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设计:神秘的印第安人》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设计:神秘的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⒈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印第安人脸部造型特征,体验立体造型活动的乐趣。
⒊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⒋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课件、深色纸每人一张、各种图形若干、浆糊等
活动过程:
一、白板课件导入(观看印第安人的视频,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的造型特征。)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很特别的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长得什么样子的?
师: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师: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特别?
师小结: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人,他们非常地喜欢装饰自己,喜欢在脸上画画,把脸涂成五颜六色。还有他们头上会戴上羽毛的帽子,非常漂亮。
二、欣赏各种印第安人造型(白板淡入功能,帮助幼儿有重点的观察。)
师:看看印第安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打扮和我们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还有他们的头上会戴上什么?
三、师幼示范,拓展思维。
1.教师拼贴,拓展幼儿思维。(白板拖拉、无限克隆功能,引发幼儿观察兴趣。)
师:如果你是印第安人,你会怎么装饰你的脸呢?
2.幼儿拼贴。(请一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拼贴,其他幼儿一起说说)
师:谁也想来试一试?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白板播放功能,播放音乐,营造快乐的氛围。)
⒈教师:让我们也来制作一个神秘、有特色的印第安人,一起参加土著舞会吧。
⒉ 幼儿在印第安狩猎舞背景音乐下进行拼贴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⒊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各种颜色、形状的彩纸,进行装饰,在制作中进一步体会印第安人特有的造型特征。
⒋把幼儿粘贴好的图案卷成直筒粘贴起来变成印第安人的脸。
五、展示评价
⒈你们的印第安人都那么漂亮,看看他的脸上是怎么装饰的?他的眼睛、嘴巴、鼻子是用什么形状贴出来的?
⒉幼儿拿着制作完成的印第安人边跳舞边离开活动室
2、大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城市的礼花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不同形态的礼花。
2、学习运用不同颜色的点、线、面组合来表现美丽的礼花。
3、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共同表现的能力。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活动准备:
1、礼花VCD、相机、背景音乐《好日子》。
2、作画工具、黑纸大卡纸(下面贴有城区交通地图)、彩色粉笔。
3、泡沫板、布。
活动过程
一、看VCD,小朋友,今天教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提问:
1、 你看到了什么?
2、 你看到礼花在什么地方放的?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礼花?
3、 什么时候会放礼花?
二、再看VCD,并用动作来表现礼花的绽放?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遍VCD ,看清楚有那些形状的礼花,它们是怎么样在空中绽放的?在空中绽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状?(看VCD)提问:
1、刚才你看到了那些形状的礼花,在空中绽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状?2、让我们来学一学这些礼花的形状。请你学一学。(拍照)(1)请你做一个漂亮的动作来表现这些礼花。(2)几个人合作来表现这些礼花。
三、画礼花
1、这些礼花美吗?你看到那些美丽的颜色?
2、除了这些礼花,你还看到过那些不同的礼花?
3、介绍:今天我们看到的礼花是元宵节时在新落成的大桥上放的,下面我们也要来放礼花,在那里放呢?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下面,我们用彩色粉笔在城市的这些地方上空燃放礼花?
分组进行作画,提示幼儿要画得多、画得大,色彩要丰富。(放音乐和VCD )
四、作品展示、共同欣赏
我们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礼花,让它们在这个美丽城市的夜空绽放,使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表现法,多种多样表现方法的运用是主要特色,同时尽量求新求异,舍弃传统的蜡笔和白纸,用粉笔和黑底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创作欲,用相机来增加幼儿的表现欲,形形总总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美丽的礼花来培养幼儿对家乡的喜爱。从孩子在活动中的大胆表现来看,他们对礼花的感知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而且能将对礼花的喜爱付诸于大胆的笔触表现中。
3、中班美术活动公开课教案:漂亮的纸杯花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纸杯变形制作出纸杯花。
2、在剪剪、画画、贴贴中体验手工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听过故事《三只蝴蝶》、初步会使用剪刀。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1、播放ppt:前几天我们听了《三只蝴蝶》的故事,故事中的蝴蝶最后都找到了避雨的地方,什么是避雨?三只蝴蝶在哪里避雨?
2、师:雨还在下着,可是花园里还有几只蝴蝶没有找到避雨的地方,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怎么才能帮助他们呢?
二、幼儿操作
1、出示纸杯花范例,师:“看,这是什么?这朵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鼓励幼儿探索纸杯花的制作方法。
(1)师:一次性纸杯怎样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幼儿猜测制作方法)
(2)师:让我们看一段录像,从录像里找一找纸杯花的秘密。(播放录像,边看边讲解)
(3)师:纸杯花的秘密你们找到了吗?(幼儿讲述)
根据幼儿讲述的内容依次出示步骤图,并补充操作难点: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直到将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要求:沿直线剪出花瓣、不能剪断,剪好后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装饰,把纸杯花打扮的漂漂亮亮。
三、作品展示
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并把自己做的花布置在主题版上。
4、幼儿园中班美术示范课教案:蜗牛去哪儿了
背景
外出活动时,晨晨找到了一个小蜗牛。过了一会儿,小蜗牛从壳里探出头,在晨晨手里慢吞吞地爬。几名小朋友围在晨晨身边,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老师看到孩子们对小蜗牛这么有兴趣,就将它装进瓶子放在了班上的自然角里,由此,班上就开展了主题活动一一蜗牛。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观察了蜗牛的外貌特征,了解了蜗牛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性。可是,有一天,由于瓶子没有盖严,小蜗牛不见了,孩子们在活动室里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晨晨很伤心,有的孩子还互相埋怨。为了安慰孩子,调整孩子的情绪,教师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设计了绘画表述活动《小蜗牛去哪儿了》。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并通过语言、绘画或粘贴的形式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生命,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蜗牛的外貌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背景图:大树和草,毛毛虫和菜地,花园和蝴蝶,小河和青蛙。
3.环境布置:蜗牛图片、蜗牛生活背景、幼儿观察记录。
4.材料:半成品剪贴画、八开白纸、油画棒、胶棒、手工布等。
5.电教器材:视频仪、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一听
(1)教师交代故事名称——小青蛙旅行记。
(2)放录音——自编童话故事《小青蛙旅行记》(附后),边讲边通过视频仪出示背景图。
2说一说
(l)教师引出主题:故事里的小青蛙去旅行,可高兴了。咱班自然角的小蜗牛丢了,小朋友都很着急。其实小蜗牛也去旅行了,旅行是一件多快乐的事啊。你们想一想,小蜗牛可能到哪里去旅行呢?它会碰见谁,看到什么,遇到什么事呢?
(2)围绕这几个问题,让幼儿找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讨论。教师走到幼儿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
(3)全班幼儿一起交流。
3.画一画
(1)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介绍提供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材料。
(2)幼儿绘画、粘贴。教师细心观察,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对不敢大胆绘画的幼儿,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蜗牛去哪儿了?它找妈妈去了。”这样,幼儿重复地画出同样的蜗牛,就有成功感了。教师还可以说:“小蜗牛找花姐姐去了,花姐姐什么样呢?”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考虑,画出花姐姐。
对不会画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挑选适当的半成品材料,粘贴蜗牛及背景。
对不喜欢换色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欣赏环境创设中的作品或其他幼儿的作品,让孩子感知色彩的美。
4讲一讲。
(1)教师引导画完的幼儿讲画。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把小蜗牛去旅行的经历讲给老师、小朋友或其他人听。
(2)教师协助
幼儿将作品粘在展示板上;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活动延伸
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录音后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
教师协助幼儿将绘画作品装订成书,放在图书区,供大家阅读和讲述。
附:小青蛙旅行记
在井里住着一只小青蛙。周围的人每天用绳子拴着桶从井里往上打水。小青蛙看到水桶上来下去的,真想到井外边儿去看一看。
有一天,小青蛙跳进打水的桶里,和水桶一起上去了。它趁人不注意,迅速地跳到了旁边的草丛里。它看见小草一棵接着一棵,绿绿的,旁边还有一棵大树!再抬头往上看,呀,大阳真刺眼!小青蛙想,这儿可真大呀,可比在井里好多了!它蹲在那里看了一会儿,心想,既然我已经跑出来了,那我就跑得再远一点吧,看一看别的地方是什么样。于是,它又用力向前跳去。
小青蛙来到一个菜园子旁边,停下来喘着气。“世界多大啊!我得好好看看,不能守在一个地方。”它自言自语地跳进了菜园子,“好绿的菜啊!真漂亮!”这时,菜叶子上的一条毛毛虫说:“小青蛙别走了,你就留在这里和我做伴吧。”小青蛙没有听毛毛虫的话,继续向前跳着。
它来到了一个花园里,这儿开着各种颜色的花儿,有红色的、黄色的、粉色的……好看极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小青蛙以为它是一朵会移动的花儿,对着蝴蝶说:“好漂亮的花呀,还会飞呢!”
天渐渐地黑了。小青蛙看见了无数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小青蛙继续向前跳着,希望看到更多更新鲜的东西。
“呱、呱”,一种好熟悉的声音。小青蛙顺着声音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看到几只青蛙在荷叶上唱歌。它们邀请小青蛙参加它们的音乐会,小青蛙高兴地跳到了一个荷叶上,和大家一起“呱、呱、呱”地唱了起来。这一天可真让小青蛙长了见识。
5、中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设计:神秘的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⒈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印第安人脸部造型特征,体验立体造型活动的乐趣。
⒊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⒋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课件、深色纸每人一张、各种图形若干、浆糊等
活动过程:
一、白板课件导入(观看印第安人的视频,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的造型特征。)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很特别的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长得什么样子的?
师: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师: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特别?
师小结: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人,他们非常地喜欢装饰自己,喜欢在脸上画画,把脸涂成五颜六色。还有他们头上会戴上羽毛的帽子,非常漂亮。
二、欣赏各种印第安人造型(白板淡入功能,帮助幼儿有重点的观察。)
师:看看印第安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打扮和我们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还有他们的头上会戴上什么?
三、师幼示范,拓展思维。
1.教师拼贴,拓展幼儿思维。(白板拖拉、无限克隆功能,引发幼儿观察兴趣。)
师:如果你是印第安人,你会怎么装饰你的脸呢?
2.幼儿拼贴。(请一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拼贴,其他幼儿一起说说)
师:谁也想来试一试?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白板播放功能,播放音乐,营造快乐的氛围。)
⒈教师:让我们也来制作一个神秘、有特色的印第安人,一起参加土著舞会吧。
⒉ 幼儿在印第安狩猎舞背景音乐下进行拼贴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⒊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各种颜色、形状的彩纸,进行装饰,在制作中进一步体会印第安人特有的造型特征。
⒋把幼儿粘贴好的图案卷成直筒粘贴起来变成印第安人的脸。
五、展示评价
⒈你们的印第安人都那么漂亮,看看他的脸上是怎么装饰的?他的眼睛、嘴巴、鼻子是用什么形状贴出来的?
⒉幼儿拿着制作完成的印第安人边跳舞边离开活动室
6、中班美术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我的家人
一:准备:油画棒、操作卡片、自带全家福照片。
二:教师重点引导,教师示范画出头型、五官、可以用简单的嘴的变化来表示情绪。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自己的家庭,爱社会,热爱父母的情感。
2、通过活动引起幼儿对画画的兴趣,使幼儿感受画画色彩的美。
3、引导幼儿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画出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特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四: 活动过程:
1、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家中的每个人的特征,说说照片上一家人长得怎样?表情怎样?一起来学一学。
2、教师重点引导,教师示范画出头型、五官、可以用简单的嘴的变化来表示情绪。
3、引导幼儿大胆地用线条来勾画,老师巡回指导,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掌握五官的大概位置。启发幼儿选用适当的颜色涂画点状,用色彩来装饰画面。
4、让幼儿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全家照是什么样的。
活动结束:
可以把幼儿画的我的家人全部贴在小墙饰上。
7、中班综合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筷子
中国的筷子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可谓独树一帜,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筷子已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据研究,在幼儿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时,同时牵动着手指、手腕、手臂等多个关节的肌肉,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锻炼小肌肉的协调性,提高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同时肌肉活动刺激脑细胞,有助于幼儿大脑的发育,促进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中班的孩子对筷子虽然不陌生,但对筷子的由来、特点、用途没有明确的认识,本着“教育要立足孩子的生活、高于孩子的生活”的原则,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结合日常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设计组织了系列活动“有趣的筷子”。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基本信息(由来、种类、特征等)。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并从活动中感受到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小肌肉的协调能力。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家长资源:请家长协助收集筷子、筷子图片及其相关信息。
2.环境准备:①墙面布置一些与筷子及正确使用筷子相关的图片;②区角设置筷子及筷子工艺品的展示;③开设“神奇‘筷’吧”区角,摆设供幼儿练习用筷子的材料:筷子、玻璃球、塑料块、纸团等;④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提供关于教幼儿使用筷子的信息,如正确持筷方法,使用礼仪,卫生、安全用筷常规及幼儿这方面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
活动流程
了解筷子的由来、基本特征——探索筷子的不同用途——学习使用筷子及文明用餐礼仪。
活动一 我和筷子交朋友
目的:
1.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
2.掌握筷子的种类与区别。
3.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准备:筷子、欢快的音乐、各种不同种类筷子及筷子由来的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谜语:身体细细又长长,兄弟进出总成双,只是喜欢吃菜菜,总是不会喝香汤。
引导幼儿通过谜语,发挥想象,对筷子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欣赏筷子的故事,了解筷子的历史
师:筷子的发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
结合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为幼儿讲述筷子的发展历史;通过提问,让孩子进一步明确筷子是中国的发明,是中国人的创造。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帝尧时期,中原发洪水,百姓们苦不堪言。有个叫大禹的人接受了治理洪水这个艰巨的任务,大禹是一个特别聪明,而且能吃苦耐劳的人,他带领治理洪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挖沟筑渠,疏通管道,打算引洪水入海,缓解灾害。就这样,为了帮助人们治好水患,大禹曾经三次路过家门也没进去,总是在野外吃饭、睡觉,以节省时间。一次,他在野外煮肉吃,陶锅的肉很烫手,无法立刻用手抓食,他不想浪费时间,便砍下两根树枝,把肉夹出来吃,久而久之,大禹练成了用树枝夹取食物的本领。他的部下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也不会把双手弄脏,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
慢慢地,聪明的人们用木头削成筷子,再后来,人们学会了用别的东西代替木头制作成筷子,像竹子、塑料等,所以才有了小朋友们现在看到的各式各样的筷子。
三、观察实物,讲述特征
1.观察自己带来的筷子
师:看看你带来的筷子和别人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你的筷子跟小朋友的筷子是用同样的材料做的吗?
小结:筷子发展到今天,不仅可以用木头做,还可以用竹子、塑料等材料做,而且上面的图案、花色也在不断丰富,变得越来越漂亮。
2.欣赏各式各样的筷子
教师播放各种筷子的多媒体图片,请幼儿欣赏,扩展知识面。如:古代皇帝用的玉筷、工艺品象牙筷、炸油条时用的长长的筷子、家庭套装筷等。
四、尝试为筷子配对,知道筷子以“双”为单位
1.听音乐,尝试为筷子配对
师:听,美妙的音乐开始了,帮你的筷子找到它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
每位小朋友手拿一根筷子,根据材质、花色一样的特点,找到另一根筷子,配对成功后跟随欢快的音乐跳“筷子舞”:随着腿部的屈伸,身体的扭动,用筷子敲打手、臂、肩、背、腰、腿等部位,边打边舞。
2.探讨配对方法,学习筷子以“双”为单位
师:让我们来找一找哪对好朋友最亲密。
让配对成功的幼儿简单讲述,自己是怎样帮助筷子找到好朋友的。
小结:一般筷子都是两根两根一起用的,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双筷子”,每双筷子的材质、形状、颜色都一样,有的上面还有相同漂亮的图案。 活动二 神奇的筷子
目的: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从活动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准备:区角布置成“神奇‘筷’吧”,里面投放关于科学、美工、音乐、生活等活动区域的材料。有关筷子用途的多媒体图片。
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上一次我们一起观看了筷子的故事,还认识了那么多漂亮的筷子,谁来说说,筷子有哪些用途呢?
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回忆筷子的基本用途,如用餐、搅鸡蛋、包水饺等。
二、区域活动,自主探索
师:筷子除了这些用途外,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让我们一起到“神奇‘筷’吧”里看看吧。
幼儿分组实践,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筷子的用途(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计算区:筷子可作为测量工具,对实物进行测量,可借助筷子学习数量关系。
生活区:筷子可用来串糖葫芦、串棉花糖,可用来做支架。
音乐区:筷子可当指挥棒,可当小鼓捶,敲出动听的音乐。
美工区:筷子可制作拼图,搭建房子、椅子、风车等工艺品。
三、成果展示
每组选一名幼儿,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出的筷子的用途并演示,对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奖励,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四、了解筷子的一些特殊用途
多媒体图片展示筷子的一些特殊用途,如服务人员咬着筷子练习微笑;紧急情况下,可用筷子作夹板固定骨折部位;做礼物,寓意“快快乐乐、不离不弃、像筷子一样笔直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事”。
活动三 我会用筷子
目的:
1.掌握使用筷子的基本方法。
2.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3.懂得使用筷子的礼仪常规。
4.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准备:各种形状的食物,筷子、碟子若干,正确持筷示意图,幼儿进餐图片。
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上一次活动,小朋友们探索出了那么多筷子的神奇用途,筷子可高兴了,希望继续和你们做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学习。它们还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但是筷子说了,希望小朋友们吃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再用勺子而是让它们来帮忙,这样它们也能尝尝这些香甜的食物了,可以吗?
二、尝试用筷子夹取食物,探索不同的使用方法
1.幼儿尝试使用筷子,并体验使用筷子的乐趣
教师指导幼儿用筷子夹取食物品尝,自由探索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方法,如夹、挑、拨、搅等。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使用筷子的感受。
2.教授标准的持筷方法及相关礼仪常规
①出示正确持筷示意图,为幼儿讲述使用方法:用右手持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②学习使用筷子的礼仪常规。
观看幼儿进餐图片,结合刚才的活动,引导幼儿分析在使用筷子吃东西时,应当注意哪些礼仪常规。
小结:不拿筷子敲打碗盘;不把筷子指向他人;不用筷子插东西吃;不随便挥舞筷子。
结合所学用筷礼仪,幼儿练习正确持筷动作,用正确的手势夹取食物。
三、游戏“比一比,夹一夹”
利用桂圆、小番茄、饼干等夹取难易不同的东西,让幼儿进行夹一夹的比赛:
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食物从一个小碟夹到另一个小碟,看谁夹得又快有准。
比比谁的持筷方法最标准,谁使用筷子最熟练,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四、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里继续投放面团、玻璃球、纸团、塑料块等多种材料,让幼儿继续练习使用筷子的技巧。
8、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美丽的树叶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喷刷画,激发幼儿对喷刷活动的兴趣。
2、体验喷刷作品的艺术美。
3、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喷刷画
活动难点:学习喷刷画
活动准备:
1、画纸、废旧牙刷、雪糕棒、颜料、抹布、树叶、画笔
2、范画两张(树叶贴画《小金鱼》、喷刷画《小金鱼》)
3、已进行过树叶粘贴活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喷刷画工具,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牙刷,雪糕棒,树叶等绘画工具,让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东西,它们来帮老师做事的,小朋友猜一猜它们来帮老师做什么事呢?
幼儿举手回答。
2、出示喷刷画《小金鱼》
A师:现在老师揭晓谜底了,老师用这些东西画了一幅很漂亮的画(边说边出示画)。
B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喷刷画。
C师:小朋友说一说这幅画和你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画出来的?老师刚刚出示的那些工具又帮了老师什么忙呢?
D幼儿互相讨论3、出示树叶粘贴画《小金鱼 》
引导幼儿欣赏两幅画不同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绘制方式有什么不同?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它们分别是怎么画的呢?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
4、教师小结:两幅作品都运用了树叶剪贴,内容都是小金鱼,但其中一幅的背景采用了喷刷方式,而原来树叶剪贴的地方把树叶取出就只留下了白色图案。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好玩的画法来画出可爱的小金鱼吧?
二、教师讲解示范,幼儿观察。
1、选择合适的树叶做小金鱼的身体、尾巴、鱼鳍、大眼睛等,也可以用剪刀剪除来。
师:小朋友们见过小金鱼吗?小金鱼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总结:圆圆的脑袋,大大的、漂亮的尾巴,鼓鼓的眼睛……
2、在树叶后涂上胶水固定在相应的画纸上。(注:胶水不能多涂)
3、运用红、黄、蓝几种颜色搭配,在纸上喷刷背景。
喷刷方式:可以先喷红色,用一把牙刷蘸少量的红色,然后牙刷和雪糕棒相互摩擦,红色均匀地喷洒在纸上;再用同样的方法喷洒黄色或蓝色,但必须等画上的颜色干了以后再进行。(注:换颜色时也必须换牙刷和雪糕棒。喷刷颜色的顺序可任意)
4、轻轻撕下树叶,在眼睛的位置涂上颜色。
三、幼儿自行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要提醒幼儿注意喷洒颜色的力度,要均匀喷洒,不要洒到其他小朋友的画纸上。
四、幼儿自评作品
1、让一到二名幼儿到集体面前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如:我是用了三种树叶拼成了小金鱼,用剪刀剪出了小金鱼的眼睛和鱼鳍,我把它们用胶水固定好,用牙刷和小棍子先喷洒了红色,再喷洒了黄色,最后喷洒了蓝色。最后我把树叶撕下来,画上眼珠。我的作品就完成了,我觉得我的小金鱼真好看。)
2、让幼儿给听课的老师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师:小朋友现在拿着自己的小金鱼去给后面的老师介绍一下吧?问问我们的老师小金鱼可不可爱。
活动延伸:
师:我们今天用树叶拼了小金鱼,小朋友回到家以后还可以用树叶拼其他的小动物,用老师教你们的方法喷上漂亮的颜色,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拼得最多。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使用喷画的经验很关键,找和孩子的小肌肉发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在日常游戏中让孩子玩一玩、喷一喷,有粗浅的喷的技能,当喷色时应提醒幼儿注意不移动树叶,并喷洒均匀、适量。
9、中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小螃蟹
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外部特征。
2.以愉快的心情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并作简单的作品介绍。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对螃蟹的外形、动态及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2.实物投影仪、螃蟹1只。
3.绘画用具:记号笔、蘸有颜料的海绵、颜料、纸、棉签和抹布。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八只小脚拾大轿,两只大脚像剪刀,横行霸道不让人,嘴里吐着白泡泡。”这是什么动物呀?
2.以手影游戏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1)示范。
师: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了一只真螃蟹,到处爬来爬去,老师这里还有一只假的螃蟹,它也会爬呢!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用手影做螃蟹爬行的样子)我们两只能干的小手居然能变出螃蟹来,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尝试。
师:两只手的手掌重叠在一起是螃蟹的身体,两边的四只手指就是它的八条腿,那大拇指是什么呀?请小朋友做小螃蟹,老师做螃蟹妈妈好不好?
3.作画。
(1)示范。
师:我们先用一只手放在海绵里按一下,五指要伸直,手放平,使手掌、手指都蘸上墨汁。然后五指张开、伸直压在纸上,印下这只手印,看看像螃蟹的什么?另一半怎么办呢?换一只手用同样的方法蘸颜料,印的时候和做手影螃蟹一样,两个手掌印重叠,手指的方向相反。两只手印都印好后螃蟹的身体和大脚就出来了,接着用记号笔画上大钳子、小腿和爪,画时注意小腿的方向都是向里弯的。你们看,螃蟹画好了,像不像?
(2)交待要求。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个小画廊,以便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
10、中班美术活动公开课教案:美丽的鸟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条画的手法表现美丽的鸟,并突出鸟的不同特征。
2、通过欣赏各种鸟,教师的示范讲解,尝试运用各种简单的线条和图案装饰鸟。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范画,勾线笔,白纸。
2、幼儿已认识过各种各样的鸟。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1、复习已经认识的鸟。提问:你认识那些鸟?为什么?这些鸟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教师小结:这些鸟都有共同的特征,都有尖尖的嘴巴,翅膀和尾巴,猫头鹰的眼睛大大的,老鹰的翅膀大大的,鹦鹉的嘴巴尖尖的,还会说话哩,真有趣。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出示范画)这是一只鸟妈妈,它的鸟宝宝不见了,我们来帮帮它,好不好?那我们来看看它和以前我们见过的、画过的小鸟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鸟的画法。
1、引导幼儿观察范画,认识各种点、线、面。
教师:鸟妈妈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点(线、面)还可以怎样画?让幼儿在黑板上画出来。
2、尝试用线条来装饰鸟。
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鸟?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3、 教师提绘画要求。
教师:现在该轮到小朋友大显身手了,我们一起来画鸟宝宝。我们画小鸟的时候啊,先画小鸟的头(圆圆的脑袋)再画小鸟的嘴巴,小鸟的身体可以画半圆型,也可以画椭圆型。然后我们再画小鸟的翅膀和尾巴,最后,我们用各种线条和图案来装饰。注意:装饰的时候:头、嘴巴、身体、翅膀和尾巴都要装饰到。
4、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鸟,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观赏评析作品。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鸟妈妈找回了鸟宝宝,并且鸟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鸟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鸟妈妈,小朋友来当鸟宝宝,我们一起飞出去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当中看到幼儿这样快乐,这样活跃,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幼儿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幼儿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11、小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脚印》
小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脚印》
活动目标:
1、体验印章画的乐趣。
2、尝试用蔬菜印出不同的花纹。
3、初步学习与同伴合作作画。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印章(藕、海椒、胡萝卜、苦瓜等)
2、每桌一张画纸、四盘颜料、印章、湿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做律动引出蔬菜,激发幼儿兴趣
——瞧,圣诞老爷爷的礼物找到了,这是什么?
……
——这么多的蔬菜宝宝要和我们一起玩,我们欢迎欢迎!
二、出示范画,引发幼儿观察
——圣诞老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手套和帽子,咦,手套上全是蔬菜宝宝的脚印。
——这是什么颜色的脚印呢?
三、示范讲解
——手套上全是脚印,可是帽子上没有呢,那我们也把圣诞老爷爷的帽子印上漂亮的脚印吧!
——从篮子里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蔬菜宝宝。
——轻轻蘸上颜料,如果颜料多了,可以在盘子边上轻轻刮一下。
——然后一只手摁住帽子,轻轻地印上去。
——这儿有,这儿没有。(教师边印边讲解)
——颜料没有了(脚印看不见了),怎么办?我们可以重新蘸一蘸自己喜欢的颜料,然后再印上去,要将整个帽子印满脚印哦!
——糟了,颜料不小心弄到手上了,怎么办呀?我们可以用湿毛巾擦干净,再继续印脚印。
——印完后,记得将蔬菜宝宝放回篮子里。
四、幼儿作画
(一)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小朋友瞧瞧,外面圣诞老爷爷还带来了许多的礼物。我们一起帮它打扮打扮,印上漂亮的脚印,好吗?注意出去时慢慢走,在帮圣诞老爷爷印脚印时,不争也不抢,大家一起玩,别把颜料洒在桌子上、地上了,还别弄脏了衣服,比比谁最能干!
(二)提醒家长不急于帮忙,尽量让幼儿自己尝试
幼儿大部分都印了几个脚印后,请家长也可以一起与幼儿参与创作。
五、教师巡回指导(放音乐)
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巡回指导:
(一)色彩搭配
——这儿有很多相同颜色的脚印了,你换一种颜色试试吗?看看会不会更漂亮呢?
(二)使用印章的方法
轻轻地蘸上颜料,另一只手要摁住手套(帽子),这样印出来的脚印就会更漂亮,试一试吧!
(三)布局
——这儿有很多脚印,可是这儿还没有脚印呢,怎么办?
(四)卫生
——小心别把颜料弄到衣服上或桌子上喽!如果不小心脏了,用湿毛巾擦一擦吧!
六、作品展示
(一) 请家长协助将幼儿作品悬挂在平台上。
——宝贝儿们,圣诞老爷爷的礼物都印满脚印了吗?
——请爸爸妈妈和宝宝一同将它挂起来比一比、看一看。
(二) 家长与幼儿一起欣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