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我看到是这样》观察记录》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我看到是这样》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小烁
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背景:
最近开展的主题活动“妙妙屋”以“房子”为主线,幼儿在探究中感受房屋世界的奇妙。为了拓宽幼儿视角,周末时间我推荐孩子们观察自己的家周边的环境,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各种建筑之间的高低,形状,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再通过大胆的绘画,讲述激发孩子们热爱家园,设计家园的兴趣。
观察目标:
1、 了解幼儿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关注以及兴趣点;
2、 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愿意与人分享;
3、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今天的晨间活动是户外绘画,我们的主题是“我看到了。。。。。。”,将自己周末里的发现用画笔画出来。看着你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大大弯弯的曲线,然后停下来,想了想,接着又开始在曲线的中间用画了无数小线段。你的曲线画得真大,占了黑板的一半位置,我好奇的问你:“这是什么呢?”你眨巴着大眼睛告诉我:“这是公路啊,中间是线段,在我家看到就是这样的。”我点点头,“那公路上还有些什么呢?”我问你,你转悠着一双大眼睛:“哦,我知道了!”然后歪着小脑袋边画边说:“公路的车可多了。”“必须要有人行道!”“对了,还有我的家也在公路边上的,嘻嘻”就这样,你的画面变得越来越丰富,哇,不知何时,周围已经围满参观的小伙伴。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整个晨间活动,你一直在不停的完善着你这幅大气恢弘的公路鸟瞰图。凭借着生活记忆,你把公路上的标识牌,红路灯,人行道,建筑都逐一添画到作品中,看得出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孩子!更让我惊讶的是,“请走斑马线”的标识牌大于红路灯标识,这样刚刚好的比例,足以证明你观察得多么认真和仔细。也许,你曾经做过两个标志大小的比较!还有公路转弯处,也添画上“急转弯”的警示标志。更让我惊喜的是,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居然会跟随公路的转向变化不同的方位,你的空间感不得不让老师为你点赞。听着你滔滔不绝的讲述,看,好多伙伴被你吸引来过来,边欣赏着你的公路鸟瞰图,边聆听着你的向导式讲解呢!
反思:你的坚持让我惊叹,你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让我惊喜!看吧,欣赏了你的公路鸟瞰图,伙伴们纷纷回忆着在自己家望出去的景象,餐前讲述活动也因此变得生机盎然,谢谢你为大家找到一个熟悉又喜欢的谈话主题。相信下一次的绘画活动,我们一定能欣赏到更多从你们眼睛里看到的小美好。相信下一次,你有更多的惊喜带给我们!
2、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观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对象:孙XX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时间:2015年10月27日
观察分析:
生活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己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小粘贴分发给自己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金堆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己座位较近的孙鑫淼、李凯、王麟琳这些小伙伴。这时我便听到孙鑫淼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你就给我一张,你给王麟琳两张呢!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诉老师你带小粘贴到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于是我便故意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己应对问题。这时孙鑫淼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金堆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其他小朋友!”
采取措施:
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己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获取成效:
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我将问题抛还给幼儿让幼儿自行解决。 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幼儿对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异议,觉得不平均,从而产生矛盾,她希望教师与同伴进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到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同时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品德。
3、大班观察记录《从我不行到成功了》
观察对象:丫丫
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时间:
9:10——9:40
观察背景:
丫丫喜欢在美工区进行手工制作或绘画,每周会去2-3次。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动表达。这次主题意愿画《我的旅行》的时候,画了一个半身人便不再继续画了,直到活动结束。
观察目标:
1.观察幼儿解决问题时的需求
2.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观察过程:
第一天:在绘画活动就要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讲述、交流着自己的作品,而丫丫却一脸难色的站在椅子后面没有动,我边走到她身边问她:
我:丫丫你今天画的什么啊?
丫丫:我画错了!
我:你把什么画错了啊?
丫丫面无表情的盯着我没有回答。
我:那你今天想画的是什么?
丫丫眼睛向旁边看了一下依旧没有回答。
我:那好吧!等你想好了告诉我哦!
丫丫叹了口气,如释重放的走了。
第二天:丫丫告诉我她想画个小女孩,她指着画说:这是头发,这是脸,我想用肉色,没弄好。于是我俩一起尝试了调肉色,尝试将“黑脸”遮住。同时在丫丫提出临摹作品,我表示认同和支持,最后她独立完成绘画作品。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第一天绘画是丫丫只说了四个字“我画错了”说明她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然而之后并没想任何人求助而选择了沉默和逃避。可以看出她无法提出自己说遇到的问题。画了一半就停笔不在画了表示她想放弃这次绘画,因为大班幼儿已经幼儿审美能力,她对自己的作品失去了信心;
第二天能够主动交流绘画内容,并继续画,可以看出丫丫对绘画活动的喜爱;
我分析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画错了,觉得画得不好无法改正了。
2、不能确定绘画内容(经验缺失)。
3、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想画的(技能缺失)。
措施:
1.认同并尊重每一个幼儿和他的作品,并帮助其与同伴进行交流学习。
首先我肯定了丫丫在欣赏作品和创作作品时都非常认真,我又拿着同伴的画给丫丫看(因为在上一活动是另一幼儿也的画也画错了,但他进行了添画,继续完成了作品)请她欣赏。激发丫丫绘画兴趣。
2.丰富生活经验,绘画的表现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她关心身边的事物,可以多观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如在户外活动时与幼儿一起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看小草发芽了,迎春花,桃花…陆续的开了, 微风夹杂着花香吹过脸庞等。
3.提高幼儿绘画技能。
(1)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幼儿观察事物喜欢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这样虽能突出重点,但由于他们概括能力差,组织能力弱,经常会忽视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省去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所以绘画时不能把物体形象画得完整。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点,可以让幼儿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添画。如圆形变成熊猫,扇子,小熊,小猪……;之后可以把几何图形组成的画给他们观察,利用拼、拆、搭、添等组织形式把没有完成的画添加完整,就好像搭积木一样,把几何图形(三角,方形,长方形等)拼在一起变成城堡。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幼儿从整体到局部,在由局部到整体的正确观察方法。
反思:
《刚要》中指出:支持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虽然我们在做自主性意愿画,鼓励幼儿创造性的绘画,然而在丫丫提出这幅画是模仿几米画的草地上的小女孩时,我并没有阻止她去模仿。我们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评价所有幼儿,当幼儿需要一个“梯子”支持帮助时,我们不应武断的拒绝。
所以在活动中我鼓励丫丫自己独立完成作品,支持她临摹的选择。在今天的作品完成后可以看出丫丫对绘画的兴趣更加浓厚且充满了自信。也能够初步的提出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一次成功的绘画活动,一幅成功的作品,不是因为它的美与不美,而是幼儿从中获取了自信,并能够从沉默到交流到提问。虽然能够创造性的绘画固然好,但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关键是在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什么,不是吗?
4、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我是建筑师》反思
观察背景
建构坊,小小建筑师,萌发立体感官。
观察目标
以建构区材料为主,观察幼儿在建构过程中的空间感及稳定感及合作意识,教师如何介入引导幼儿进行设计、建构。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观察过程
4月28日上午9:20分,幼儿分别进入选择的区域。快乐建构坊接待了14名幼儿的参与。其中,大中班幼儿2名,其他12名都是小班的。
活动中,黄梓晨小朋友是年龄最小的孩子,因社会性发展不够好,梓晨宝贝不善于与其他幼儿分享、合作。
具体表现:
独自游戏时间不长。(游戏1-3分钟)
破坏性强、有攻击性。(喜欢把别人的作品推倒或是随意抢其他幼儿的搭建材料)不喜欢合作、分享。(其他幼儿主动来和他搭建,但他拒绝;有幼儿向他借用搭建材料也拒绝。)
观察分析与反思
造成孩子不能与同伴分享与合作原因是多种的,一种是孩子的社会经验还不丰富, 受自身的年龄特点的影响, 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但还须加强培养。
综合考虑多方面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支持策略:
1.3岁左右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他还不会主动为别人考虑, 主动分享自己的“好东西”,让孩子懂得分享,就要引导孩子走出自我意识为中心的阶段。
2.家园共育,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逐步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引导孩子。
3. 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幼儿行为的转变,并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指导孩子的行为。
4.从小养成乐于与他人分享与合作的习惯, 体验到与他人分享与合作带来的快乐。
5、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范文《我来帮助你》反思
观察背景
孩子在老师讲完课后,进行活动材料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孩子在操作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观察目标
孩子能主动帮助别人,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在帮助中激励孩子的兴趣。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人和动物都有不同的成长过程,我讲课的时候,孩子们都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着,李成德却低着头自己玩的不亦乐乎。我提醒他几次后,眼睛看着我,但心好像还“飞”在其他地方。随后我组织孩子进行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在认真细心的完成贴图的操作。不一会儿,李成德这一组的宋怡卓已经正确的贴好了人和动物的成长顺序。
其他孩子也在加速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这时,李成德拿着数字卡这儿贴贴,哪儿贴贴,怎么贴也觉得不对。突然着急地说:“这应该贴哪儿呢?这怎么贴呢?”边说边哭了起来。宋怡卓听见后,忙对李成德说:“李成德,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你一定会贴好的。”李成德点点头,宋怡卓就做起了“小老师”。边指着图边说:“你看,这是妈妈肚子里有宝宝,就像我们小时候在我们的肚子里,所以我们要把这幅图排在第一,下面贴数字1宝宝。这幅是妈妈把宝宝刚生出来……”
在宋怡卓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李成德也在一丝不苟的完成着操作活动。这时旁边又有两个小朋友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一起加入到这个帮助活动中,终于李诚德在宋怡卓和其他小朋友的热心帮助下,耐心认真的完成了所有贴画操作内容。宋怡卓和同组的其他孩子在看到李诚德贴好最后一个后,心有灵犀的一起鼓起掌来。宋怡卓还笑着说:“李诚德你真棒!”李诚德更是开心的笑了起来,然后害羞地低下了头。
观察分析与反思
观察分析
有些孩子在学习或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挫折时,就会产生急躁、厌烦,甚至是退缩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观察反思
孩子们之间的热心帮助,可以激发孩子迅速接受知识,完成任务,更好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或者老师的适时介入,让孩子打开思路,有效地提高学习。孩子们之间主动出现的互相帮助更能有效地激励孩子学习、参加活动的兴趣。以后我们应多鼓励、表扬孩子们的帮助行为,并要积极倡导这种行为。让孩子们在主动帮助,乐意接受帮助中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6、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我搭建的组合沙发》
观察目标:幼儿是否能学会在建构活动中合作
观察对象:全XX年龄段/班5岁
观察时间:2015年9月15日
观察分析:
本月,我们的建构主题是“我的家”,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谈话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我的家”。全烁文小朋友在我们进行谈话活动的时候,倾听十分认真。并且性格比较内向的他,还积极参与讨论,对本次的活动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发现他在建构的过程中格外认真,还主动告诉别人需要在“我的家”中放置什么家具,希望能更好的装扮“家”。但是,问题来了。全烁文小朋友搭建的家具比较小,放进“房间”之后,比例与“房间”不协调。于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十分着急。
烁文小朋友平时比较内向。在建构游戏中表现的也不会特别积极,在搭建技巧方面也有些不足。但这次的活动,他十分感兴趣。并且动脑思考进行搭建,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些慌乱,不知该怎么办。
采取措施教师选择了幼儿熟知并且喜欢的主题,大部分幼儿都非常愿意进行搭建。全烁文小朋友遇到问题之后,比较慌乱不知该怎么办。教师这时引导幼儿首先思考家里的沙发是什么样子,并且有几个沙发,是否是多个沙发组合在一起的?在将幼儿给出的答案与幼儿的建构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发生了什么问题?教师又引导幼儿可以与其他搭建沙发的小朋友将作品组合起来。这样沙发不仅变大,而且还不需要拆掉重新进行搭建。
获取成效:
经过教师的引导后,全烁文小朋友豁然开朗。十分热情的邀请小朋友与他合作搭建,他请小朋友按照小乐高颜色来搭建,并且将沙发组合起来。变成一个组合沙发,放到“房间”里。全烁文这样做之后,他搭建的更有兴趣了。
7、大班《我看到是这样》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小烁
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背景:
最近开展的主题活动“妙妙屋”以“房子”为主线,幼儿在探究中感受房屋世界的奇妙。为了拓宽幼儿视角,周末时间我推荐孩子们观察自己的家周边的环境,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各种建筑之间的高低,形状,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再通过大胆的绘画,讲述激发孩子们热爱家园,设计家园的兴趣。
观察目标:
1、 了解幼儿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关注以及兴趣点;
2、 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愿意与人分享;
3、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今天的晨间活动是户外绘画,我们的主题是“我看到了。。。。。。”,将自己周末里的发现用画笔画出来。看着你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大大弯弯的曲线,然后停下来,想了想,接着又开始在曲线的中间用画了无数小线段。你的曲线画得真大,占了黑板的一半位置,我好奇的问你:“这是什么呢?”你眨巴着大眼睛告诉我:“这是公路啊,中间是线段,在我家看到就是这样的。”我点点头,“那公路上还有些什么呢?”我问你,你转悠着一双大眼睛:“哦,我知道了!”然后歪着小脑袋边画边说:“公路的车可多了。”“必须要有人行道!”“对了,还有我的家也在公路边上的,嘻嘻”就这样,你的画面变得越来越丰富,哇,不知何时,周围已经围满参观的小伙伴。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整个晨间活动,你一直在不停的完善着你这幅大气恢弘的公路鸟瞰图。凭借着生活记忆,你把公路上的标识牌,红路灯,人行道,建筑都逐一添画到作品中,看得出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孩子!更让我惊讶的是,“请走斑马线”的标识牌大于红路灯标识,这样刚刚好的比例,足以证明你观察得多么认真和仔细。也许,你曾经做过两个标志大小的比较!还有公路转弯处,也添画上“急转弯”的警示标志。更让我惊喜的是,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居然会跟随公路的转向变化不同的方位,你的空间感不得不让老师为你点赞。听着你滔滔不绝的讲述,看,好多伙伴被你吸引来过来,边欣赏着你的公路鸟瞰图,边聆听着你的向导式讲解呢!
反思:你的坚持让我惊叹,你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让我惊喜!看吧,欣赏了你的公路鸟瞰图,伙伴们纷纷回忆着在自己家望出去的景象,餐前讲述活动也因此变得生机盎然,谢谢你为大家找到一个熟悉又喜欢的谈话主题。相信下一次的绘画活动,我们一定能欣赏到更多从你们眼睛里看到的小美好。相信下一次,你有更多的惊喜带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