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艺术活动《有趣的万圣节》教案附儿歌》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艺术活动《有趣的万圣节》教案附儿歌
活动目标
1、知道万圣节是一个有趣的活动。
2、尝试用纸盘制作南瓜灯,体验提着南瓜灯去讨糖的游戏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万圣节》视频、《五个幽灵去讨糖》音频、万圣节装扮图片。
纸面教具:南瓜灯表情等若干张、可爱幽灵头套(操作材料包下载打印可直接使用)。
材料准备:水彩笔、胶棒、纸盘、线、安全剪刀、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与幼儿自由讨论万圣节的话题,鼓励幼儿猜想。
——大家知道万圣节吗?万圣节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播放万圣节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思考“万圣节可以做什么?”
—— 万圣节可以做什么事呢?
小结:万圣节可以做的事是:装扮自己、提着南瓜灯去讨糖。
出示做南瓜灯的步骤,鼓励幼儿做一个的南瓜灯。
——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南瓜灯,等到万圣节的时候,大家就可以拎着自己做的南瓜灯去讨糖啦!
1.把纸盘剪成喜欢的形状,然后用颜料把纸盘涂成橙色。
2.请幼儿用安全剪刀按照纸面教具,剪好南瓜的眼睛、鼻子、嘴巴、南瓜蒂等。
3.把剪好的眼睛、鼻子、嘴巴、南瓜蔓贴到纸盘的相应位置。
4.做拎绳:教师帮忙在南瓜灯边缘打一个小孔,穿一根线打结。
5.南瓜灯制作完成。
组织幼儿玩“讨糖”游戏,感受万圣节讨糖的乐趣。
——大家都有自己的南瓜灯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拎着南瓜灯去讨糖啦!
1.游戏准备。
1)教师请5名幼儿带上“幽灵”头套,扮演“幽灵”,提着南瓜灯。
2)请1名幼儿站在桌子后,拿着糖果,扮演给糖者。
2.游戏开始。
1)播放《五个幽灵去讨糖》音乐,营造万圣节讨糖氛围。
2)教师引导“幽灵”跟随歌词做敲门动作,并引导“幽灵”说:“不给糖就捣蛋”。
3)引导给糖者分别给“幽灵”发糖果。
3.幼儿依次轮流玩。
温馨提示
讨糖游戏是否跟音乐内容同步,可根据本班幼儿能力情况,适当调整。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美工区投放万圣节面具的手工素材,供幼儿制作。
2.表演区投放《五个幽灵去讨糖》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行表演讨糖游戏。
家园共育:幼儿和父母再次观看《万圣节》视频,再次了解万圣节各种活动,与家长一起玩装扮和讨糖的游戏。
附【儿歌】
五个幽灵去讨糖
一二三四五
五个幽灵飘呀飘
叩叩叩叩叩(敲门的声音)
不给糖果就捣蛋
一二三四五
五个幽灵在门口
咚咚咚咚咚(糖果掉进篮子的声音)
糖果给你别捣蛋
(间奏)
小幽灵1:“我们要到糖果啦”
小幽灵2:“太棒了”
小幽灵3:“我们再去要更多的糖果吧”
小幽灵们:“出发~~~”
一二三四五
五个幽灵飘呀飘
叩叩叩叩叩(敲门的声音)
不给糖果就捣蛋
一二三四五
五个幽灵在门口
咚咚咚咚咚(糖果掉进篮子的声音)
糖果给你别捣蛋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尾奏)
小幽灵:“哇,好多糖果呀”
2、中班主题上学期教案《快乐万圣节》含反思
设计意图:
每年的10月31日是外国的万圣节,这是他们最喜欢的节日,也是充满神秘的节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感受这一独特的节日气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除了让孩子感受以外,我还和孩子一起讨论有争议的“鬼”这个话题,让孩子正视它,培养孩子的胆量和分辨能力。
活动目标:
1、 通过扮演,进一步感受万圣节的气氛,体验节日的快乐。
2、 锻炼孩子的胆量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 创设一个“鬼屋”
2、 幼儿打扮成各自想象的“鬼”
3、 水粉颜料、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进入“鬼屋”,和客人们玩“猜糖果”的游戏。
二、互相介绍万圣节,玩万圣节的游戏。
1、 教师:今天是一个很特别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2、 教师:万圣节是一个怎么样的节日?(幼儿自由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来讲述)
3、 教师小结:万圣节是外国的一个庆祝秋天丰收的节日,传说中每年的10月31日的晚上,死神会把鬼召集来吓唬人,胆小的人会非常害怕,而胆大的人就会扮演鬼,讲鬼故事,点上南瓜灯来做游戏,玩的可开心了。
4、 教师:真的有鬼吗?(幼儿讨论)
5、 游戏:魔鬼、魔鬼在哪里?
三、制作万圣节面具。
1、 教师:你想象中的鬼会是什么样的?
2、 万圣节里人们都来画鬼脸驱邪,今天我们都给自己话了个鬼脸,我知道大家都很能干,那么帮客人们也画个鬼脸,好吗?"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
3、 幼儿操作画鬼脸。
四、游戏:勇敢者的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强烈地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在平时我们从不和孩子谈论有关“鬼”这个有争议的话题,但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不仅谈论“鬼”,还扮演“鬼”,玩“鬼”的游戏,更有甚的是将教室也布置成暗暗的“鬼屋”,孩子在自己的作品中享受着“放肆”的快乐。在第一个环节中,当老师猜糖果失败后,孩子门作弄他们时,孩子是何等地兴奋,在平时谁敢在老师头上动土?但今天老师和他们的地位一样,看着被面粉涂白的脸,心中有着强烈地快感。最后做面具的环节是活动的高潮,当孩子选择不认识的老师时,老师并不知道要在他们的脸上做文章,但今天孩子说了算,只得硬着头皮上,孩子心里又是何等地快感。
3、中班艺术活动《剪窗花》教案附儿歌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窗花,感受窗花的色彩美、图案美、对称美。
2、能用多层剪纸的方法剪出四瓣花。
3、体验剪纸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贴窗花实拍图、剪窗花步骤示意图4张、窗花图
材料准备:方形彩纸、剪刀、铅笔
活动过程:
与幼儿讨论过年做的事,激发课堂兴趣。
——新年马上就要到了,临近过年,你家里都会做些什么事呢?
小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我们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买年货、大扫除、贴窗花、贴春联等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出示贴窗花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人在春节有贴窗花的传统习俗。
—— 图片里的人在做什么?
—— 看到他们贴窗花你有什么感觉?
—— 过年的时候,你们家有没有贴窗花呢?
小结:窗花是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中国人喜欢在春节的时候贴窗花,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出示窗花的图片,引导幼儿感受剪纸窗花的图案美、对称美。
—— 窗花的样式有很多,我们来看看常见的都有些什么呢?
—— 你发现窗花有什么特征呢?
教师示范剪窗花,鼓励幼儿认真观看,初步知晓剪窗花的步骤
1.提问激趣。
—— 你们觉得窗花的花纹是怎么剪出来的?
—— 不同的折叠方法和剪法,剪出来的花纹和花瓣都不一样。
2.教师示范。
1)正方形彩纸→对边折→对边折→对角折。
2)在小三角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3)沿着图案剪出四瓣花。
幼儿剪纸,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
1.提醒幼儿折叠时边要对齐。
2.指导幼儿按照画在纸上的线条来剪。
3.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纸、剪刀、铅笔;提供剪窗花步骤示意图,幼儿根据示意图剪窗花,鼓励幼儿剪出各种各样的窗花。
教学反思:
剪纸窗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喜庆的节日里剪贴,既装点了我们的环境,又给我们的生活营造了浓浓的热闹喜庆的氛围。然而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接触、了解这门艺术了。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4、幼儿园活动《神奇密码》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中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2.能探索出用铅笔和粉笔可以解密。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盐、水、杯子、吹风机、排笔、铅笔、粉笔、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ppt引入,出示ppt喜羊羊小朋友与喜羊羊对话,引出饱和盐水写在纸上的密码。
二.初次解密活动:
1.观察密码纸发现什么;
2.如何解密,幼儿猜测;
3.尝试用饱和盐水在纸上写些字来解密,知道盐在水里会溶解,并了解什么是饱和盐水。
4.尝试用铅笔解密。
三.幼儿解密操作:
用铅笔或粉笔可以解密成功。
三:说一说:
1.幼儿说自己解出的密码。
2.解喜羊羊送的密码纸上的密码。
五.听着音乐向羊村出发。
活动反思:
面对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学会知识,而是需要将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帮助影响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5、中班艺术活动《有趣的万圣节》教案附儿歌
活动目标
1、知道万圣节是一个有趣的活动。
2、尝试用纸盘制作南瓜灯,体验提着南瓜灯去讨糖的游戏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万圣节》视频、《五个幽灵去讨糖》音频、万圣节装扮图片。
纸面教具:南瓜灯表情等若干张、可爱幽灵头套(操作材料包下载打印可直接使用)。
材料准备:水彩笔、胶棒、纸盘、线、安全剪刀、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与幼儿自由讨论万圣节的话题,鼓励幼儿猜想。
——大家知道万圣节吗?万圣节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播放万圣节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思考“万圣节可以做什么?”
—— 万圣节可以做什么事呢?
小结:万圣节可以做的事是:装扮自己、提着南瓜灯去讨糖。
出示做南瓜灯的步骤,鼓励幼儿做一个的南瓜灯。
——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南瓜灯,等到万圣节的时候,大家就可以拎着自己做的南瓜灯去讨糖啦!
1.把纸盘剪成喜欢的形状,然后用颜料把纸盘涂成橙色。
2.请幼儿用安全剪刀按照纸面教具,剪好南瓜的眼睛、鼻子、嘴巴、南瓜蒂等。
3.把剪好的眼睛、鼻子、嘴巴、南瓜蔓贴到纸盘的相应位置。
4.做拎绳:教师帮忙在南瓜灯边缘打一个小孔,穿一根线打结。
5.南瓜灯制作完成。
组织幼儿玩“讨糖”游戏,感受万圣节讨糖的乐趣。
——大家都有自己的南瓜灯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拎着南瓜灯去讨糖啦!
1.游戏准备。
1)教师请5名幼儿带上“幽灵”头套,扮演“幽灵”,提着南瓜灯。
2)请1名幼儿站在桌子后,拿着糖果,扮演给糖者。
2.游戏开始。
1)播放《五个幽灵去讨糖》音乐,营造万圣节讨糖氛围。
2)教师引导“幽灵”跟随歌词做敲门动作,并引导“幽灵”说:“不给糖就捣蛋”。
3)引导给糖者分别给“幽灵”发糖果。
3.幼儿依次轮流玩。
温馨提示
讨糖游戏是否跟音乐内容同步,可根据本班幼儿能力情况,适当调整。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美工区投放万圣节面具的手工素材,供幼儿制作。
2.表演区投放《五个幽灵去讨糖》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行表演讨糖游戏。
家园共育:幼儿和父母再次观看《万圣节》视频,再次了解万圣节各种活动,与家长一起玩装扮和讨糖的游戏。
附【儿歌】
五个幽灵去讨糖
一二三四五
五个幽灵飘呀飘
叩叩叩叩叩(敲门的声音)
不给糖果就捣蛋
一二三四五
五个幽灵在门口
咚咚咚咚咚(糖果掉进篮子的声音)
糖果给你别捣蛋
(间奏)
小幽灵1:“我们要到糖果啦”
小幽灵2:“太棒了”
小幽灵3:“我们再去要更多的糖果吧”
小幽灵们:“出发~~~”
一二三四五
五个幽灵飘呀飘
叩叩叩叩叩(敲门的声音)
不给糖果就捣蛋
一二三四五
五个幽灵在门口
咚咚咚咚咚(糖果掉进篮子的声音)
糖果给你别捣蛋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尾奏)
小幽灵:“哇,好多糖果呀”
6、中班主题教案《有趣的颜色》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几种颜色,而是为了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容易停留在操作上。因此,设计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还应该组织幼儿讨论探索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物体的颜色。
2.对颜色变化感兴趣、喜欢实验活动。
3.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尝试通过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6.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2.难点: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颜料和调色用具。活动室的布置要色彩丰富、协调。
活动过程
1.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1)分散观察。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人的眼饰、周围物品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并初步了解一些颜色的名称。
(2)集体活动。首先让幼儿回忆观察的颜色,教师出示相应的色块,并让幼儿进行颜色的指认和命名活动。然后让幼儿谈谈最喜欢的颜色、什么东西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是相同的……。
2.通过使用颜色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颜色,体验色彩的美,引起对颜色的兴趣。
(1)涂色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需要涂色的画,如树、水果、花……,让幼儿涂上相应的颜色,要求与实物本来的颜色相似。
(2)配色活动。让幼儿在空白的玩具、服装、树叶图上涂色,鼓励幼儿自己配色。活动后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谈谈最喜欢哪幅画的颜色。
3.通过实验活动引起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1)调色活动。先让幼儿自由探索,用颜料进行调色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调色的经验,谈谈颜色的变化。教师还可进一步操作实验让幼儿发现调色的结果是丰富多变的,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制作和玩耍七彩风轮,引起悬念,产生求知欲。
教学反思
此活动是一个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语言活动的特点。孩子们喜欢说,有机会说,还能勇敢地说。这是因为老师给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如谈话的形式有自由交谈、分组交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从而使小朋友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老师活动设计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过引出话题—自由交谈—分组交谈—拓展谈话范围层层深入的环节,轻松地解决了整个活动中的重难点。只是由于孩子对个季节的认识和兴趣也分清了,我觉得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还提高。
7、中班主题《有趣的猪》教案活动反思
一、设计思路:
猪是我们农村中常见的动物,中班幼儿对猪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在自家或邻居家看到过特征明显的猪。当参观了养猪场之后,他们更是对猪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等方面有了探究的欲望。经过分析,我们提出了实施开展猪的探索活动的依据:
1、幼儿对探索猪的特征,表现猪的生活具有极大的兴趣,活动内容有助于幼儿对身边动物的关注和热爱。
2、幼儿可以直接从身边或周围生活中收集到有关猪的直接或间接资料,使探索和创造性表现具有信息来源和物质可能。
3、获取资料的成功,能使幼儿自信地参与活动,愿意表达与表现。
二、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认识猪的共同特性,扩大有关猪的各种经验。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认真负责,完成任务的良好态度。
3、激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活动内容:参观养猪场,使幼儿对猪更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
2、活动步骤:
⑴联系养猪场,与工作人员商量有关猪场的一些注意事项。
⑵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有关猪的问题向饲养员了解一下。
⑶老师把幼儿发现的问题作记录,也参与询问饲养员,帮助幼儿一同解决。
3、活动引导:
⑴边参观边注意倾听幼儿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幼儿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索者。
⑵教师在参观途中,可适当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设疑,引起幼儿的好感,激发他们和你共同去关注有关猪的秘密。
第二阶段:
1、活动内容:收集资料,丰富幼儿形成与活动有关的经验。
2、活动步骤:
(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VCD、故事磁带、猪的图片、卡片等。
(2)动员爸爸、妈妈带领幼儿到养猪场拍摄录象或照片,有目的地拍下猪在养猪场的活动现象,了解猪的外貌特征。
(3)“猪问题”的活动。引导幼儿对收集资料中发现的有关猪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答案。
3、活动引导:
⑴教师也参与资料的收集活动,从录象带、VCD、故事磁带和资料摘录过程中,使幼儿对猪的外貌特征扩大为对猪的生活习性和与人息息相关等方面的内容。
⑵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并随时作好记录。
第三阶段:
1、活动内容:师生共同布置室内环境,共同收集有关猪的资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活动步骤:
(1)幼儿按意愿确定自己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
(2)把孩子收集来的有关图片、照片、卡片等,布置成养猪场,猪喜欢吃什么,我看到的猪等版块。
3、活动引导:
⑴帮助幼儿成立资料收集小组,使幼儿有目的地收集,完成任务。
⑵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商量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布置。
⑶教师对整个布局进行引导和合理安排。
第四阶段:
1、活动内容:相互交流,了解有关猪的情况,迁移别人经验,进一步探究。
2、活动步骤:
⑴介绍在养猪场看到的一些有关情况。
⑵如何收集资料,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猪的趣事。
⑶看猪的录象,引发幼儿产生新的问题。
3、活动引导:
⑴关注幼儿在交流中产生的新的热点,及时予以回应。
⑵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并对有关资料进行补充。
第五阶段:
1、活动内容:活动展示。
2、活动进行:
⑴用废旧材料:做猪。
⑵蔬菜小制作:猪。
⑶故事:小猪盖房子。
⑷歌表演:小黑猪。
3、活动引导:
⑴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猪的可爱形象,引导幼儿自信、大胆。
⑵引导幼儿在展示过程中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
4、活动延伸:根据幼儿的需要,可继续延伸到家庭、社区,根据幼儿的兴趣还可探索。(可以个别活动)。
活动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