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10以内加减法《超市里的客人》幼小衔接科学教案

《幼儿园10以内加减法《超市里的客人》幼小衔接科学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10以内加减法《超市里的客人》幼小衔接科学教案

1、幼儿园10以内加减法《超市里的客人》幼小衔接科学教案

  本课通过活动招聘收银员的形式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并布置超市,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他们合理消费的意识。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2.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操作练习,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3.初步尝试计划购物,萌发合理消费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钱币(自制)(1元、2元、5元、10元)若干;收集水果、蔬菜、玩具、饮料、学习物品、零食若干(保证物品的卫生)并贴上标签(价格为10元以下);收银机4台、PPT课件

  三、活动重点难点:正确进行购物记录、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得出正确结果。

  四、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以超市经理招聘员工的形式,复习物品分类及10以下的加减法,并布置超市。

  (1)教师以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对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正确将超市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按标志将物品放在货架上。

  幼儿按要求快速布置好超市,动作又快又好的幼儿可聘为优秀员工。

  (2)招聘收银员的形式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出示加减法答题卡,幼儿抢答。根据幼儿答题情况招聘4—5名收银员。

  2.邀请智慧顾客,学习记录购物记账单。

  条件:会记录购物记账单,能遵守超市规则,文明购物。

  总经理讲故事(自编),引导幼儿学习记录购物记账单。

  3.游戏:超市购物乐。综合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玩法:将幼儿分为收银员和智慧顾客两部分,每位顾客发10元钱购物。每次可购1—2件物品,顾客选好物品后,收银员和顾客一起计算一共用了多少钱,收银员将正确钱数找给顾客。每次购物后,顾客要记录购物记账单,才能第二次到超市购物。

  4.交流讨论:我的购物记账单,评选优秀员工和智慧顾客。

  (1)组织幼儿交流展示自己的记账单,根据幼儿记账情况,了解幼儿的加减运算情况。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用10元钱买的物品样数多,有的小朋友买的物品样数少?

  看看小朋友购买的物品种类是否单一,说说为什么要买这些物品,从而引导幼儿了解计划购物的意义,萌发合理消费意识。

  (3)根据记账单的交流展示引导评出优秀员工和智慧顾客。

  5.组织幼儿分享自己所购物品,充分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6.师生共同整理活动场地。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幼儿园教案《镜像动作》幼小衔接科学

  幼师是教师及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幼师工作中一份好的教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如何写一份优质教案?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幼小衔接教案供大家参考。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和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通过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活动目标

  1. 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 通过幼儿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镜子。

  2. 水中倒影图

  活动过程

  1. 猜谜导入

  (1) 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镜子)

  (2)师:镜子真神奇,会跟你学样呢。

  2. 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幼儿人手一面镜子,请幼儿用镜子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东西。

  (2)师:你们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4)教师出示水中倒影图。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两座山?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5)师:生活中你们还看到了哪些类似的现象?(公园,河边)

  小结:下面的房子、山、树都是水里的影子。

  (5)师:水上的房子、山、树和水下的房子、山、树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小结: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这叫镜面对称。

  3.猜测判断。课件演示小猴照镜:

  (1)上下一样。课件演示小兔子跳。演示前先猜测镜子中的小兔子会往什么方向。

  (2)前后一样。课件演示小兔子向前、后退。演示前先猜测镜子中的小兔子会往什么方向。

  (3)左右相换:伸右臂、伸左臂,猜测镜子中会伸哪只手。

  小结: 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游戏:镜面对称现象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两两一组面对面站好,其中一人扮镜子扮镜子的幼儿跟着对面幼儿做动作。

  活动拓展:

  引发幼儿关注特殊镜子,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更多关于科学的教案请关注!

3、幼儿园《食物的旅行》幼小衔接科学教案

  本课活动主要让幼儿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通过品尝苹果引导幼儿感知食物的消化过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加深对身体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人体消化器官ppt图、幼儿用书、知识抢答题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苹果,我们一起尝尝,尝的时候请留意,我们的苹果经过了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

  (2)幼儿品尝苹果。

  (3)师:请你们说说我们吃的苹果都经历了我们身体的哪里?当苹果路过时,你身体有什么感觉。

  2.认识消化器官。

  (1)探索:我们吃下去的苹果到哪里去了。

  (2)请个别幼儿发言。

  师:食物就像游客一样在我们的身体里旅行,那它到底是怎样旅行的呢?会经过哪些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阅读幼儿用书p10-11页。

  3.感知食物的消化过程。

  (1)师:食物在人体内旅行经过了哪几个地方?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请个别幼儿发言)

  (2)师: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是帮助食物在人体消化的。我们再来看看食物在人体里是怎么被消化、吸收的?

  (3)出示人体消化器官ppt图,有序认识消化器官及其功能。

  (4)幼儿观看并讨论:

  ①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什么地方?食物在我们的口腔里有什么变化?

  ②最后食物到哪里去了?大肠有什么作用?

  小结:食物在口腔里经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变得又细又碎。食物进入食管,食管把食物传送到胃里,在胃的蠕动下与胃液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消化,食物就渐渐变成糊状。糊状的食物到达小肠后,小肠壁慢慢的吸收食物内的营养,小肠会把食物的残渣传送到大肠里,最后食物的残渣经过肝门排出体外,排除体外的就是粪便。这就是食物的消化过程。

  1.健康知识抢答活动。

  把幼儿分成若干队。准备ppt图片,上面有的行为是对的,有的是错的,幼儿看图抢答。

  小结:我们不能吃不干净的东西,饭前饭后要洗手,要注意卫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也要按时吃饭,不能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挑食,吃完饭后不能剧烈运动,应该散散步,帮助消化。

  活动延伸

  说一说食物旅行的过程并画一画食物旅行图。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4、幼儿园教案《人的运动与物体的移动》幼小衔接科学

  幼师是教师及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幼师工作中一份好的教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如何写一份优质教案?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人的运动与物体的移动的关系。探索不同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通过操作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感知人的运动与物体的移动的关系。

  2.通过操作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球、羽毛、积木、废旧轮胎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1)幼儿在操场上自由玩篮球球、羽毛球、积木、废旧轮胎等

  (2)请幼儿说一说刚才玩了什么,是怎样玩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用拍、吹、搬、搭、滚的动作使物体动起来,这说明要使物体移动必须要借用外力。

  2.探索不同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请幼儿尝试,同样一件物体(出示轮胎)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的移动是否一样。

  (2)幼儿移动积木和废旧轮胎。说一说移动轮胎和积木所用的力是否一样。

  小结:对于同一件物体,用力大的时候,物体就移动快,移动远或移动高。用力小时候,物体就移动慢、移动近、移动低,移动不同重量的物体,使用的力不一样。

  3.阅读幼儿用书p26页,说说图上的物体是怎么移动起来的。(推、吹、风、水、掰使物体移动)

  小结:使物体移动起来的动力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畜力、风力、电力、水力、蒸汽等各种动力。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尝试移动不同物体的移动方式。

5、幼儿园幼小衔接《身体里的洞》科学教案

  活动中通过有洞的报纸引导幼儿探索身体里的洞,了解这些洞的用处,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知道保护身体里的洞。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里的洞以及这些洞的用处。

  2.能够积极探索,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知道要保护身体里的洞,知道保护它们的方法。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有洞的报纸,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1)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2)你们透过报纸的洞看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发现并和同伴分享。

  2.探索身体里的洞的秘密。

  (1)师:我们的身体里也有洞,请你们找找看。

  (2)师:请你们说说我们身体里的洞都分别在哪里?

  小结:鼻孔、眼睛、嘴巴、耳朵、 肚脐眼、毛孔、肛门---我们身体里的洞可真多。

  (3)阅读幼儿用书p3,了解身体里的洞的作用。

  (4)师:请你们说说身体里的洞的作用。

  小结:鼻孔是闻气味的洞,眼睛是看东西的洞,嘴巴师吃东西和讲话的洞?耳朵是听声音的洞。毛孔是帮助我们排泄分泌物的洞、肚脐眼原来是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摄取营养和氧气的一条脐带、肛门是排泄便便的洞。

  3.保护身体里的洞的方法。

  师:我们身体里的洞都很重要,怎么保护它们呢?

  小结:我们不能用手去挖我们身体里的洞,也不要长时间看电视,这样会伤害眼睛这个“洞”,不要听很刺激的声音,这样会伤害耳朵这个“洞”。不同的洞有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保护办法,我们一定要爱惜我们身体里的洞,否则就会生病。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有的洞对我们有益,有的洞是有危险性的、有害的。一起去找找,看看那些事有益的洞,哪些是危险,有害的洞。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6、科学活动《观看皮影戏》幼小衔接数学教案感知10以内序数

  在皮影戏的情景活动给小动物找座位中感知10以内的序数,说说小动物分别坐第几位并重新排序,知道序数是有方向性的,方向发生改变,序数也会改变。培养幼儿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一、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序数,了解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2、感知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理解序数的方向性。

  3、发展观察、理解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皮影戏图片、动物若干、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情景故事,引出问题,抛出问题。

  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去看皮影戏啦,它们准备出发啦。瞧、剧场里座位这么多。

  2、给小动物找座位,引出序数。

  师:小兔子,小狗和小熊想看皮影戏,但是它们找不到位置。请小朋友来帮一下吧。

  师:小兔、小狗、小熊分别坐在第几行,第几位上看皮影戏? 依次提问

  知识小结:像这种排列顺序的数,称为序数。

  二、再设情景,感知序数

  师:刚才小朋友都是下往上数第几行从右向左数第几位的,现在小箭头的方向变了,我们一起看箭头的方向从左向右数,看看小动物们左的方向说说小动物分别坐第几位。并重新排序。 知识小结:序数是有方向性的,方向发生改变,序数也会改变。

  三、巩固知识

  师:小猫的座位在第2行第8位。小狐狸在第3行第4位。大象的座位在第1行第7位。小狮子在第2行第5位。斑马在第1行第9位。小松鼠在第3行第6位。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

  四、指令游戏“找座位”,运用序数 小动物们已经到了它的座位,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观皮影戏,你们愿意吗?(愿意)

  用椅子搭成三排座位,分别编上1-10的序号,幼儿每人一张有编号的座位卡。幼儿依次按照座位卡号码找座位坐好,教师当检票员检票。

  活动结束。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7、幼儿园10以内加减法《超市里的客人》幼小衔接科学教案

  本课通过活动招聘收银员的形式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并布置超市,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他们合理消费的意识。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2.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操作练习,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3.初步尝试计划购物,萌发合理消费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钱币(自制)(1元、2元、5元、10元)若干;收集水果、蔬菜、玩具、饮料、学习物品、零食若干(保证物品的卫生)并贴上标签(价格为10元以下);收银机4台、PPT课件

  三、活动重点难点:正确进行购物记录、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得出正确结果。

  四、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以超市经理招聘员工的形式,复习物品分类及10以下的加减法,并布置超市。

  (1)教师以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对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正确将超市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按标志将物品放在货架上。

  幼儿按要求快速布置好超市,动作又快又好的幼儿可聘为优秀员工。

  (2)招聘收银员的形式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出示加减法答题卡,幼儿抢答。根据幼儿答题情况招聘4—5名收银员。

  2.邀请智慧顾客,学习记录购物记账单。

  条件:会记录购物记账单,能遵守超市规则,文明购物。

  总经理讲故事(自编),引导幼儿学习记录购物记账单。

  3.游戏:超市购物乐。综合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玩法:将幼儿分为收银员和智慧顾客两部分,每位顾客发10元钱购物。每次可购1—2件物品,顾客选好物品后,收银员和顾客一起计算一共用了多少钱,收银员将正确钱数找给顾客。每次购物后,顾客要记录购物记账单,才能第二次到超市购物。

  4.交流讨论:我的购物记账单,评选优秀员工和智慧顾客。

  (1)组织幼儿交流展示自己的记账单,根据幼儿记账情况,了解幼儿的加减运算情况。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用10元钱买的物品样数多,有的小朋友买的物品样数少?

  看看小朋友购买的物品种类是否单一,说说为什么要买这些物品,从而引导幼儿了解计划购物的意义,萌发合理消费意识。

  (3)根据记账单的交流展示引导评出优秀员工和智慧顾客。

  5.组织幼儿分享自己所购物品,充分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6.师生共同整理活动场地。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活动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