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课教案《孝敬父母》教学设计与反思》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社会课教案《孝敬父母》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
2、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爱父母。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及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主题
1、弹唱歌曲《爸爸妈妈一样好》
2、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唱的歌曲有谁?(爸爸妈妈)他们对小宝宝怎样?(爱小宝宝)爸爸妈妈的小宝宝谁呢?(我)。
二、畅谈父母对自己的爱。
1、师以自己为范例讲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对了,任何一个人在爸爸妈妈的眼里都是宝贝。老师也一样,记得老师在生小宝宝时,老师的妈妈守在老师的身边两天两夜没合眼,当我和我的小宝宝平安无事了,老师的妈妈却生病了。每当想到这里老师就特别的感动,也特别爱自己的妈妈。那下面请小朋友们说说爸爸妈妈让你感动的事情。
2 、幼儿诉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如:我病时爸爸妈妈怎样……爸爸妈妈每天为我怎样…… )幼儿畅所欲言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爱.
3、师:是的,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么我们小朋友长大了,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孝敬我们的父母呢?
三、观看课件《恣蚊饱血》的孝敬故事
师: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就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恣蚊饱血》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闵损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1、播放课件《恣蚊饱血》
2、幼儿说说观后感。(主要说说闵损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如:父亲回来主动打招呼,帮父亲洗碗,关心父亲,为了让父亲睡好觉脱衣引蚊子等)。
四、讨论畅谈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1、幼儿互相讨论
2、回报讨论结果。
在幼儿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主要归纳以下几点:关心父母,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好好学习,不做坏事、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等。
3、总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通过这节课小朋友知道了父母对我们付出辛劳与爱,也知道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孝敬我们的父母老师感到很高兴。老师希望小朋友说到做到,从现在起做个孝敬的人有心人也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课后延伸
师:下面老师布置两个作业给小朋友;
1、回家对爸爸妈妈说句“我爱你”
2、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脚。
六、区域活动
语言区:投放有关孝敬的故事书或故事磁带。
音乐区:投放有关孝敬的歌曲。
娃娃家: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课后反思:
我本节课的目标定为两个:1、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通过课前的作业(了解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棒,每个幼儿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课的一开始幼儿就深深被自己和同伴之间所说的父爱母爱所感动,课堂效果非常好。我认为第一个目标在活动中充分的得到了落实。
我的目标2、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爱父母。爱这个字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太深奥了。所以在这部分活动中开始幼儿对父母爱只停留在为父母做事。所以当时我灵机一动,我反着问,让幼儿回答。孩子们在回答体验到了对父母的爱除了为父母做事,还有听父母的话,不做坏事,好好学习等。所以我觉的我的第二目标在活动中也得到了落实。
2、幼儿园社会课教案《孝敬父母》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
2、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爱父母。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及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主题
1、弹唱歌曲《爸爸妈妈一样好》
2、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唱的歌曲有谁?(爸爸妈妈)他们对小宝宝怎样?(爱小宝宝)爸爸妈妈的小宝宝谁呢?(我)。
二、畅谈父母对自己的爱。
1、师以自己为范例讲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对了,任何一个人在爸爸妈妈的眼里都是宝贝。老师也一样,记得老师在生小宝宝时,老师的妈妈守在老师的身边两天两夜没合眼,当我和我的小宝宝平安无事了,老师的妈妈却生病了。每当想到这里老师就特别的感动,也特别爱自己的妈妈。那下面请小朋友们说说爸爸妈妈让你感动的事情。
2 、幼儿诉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如:我病时爸爸妈妈怎样……爸爸妈妈每天为我怎样…… )幼儿畅所欲言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爱.
3、师:是的,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么我们小朋友长大了,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孝敬我们的父母呢?
三、观看课件《恣蚊饱血》的孝敬故事
师: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就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恣蚊饱血》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闵损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1、播放课件《恣蚊饱血》
2、幼儿说说观后感。(主要说说闵损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如:父亲回来主动打招呼,帮父亲洗碗,关心父亲,为了让父亲睡好觉脱衣引蚊子等)。
四、讨论畅谈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1、幼儿互相讨论
2、回报讨论结果。
在幼儿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主要归纳以下几点:关心父母,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好好学习,不做坏事、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等。
3、总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通过这节课小朋友知道了父母对我们付出辛劳与爱,也知道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孝敬我们的父母老师感到很高兴。老师希望小朋友说到做到,从现在起做个孝敬的人有心人也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课后延伸
师:下面老师布置两个作业给小朋友;
1、回家对爸爸妈妈说句“我爱你”
2、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脚。
六、区域活动
语言区:投放有关孝敬的故事书或故事磁带。
音乐区:投放有关孝敬的歌曲。
娃娃家: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课后反思:
我本节课的目标定为两个:1、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通过课前的作业(了解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棒,每个幼儿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课的一开始幼儿就深深被自己和同伴之间所说的父爱母爱所感动,课堂效果非常好。我认为第一个目标在活动中充分的得到了落实。
我的目标2、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爱父母。爱这个字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太深奥了。所以在这部分活动中开始幼儿对父母爱只停留在为父母做事。所以当时我灵机一动,我反着问,让幼儿回答。孩子们在回答体验到了对父母的爱除了为父母做事,还有听父母的话,不做坏事,好好学习等。所以我觉的我的第二目标在活动中也得到了落实。
3、幼儿园社会《红灯停绿灯行》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 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
2 能较灵敏地根据信号做动作,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3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二 活动准备
拟人化的红灯,绿灯,行人信号牌,一辆玩具汽车,马路背景图。
三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教师通过出示玩具汽车导入(有辆小汽车刚从汽车制造厂里出来,对一切都觉得奇怪。它看到马路上,大街上这么热闹,开心得“滴滴”直叫。它一会儿开到东,一会儿开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样东西总是不停地眨眼睛,觉得非常奇怪。(出示红灯,绿灯)
2 基本部分:教师通过挂图,引导幼儿了解红绿灯的作用。你们能告诉小汽车这是什么吗?红灯眨眼睛,是告诉我们什么?绿灯眨眼睛,又是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没有红绿灯会怎么样?小汽车不认识红绿灯,这样在马路上行驶行吗?请大家来帮帮它。
(1)学习开汽车,懂得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2)教师分别出示“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请幼儿学做“停车”,“开车”,“按喇叭”的动作。
3 结束部分:游戏小汽车行驶,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很多幼儿也知道了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在玩小汽车的游戏中,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
4、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歌曲教案:《幼儿园里好事多》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里好事多
二、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要什么有什么,家里人对孩子是千依百顺,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感恩更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能感知到帮助他的人快乐,加深他们对好事的理解。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亲自参与讲评自己周围的好事,加深他们对“好事”的理解。
2、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做事,会使别人快乐的道理。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四、活动准备:
1、将小朋友中典型的好事绘制成若干张图片(内容为:扫地、擦墙、大姐姐帮小弟弟系鞋带、关水龙头等)。
2、用纸盒自制“电视屏幕”。
3、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4、木偶小猴子一只。
五、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师生一起进行即兴的歌表演,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情绪。
(二)、出示木偶小猴子,告诉幼儿,小猴今天带来了一盘录像带,录像带中说的是小朋友们的事情,请大家评论一下:这些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是不是好事。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用评价的方法识别好事。(1)片中小朋友做的是什么事情?(2)他(她)做得是好事吗?(3)为什么说是好事?(好事是给别人带来快乐、使人满意的事情)。
2、播放幼儿的父母反映自己孩子在家做好事情况的录音,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好事的理解。
(三)、教师以小猴子的口吻说:小朋友在家里和幼儿园里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演唱《幼儿园里好事多》这首歌吧。
表扬做好事的孩子,使幼儿再次体验到做好事的愉悦,初步体验到别人快乐我才快乐的美好情感。
(四)、鼓励小朋友多做使别人快乐的好事。说说我们可以做哪些好事。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次的活动内容很感兴趣,学这首歌曲也比其它歌曲快多了,因为歌曲内容贴近生活,这些桌椅天天陪伴幼儿身边,小朋友做的这些好事也常常能看到,他们有自己的真切体会,因而歌曲的演唱激发了幼儿的内在激情,在演唱结束后的讲述中,积极发言,对平时自己身的好人好事进行讲述,幼儿语言表达清晰,表述的积极性也高了许多,对于平时的好人好事,小朋友们提出可以每周评选一次好人好事之星,做为小朋友们的学习榜样。
5、幼儿园语言活动优质课教案《好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2.感受好朋友见面时的快乐心情,尝试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挂图;小朋友的书。
2.小狗、小鸭的头饰若干。
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回忆与好朋友见面的情景。
你有好朋友吗?见到好朋友时,你的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好朋友见面时都会有不同的问好方式,有的握握手、有的抱一抱、有的会鞠躬说“你好!”
你见到好朋友时,会怎么问好?
2.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出示挂图,告诉幼儿小动物见到好朋友时也很高兴和它们是怎么问好的。
教师朗诵儿歌两遍,告诉幼儿儿歌名称。
教师再次朗诵儿歌,提问:
两只小狗见了面,怎样问好?为什么它们要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怎样问好?为什么它们要摇摇尾巴点点头?
两个娃娃见了面,怎样问好?
在幼儿回答后可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幼儿学念儿歌数遍。
3.听儿歌录音,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4.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说说什么动物见面了,再根据动物的特征创编互相问好的方式。(如:两只小象见了面,伸出鼻子勾一勾)
5.请幼儿戴上头饰边说儿歌边表演找朋友。
课后反思:
1.这个活动很切合幼儿入园时开展,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可是到了幼儿园,孩子要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针对这一现象,我选择《好朋友》对孩子进行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多给他们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幼儿对本活动很感兴趣,活动游戏化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热情。
3.在创编儿歌的环节中,由于幼儿年龄偏小,想象还不够丰富
6、幼儿园大班体育公开课教案《小布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背景
在每天的早锻炼中,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总是喜欢在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我问他们“害怕吗?”有的说:“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又不高”;有的说:“我一开始害怕的,但看见他们都能跳,我也跟着一起跳,就不害怕了!”。
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翻阅了许多幼教杂志。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这个活动。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2、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布袋
2、准备活动的音乐,小红旗四面,四枝小树枝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
2、导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现在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吧!”
老师的要求:“请你开动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花样来!”
幼儿探索,老师辅导。(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评析:在活动的开始让幼儿自由探索,考虑到大班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自己想到小袋鼠进入主题,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像空间,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学习双脚并拢跳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们请她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
请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请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宝宝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请她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介绍布袋)
小结:双脚并拢,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时轻轻着地。
“那我们也来学她的样子,做袋鼠宝宝跳,好吗?”
提醒幼儿穿布袋可与同伴互相帮助
“袋鼠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跳到老师这里来。”
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评析:这部分是重点,在活动中,利用布袋来束缚孩子们活动,让他们尝试探索怎样跳得又稳,又轻,又快,又高;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鼓励:能力弱的可以多跳几次,直到战胜自己,克服恐惧心理;能力强的为他们加油鼓励,体现同伴间的相互关心。)
4、游戏:挑战自我《过独木桥》
(1)、选择一条独木桥(一高一矮)勇敢的跳过去。
师:“大家看,前面有两条独木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说一说。(一高一矮)
“小袋鼠,你们敢跳过独木桥吗?”
“真勇敢!那你愿意过哪座桥,又该怎么过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提出要求:请孩子们在想试跳的那座桥前面排队,一个一个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
(过独木桥时,教师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勇敢的跳过桥。)
“孩子们真勇敢,都跳过去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跳过去的?”
(请试跳时遇到困难又得到别人帮助的幼儿介绍,烘托同伴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评析: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自己来跳高的独木桥,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心。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练习过程中自己寻找方法。)
(2)练习与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厉害,都能勇敢的通过独木桥,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那能不能与同伴一起合作跳呢?”
先讨论,然后请小袋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来跳跳看。
幼儿探索,师巡视指导,引导多人跳,把他们吸引过来,提出要求:要跟着口令协调跳。
(评析:这部分是难点,要求是合作跳,可以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让孩子们自由探索,教师通过引导让孩子们协调好动作,一起喊“一二、一二”,使大家跳得又快又稳,并一起分享胜利带来的欢乐。)
5、小游戏:抢红旗
“那我们来个比赛,抢红旗!”
师介绍游戏方法:五人一组,分成四组,每组的小手搭住前面的肩膀一起向前跳,注意要喊口令。哪组先拔起小红旗就获胜。
(评析:以游戏的形式来突破难点,举行比赛,运用竞争、鼓励、表扬的手法来进一步练习,更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及练习的兴趣。)
6、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雪人融化了》
“唉呀!我好累啊!大家累吗?那把布袋脱下来放边上,跟我一起放松一下吧!”
“啊呀呀!我的腰融化了,不行不行,我的左腿也融化了,我的右腿也开始融化了,我的手,我的脸,我的身体都融化了!”
(2)整理布袋
“嗯,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把布袋整理好,下课后再用别的方法来玩布袋吧!”
反思:
本次内容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来落实到幼儿身上。根据新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 幼儿同时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本次活动准备能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这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在相互的鼓励,帮助中学会了双脚并拢跳,探索到了一些有关跳的玩法。
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强,能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感觉自己厉害、勇敢了,增强了自信心。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喜欢探索,敢于尝试,对于跳,合作跳非常感兴趣。
7、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公开课教案《下雨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下雨了
一、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让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避雨常识,以及雨后的安全知识。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下雨后的经历。
活动过程:
1、谈话
如果下雨天来幼儿园,你使用什么雨具?
2、讨论
教师举例,请幼儿说说例子中的小朋友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如:下雨了,一个小朋友躲在大树下;下雨了两个小朋友拿雨伞打着玩;雷雨天,一个小朋友在屋里看电视;雨后,一个小朋友在踩水洼,把鞋子、裤全弄湿了。
教师小结:下雨天要穿戴雨具,不要在大树下、金属建筑物旁躲雨,不要站在电线杆和变压器下,打雷时要捂住耳朵或张大嘴巴。下雨时不要看电视。
3、提问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下雨了,家里有晾晒的衣物该怎么办?
雨天遇到别人没有戴雨具该怎么办?
到朋友家避雨,你该怎么做?
4、雨后安全教育
幼儿讨论:雨停后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路途中遇到水洼要绕行,不要到小河沟边和泥泞的地方玩耍。
二、教学反思
现在的季节经常会突然下雨,幼儿对雨天回家也有过担心焦虑,散文《下雨啦》正符合幼儿的心态,文章意境优美,想象丰富,非常适合中班幼儿阅读。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兴趣,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
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并结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识字,活动构思巧妙,达到了“识字、讲述、阅读”的和谐统一。
但在活动中,我自己好像对积极发言的幼儿关注的更多一些,下次对所有的孩子都要多关注,根据孩子的能力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让每个孩子得到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