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中班语言领域《四季歌》教案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最新活动中班语言领域《四季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诗画形式使幼儿了解春、夏、秋、冬的明显特征。
2.培养幼儿诗画教学的兴趣,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内容。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6.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7.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录音机、配乐儿歌一首《四季歌》、笔、绘画用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幼儿完整欣赏配乐儿歌一遍。
2.请幼儿说说儿歌中讲到了什么?
二、画儿歌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画儿歌
1.春
迎春花、柳树、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红的太阳、枝繁叶茂的大树、荷花等。
3.秋
美丽的菊花、飘落的树叶、黄色的小草。
4.冬
腊梅花、雪花飘、雪人等。
三、看画学儿歌
1.春
师:春天来、春天来,什么花儿开?
幼:春天来、春天来,迎春花儿开。
师:红花开、黄花开,谁和谁都飞来?
幼:红花开、黄花开,蜜蜂、蝴蝶都飞来。
2.夏
师:夏天到、夏天到,什么东西当头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红的太阳当头照。
师:谁枝繁叶茂,谁朝着太阳笑?
幼:大树枝繁叶茂,荷花朝着太阳笑。
3.秋
师: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什么画开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菊花画开放了。
师:什么吹、什么飘,谁换上了黄衣袍?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草换上了黄衣袍。
4.冬
师:冬天到、冬天到,什么花儿开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腊梅花儿开放。
师:什么吹、什么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幼:北风吹、雪花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四、编动作念儿
根据儿歌内容,编上简单的动作,完整的念儿歌。
课后反思:
以前在儿歌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说一句,小朋友学一句,通过多次反复,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虽然会说了,但完全靠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性。现在我觉得运用画儿歌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趣味性强,诗画对应,看画学诗针对性强,孩子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我觉得在幼儿学会说儿歌,还可以启发幼儿画儿歌,通过说、画使幼儿理解并掌握儿歌的内容,编排简单的动作,通过说、画、表演等系列活动,圆满的达到认知的目的。
2、中班语言教案《小蜗牛找四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故事的趣味性,乐意听故事。
2、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3、幼儿能分角色表演、讲述故事。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春、夏、秋、冬景色图片各一张,蜗牛妈妈与蜗牛宝宝图片,伴奏音乐碟
活动过程:
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小蜗牛找四季》
提问:故事里都讲了谁?
2、教师出示蜗牛图片,依次出示四季图片,再次讲述故事
提问: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了什么?
小蜗牛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样做的?
3、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4、让幼儿认识春、夏、秋、冬四季
①游戏:猜四季
②游戏:字宝宝找四季
教师小结:一年有四个季节,他们分别是春、夏、秋、冬。
5、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讲述、表演故事。
①个别幼儿表演、讲述。
②幼儿集体表演、讲述。
6、幼儿为故事取名
7、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3、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小蜗牛走过四季》含反思
设计意图:
1、我在设计这一活动中,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将这个小故事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角,在背景音乐的帮助下,以"我"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让幼儿讨论过河的方法时,我给他们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3、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初步学习创作连环画,把自己创编的故事画下来,以简单的情境组合,然后通过自己的画册把故事讲给同伴听,以这种方式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2、让幼儿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3、让幼儿尝试着用完整的语言表述问题。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轻缓的钢琴曲
2、小蜗牛头饰、小蜗牛手指偶
3、图片:四季景色各一幅、春草发芽、草莓、蘑菇、冬雪等情景
4、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叫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蜗牛)
1).请幼儿观察并描述小蜗牛的特征(慢)
2).请幼儿畅想和小蜗牛有关的故事情景
2、出示题目《小蜗牛走过四季》
1).请幼儿畅谈四季的不同特征
2).讲述故事《小蜗牛走过四季》
3).请幼儿看图复述故事《小蜗牛走过四季》
a.个别复述
b.集体复述
c.比赛复述
4).角色表演《小蜗牛走过四季》
3、幼儿讨论:小蜗牛走过了哪些季节?都看到了什么?它为什么什么都没采到?
4、创编故事
5、请幼儿根据自己创编故事的情节,把它画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中班语言教案反思《四季歌》
活动目标:
1.通过诗画形式使幼儿了解春、夏、秋、冬的明显特征。
2.培养幼儿诗画教学的兴趣,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内容。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配乐儿歌一首《四季歌》、笔、绘画用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幼儿完整欣赏配乐儿歌一遍。
2.请幼儿说说儿歌中讲到了什么?(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二、画儿歌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画儿歌
1.春
迎春花、柳树、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红的太阳、枝繁叶茂的大树、荷花等。
3.秋
美丽的菊花、飘落的树叶、黄色的小草。
4.冬
腊梅花、雪花飘、雪人等。
三、看画学儿歌
1.春
师:春天来、春天来,什么花儿开?
幼:春天来、春天来,迎春花儿开。
师:红花开、黄花开,谁和谁都飞来?
幼:红花开、黄花开,蜜蜂、蝴蝶都飞来。
2.夏
师:夏天到、夏天到,什么东西当头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红的太阳当头照。
师:谁枝繁叶茂,谁朝着太阳笑?
幼:大树枝繁叶茂,荷花朝着太阳笑。
3.秋
师: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什么画开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菊花画开放了。
师:什么吹、什么飘,谁换上了黄衣袍?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草换上了黄衣袍。
4.冬
师:冬天到、冬天到,什么花儿开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腊梅花儿开放。
师:什么吹、什么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幼:北风吹、雪花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四、编动作念儿
根据儿歌内容,编上简单的动作,完整的念儿歌。
课后反思:
以前在儿歌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说一句,小朋友学一句,通过多次反复,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虽然会说了,但完全靠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性。现在我觉得运用画儿歌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趣味性强,诗画对应,看画学诗针对性强,孩子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我觉得在幼儿学会说儿歌,还可以启发幼儿画儿歌,通过说、画使幼儿理解并掌握儿歌的内容,编排简单的动作,通过说、画、表演等系列活动,圆满的达到认知的目的。
5、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问答歌》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诵读,引导孩子感知问答歌的特点。
2.激发孩子的想象和创意,鼓励孩子结合课堂所学创编问答歌。
3.以读引读,激发孩子诵读儿歌的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问答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难点:
学习趣味诵读问答歌,体会问答歌的乐趣,创编问答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受问答歌的特点
1.朗读《问答歌》
2.找寻特点,引出问答歌这个概念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乡歌》有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问题,第二句是答案。向这样有问题有答案的诗歌叫做,问答歌
(二)趣味诵读《什么好》
1.第一首问答歌展示,读通读顺
2.不同诵读形式拍手读
3.请仔细观察这首问答歌有什么特点?
提示:第一句是什么句?第二句是什么句?以此类推,仔细观察
生:一个问题,一个答案
(三)介绍不同形式问答歌
1、一问一答
a.《水乡歌》《什么好》都是一问一答形式
b.续编《什么好》 根据一问一答的形式来续编《什么好》,
师:引导示范,什么好?
妈妈好,
妈妈心灵手很巧。
什么好?
爸爸好,
爸爸长得帅又高。
c.学生根据生活学习中的情景及感受创编一问一答形式的问答歌
2、连问连答
a.《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
根据《雪地里的小画家》师提问:你能根据这篇诗歌提出几个问题?(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并找出答案。
像这样多个问题,多个答案的诗歌,叫做连问连答形式的问答歌
b.根据这篇诗歌创编一首问答歌
学生口述,并动笔写在本上
(四)追问形式
1.赏析《谁会飞》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2.观察这首诗歌的特点
第一句问题,第二句答案,第二句的答案是第三句问题的来源
3.创编追问形式的问答歌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创编追问形式问答歌。
例:哪种小动物最可爱?
小白兔最可爱。
哪儿最可爱?
红红的眼睛最可爱。
(五)选择你喜欢的形式创编问答歌
学生自主创编,可以选择任意一种形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都是以孩子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去尝试。所以这节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初步感受节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6、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游戏歌》含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游戏类童谣,感受游戏带来的无穷乐趣。
2.通过赏析童谣,了解游戏类童谣的创作特点。
3.引导学生学习创作游戏童谣,并学会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难点:
1.游戏类童谣特点的梳理。
2.能结合生活经验创作游戏类童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诵读和赏析童谣
第2课时:创作和修改童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1.欣赏视频《丢手绢》。
2.出示童谣《丢手绢》,像这样伴随游戏而诵读的歌谣,我们称之为游戏歌。
(二)诵读童谣
1.出示童谣《拉大锯 扯大锯》《丢手绢》《跳皮筋》《石头剪刀布》,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诵读童谣。
2.读一读,做一做。
引领学生边读边做一做相应的游戏。
(三)赏析童谣
1.读了这些童谣,你有什么感受?
2.再读童谣,想一想这些童谣围绕游戏都写了些什么?
小组讨论
班内交流
梳理共性:适宜边游戏边歌唱;都写到了游戏的玩法;都抒发了喜悦心情、都押韵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游戏类童谣的特点。
(二)调动生活经验,搜集创作素材。
1.你都玩过哪些游戏?
2.你最喜欢玩儿的游戏是什么?怎么玩儿?好玩在哪里?
(三)尝试创作
1.玩一玩。选择最受欢迎的一个游戏玩一玩。
2.说一说。如何介绍这个游戏?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并及时进行
修改和完善。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游戏,试着写一写。
(四)指导修改
1.归类梳理学生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
3.出示优秀作品的评价量规。
4.小组内互相修改。
5.分享最终作品。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试探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7、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四季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诗画形式使幼儿了解春、夏、秋、冬的明显特征。
2.培养幼儿诗画教学的兴趣,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内容。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6.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配乐儿歌一首《四季歌》、笔、绘画用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幼儿完整欣赏配乐儿歌一遍。
2.请幼儿说说儿歌中讲到了什么?
二、画儿歌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画儿歌
1.春
迎春花、柳树、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红的太阳、枝繁叶茂的大树、荷花等。
3.秋
美丽的菊花、飘落的树叶、黄色的小草。
4.冬
腊梅花、雪花飘、雪人等。
三、看画学儿歌
1.春
师:春天来、春天来,什么花儿开?
幼:春天来、春天来,迎春花儿开。
师:红花开、黄花开,谁和谁都飞来?
幼:红花开、黄花开,蜜蜂、蝴蝶都飞来。
2.夏
师:夏天到、夏天到,什么东西当头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红的太阳当头照。
师:谁枝繁叶茂,谁朝着太阳笑?
幼:大树枝繁叶茂,荷花朝着太阳笑。
3.秋
师: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什么画开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菊花画开放了。
师:什么吹、什么飘,谁换上了黄衣袍?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草换上了黄衣袍。
4.冬
师:冬天到、冬天到,什么花儿开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腊梅花儿开放。
师:什么吹、什么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幼:北风吹、雪花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四、编动作念儿歌
根据儿歌内容,编上简单的动作,完整的念儿歌。
课后反思:
以前在儿歌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说一句,小朋友学一句,通过多次反复,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虽然会说了,但完全靠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性。现在我觉得运用画儿歌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趣味性强,诗画对应,看画学诗针对性强,孩子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我觉得在幼儿学会说儿歌,还可以启发幼儿画儿歌,通过说、画使幼儿理解并掌握儿歌的内容,编排简单的动作,通过说、画、表演等系列活动,圆满的达到认知的目的。
8、中班语言活动领域教案《我想要快乐》反思
设计意图:
《我想要快乐》是“快乐运动每一天”这一主题中的一个活动,故事讲述了两只熊宝宝想知道什么是快乐,于是在不断地寻找快乐,感受快乐的历程。故事语言简洁,图片清晰,内容有趣,情感积极,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拓展孩子的思维,适合中班的孩子阅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小熊找到的快乐。
2.知道我运动我快乐,学说“XX会XX,XX很快乐”的句式。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6.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7.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小熊找到的快乐。
活动难点:
利用动物的运动特长学说“XX会XX,XX很快乐”的句式。
活动准备:
1.PPT
2.小熊兄弟图片
活动过程:
一、小熊的快乐
1.今天,有两个小伙伴来到了我们这儿,你们看是谁呀?(他们分别叫大黑和二黑)我们一起快乐地和大黑二黑打招呼吧。
2.可是大黑和二黑一直觉得不快乐,所以想要快乐!
提问:你觉得什么是小熊的快乐呢?
二、小熊找快乐
1.过渡语:你们觉得很多事都可能是小熊的快乐,但是黑熊妈妈说:“自己去找,才知道什么是快乐!”于是,小熊们出发了!
2.欣赏故事“舒服”段。
区分舒服和快乐的不同含义。
3.欣赏故事“动物朋友的快乐”段。
①小熊遇到了谁?小兔有什么本领?它有什么样的快乐?(小兔会跑步,小兔很快乐)
②刺猬有什么本领?让小熊找到了什么样的快乐?
③青蛙有什么本领?让小熊找到了什么样的快乐?
4.总结:小熊一路走啊走,找到了那么多的快乐,这些快乐都是关于哪一个方面的呀?(运动方面)原来运动可以带给我们快乐!
5.完整欣赏故事:我们今天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我想要快乐》我们一起完整地听一听。
三、小动物的快乐
1.熊妈妈和小熊兄弟搭建了一个快乐的运动场,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搭建快乐的运动场呢?(让更多人得到快乐,快乐带到每一天)
2.你觉得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做什么运动,也会得到快乐呢?(xx会xx,xx很快乐)
3.动物每天都享受运动的快乐,你也去找找自己关于运动的快乐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倾听和参与都不错,但是,在最后的“红队蓝队来比赛”的游戏环节,由于孩子们的前期经验不够丰富,老师的先前铺垫不够,导致孩子在游戏时不是特别有自信,在学说“XX会XX,XX很快乐”前,教师应该在故事环节就及时且深刻地将该句型铺垫好,这样孩子们在比赛说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地去应对。
9、优质教案中班语言《问答歌》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诵读,引导孩子感知问答歌的特点。
2.激发孩子的想象和创意,鼓励孩子结合课堂所学创编问答歌。
3.以读引读,激发孩子诵读儿歌的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问答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6.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7.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教学重难点:
学习趣味诵读问答歌,体会问答歌的乐趣,创编问答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受问答歌的特点
1.朗读《问答歌》
2.找寻特点,引出问答歌这个概念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乡歌》有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问题,第二句是答案。向这样有问题有答案的诗歌叫做,问答歌
(二)趣味诵读《什么好》
1.第一首问答歌展示,读通读顺
2.不同诵读形式拍手读
3.请仔细观察这首问答歌有什么特点?
提示:第一句是什么句?第二句是什么句?以此类推,仔细观察
生:一个问题,一个答案
(三)介绍不同形式问答歌
1、一问一答
a.《水乡歌》《什么好》都是一问一答形式
b.续编《什么好》
根据一问一答的形式来续编《什么好》,
师:引导示范,什么好?
妈妈好,
妈妈心灵手很巧。
什么好?
爸爸好,
爸爸长得帅又高。
c.学生根据生活学习中的情景及感受创编一问一答形式的问答歌
2、连问连答
a.《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
根据《雪地里的小画家》师提问:你能根据这篇诗歌提出几个问题?并找出答案。
像这样多个问题,多个答案的诗歌,叫做连问连答形式的问答歌
b.根据这篇诗歌创编一首问答歌
学生口述,并动笔写在本上
(四)追问形式
1.赏析《谁会飞》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2.观察这首诗歌的特点
第一句问题,第二句答案,第二句的答案是第三句问题的来源
3.创编追问形式的问答歌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创编追问形式问答歌。
例:哪种小动物最可爱?
小白兔最可爱。
哪儿最可爱?
红红的眼睛最可爱。
(五)选择你喜欢的形式创编问答歌
学生自主创编,可以选择任意一种形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都是以孩子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去尝试。所以这节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初步感受节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10、幼儿园活动中班语言《听歌谣对歌谣拍手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一问一答式的儿歌表现形式,感受其中乐趣。
2、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和想象。
3、会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诵歌谣,并能发准屏ping 两liang 身shen 刺ci等字音。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6、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7、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动物卡片:小猫、孔雀、鸭子、公鸡、刺猬、青蛙、小鹿、骆驼。
2、学具:彩笔、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动物卡片请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特点和喜好。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动物,我们一起看看都是谁?” (教师依次出示卡片,幼儿回答。)
师:“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都是什么特点和喜好呢?” (幼儿自由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填空游戏:
师:“小朋友知道这些动物的特点和喜好,现在老师提问,请你们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动物?”
师:“我拍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幼儿依据动物卡片,说出小猫最爱把脸洗。)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出其余的七幅图片。
2、教师完整朗诵拍手歌,感知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
3、用多种形式教幼儿朗诵歌谣。
(1)老师问,幼儿答。
(2)幼儿分组,一组问,一组答。
(3)请两个两个小朋友结合,一边拍手,一边说歌谣。
4、发放彩笔,请幼儿将画册中,没有对出的动物相应的画在方框中。
师:“我们学会了拍手歌,现在请打开画册18页,我们一起将图中没有对出的动物画在方框中。”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歌谣。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尝试回答的内容自己试编,并念给成人听。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对熟悉的小动物很感兴趣,并根据小动物的特性,编出了朗朗上口的儿歌。有个别幼儿对儿歌中容易出错的音,还不能正确的说出来。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操作多说、多练习。
11、最新活动中班语言领域《四季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诗画形式使幼儿了解春、夏、秋、冬的明显特征。
2.培养幼儿诗画教学的兴趣,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内容。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6.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7.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录音机、配乐儿歌一首《四季歌》、笔、绘画用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幼儿完整欣赏配乐儿歌一遍。
2.请幼儿说说儿歌中讲到了什么?
二、画儿歌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画儿歌
1.春
迎春花、柳树、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红的太阳、枝繁叶茂的大树、荷花等。
3.秋
美丽的菊花、飘落的树叶、黄色的小草。
4.冬
腊梅花、雪花飘、雪人等。
三、看画学儿歌
1.春
师:春天来、春天来,什么花儿开?
幼:春天来、春天来,迎春花儿开。
师:红花开、黄花开,谁和谁都飞来?
幼:红花开、黄花开,蜜蜂、蝴蝶都飞来。
2.夏
师:夏天到、夏天到,什么东西当头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红的太阳当头照。
师:谁枝繁叶茂,谁朝着太阳笑?
幼:大树枝繁叶茂,荷花朝着太阳笑。
3.秋
师: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什么画开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菊花画开放了。
师:什么吹、什么飘,谁换上了黄衣袍?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草换上了黄衣袍。
4.冬
师:冬天到、冬天到,什么花儿开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腊梅花儿开放。
师:什么吹、什么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幼:北风吹、雪花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四、编动作念儿
根据儿歌内容,编上简单的动作,完整的念儿歌。
课后反思:
以前在儿歌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说一句,小朋友学一句,通过多次反复,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虽然会说了,但完全靠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性。现在我觉得运用画儿歌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趣味性强,诗画对应,看画学诗针对性强,孩子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我觉得在幼儿学会说儿歌,还可以启发幼儿画儿歌,通过说、画使幼儿理解并掌握儿歌的内容,编排简单的动作,通过说、画、表演等系列活动,圆满的达到认知的目的。
12、中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绕口令《数数歌》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逐渐增强,绕口令这种文学体裁,读起来琅琅上口,十分押韵,可以为中班幼儿所接受和喜爱。《数数歌》这首绕口令将动物拟人化的方法,就像是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一样,让幼儿在看看、找找、说说、听听、念念、玩玩中自主地学习,快乐地表达,体验学习绕口令的愉悦。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有兴趣地学习“数数歌”。
2、学习读准诗歌中一些韵母相同的字(虎、鹿、猪、兔、鼠)以及平、翘舌音:zh、sh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森林背景图,动物图片5张,手偶21个。
活动过程:
一、音乐引入课题
播放音乐《中国话》进场。
师说:我们都是中国娃,从小都会讲中国话,“今天王老师带小朋友学习一首我们中国的绕口令”。
二、学习绕口令
1、“现在我们先来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好不好!”
2、出示大图,“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哪里呀?”你们来找找,他们都藏在哪里呀?快把它们找出来”
3、交代要求:现在我来考考你们,谁藏在山上?
三、出示绕口令对应图片
1、请幼儿将对应的动物贴出来。
2、边贴边正音,帮助幼儿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四、完整学习、掌握儿歌
1、“小动物都被你们找到了,现在王老师把他们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教室完整朗读,并介绍绕口令。
2、教师带幼儿跟读两遍。
3、幼儿和教师一起念两遍。
4、分组念,个别念。
5、小结:小朋友念得真好,小动物们也想和你们一块儿念儿歌,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戴在手上。(把贴有动物标志的椅子摆好)
五、自由选择手偶练习绕口令
1、练习绕口令。小朋友,你们带着小动物们一起来念儿歌吧。
2、要求幼儿根据不同的句式在往前跳。
3、教师带着幼儿加速朗读。
4、总结:小朋友你们今天绕口令已经念的很好了,但是绕口令是读的越快越有趣,要一口气读完,那才叫好,等我们回家再去练习练习。
教学反思:
一节活动下来,感觉幼儿参与性很高,课件的运用、图文结合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记住了诗歌,并朗读下来,整节活动幼儿思维活跃,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不足之处就是觉得老师说的有点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教师指导语言要精练,真正做到引导。
13、幼儿园教案中班语言活动《夏天的歌》诗歌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2、学习诗歌中“×××,在……里”的句式特点,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夏天的歌》诗歌插图、诗歌音频、诗歌图谱,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
——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吗?
播放插图,引导幼儿观察想象,鼓励幼儿讲述。
——图片上都有什么?
播放诗歌《夏天的歌》,引导幼儿初步欣赏。
——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播放诗歌插图及音频,引导幼儿学习诗歌。
1.分段出示诗歌插图及音频,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2.结合诗歌图谱,用问答的形式熟悉诗歌。
3.带领幼儿朗诵诗歌2~3遍。
播放图片,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创编。
1.引导幼儿了解、感受诗歌独特的句式结构:“×××,在……里”。
2.出示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想象、仿编。
3.组织幼儿展示、交流仿编结果,教师记录并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仿编的诗歌。
附【诗歌】
《夏天的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
“蝈蝈蝈”“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
夏天的歌在哪里?
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夏天的歌在哪里?
“哗啦”“哗啦”,在清清的池塘里。
夏天的歌在哪里?
在太阳帽里,在小花伞里, 在冰激凌里。在小朋友乐呵呵的歌声里。
活动反思:
1、设计活动时,我对教材的特点、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提供等有了充分的考虑,但是缺乏对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的预设,缺乏随机性的教育,幼儿每次朗诵到“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里)。”孩子每次都把“中”讲成“里”,我应该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诵诗歌。
2、图标虽然在我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推广,但当它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图标来学习,这是我缺乏考虑的。
3、整个活动的过程可以再开放一些。有些环节的主动权可以交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