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教案《我知道的双流》

《中班社会教案《我知道的双流》》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社会教案《我知道的双流》

1、中班社会教案《我知道的双流》

  设计意图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归属感是个体认同所在的群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求属于这个群体、与这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如果一个个体被群体所接纳,会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且提出“归属感的产生需要幼儿对自己所生长的社会环境有所感知”。归属感最早期是对人(父母、家人)的归属感,并逐步扩展到对群体(幼儿园、班级、家庭)的归属感。对于幼儿来说,归属感就是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集体或幼儿园的重要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以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它是儿童社会适应中的重要情感,对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人际交往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并影响其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班幼儿的归属感主要是对幼儿园和集体的归属感,表现出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为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而感到高兴,也十分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比较关心所在班级和小组是否获得荣誉,当被老师和同伴认可和接纳时感到特别愉快,反之则沮丧、失落,并开始了解和知道自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和标志性建筑,意识并且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认识国旗,会跟唱国歌。而关于开始和了解自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和标志性建筑,《指南》在 4-5 岁具体表现中明确提到“能说出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双流的美好,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愿意与大家分享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双流的特产或景观;

  3.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双流,丰富“我知道的双流”。

  重点难点

  愿意与大家分享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双流的特产或景观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家乡的特产或景观有一定的了解

  材料准备:双流具有代表性的风景点、标志性建筑物、特产的照片、图片或实物,教学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跟客人老师一起来讲一讲关于我们家乡的故事!

  二、说一说“我知道的双流”,初步感受双流的美好。教师提问:1.你知道双流在四川省的哪个城市吗?

  2.你到过双流哪些地方呢?那里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看的?有什么好吃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分享)

  小结:双流是一座美丽的小城,每个人都有喜欢他的理由,双流是我们的家乡,我们都爱双流。

  三、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通过“地图”,提升幼儿已有经验。 1.教师:其实双流除了小朋友们知道的,去过的那些地方,还有很多你

  们 没 有 去 过 , 不 知 道 的 地 方 。 你 们 想 不 想 知 道 ? 2.教师:先请看一张地图(出示新双流地图),请你看一看,说一说我

  们双流的地图像什么呢?

  幼儿大胆想象,并分享。

  3.教师:接下来胡老师就要当导游,带着大家一起去双流走走看看,请

  大家坐好啰,我们的旅游巴士就要出发啦!(以“双流地图”为引导,逐一向幼儿介绍几个典型的地方)

  教师小结:我们的家乡——双流是一座美丽的现代田园城市,有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并且他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变的越来越美丽。

  3.“学做小导游”

  教师:今天你们是不是也带来了很多咱们双流有特色的东西?那么,现在请你们也来当当“导游”,带来的东西,去找一位客人给她讲讲“双流”吧!

  幼儿:带着双流特产或景观照片,自主大胆找一位客人老师进行分享。

  三、欣赏双流(观看宣传片)

  教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在双流生活了几十年的老爷爷讲讲他知道的双流故事!

  提问: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们更加喜欢双流了吗?

  你愿意再当导游,给更多的客人介绍双流吗?

  总结:那让我们用眼睛继续去发现双流更多的美,更多的好吧!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家乡双流有了更多更丰富的认识,能自信满满地和大家分享“我知道的家乡”,大胆表露了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以及作为一名双流人的骄傲与自豪。

2、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我知道的特色小吃》含反思

  我知道的特色小吃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分享,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知道的家乡特产。

  3、通过活动,对家乡特产有进一步的了解。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了解家乡特产。

  2.家乡的宣传片;幼儿自备一张喜欢的家乡特产图片。

  活动过程:

  1、感受家乡的美景,激发兴趣。

  --播放家乡的宣传片: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览一个地方,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地方了吗?你为什么对它那么熟悉呢?

  --出示一种特产,提问: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并介绍一下吗?

  2、游戏:家乡特产我推销;--提示语:家乡有很多的特产,我相信一定有你特别喜欢的,我们试着来推销一下"你的最爱"!

  --鼓励幼儿自由交流,推销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特产。

  --请幼儿上台推销,教师视情追问或补充。

  3、集体讨论,进行分类。

  --讨论分类标准,这么多特产,看得人眼花缭乱,要分一分就好了。怎么分呢?

  --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尝试,选出大家认为最适合的一种,一齐动手将各自带来的特产分类。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活动后,将幼儿收集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的四周,供幼儿继续参观,交流。

  2.活动前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家乡特产的图片,并让孩子了解,丰富孩子的经验。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3、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知道的秋天》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进一步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2、技能:大胆布局画面,合理运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3、情感:会将感受的秋天的特征、秋天的美反映在绘画作品中。

  4、培养机智、勇敢、灵活及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5、培养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幼儿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

  难点: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合理运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 纸、笔、油画棒、反映秋天的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在散步等日常活动中观察过园内、园外的秋景。

  展示作品,相互学习。

  引起幼儿谈论“我知道的秋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美景。

  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 哪里好看?

  (2)提问引发思索秋天是什么样的?

  师提问:这些画都是画家们心中的秋天,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大胆地“秋天我知道的秋天”老师引导幼儿从秋天的颜色、果实、植物的变化谈起。

  (1)提问:如果请你来画秋天,你会画些什么?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介绍自己的作品,评价和互相学习。

  幼儿:秋天幼儿:秋天的颜色好看幼儿:菊花 银杏树通过对前面秋天的雨;秋天的树林等的学习幼儿对于秋天的理解很好了。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观看请幼儿自己来发现秋天的不同,可以让幼儿成为生活学习的小主人。

  幼儿绘画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看,但不需过多干涉幼儿独特的想法。

  活动反思:

  1.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活动。谈话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孩子们刚升入中班,他们的表达能力与欲望都比小班时要进步许多,但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要让这个活动顺利开展,还要知道幼儿关于秋天的经验有哪些,幼儿关于谈话的经验怎样。他们喜欢与同伴交流吗?他们喜欢在集体中发言吗?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幼儿已有经验并不了解,所以,我事先和薛埠幼儿园进行了联系,了解到上课时正是主题活动开展的第一周,幼儿对秋天的了解还没有深入,感性经验较少,但这个班的孩子能力较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   基于以上考虑,我制定了以上三点目标。在具体实施时,我发现在谈话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欲很强,大多数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表现,讲述自己发现的秋天的秘密,少部分幼儿不是太积极,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会进行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整个活动的目标基本上是达到了。但我感觉如果将目标“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改为“敢于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来说更恰当。

  2.运用多样的方法,调动幼儿积极参与谈话。

  (1)运用调查表,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由于还没有进入秋天的主题,幼儿对秋天了解得较少,我采用了调查表的形式,通过“你知道秋天的水果有哪些吗?”“你知道哪些花在秋天开吗?”“你认识哪些秋天的农作物呢?”几个问题,让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起去观察秋天,事先对秋天有所了解,这样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时,就可以围绕调查表来相互交流,有话可谈。

  (2)借助PPT,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

  为了拓展幼儿的谈话范围,我准备了PPT,将秋天的景色、秋天的花卉、秋天的水果、秋天的农作物等分别呈现,展示出新的谈话经验,幼儿对直观的画面比较感兴趣,而当幼儿说到哪里时,我及时将画面放大,所以幼儿能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语言也逐渐丰富了起来。     (3)评价激励,帮助幼儿逐渐学会一些谈话的规则。

  在幼儿谈话的过程中,我及时发现幼儿运用到的优美的词句、连贯的句子、完整的句子,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引导其他幼儿学习,并通过创造氛围和语言提示不断指导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使幼儿逐渐学会一些谈话的规则,掌握正确的谈话思路和谈话方式,为幼儿以后的交谈和语言发展奠定基础。

  不足之处:

  1.调查表设计的不足。

  但在设计调查表时,我都是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幼儿虽然有了秋天的经验,但他们不识字,如果改为用图画的形式,将发现的秋天的秘密用图画画下来,这样幼儿对着调查表上直观的形象,就能调动幼儿关于秋天的知识储备,更好地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个人见解。

  2.教师回应的不够。

  回应能够有意识地接纳幼儿的想法、刺激幼儿的思考、归纳提炼幼儿的经验、理清幼儿的思维。在这个活动中我对幼儿的回应还不够,未能很好地捕捉幼儿谈话中的信息,在脑中进行快速的梳理、分析、概括、提炼,用教师的示范性的语言展示在幼儿面前,将重点反馈给幼儿,促进谈话的有效深入。

4、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知道的特色小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分享,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知道的家乡特产。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了解家乡特产。

  2.家乡的宣传片;幼儿自备一张喜欢的家乡特产图片。

  活动过程:

  1、感受家乡的美景,激发兴趣。

  --播放家乡的宣传片: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览一个地方,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地方了吗?快思教案网;; 你为什么对它那么熟悉呢?

  --出示一种特产,提问: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并介绍一下吗?

  2、游戏:家乡特产我推销;--提示语:家乡有很多的特产,我相信一定有你特别喜欢的,我们试着来推销一下"你的最爱"!

  --鼓励幼儿自由交流,推销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特产。

  --请幼儿上台推销,教师视情追问或补充。

  3、集体讨论,进行分类。

  --讨论分类标准,这么多特产,看得人眼花缭乱,要分一分就好了。怎么分呢?

  --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尝试,选出大家认为最适合的一种,一齐动手将各自带来的特产分类。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活动后,将幼儿收集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的四周,供幼儿继续参观,交流。

  2.活动前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家乡特产的图片,并让孩子了解,丰富孩子的经验。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积极性非常高,丰富了不少知识,同时也体验了各行各业人们工作的辛苦,更加体谅他们,珍惜劳动者的成果。在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了不同工作者们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各种行业的资源。培养孩子尊重和热爱成人的劳动。引导幼儿用感谢的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激发了幼儿尊重劳动者的美好情感及懂得爱惜劳动成果,并学会了与人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游戏的情节性和持久性明显增强。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5、中班社会教案《一年四季我知道》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每年都要经历不同的季节,感受不同的温差和景象。让幼儿感受身边的季节变化是这节课的活动背景。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一年分为春、夏、秋、冬。

  2.让幼儿感知和体会四个季节有那些的不同景象以及特点。

  3. 让幼儿掌握一年四季的轮换顺序。

  4.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了解四季的特点。

  2.让幼儿掌握一年四季的轮换顺序。

  活动准备

  绿色、红色、黄色、白色四种颜色板;“一年四季我知道”儿歌;春、夏、秋、冬四季挂图。

  活动过程

  1.先提问幼儿知不知道一年分为几个季节?

  2.出示“一年四季我知道”的儿歌。教幼儿读,启发幼儿从儿歌中找答案。

  3.找到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出示挂图让幼儿欣赏,,一一和幼儿介绍每个季节的不同景象和特点。!出自:快思老.师!(春季:春暖花开、小草绿、小鸟叫。用小鸟飞的动作代表春季。用绿颜色代表春季。夏季:树叶茂盛、温度高、可以去游泳。用游泳的动作代表夏季。用红色代表夏季。秋季:树叶开始变黄,有落叶,果实成熟。用落叶的动作代表秋季。用黄色代表秋季。冬季:温度开始变冷,北方下雪,用白色代表冬季,用搓手的动作代表冬季。)

  4.出示图例让幼儿明白一年四季的轮换,是循环不止的。

  春季到夏季到秋季到冬季,做旋转状。

  5.进入游戏。(预先在教室后的地板上铺上代表春、夏、秋、冬四种颜色板。带领幼儿围圈拉手。一面转圈一面读儿歌。读到最后,老师说那个季节来了,幼儿就要做那个季节的动作跑到那个季节的颜色板中去,做错的就淘汰。)

  6.小结:我们学习了这节课,以后就能更好的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爱生活。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接触到的颜色和幼儿比较容易做的动作来上课。用幼儿容易想到的景象来代表每个季节,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6、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我想知道的端午节》含反思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较多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粽子展开的,对节日本身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通常老师采用的方式也是灌输式的,希望通过老师的说,能够让孩子了解节日,知道节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活动流程:

  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二、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名族自豪感的机会。(.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7、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安全标志我知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辦认常见的安全标志,了解标志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知道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初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领幼儿到马路、商场等处观察和了解有关的安全标志,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

  2.手机、平板

  3.准备禁止吸烟标志、人行横道标志、紧急出口标志等常见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自己所认识的安全标志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马路,商场,幼儿发现了哪些安全标志?

  2.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出示相应的标志。

  3.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安全标志,小朋友们要留心观察这些标志,看清楚这些标志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并听从这些标志的指示。

  二、引导幼儿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及作用

  出示常见的安全标志图片,提问:这些安全标志上有什么图案?表示什么?

  (1)禁止吸烟:红色带斜杠,一根点着的烟,提示我们在这里不可以吸烟。

  (2)紧急出口:绿色长方形,有一个人往门跑,提示我们当发生火灾、地震等危险的时候,请往这里走。

  (3)人行横道:蓝色方框,有一个人走在斑马线上,提示我们过马路请走斑马线。

  (4)慢行:黄色圆形,写了一个慢字,提示我们前面要减速慢行。

  (5)注意儿童:黄色三角形,有两个行走的儿童,提示我们前方有学校,请减速慢行。

  三、观看视频,初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1)认识马路上的安全标志

  (2)在家发生火灾该怎么办?

  四、找找幼儿园里有哪些安全标志

  师: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幼儿园里有什么安全标志吧!然后用你们手里的手机或者平板拍下来,我们待会一起来分享。

  小结:幼儿园里有安全标志,能提大家注意安全,免发生危险。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提供常见的安全标志,引导幼儿观察、交流安全标志的含义,以及应遵守的安全规则。(2)鼓励幼儿用多种材料制作安全标志。

  家国共育:(1)家长与幼儿一起找找家中哪些地方应注意安全,并共同设计、制作相应的安全标志。(2)家长带幼儿外出游玩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安全标志,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3)请家长引导幼儿认一认亲子手《生活中的安全标志》中的标志。

  活动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看法和想象,教师与幼儿配合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因人施教,根据不同幼儿接受能力程度安排不同程度的问题。在游戏和问答过程中加深学习知识,并应给幼儿足够空间去发挥去想象,用自己的方法记住标志和其含义。

8、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我知道的双流》

  设计意图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归属感是个体认同所在的群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求属于这个群体、与这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如果一个个体被群体所接纳,会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且提出“归属感的产生需要幼儿对自己所生长的社会环境有所感知”。归属感最早期是对人(父母、家人)的归属感,并逐步扩展到对群体(幼儿园、班级、家庭)的归属感。对于幼儿来说,归属感就是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集体或幼儿园的重要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以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它是儿童社会适应中的重要情感,对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人际交往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并影响其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班幼儿的归属感主要是对幼儿园和集体的归属感,表现出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为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而感到高兴,也十分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比较关心所在班级和小组是否获得荣誉,当被老师和同伴认可和接纳时感到特别愉快,反之则沮丧、失落,并开始了解和知道自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和标志性建筑,意识并且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认识国旗,会跟唱国歌。而关于开始和了解自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和标志性建筑,《指南》在 4-5 岁具体表现中明确提到“能说出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双流的美好,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愿意与大家分享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双流的特产或景观;

  3.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双流,丰富“我知道的双流”。

  重点难点

  愿意与大家分享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双流的特产或景观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家乡的特产或景观有一定的了解

  材料准备:双流具有代表性的风景点、标志性建筑物、特产的照片、图片或实物,教学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跟客人老师一起来讲一讲关于我们家乡的故事!

  二、说一说“我知道的双流”,初步感受双流的美好。教师提问:1.你知道双流在四川省的哪个城市吗?

  2.你到过双流哪些地方呢?那里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看的?有什么好吃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分享)

  小结:双流是一座美丽的小城,每个人都有喜欢他的理由,双流是我们的家乡,我们都爱双流。

  三、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通过“地图”,提升幼儿已有经验。 1.教师:其实双流除了小朋友们知道的,去过的那些地方,还有很多你

  们 没 有 去 过 , 不 知 道 的 地 方 。 你 们 想 不 想 知 道 ? 2.教师:先请看一张地图(出示新双流地图),请你看一看,说一说我

  们双流的地图像什么呢?

  幼儿大胆想象,并分享。

  3.教师:接下来胡老师就要当导游,带着大家一起去双流走走看看,请

  大家坐好啰,我们的旅游巴士就要出发啦!(以“双流地图”为引导,逐一向幼儿介绍几个典型的地方)

  教师小结:我们的家乡——双流是一座美丽的现代田园城市,有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并且他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变的越来越美丽。

  3.“学做小导游”

  教师:今天你们是不是也带来了很多咱们双流有特色的东西?那么,现在请你们也来当当“导游”,带来的东西,去找一位客人给她讲讲“双流”吧!

  幼儿:带着双流特产或景观照片,自主大胆找一位客人老师进行分享。

  三、欣赏双流(观看宣传片)

  教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在双流生活了几十年的老爷爷讲讲他知道的双流故事!

  提问: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们更加喜欢双流了吗?

  你愿意再当导游,给更多的客人介绍双流吗?

  总结:那让我们用眼睛继续去发现双流更多的美,更多的好吧!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家乡双流有了更多更丰富的认识,能自信满满地和大家分享“我知道的家乡”,大胆表露了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以及作为一名双流人的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