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小黄鸡和小黑鸡》教案

《小班社会《小黄鸡和小黑鸡》教案》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社会《小黄鸡和小黑鸡》教案

1、小班社会《小黄鸡和小黑鸡》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小黄鸡和小黑鸡一起捉虫、游戏、互相帮助的故事情节。

  2.能大胆的想象和表述朋友间快乐的事情。

  3.感受与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幼儿生活照片若干;故事场景,小黄鸡、小黑鸡道具;帽子、

  发卡、纱巾等摄影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双人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引入课题。

  (1)随音乐跳双人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激发兴趣。

  (2)提问: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3)指导语:今天我们班里也来了一对好朋友,看看它们是谁?

  2.讲述故事,感受友爱

  (1)操作手偶,教师讲述故事。

  (2)提问:

  ①故事里的好朋友是谁和谁?

  ②它们两个在做游戏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黑鸡是怎样说的?

  ③雨停了,两个好朋友又在一起做什么了?

  (3)交流:好朋友还可以怎样互相帮助?

  (4)小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才能一直做好朋友。

  3.想想说说,分享快乐

  (1)提问:自己与好朋友有什么快乐的事?

  (2)出示幼儿生活照片,鼓励幼儿继续讲述。

  (3)小结:拥有好朋友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快乐的事情。

  4.幸福合影,快乐展示

  (1)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打扮。

  (2)与好朋友一起拍照。

  (3)展示好朋友之间的幸福合影。

  (4)教师小结:希望大家永远做好朋友。

  附故事:《小黄鸡和小黑鸡》

  “笃笃笃”,小黄鸡不在家里吃米,在草地上捉虫吃。

  “叽叽叽”,小黑鸡不在家里吃米,在草地上捉虫吃。

  吃饱了,小黄鸡和小黑鸡一起做游戏。

  “滴答,滴答”下雨了,小黄鸡说:“我们快到叶子底下避避雨吧。” “轰隆隆”,打雷了,“哇”的一声,小黄鸡吓哭了。

  小黑鸡说:“别怕别怕,有我呢!我们两个在一起。”小黄鸡有了朋友的关心,不再害怕,就不哭了。

  雨停了,天晴了,两只小鸡又出来捉虫子吃了。哇,好大一条虫子,你吃,我吃,大家一起吃。

2、小班主题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都能够正确的区分“1”个“许多”,但在活动设计中感知“许多”的环节有点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本次的教训把过程设计的更合理!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有更完美的表现。

3、小班教案《小黄鸡和小黑鸡》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理解小黄鸡和小黑鸡一起捉虫、游戏、互相帮助的画面。体验朋友一起互相关心的快乐情感。

  2、能较清楚地表达小黄鸡和小黑鸡对话的语言。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黄鸡和小黑鸡的毛绒玩具及头饰各一只。

活动过程:

  一、引疑激趣

  (出示小黄鸡):叽叽叽!瞧,谁来了?(引导幼儿跟小鸡打招呼)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我们叫它小黄鸡)你们想不想和我做朋友啊?我们抱一抱好吗?

  小黄鸡还有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呀?穿什么衣服?我们也用很好听的话与小黑鸡打招呼。

  二、师生共读

  1、(1)小黄鸡和小黑鸡最喜欢在草地上做游戏了,你们和好朋友玩过游戏吗?你和好朋友玩过什么游戏呢?小黄鸡和小黑鸡在玩什么游戏呢?一个躲在了小草的后面,另外一个蒙着眼睛找他,啊哈!他们是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玩捉迷藏游戏真开心,你们想玩吗?那我做小黑鸡,你们做小黄鸡躲起来好吗?(游戏两遍)

  (2)出示雨声,怎么了?这可怎么办呢?别急,我有树叶,帮助送幼儿到座位上去。

  我送你们回家,该怎么说呀?

  (3)小黄鸡和小黑鸡躲起来了吗?(播放雷声)什么声音?怎么办?谁在哭呀?那怎么办?如果你的好朋友哭了,你该怎么办呢?小黑鸡说了一句话,小黄鸡就不哭了,小黑鸡会说什么呢?谁来学学勇敢地小黑鸡。

  (4)有了朋友的帮助,小黄鸡不再害怕了。太阳出来了,一对好朋友又去干吗了呢?远处,看见了一个虫子,小黄鸡说:“你吃”。小黑鸡说:“你吃”,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一起吃吧,哎呀,这个虫子的味道怎么怪怪的,是什么呀?好朋友快乐地笑了。

  三、完整欣赏

  这么好听的故事,我们再来听一遍。

  师生共同阅读多媒。

4、小班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5、小班科学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含反思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教学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都能够正确的区分“1”个“许多”,但在活动设计中感知“许多”的环节有点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本次的教训把过程设计的更合理!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有更完美的表现。

6、幼儿园小班社会《小黄鸡和小黑鸡》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小黄鸡和小黑鸡一起捉虫、游戏、互相帮助的故事情节。

  2.能大胆的想象和表述朋友间快乐的事情。

  3.感受与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幼儿生活照片若干;故事场景,小黄鸡、小黑鸡道具;帽子、

  发卡、纱巾等摄影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双人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引入课题。

  (1)随音乐跳双人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激发兴趣。

  (2)提问: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3)指导语:今天我们班里也来了一对好朋友,看看它们是谁?

  2.讲述故事,感受友爱

  (1)操作手偶,教师讲述故事。

  (2)提问:

  ①故事里的好朋友是谁和谁?

  ②它们两个在做游戏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黑鸡是怎样说的?

  ③雨停了,两个好朋友又在一起做什么了?

  (3)交流:好朋友还可以怎样互相帮助?

  (4)小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才能一直做好朋友。

  3.想想说说,分享快乐

  (1)提问:自己与好朋友有什么快乐的事?

  (2)出示幼儿生活照片,鼓励幼儿继续讲述。

  (3)小结:拥有好朋友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快乐的事情。

  4.幸福合影,快乐展示

  (1)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打扮。

  (2)与好朋友一起拍照。

  (3)展示好朋友之间的幸福合影。

  (4)教师小结:希望大家永远做好朋友。

  附故事:《小黄鸡和小黑鸡》

  “笃笃笃”,小黄鸡不在家里吃米,在草地上捉虫吃。

  “叽叽叽”,小黑鸡不在家里吃米,在草地上捉虫吃。

  吃饱了,小黄鸡和小黑鸡一起做游戏。

  “滴答,滴答”下雨了,小黄鸡说:“我们快到叶子底下避避雨吧。” “轰隆隆”,打雷了,“哇”的一声,小黄鸡吓哭了。

  小黑鸡说:“别怕别怕,有我呢!我们两个在一起。”小黄鸡有了朋友的关心,不再害怕,就不哭了。

  雨停了,天晴了,两只小鸡又出来捉虫子吃了。哇,好大一条虫子,你吃,我吃,大家一起吃。

7、小班主题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反思

  主题活动:鸡妈妈和鸡宝宝

  活动目的:

  1、知道母鸡会下蛋、孵小鸡。

  2、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母鸡生蛋的视频,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或图片。

  2、小鸡图片若干,大点数卡两套。

  3、分别画有1条虫、2条虫、3条虫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鸡妈妈下蛋。

  (1)模拟母鸡下蛋的声音,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这是谁在叫?鸡妈妈在做什么?

  (2)组织幼儿观看母鸡下蛋的视频,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鸡妈妈下了几个蛋。

  (3)引导幼儿操作《点数鸡蛋》,教师巡回指导。

  2、帮助找小鸡。

  (1)幼儿观看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

  教师:一天天过去了,我们来看鸡妈妈在做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呢?

  (2)组织幼儿到贴有小鸡图片的草丛中与同伴一起玩"找小鸡"游戏,并交代游戏规则。

  (3)幼儿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鸡。我在图卡上贴了X个圆点。

  3、捉小虫喂鸡。

  (1)将小虫的图片随意洒落在地上,引导幼儿玩游戏"捉小虫"。

  教师:小朋友们帮鸡妈妈找到了小鸡宝宝,鸡妈妈真高兴,现在她还想请大家帮忙,捉些小虫送给饿了的小鸡宝宝吃。

  (2)幼儿动手捉"草地上"的小虫,鼓励幼儿说自己捉到了几条虫。

  (3)引导幼儿将捉到的小虫送给鸡宝宝吃,要求一只小鸡吃一条小虫,两条小虫的卡给两只小鸡吃。

  活动延伸:

  1、音乐区:学唱《老母鸡》。

  2、美工区:涂色,添画"鸡的一家"。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