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拉拉勾》音乐活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拉拉勾》音乐活动教学设计》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幼儿园《拉拉勾》音乐活动教学设计

1、幼儿园《拉拉勾》音乐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目标:

  1、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唱出歌曲中情绪的变化。

  2、感受朋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重点:

  理解歌曲内容,能有表情地演唱。

  活动难点:

  在演唱、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朋友间友好相处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歌曲CD碟、播放器、纸袋偶(小朋友两个,也可用其他手偶代替)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听音乐拍手做律动。

  (二)熟悉歌词。

  1、请幼儿观察挂图,观察并讲述图画上的内容。

  师:(1)画面上有谁?他们怎么了?

  (2)他们有没有和好?

  2、教师用纸袋偶讲述小故事:有两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不小心碰到了一起。唉呀,好痛!我不跟你玩了!两个小朋友生气了,他们谁也不理谁了。唉!没有朋友感觉真没意思,我们还是很好吧。两个小朋友伸出小手指拉拉钩,他们又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真快乐。

  3、提问: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当你生气的时候时怎么样的?你们是怎么和好的?(引导幼儿说出和好的多种方法)和好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4、教师有表情的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师:有一首歌也是唱了两个小朋友吵架后的发生的事情,请你们来听听歌词是怎么样的!

  5、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朗诵歌词,可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

  (三)教唱歌曲。

  1、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幼儿欣赏,尝试将学会的歌词填唱进去。

  2、幼儿用集体跟唱法学唱歌曲。

  (四)启发幼儿讨论演唱中的处理方法,唱出歌曲中情绪的变化。

  1、想一想,说一说,唱一唱。

  师:(1)怎样能唱出小朋友生气的样子?(启发幼儿用稍重、断顿的声音来唱)

  (2)怎样能唱出小朋友想和好、却又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稍轻、断顿)

  (3)怎样能唱出小朋友很好后快乐的心情?(连贯)

  (4)引导幼儿用断顿和连贯的方法演唱两段歌曲,体验不同演唱方法表现出来的情绪。

  2、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五)自由创编动作演唱。

  1、请幼儿自由找伙伴两人一组,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协商创编动作来表演。可以两段分别进行。

  2、请2至3名幼儿上前表演。

  3、大家自由编配动作表演。

2、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炒鸡蛋》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1、愿意倾听与感受炒鸡蛋音乐活动的过程。

  2、通过听辨音乐,能用可敲击的厨房用具敲打基本节奏。

  3、体验敲打厨房用具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课程准备

  炒鸡蛋的音乐,ppt,碗、筷子、砧板、刀、锅、铲子等厨房用具每人各一份、厨房套装(厨师帽、围裙、套袖)幼儿每人一套。

  课程过程

  一、创设“快乐厨房”情境导入。

  ——小厨师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厨房)

  ——今天快乐厨房做了一份美味菜肴,我们来看一看是什么?(炒鸡蛋)

  ——炒鸡蛋需要用哪些东西呢?

  二、分段听辨炒鸡蛋的音乐

  1、根据幼儿自由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并创编对应动作,再根据音乐进行分段表演。

  ——那这道菜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你们可以怎样打鸡蛋呢?

  ——还可以怎样打鸡蛋?

  ——听,打鸡蛋的声音多么美妙。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一下打鸡蛋的音乐节奏吧!

  ——我请一位小厨师到前面来跟着音乐节奏来表现打鸡蛋的样子吧!

  ——如果你能跟着音乐节奏打蛋,才会把鸡蛋打的更均匀。

  ——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节奏把鸡蛋搅拌起来吧。

  ——鸡蛋打好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干什么?

  ——你们是怎样切葱的?

  ——你觉得还可以怎样切葱呢?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切葱的快乐吧。

  ——听一听,有什么变化吗?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切葱的音乐节奏吧!

  ——我请一位小厨师到前面来跟着音乐节奏来表现切葱的动作吧!

  ——我看到他是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切葱的,相信他切出来的葱花味道会更浓更香的。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切葱花吧。

  ——葱花切好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干什么呢?

  ——你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炒鸡蛋呢?

  ——还可以怎样炒?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炒鸡蛋的乐趣吧。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一下炒菜的音乐节奏吧!

  ——我请一位小厨师到前面跟着音乐节奏来表现炒鸡蛋的动作吧!

  ——你在炒鸡蛋时是完全跟着音乐节奏一起的真棒!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鸡蛋翻炒起来吧。

  ——鸡蛋炒熟了,我们要做什么呢?(端盘上菜)

  ——你会怎样把菜盛出来呢?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盛菜的快乐节奏吧。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一下盛菜的音乐节奏吧!

  ——我请一位小厨师到前面跟着音乐节奏来表现盛菜的动作吧!

  ——盛菜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在你的脸上能不能看得到?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鸡蛋盛出来吧。

  2、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

  ——原来炒鸡蛋是件很容易又很开心的事情。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受一下炒鸡蛋的快乐过程吧。

  3、再次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幼儿通过动作进行表演。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跟着音乐节奏一起来炒份鸡蛋吧。

  三、出示碗、筷子、砧板、刀、锅、铲子等厨房用具,幼儿分组自由尝试用厨房用具进行敲打,增加分组同伴倾听的环节。

  ——今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厨房用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呢?

  ——用刀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切到手了。炒菜的锅也要拿稳喽。

  ——小厨师们,看!这些厨房用具现在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

  ——请你走到后面的桌子旁,选择一组你最喜欢的用具,然后找到和你拿一样用具的小厨师们坐在一起,敲一敲,玩一玩,听听这些用具能否发出和音乐一样好听的声音。

  1、(碗和筷子)(刀和砧板)(不锈钢材质的锅铲和锅)(木质和塑料材质的锅铲和盘子)分四组

  2、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

  ——嘘,小厨师们,炒鸡蛋的时间快要到喽!

  ——请你们把手中的用具当做一种打击乐器,仔细听,看指挥,我们来做一份炒鸡蛋吧。

  ——如果你们想把这道菜做的特别美味,需要我们每个人之间相互配合,比如打鸡蛋的时候,你们就专心的打鸡蛋,其他人来欣赏他们打鸡蛋的样子,当切葱花的时候,你们就认真的切,当炒鸡蛋的时候,你们就把鸡蛋翻炒起来,当盛菜的时候,你们就想着用什么动作把菜盛出来,只有四组配合起来,才能做出一盘香喷喷的炒鸡蛋。

  ——请你们拿起手中的乐器,跟着音乐节奏来炒鸡蛋吧。

  3、第三次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

  ——哇,好香啊!

  ——你们想用其他的乐器来演奏吗?请把你们手里的乐器放在小椅子上,再去选择一种不一样的乐器尝试一下吧!

  ——小厨师们,乐器准备好了吗?轻轻起立,厨房交响乐要开始演奏啦!

  4、第四次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

  ——你们马上都变成小演奏家啦。

  ——小厨师们,除了葱花可以炒鸡蛋,还可以用什么炒鸡蛋呢?

  5、第五次播放完整炒鸡蛋的音乐。

  ——原来炒鸡蛋有这么多的花样啊

  ——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请你们为他们做一份美味的炒鸡蛋吧。

  ——拿起你们手中的乐器,面向客人老师,选择一个舒服的地方站好,再给他们演奏一遍吧。

  四、经验拓展

  ——请你们拿好手中的乐器,让我们回去研究一下更好吃的菜吧!跟客人老师们说再见!

3、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邮递马车》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及A、B两段不同的节奏,创编快递员动作。

  2、能力目标:能够按照乐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随节奏传递包衰。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体验与同伴在乐曲中共同游戏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二、重难点:

  1、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及A、B段不同的节奏,创编快递员动作。

  2、难点:能够按照乐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随节奏传递包裹。

  三、活动准备:

  PPT、《邮递马车》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了解邮递马车。

  1、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交流,交流古代邮递方式的不同。

  提问: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没有飞机、汽车的年代,我们是怎样寄东西的?

  小结:在没有飞机、汽车的年代,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运东西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就叫做:邮递马车。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3、师幼交流,引出现代邮寄方式一一快递。提问:现在我们是怎样寄东西的?(快递员)

  (二)欣赏音乐,初步感知乐曲A段的节奏变化。

  1、播放音乐,感知乐曲旋律。

  提问: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快递员都要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表述之后,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表征。

  2、提取幼儿创编的动作,教师哼唱简谱,带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3、领头人带领游戏,熟悉快递员的动作及乐曲旋律。

  (1)教师做领头人,进行快递员游戏。

  提问:今天我来做快递队的队长,带着你们做两个快递员的工作,你们看看是那两个动作?幼儿表述后,进行提升。

  (2)个别幼儿做领头人,带领同伴进行快递员游戏。

  提问:刚才小队长做了哪两个动作?鼓励全体幼儿大胆表征,创编动作进行引领游戏。

  (3)幼儿集体做领头人,创编新动作。

  提问: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当快递队长呢?今天,大家都是快递队长,我是快递员,你们带着我工作。哪位快递队长的动作有创意,我这个队员,就跟谁学!

  (三)传递游戏,感知B段乐曲旋律,练习传递方法。

  1、教师出示快递盒,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提问:你们收过快递吗?今天小朋友都是小小快递员,帮老师一起来运快递,看看老师手里这份快递会送到谁的手里!请小朋友们听着音乐的节奏来传快递,音乐停的时候,快递在谁手中,谁就要举起快递大声告诉小朋友:快递在我这里!

  2、小结:小朋友们传递快递,要有节奏地轻拿轻放,爱护快递。

  (四)完整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1、教师做领头人,完整进行游戏。

  2、邀请幼儿做领头人,带领同伴进行游戏。

  3、进行听声辨人游戏,体验音乐游戏乐趣。

  提问:如果你不看小朋友的模样,只听声音,能猜出他是谁吗?

  4、小结:小朋友们蒙着眼睛都能猜出是谁,真是一群相亲相爱的好伙伴!你们猜,快递盒里放着什么礼物?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后延伸:

  在音乐区投放快递盒、音乐,引导幼儿自主游戏:表演区可投放快递员饰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择的乐曲《邮递马车》欢快活泼,节奏感强且旋律优关,句式整齐,幼儿对乐曲本身兴趣浓厚: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快递员的工作融入乐曲中,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游戏,幼儿在乐曲中、玩玩乐乐中,发现美,感受类,表现关,启发幼儿对关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日后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增强幼儿对节奏的把握。不仅仅是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关,表征音乐的关,更要在音乐中感受节奏的变化之类,并能够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表达,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在本次活动中,本着幼儿为主的原则,调动幼儿的兴趣去参与活动,主动学习,逐步丰富已有经验。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对现代的邮寄方式有进一步的感受,对主题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活动顺应幼儿兴趣与需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更加自主。

4、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兔子音乐会》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在少数民族的很多盛会中,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其乐融融。这类舞蹈动作简单、易学,随时可以邀请围观的朋友加入舞蹈的行列。由此想到,组织幼儿韵律活动决不应强调舞蹈动作的难度及美观,而是应该让幼儿充分体验结伴舞蹈所带来的快乐情绪,乐于参加集体舞的韵律活动。

  活动经验: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对音乐教育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我会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业务素质,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而努力奋斗,我会同孩子们共同成长。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2、大胆探索创编木偶小兔的动作,并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一个。2、录音机,兔子舞音乐。3、事先请一幼儿扮兔姐姐。

  活动过程:

  1、幼儿坐成半圆形欣赏音乐,感受快乐情绪。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从跳舞毯那里带来一首音乐,你们想听吗?(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幼儿欣赏音乐,并自由做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师:“喜欢这段音乐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这是一段非常活泼、热情的音乐,听了让人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想跳舞。”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表演。

  2、熟悉木偶兔子的故事,探索创编木偶兔子的动作。

  师:“嘘,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音乐说了一个故事—木偶兔子开音乐会的故事。夜幕降临的时候,森林里一片安静,木偶兔子们聚在草地上,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当有魔力的音乐传来,奇迹出现了,木偶兔子全身活动起来,跳起了快乐的兔子舞。”

  师:“让我们一起变成木偶兔子,起来跳舞吧。”“木偶兔子变变

  变—幼儿做木偶兔造型。

  幼儿创编木偶兔的舞蹈动作,全体幼儿表演木偶兔子舞。

  以“领头人”的方式,幼儿随音乐舞蹈一次。

  师:“刚才XX小朋友的动作特别

  有节奏,有精神。”幼儿跟着学。“XXX小朋友跳舞时笑得特别甜。”幼儿跟着学。

  师:“让我们有精神地、快乐地再来一次。”幼儿随音乐再表演一次。

  3、用“兔姐姐”教学的方式,学习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学习第一个基本动作:兔跳。

  师:“学会了木偶兔的舞蹈,不知能不能去参加兔子音乐会,让我们好好想想办法。”(兔姐姐跳上)

  师:“HEIIO,兔姐姐。”

  兔姐姐:“HEIIO,木偶兔子们。”

  师:“兔姐姐,你去那里呀?”

  兔姐姐:“我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呢!”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呀?”

  兔姐姐(作思考状):“行是行,可是你们会学兔子跳了吗?”请幼儿上来学兔子跳。

  兔姐姐:“对了,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跳,像我这样。还要有节奏地跳,瞧这样。”示范:

  前 后 前前前; 1 2 3 4。

  (跳 跳 跳跳跳 拍手 拍手 拍手 拍手)

  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学习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

  兔姐姐:“木偶兔子们跳得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示范:

  前 后 前前前, 蹦嚓 蹦嚓 蹦嚓 蹦嚓。

  (跳 跳 跳跳跳, 踢腿 踢腿 踢腿 踢腿)

  “如果你们学会了这个动作,就可以去参加兔子音乐会了!BYE—BYE。”(兔姐姐下)

  教师讲解师范动作难点:伸出腿,勾脚尖,另一条腿曲膝。幼儿伴乐自由练

  习。

  4、组合兔子跳和蹦两个基本动作。

  师戴上头饰:“现在,让我这个兔姐姐带你们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吧。不过天黑了,森林里可能会迷路,小兔千万不要掉队!”

  众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

  师:“瞧,这里就是开音乐晚会的大草地。咦?怎么没人?”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亲爱的兔子朋友们,你们来迟了,今天的舞会已经结束,请你们明晚七点钟准时来参加我们的兔子音乐会。BYEBYE—”

  师:“今天我们练兔子舞迟到了,让我们回去休息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再来!”幼儿喝水休息。

  5、进一步熟练韵律动作,享受游戏情境的快乐。

  兔姐姐上:“小兔子们快醒醒,我们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啦!让我们坐上动物快乐小列车,出发吧!呜—”

  幼儿双臂搭在前面小朋友肩上成火车状,蛇行韵律成圈状。

  师:“终于来到目的地,让我们到大草地上找个位置,等待音乐会开始吧。”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哈哈,亲爱的兔子朋友们,兔子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今天的舞会中,我们将选出跳得最棒的木偶兔子,做为我们的小舞星,并为他戴上最美丽的花环。好!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扭起来吧!”

  劲舞音乐响起,众幼儿表演创编的木偶兔子的各种舞蹈动作。幼儿推选出若

  干名小舞星,师为他们戴上花环,并祝贺他们。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了,我很投入地进行着这个活动,孩子们也在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武老师及其他老师及时为我做了点评……我用心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整节活动孩子们和老师融为一体,感受到了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师的动作、表情、语言都不错……”不足的是在设计《兔子音乐会》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尽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大胆地表现和体验,从而来感受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音乐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在幼儿获得愉悦的同时,通过欣赏音乐、讲故事等方法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来大胆表现木偶兔的动作。

  其次,在听完木偶兔子故事后,不应让幼儿单纯地做兔跳和蹦的动作。应让他们自由发挥,兔的动作可以很多种,不只是跳、蹦,还可以走、拍手、跺脚等。在尝试创编木偶兔子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他们仔细听,并联系音乐做即兴的肢体动作外,还可通过语言、表情来引导幼儿,让幼儿不但能听到老师所说的内容,而且还能自己创编动作。让所有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增加师生与幼儿互动的机会,来满足幼儿的期待感。

  在活动中不能让幼儿一直跳或一直休息,要动静结合,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觉得累……最重要的要给每位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还要鼓励每位幼儿!通过幼儿身体动作的参与,可以促使幼儿自然地投入音乐,使教师与孩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音乐所带给的快乐。这样,课堂的气氛便会更加的活跃起来。

  在这次公开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熏陶孩子的乐感,并培养他们大胆地表现音乐!我会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多摸索、多琢磨、多用功、多动脑、多询问、多反思,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

5、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刷牙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尝试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

  3.愉快的进行音乐游戏。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故事《不爱刷牙的小狮子》、音乐、牙刷

  活动过程:

  1.故事分享《不爱刷牙的小狮子》。

  师:故事里的小狮子开始为什么没有人跟他玩?不刷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3.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引导幼儿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哗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使用幼儿创编的内容完整进行演唱。

  4.幼儿分组进行演唱表演。

  活动延伸

  出示小狮子吃零食的场景,让幼儿自己来说吃完东西应该怎样做?怎样保护牙齿?

  附故事《不爱刷牙的小狮子》

  小狮子不讲卫生,不爱刷牙,他的嘴巴越来越臭。有一天,小狮子来找小熊玩,他刚开口说:“小熊,我···”话还没说完呢,只听小熊说了句:“什么味儿!”接着,“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小兔,我们···” 小狮子看了小兔走过来,想和他一起玩。可他话还没说完呢,小兔头晕晕地说了包:“好臭!”接着,也“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小狮子呆呆地看着,不久,小象甩着鼻子走过来,小狮子张开嘴巴,对小象说:“小象,我们来玩···”“好难闻的气味!啊···啊···啊嚏!”小象打了个大喷嚏,接着,也摇摇晃晃地倒在了地上。小狮子没有找到一个朋友玩,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这时,他看到出远门的爸爸回来了,小狮子张嘴巴,高兴地喊:“爸爸!”爸爸突然把鼻子捂住,向后退。他对小狮子说:“天哪,你多久没刷牙了?”小狮子挠挠脖子上的毛,不好意思地说:“好像···好像两个星期···”爸爸急忙给小狮子找出牙刷和牙膏,让他仔细刷牙。不一会儿,小狮子把牙齿刷干净了,他的嘴巴一点都不臭了。小狮子把今天的经历说给爸爸听。“宝贝,以后你一定要早晚按时刷牙,不然,嘴巴臭臭的,小伙伴都不爱和你玩啊!”爸爸对小狮子说。小狮子听了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小狮子每天都按时刷牙,小伙伴们再也没有被他熏到了!

  教学反思

  幼儿都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但事实上幼儿不喜欢刷牙,不知道怎样正确刷牙。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懂得如何刷牙,而且让刷牙有了音乐,有了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在意识上接受了,所以他们变得愿意刷牙,喜欢刷牙了。

6、幼儿园《拉拉勾》音乐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目标:

  1、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唱出歌曲中情绪的变化。

  2、感受朋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重点:

  理解歌曲内容,能有表情地演唱。

  活动难点:

  在演唱、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朋友间友好相处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歌曲CD碟、播放器、纸袋偶(小朋友两个,也可用其他手偶代替)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听音乐拍手做律动。

  (二)熟悉歌词。

  1、请幼儿观察挂图,观察并讲述图画上的内容。

  师:(1)画面上有谁?他们怎么了?

  (2)他们有没有和好?

  2、教师用纸袋偶讲述小故事:有两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不小心碰到了一起。唉呀,好痛!我不跟你玩了!两个小朋友生气了,他们谁也不理谁了。唉!没有朋友感觉真没意思,我们还是很好吧。两个小朋友伸出小手指拉拉钩,他们又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真快乐。

  3、提问: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当你生气的时候时怎么样的?你们是怎么和好的?(引导幼儿说出和好的多种方法)和好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4、教师有表情的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师:有一首歌也是唱了两个小朋友吵架后的发生的事情,请你们来听听歌词是怎么样的!

  5、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朗诵歌词,可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

  (三)教唱歌曲。

  1、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幼儿欣赏,尝试将学会的歌词填唱进去。

  2、幼儿用集体跟唱法学唱歌曲。

  (四)启发幼儿讨论演唱中的处理方法,唱出歌曲中情绪的变化。

  1、想一想,说一说,唱一唱。

  师:(1)怎样能唱出小朋友生气的样子?(启发幼儿用稍重、断顿的声音来唱)

  (2)怎样能唱出小朋友想和好、却又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稍轻、断顿)

  (3)怎样能唱出小朋友很好后快乐的心情?(连贯)

  (4)引导幼儿用断顿和连贯的方法演唱两段歌曲,体验不同演唱方法表现出来的情绪。

  2、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五)自由创编动作演唱。

  1、请幼儿自由找伙伴两人一组,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协商创编动作来表演。可以两段分别进行。

  2、请2至3名幼儿上前表演。

  3、大家自由编配动作表演。

7、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石头的外形及属性,能用肢体造型来表现软和硬。

  2、初步学会念儿谣,尝试用石头堆叠游戏、语词节奏来感应音效次数。

  3、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语词并感应音效次数。

  活动难点:肢体造型感应柔软与尖硬,并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活动准备:

  1、音乐VCD、故事挂图

  2、大布袋1个,袋子里装一些软、硬、粗糙、平滑的物品。

  3、纱巾、布球、石头、水袖、蛙鸣筒、软垫若干。

  四、队形

  幼儿半圆就坐在软垫上

  活动过程:

  一、暖身部分

  1、故事引导

  今天我们继续来听〈石头和泡泡〉的故事。还记得上节活动我们说到哪了吗?滋滋小蜜蜂也想

  飞来玩泡泡。可是,蝴蝶小姐们一看到小蜜蜂,就急忙要将它赶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蜜蜂身

  上有又尖又硬的刺,蝴蝶小姐们怕小蜜蜂会刺破泡泡,所以联手起来将小蜜蜂赶走。你们看看,蝴

  蝶们手里拿着什么呀?小蜜蜂有什么表情?(请幼儿看挂图)这个时候,小石头挺身而出帮助小蜜

  蜂,他要大家想想有谁能和小蜜蜂一起玩呢?

  2、造型活动

  (1)老师:有什么东西不是轻轻的,也不是软软的,不怕小蜜蜂的针(引出石头)。

  (2)你们会用身体做出坚硬的造型吗?

  (3)幼儿:做各种坚硬的造型。

  (4)老师:推压学生,测试是否如石头坚硬

  二、儿谣《石头》

  (一)软与硬的触感

  1、游戏《摸一摸》::请幼儿逐个闭目老师事先准备在大袋子里的物品,并描述触感。

  2、出示石头,请幼儿说说触摸石头的感受。

  3、石头可以做什么?(建筑、作画、游戏……)

  (二)观察外形、练习堆叠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石头的儿谣,请大家一起来听听儿谣里说了是什么?(第一遍音乐)

  1、小朋友们来说说,儿谣里都说了什么?(启发幼儿学念儿谣)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教师念谣并随音乐做相应的语词动作。

  3、幼儿每人手拿三颗石头(先随老师念谣练习放石头和捡石头,注意休止符),依语词做动作。

  4、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边学念谣边玩石头游戏。

  (三)石头乐器

  感应次数:刚才,我们和几个石头玩游戏啦?如果只有两颗石头还能玩游戏吗?怎么玩

  1、幼儿每人两个石头

  (1)语词节奏:念儿谣并走出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步伐停止,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演奏数目。

  2、两部合奏

  (1)语词节奏:小石头数颗包入水袖,揺奏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3、三部合奏

  (1)前奏:蛙鸣筒∕刮奏拍子

  (2)语词节奏:小石头放入水袖∕揺奏

  (3)石头数目:两个石头∕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四)石头造型,创意想象排图案

  1、分成4人一小组,各组在软垫上模仿老师排出一样的图案。

  2、创作:自由创作各式图案,大家欣赏。

8、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目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仅注意动作还可以运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活动延伸

  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反思

  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音乐活动,尤其是老师创新的表演、配合简单的律动和舞蹈动作,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歌曲《拉拉勾》是一首融入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例子的歌曲,它表现同伴之间生气,和好的不同感觉,感受有朋友的快乐。这个活动主要目标有: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活动流程设计以欣赏——理解——学唱——表演等教学环节。在歌曲《拉拉勾》教学活动中,老师通过欣赏歌曲以及故事讲述,启发小朋友大胆猜测、回答:“两个小朋友生气了,你们猜猜,他们俩为什么会生气了?”张楚悦说:“我觉得是他们俩吵架了;李乔裕说:“我觉得是他们俩在抢玩具等等。”孩子们兴奋地边说边做着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看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动脑筋,看到孩子们学习那么主动那么有热情,我又引导小朋友一起讨论、分析。如:生气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你会是什么表情?就在这时,我突然听到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来要表演。”我顺着小朋友的话:“好的,那大家欢迎!尤其是学习歌曲的环节,在熟悉了歌曲的基础上,我组织小朋友们将旋律演唱和间奏演奏相结合表演,从拍手到乐器、从集体到小组,变换的表演方式让幼儿体验了各种形式的乐趣,也感受到了音乐到来的快乐。这一环节,孩子们都沉浸在这种愉快的音乐氛围以及情景表演中。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想:“小朋友们这么感兴趣,我是不是可以启发孩子们用更多的表情来创编呢?”并把孩子们的这些创编动作排成歌表演,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一个高潮。

  虽然,这次音乐活动基本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是,经过课后认真的反思和查找不足,我发现以下两方面仍需加强:

  1、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倚音、切分音、休止符三种修饰音的唱法,对于孩子们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倚音的演唱。由于倚音的特殊性和新颖性,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并没有思考到更好、更生动的教学方法。因此,幼儿在演唱时常常出现主音和倚音喧宾夺主的情况,颠倒修饰效果。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老师的引导还需要加强,不断地指导孩子们试唱和练唱。

  2、虽然幼儿整体表演的效果较好,也其乐无穷,但从动作的创编和表演上,也发现了孩子们原有经验的铺垫还是不够。这也给了我一定启示,需要加强孩子们韵律的训练,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拓展艺术的思维。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音乐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乐感,也有利于其形成积极的个性及社会性。因此在音乐活动的教学上,还需要多一点的思考和尝试。

9、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拉拉勾》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生气、伤心、开心等不同的音乐情绪,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尝试用不同力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会用不同的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容,能说出其他和好的方式。

  3.懂得好朋友间要互相原谅,体验与朋友一起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提前学会《表情歌》

  2.物质准备:《拉拉勾》动画视频、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表情歌》引出课题,为学习新歌做铺垫。

  重点指导:唱准歌曲中的切分音,能生动的表现生气、伤心、高兴等不同音乐情绪。

  二、观看视频《拉拉勾》,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三、结合图谱,帮助幼儿学习歌曲

  1.根据幼儿说出的内容出示相应图谱,教师哼唱对应的歌词,渗透歌曲旋律。

  2.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填充未展示的图谱内容。

  (1)歌曲中还演唱了什么?继续根据幼儿的回答补充图谱、哼唱旋律。(第一部分)

  (2)当你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办?(间奏)

  (3)你和小朋友和好时会用什么方式?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第二部分)

  3.鼓励幼儿边看图谱边尝试跟唱歌曲,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初步感知音乐旋律。及时纠正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4.师幼共同演唱歌曲,重点指导唱准切分音及休止符。

  (1)这首歌曲中哪一句有切分音?

  (2)师幼分别演唱“不理不踩”乐句,区分连贯与跳跃的不同唱法,引导幼儿唱准休止符。

  (3)出示其他乐句中的休止符,幼儿尝试准确演唱。

  5.师幼共同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提示用不同的情绪表现。

  四、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并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

  1.幼儿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鼓励幼儿分别表现生气、伤心、高兴的动作,为歌曲表演打基础。

  2.幼儿分组找好朋友表演唱歌曲引导幼儿说出还有哪些和好的方式,用动作表现出来。

  3.尝试用不同的力度、表情和动作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

  新大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到后来的“拉拉勾……”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

10、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打电话》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音乐旋律,掌握∣1.2 3 4∣ 566∣的拖长音节奏以及∣53 0∣42 0∣2 32∣1 -∣的空拍节奏。

  2、能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表现小老鼠打错电话前后愉快、害怕的心里变化。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体验与同伴共同表演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音乐旋律,掌握∣1.2 3 4∣ 56 6∣的拖长音节奏以及∣53 0∣42 0∣2 32∣1 -∣的空拍节奏。

  难点:能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表现小老鼠打错电话前后愉快、害怕的心里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打电话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自制猫的家、真实电话两部、小老鼠和猫的头饰若干、自制电话本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猫和老鼠”的游戏情境,进行发声练习,激发活动兴趣。

  出示图片“猫和老鼠”并提问:你们看谁来了?它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套用歌曲第三句旋律和节奏,难点前置,练习空拍和拖长音。

  ∣1.2 3 4∣ 566∣∣53 0∣42 0∣2 32∣1 -∣

  喵 喵喵喵 喵喵喵吱吱吱吱 吱吱吱 吱

  2.创设“小老鼠打电话”情景剧,两位教师分角色示范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旋律,理解并学唱歌曲。

  (1)两位教师扮演猫和老鼠,情景剧示范演唱,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歌曲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掌握拖长音和空拍节奏。

  提问:小老鼠打电话要干什么?什么叫做过家家?小老鼠手里拿着什么打电话?它看了几次电话本?电话号码是多少?它是怎样打电话的?小老鼠是怎样邀请朋友的?邀请朋友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内容,唱准拖长音和空拍节奏。

  (3)教师再次示范演唱,教师扮演的猫从房子中出现,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情节的转变,体验小老鼠从喜悦到害怕的心里变化。

  提问:小老鼠把电话打给了谁?猫说了什么?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小老鼠现在是什么心情?害怕又后悔的小老鼠说了什么?声音和表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引导幼儿学习小老鼠害怕时颤音的演唱方式。

  3.幼儿完整演唱,用欢快、跳跃以及紧张、害怕的声音表现老鼠前后心理变化。提问:小老鼠打电话找朋友的时候心情怎样?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老鼠的快乐?打错电话之后老鼠是什么心情?声音和动作有什么变化?

  4.角色扮演游戏,进一步感受歌曲跌宕起伏的情节,体验游戏的快乐,懂得要做一个认真仔细的人。

  (1)幼儿扮演老鼠,教师扮演猫,引导幼儿用小老鼠害怕和关门的动作表现歌曲间奏∣243 243∣ 11 1∣x—∣。

  提问:猫要来了,小老鼠感觉怎么样?小老鼠该怎么办呢?鼓励幼儿有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示害怕和关门的动作。

  (2)两名幼儿与教师一同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老鼠,玩游戏。引导幼儿在∣ 1313 13∣55 3∣4545 43∣22 2∣间奏处表现小老鼠害怕的样子并及时演唱歌词“朋友怎么会是他”。

  (3)教师小结:小老鼠打电话的时候因为粗心拨错了电话号码,找来了猫。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打错电话,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和麻烦,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希望小朋友们不要打错电话,做一个认真仔细的孩子。

  《小老鼠打电话》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我始终围绕歌曲内容,通过创设情境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歌曲,大胆表现歌曲。

  在活动开始环节,创设“猫和老鼠”的游戏情境,巧妙将发声练习与难点前置相结合,解决歌曲的空拍节奏和拖长音。这首歌曲富有情节、充满趣味性,我采用“情景剧”的方式,将歌曲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示给幼儿,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扮演的猫,出现了多次,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活动的需要,做了以下处理:前两次猫都是躲在房内只出声音,不现身,其目的是为幼儿留有悬念,引发幼儿欣赏并学唱的兴趣。第三次猫出现,其目的帮助幼儿体验剧情转折,为幼儿充分表现小老鼠心里变化做好铺垫。幼儿游戏环节,猫多次走出房间,与幼儿互动,游戏达到高潮。通过幼儿与“猫”的互动游戏,解决了间奏时幼儿枯燥单一的动作表现,鼓励幼儿更加自由充分的表现小老鼠的心里变化。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整个活动将情境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歌曲、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快乐、在游戏中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多感官通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在情感上得到很大的满足,教师还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