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游戏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游戏教案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音乐活动《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游戏教案反思

1、中班音乐活动《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游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 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玩具熊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 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

  (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青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青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青蛙声音响,小青蛙声音轻

  (3)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2、分角色徒手练习

  (1)分段练习1、请小朋友练习小熊和小花;2、请小朋友练习小白兔和青蛙;3、合作表演

  (2)跟音乐徒手练习,

  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四、结束活动

  师:好玩吗??我先把乐器宝宝送回家,下次再请他们来和我们一起讲故事好不好?

  教学反思:

  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学会一定数量的打击乐作品,教学方法的单纯的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动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合作、创新能力呢?我在这节课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借助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这么好听的故事。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如:有的小朋友说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脚,有的幼儿说大家玩的很开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儿说拍腿,有的说拍肩等等。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声音,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得到了锻炼。

  2、在乐器合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儿园教学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点进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动的培养。打击乐活动就是一跟好的途径。

  如:在这节课中,我拿出乐器让小朋友看并介绍是什么乐器,并请他们自己来敲打。然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的幼儿说:不好听,太乱了等等。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老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高低音及不同节奏,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乐器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什么部位比较合适。让他们自己请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幼儿看着老师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2、中班优秀游戏教案《室内体育活动游戏:护送蛋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利用室内家具,探索准确的钻、爬动作,能灵活的完成行进任务。

  2、能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掌握在体育活动中探索安全游戏的方法。

  3、在活动中体验室内体育活动的乐趣。

  4、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桌子、椅子、玩具柜、熟鸡蛋、沙蛋

  2、场地布置:四张桌子练成行,四对椅子对排,两个玩具柜竖直摆放

  3、适当音乐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准备活动

  1、幼儿听指令做活动:重点手腕、肩部、上肢、腰、膝关节

  2、了解场地设置(巨人山洞、低矮的地道、消防通道)

  3、引出护送蛋宝宝任务

  二、基本部分

  (一)引导幼儿空手尝试钻过,感受钻爬动作要领

  1、教师:为了能安全的护送蛋宝宝回家,我们大家先空手钻一钻,试试用哪种方法能安全通过。

  重点:钻爬椅子和玩具柜时,注意幼儿动作

  2、集体讨论:说说自己认为最难通过的地方?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安全通过?

  (二)护送"替身蛋",感受持物通过的动作要领1、教师:鸡妈妈有些不放心,担心在护送蛋宝宝的过程中,碰坏她的蛋宝宝,所以,想让大家先用替身蛋试试,看看能不能既保证护送员的安全,又能保证蛋宝宝的安全。

  重点:手持物通过玩具柜时,注意幼儿钻出的动作2、集体讨论,说说护送替身蛋时,觉得哪里比较难通过?是用的什么方法安全通过的?

  (三)护送真正蛋宝宝,安全通过,感受完成任务的成功

  1、教师:有了刚才的成功经验,这次我们要真正的护送蛋宝宝了,你们护送员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蛋宝宝,鸡妈妈在家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重点:注意通过障碍的动作要点

  2、集体讨论,说说自己成功通过的好方法,感受成功感,对失败的幼儿给予鼓励,总结问题在哪里及改进方法。

  三、结束部分

  1、一起放松活动,重点手臂、腿的放松

  2、小结: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要象保护蛋宝宝一样保护好自己,让自己不受伤。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3、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听乐器做动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学习游戏玩法,听辩不同的音色做不同的动作。

  3. 能在活动中感受愉快的情绪。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小乐器。

  活动过程:

  1. 教师逐一敲奏乐器并请幼儿说出乐器的名称。

  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乐器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看它们是谁?

  2. 交代玩法:

  教师敲奏一个乐器,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这个乐器的声音。

  3. 让幼儿学做游戏:

  先幼儿听辩声音来做动作。

  再让幼儿背对教师单靠听觉来做动作。

  最后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4、中班音乐游戏教案《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玩具熊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青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青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青蛙声音响,小青蛙声音轻

  (3)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2、分角色徒手练习

  (1)分段练习1、请小朋友练习小熊和小花;2、请小朋友练习小白兔和青蛙;3、合作表演

  (2)跟音乐徒手练习,

  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四、结束活动

  师:好玩吗??我先把乐器宝宝送回家,下次再请他们来和我们一起讲故事好不好?

教学反思:

  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学会一定数量的打击乐作品,教学方法的单纯的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动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合作、创新能力呢?我在这节课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借助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这么好听的故事。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如:有的小朋友说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脚,有的幼儿说大家玩的很开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儿说拍腿,有的说拍肩等等。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声音,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得到了锻炼。

  2、在乐器合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儿园教学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点进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动的培养。打击乐活动就是一跟好的途径。

  如:在这节课中,我拿出乐器让小朋友看并介绍是什么乐器,并请他们自己来敲打。然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的幼儿说:不好听,太乱了等等。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老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高低音及不同节奏,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乐器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什么部位比较合适。让他们自己请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幼儿看着老师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5、中班游戏教案《听乐器做动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习游戏玩法,听辩不同的音色做不同的动作。

  3.能在活动中感受愉快的情绪。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各种小乐器

活动过程:

  1.教师逐一敲奏乐器并请幼儿说出乐器的名称。

  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乐器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看它们是谁?

  2.交代玩法:

  教师敲奏一个乐器,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这个乐器的声音。

  3.让幼儿学做游戏:

  先幼儿听辩声音来做动作。

  再让幼儿背对教师单靠听觉来做动作。

  最后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6、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我学小马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唱歌曲,体验旋律的优美,能有节奏的做出相应的动作。

  2、对改编歌词感兴趣,产生边唱边表演的创作欲望。

  3、在礼貌、友好的对话中享受愉快、亲切的情感交流。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学唱过歌曲《我学小马跑》。

  2、小鸭、小鸟、小兔头饰、《春天》音乐,双响筒。

  3、课前请一位大班小朋友参加情境表演排练。

  4、场地布置:小鸭、小鸟、小兔的家,森林。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春天》的音乐跟着老师做动作进活动室。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森林里游玩吧。”

  二、复习歌曲《我学小马跑》。

  1、“听!谁跑来了?(另一教师用双响筒发出马蹄声)是小马跑来了。”

  2、“我们一起唱《我学小马跑》这首歌来欢迎小马。要用好听的声音唱。”

  3、“小朋友唱得真好听,这一次我们边唱边拍手为歌曲打节奏。”

  4、“这次唱得更好听了,小马有跑得快和远的本领,我们一起来学小马跑,注意跟着音乐的节奏。”(鼓励幼儿自由大胆的发挥。)

  5、“这位小朋友的动作做的很漂亮,我们一起来学学。”

  “小朋友们真棒,学会了小马跑的动作。”

  三、创编动作。

  1、大森林里还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你们愿意向它们一学本领吗?(愿意)

  (1)师生一同来到小鸭的家门前,做轻轻敲门状。教师鼓励幼儿有礼貌的问话:“请问小鸭在家吗?”(在)“你在干什么?”(我在练习走)

  (2)你们愿意跟小鸭学习走的本领吗?(愿意)

  (3)在小鸭的带领下,师生共同随着音乐仿编“我学小鸭走、走、走。”的歌词。

  (4)讲解动作:两只小手放在身体的两侧做翅膀,跟着音乐一摇一摆地向前走。同时自由创编、表演“小鸭走”的动作。

  (5)“看,这制小鸭走得真漂亮,我们一起来学学。”

  (6)唱唱、玩玩、演演1至2遍后,和小鸭再见。

  2、“我们一边学小鸭走,一边再去找其它小动物学本领。”方法同1。

  3、“我们一边学小鸟飞,一边再去找其它小动物学本领。”方法同1。

  三、今天,我们学了那些本领?(小鸭走、小鸟飞、小兔跳、小马跑)你最喜欢哪种本领?(幼儿自由说说)

  四、“时间不早了,小朋友,学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本领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7、中班游戏活动教案《和纸杯做游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究一次性纸杯的多种玩法。

  2、与同伴合作进行的搭建游戏。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次性纸杯每人6个、奖励贴、小盘、小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次性纸杯,引导幼儿看看说说。

  宝宝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纸杯? 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知道得真多,在家里我们用纸杯喝水,在肯德基店里、用纸杯喝可乐、喝果汁。纸杯除了能用来喝水、喝饮料,给我们带来方便,它还能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呢!

  二、幼儿体验纸杯的多种玩法。

  1、幼儿每人一个纸杯,自由探究纸杯的玩法。

  宝宝们,每人拿一个纸杯,试一试可以怎样玩?

  引导幼儿自由尝试各种玩法。

  小结:宝宝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玩法,下面咱们来比一比谁最棒?

  2、带领幼儿集体体验一个纸杯的玩法。

  (1)顶纸杯:将纸杯扣在头上,两手伸平,保持平衡慢慢走。

  "小纸杯头上戴,变成小帽顶起来。"

  (2)投掷纸杯:右手拿纸杯,从场地一端投向另一端。

  "纸杯举上肩,用力向前投。"

  (3)、过小河:将纸杯六个一组摆两排,幼儿跳过小河。

  "小纸杯两排摆,变出一条小河来。""这条小河比较宽,小朋友们能跳过去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好,跳的时候要注意两脚并紧一起跳过去,来,开始。"

  (4)、用纸杯搭塔。

  1、老师示范搭宝塔"看,我们还可以用许多纸杯来搭宝塔呢?""纸杯口,向下摆,3个一齐排起来;上面两个放中间;最后一个再上来。"

  2、请幼儿操作"好,请你们每人拿出一摞纸杯,搭一搭。""我们搭的真好,一齐给自己加加油!""来,我们挨着的两个小朋友一起试一试,用更多的纸杯,能不能搭一座更大更高的宝塔!""下面放4个或5个试一试。""纸杯玩累了,请你以最快的速度将它们套在一起,放到小盘里。"

  (5)、纸杯传球:幼儿拿纸杯站成一列纵队,一个一个用纸杯传球。

  分两组进行比赛。

  "小朋友们站一排,宝贝列车来。"看!老师的手里拿了一个什么?现在,我们就用纸杯来传球。注意传球时,两只手拿纸杯,小脚尽量不动,把自己纸杯里的球传到你后面小朋友的纸杯里,不要掉到地上。如果掉下去了,拿起来,继续传。看看那一组最快传到最后的杯子。

  三、除了这些玩法,纸杯还可以做纸杯娃娃、做飞碟,有好多的用处呢!以后,小朋友家里用过纸杯后不要扔掉,我们可以再来制作玩具。

8、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小猫和狮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力比较集中地倾听乐曲作品。

  2、在对比欣赏乐曲的情况下,辨听乐曲中高低、快慢、强弱特征和音色的变化,感受小猫弱小与狮子威武的不同乐曲形象。

  3、乐意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乐曲磁带;小猫与狮子的图片及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乐曲(小猫和狮子的乐曲)做律动入活动室。

  1、听猫的乐曲时,边做律动边走到座位上,先不要坐下。

  2、再听狮子的乐曲,原地做律动。乐曲结束后,坐下。

  二、再次听乐曲,引出小猫和狮子。

  1、引导第二次听乐曲。

  师:今天,森林里来了两位小动物客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仔细听听再介绍给我。

  2、幼儿介绍出两位动物客人。

  三、第三次欣赏乐曲,感受小猫和狮子的不同乐曲形象。

  1、师:再听一次,谁告诉我,两段乐曲一样吗?

  第一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轻柔)

  第二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低沉)

  2、师:哪一段乐曲像小猫?哪一段乐曲像狮子?为什么?

  四、教师出示小猫和狮子的形态图片,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

  1、师:这两段乐曲分别表现的是小猫和狮子。你觉得在乐曲中小猫是什么样的?它在干什么?

  2、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小猫形态。

  3、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小猫形态。

  师小结:小猫是活泼可爱的,还喜欢蹦蹦跳跳的。

  4、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狮子形态。

  5、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狮子形态。

  师小结:狮子很威武的,它认为自己是狮子王,所以走起路来头都是抬得高高的。

  五、听乐曲,玩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

  选一名或两名幼儿头戴狮子头饰,扮演狮子。其他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扮演小猫。

  当听到小猫乐曲时,“小猫们”尽情地做小猫各种有趣的动作。当听到狮子乐曲时,“小猫们”马上停止动作并造型。“小狮子”开始模仿狮子,大摇大摆地巡视一周,若发现有“小猫”在动了,将她抓出来。

  2、幼儿游戏。狮子的角色可视情况而定,先由教师扮演,再有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本课《小猫和狮子》是一堂乐曲欣赏课,有别于其他的乐曲教学活动。由于中班幼儿听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因此本课就需要幼儿会倾听,了解乐曲的名称和特点,辩听乐曲中明显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通过幼儿熟知的两种不同类型动物形象(一种柔和,一种威武),来对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风格。让幼儿知道轻柔的乐曲是代表小猫,而低沉的乐曲是代表狮子。而这些体验强调的是由幼儿的直接经验获得的,不是老师间接知识的传授。

  同时,还需要多注重“整个儿童”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幼儿在听辨音时,能基本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会由此产生一定的想象、联想。在《小猫和狮子》的下半节课中,设计请幼儿模仿表演、做游戏这一环节本身,就是增加幼儿对小猫和狮子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创造性和对乐曲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同时也让幼儿在尝试多种不同方式,表现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这也是本单元主题的目标之一。

9、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熊和蜜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通过熊行走、喝蜜、躲藏等游戏情节了解乐曲结构。

  2.根据游戏情景,借助角色的暗示,知道“蜜蜂”追捉时,小熊应躲避不动。

  3.乐于参与游戏,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体验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音乐《海琼斯小夜曲》

  2.课件、图谱

  3.红包、狗熊妈妈胸饰,蜜蜂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演示课件,了解游戏的故事情节。

  1.出示图片,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谁呀?(熊)这个呢?(蜜蜂)

  小熊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课件演示

  师:熊和蜜蜂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四、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每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节

  1.师:这件有趣的事藏在一段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哪里是熊出来了?哪里是小熊喝蜂蜜,哪里蜜蜂飞来了?哪里小熊跑回家?

  2.完整欣赏乐曲

  3.师:开始的时候是谁来了?什么地方你听出来了?

  五、分段感知乐曲,创编角色游戏动作与图谱。

  1.师:如果你是小熊,肚子饿的时候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走一走? (幼儿自由行走)

  师:让我来看看小熊是怎么走的?刚刚有几个熊宝宝走的很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他是怎么走的?有这样走的,嗯,还有那样走的,肚子很饿,能不能走的快?

  师:我们一起跟这个小熊学一学。

  师:走不快,一下一下的,我们跟着音乐,看着图谱,一起来做一做

  师:熊宝宝,我们去找一找吃的

  2.师:走了半天,瞧!好大一罐蜂蜜呀!熊宝宝,你们怎么喝的?还会怎么喝?

  师:啊!小熊喝了蜂蜜,感觉怎么样?)

  师:我们回忆一下,小熊喝蜂蜜,做了哪些动作?<.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做。

  3.师:哎呀!不好了!蜜蜂来了!小熊该怎么办?

  师:只能蹲在那儿不动,但是蜜蜂飞来飞去,(他心里会怎么样?(很害怕)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熊宝宝怎么表示害怕的?

  师:熊宝宝们~你们听……

  4.师:熊宝宝们,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逃回家? 听好,(蜜蜂打哈欠啦)~让我们一起逃回家吧!

  5.回忆4个游戏环节,完整做2遍动作

  (1)师:刚刚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了一张图谱。我们听好音乐,看着图谱,在座位上做一做吧!

  (2)师:这一次不看图谱能不能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如果你不记得动作了,可以看看(图谱)

  六、分角色表演完整地跟随音乐做游戏

  师:这是个好玩的游戏“熊与蜜蜂”,小熊在玩的时候,如果最后被蜜蜂蛰到了,就要去做小蜜蜂。明白了吗?

  1.师:嗯,坐了半天,肚子好饿,宝宝们,快跟熊妈妈找东西吃吧!(完整游戏第一遍)

  2.师:哎呀~这个熊宝宝身上怎么多出一个大包?(被蜜蜂蛰了)哎,我可怜的孩子。

  3.师:其余熊宝宝要注意了啊!好像没吃饱,我们再去找点吃的吧!(完整游戏第二遍)

  4.师:今天被蜜蜂追了那么多次,这个小熊都气喘吁吁的了,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休息会吧。活动中利用图谱帮助幼儿合拍表现熊走以及创编记忆几种表达喝蜂蜜满足感的动作。

  活动反思:

  这一节活动带给我的反思很多,我想这对于我们自身的个人音乐素养也提出令人较高的挑战和要求,只有老师自己投入地表现,才能使幼儿获得启发、受到熏陶,在热闹中也仍有所获。

10、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反思《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含反思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 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玩具熊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 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

  (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青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青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青蛙声音响,小青蛙声音轻

  (3)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2、分角色徒手练习

  (1)分段练习1、请小朋友练习小熊和小花;2、请小朋友练习小白兔和青蛙;3、合作表演

  (2)跟音乐徒手练习,

  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四、结束活动

  师:好玩吗??我先把乐器宝宝送回家,下次再请他们来和我们一起讲故事好不好?

  教学反思:

  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学会一定数量的打击乐作品,教学方法的单纯的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动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合作、创新能力呢?我在这节课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借助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这么好听的故事。。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如:有的小朋友说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脚,有的幼儿说大家玩的很开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儿说拍腿,有的说拍肩等等。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声音,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得到了锻炼。

  2、在乐器合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儿园教学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点进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动的培养。打击乐活动就是一跟好的途径。

  如:在这节课中,我拿出乐器让小朋友看并介绍是什么乐器,并请他们自己来敲打。然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的幼儿说:不好听,太乱了等等。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老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高低音及不同节奏,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乐器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什么部位比较合适。让他们自己请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幼儿看着老师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11、中班音乐活动《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游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 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玩具熊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 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

  (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青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青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青蛙声音响,小青蛙声音轻

  (3)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2、分角色徒手练习

  (1)分段练习1、请小朋友练习小熊和小花;2、请小朋友练习小白兔和青蛙;3、合作表演

  (2)跟音乐徒手练习,

  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四、结束活动

  师:好玩吗??我先把乐器宝宝送回家,下次再请他们来和我们一起讲故事好不好?

  教学反思:

  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学会一定数量的打击乐作品,教学方法的单纯的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动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合作、创新能力呢?我在这节课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借助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这么好听的故事。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如:有的小朋友说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脚,有的幼儿说大家玩的很开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儿说拍腿,有的说拍肩等等。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声音,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得到了锻炼。

  2、在乐器合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儿园教学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点进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动的培养。打击乐活动就是一跟好的途径。

  如:在这节课中,我拿出乐器让小朋友看并介绍是什么乐器,并请他们自己来敲打。然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的幼儿说:不好听,太乱了等等。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老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高低音及不同节奏,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乐器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什么部位比较合适。让他们自己请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幼儿看着老师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