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我们一起找平衡》幼小衔接教案》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科学活动《我们一起找平衡》幼小衔接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了解平衡的意义
2、通过操作明白物体是如何保持平衡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二、活动准备
1、科学材料蝴蝶玩具组
2、准备文具笔
3、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游戏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我们来做了平衡游戏,大家抬起自己的
一只脚站立,看能不能站稳?(幼儿操作)
师:那现在我们把双手张开,左右摆动看能不能比刚刚站的更
稳?站得更加久?(幼儿操作)
师:通过这个小游戏,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平衡了吗?知道怎样保持平衡了吗?(幼儿回答)
师:平衡是指物体保持一种状态,就像刚才我们单脚站立张开双手那样保持着站稳那样的动作就是平衡。那要怎样才能保持平衡呢?
今天啊,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一起来试试看怎样保持平衡?
(二)教师示范展示实验过程并让幼儿操作如何才能保持平衡
1、 老师展示蝴蝶平衡实验器具、硬币
2、老师先示范实验给幼儿看(让幼儿学会实验的步骤)
3、让幼儿自己操作亲身感受物体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4、辅助观察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完成实验并能了解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5、幼儿操作后老师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知道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蝴蝶是怎么保持平衡的吗?(幼儿回答)
师:哦,小朋友们还不明白是吗?没关系,我们再做个实验让小朋友们能更清楚些。
6、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如何保持物体的平衡
师:看老师手上拿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是笔,那现在啊,老师把蝴蝶放在笔头上,你们看蝴蝶站稳了吗?为什么?(幼儿观察并回答)(还可以让他们用手指代替笔来完成这个实验)
师:对啦,小朋友回答的都很棒,蝴蝶可以保持平衡是因为蝴蝶的嘴巴,蝴蝶的嘴巴部分是整个蝴蝶的重心,所以啊,蝴蝶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三)小结
师:今天啊,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蝴蝶保持平衡是因为他的嘴巴是蝴蝶的重心,所以蝴蝶可以保持平衡,通过这个让我们知道了,只要找到物体的重心,以器物支撑在物体的重心上,这样就可以平衡的托起物体让他不会掉落了。
师: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回去考考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懂不懂,也可以做实验给他看,好吗?
2、科学活动《造纸》幼小衔接教案
在了解古代造纸工序的同时,引导幼儿尝试造纸,体验再生纸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造纸的工序,尝试造纸,体验制作再生纸带来的快乐。
2.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桶、废旧纸张、水、胶水、橡胶手套、塑料板、纱网、木棒。
活动过程 :
1.导入活动
(1)师:纸是谁发明的?它属于我国几大发明之一?
(2)纸由哪些材料做成?
小结: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古代造纸是用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材料制作而成。
2.了解古代造纸的制作工序。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p3页,了解纸的制作工序。
(2)请幼儿说说纸的制作工序。
(1)教师介绍纸的制作工序。
3.我们来造纸。
(1)材料准备:
废旧纸张、水、胶水、橡胶手套、塑料板、纱网、木棒。
(2)制作方法
①将废旧纸张泡湿后撕碎,越小越好,然后再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
②带上橡胶手套将泡好的纸抓碎,加入胶水并用木棒搅拌均匀。
③把做好的纸浆放在纱网上脱水,然后均匀平摊在塑料板上压平晾干。
(2)幼儿尝试造纸。
(3)晾晒纸。
活动延伸
在晒干的纸上写写画画,让孩子感受自己造纸的乐趣。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科学活动《四大发明》幼小衔接教案
让幼儿了解四大发明的同时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用途,感受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能够准确地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3、能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多种材质的纸张、鞭炮图片一张、指南针图片一张、书本若干本。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1、出示不同材质的纸,说说纸的用处。
老师: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长得一样吗?(通过视觉和触觉)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设置问题。
(1)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纸?纸是怎么来的?
(2)是谁最早发明了造纸的技术?(蔡明)
引出其它三样发明。
3、出示鞭炮的图片。
老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做的?
4、出示指南针的图片。
老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能不能说出它的用途呢?
5、出示此次活动准备的所有物品。
老师:看看这些书和纸,有什么不一样?(一些纸是空白的,一些是有图和字的。)这些字是怎么在上面的?是写的吗?(是印上去的。)(印刷术)
6、总结。
老师:我们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四、活动结束
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到家考考爸爸妈妈,看看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请小朋友告诉爸爸妈妈。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4、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幼小衔接教案
引导幼儿交流纸的特点和用途,知道纸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其它功能,探索纸的改造方法并学习折叠纸,观察并能用语言描述其前后变化。
活动目标
1.知道纸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其它功能。
2.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3.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白纸若干、纸的变化图。
活动过程:
1.交流导入
(1)交流纸的特点。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请幼儿说一说,这张纸有什么特点?
小结:纸很薄,很轻,是白色的。
(2)交流纸的用途。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小结: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写字、画画、做手工……
(3)引发对纸的畅想。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
2.探索
(1) 了解改造纸的方法
师:请你们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一张白纸?让它变得更漂亮或者有其它用途?
小结:用折叠、染色、刷油…… 这些方法都能把白纸变得更漂亮,更有趣。
(2)师: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来尝试改变白纸,看看改变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3.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学习折叠瓦楞形;
(2)比较折叠成瓦楞状纸前后纸的变化;
师:白纸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什么变化?
小结:白纸折叠这成的这种形状叫瓦楞状,我们叫瓦楞状纸。
4.探索瓦楞状纸的功能和本领。
(1)请幼儿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2)放一放:取两本厚一些的书,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书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看看能承受多少重量,记录在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记录在记录在观察记录表内。
小结:白纸做成瓦楞状纸后变的比白纸受重和隔热效果好些了。
活动延伸:
幼儿在科学区学做幼儿用书p10页的折纸,想想为什么纸会站起来。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5、科学活动《学会拆装笔》幼小衔接教案
在了解圆珠笔的种类和了解其材料之间关系的同时,学会在拆装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圆珠笔有很多种,并通过拆笔、装笔、换笔芯的过程中探究材料之间的关系,感知圆珠笔的构造。
2、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按步骤记录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
二、活动重点、难点
1、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知道圆珠笔有很多种,并通过拆笔、装笔、换笔芯的过程中探究材料之间的关系,感知圆珠笔的构造。
三、活动准备
1、老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圆珠笔。
2、拆装难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笔及与之相匹配的笔芯若干。
3、笔、记录单,每人一个小盒子。
4、ppt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出示师幼共同收集的圆珠笔,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1、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请说说你带的圆珠笔是什么样的?再请小朋友猜一猜哪支笔是你带来的?
2、请小朋友每人取出一支圆珠笔,相互比一比长短粗细,再写一写、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发现笔的外形不同、颜色不同等)
幼:我的圆珠笔是红色的,外面是圆圆的。我的圆珠笔是黄色的,有一个“小帽子”。
3、这些圆珠笔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新发现)
4、教师小结:这些圆珠笔是不一样的,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红的、黄的、绿的、紫色的,它们的形状也不同,有长短、有圆圆、方方的,写出来的字也不一样等等。
(二)引导幼儿拆开圆珠笔,在给圆珠笔换笔芯,认识它的结构。
“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圆珠笔,这些圆珠笔里都有什么呢?怎样才能知道?”(引导幼儿拆开圆珠笔)
(三)制作安装说明书。
(四)(四)小结、评价。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6、科学活动《我们一起找平衡》幼小衔接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了解平衡的意义
2、通过操作明白物体是如何保持平衡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二、活动准备
1、科学材料蝴蝶玩具组
2、准备文具笔
3、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游戏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我们来做了平衡游戏,大家抬起自己的
一只脚站立,看能不能站稳?(幼儿操作)
师:那现在我们把双手张开,左右摆动看能不能比刚刚站的更
稳?站得更加久?(幼儿操作)
师:通过这个小游戏,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平衡了吗?知道怎样保持平衡了吗?(幼儿回答)
师:平衡是指物体保持一种状态,就像刚才我们单脚站立张开双手那样保持着站稳那样的动作就是平衡。那要怎样才能保持平衡呢?
今天啊,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一起来试试看怎样保持平衡?
(二)教师示范展示实验过程并让幼儿操作如何才能保持平衡
1、 老师展示蝴蝶平衡实验器具、硬币
2、老师先示范实验给幼儿看(让幼儿学会实验的步骤)
3、让幼儿自己操作亲身感受物体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4、辅助观察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完成实验并能了解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5、幼儿操作后老师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知道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蝴蝶是怎么保持平衡的吗?(幼儿回答)
师:哦,小朋友们还不明白是吗?没关系,我们再做个实验让小朋友们能更清楚些。
6、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如何保持物体的平衡
师:看老师手上拿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是笔,那现在啊,老师把蝴蝶放在笔头上,你们看蝴蝶站稳了吗?为什么?(幼儿观察并回答)(还可以让他们用手指代替笔来完成这个实验)
师:对啦,小朋友回答的都很棒,蝴蝶可以保持平衡是因为蝴蝶的嘴巴,蝴蝶的嘴巴部分是整个蝴蝶的重心,所以啊,蝴蝶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三)小结
师:今天啊,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蝴蝶保持平衡是因为他的嘴巴是蝴蝶的重心,所以蝴蝶可以保持平衡,通过这个让我们知道了,只要找到物体的重心,以器物支撑在物体的重心上,这样就可以平衡的托起物体让他不会掉落了。
师: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回去考考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懂不懂,也可以做实验给他看,好吗?
7、幼小衔接科学活动教案设计:我们一起找平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了解平衡的意义
2、通过操作明白物体是如何保持平衡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二、活动准备
1、科学材料蝴蝶玩具组
2、准备文具笔
3、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游戏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我们来做了平衡游戏,大家抬起自己的
一只脚站立,看能不能站稳?(幼儿操作)
师:那现在我们把双手张开,左右摆动看能不能比刚刚站的更
稳?站得更加久?(幼儿操作)
师:通过这个小游戏,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平衡了吗?知道怎样保持平衡了吗?(幼儿回答)
师:平衡是指物体保持一种状态,就像刚才我们单脚站立张开双手那样保持着站稳那样的动作就是平衡。那要怎样才能保持平衡呢?
今天啊,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一起来试试看怎样保持平衡?
(二)教师示范展示实验过程并让幼儿操作如何才能保持平衡
1、 老师展示蝴蝶平衡实验器具、硬币
2、老师先示范实验给幼儿看(让幼儿学会实验的步骤)
3、让幼儿自己操作亲身感受物体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4、辅助观察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完成实验并能了解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5、幼儿操作后老师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知道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蝴蝶是怎么保持平衡的吗?(幼儿回答)
师:哦,小朋友们还不明白是吗?没关系,我们再做个实验让小朋友们能更清楚些。
6、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如何保持物体的平衡
师:看老师手上拿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是笔,那现在啊,老师把蝴蝶放在笔头上,你们看蝴蝶站稳了吗?为什么?(幼儿观察并回答)(还可以让他们用手指代替笔来完成这个实验)
师:对啦,小朋友回答的都很棒,蝴蝶可以保持平衡是因为蝴蝶的嘴巴,蝴蝶的嘴巴部分是整个蝴蝶的重心,所以啊,蝴蝶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三)小结
师:今天啊,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蝴蝶保持平衡是因为他的嘴巴是蝴蝶的重心,所以蝴蝶可以保持平衡,通过这个让我们知道了,只要找到物体的重心,以器物支撑在物体的重心上,这样就可以平衡的托起物体让他不会掉落了。
师: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回去考考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懂不懂,也可以做实验给他看,好吗?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加深对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探索物体平衡的秘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动分五步完成:首先,通过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找到纸的平衡点;其次,通过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会随着纸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再次,通过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接着,通过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物体神奇的平衡点,使物体保持平衡;最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杂技视频等扩展延伸,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本次活动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考和细心做事的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但这个活动也带给我们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儿园教师如何对许多科学现象既准确又合理的解释,在掌握各年龄段科学内容难易的同时,如何才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更明白更了解,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做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