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美术活动《网鱼》教学设计反思

《小班主题美术活动《网鱼》教学设计反思》属于幼儿园小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小班主题美术活动《网鱼》教学设计反思

1、小班主题美术活动《网鱼》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分辨上下等方位,有控制地进行横竖线的涂鸦;

  2、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愿意为小猫送去它爱吃的鱼;

  3、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电子资源:《网鱼》PPT课件、纸具打印(空白的“渔网”若干、鱼若干)

  物质准备:蓝色彩笔、空白的“渔网”若干(可设置不同形状、不同大小)

  活动过程:

  1,播放音频,引出小猫过生日的话题

  ——听一听,这是谁的声音?

  ——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小动物们会送小猫好吃的作为生日礼物。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猜测礼物,引出小猫想捕鱼

  ——小动物们送什么好吃的给小猫?

  ——你觉得小猫最想吃什么?

  ——那我们一起帮小猫捕鱼吧。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讨论织渔网、捕鱼的办法

  ——用什么工具可以捕到鱼?

  ——没错,就是渔网。看看这两张渔网有什么不同?

  ——这张渔网能捕到鱼吗?为什么?改进后的渔网能网到鱼吗?

  4,出示纸具空白渔网和鱼,教师示范“编”渔网

  ——小朋友,老师捕到几只鱼?

  ——你觉得老师的鱼会逃走吗?一起来检查一下吧。

  ——鱼网编的紧密吗?渔网的边缘有封好吗?

  5,分发纸具,请幼儿自己编渔网捕鱼

  6,播放课件,引导幼儿陪小猫一起过生日

  一起把小鱼当做生日礼物送给小猫吧。

  一起唱生日歌,给小猫过生日。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2、小班下学期美术教案反思《网鱼喽》

  活动目标:

  1、结合游戏学画横竖交叉的线,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大胆作画的能力。

  3、激发了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激情。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小鱼游》音乐磁带、印画鱼群的画纸、油画棒、大鱼网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体验快乐,激发兴趣。

  幼儿跟着老师学小鱼游伴着音乐进活动室。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玩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网鱼!小朋友们你们是可爱的小鱼,在水里快乐的游来游去。我是捕鱼人,我有一张大鱼网,准备捕很多的鱼。当鱼网撒来,鱼儿就要赶快游走;没有来得及游走的鱼儿会被鱼网网住。"幼儿随音乐做游戏--网"鱼"。

  2、观察鱼网的线条,学习画鱼网的基本方法。

  (1)观察鱼网,理解线条的画法。

  师:"小朋友们累了,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幼儿坐好)小朋友们,刚才的游戏好玩吗?刚才我网到了好几条鱼,谁来说说,鱼儿为什么不能从网中逃出来?"幼儿答:鱼网大,孔孔小;网有格格;鱼网洞洞小鱼钻不出来;网有横的线、竖的线;线和线在一起,洞洞是线编的。

  (2)修补鱼网,感受鱼网的紧密。

  3、在游戏情景中作画。

  看:那边池塘里又游来了很多鱼,请你们帮帮忙,画上密密实实的鱼网,做个捕鱼小能手。幼儿回到座位上在纸上画鱼网。

  4、作品评价,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都很棒,网到这么多鱼!真是'网鱼小能手'!你们高不高兴呀?"师:"那让我们一起到外面跳舞庆祝好吗?"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中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把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以及富有动感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整和成本次活动。活动中把情感和技能紧密结合,在游戏情景中融入了线条练习,横线和竖线交叉成鱼网,以"网鱼"为线索,串联成由"感受-体验-参与表现"的艺术活动,以使幼儿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下,自然、快乐、大胆地编织"鱼网",激发了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激情,使枯燥的艺术技能变得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给幼儿带来了活动的新、奇、乐,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3、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网鱼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结合游戏学画横竖交叉的线,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大胆作画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小鱼游》音乐磁带、印画鱼群的画纸、油画棒、大鱼网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体验快乐,激发兴趣。

  幼儿跟着老师学小鱼游伴着音乐进活动室。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玩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网鱼!小朋友们你们是可爱的小鱼,在水里快乐的游来游去。我是捕鱼人,我有一张大鱼网,准备捕很多的鱼。当鱼网撒来,鱼儿就要赶快游走;没有来得及游走的鱼儿会被鱼网网住。"幼儿随音乐做游戏--网"鱼"。

  2、观察鱼网的线条,学习画鱼网的基本方法。

  (1)观察鱼网,理解线条的画法。

  师:"小朋友们累了,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幼儿坐好)小朋友们,刚才的游戏好玩吗?"本,文来源:屈;老.师教;刚才我网到了好几条鱼,谁来说说,鱼儿为什么不能从网中逃出来?"幼儿答:鱼网大,孔孔小;网有格格;鱼网洞洞小鱼钻不出来;网有横的线、竖的线;线和线在一起,洞洞是线编的。

  (2)修补鱼网,感受鱼网的紧密。

  3、在游戏情景中作画。

  看:那边池塘里又游来了很多鱼,请你们帮帮忙,画上密密实实的鱼网,做个捕鱼小能手。幼儿回到座位上在纸上画鱼网。

  4、作品评价,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都很棒,网到这么多鱼!真是'网鱼小能手'!你们高不高兴呀?"师:"那让我们一起到外面跳舞庆祝好吗?"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中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把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以及富有动感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整和成本次活动。活动中把情感和技能紧密结合,在游戏情景中融入了线条练习,横线和竖线交叉成鱼网,以"网鱼"为线索,串联成由"感受-体验-参与表现"的艺术活动,以使幼儿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下,自然、快乐、大胆地编织"鱼网",激发了幼儿参案网"与艺术活动的激情,使枯燥的艺术技能变得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给幼儿带来了活动的新、奇、乐,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4、教学设计小班美术活动《秋天的树林》反思

  小班美术秋天的树林教案,大自然是美丽多变的,特别是秋天的树木颜色尤其丰富、灿灿的银杏树、红艳艳的枫树、半橙半黄的梧桐树,那些色彩总小班的孩子对自然万物充满好奇心,为了让孩子感受秋天不一样表现秋天树叶这一美术活动,让幼儿通过用泡泡膜印画树叶,感印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观察秋天树叶的颜色,感知秋天的色彩美。

  2.初步尝试用泡泡膜印树叶的方法,大胆进行创作。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秋天树叶,感知秋天树叶的色彩美。 难点:初步尝试用泡泡膜印树叶并大胆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PPT 准备(秋天的树林、树叶)、音乐。

  2.画好的无叶树、泡泡膜每人一份。

  3.颜料(红、黄、橙等)、颜料盘、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 PPT 图片,感知秋天树叶的颜色。

  1.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换了一件新衣服,我们一起来看看

  2.师:大树妈妈的新衣服怎么样?这件新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的、红色的)

  3.小结:每到秋天的时候,许多树妈妈都要换上漂亮的黄衣服 黄衣服,我们就知道秋天来到了。

  二、出示无叶树画纸,讲解和示范用泡泡膜印树叶的方法。

  (一)出示无叶的树,激发幼儿创作树叶的兴趣。

  1.师:快看!这位树妈妈怎么了?

  2.师:因为她没有漂亮的黄衣服,手都露在外面,好冷呀 你们愿意帮她穿上漂亮的黄衣服吗?

  (二)讲解和示范用泡泡膜印树叶的方法。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1)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颜料、泡泡膜。今天我们用泡 树妈妈穿衣服。

  (2)师:我们来看看大树妈妈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黄色、 秋天大树妈妈喜欢的衣服颜色。

  2.讲解和示范操作方法。

  (1)师:我要开始帮大树妈妈穿衣服咯,首先从小盘里拿起泡 颜料,把泡泡膜放到树妈妈的手上印一下,拿起来。

  (2)师:谁想来帮树妈妈穿衣服?(重复做法)注意!树妈妈 衣服,小手可不要碰到她刚穿上的新衣服,脏了她就不喜欢了。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现在我们就开始帮大树妈妈穿衣服吧!(重复做法)表扬印出朋友。

  四、欣赏作品,感受秋天树叶的色彩美。

  1.树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我们给秋天的树妈妈穿上了新衣服,这些衣服上有黄色,有 真漂亮呀!这么多多树放在一起变成了秋天彩色的树林,

  五、活动延伸

  我们幼儿园也有很多树,秋天来了,我们去看看

  活动总结

  一、关于选材。我之所以选择“秋天的树林”作为学习内容, 首先我觉得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孩子表现美和发现美。秋天的色彩十 节不能相比的优势,而且关于秋天的摄影作品、绘画作品也非常多 育的资源很丰富。第二,树是幼儿所熟悉和乐于表现的事物。第三 能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需要,又容易让孩子体验到创作美得乐趣。

  二、关于活动目标和教育策略。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现在三方面美,学习点彩技法,培养操作习惯。

  1.引导发现。丰富的照片和绘画作品能给幼儿以视觉冲击,我们精色图片,通过一次次的试教和研究对图片进行了适当合理地调整和发现秋天树林的多彩和美丽。着重让孩子观察树冠、树干、树枝的 画经验,为接下来的操作做准备。

  2.对比中发现点彩画的操作要求。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强力的对比,画的操作要点。如:点点要密集,颜色有交融。这种发现充分尊重这样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整个活动大体分为四个环节:欣赏、学习、创作和分享。作画 让三人合作完成一片小树林,即能体现合作意识又能使画面更加生最后,运用分享作品环节帮助幼儿扩展审美经验,获得成就感这些受和创作奠定了基础。

5、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甜甜的西瓜》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制作西瓜的乐趣;

  2、感知西瓜的基本特征,发展观察力;

  3、基本掌握对边折与粘贴的方法;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重点:感知西瓜的基本特征,并体验制作西瓜的乐趣。

  活动难点:基本掌握对边折与粘贴的方法。

  活动准备:圆形折纸(深绿、浅绿、红色)、固体胶、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动画片《小能的一家》,请幼儿看看小熊妈妈正在什么做什么?

  2、请幼儿仔细观察西瓜的形状和颜色,并大胆表达出来。

  二、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方法。

  出示做好的西瓜,引发幼儿思考“西瓜怎么做”?教师示范西瓜的制作方法。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供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西瓜。

  2、教师指导幼儿粘贴和对边折。

  3、教师指导幼儿要将“西瓜籽”画到红色圆内。

  四、展示作品,分享快乐。

  1、请幼儿互相展示欣赏作品。

  2、将做好的西瓜放到好看的盘子里。

  五、总结:

  告诉幼儿西瓜能解渴,还能够防暑降温,但是不能贪吃。

  六、延伸:

  回家与爸爸妈妈共同制作甜甜的西瓜。

  《甜甜的西瓜》教学反思

  手工制作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智力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手脑并用,观察、想象、概括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按顺序制作西瓜,但在粘贴时容易粘到边缘,将圆形对边折时大部分幼儿做不到边缘线吻合,需要老师指导与帮助。教师前期要多准备一些圆形折纸,因为小班幼儿容易撕坏折纸。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制作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给予适时的帮助。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会多折一次折成三角形。此时,教师对于幼儿的创造应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并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折纸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同时也让幼儿获得极大的成功感。当幼儿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注重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而不是单纯让会做的小朋友帮不会的幼儿。幼儿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会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许多长处和价值;通过交流可以对原有的经验进行综合、丰富和充实,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构建新观点。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教学反思很重要,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上课的反思,幼儿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是教学过程,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冲动的行为中解放出来,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程序、教学结果等,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纠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消除困惑,促使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关注班中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努力让孩子们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进步!

6、幼儿园小班主题美术活动《网鱼》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分辨上下等方位,有控制地进行横竖线的涂鸦;

  2、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愿意为小猫送去它爱吃的鱼;

  3、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电子资源:《网鱼》PPT课件、纸具打印(空白的“渔网”若干、鱼若干)

  物质准备:蓝色彩笔、空白的“渔网”若干(可设置不同形状、不同大小)

  活动过程:

  1,播放音频,引出小猫过生日的话题

  ——听一听,这是谁的声音?

  ——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小动物们会送小猫好吃的作为生日礼物。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猜测礼物,引出小猫想捕鱼

  ——小动物们送什么好吃的给小猫?

  ——你觉得小猫最想吃什么?

  ——那我们一起帮小猫捕鱼吧。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讨论织渔网、捕鱼的办法

  ——用什么工具可以捕到鱼?

  ——没错,就是渔网。看看这两张渔网有什么不同?

  ——这张渔网能捕到鱼吗?为什么?改进后的渔网能网到鱼吗?

  4,出示纸具空白渔网和鱼,教师示范“编”渔网

  ——小朋友,老师捕到几只鱼?

  ——你觉得老师的鱼会逃走吗?一起来检查一下吧。

  ——鱼网编的紧密吗?渔网的边缘有封好吗?

  5,分发纸具,请幼儿自己编渔网捕鱼

  6,播放课件,引导幼儿陪小猫一起过生日

  一起把小鱼当做生日礼物送给小猫吧。

  一起唱生日歌,给小猫过生日。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7、新教学设计小班美术活动《蜻蜓》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棉签表现蜻蜓的主要特征。

  2,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棉签蘸不同的颜色表现蜻蜓的不同部位。

  3,乐意大胆使用棉签进行绘画活动。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6,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7,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红、黄、蓝色的颜料每组3盘。

  棉签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回忆蜻蜓的形状特征。

  教师念谜语:有只动物细又长,专门爱在水上飞。天气好时看不见,要下雨时他低下。幼儿猜测。

  教师:蜻蜓是什么样子的呢?他的身体是什么样子?他的翅膀呢?

  通过回忆和讨论,认识,了解蜻蜓的主要特征。

  二,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上面的范例,让幼儿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的吗?

  三,鼓励幼儿探索使用棉签表现蜻蜓的不同部位。

  教师出示一只棉签:这是什么?如果我们不用笔,只用棉签你会画蜻蜓吗?

  1,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用棉签蘸颜料,先画出蜻蜓细细长长的身体和尾巴,再用棉签再细细长长的身体旁边画出两个翅膀,最后添画两个圆圆的眼睛。

  四,幼儿操作练习活动。

  幼儿尝试使用棉签画蜻蜓,教师再过程中提醒幼儿用不同颜色的棉签表现蜻蜓不同身体部位。教师鼓励大家再画纸上尽量多地表现蜻蜓。

  五,展示幼儿作品,大家相互欣赏,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一学小蜻蜓飞飞。在轻松的音乐声中飞出教室。

  活动反思:

  小班的美术活动不应以技能为主,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在原有的经验上一点点的进行提升,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点、线,对于幼儿原来的经验这样的跨度太大,幼儿消化不了,或许将本堂课定位在色彩上会更好,让幼儿去感受色彩带来的美和自己所画的不同的图案所带来的美,让幼儿觉得其实我这样画也是美的,让幼儿感到自己成功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