幼儿:“愿意!”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苹果》后,一起5个5个数苹果。

  《摘苹果》

  果园里,苹果多,我摘苹果笑哈哈。

  5个5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5、10、15,20、25、30。

  3.请幼儿五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棋子五个五个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五个五个数。

  三、经验提升

  1.教师:小熊今天非常开心,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看一看,小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引导幼儿用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方式点数蛋糕、苹果、气球、棒棒糖)

  2.教师:小熊还要同我们一起玩插棋子的游戏。请大家听音乐,插棋子,看谁插的多。

  (引导幼儿2个2个插,5个5个插,并点数。)

  3.听音乐收棋子,有序送插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能很好完成活动目标。我先创设了“参观小熊的果园”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帮小熊数果树,复习10以内的正倒数,然后,从帮小熊“摘西瓜”、“摘苹果”等环节,引导幼儿一边操作材料,一边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从中,加入了音乐律动《大西瓜》,动静结合,让幼儿感知到活动的快乐。再通过让幼儿观看PPT,加深对“数群”的认识并按要求进行点数。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

2、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优秀教案:《10以内的环形计数》反思

  教学设计:

  中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环形计数》

  活动目标:

  1、对环形排列的物品感兴趣,了解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家长共同收集环形物品:如圆盘、手镯、伞等,引导幼儿发现环形排列物品的特点。

  2、每组一份盘子、手镯、雪花、记录纸、笔。

  3、课件、大记录纸、即时贴纸、夹子、回形针、笔、音乐CD。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一个钟面”,感知平面环形排列方式。

  2、分组操作,初步尝试环形数数:

  (1)幼儿数一数:盘子上的图案、手镯上的珠子、雪花上的花瓣。并将各自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记录各组不同的结果。

  (3)提出疑问: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大家数的结果不一样?

  3、交流:“你是怎么数的?”请数对的幼儿和数错的幼儿上来数一数雪花上的花瓣,展示各自的方法。

  4、播放课件,请幼儿思考:怎么数,才能数对呢?

  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小花有几朵?小花排列方式是怎样从直线变为圆形,应该从哪里开始数、到哪一个结束?”

  5、交流:“怎样记住开始数的地方?(做标志)用什么来帮忙做标志?”

  6、幼儿第二次操作:添加材料,尝试用做标志的方法数数。

  (1)请幼儿介绍:你用什么做标志?你是怎么数的?(播放课件,直观感受做标志的数数的方法)

  (2)老师小结,感受环形计数的要领:只要每个图案都数到,每个图案只数一次,不重复数不漏数,不管从哪一个开始数,数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3)交流、比较:“怎样数,能又对又快数出盘子上的图案?”引导幼儿发现即准确又便捷的计数方法。

  可以用手按住一个图案或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如先看出盘子里小花数量,再去数大花)就能快速数出环形排列物品的数量。

  7、播放课件,欣赏生活中常见的环形排列图案的物品。

  8、音乐游戏:快乐舞伴

  幼儿跟着音乐表演动作,当音乐停止,幼儿自由组合,围成几个大的或小的圆圈。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每个圆圈有几个人?从哪里开始数?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继续寻找:生活中你还看见哪些物品上的图案是环形排列的呢?到幼儿园周围找一找立体或平面环形排列的物品。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运用课件,创设问题情境,“钟面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把幼儿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由于图案的组合轨迹是圆形的,幼儿在点数时,会忘记起始点而多数或漏数,点数时结果不一致。我再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方法来数,才能准确地数出盘子上的图案?”为突破难点,继续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小花有几朵?小花排列方式是怎样从直线变为圆形,应该从哪里开始数、到哪一个结束?”将教材中的形象以动画效果的形式出现,激活物体,从而使幼儿理解环形数数和直线数数是一样,只要“记住开始数的地方”就能准确地数出来。从而进入“怎样记住开始数的地方?用什么来帮忙做标志?”的操作环节,更好地掌握环形计数的要领。结束环节在“快乐舞伴”的游戏中体验数数的乐趣。各环节的设计,都围绕目标和内容层层递进,结合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诱发幼儿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充分调动幼儿进行探索、比较、交流, 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巧妙地把数学、操作、游戏融入为一体,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

3、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30以内按群计数反思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

  2.学习30以内2个2个数,5个5个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3.为学习计算打基础。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

  难点: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PPT。

  3.音乐《大西瓜》《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小熊家的果园成熟了,它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复习30以内的正数。

  1.教师:“小熊的果园里有三排果树,请小朋友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树?”

  2.教师: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念儿歌《数果树1》

  《数果树1》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左向右正着数,1到30挨着数。

  1、2、3、4、5、6、7、8、……30。

  3.复习30以内的倒数教师:“现在,我们要用倒教的方法帮小熊点教果树。

  4.教师:点数时,从右向左、从下往上逐一倒数圆孔,从30数到1。

  《数果树2》

  果树果树站得直,我数果树笑哈哈。

  从右往左倒着数,30到1挨着数。

  30、29、28、27、26、25、24…1。

  游戏二:30以内2个2个数

  教师:“刚才是一棵一棵数的果树。小熊要请我们帮它摘水果,现在我们要两个两个帮小熊摘水果。”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西瓜》后,一起两个两个数西瓜。

  《摘西瓜》

  果园里,西瓜多,我摘西瓜笑哈哈。

  两个两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2、4、6、8、10、12、14、.…30。

  2.请幼儿两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的

  棋子两个两个地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两个两个数数。

  律动游戏:“大西瓜”

  “小熊谢谢小朋友,要请我们吃西瓜。小朋友们,请起立!”

  游戏三:30以内5个5个数

  1.教师:刚才我们两个两个摘西瓜,小熊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助它五个五个摘苹果,你们愿意帮忙吗?”

  幼儿:“愿意!”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朗诵儿歌《摘苹果》后,一起5个5个数苹果。

  《摘苹果》

  果园里,苹果多,我摘苹果笑哈哈。

  5个5个装箱里,一箱一箱装三车。

  5、10、15,20、25、30。

  3.请幼儿五个棋子一种颜色,将10个棋子插在第五行,边把第五行棋子五个五个往第一行上挪动,边五个五个数。

  三、经验提升

  1.教师:小熊今天非常开心,要请我们去它家做客。看一看,小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引导幼儿用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方式点数蛋糕、苹果、气球、棒棒糖)

  2.教师:小熊还要同我们一起玩插棋子的游戏。请大家听音乐,插棋子,看谁插的多。

  (引导幼儿2个2个插,5个5个插,并点数。)

  3.听音乐收棋子,有序送插板。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能很好完成活动目标。我先创设了“参观小熊的果园”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帮小熊数果树,复习10以内的正倒数,然后,从帮小熊“摘西瓜”、“摘苹果”等环节,引导幼儿一边操作材料,一边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从中,加入了音乐律动《大西瓜》,动静结合,让幼儿感知到活动的快乐。再通过让幼儿观看PPT,加深对“数群”的认识并按要求进行点数。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数群”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

4、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教学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5、幼儿园大班数学交流课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6、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计数活动:动物瓶(认识五以内的数)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计数活动——动物瓶 (认识五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比5少的数量,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的与材料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若干、1-6不同数量的食物纸条一份、1-6数字人手一份。1-5的水果卡片若干。

  教具:1-5的数字卡、5只小白兔的动物瓶、1-5的动物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字卡、动物卡和幼儿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5以内的数字卡)。

  幼:嘿嘿,我的火车×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随机出示5以内的动物卡)。

  幼:嘿嘿,来了×位小客人。以次来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师:火车开到了动物瓶城。(出示动物瓶)看到漂亮的动物瓶,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白兔?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幼儿答数,教师操作)。

  小结: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3、请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动物瓶,要求是制作比5只小动物少的动物瓶。幼儿操作后讲述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

  小结:比5只小动物少的有4只、3只、2只、1只。 3、现在请小朋友为自己的动物瓶粘贴上门牌号,要求门牌号的数字是与动物瓶上的小动物一样多。幼儿操作好讲述门牌号是几,为什么?

  小结:比5少的数有4、3、2、1。 4、小朋友们制作的动物瓶太漂亮了,有一些花生宝宝也想住进去,现在请小朋友送花生宝宝进家,要求数量是与动物瓶上的动物一样多。

  5、小朋友老师还要请你们帮个忙,这里有一些不同数量的水果,请大家分别放在等于5和比5少的家里。幼儿操作,教师讲评。

  6、游戏:开火车请幼儿拿比5少的数字做车票排队上车。(请幼儿说说车票上的数字是几,为什么可以上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7、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逛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8、幼儿园大班数学:9以内的加减优质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9 以内的加减》

  年龄段:大班

  领域:数学

  活动目标:

  1.学习 9 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

  2.能根据事物大小、颜色、图案、排列等特征,快速准确的摆出 9 的加减算式。

  3.感受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秘密,愿意参与数学游戏。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习 9 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

  2.活动难点:能根据事物大小、颜色、图案、排列等特征,快速准确的摆出 9 的加减算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熟练掌握数字 9 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学课件,每人一套数字卡片、每组一套 9 的加减算式。

  活动过程:

  一、情境游戏“小猪佩奇来做客”,复习 9 的组成。

  1.出示图片,练习 9 的八种分合。

  提问:9 可以分成几和几?

  二、根据“乔治弟弟过生日”情境摆出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1.观察生日帽的颜色,理解图意摆出加法算式。

  (1)根据图片学习列出加法算式“8+1=9”,理解数字及符号代表的意义。

  提问:佩奇准备了几顶生日帽,用数字几表示?老师又给佩奇一顶生日帽,用数字几表示?佩奇一共有几顶生日帽?

  (2)观察讨论,尝试列出新的算式“7+2=9”。

  提问:不同图案的生日帽,可以列出怎样的加法算式,请你摆一摆

  2.观察气球的大小及形状,摆出加法算式。

  (1)根据气球大小不同列出加法算式“6+3=9”。

  提问:佩奇准备了几个小气球,用数字几表示?又准备了几个大气球?用数字几表示?佩奇一共有几个气球?

  (2)根据气球形状不同列出新的算式“5+4=9”。

  提问:不同形状的气球,可以列出怎样的加法算式,请你摆一摆。

  (3)观察“4+5=9”与“5+4=9”两个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三、根据“给乔治准备礼物”情境摆出减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

  1.观察小熊图片,学习理解图意摆出减法算式。

  (1)根据图片学习摆出减法算式“9-4=5”,理解数字符号代表的意义。

  提问:佩奇一共有九只小熊,用数字几表示?送给弟弟四只小熊,用数字几表示?佩奇还剩下几只小熊?

  (2)根据小熊的大小不同,尝试摆出新的算式“9-3=6”。

  提问:大小不同的小熊,可以列出怎样的减法算式,请你摆一摆。

  2.观察大小及颜色不同的汽车,列出减法算式。

  (1)根据汽车颜色不同列出减法算式“9-2=7”

  提问:佩奇一共有九辆汽车,用数字几表示?送给弟弟 2 辆粉色汽车,用数字几表示?佩奇还剩下几辆小熊?

  (2)观察讨论,根据汽车大小不同,尝试列出新的算式“9-1=8”。

  提问:不同大小的汽车可以列出怎样的减法算式,请你摆一摆。

  (3)观察“9-2=7”与“9-1=8”两个算式,进一步理解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

  三、分组探索“生日会场”中的加减算式,感受其中蕴藏的数学秘密。

  小组合作,找出棒棒糖、杯子、彩旗、蝴蝶结中蕴藏的算式。

  活动延伸:送生日祝福,引发继续探究寻找相关算式的兴趣。

  课后反思:

  活动中我以“小猪佩奇给弟弟过生日”的情境,在一步步的推进中,引导幼儿列出 9 的加减法算式,并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幼儿细心观察事物的不同之处,能够找出图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感知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1.目标的调整。

  我将目标调整为:学习 9 的加减,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能根据事物大小、颜色、图案、排列等特征,快速准确的摆出 9 的加减算式;感受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秘密,愿意参与数学游戏。目标借助于游戏情境,易于幼儿理解,达成度更高。

  2.巧用卡通形象及场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利用“佩奇给弟弟布置生日会场”“准备生日礼物”的环节,引导孩子观察数量的关系,并且列出算式,在列出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提供操作材料,给与操作机会,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为幼儿准备了适合每个孩子使用的教具,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操作的机会,在操作中认知 9 的加减法,并且从观察、讨论、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减数和差的互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