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诗歌: 摇篮

《大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诗歌: 摇篮》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诗歌: 摇篮

1、大班语言活动教学设计 诗歌: 摇篮

  教育活动前评析

  《摇篮》是一首诗歌,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大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思维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有了知识迁移的能力。本次活动借助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提问、看图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朗诵,让幼儿感受不同形式的语言美;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形式,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创编,给幼儿提供自我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充分体现让幼儿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的理念。

  ·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能有语气地地朗诵诗歌。

  3.仿编诗歌——创编诗歌,体会当“小诗人”的喜悦之情和爱妈妈的情感。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仿编(创编)诗歌的经验。

  2、物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布娃娃21个、大白纸、各种小图案

  3、环境准备

  ⑴画一个线圈;

  (2)分四组贴上图案标志:星宝宝、花宝宝、鱼宝宝、小宝宝

  · 活动过程实录

  一、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安静游戏。

  (播放《摇篮曲》,师幼微闭眼睛,头向右斜靠合拢的双手,安静、轻步走在椭圆形线圈上;然后,轻轻坐在线上,闭眼,安静听音乐。)

  二、感知理解、进行情感体验活动

  1、听听说说。

  (1)配乐朗读诗歌,幼儿讲述听到的内容。

  师幼对话

  师:(放配乐诗)让我们来听一听这首优美的诗,听后说一说你们听到了什么?

  听后,幼儿自由表达。

  2、理解诗歌内容,进行情感体验。

  (1)师幼互动整体理解。

  如:师:蓝天是摇篮,摇着()?

  幼儿:摇着鱼宝宝。

  如:师:白云为什么是“轻轻飘”?

  (浪花为什么是“轻轻翻”?)

  (风儿为什么是“轻轻吹”?)

  (歌儿为什么是“轻轻唱”?)

  (妈妈是怎样哄着小宝宝睡着的?)

  并帮助幼儿理解动词的作用,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几个动词的运用,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应该轻轻地活动,不打扰别人,最后一个问题幼儿说出了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的情感。

  (2)演示课件,朗读图文诗歌。

  方法:分句跟读;分节朗读。注意读出语气,并用身体动作模仿相应的动作。

  三、创造活动

  1、表演诗歌。边读诗歌边表演,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感受。并想想:蓝天(花园、大海)是摇篮,还会摇着()宝宝?

  2、仿编诗歌。

  如: 蓝天是摇篮,摇着( 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月宝宝睡着了。

  3、创编儿歌

  如:草地是摇篮,摇着虫宝宝,

  太阳轻轻晒,虫宝宝睡着了。

  四、情感启发,结束活动

  播放音乐,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宝宝离开活动室。

  五、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在语言区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诗歌朗读比赛;

  2、家庭延伸(亲子共玩,制作图书)

  爸妈和孩子一起进行诗歌仿编(创编)活动,把自己编的内容画一画写上文字,制作成图书。

2、语言项目组优秀教育活动案例 活动名称: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我妈妈》(大班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幼儿最爱的人是自己的妈妈,但他们对妈妈的爱又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对妈妈为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却感受不到,尤其当妈妈对自己管教时,就误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了,而《我妈妈》这一绘本恰恰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运用对比的句子,说妈妈像猫咪一样柔软,运用比喻手法,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用最有力而新颖的方式,让幼儿切实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无处不在。真正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母亲的热爱和崇拜。

  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妈妈为什么会变成蝴蝶、沙发、小猫和狮子的意义时,出示四幅图让幼儿选择并说出自己妈妈像什么;让幼儿对比模仿表现妈妈像小猫和象狮子时不同的感受。从而从生活的细微处淋漓尽致的表达妈妈深深地爱。

  活动目标:

  1.感受妈妈的爱无处不在,崇拜妈妈的无所不能,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

  2.能品读妈妈的爱,并用用较恰当、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绘本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

  3.通过细致的观察,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大胆表达对妈妈不同形象变化的感知。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自己的妈妈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

  2.《我妈妈》绘本PPT 、 配乐音乐。

  3.场地安排:幼儿围半圆弧型面向老师坐。

  活动过程:

  1、说说封面上的妈妈——感受到自己的妈妈是最美丽的。

  师:我知道你们最爱读书了,一起来看一本书吧。看,这本书的名字有人认识吗?这是焦尼的妈妈,你认为她长得漂亮吗?

  小结:原来,在每个人的心里,不管自己的妈妈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使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自己的妈妈都是最美的!在焦尼的心里妈妈是怎样的妈妈呢?

  2、 讲述故事部分片段——帮助幼儿理解“妈妈本领大”也隐含着对宝宝的爱。

  (1)讲述三幅妈妈本领大的画面——萌发幼儿对妈妈的崇敬及感受妈妈为自己的付出。

  ○1妈妈做各种各样美味的蛋糕。

  ○2妈妈是魔法园丁。

  ○3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

  提问:为什么焦尼说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干吗拎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回来?

  (小结:只要是宝宝愿意吃的东西再沉妈妈也不觉得累。)

  焦尼会怎样想她的妈妈呢?你想对焦尼的妈妈说什么?

  你的妈妈有什么本领?(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夸夸自己的妈妈本领大。)

  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觉得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那么屏幕上面的四样东西谁最像你的妈妈?

  3、根据绘本画面想象并说明“为什么妈妈有时候变成蝴蝶、沙发、小猫、狮子?”—— 理解妈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爱。感受排比的句式。

  (1)出示妈妈变蝴蝶、沙发、小猫、狮子的画面引导幼儿说出对自己妈妈的感觉。

  师:看它们谁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妈妈像沙发一样舒适。像小猫一样温柔。象大狮子一样凶猛。)

  妈妈什么时候会对你像小猫一样温柔?妈妈对你做过那些温柔的事情?

  你做了什么事情让妈妈气得变成大狮子一样凶?你喜欢妈妈吼吗?妈妈身其实还爱你吗?

  小结:其实妈妈凶你的时候也是爱你的。那么在焦尼心里妈妈像谁呢?

  (2)教师讲述: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适,象小猫一样温柔,有时候象大狮子一样凶猛。其实妈妈不管是像小猫一样温柔还是象大狮子一样凶的时候都是一样爱焦尼,

  4.和幼儿共赏绘本,排比句式部分让幼儿和自己一起读。——通过品读充分感受妈妈的爱,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师:欣赏完绘本,我知道在你们心里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你们想不想也编成一本绘本让大家来了解一下妈妈对你的爱?

  5、幼儿共同分组绘画《我妈妈》。——通过亲自绘画真切的感受生活中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

  6、延伸活动:将幼儿绘画分组编订成绘本《我妈妈》并投放到语言区幼儿共赏讲述。

3、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学设计 诗歌: 摇篮

  教育活动前评析

  《摇篮》是一首诗歌,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大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思维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有了知识迁移的能力。本次活动借助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提问、看图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朗诵,让幼儿感受不同形式的语言美;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形式,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创编,给幼儿提供自我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充分体现让幼儿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的理念。

  ·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能有语气地地朗诵诗歌。

  3.仿编诗歌——创编诗歌,体会当“小诗人”的喜悦之情和爱妈妈的情感。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仿编(创编)诗歌的经验。

  2、物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布娃娃21个、大白纸、各种小图案

  3、环境准备

  ⑴画一个线圈;

  (2)分四组贴上图案标志:星宝宝、花宝宝、鱼宝宝、小宝宝

  · 活动过程实录

  一、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安静游戏。

  (播放《摇篮曲》,师幼微闭眼睛,头向右斜靠合拢的双手,安静、轻步走在椭圆形线圈上;然后,轻轻坐在线上,闭眼,安静听音乐。)

  二、感知理解、进行情感体验活动

  1、听听说说。

  (1)配乐朗读诗歌,幼儿讲述听到的内容。

  师幼对话

  师:(放配乐诗)让我们来听一听这首优美的诗,听后说一说你们听到了什么?

  听后,幼儿自由表达。

  2、理解诗歌内容,进行情感体验。

  (1)师幼互动整体理解。

  如:师:蓝天是摇篮,摇着()?

  幼儿:摇着鱼宝宝。

  如:师:白云为什么是“轻轻飘”?

  (浪花为什么是“轻轻翻”?)

  (风儿为什么是“轻轻吹”?)

  (歌儿为什么是“轻轻唱”?)

  (妈妈是怎样哄着小宝宝睡着的?)

  并帮助幼儿理解动词的作用,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几个动词的运用,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应该轻轻地活动,不打扰别人,最后一个问题幼儿说出了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的情感。

  (2)演示课件,朗读图文诗歌。

  方法:分句跟读;分节朗读。注意读出语气,并用身体动作模仿相应的动作。

  三、创造活动

  1、表演诗歌。边读诗歌边表演,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感受。并想想:蓝天(花园、大海)是摇篮,还会摇着()宝宝?

  2、仿编诗歌。

  如: 蓝天是摇篮,摇着( 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月宝宝睡着了。

  3、创编儿歌

  如:草地是摇篮,摇着虫宝宝,

  太阳轻轻晒,虫宝宝睡着了。

  四、情感启发,结束活动

  播放音乐,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宝宝离开活动室。

  五、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在语言区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诗歌朗读比赛;

  2、家庭延伸(亲子共玩,制作图书)

  爸妈和孩子一起进行诗歌仿编(创编)活动,把自己编的内容画一画写上文字,制作成图书。

4、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诗歌《秋天的颜色》教学活动设计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诗歌《秋天的颜色》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秋天的色彩美。

  2、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秋天的树木变化及菊花。

  2、配乐诗歌。

  3、课件《秋天的颜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引导幼儿讨论:秋天有哪些花开了?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秋天的树是什么样的?

  2、导出诗歌:秋天是多么的美丽啊!这些花儿和树都要来说说它们看见的秋天。

  二、欣赏诗歌:

  1、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诗歌。

  2、分析诗歌:菊花是怎样说秋天的?枫叶是怎么样说秋天的?松树是怎么样说秋天的?大地说什么呢?

  3、出示图片,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句式: 说:秋天是 。

  4、进一步理解诗歌:为什么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依此类推)为什么大地说秋天的彩色的?

  5、理解诗歌的题目:菊花、枫叶、松树、大地说得都是什么呀?小朋友能把它们说得话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吗?谁能给这首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6、配上音乐,幼儿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还有许多东西也想说说秋天的颜色,出示苹果,你觉得苹果会说什么呢?

  2、鼓励幼儿进行仿编。

  3、把幼儿仿编的话编成一首新的诗歌。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色彩表现秋天的颜色。

  2、在自然角收集、展示秋天的水果、种子。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在本次活动中多加入一些师幼互动环节以及游戏就更好了,另外再多加入一些关于秋天的知识,幼儿会更感兴趣。

5、语言活动教案:大班诗歌《风在哪里》优秀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大班诗歌《风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和理解作品,体验诗歌中蕴含的美感。

  2.学习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帮助幼儿理解 这些词语的意思。

  3.通过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仿编诗歌,扩展想象,锻炼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重点:

  学习并理解作品《风在哪里》。

  活动难点:

  大胆地进行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扇子人手各一。

  2.花、草、树头饰各一。

  3.诗歌CD。

  活动过程:

  一、了解风从哪里来,知道空气流通产生风。

  1.玩扇子引出风。

  2.讨论风从哪里来,风是怎样产生的。

  二、诗歌欣赏《风在哪里》。

  1.集体欣赏一遍后提问诗歌的名称,谁和风做了朋友

  2.集体在欣赏一遍后提问树儿、花儿、草儿说了什么,风给四季带来了什么变化。

  3.结合图象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的意思。

  4.欣赏表演。

  5.集体边朗诵诗歌边表演。

  三、鼓励小朋友相互讨论后谈谈对这首诗歌的感受。

  四、仿编诗歌。

  1.讨论风还会和谁做朋友。(水、风筝、风车、小船、国旗等)

  2.请小朋友看录象欣赏风的朋友。

  3.教师示范。

  4.幼儿仿编。

  5.串连编好的诗歌。

  6.看图象集体朗诵编好的诗歌。

  五、游戏《玩风车》。

  评析:

  来指导幼儿学习如何表现优美的诗歌,更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更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风在哪里》,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表现了风和植物,四季的关系。诗歌前面部分的描写比较具体,形象,幼儿能够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比较容易理解的。而最后部分描写风与四季的关系则是比较抽象的。在此,在本次的活动中,我重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最后部分。着重通过引导幼儿理解风和四季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四季风的不同特点及与这相匹配的自然界的变化等,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描述。

  此外,对诗歌的优美意境的感受也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活动中我通过优美的图画,轻柔的配乐,有感情地朗诵等多方面的结合,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同时,也通过有感情地朗诵,表演。

6、幼儿园大班活动诗歌教案:《落叶》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名称:创编诗歌——落叶

  活动目的:

  1、体会创编的乐趣,感受语言美带来的意境美。

  2、了解诗歌语句结构,能够大胆用连动性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学习运用动词:飘、落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水彩笔、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请幼儿在户外捡落叶后进教室,教师提问:

  1、小朋友看看手里拿的叶子像什么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会成现在的颜色?

  教师总结: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变黄了,一阵秋风吹过,小树叶就跟着风姐姐怎样呢?(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飘的动作)

  3、飘起来的小树叶又像是什么呀?(鼓励幼儿再次大胆想象,大胆讲述)

  二、再现已有知识经验,为创编做基础

  师:现在我们就来当小树叶,一会儿,我们就跟着风姐姐用最轻、最美的动作飘起来,风停下时候,小朋友就要赶快想一想:你会落到哪里?(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小树叶随风飞舞的情形后引导幼儿说出树叶有可能落的地方)

  三、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师:刚才,我们的树叶跟着风姐姐去了好多地方。老师记下来的就有这些(分别用简笔画形式画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提问:

  在这些地方都住着有谁?它看见小树叶,会拿小树叶来干什么?(引导幼儿用诗歌语句说出如:树叶落在小河里,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伞)

  请个别幼儿讲述后再分组讲述,将自己所想讲给朋友听。

  四、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讲得真好,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将你们想的记下来,带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图加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再进行讲述)

  本次活动以创编诗歌为主,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设计过程完整,层次性强!

  活动反思:

  活动《落叶》是我们很少接触到的诗歌欣赏。由于最近都在上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小朋友们对身边的落叶都很熟悉,所以孩子们对活动比较感兴趣。特别是最后的仿编诗歌,我发现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袁帅说:“树叶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虫爬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做摇篮。”、汪涵说:“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猪拿起来,把它当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对仿编诗歌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他们编的句子合起来编到诗歌里,小朋友听到是自己编的句子,都非常兴奋,编的就更起劲了。

  虽说到最后活动将近半个小时,但时间好象还是太短。于是,我就请小朋友活动后找个好朋友一起编,或编给老师听。活动后我想,孩子对仿编诗歌的兴趣这么高,何不请他们把编好的句子让爸爸妈妈写好带到幼儿园来,再编成新的诗歌,贴在班级里,孩子们肯定会更开心的。

7、幼儿园教案大班语言诗歌教学设计:听雨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并理解散文诗,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仿编。

  3、 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

  引导幼儿欣赏并理解散文诗,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难点: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仿编。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ppt、音频(打雷声、下雨声)、散文诗录音、沙锤、撞铃、打棒、碰钟、报纸等。

  活动过程

  一、说雨——创设情境,引出“雨”。

  播放打雷的声音,创设下雨天的情景。

  师:小朋友,咱们去郊游吧!听,这是什么声音?天气会有什么变化?要下雨了咱们赶紧躲雨吧!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

  二、听雨——欣赏诗歌,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1、 从“小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 教师讲述简要故事内容。

  师:小豆豆为什么不喜欢下雨?妈妈教了她什么好办法?豆豆是怎么听雨的?学学她听雨的样子。

  3、 欣赏散文诗,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1)幼儿欣赏散文诗录音,了解雨点在不同地方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师:豆豆会听到怎样的雨声呢?

  (2)幼儿回答:豆豆听到的声音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雨声?

  (3)教师出示沙锤、撞铃、打棒、碰钟、报纸,幼儿通过演奏乐器亲身感知象声词沙沙沙、叮叮叮、滋滋滋、嗒嗒嗒。

  (4)教师小结:小朋友通过演奏乐器感受了不同的雨声,也说出了豆豆听到的不同雨声,可是小雨分别落在了哪里,在干什么呢?我们来看着大屏幕静静地、仔细地听。

  (5)幼儿观看PPT,理解散文诗。

  师:这些雨声分别落在哪里?在干什么?(幼儿说说看)

  4、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演奏乐器、朗诵散文诗。

  师:这首散文诗讲的是豆豆在干什么?(听雨),这首散文诗的名字就叫《听雨》。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边演奏乐器边朗诵散文诗,将我们对下雨天美的感情表达。你最喜欢散文诗的哪一句?

  三、雨趣——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仿编。

  1、 师:调皮的小雨除了落在树叶、屋顶、花蕊里、窗玻璃上,它发出怎样的声音,落在哪里,干什么呢?

  2、 幼儿大胆仿编、并在集体面前表达。

  四、玩雨——引导幼儿感受下雨天的情怀,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1、 与“雨”嬉戏。

  你们猜猜小豆豆现在还讨厌下雨吗?雨还在下,小豆豆好想出去看看雨、听听雨声,和小雨一起游戏,如果出去你会和小雨如何玩?穿上我们的雨衣、雨靴、打上漂亮的小花伞去和小雨玩吧!

  2、 总结:希望小朋友不要因为下雨就沮丧起来,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在屋子里趴在窗户跟前静静的听感受雨水的美妙歌声,还可以用画笔记录假如你在雨中想要做的事,想办法让自己和别人快乐起来。

  活动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自身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涉及的内容过多,以至于上课时长过久、拖沓;接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态过于激烈使幼儿无法专注于故事内容,未理解故事内容;然后在欣赏散文诗的环节中让幼儿使用乐器感受不同雨声,目标不清晰,场面有些混乱,与欣赏散文诗无关;最后“玩雨”环节与欣赏散文诗没有联系可以不设计这个环节。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的实践,我经过实践发现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需要在上课方面多下功夫,弥补自己的缺点,多实践多反思、及时改正,期待自己在下一次教学观摩活动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