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故事《生日气球》教学设计资料

《幼儿园故事《生日气球》教学设计资料》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故事《生日气球》教学设计资料

1、幼儿园故事《生日气球》教学设计资料

  教育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区分剧本中的主要角色。

  2、了解剧本的基本形式。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大书、小书、碟。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教师和幼儿谈论过生日的经验,启发幼儿讨论有关生日礼物的话题。

  二、阅读大书。

  1、观察封面。封面上有谁和什么东西?引导幼儿说出书名。

  2、第1页:书上有谁?这本书的第一页和别的书第一页一样吗?这一页叫做扉页,这些动物是剧中的人物,这个读本是一个剧本。

  3、第2、3页:小袋鼠去了哪里?袋鼠妈妈要做什么?袋鼠妈妈给小蛇什么颜色的气球?袋鼠妈妈说了什么?小蛇说了什么?章鱼和刺猬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子的?

  4、第4页:袋鼠妈妈给章鱼什么样的气球?给了多少个?袋鼠妈妈和章鱼都说了什么?刺猬的表情是怎样的?

  5、第5页:刺猬想不想要气球呀?它对袋鼠妈妈说什么?袋鼠妈妈做什么?说什么?

  6、第6、7页:刺猬拿到气球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的?请幼儿来模仿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这下子怎么办?

  7、第8、9页:小袋鼠做了什么?刺猬会说什么?他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子的?

  三、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四、幼儿观看VCD,教师结合画面引导幼儿了解剧本的基本形式。

2、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好玩的气球》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单人、双人和多人玩气球的方法。

  2.学习和同伴进行“抛接球”和“打排球”。

  3.体验和同伴合作玩气球的快乐。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气球、筐子、玩气球时候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摸气球,吸引幼儿游戏兴趣。

  1.小朋友站成圆圈,教师拿一个口袋,走到幼儿前面,请幼儿先想一想自己想摸什么颜色的气球,试一试,摸到的气球和自己想要的气球一不一样,如果不一样,该怎么怎么办。(引导幼儿可以和同伴互换。)

  二、吹气球,感受用力吹气让气球变大。

  1.幼儿摸到一个气球以后,把气球吹的不大也不小,然后再把气球口扎起来。不会扎口的,请老师帮助。

  三、玩气球,探索气球的不同玩法。

  (一)单人玩气球。

  1.教师:“气球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把气球变成运动工具,怎样玩,才能让我们的身体运动起来?看看谁的玩法最多。”

  2.幼儿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探索气球玩法。(教师播放背景音乐)

  3.幼儿展示玩气球的方法。(身体不同部位向上垫气球,拍气球,自抛自接球等。)

  4.幼儿再次练习各种各样玩气球的方法。教师播放背景音乐)

  (二)双人玩气球。

  1.教师:“两个人同时玩一个气球,可以怎样玩呢?不用的气球放到筐子里。”

  2.幼儿探索两人玩一个气球的方法。教师播放背景音乐)

  3. 幼儿展示玩气球的方法。(两人互抛互接球,打“排球”,踢足球等)

  4.幼儿再次练习各种各样玩气球的方法。教师播放背景音乐)

  (三)多人玩气球。

  1.教师:“请小朋友自由选择伙伴,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气球,可以怎么玩呢?”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给予鼓励。

  3.教师:“老师考考小朋友,我们全体小朋友都站在圆圈上,脚不能移动,可以怎么玩气球呢?”

  4.全班小朋友站成一个圆圈,玩传气球游戏。气球传的又快又稳,气球掉下的,就不能参加游戏。

  四、变气球,放松愉悦身心。

  1.教师:“气球真好玩,我们也变成气球吧!请根据我的口令做动作:我来给气球打气,气球越来越大,气球飞起来了,气球转圈了,气球落下来了,气球飞起来了,左瑶瑶,又晃晃,气球变小了,气球飞走了。”

  2.幼儿用舒展的动作模仿气球飞高飞低,左右摇摆,摇摇欲坠的样子进行放松运动。

  活动延伸:区域游戏时间探索气球的不同玩法。

  活动反思:

  一、选材适宜,参与兴趣浓厚。

  气球是幼儿最常见的、易得的材料,也是最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平时,节日庆祝的时候,孩子们经常用来装饰教室,但是,把气球当做运动工具,这还是第一次,所以,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意犹未尽。

  二、层层递进,渗透游戏精神。

  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活动中,本人设计“摸气球”“吹气球”“玩气球”“变气球”等游戏,深深地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在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玩法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最后,幼儿再次练习。通过先放,后收,再放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他人的经验,正如《指南》所说,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三、合作分享,渗透情感教育。

  活动过程中,幼儿从探索担任玩气球、双人玩气球到多人玩气球,表面上看只是变换游戏玩法。实际,本人通过游戏玩法,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正如专家所说,幼儿期是建立与同伴友善交往的关键期,幼儿园要多组织合作交往的活动,促其社会性发展。

  总之,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能主动探索各种玩气球的方法,积极参与游戏,他们是快乐的,幸福的,他们的肢体动作和爱游戏的运动天赋得到了释放和锻炼。

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漂亮的气球》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

  2.通过试验、观察了解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能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3.喜欢使用打气筒等充气小工具,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了解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各式气球若干、气球托若干。

  2.多种样式的气球打气筒若干。

  3.插气球的花瓶 4 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两个色彩不同、形状大小相同的气球,一个充满气是鼓的,一个没有气是瘪的,引发幼儿给气球充气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两个气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气球红红肚子里充满了气,是个圆鼓鼓的胖气球。蓝蓝肚子里没有气,是个干瘪瘪的瘦气球。

  气球蓝蓝也想变的跟气球红红一样圆鼓鼓的,小朋友能帮助他吗? 2.幼儿自由探索、想办法给气球充气,让气球鼓起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气球鼓起来的?能不能给大家演示一下?(用嘴吹气的方法和用打气筒充气的方法)

  请幼儿介绍自己给气球充气的方法,交流自己的经验。

  小结:用嘴吹气时,嘴巴不能撒气,要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后捏紧气球嘴,不要让气漏出来。用打气筒充气时,将气球嘴对准充气嘴,捏紧后一下一下地打气,不要让气漏出来。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自己给气球充气的方法,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能不能行?(激发幼儿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的兴趣)

  3.幼儿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探索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试验要求:两人合作给气球打气时,要仔细观察充气过程中气球的变化。

  (1)提问:谁成功了?谁没有成功?什么原因没有成功?

  请没有成功的小组交流失败的原因,请成功的小组分享合作成功的经验。

  小结: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时要相互配合,一人打气,气要一下一下的打;另一个人要将气球对准气嘴,而且要捏紧,不能让气漏出来,这样气球就鼓起来了。

  (2)提问:你们发现在打气的过程中,气球有什么变化吗?小结:原来,气球的大小与充气的多少有关系!充气多,气球就大,充气少,气球就小。

  (3)请幼儿想办法让气球不撒气,学习使用气球托。

  提问:为什么小朋友刚刚充完气鼓起来的大气球,一会儿就变小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气球不撒气?

  幼儿交流让气球不撒气的办法,尝试使用气球托。

  小结:原来充完气鼓起来的气球如果捏不紧气球嘴,里面的起就会漏出来,气球就会变小了。让气球不撒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线绑紧气球嘴、拧紧气球嘴、给气球嘴打结,还可以用气球托。

  4.游戏“打气比赛”,幼儿合作给不同大小、形状的气球打气,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比赛要求:在一定时间内,给气球成功充气数量多的小组即可获胜。

  小结:其实,在合作给气球充气时,只要两人配合好,就会很快给气球充满气,让气球鼓起来,再用球托将气球固定住就可以了。

  5.观察图片,了解生活中充气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物品。提问:生活中的这些物品充气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小结:生活中充气后鼓起来的物品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

  帮我们做很多事情,节省很多力气呢。

  反思: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为此我的活动中组织幼儿大胆试验,并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实验操作经验,让孩子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办法,通过两人合作给气球打气,鼓励幼儿尝试合作完成充气实验,并交流两人合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中班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本节活动注重幼儿的探索求知,在引发幼儿操作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操作实验,最后教师提升总结,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主的交流氛围,大胆说出自己在实验中的探索发现,使幼儿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体验个人、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

  本活动通过自己给气球充气、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充气比赛三个环节,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给气球充气的方法,寻找不让气球撒气的方法,并知道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能够根据气球的大小确定充气的多少,防止气球爆掉。活动中,通过猜想—试验—分享交流经验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

  在活动中出现的气球因充气过多而爆掉的突发事件,也成为了幼儿交流讨论的科学现象,很快幼儿就了解了气球充气过多就会爆掉,大小不同的气球充气也不一样。活动中还出现了气球撒气的现象,幼儿也想了许多的方法,学会了使用气球托固定气球,防止气球撒气。

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瓶子吹气球》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对科学实验感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醋小苏打气球若干纸筒透明玻璃瓶记录单。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小朋友们见过瓶子吹气球吗?

  2.观察材料,并介绍材料。猜想瓶子是怎么吹气球的。

  3.教师介绍瓶子吹气球的实验步骤。

  (1)先用纸筒将适量的苏打粉倒入气球当中。

  (2)将适量的醋倒入瓶子当中。

  (3)将气球的口与瓶子的口套在一起。(4)慢慢将气球中的苏打粉倒入瓶子里,然后观察醋与苏打粉遇到后会产生什么变化。

  (5)与幼儿讨论醋与苏打粉在一起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6)教师小结:小苏打和醋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把气球吹大。

  (7)教师介绍记录单。

  (8)教师请幼儿自主操作。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因切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小苏打和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新鲜感。幼儿在整个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来观察实验中的变化,并可以说出重点,而且在操作时孩子们能发现气球的大小取决于小苏打和醋的用量。这也是本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只是让幼儿知道小苏打与醋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一发现,而且还了解到用量的多少。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达到了《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发展目标。

5、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生日贺卡》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日贺卡的用途,尝试创造性的设计、制作贺卡。

  2、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3、培养基本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精美的盒子里放有各种贺卡;

  2、各种颜色彩纸、马克笔、剪刀、固体胶等辅助材料;

  3、背景音乐《生日快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贺卡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漂亮的礼物,猜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精美盒子)

  2、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提升,如孩子回答:是糖果。老师提升:你猜是甜甜的糖果。

  3、师:看看到底是什么礼物?(出示各种贺卡)

  4、师:知道这些贺卡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导孩子观察贺卡上的字‘生日快乐’)

  5、小结:原来这些漂亮的贺卡都是生日贺卡,这个贺卡是过生日的时候用来祝福亲人或朋友生日快乐的。

  二、制作贺卡

  1、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最好的朋友?贺卡应该怎么做呢?

  三、互赠贺卡

  将贺卡送给朋友,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祝福的话。(放背景音乐)

  活动反思

  《生日贺卡》主要是一堂绘画课,画的是生日的场景,我感觉生日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一个日子,他们谈到这个话题积极性都特别高,于是我就上了一堂手工制作生日贺卡的课,想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希望能够贴近孩子的生活,提高孩子的兴趣,充分展示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能以兴趣为师,主动动手,探索!

6、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月亮生日快乐》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想想、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愿意学说故事中简单的对话。

  2、感受故事中小熊的心情,知道关心同伴和接受同伴的爱都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发兴趣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有关小熊和月亮的故事。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

  二、 故事欣赏,学说对话。

  1、【一天晚上……月亮听不到。】

  提问:如果你是小熊,有什么办法可以离月亮近一点,让月亮听到你说话?

  小结:你们想的办法都有可能,那么小熊用了什么办法?我们继续往下听。

  2、【于是,他划船度过小河,走过树林,爬到高山上。】

  提问:

  1)小熊想送月亮生日礼物,他会对月亮说些什么呢?

  2)你们说了那么多,那小熊到底对月亮说些什么呢?月亮又是怎么回答他的呢?我们仔细听。

  3、【小熊心里想……月亮说。】[ ]

  提问:

  1)小熊对月亮说了哪些话?小熊说这句话的时候,月亮又是怎么回答他的呢?

  2)你们想不想学学故事里小熊和月亮说的话?我们分弟弟组和妹妹组,分别扮演小熊和月亮,一起对话吧

  3)现在你们知道月亮和小熊的生日是哪天了吗?他们都想得到什么礼物呢?小熊到底有没有送给月亮帽子呢?我们接着看。

  4、【小熊回到家,就把小猪储钱罐里的钱,全部倒了出来,然后他上街去,为月亮买了一顶漂亮的帽子】

  提问:帽子是买到了,可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怎样才能给月亮戴上帽子呢?谁有办法?

  小结:你们想了那么多办法,那故事中的小熊是怎么做的?

  5、【当天晚上,他把帽子挂在树上,好让月亮戴上】

  提问:你觉得月亮能戴上帽子吗?为什么?我们和小熊一起来静静的等一等。

  6、【然后他在树下等着……“戴起来刚刚好耶!”】

  提问:1)你们看,小熊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7、【小熊睡觉的时候……他带起来也刚刚好耶!】

  提问:小熊得到了月亮送来的帽子,他心里会怎么想呢?你们学学小熊高兴的样子。

  8、【就在这个时候,一阵风把小熊的帽子吹走了,他在后面追着,但是,帽子却飞走了。】

  提问:

  1)你们看呀,帽子飞走了,小熊呆呆的站在河边,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2)小熊会对月亮说些什么呢?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

  9、【那天晚上……“生日快乐”】

  提问:小熊对月亮说什么了?月亮又是怎么回答他的呢?现在我们妹妹做小熊,弟弟做月亮,一起来学一学。

  小结:虽然他们把帽子弄丢了,可是他们互相还是喜欢着对方,他们真幸福。

  三、交流、情感迁移

  提问:你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小结:小熊关心着月亮,在月亮生日时送他礼物,也收到了月亮给自己的礼物,小熊都感到很快乐,原来关心好朋友,和接受好朋友的关心都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

  四、再次欣赏故事

  现在我们再一次来听听小熊和月亮之间快乐温馨的故事。

  课后反思:

  《月亮生日快乐》是个很温馨的故事,故事中乐观积极的小熊真诚无邪地交友,让孩子们感到温暖。通过故事的讲解,幼儿都为小熊与月亮之间纯纯的友情所感动,心灵也受到了洗礼,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热爱、关心他人,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上让幼儿和家长互动,感受与朋友分享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更好地让幼儿提出疑问,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多让幼儿提出疑问,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幼儿。

7、幼儿园故事《生日气球》优秀教学设计资料

  教育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区分剧本中的主要角色。

  2、了解剧本的基本形式。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大书、小书、碟。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教师和幼儿谈论过生日的经验,启发幼儿讨论有关生日礼物的话题。

  二、阅读大书。

  1、观察封面。封面上有谁和什么东西?引导幼儿说出书名。

  2、第1页:书上有谁?这本书的第一页和别的书第一页一样吗?这一页叫做扉页,这些动物是剧中的人物,这个读本是一个剧本。

  3、第2、3页:小袋鼠去了哪里?袋鼠妈妈要做什么?袋鼠妈妈给小蛇什么颜色的气球?袋鼠妈妈说了什么?小蛇说了什么?章鱼和刺猬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子的?

  4、第4页:袋鼠妈妈给章鱼什么样的气球?给了多少个?袋鼠妈妈和章鱼都说了什么?刺猬的表情是怎样的?

  5、第5页:刺猬想不想要气球呀?它对袋鼠妈妈说什么?袋鼠妈妈做什么?说什么?

  6、第6、7页:刺猬拿到气球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的?请幼儿来模仿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这下子怎么办?

  7、第8、9页:小袋鼠做了什么?刺猬会说什么?他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子的?

  三、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四、幼儿观看VCD,教师结合画面引导幼儿了解剧本的基本形式。

8、双语活动幼儿园中班活动《气球》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巩固蓝色、绿色、红色等颜色单词,并能运用在看图编英文小故事中,能想象编其他小故事。

  2、发展幼儿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气球若干个、图片2套、英语句子、录音带等。

  三、活动过程:

  1、听音乐“气球世界”去参观气球。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去玩,(出示字卡“气球世界”)你们看是那里呀?

  幼“气球世界。

  2、围成半圆坐下休息,提问看到颜色的气球。

  师:What balloo do you see?

  幼:I see……(幼儿自由答)

  3、请幼儿口吹气球。

  ①出示气球,认读单词“balloon".

  ②辨认气球颜色。

  师:What color i it?

  幼:It s……。

  ③吹气球,比赛谁吹的大。(请两组比赛)教师把其中一个大气球刺破,发出“bang".幼儿齐气球爆时的声音:“bangbangbang”

  4、收好气球,引出黑板上第一套图片。

  ①你们看这张图片上的气球是什么颜色?

  幼:red

  师:红色的气球英语怎样说?出示英语句子。

  幼:The red balloon(按此方法把其余四张图片用英语句子讲述)

  ②放故事录音,幼儿听。

  The red balloon. The wihe balloon. The gree balloon .The blue balloon .Bang Bang Bang!

  ③幼儿学讲英语小故事。

  5、出示第二套图片“bowl”。

  幼儿按刚才的方法编出“bowl”的英文小故事。

  6、引导幼儿创编其它故事。如:plane car等.

  7、游戏:踩气球。

  ①气球放在盆里,老师用英语说出一颜色气球幼儿找到该色气球,并放在地上踩爆。准快谁为胜。

  ②大家一起到场地后面去把地上的气球踩爆。

  8、活动结束。

9、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愿望气球》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虚线和实线,学习画图.

  2、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练习均匀的涂色.

  3、积极快乐的参加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猫拿着他最喜欢的气球去草地上玩耍.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等风吹过去后他的气球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挂图)

  2、探讨气球的画法,教师示范.

  师:小熊猫真可爱,我们来看看小熊猫有几个气球啊(引导幼儿数小熊猫手里的线)

  (1)第一个气球——涂色

  师:我们来看看小熊猫的第一个气球变成什么样了?

  幼:没有颜色

  师:那我们来给他涂上漂亮的颜色吧,小朋友可以涂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喜欢红色,所以我请红色的蜡笔宝宝来帮我一起给小熊猫的气球画上漂亮的颜色.涂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从上往下涂,而且要均匀用力涂,不能留白色.不过要小心点,颜色不能涂到气球外面去了要不然气球就破了哦.

  (2)第二个气球——沿虚线画实线.

  师:小熊猫的第二个气球被大风给吹破了,我们来想想办法帮他把气球修好吧.第二个气球跟第一个气球有什么区别?

  幼:第一个气球的线没有断,第二个气球的线断了.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叫这个断断续续线条叫虚线,没有断的我们叫实线.我们把虚线之间的线段连接起来变成实线小熊猫的气球就补好了.补好后我们再涂上漂亮的颜色,小熊猫的第二个气球就找回来了.

  (3)第三个气球——学习自己画圆

  师:哇!这个大风太可恶了,把小熊猫的气球都吹不见了,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给小熊猫画一个漂亮的气球吧.

  3、幼儿自由绘画,教师在旁边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

  师:小朋友们都把小熊猫的气球找回来没啊,没找回来也没关系我们下午接着找.现在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画给旁边的老师们看看吧,看老师们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10、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气球跳舞》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的节奏、旋律以肢体的动作表现气球的各种动态。

  2.能听辨四段音乐表现的不同角色特点,并进行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随音乐表现各种角色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1.小鸟、老鹰头饰,幼儿围半圆坐好。

  2.《气球跳舞》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创设玩气球游戏情境,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用动作进行表现。

  2.引导幼儿说出听了音乐的感受。

  二 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

  引导幼儿说说听了音乐的感受,能初步辨别四段不同的音

  乐。

  提问:听一听音乐一共有几段?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三 分段感受音乐,并能随音乐的变化自由表现气球,小鸟

  及老鹰的动作

  1.欣赏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表现的是谁?心情是怎样的?

  可以用什么好看的动作来表现?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随音乐的节奏,能自由表现气球跳舞的优美姿态。

  小结:小气球们刚刚在天空中能随着音乐的变化自由表现了这么多好看的动作,真美。

  2.感受并欣赏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小鸟和气球快乐舞蹈的样子

  提问:气球在天空中飘呀飘,遇到了谁?他们是怎么跳舞的?

  小结:小鸟玩儿的真开心,他们听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3.自然融入到第三段音乐,体验角色扮演的快乐。

  小鸟和气球正玩儿的开心的时候,听谁来了?引导幼儿自由表现模仿老鹰的样子。

  幼儿扮演老鹰,教师扮演气球,一起扮演老鹰戳破气球,气球从天上落下来的场景。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气球怎么样就会变得安全?(坐到椅子上回到家就安全了)

  四 听辨完整音乐,随音乐进行表演游戏

  1.创编游戏情境,介绍游戏规则。

  介绍规则:气球遇见小鸟和它一起跳舞。遇见老鹰要逃跑。

  如果被老鹰啄到,就做漏气状倒地。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随音乐的变换自由表现。

  2.第一遍游戏,引导幼儿能随音乐的变换,自由表现气球小鸟和老鹰。

  3.第二遍游戏,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

  4.教师和幼儿互评游戏,找到没有遵守规则的地方,注意改正,继续第三边游戏。

  师:你们刚才玩的怎么样?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气球宝宝在躲老鹰时也要随着音乐的节奏飘回自己的位置,不然气球宝宝相互碰撞也会破的,老鹰也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去追逐气球宝宝。

  五 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气球宝宝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飘到外面看看还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吧。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真正感悟到了:教师语言情景创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引导语关系着幼儿的表现,关系着整节课目标的趋向。

  教师语言情景创设的重要性,教师的引导语关系着幼儿的表现,关系着整节课目标的趋向。

11、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吹气球的瓶子》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爱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旨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

  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活动难点:

  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每人一份活动材料,包括杯子、小苏打、醋、空瓶子、勺子、漏斗、气球。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气球)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把它变大。(幼儿自由探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

  ——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我们今天的实验会用到哪些东子?(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等)

  2、教师分步骤做实验,幼儿仔细观察并思考: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做实验的具体步骤,一会自己做的时候就不回手忙脚乱了。

  实验步骤:

  (1)将小苏打用漏斗装进气球里。

  (2)将白醋用漏斗灌进瓶子里。

  (3)把气球套在瓶子上。

  (4)气球套好后,将气球拿起来,让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挥发出气体。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

  一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它会让气球变大。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白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结束部分

  幼儿继续探索,气球大小的原因。

  教师小结:如果想让气球大一些,就多用一些白醋和小苏打,反之气球就会小一些。

  四、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使用这个实验原理探索更多的玩法和用途。

  活动反思:

  《会吹气球的瓶子》这是一节大班科学实验,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猜测、探索、试验,发现气球变大的奥秘。

  在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把气球变大,试一试,看谁的气球最大。大部分孩子能够用嘴巴吹气球,并把气球吹大。紧接着我便出示瓶子,让幼儿猜一猜瓶子能否将气球吹大?

  这一提问的出现,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很多孩子都是充满信心觉得气球能够吹大,还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气球吹不大。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呢?”,问题一出来,很快得到了幼儿的回应“我们要试一试,去吹一吹才能知道结果。”这样的效果比起直接让孩子去操作好多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为什么瓶子会把气球吹大?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关键。当孩子们出现了一系列的猜测后,我展示自己的瓶子吹气球,并吹给孩子们看,然后请们观察,为什么老师的能够吹大,你们的不行。让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答案。在孩子们找到答案后,再请孩子们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孩子们通过实验成功地将气球吹大时,个个都享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这一节活动,我们乐意了解到我们不管在任何时都要从幼儿出发去考虑问题,给孩子足够思索、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科学。

12、幼儿园小班语言故事《小乌龟上幼儿园》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了解交朋友的方法。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乌龟上幼儿园》故事图片4张、完整故事音频、分段故事音频、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图片。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遇到了谁?

  ——小青蛙在乌龟壳上面做了什么?小鸭子呢?

  阅读故事图片第二遍,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小乌龟的表情,理解小乌龟在幼儿园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变化。

  1.观察画面,描述小乌龟刚上幼儿园的心情。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心情是怎样的?他开心还是难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乌龟缩在壳里,眼泪都流出来了。

  2.观察故事最后一幅画面,讨论小乌龟心情的变化。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发现了小乌龟后,他们干什么了?

  ——他们组成了一个乐队。小乌龟敲鼓、小青蛙跳舞、小鸭子唱歌……

  ——这时小乌龟的心情又怎么样了?他高兴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乌龟的头伸出来了,它的眼晴和嘴巴都笑了起来。

  请幼儿欣赏完整故事视频。

  引导幼儿像小乌龟一样交朋友。

  ——你们现在也上幼儿园了,在幼儿园里开心吗?你像哪个小动物呢?

  ——如果班上有的小朋友像小乌龟一样害怕,我们应该怎么帮帮他呢?

  (如:和他一起玩、拿玩具给他、大家一起抱抱他等,鼓励他像小乌龟一样勇敢地交朋友)。

  温馨提示

  最后一个环节涉及到交朋友的方法,对幼儿来说可能有些难,教师可以多进行引导或者放到日常活动时间开展。

  附故事

  小乌龟上幼儿园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它都不认识,它害怕地把头、四肢和尾巴通通缩进乌龟壳里。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走过来,都不知道这个趴在地上的东西是什么,就在上面跳来跳去,当鼓敲呀,还在上面画画呢!

  小乌龟忍不住大哭大叫起来。大家吓了一跳,原来是只小乌龟呀!小青蛙、小鸭子和小鸡高兴地邀请小乌龟和它们一起玩,大家又唱又跳,好快乐哦!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语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演等形式完成了本节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较好,活动目标也基本达成。首先我出示故事大书,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观察大书封面,初步了解大书中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然后一页一页讲故事,讨论故事内容,再次欣赏故事,感受小乌龟表情的变化,接着鼓励幼儿表演故事,最后播放歌曲,鼓励幼儿和好朋友一起跳舞。在最后的环节,我进行了小结,引导幼儿学习小乌龟,每天要开心的来幼儿园,这是活动的重点教育目标所在。表演故事环节由于准备的头饰只有一套,而幼儿的参与兴趣很高,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幼儿没有参与表演,有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