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兔子看过来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兔子看过来》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兔子看过来

1、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兔子看过来

  这是一首改自成人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歌曲,里面的歌词填充的很巧妙。我班的孩子对流行音乐也比较感兴趣。每次的课间的音乐欣赏中,那些旋律欢快的歌曲总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有时小声跟唱、有时还会加上动作表演。所以一直就想教一首好听的成人歌曲。后来看到《对面的兔子看过来》这个教材,觉得挺适合班上的孩子。不仅能学到一首好听的歌,而且还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 知道流行歌曲也可以改编成小朋友的歌。(知识)

  2、分角色表演唱,并尝试仿编歌曲词。(技能)

  3、感受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情感)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分角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愉快活泼的气氛.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仿编歌词,并表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一些适合发声练习的歌曲。已听过《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物质准备:图片、大灰狼、兔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5分钟)

  1、游戏:根据谜语猜歌名,猜到了大家一起唱。

  ① 谜语:在一个山谷里,小朋友们说一句话就有另外一个声音也跟着说了,

  引导语:这是什么歌?(山谷回音真好听)我们来唱唱吧!

  ② 谜语:天上星,数不清,一闪一闪两晶晶(闪烁的小星星)

  二、借助故事理解歌词(15分钟)

  1、倾听故事,引出歌词

  (1)教师讲述故事:“有一天晚上,我听见森林里的一只狼和一只兔子在说话,狼说‘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我是一只很好的狼,我不吃兔也不吃羊,别看我长的很可怕,其实我很可爱,我们做个朋友好吗?’。

  提问:狼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2)继续讲述:“兔子回答说‘我上看下看,左看又看,看来看去你都是个大坏蛋,我要想一想,我要看一看,哎!做朋友的问题还真难办。

  提问:小兔子是怎样回答的?她答应和狼做好朋友了吗?我们来说一说兔子说的话!(重点学说狼和兔子的对话)

  2、师幼选择角色(狼或兔子)进行对话游戏

  3、倾听歌曲旋律一遍,感受歌曲活泼的气氛。

  指导语:听了音乐感觉怎么样?这本是一首大人们唱的流行歌曲,但是确把我们刚才听的故事改编进去了,我们来听一听吧!(教师边唱边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师幼扮演大灰狼范唱A段:

  指导语:小朋友友也来学学老师的语气来唱唱吧?(反复练习几次)

  5、教师随音乐范唱B段:(反复练习几次)

  指导语:这段是谁唱的?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6、幼儿熟练后,分角色演唱

  7、表演:每位幼儿自选角色表演唱

2、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买书

  《买书》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简单,易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歌曲,丰富压岁钱的使用方式,如:买书、买画笔、买文具等。歌曲的重难点在于附点音符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动作、表情等创造性的表现。这样可以提高幼儿对于歌曲的兴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能在间奏处做简单的买书动作,并用欢快的声音唱出买书时开心的情绪。

  3.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知道节约用钱。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买书》图谱、《买书》音乐、

  活动建议

  一、熟悉歌曲,通过节奏卡了解附点音符。

  1.出示红包,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过年的时候,我们每个小 朋友都拿到了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会用来买什 么?

  小结:压岁钱可以用来买很多的东西。

  例如: 小朋友喜欢的玩具、图书。

  2.观察节奏卡,了解附点音符的特点。

  提问:仔细观察一下你手中的节奏卡,你能打出这个节奏来吗?能把要用压岁钱买的东西用这个节奏来说吗?(买了一小画笔……)

  二、了解歌词,引导幼儿在间奏处用动作表演。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初步了解歌词。

  提问:你们知道有些小朋友拿到压岁钱后是怎么花的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买书》。

  提问:姥姥给了压岁钱,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在间奏处设计动作进行表演。提问:去书店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你买书时的心情吗?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并将动作表现在歌曲间奏处。

  三、引导幼儿创编歌曲,知道正确使用压岁钱。

  提问:如果以后你们再拿到压岁钱,想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些什么呢?

  师:一起跟着老师演唱这首歌曲。

  小结:小朋友,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但是,也要知道压岁钱也得来不易

  不要浪费,做一个节约用钱的好孩子。

  四、延伸活动,请幼儿到表演区与同伴合作进行创编。

  附:歌曲

  买书

  1=C 4/4荃田 词

  嘉评 曲

  3 5 6 56︱i i6 5(56︱i2i6 5)︱3 5 6 56︱5 53 2(23︱

  姥姥给 了 压岁钱,我和妈妈 逛书店。

  5653 2︱1﹒ 2 3 3 ︱5652 3︱5652 36︱56533︱

  买 了一摞 小画 书,

  5 ii6 5︱3 321 ︱ii65 53 ︱ii6 5 ︱里面的故事 真精彩。 哎哟哟,哎 哟 哎。5ii6 5︱3 0︱5 22 3 2︱ 1 0︱

  里面的故 事, 真 呀么 真精 彩。

3、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雪花飞

  【教材分析】

  《雪花飞》是一首优美、欢快、动听、充满活力的歌曲,描述了冬天雪花跟麦苗生长之间的关系,既形象又生动地描述了“冬天,麦苗盖上雪花被睡觉”、“春天,麦苗喝足雪水长得壮”、“夏末,麦穗成熟大丰收”的景象。歌词较长,需要幼儿对内容充分了解和多次欣赏。歌曲是 24 拍旋律,教师示范演唱中间的”依呀呀喂”的歌词与休止符的结合部分时,要突出跳跃感,充分诠释乐曲欢快的情结基调。引导幼儿在反复欣赏、游戏扮演中逐渐了解歌曲内容,感受冬季雪花纷飞的景象。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优美、欢快的旋律特点。

  2.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歌曲优美的曲调,注意体止符的正确唱法,能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用歌声表达对雪花的赞美之情,感受冬季的美好。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音乐 CD,《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23,雪花和麦苗的图片。

  2.提前帮助幼儿了解雪给农作物带来的好处。

  【活动建议】

  1.请幼儿听音乐做游戏,感受雪花纷纷落下的气。

  引导幼儿手举漂亮小雪花,在音乐的背景下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感受冬天雪花飘扬的氛围。

  2.请幼儿欣赏课件、学唱歌曲,加深对雪花的热爱。

  (1)播放歌曲,请幼儿边看课件边整体欣赏歌曲第 1 通。

  提间:人们为什么高兴呼?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整体欣赏第 2 遍。

  提间:你认为歌曲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第 1 段唱了什么?第 2、3 段又唱了什么?

  (2)指导幼儿分段学唱歌曲,注意体止符的处理及“依呀呀儿喂”的节奏。引导幼儿听歌曲节奏变化的部分。

  提问:这里出现了什么音符?

  小结:这是休止符,要空拍,唱得短一些指导幼儿唱好“依呀呀噚儿喂”的节奏。听音乐,幼儿集体演唱歌曲第 1 段。

  (3)听音乐,幼儿整体学唱歌曲。

  引导幼儿体会小雪花为人间做好事的自豪感和麦苗得到小雪花帮助后温暖、舒适的感觉, 提示幼儿用动听的声音表现歌曲的优美、欢快。

  3.玩音乐小游戏“雪花飞”,鼓励幼儿加入自编的动作表演歌曲。

  部分(少于半数)幼儿围成大圆圈站好,扮演麦苗;另一部分(超过半数)幼儿站在圆圈中间,扮演雪花。引导幼儿做出雪花和麦苗的相应动作。

  第 1 段:扮麦苗的幼儿手拿麦苗卡片蹲在圆圈上,扮演小雪花的幼儿在圈中自由跑动。

  第 2 段:一片“雪花”飞到一棵“麦苗”旁边,表示给“麦苗盖被”,找不到“麦苗”的“雪花”落在圈中。

  第 3 段:“麦苗”在圈上慢慢站起,表示长高、长壮了

  4.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表达对雪花的感谢和赞美。

  小雪花们可真能干,让庄稼喝得饱、睡得暖。有了你们的帮助,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你想对小雪花说什么?

4、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兔子与农夫教案

  挑战6引人周的数学经验,周一就一只免子变ト,周日体息。

  挑战5萝卜继续变大,三只兔子变萝ト。

  挑战4双圈行进游戏,两只兔子合作变萝ト(萝ト慢慢变大了)

  挑战3双圈反方向移动,(蓝、绿都向着自己手腕花方向移动。

  挑战2变双图,在双图(蓝、绿)队形中做律动动作,先一队移动一队原地不动

  挑战1单圈间隔排列(根据蓝绿手腕花的颜色)向着手胞花的方向行进做律动动作

  音乐随乐坐着做原位上肢动作+站立在家门口原地做上下肢联合动作。

  动作A段音乐兔子们去菜园走的动作、跳的动作、音乐结尾处变萝卜动作。B段音乐保持变萝卜的动作不动。

  故事

  动作建议:

  [1-4]小节:前奏。蓝绿两队兔子在双上,朝着自己手腕花方向,面向圈上已经站好准备,教师预令“出发啦”

  [5-6]小节:蓝兔内圈,绿兔外圈上,双脚交替随节拍踏步移动,双手在身体两侧随节拍交替

  摆动,一拍一动,最后一拍做娃娃步(双手五指张开放在头部两侧,单脚跳起,另一只脚向外侧抬起)

  [7-8]小节:同[5-6]小节动作,最后一拍做娃娃步(双手五指张开放在头部两侧,换单脚跳起另一只脚向外侧抬起)

  [9-10]小节:同[5-6]小节动作。

  [11-21小节:同[s-61小节动作,最后一拍傾听播放了第几遍音乐,就几人合作创编做萝卜造型。

  B段音乐:音乐中,保持创编的萝卜造型不动,不发出声音,遵守自己商讨的游戏规则,如何不会被农夫请回家,如:没有找到合作创编的伙伴怎么办?人数多于或少于本次应合作的人数怎么办?

  游玩法法:

  1、兔子到菜园里(自由)做走的动作,变萝卜造型。

  2、农夫来的时候,兔子不能动(加人新角色),B段音乐保持萝ト造型不动不发出声音,不让自己被农夫发现。

  3、兔子单一变萝ト(单圈上行进),顺著自己手腕花的方向圈上行进。B段音乐保持萝ト造型不动不发出声音,不让自己被农夫发现

  4、兔子单一变萝ト(双圈上行进,相同手腕花颜色的站成一圈),B段音乐保持萝卜造型不动不发出声音,不让自己被农夫发现。

  5、兔子合作变萝ト(加入数量关系,社会性交往)萝ト会越长越大(两只兔子变,三只免子变)B段音乐保持萝卜造型不动不发出声音,不让自己被农夫发现。

  6、星期几就是几只兔子合作变萝ト,(没有按照数字变得的兔子们要先回家休息,体息一轮)。

  活动目标:

  1、能感知A段音乐和B段音乐的速度、情感的变化,在A段音乐的前三乐句中做一起合拍走,乐句结尾处做两脚交替跳(娃娃步)的动作,第四乐句做一起合拍走,乐句结尾处做变萝卜的动作,在B段音乐能保持萝卜造型不变。

  2、大胆自己或和同伴一起创编萝ト造型,并能够用语言表述自己变得是什么萝ト(大大的白萝ト,小小的杨花萝ト等),运用手腕花在双圈上进行游戏。

  3、体验与他人合作变萝ト的快乐以及农夫来时保持不动的紧张情绪,游戏中积极商定游戏规则并遵守自己商定的规则。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蓝色、绿色手腕花。音乐和播放器材

  经验准备:

  有双圈游戏的经验

  有造型游戏的经验(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的经验)

  幼儿前期有认识萝卜外形,生长过程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活动

  教师讲述故事:(教师入戏)小兔子的家的空地上,被农夫种上了许多萝ト,这可是小免子们最喜欢的游乐场,现在再去被发现了就会被请回家。

  二、初步感受音乐,尝试造型游戏

  1、第一遍完整欣赏音乐,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音乐

  教师:我这只兔子去玩的时候从来没有被发现,瞧,我是怎么做的。

  教师语令:(前奏)…出发了!走走走走走走走跳,走走走走走走走跳,走走走走走走走跳子走走走走变萝ト!

  教师:刚才我做了什么动作?走、跳,最后变成了什么?

  2、鼓励幼儿细致观察,大胆进行造型游戏

  教师:走是怎么做的?跳呢?我的手放在哪里,脚又是怎么放的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教师:你们会变萝ト吗?想一想?变变变,大大的白萝ト。小小的洋花萝ト

  教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坐在座位上练习。)

  3、师生共同游戏,引出第二角色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下。

  教师(农夫):我来我的菜园,看看我的萝ト。小小的杨花萝ト,长长的胡萝ト。萝ト长得可真好,下次我再来。

  4、幼儿自我反思,发现问题

  师:小兔子有没有被发现?

  去菜园的时候动作要怎么做?(手轻轻的在腿上一下ー一下的走)跳的时候要怎么样?(要和大家一起跳,动作整齐,才不会被农夫发现)幼儿和教师一起在座位上练习。

  总结:走的时候要轻一点,跳的时候要整齐。

  教师:我们去菜园的时候要怎么样才不会被发现?(手在腿上做轻轻的动作)

  教师:那我们可要小心一点走了,家门口准备!师:我们到家门口来试一试吧,轻轻起立。用下肢原地踏步做“走”的动作。

  师(农夫):有个萝ト怎么在动,仔细瞧一瞧,原来是杨花萝ト。

  刚才怎么了?(有个兔子差点被发现,要小心)

  三、围合“菜园”,引导幼儿感受AB两段不同音乐性质,合作进行游戏

  1.单圈,单人游戏

  师:小兔子们表现都很好,想不想去菜园玩一玩?轻轻起立,把小椅子搬到后面。

  师:请你们间隔排列,围成一圈(根据蓝绿手腕花的颜色)

  注意:农夫来的时候干万不能动。

  师;向着手腕花的方向,向右转,面向圈上。

  教师语令渐退(出发了,走…跳,变萝卜)

  幼儿围成大圈逆时针走。

  师:跳的时候有的兔子没来得及跟上,我们再来试一次好不好?(教师自己唱谱)

  总结:一起做就不会被发现,动作要统一。

  2.双圈,合作游戏

  (1)变双圈,在队形中做律动动作,先一队移动一队原地不动

  师:刚才我们排成长长的一队到菜地里,很容易被发现,怎么办?(教师和幼儿一起协商,可以排成两队,绿队和蓝队,绿兔子和蓝兔子面对面站好)

  师:蓝免子原地不动,绿兔子走到你右边蓝免子的面前。绿免子先在家门口原地试一试,蓝兔子先到菜园里玩一玩。

  教师语令渐退(出发了,走…跳,变萝ト)

  教师:这次我们换一换,蓝兔子在家,绿兔子去菜园里玩一玩。

  (2)双圈同时行进

  教师:我们一起去菜园里玩一玩吧!蓝兔子绿兔子向着手腕花的方向,向右转,面向图上。

  农夫:我来我的菜园看看我的萝ト,大大的白萝ト、小小的杨花萝ト、胖胖的红萝ト,萝ト怎么没长大?下次我再来。

  (3)数量变化,萝ト变大,两只兔子合作变萝ト。

  师:刚才农夫说了什么?(萝ト没长大,刚オ才我们是一只免子变得萝ト,现在可以两只兔子合起来变萝卜)

  幼儿尝试两个人变萝卜。

  师:变变变,萝ト长大了,你们变的是什么萝ト?

  师:刚才变萝ト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差点没有找到同伴)

  教师和幼儿讨论怎样快速找到同伴(用嘴巴、举手、用眼神、眼神加动作…)

  教师:萝ト又变大了。三只兔子变萝ト。

  教师:萝ト又变大了、,这次我们三只免子变萝ト,我们来试一试,变变变。

  商讨规则:多出一只兔子怎么办?

  3、引入一周的时间经验。

  师:星期一是几只兔子变萝ト?(一只)星期二?(两只)星期三?(三只)

  按照一周的七天,周一到周五到菜园玩,周六周日休息。周一一只兔子変萝ト,周二两只免子变萝ト,周三三只兔子变萝ト,周四四只兔子变萝ト,周五五只兔子变萝ト。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没有找到朋友的兔子怎么办?(幼儿讨论规则)

  师:我来我的菜园看看我的萝ト,萝ト真的长大了,我来拍张照。

  师:我们一周五天都在菜园里玩,先来休息一下吧。(连玩五次游戏,星期几就几只免子变萝ト)

  三、活动评价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同伴变萝卜的照片。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变的萝ト?

  师:这张照片变成一个什么萝ト?这是萝ト的什么部位?

  结束语:小兔子们,我们回去休息了,有空的时候再来农夫的菜园玩儿。

  活动建议:

  本活动中,造型游戏和空间方位的层级较高,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需根据幼儿实际经验进行适宜的调整。

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猴子学样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5至6岁年龄段,是幼儿探究思维、分析能力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好奇、好问、爱模仿、爱体验。幼儿天生就喜爱各种小动物,渴望与他们亲近、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发展幼儿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 用动作或表情表演歌曲中幽默与诙谐。

  2、 和同伴讨论、交流,提高表演水平。

  3、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幼儿园发的)。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

  1、用歌曲中的话来讲述故事《猴子学样》。

  张老汉喜洋洋,扁担草帽上山冈哟。太阳晒,山路窄,老汉走得汗直淌哟。

  有棵大树在路旁,树叶遮住大太阳。老汉树下来乘凉呦,老汉树下来乘凉哟。

  上岗上有群猴,看见老汉在乘凉哟。大草帽头上戴,这个样子真好玩哟。

  猴子跑来围着老汉看,拿着草帽也往上戴。学着老汉一个样哟,学着老汉一个样哟。

  2、故事中有谁?

  张老汉,在干什么?师幼一起说一说。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小朋友认真倾听。

  2、幼儿学唱。

  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哼唱。

  一段段地练习学唱。

  3、指出不妥之处。

  三、创编表演。

  1、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表情表演,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幼儿分组创编,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讨论、交流动作设想,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2、集体交流,学习其他组的经验继续创编。

  四、游戏:猴子学样

  一名幼儿扮演老汉,其余幼儿扮演猴子,音乐一响,老汉自由做动作,猴子跟着学,跟上歌曲节奏。

  活动反思:

  戏是幼儿的主体活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去“再现”成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比如角色游戏)。整个活动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幼儿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互帮互学;教师成为幼儿的伙伴、朋友、倾听者、合作者,体现良好的生生互助、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出生动、活跃、协作的氛围,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想象、大胆模仿,积极发言表演,共同内化知识、获取体验,达到既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又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目的。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语言讲述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在孩子们的兴奋期待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让幼儿乐于在活动中表现和参与,这是整个活动的一大亮点。

6、语言项目组优秀教育活动案例 活动名称: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我妈妈》(大班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幼儿最爱的人是自己的妈妈,但他们对妈妈的爱又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对妈妈为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却感受不到,尤其当妈妈对自己管教时,就误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了,而《我妈妈》这一绘本恰恰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运用对比的句子,说妈妈像猫咪一样柔软,运用比喻手法,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用最有力而新颖的方式,让幼儿切实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无处不在。真正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母亲的热爱和崇拜。

  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妈妈为什么会变成蝴蝶、沙发、小猫和狮子的意义时,出示四幅图让幼儿选择并说出自己妈妈像什么;让幼儿对比模仿表现妈妈像小猫和象狮子时不同的感受。从而从生活的细微处淋漓尽致的表达妈妈深深地爱。

  活动目标:

  1.感受妈妈的爱无处不在,崇拜妈妈的无所不能,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

  2.能品读妈妈的爱,并用用较恰当、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绘本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

  3.通过细致的观察,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大胆表达对妈妈不同形象变化的感知。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自己的妈妈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

  2.《我妈妈》绘本PPT 、 配乐音乐。

  3.场地安排:幼儿围半圆弧型面向老师坐。

  活动过程:

  1、说说封面上的妈妈——感受到自己的妈妈是最美丽的。

  师:我知道你们最爱读书了,一起来看一本书吧。看,这本书的名字有人认识吗?这是焦尼的妈妈,你认为她长得漂亮吗?

  小结:原来,在每个人的心里,不管自己的妈妈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使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自己的妈妈都是最美的!在焦尼的心里妈妈是怎样的妈妈呢?

  2、 讲述故事部分片段——帮助幼儿理解“妈妈本领大”也隐含着对宝宝的爱。

  (1)讲述三幅妈妈本领大的画面——萌发幼儿对妈妈的崇敬及感受妈妈为自己的付出。

  ○1妈妈做各种各样美味的蛋糕。

  ○2妈妈是魔法园丁。

  ○3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

  提问:为什么焦尼说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干吗拎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回来?

  (小结:只要是宝宝愿意吃的东西再沉妈妈也不觉得累。)

  焦尼会怎样想她的妈妈呢?你想对焦尼的妈妈说什么?

  你的妈妈有什么本领?(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夸夸自己的妈妈本领大。)

  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觉得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那么屏幕上面的四样东西谁最像你的妈妈?

  3、根据绘本画面想象并说明“为什么妈妈有时候变成蝴蝶、沙发、小猫、狮子?”—— 理解妈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爱。感受排比的句式。

  (1)出示妈妈变蝴蝶、沙发、小猫、狮子的画面引导幼儿说出对自己妈妈的感觉。

  师:看它们谁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妈妈像沙发一样舒适。像小猫一样温柔。象大狮子一样凶猛。)

  妈妈什么时候会对你像小猫一样温柔?妈妈对你做过那些温柔的事情?

  你做了什么事情让妈妈气得变成大狮子一样凶?你喜欢妈妈吼吗?妈妈身其实还爱你吗?

  小结:其实妈妈凶你的时候也是爱你的。那么在焦尼心里妈妈像谁呢?

  (2)教师讲述: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适,象小猫一样温柔,有时候象大狮子一样凶猛。其实妈妈不管是像小猫一样温柔还是象大狮子一样凶的时候都是一样爱焦尼,

  4.和幼儿共赏绘本,排比句式部分让幼儿和自己一起读。——通过品读充分感受妈妈的爱,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师:欣赏完绘本,我知道在你们心里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你们想不想也编成一本绘本让大家来了解一下妈妈对你的爱?

  5、幼儿共同分组绘画《我妈妈》。——通过亲自绘画真切的感受生活中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

  6、延伸活动:将幼儿绘画分组编订成绘本《我妈妈》并投放到语言区幼儿共赏讲述。

7、大班音乐活动公开课教案:兔子看过来

  这是一首改自成人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歌曲,里面的歌词填充的很巧妙。我班的孩子对流行音乐也比较感兴趣。每次的课间的音乐欣赏中,那些旋律欢快的歌曲总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有时小声跟唱、有时还会加上动作表演。所以一直就想教一首好听的成人歌曲。后来看到《对面的兔子看过来》这个教材,觉得挺适合班上的孩子。不仅能学到一首好听的歌,而且还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 知道流行歌曲也可以改编成小朋友的歌。(知识)

  2、分角色表演唱,并尝试仿编歌曲词。(技能)

  3、感受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情感)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分角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愉快活泼的气氛.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仿编歌词,并表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一些适合发声练习的歌曲。已听过《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物质准备:图片、大灰狼、兔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5分钟)

  1、游戏:根据谜语猜歌名,猜到了大家一起唱。

  ① 谜语:在一个山谷里,小朋友们说一句话就有另外一个声音也跟着说了,

  引导语:这是什么歌?(山谷回音真好听)我们来唱唱吧!

  ② 谜语:天上星,数不清,一闪一闪两晶晶(闪烁的小星星)

  二、借助故事理解歌词(15分钟)

  1、倾听故事,引出歌词

  (1)教师讲述故事:“有一天晚上,我听见森林里的一只狼和一只兔子在说话,狼说‘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我是一只很好的狼,我不吃兔也不吃羊,别看我长的很可怕,其实我很可爱,我们做个朋友好吗?’。

  提问:狼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2)继续讲述:“兔子回答说‘我上看下看,左看又看,看来看去你都是个大坏蛋,我要想一想,我要看一看,哎!做朋友的问题还真难办。

  提问:小兔子是怎样回答的?她答应和狼做好朋友了吗?我们来说一说兔子说的话!(重点学说狼和兔子的对话)

  2、师幼选择角色(狼或兔子)进行对话游戏

  3、倾听歌曲旋律一遍,感受歌曲活泼的气氛。

  指导语:听了音乐感觉怎么样?这本是一首大人们唱的流行歌曲,但是确把我们刚才听的故事改编进去了,我们来听一听吧!(教师边唱边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师幼扮演大灰狼范唱A段:

  指导语:小朋友友也来学学老师的语气来唱唱吧?(反复练习几次)

  5、教师随音乐范唱B段:(反复练习几次)

  指导语:这段是谁唱的?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6、幼儿熟练后,分角色演唱

  7、表演:每位幼儿自选角色表演唱

8、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设计:礼貌歌

  教育活动目标:

  1、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

  2、通过图片、动作等形式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3、能用简单的动作大胆地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熟悉过歌曲的旋律

  2、物质准备:图片8张、钢琴

  活动重点:能够理解歌词内容,并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简单的动作大胆地表达歌曲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做踵趾小跑步进教室

  二、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让座”,刚才歌曲里唱的小朋友是个什么样的小朋友?(有礼貌的孩子)

  (三)教授新歌

  1、通过故事开头用清唱的方式进行歌曲的前半部分,请幼儿带着问题去听。师:“昨天有一个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这么一件事,请你们来听一听(教师轻唱歌曲前两段歌词)后,提问;

  (1) 刚才这个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情?路上的行人是怎么做的?

  (2) 你们猜猜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样做呢?

  (3) 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说出歌词。

  (4)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解决?引入歌曲的后半部分。教师范唱一边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进一步学唱歌曲

  (1)师;“让我们一起再看一看、听一听这个故事吧!(配班边出示图片,主班完整的弹琴范唱一边)

  (2)师:“让我们一起听琴的旋律,用啦的声音唱出这首歌的旋律吧!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方式学唱歌曲

  (1)教师弹旋律,带领幼儿边看图片边说歌词两边

  (2)引导幼儿分句用动作来表演歌词内容

  (3)师:“为了使这首歌听起来更好听,我们一起来合作,老师大声唱歌曲,请小朋友用啦的声音来唱旋律好吗?

  (4)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好听的歌唱出来吧(老师大声唱,小朋友小声唱)

  (5)师:“我们还可以怎样唱呢?

  4、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唱

  (1)故事里面主要有几个人?那我们可以怎样分角色来演唱呢?(分男孩、女孩表演唱)

  (2)引导幼儿两人一个组,自己商量分配表演的角色

  七、复习韵律“朋友舞“

  这首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想一想生活中如何跟朋友相处?遇到问题怎样解决?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呢?让我们一起跳个朋友舞吧,感受与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好吗?

9、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反思: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

  大班语言活动: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

  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

  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

  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 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

  ※ 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

  ※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

  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

  ◎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小兔子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分别听“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第几幅的、谁讲的?为什么?是怎么说的?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品德教育——乐于助人。

  看图讲述《大象救兔子》反思:

  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在一系列的排图讲述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仔细观察

  在排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我根据故事的情节出示图片,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运用描述性问题,“图上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小兔子是什么表情?”,让孩子描述画面中的景物、角色、动态,在孩子们对画面作出初步、基本的理解,然后以设问的方式来展开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最后怎么了?”“它是怎样帮助小兔子的?”等,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然后,运用推想性问题,如“它会怎么说?”、“心情是怎样?”等,对画面外在内容进行推想、分析和判断。与此同时,还结合“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分析性问题使讲述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地深入开展。最后,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等方法,使孩子能主动去看、去想、去说;使孩子参与机会多、讲述顾虑少;从而孩子的讲述就有头有尾,有情节有过程,孩子说话也逐渐做到了言之有序。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孩子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孩子创造力的始发因素。仔细观察是讲述的前提,只有把图片画面看清楚,才能有把握的去讲。不管是单幅,还是多幅,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环境、人物,细看人物的表情、动作,领会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分析和合理构想。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引导幼儿充分地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为讲述做好准备。

  二.生动讲述

  在排图讲述《救小兔》活动中,在幼儿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幼儿开始讲述。但幼儿的讲述思路较为混乱,急于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也有个别幼儿流水帐式讲述,重点不明确。于是,我请他们讲一讲 “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等,通过这些提问使幼儿对画面外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在讲述中,幼儿一般会简单表达,但在语句的丰富性方面要经过教师有意识的提示、引导,幼儿才会去扩充自己的语言,在个别幼儿讲述后我提问:“小鸟是怎么飞的呢?”,就给幼儿较多的表达空间,给予幼儿回忆、学习词语的机会。同时也是幼儿间互相学习的好机会,一句优美的语言,一个正确的动词,经老师的肯定、表扬,会成为幼儿间追逐模仿的对象。

  通过开展排图讲述活动,我体会到:

  一.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前提。根据活动材料的特点,要允许幼儿有不同创编故事的思路,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如,在合理排图上,热情采纳幼儿的不同思路;在内容创编上,鼓励幼儿的大胆想象;在故事讲述上,努力捕捉和肯定幼儿语言的闪光点。

  二.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关键。要实现排图讲述的教学目标,教师积极而有分寸的引导极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看懂每一幅图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幼儿理解图和图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图片排序这一难点作好准备。然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凝炼故事主题,确定故事发展线索,编排故事情节。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根本。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贯串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排图讲述活动中,我们以排图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设计活动环节和展开活动内容,启迪和鼓励幼儿寻求故事的不同发展线索与情节。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又启发幼儿用新鲜的词语生动地表现情节。

  但是,这种尝试仅仅是开始,如何适合幼儿的实际,为幼儿所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须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促成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10、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摇篮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看到老鼠与猫斗智斗勇的精彩时刻,机灵的老鼠做梦时幻想自己与猫不是天敌而是好朋友,两个一起谁在温暖的摇篮里悠闲的晃荡,结果等老鼠猛地一睁眼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做梦,是猫突然来到自己睡的地方摇晃自己的摇篮。看到小朋友对这个片段很干兴趣,借此想对小朋友讲讲对于他们出生这个时代比较陌生的摇篮,从而衍生出要学会感恩父母。

  活动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3.学会对家人的感恩。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7.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音乐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1. 图片若干

  2. VCD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复习儿歌《小树叶》。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观看的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老鼠在什么上面呼呼大睡做着甜甜的美梦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认识认识这个东西吧。”

  二.基本环节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摇篮》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播放音乐)

  师:“小朋友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名字叫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呢?请你们说一说。 那么好听的歌我们再来听一遍吧,不过这次我们要带着问题来听了,听一听这首歌里面唱的都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再次播放歌曲)。

  师:“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歌曲里面都唱的什么?非常的棒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刚才听到的,有蓝天、大海、星星、...那老师还听到了,白云、浪花、小鱼、摇篮、咦?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幼儿回答)你们是这样理解的,老师告诉小朋友摇篮是一种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非常的舒服。”

  (3)出示第一段图片

  师:“刚才歌曲里面唱的什么是摇篮呢?(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星宝宝)什么轻轻飘呢?(白云轻轻飘)那白云轻轻飘得时候你们有什么感觉呢?(幼儿回答)谁睡着了?(星宝宝睡着了)” (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4)学习第一段歌曲

  师:“这一段里呈现出来这么多好看的图片,下面我们用舒缓、优美的声音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5)出示第二段图片

  师:“那刚才小朋友还听出谁是摇篮呢?(大海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鱼宝宝)鱼宝宝是怎么有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什么轻轻飘呢(浪花轻轻飘)谁睡着了呢?鱼宝宝睡着了。”(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6)学习第二段歌曲

  师:“我们一起在用优美的声音学习一下第二段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7)两段合起来一起来一遍

  三.结束环节

  师:“我们一起来给这首好听的歌加上好看的动作吧。谁能做一做。(先幼儿进行创编)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老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幼儿跟学),然后跟音乐来一遍,下面小朋友我们一起邀请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跳一遍吧。”(跟音乐再做一遍)

  四.延伸环节

  师:“小朋友你们小时候做过摇篮吗?那你们知道小时候都是谁为你们摇着摇篮入睡的?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为养育我们长大都非常的辛苦,我们要从小好好学习来回报他们,今天晚上我们回到家中为你的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学反思

  备课时,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片段为切入点,导入环节师幼互动良好。

  在活动基本环节中,就幼儿来言,基本上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老师起主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但还是在幼儿自主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一块儿做的欠佳,老师急于给予幼儿答案。

  就老师而言,准备充分,切合主题,课堂氛围较为融洽。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幼儿能够循序渐进的进入角色。但在活动中,仍不乏许多正确的废话,急于给予幼儿答案,对于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预想到,采取逃避的态度。

  就整节课而言,突出重点的目标实现了,但没有突破难点。环节交代清楚,整节课下来还算流畅,但是话语较为啰嗦,不精练。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欠佳,还需多多努力。

  听了听课老师的意见后,我觉得以后的课还需多多推敲,特别是要尽可能的能接住幼儿抛给我们的“球”,不要采取逃避,要正面回答,这才是“传到授业解惑也。”

11、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三只熊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多年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以下几类歌唱活动掌握较好:朗朗上口的经典儿歌、结构简单节奏鲜明的歌曲、能够通过图谱理解记忆歌词的歌曲。

  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孩子乐学、教师乐教的歌唱教学模式,因此,在平时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将体态韵律活动与歌唱教学相结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轻松学会歌曲。“三只熊”是一首韩国的经典童谣,旋律明快且富有诙谐、幽默的情趣。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比较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在快乐中体会音乐带来的感染力,因此,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标

  1、 感受外国童谣的特点,唱准歌曲的附点节奏。

  2、 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和幽默,能大胆的表演。

  3、 体会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感情,积极参与活动,情绪愉悦。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6、 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7、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能用诙谐、幽默的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歌表演。

  2、唱准歌曲的节奏,注意前附点的演唱。

  活动准备

  背景图 三只熊教具 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幸福拍手歌》

  二、故事导入活动:

  1、提问:刚刚我们唱的是什么歌,你们知道幸福是什么吗?

  你会用什么的方式表达你的幸福?

  2、发声练习:

  师:在森林的一座美丽的房子里就住着幸福的一家。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敲门)怎么没有开门的呢?(话外音)你是谁?来做什么的?想要进入我房子就得用我们的暗号(啦啦歌)

  三、新歌教学

  1、熟悉歌词:森林里面住着三只熊, (展示背景图)

  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只出示三只熊的头部)

  熊爸爸长得胖嘟嘟, (出示完整的熊爸爸)

  熊妈妈长得真漂亮, (出示完整的熊妈妈)

  熊宝宝长得真可爱。 (出示半身的熊宝宝)

  一天,一天 (出示完整的熊宝宝)

  在长大~~

  教师:三只熊住在一起真快乐!熊爸爸长得怎样?熊妈妈长得怎样?熊宝宝又长得怎样?引导幼儿表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动作可以夸张一点。

  2、教师按歌曲的节奏再次朗诵歌词,幼儿配合老师速记歌词。注意前附点的节奏。

  3、学唱歌曲:

  师:三只熊说它们和小朋友在一起很高兴,所以它们把刚刚的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去听听。

  4、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5、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熊宝宝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一天一天的长大,你怎样来表现长大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用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学会歌曲,还能训练幼儿的听辨能力、反应能力。)

  (引导幼儿用之前创边的动作演唱歌曲,在最后一句熊宝宝长高的地方可用举手、跳跃的方式表现长大。)

  6、幼儿边用动作表演边唱歌,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动作表演。(用表演法让幼儿自己进行动作创编表演,既有助于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又让幼儿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7、反复演唱歌曲:

  A、分角色演唱

  B、分小组分角色演唱

  四、结束部分:

  其实这是一首韩国小朋友的歌曲,看看我们是不是很棒,外国小朋友的歌曲我们也会唱了。这可是三只熊的功劳哦,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准备上这堂课的时候,我有很多的顾虑,幼儿能否按照我的思路和我好好配合吗?会不会中间出现很多的状况?

  在结束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我的预期目标已经达成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与教师的配合很默契,特别是在理解歌词的环节中,幼儿能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理解记忆住歌曲的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我结合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少出现的东西,所以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幼儿,再加上与多位老师的互动表演更加为这次活动加了分。

  虽然这次的活动得到了很多教师的一致好评,不过我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出,比如在活动刚刚开始我给幼儿提出的“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这个问题时,我的问题提的有点太成熟,很多幼儿还不能理解幸福的含义。我完全可以提的童趣一点,更接近他们一点吧!

1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数鸭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自己歌声与伴奏音乐、同伴歌声的协调统一。

  2.学习并理解休止符;体会说唱歌曲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享受歌唱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7.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节奏图(下面有马路和小树);画有背景的图片;鸭子小图片若干;数字2.4.6.7.8;移动小鸭子一只;红绿灯;红圈一个(贴在手掌心)。

  活动过程:

  1.节奏激趣。

  (1)出示红绿灯:这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小鸭子走在马路上看到红绿灯会怎么走?

  (2)出示节奏图,学习并理解休止符。(∣●●●●●∣●● ●●●●∣●● ●● ●●●∣●● ●●●●∣)

  教师:我走在马路上,心里真高兴,看到绿灯走走走,看到红灯停下来。

  鸭子边走边叫,怎么叫的?我们看着红绿灯来试试。

  (3)学习用鸭子的叫声表现节奏∣●●●●●●∣。

  这里还有一组红绿灯,我们用小鸭的叫声把节奏表现出来。

  创编鸭子的不同叫声,表现节奏。(咕嘎)

  2.“数鸭子”游戏。

  (1)出示图片:今天不光来了一只鸭子,还来了许多鸭子。我们现在来玩“数鸭子”游戏。我们先来看图上有什么?

  教师: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2只;

  教师继续问: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4只;

  教师边问边依此贴上2只、1只、1只鸭子,幼儿快速作出反应。

  (2)提炼归纳:老师是怎么问的?数到了几只鸭子?

  3.结合节奏图学习说白,提醒幼儿注意休止附。

  4.随琴声学习歌曲演唱部分的前半段。

  5.继续“数鸭子”游戏。

  (1)教师:又有小鸭子游来了,数数有多少?教师快速在图上贴上鸭子,问:现在有几只?

  (2)教师轻声哼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3)幼儿跟唱歌曲后半部分。

  6.完整学习演唱歌曲。

  7.师幼共同小结歌曲的特点。

  8.师幼共同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活动延伸:

  1.学习二声部演唱,体验和声之美。在演唱部分的乐句末加上“嘎嘎”,分组演唱。

  2.学习歌曲的第二段。

  3.欣赏其他的说唱歌曲。

  活动反思:

  教具设计巧妙,在节奏练习中创设了小鸭过马路走红绿灯的情境,抽象的休止符用红灯来表示,浅显易掌握;演唱部分的教具是一张背景图,简单的图片实用性强,尤其是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鸭子,让幼儿快速反应出鸭子数量,在游戏中幼儿轻松理解了歌词。贴在教师掌心里的红圈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有需要特别提醒的地方,教师就及时把红圈亮出来,便于幼儿对停顿的掌握。

  活动的难点是休止符的掌握与表现。教师通过红绿灯、掌心的红圈来突出休止符,通过红灯停来表现休止符,所以难点基本得到解决。活动中还注意到了个别指导,对个别幼儿加强关注和提醒,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休止符。整堂课以游戏贯穿,以小鸭的角色串联一个个游戏,难度也逐步加深,幼儿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活动需改进的地方:课前没与幼儿接触,所以幼儿有一些拘谨;积极性还要调动的更强一些;对于停顿和说唱歌曲的特点,幼儿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今天幼儿的练习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