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歌曲《小风筝上蓝天》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幼儿园歌曲《小风筝上蓝天》中班音乐教案反思》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歌曲《小风筝上蓝天》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1、幼儿园歌曲《小风筝上蓝天》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小风筝上蓝天》是一首 2/4 拍的歌曲。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曲调欢快柔和,旋律优美,富有童趣,表现了小风筝飞翔在蓝天上的快乐心情。中班幼儿对旋律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对音准的把握能力和对歌曲节奏的表现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活动中通过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表演歌曲等环节,引导幼儿感受小风筝上蓝天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小风筝上蓝天的样子。

  3.感受小风筝在蓝天上的快乐心情。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小风筝的头饰。

  2.音乐、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初步了解风筝起飞降落的有关常识。

  “有一种东西像鸟儿一样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一根小线轻轻牵着它, 是什么?”

  二、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演唱歌曲前两句,提问:小风筝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说它真灵巧?它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帮助幼儿梳理歌词:小风筝,真灵巧,真呀真灵巧。乘着风儿飞得高, 飞呀飞得高。

  2.引导幼儿讨论:小风筝在蓝天上会遇见谁?它会怎么做呢?

  3.教师演唱歌曲后两句,帮助幼儿梳理歌词:先跟白云拉拉手,再跟太阳问声好。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小风筝上蓝天的快乐心情。

  1.播放课件,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唱准附点音附。小风筝和白云拉手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拐个弯再拉手,重点唱准浮点音符。

  1.引导幼儿用轻巧、欢快的声音和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

  小风筝在蓝天上飞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它是怎样跟白云和太阳打招呼的?它会做什么动作?

  四、幼儿听音乐进行表演,尝试用身体基本动作表现小风筝快乐的样子。

  重点指导:声音和动作要轻巧、欢快,这样风筝才会飞得高,飞得快乐。

  五、创编歌曲表演,进一步体验小风筝的快乐心情。小风筝在蓝天上还会遇见谁?它会怎么做呢?

  附:小风筝上蓝天

  1=C 2

  4

  351|351|5363|5-|

  小风筝 ,多灵巧 ,多 呀多 灵巧 ,

  6644|553|2256 |2-|

  乘着风儿,飞得高, 飞呀飞得高,

  3235 |1·2|656|323 |

  先跟白云拉拉手,

  2·3 |65|4323|1-|

  再向太阳问个好。

  教学反思:

  今天老师教“小飞机上蓝天”歌曲,活动中,我首先通过谈 话导入话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孩子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飞机),飞机有什么本领?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呢?”幼儿回答后,我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单小结:飞机带来的方便。环节二中,我尝试让幼儿有节奏的学唱歌曲,教师进行范唱,幼儿反馈歌词大意,并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曲的小飞机在天空中遇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随后我出示了节奏谱,幼儿来根据节奏谱进行学唱歌曲,学唱基础上,幼儿能够用肢体进行表现歌曲内容。环节三中,幼儿通过戏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同时感受音乐活动带快乐

2、幼儿园艺术活动《小风筝》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小风筝》这首乐曲欢快、活泼,分A、B两段,A段节奏欢快,表现小风筝各种不同的造型;B段优美舒缓,表现老爷爷放风筝的情景。本活动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结合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经历,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体会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经验,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感受乐曲欢乐的音乐情绪。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小结:风筝的造型各异,但是都有它的变换规律,大家仔细观察哦!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1)继续讲述情境。提问:你们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回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体验放风筝的愉悦心情。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 1-2 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4)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风筝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教学反思:

  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多重复,富有韵律感,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更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因此,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和理解。

  童话《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非常巧妙的将小白云想象成风筝,又有着无穷无尽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的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具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小兔在放一只胡萝卜风筝,小猫在放一只金鱼放在风筝,小猪空着手跑来,如果没有风筝他会多么不开心呀! 小白云的帮助,让他获得了最有意思的、最会变化的风筝,极大的满足了小猪放风筝的心愿,也留给小读者无限的遐想。

  活动设计的第1环节,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交流春天里玩的游戏,自然的将“放风筝“引入活动,引发幼儿对“放风筝”经验的联想。第2环节,引导幼儿边看画面边听教师将故事,同时让幼儿通过动作参与,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第3环节,教师运用留空让幼儿填充的方式,引导幼儿较完整的讲述故事。第4环节,教师应积极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创编新的故事内容。

  在最后一环节中,可能由于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活泼,无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以致于幼儿的思想开小差,活动无法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多加强。

3、幼儿园歌曲《小海螺》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材料:

  与歌词内容相符的图片,海边背景图,大海螺壳等道具,“幼儿学习材料”一《我爱家乡》等,《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玩法与建议:

  1、指导幼儿根据歌词尝试创编与海螺交朋友的情节和动作,和同伴一起有节奏地随音乐快乐舞蹈。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小海螺》,说说歌词的内容,一起跟唱歌曲。

  3.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捡海螺、听海螺唱歌、与浪花嬉戏等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4.可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我爱家乡)第 4 页,共同尝试表演唱。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4、幼儿园歌曲《哈罗哈罗》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歌曲《哈罗哈罗》旋律跳跃、欢快,后十六分音符使歌曲增添了几分活泼感,表现好朋友见面后快乐的场景,贴近幼儿的生活。中班幼儿交往的愿望不断增强。本次活动设计情景表演,引导幼儿体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并一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情感,在不同的体验中不断加深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感受.引导幼儿学会与好朋友在一起的相处之道,同时在玩玩唱唱跳跳过程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节奏,唱出与同伴打招呼的快乐情绪。

  2.尝试创编招手、拥抱等和朋友打招呼的不同动作,与朋友结伴舞蹈。

  3.和朋友见面的时候能够主动打招呼,愿意做有礼貌的孩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友谊王国》,表现好朋友礼貌打招呼的各种场面。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一、创设“我们都是好朋友”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进行发音练习,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指导幼儿用“哈罗”的连音和跳音与同伴打招呼,进行发声练习。

  2.鼓励幼儿说一说、做一做遇到好朋友还可以怎样打招呼。

  二、播放歌曲《哈罗哈罗》,引导幼儿欣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初步理解歌词内容。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二拍子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2.教师随音乐第 2 遍演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中好朋友是怎样打招呼的?小朋友是怎样唱歌跳舞的?

  三、引导幼儿有表情地用活泼、欢快的歌声表现歌曲,表达与好朋友在一起的提问:和别人打招呼时你的心情足怎样的?

  请个别幼儿示范演唱歌曲,也可以分组对唱,凋动幼儿演唱的积极性。

  四、开展歌表演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和好朋友打招呼的不同动作,如招手、 拥抱、鞠躬等,鼓励幼儿与好朋友结伴舞蹈。

  1.提问:你还会用哪些动作和同伴打招呼?

  2.请幼儿两两结伴进行歌衣演,提示幼儿听间奏交换同伴,和好朋友见面的时候主动打招呼,做有礼貌的孩子。

  五、引导幼儿找到好朋友再次表演,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是主体,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就感。最成功的便是我看到了孩子们在乐唱、勤唱、敢唱、善唱,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别的且不说,至少他们是快乐的。我想在快乐中学习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当然也是老师们感兴趣的。通过这次活动,我经过有节奏的跟音乐念歌词,学唱歌曲,孩子们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最后在边唱边表演的环节,我采用邀请的游戏形式,交换伙伴,共同游戏,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同时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交际能力。

  不足:

  形式有点单一。在配上动作要求的方面没有太强调,所以孩子在表现方式方面便显得含蓄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注意提高敏锐度。根据孩子的能力来适时适当的提升教学目标,让孩子不至于满足于课堂上。

5、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歌曲《小小醒狮王》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图谱的基础上,通过“说、唱、跳”的形式,自然学唱歌曲《小小醒狮王》。

  2、努力与同伴的演唱一致,唱准歌词与节奏。

  3、通过歌唱活动,感受小小醒狮王活泼、生动的形象。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重点难点

  理解歌词内容,能随图谱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图谱(马步、弓步、小小醒狮王头像、摇摆标志、小小醒狮王完整图),形象图,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与醒狮王玩游戏。

  1、教师带着醒狮头与孩子自由听音乐玩游戏。

  2、教师做出醒狮王的几个基本动作,幼儿尝试模仿。

  T: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跟醒狮王玩游戏吧。(一边游戏一边做出几个醒狮基本动作,可以让幼儿辨认后再一起模仿。)

  二、认识图谱。

  1、谈话引出小小醒狮王的本领有哪些:摇、摆、扎马步、做弓步。

  T:小朋友们,你看的的醒狮王有哪些本领?

  2、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上的标志,猜猜并说说这些标志的大概意思。

  T:这是一首关于小小醒狮王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上有什么?(幼儿根据图谱说说有哪些标志)

  你知道这些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

  3、 幼儿熟悉图谱的标志并根据图谱模仿醒狮动作。

  三、根据图谱,熟悉歌词与歌曲。

  1、教师根据图谱引出歌词。

  T:原来我们的醒狮图谱中还藏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在伴奏下演唱歌曲一遍)

  2、引导幼儿发现图谱与歌词内容意思是相符的。

  T: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歌曲回答问题)

  原来我们图谱上标志的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歌词。

  3、 幼儿根据图谱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说出歌词:摇呀摇、摆呀摆,我们一起把狮耍。

  扎马步,做弓步,我是小小醒狮王。

  4、 幼儿尝试在伴奏下边看图谱边演唱《小小醒狮王》。

  5、 分小组表演唱《小小醒狮王》。

  三、伴随着音乐与小小醒狮王游戏,

  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由于本园是以中国传统文化醒狮武术为特色的,幼儿从小班开始就已经接触了醒狮,对醒狮有初步的了解,也很喜欢醒狮活动。活动设计主要是围绕幼儿学习演唱歌曲而设计的,歌曲根据醒狮的特有的鼓点音乐、基本动作及幼儿容易理解的语言创编的,是一首原创歌曲。从开始部分,教师就利用了醒狮王的形象让幼儿感受歌曲,调动其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模仿醒狮动作,为后面的歌词教学做准备。在教学中,老师主要采用图谱教学,以图谱来引导幼儿熟悉歌词,理解歌曲的大概意思。幼儿看着图谱说出部分歌词,老师再进一步引导,说出完整的歌词。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采用了范唱加舞蹈的形式,幼儿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受,很快就把歌曲唱得朗朗上口了,整首歌曲的旋律都比较适合中班年龄幼儿,幼儿在感受、体验中学习歌曲。这首原创歌曲节奏明快、歌词有趣,段落分明,不单可以让孩子们去学唱,还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用打击乐、改编歌词等形式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

6、幼儿园歌曲《夏天的雷雨》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孩子们对雨有了初步的感受和辨别,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着探索的欲望,本主题实施时正值盛夏,而夏天的雷雨是孩子们最能直接感受的气候特征之一。歌曲内容来源于生活,为幼儿所熟悉,为幼儿结合经验理解歌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歌词中的拟声词“一闪闪”、“轰隆隆”、“哗啦啦”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雷雨声在音乐中的震撼力。大班幼儿对歌唱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唱自己熟悉的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教师提示下也能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感受歌曲旋律,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夏天会下雷雨的气候特征,积累一些避雷的方法,使幼儿进一步认识自然界的变化,并有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好切分音,用跳音唱“一闪闪”、“哗啦啦”,用有力的声音唱“轰隆隆”。

  2.能用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学习用不同动作表现闪电、打雷和下雨,感受歌曲的趣味性。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物质准备: 彩虹图片;录制打雷的声音;《夏天的雷雨》音乐。

  经验准备:活动前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夏季雷雨时的景象。

  活动建议:

  一、谈话交流,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提问:播放打雷的声音,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有雷声?夏天的雷雨是怎样的?

  二、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特点,初步理解歌曲。

  1.提问:歌里都唱了什么?

  2.可用教师问一句,幼儿答一句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3.帮助幼儿发现歌曲的特点。第一段用提问的形式,第二段是用回答的形式。

  三、播放《夏天的雷雨》音乐,引导幼儿采用跟唱的形式学习歌曲,重点唱好切分音。

  四、请幼儿分成男女两组,采用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重点指导幼儿用跳音唱“一闪闪”、“哗啦啦”,用有力的声音唱“轰隆隆”。

  五、请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用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和幼儿的互动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把舞台让给了幼儿,幼儿是课堂的主体。

  我的宗旨是能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行。

7、幼儿园歌曲《小人书不要哭》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歌曲《小人书不要哭》采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小人书由伤心到开心的情绪变化。歌曲前半部分用平缓、忧伤的旋律叙述了被撕破的小人书在伤心哭泣;后半部分用欢快、活泼的旋律,表现了小人书被修补后的快乐情绪。本活动注重从情感渗透入手,引导幼儿在有表情的歌唱与音乐作品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从情感体验中激发幼儿爱护图书的行动,培养幼儿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曲中小人书从伤心到开心的歌词内容,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2.能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小人书伤心和高兴的不同情绪。

  3.体验小人书被撕破的“伤心”和修补好的“欢快”,知道爱惜图书。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一本被撕破的小人书 2.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小人书哭了”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思考:发生了什么事?小人书为什么哭了?(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小人书哭泣的原因)

  二、学唱歌曲,理解歌曲中小人书从伤心到开心的歌词内容,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1.学唱歌曲前半部分,理解歌曲中小人书伤心的情绪特点。

  (1)教师范唱歌曲至“哪个小朋友呀,把它脸撕破”。

  提问:小人书为什么哭了?它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歌词中的语言说出小人书的伤心,表现出小人书伤心的样子。)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学唱歌曲,重点引导幼儿唱准附点音符,大胆表现小人书被撕破的伤心心情。

  提问:小人书脸被撕破了,心情会怎样?在唱歌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2.学唱歌曲后半部分,理解歌曲中小人书高兴的样子。

  (1)教师范唱歌曲“小人书”到最后。

  提问:小人书为什么笑了?现在它的心情怎样?

  小朋友怎么做,小人书才能每天高高兴兴的?

  (2)幼儿演唱后半部分歌曲,唱准切分音符。

  提问:小人书听到有人帮它补,心情怎样?引导幼儿唱准切分音。

  (3)引导幼儿学说歌词,用欢快的情绪表现小人书的快乐心情。

  3.教师小结:看书时要爱护、看完放回原处、书破了要学会修补。

  三、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小人书的不同心情,懂得爱护图书。

  1.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感受小人书由伤心到开心的情绪变化。 提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歌曲的前后两部分情绪是一样的吗?

  2.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小人书的不同心情。

  提问:可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动作表现小人书伤心和快乐的心情?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声音、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3.幼儿分组演唱,相互评价。引导幼儿从声音、表情和动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4.鼓励幼儿大胆讨论保护图书的方法

  提问:你还有哪些让小人书变开心的方法? 四、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争做“爱书小达人”,爱护图书,保护图书。

  2.到音乐区与小伙伴一起表演歌曲,进一步体验小人书被撕破的伤心和修补好的欢快。

  歌曲《小人书不要哭》

  35∣123∣5653∣2 -- ∣35 30∣

  有本 小 人 书 躺 在 桌 上 哭,呜 呜呜,

  353 0 ∣2232∣ 1--∣ 6..16. 1∣ 6.1∣呜 呜 呜,躺 在 桌 上哭,哪 个 小 朋友呀,

  5512∣3—∣2 . 356 ∣53∣236. 1 ∣

  把 它 脸 撕破哪个小 朋友把 它 脸 撕

  2(2 3 6.1∣2 2 2)∣ 3530 ∣3560∣2 .223∣

  破。小 人 书你 别 哭我来 给 你

  5 —∣353∣62 ∣5.553∣66 53∣2232∣1 —∣

  补,小 人 书听了 哈 哈哈哈 哈 哈 哈哈笑呀笑 呵 呵。

  【活动反思】

  通过给孩子们上这节音乐课,大部分孩子都学会了这首优美的歌曲,有的孩子还能给歌曲编上优美的动作。通过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懂的爱惜书本,不毁坏书,不撕书等。

8、幼儿园歌曲《小风筝上蓝天》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小风筝上蓝天》是一首 2/4 拍的歌曲。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曲调欢快柔和,旋律优美,富有童趣,表现了小风筝飞翔在蓝天上的快乐心情。中班幼儿对旋律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对音准的把握能力和对歌曲节奏的表现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活动中通过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表演歌曲等环节,引导幼儿感受小风筝上蓝天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小风筝上蓝天的样子。

  3.感受小风筝在蓝天上的快乐心情。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小风筝的头饰。

  2.音乐、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初步了解风筝起飞降落的有关常识。

  “有一种东西像鸟儿一样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一根小线轻轻牵着它, 是什么?”

  二、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演唱歌曲前两句,提问:小风筝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说它真灵巧?它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帮助幼儿梳理歌词:小风筝,真灵巧,真呀真灵巧。乘着风儿飞得高, 飞呀飞得高。

  2.引导幼儿讨论:小风筝在蓝天上会遇见谁?它会怎么做呢?

  3.教师演唱歌曲后两句,帮助幼儿梳理歌词:先跟白云拉拉手,再跟太阳问声好。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小风筝上蓝天的快乐心情。

  1.播放课件,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唱准附点音附。小风筝和白云拉手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拐个弯再拉手,重点唱准浮点音符。

  1.引导幼儿用轻巧、欢快的声音和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

  小风筝在蓝天上飞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它是怎样跟白云和太阳打招呼的?它会做什么动作?

  四、幼儿听音乐进行表演,尝试用身体基本动作表现小风筝快乐的样子。

  重点指导:声音和动作要轻巧、欢快,这样风筝才会飞得高,飞得快乐。

  五、创编歌曲表演,进一步体验小风筝的快乐心情。小风筝在蓝天上还会遇见谁?它会怎么做呢?

  附:小风筝上蓝天

  1=C 2

  4

  351|351|5363|5-|

  小风筝 ,多灵巧 ,多 呀多 灵巧 ,

  6644|553|2256 |2-|

  乘着风儿,飞得高, 飞呀飞得高,

  3235 |1·2|656|323 |

  先跟白云拉拉手,

  2·3 |65|4323|1-|

  再向太阳问个好。

  教学反思:

  今天老师教“小飞机上蓝天”歌曲,活动中,我首先通过谈 话导入话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孩子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飞机),飞机有什么本领?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呢?”幼儿回答后,我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单小结:飞机带来的方便。环节二中,我尝试让幼儿有节奏的学唱歌曲,教师进行范唱,幼儿反馈歌词大意,并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曲的小飞机在天空中遇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随后我出示了节奏谱,幼儿来根据节奏谱进行学唱歌曲,学唱基础上,幼儿能够用肢体进行表现歌曲内容。环节三中,幼儿通过戏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同时感受音乐活动带快乐

9、幼儿园叙事性歌曲《迷路的小花鸭》中班音乐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迷路的小花鸭》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旋律抒情,歌词生动,讲述了一只小花鸭迷路离开亲人,在孤单、悲伤时得到小朋友帮助的小故事。活动中重点引导幼儿体验现两段歌词的不同情绪,产生对迷路小花鸭的怜悯之情,感受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的喜悦。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完整演唱歌曲。

  2.用表情、动作等表现两段歌词忧伤、快乐的不同情绪。

  3.通过帮助小花鸭找妈妈萌发同情之心,体验助人之乐。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或课件、伤心和开心表情脸谱各个。

  2.小鸭子头饰。

  3.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建议

  一、设置故事悬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用歌曲语言讲述故事:池塘边,柳树下,有一只迷路的小花鸭。

  提问:什么是“迷路”?现在小鸭子的心里感觉怎样?

  2.引导幼儿用难过、伤心、悲伤等词语表达小鸭子的感受,体验小鸭子此时的心情,出示伤心的表情脸谱。

  二、请幼儿分段欣赏歌曲,感受两段歌曲不同的情绪

  1.欣赏歌曲第段,感受伤心的情绪。

  提问:小花鸭迷路了,它是怎么叫的?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用歌曲语言说或者唱出来

  2.听音乐磁带,幼儿按照节拍做身体动作,学着连贯地说歌词,在结尾处用短促的声音说出“嘿!嘿!”,重点指导幼儿在间奏处不做动作也不唱。

  3.连贯地演唱歌曲。谈谈自己和朋友之间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提问:你和好朋友在一起做什么?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三、合作游戏,感受朋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1.教师带领幼儿按照歌同边表演边演唱。启发幼儿这首歌是唱给好朋友听的,要充满喜悦地演唱。重点指导幼儿在间奏,如“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哭着叫妈妈”。

  2.欣赏歌曲第 2 段,感受高兴的情绪。

  提问:小朋友怎样帮小花鸭的?现在小鸭子的心情怎么样了?小朋友这时的心情怎样?

  用高兴、开心、欢喜等词语表达小鸭子和小朋友的感受,并试着唱出表示开心的乐句“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同时出示开心的表情脸谱。

  三、引导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表现歌曲中的情绪

  引导幼儿用难过、伤心和高兴、自豪的不同情绪演唱两段歌曲。

  四、请幼儿扮演歌曲角色,表演歌曲中的内容

  幼儿戴头饰分别扮演小鸭子和小朋友。引导扮演小鸭子的幼儿迷路时用动作和歌声呼应;引导扮演小朋友的幼儿轻轻“抱”起小鸭子,将小鸭子送回家

  活动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故事情景和自己的亲身经验充分的表现出了歌曲的鲜活形象。

  2、活动前续编可以更充分,玩编一编、画一画的活动感受伤心、互助和关爱。通过图片、CD等感受离开成人是危险的。

  3、通过续编过程和活动中充分的理解歌词使幼儿很容易的过渡到歌曲的表现。活动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4、不同轮唱形式使每个幼儿充分表现和感受歌曲的不同形象。

10、幼儿园中班歌曲《紫藤花》音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节奏,唱出对紫藤花的喜爱之情。

  2.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创造性的用动作、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

  3.萌发热爱紫藤花、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紫藤花有长期的观察基础

  2.物质准备:歌曲音乐,图谱,紫藤花图片,幼儿园中的紫藤花长廊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进行发声练习,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紫藤花图片,请幼儿唱音阶,进行发声练习。如“1,2,3,4,5,五朵紫藤花。快来听一听,紫藤在说话。”

  2.提示语:紫藤在说话,她会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并初步学唱歌曲、学说歌词。

  1.提问:听到歌曲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说“阳光洒下紫色的纱”? 引导幼儿了解这里指的是紫藤花的颜色。

  2.请幼儿随琴声学说歌词,重点学说“春风抚摸我的嫩芽,阳光洒下紫色的纱”,感受乐曲抒情、悠扬的旋律特点。

  三、播放歌曲《紫藤花》,指导幼儿学唱歌曲,鼓励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中紫藤花的美好感情,鼓励幼儿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完整演唱歌曲,表达紫藤花快乐的心情。

  四、请幼儿随琴声完整演唱歌曲,创造性的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

  1.提问:你想怎样表现紫藤花高兴的样子?

  启发幼儿用多变的身体动作创造性的进行表现。

  2.引导幼儿分组或分男女声演唱,进一步体验紫藤花在幼儿园快乐绽放的美好情感。

  五、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创造性地演唱歌曲《紫藤花》,尝试创编动作。

  活动反思:

  歌曲的旋律比较柔和、抒情,所以需要幼儿在长期与紫藤花接触并产生感情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激起情感共鸣。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但课堂常规有待加强。

11、音乐教案《蓝天蓝天真美丽》幼儿园中班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的参与活动,感知蓝天的美丽;

  2、大胆想象,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创编情景动作;

  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蓝天已有一定认识;

  2、蓝天布景图,幼儿事先制作好的蓝天中的物体;

  3、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活动室;

  1、幼儿在《太阳,雨和花》的伴奏下随音乐做动作入场。教师用语言引导:我是一架小飞机,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是一朵小白云,我是一颗小星星…

  2、教师将幼儿带到蓝天布景图下:呀!我们来到了哪里呀?(蓝天)蓝天可真美呀,让我们在美丽的蓝天下休息一会吧!幼儿在音乐声中随意的在活动室中坐下。

  二、欣赏蓝天中的美丽的景色,并将自己制作的有关蓝天的物品布置在蓝天背景图中。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蓝天中都有些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小朋友也带来了很多蓝天里的东西,请你说说看你都带来了什么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将其布置在蓝天的背景图上。如:请你将小飞机飞到蓝天上去吧!请你让白云妹妹飘到蓝天中去吧!

  3、教师总结:现在蓝天中有这么多小朋友送的礼物,变的可更美丽拉!

  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情景动作。

  1、这么美丽的蓝天,想不想一起去玩玩呢?

  2、可是怎么玩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鼓励他们用动作表现出来。

  3、通过个别幼儿的表演,带动所有幼儿模仿其动作。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创编动作表演。

  1、老师把小朋友的动作,编成了一个舞蹈,你们想看看吗?(教师根据之前幼儿的回答以及创编的动作,通过语言引导性的将幼儿的动作连接起来)

  2、老师去蓝天玩了这么多好玩的,你们想不想也一起来呢?(在音乐的带领下,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

  五、延伸活动:

  蓝蓝的天空真美丽,让我们开着小飞机到外面的蓝天去看看蓝天还有什么好玩的,好吗?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