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领域教案《蚂蚁有几只》反思

《中班数学领域教案《蚂蚁有几只》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数学领域教案《蚂蚁有几只》反思

1、中班数学领域教案《蚂蚁有几只》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字10,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仔细观察判断小动物的数量。

  3、在活动中能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幼儿认识9以内的数字,感受过9以内的数量。

  教具图片一张,7——10的数卡个一张。幼儿用书人手。

  活动过程:

  一、儿歌:《逗蚂蚁》,引出蚂蚁。

  ——老师(出示蚂蚁图片)这是谁?你想逗蚂蚁玩吗?我们准备一碗饭菜,请蚂蚁来吃吧!

  ——师生共同念儿歌《逗蚂蚁》

  二、数蚂蚁

  。

  ——老师:蚂蚁吃完了饭,快快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吧!看看有几群蚂蚁爬来了?你能很快地看出每群蚂蚁有几只吗?

  ——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判断每群蚂蚁的数量,并给蚂蚁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老师(指一群为10只的蚂蚁):这群蚂蚁有几只?10只蚂蚁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你认识数字10吗?它是什么样子呢?

  老师出示10的数卡,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0,知道数字10是由1和0组成的。

  ——老师:你能说说数字10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吗?

  三、幼儿操作活动。

  ——找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请幼儿观察画面,目测接数每群动物的数量,圈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

  ——认一认画一画。观察画面上数字,在方格里添画相应数量的圆点。

  ——数物拼板。

  四、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在户外体育活动“蚂蚁运粮”中,引导每组幼儿数一数小组同伴运了多少粮食。

  活动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能紧紧把握这个理念,既让能力强的幼儿充分表现,又尽量照顾到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把表现的机会尽量让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找回自信,锻炼各种能力,使他们也能得到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幼儿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你看10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可以用10来表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2、中班教案《蚂蚁有几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字10,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仔细观察判断小动物的数量。

  3、在活动中能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9以内的数字,感受过9以内的数量。

  2、教具图片一张,7——10的数卡个一张。幼儿用书人手。

活动过程:

  一、儿歌:《逗蚂蚁》,引出蚂蚁。

  ——老师(出示蚂蚁图片)这是谁?你想逗蚂蚁玩吗?我们准备一碗饭菜,请蚂蚁来吃吧!

  ——师生共同念儿歌《逗蚂蚁》

  二、数蚂蚁。

  ——老师:蚂蚁吃完了饭,快快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吧!看看有几群蚂蚁爬来了?你能很快地看出每群蚂蚁有几只吗?

  ——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判断每群蚂蚁的数量,并给蚂蚁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老师(指一群为10只的蚂蚁):这群蚂蚁有几只?10只蚂蚁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你认识数字10吗?它是什么样子呢?

  老师出示10的数卡,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0,知道数字10是由1和0组成的。

  ——老师:你能说说数字10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吗?

  三、幼儿操作活动。

  ——找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请幼儿观察画面,目测接数每群动物的数量,圈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

  ——认一认画一画。观察画面上数字,在方格里添画相应数量的圆点。

  ——数物拼板。

  四、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在户外体育活动“蚂蚁运粮”中,引导每组幼儿数一数小组同伴运了多少粮食。

活动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能紧紧把握这个理念,既让能力强的幼儿充分表现,又尽量照顾到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把表现的机会尽量让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找回自信,锻炼各种能力,使他们也能得到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提出问题——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幼儿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你看10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可以用10来表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3、中班数学教案《蚂蚁搬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数数。

  2、锻炼仔细观察物体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描述图中蚂蚁的特征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小蚂蚁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了,看看图片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周围还有些什么?"重点启发幼儿仔细观察、描述图中蚂蚁的特征

  2、找找数数:

  (1)师:"你能在图画中找出数量分别为1、2、3、4、5、6的东西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

  (2)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分别可以用数字1、2、3、4、5、6来表示的?

  3、圈圈画画:

  师:"请把找到的结果画在表格里,找的越多越好。(幼儿观察记录,教师启发幼儿运用分类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4、中班数学教案《蚂蚁有几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字10,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仔细观察判断小动物的数量。

  3、在活动中能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9以内的数字,感受过9以内的数量。

  2、教具图片一张,7——10的数卡个一张。幼儿用书人手。

【活动过程】

  一、儿歌:《逗蚂蚁》,引出蚂蚁。

  ——老师(出示蚂蚁图片)这是谁?你想逗蚂蚁玩吗?我们准备一碗饭菜,请蚂蚁来吃吧!

  ——师生共同念儿歌《逗蚂蚁》

  二、数蚂蚁。

  ——老师:蚂蚁吃完了饭,快快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吧!看看有几群蚂蚁爬来了?你能很快地看出每群蚂蚁有几只吗?

  ——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判断每群蚂蚁的数量,并给蚂蚁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老师(指一群为10只的蚂蚁):这群蚂蚁有几只?10只蚂蚁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你认识数字10吗?它是什么样子呢?

  老师出示10的数卡,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0,知道数字10是由1和0组成的。

  ——老师:你能说说数字10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吗?

  三、幼儿操作活动。

  ——找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请幼儿观察画面,目测接数每群动物的数量,圈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

  ——认一认画一画。观察画面上数字,在方格里添画相应数量的圆点。

  ——数物拼板。

【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在户外体育活动“蚂蚁运粮”中,引导每组幼儿数一数小组同伴运了多少粮食。

【活动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能紧紧把握这个理念,既让能力强的幼儿充分表现,又尽量照顾到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把表现的机会尽量让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找回自信,锻炼各种能力,使他们也能得到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幼儿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中班数学教案《小蚂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喜欢并理解故事里小蚂蚁勤劳、快乐,爱合作的性格特征。

  2、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一个蚂蚁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尝试并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

  3、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和“摇”的含义,学习并运用句式“我们……”。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观察实践活动,例如蚂蚁觅食、搬家等等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寻求发现。

  2、材料准备:小书人手一本、蚂蚁搬家图片、大书、碟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幼儿到户外自由探索,解决问题。

  1、孩子们自由观察蚂蚁,教师提问:“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的蚂蚁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蚂蚁在搬运食物的过程中是一只还是大家一起?现在我们一起到户外找找看吧!”

  2、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探索,在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之间互相交流观察结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一个学习铺垫。

  二、教师抛出问题“思维想象并用,观图激趣,质疑引入”。

  1、教师出示蚂蚁图,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观察内容及结果与之作比较。

  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蚂蚁,都知道了蚂蚁是怎么搬运食物的,那你们喜欢它吗?为什么?

  2、出示大书,倒叙的方法解释分析文本。

  第八页(最后一页):提问: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你知道小蚂蚁都经过了哪些地方吗?(.本文来源:banzhuren教案网)请你们根据大书中的场景位置找出正确顺序,(用数字1--5依次标记好场景图的顺序)并说说为什么?

  根据孩子们的讲述,结合读本提问:请你们到书中去找找,第几页是第1、2、3、4、5幅场景图中的分别讲述的是小蚂蚁在做什么的内容?

  发放小书,孩子们自己找答案,师幼共同讨论,重点讲述场景(1、3、5)幅图画中的内容,将读本中(2、5)页中的内容作连接想象结合生活中情景请孩子们想象什么时候会这样做?2页中学习句型“我们……”读本中(4、)页小蚂蚁的举措为什么会是这样与之前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小蚂蚁怎么拿这些小米粒?接下来它们会做什么呢?再次重复学习句型“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两只蚂蚁发现了碎饼干,其中一只正在触碰同伴的触角,并推测后续情节。)

  第七页:它们在干什么?怎么过河的?它们要把碎饼干运到哪儿呢?

  3、梳理故事。

  一群小蚂蚁从洞里出来找食物,它们找到了姐姐的毛线团,哥哥的故事书,但是它们都推不动,后来它们又发现弟弟的剩饭粒、妹妹的碎饼干,它们就一起齐心协力把弟弟妹妹掉的东西都抬进了洞里。

  三、比较讨论,加深认识,课外延伸。

  1、谈一谈:结合幼儿观察,师生共同讨论蚂蚁还有什么生活习性,蚂蚁搬家会给我们一些什么生活经验的启示(蚂蚁搬家,要下雨了、蚂蚁觅食同时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2、玩蚂蚁搬家的游戏,孩子们共同体验。

  活动反思:

  优点:

  1、本堂活动完整的上下来,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班孩子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们还像小蚂蚁学习互帮互助,而且还知道了看到成群结队的蚂蚁搬家就知道要下雨了。

  2、能将书本中的动词和句式运用于生活中,进行语词创编。

  3、把读本用倒叙颠倒来进行授课,能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不足:在教学中在引导孩子们找到页与页之间的联系方面没有做重点的讲述。

  措施:读本中的每一页都有联系,而且环环相扣,首先要教师对读本非常熟悉,还要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能力来定;另外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可以多云用些开放性的问题做引导,把问题放宽让孩子们自由发挥。

6、中班数学课教案《蚂蚁有几只》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字10,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仔细观察判断小动物的数量。

  3、在活动中能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接数卡(6—9、5—8、4—7、5—9、6—8、7—9);一碗饭、四群蚂蚁(数量分别为7、8、9、10)、数字卡片7—10。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7个铅笔筒。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拍手数数》,复习9以内数数。

  师:(出示接数卡)首先我们来玩个“拍手数数”的游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采用集体、个别的形式进行)

  (二)认识数字10

  1、儿歌《逗蚂蚁》,引出蚂蚁。

  —师:(出示一碗饭)今天老师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饭,我们一起来逗蚂蚁吧!

  —师生共同念儿歌《逗蚂蚁》。

  2、数蚂蚁。

  —师:(出示蚂蚁图片)香喷喷的饭引来了几群蚂蚁?你能很快地看出每群蚂蚁有几只吗?

  —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判断毎群蚂蚁的数量,并给蚂蚁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师:(指着一群为10只的蚂蚁):这群蚂蚁有几只?10只蚂蚁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你认识数字10吗?它是什么样呢?

  —教师出示数卡10,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0,知道数字10是由1和0组成的。

  —师:数字10像什么?

  —师: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蚂蚁,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观察画面,目测接数毎群动物的数量,圈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

  2、认一认画一画。观察画面上的数字,在方格里添画相应数量的圆点。

  (四)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能紧紧把握这个理念,既让能力强的幼儿充分表现,又尽量照顾到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把表现的机会尽量让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找回自信,锻炼各种能力,使他们也能得到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提出问题——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幼儿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你看10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可以用10来表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7、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教案《蚂蚁有几只》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数字10,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仔细观察判断小动物的数量。

  3、在活动中能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幼儿认识9以内的数字,感受过9以内的数量。

  教具图片一张,7——10的数卡个一张。幼儿用书人手。

  活动过程:

  一、儿歌:《逗蚂蚁》,引出蚂蚁。

  ——老师(出示蚂蚁图片)这是谁?你想逗蚂蚁玩吗?我们准备一碗饭菜,请蚂蚁来吃吧!

  ——师生共同念儿歌《逗蚂蚁》

  二、数蚂蚁

  。

  ——老师:蚂蚁吃完了饭,快快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吧!看看有几群蚂蚁爬来了?你能很快地看出每群蚂蚁有几只吗?

  ——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判断每群蚂蚁的数量,并给蚂蚁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老师(指一群为10只的蚂蚁):这群蚂蚁有几只?10只蚂蚁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你认识数字10吗?它是什么样子呢?

  老师出示10的数卡,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0,知道数字10是由1和0组成的。

  ——老师:你能说说数字10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吗?

  三、幼儿操作活动。

  ——找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请幼儿观察画面,目测接数每群动物的数量,圈出数量为10的小动物。

  ——认一认画一画。观察画面上数字,在方格里添画相应数量的圆点。

  ——数物拼板。

  四、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在户外体育活动“蚂蚁运粮”中,引导每组幼儿数一数小组同伴运了多少粮食。

  活动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能紧紧把握这个理念,既让能力强的幼儿充分表现,又尽量照顾到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把表现的机会尽量让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找回自信,锻炼各种能力,使他们也能得到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幼儿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设置问题如:“你看10是什么样子的?”“什么东西可以用10来表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