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设计《赛马》反思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设计《赛马》反思》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设计《赛马》反思

1、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设计《赛马》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赛马》,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初步区分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2、引导幼儿运用节奏、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

  3、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欣赏素材:二胡独奏曲《赛马》、教师:身着蒙古族服装

  2、场景布置:图片若干(草原、蒙古包、跳舞、赛马等)

  3、教学录像:蒙古大草原赛马以及载歌载舞场景

  4、筷子:每人两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特点。

  1、教师(身着蒙古族服装)带领幼儿随音乐以骑马律动进课室。

  (1)小朋友,你们好!我来自蒙古。

  (2)你们去过蒙古吗?蒙古的风景可美了,今天让我来当导游,带你们去蒙古美丽的大草原看一看吧。

  过渡语:美丽的大草原到了,我们一起来参观吧!

  2、自由欣赏图片,教师作适当引导。(放音乐)

  (1)蒙古人民住在哪里?(大草原)

  (2)刚才你们在草原上看到了什么?

  (3)你们看得真仔细。他们最喜欢做什么活动呢?(跳舞、骑马)

  师:说得非常好,蒙古人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上,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赛马和跳舞。

  过渡语:今天老师从草原上带来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完后请把你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二、欣赏乐曲《赛马》,感受乐曲的旋律与三段体结构。

  1、完整欣赏乐曲。

  (1)提问:听了乐曲你们心情怎样?你们想做什么?(让幼儿说出不同的感受)

  (2)师:小朋友说得非常好,今天草原上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比赛,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观看录像,理解乐曲的相关内容。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骑马比赛)除了赛马,人们还在干什么?(跳舞)

  (2)小结:对了,“赛马”是蒙古族的一个重大节日活动。它主要表现了蒙古人参加赛马比赛活动时人们很开心地唱歌跳舞欢庆、比赛快要结束了,赛马手骑马快速冲向终点的一个热闹激烈场面。

  3、完整欣赏乐曲。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乐曲。小朋友要仔细听,哪段音乐是赛马?哪段音乐是跳舞?

  哪段音乐是骑马冲向终点?

  4、分段欣赏:

  (1)提问:谁来告诉我,哪段音乐是赛马?你为什么认为前面第一段音乐是赛马?

  师:对了,前面第一段音乐的节奏很快,它表现了赛马手骑着马你追我赶,很欢快很激烈的场面。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这样?(听第一段,教师作骑马状)

  (2)提问:哪一段音乐是表现跳舞呢?中间这段跳舞音乐的节奏跟刚才第一段比,变得怎么样?(慢)中间这段音乐是人们在很开心在跳舞庆祝,所以这段音乐欢快而优美。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欢快优美的。(听第二段,教师作跳舞状)

  (3)提问:那最后一段音乐他们干什么呀?(骑马冲向终点)赛马手要骑马跑向终点,马儿你追我赶,跑得越来越怎么样?那这一段是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呢?(越来越快)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这样?(第三段教师作骑马状)

  (4)谁能给这首乐曲取名字?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名字就叫《赛马》。这首乐曲,它是用我们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来演奏。

  三、尝试用筷子演奏,表现乐曲情绪。

  过渡语:今天,老师还从草原上带来另外一份礼物。这是什么?(筷子)筷子也能敲击出马跑的声音,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讨论筷子的敲击方法(发筷子,找圆点坐好)。

  提问:你拿着筷子可以怎样敲?除了对敲,还可以怎样敲?

  2、幼儿尝试用筷子来表现乐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做演奏家。听着音乐,试一试,看看谁能敲击出赛马、跳舞、骑马冲向终点的节拍来。(教师用语言和动作加于提示)

  3、注意观察,重点指导。(重点指导第二段的节拍)

  师:第二段音乐是表现跳舞的,我们可以加上一些优美的动作来演奏,试一试。(放第二段音乐)

  4、师生完整演奏一遍。

  师:好,我们一起来演奏这首《赛马》,可以用你喜欢的敲击方法来演奏。

  四、创编动作,大胆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分段创编动作,表达对不同乐段音乐的感受。

  (1)师:你们的演奏太精彩了!现在,我们也来当回赛马手。赛马手是怎样骑马的?谁来表演一下。除了拉缰绳,还可以怎样骑马?

  (2)第二段音乐时,人们又是怎样跳舞的?谁来表演一下。 我们来学一学。

  (3)第三段音乐时,马儿要冲向终点了,赛马手是怎样骑马让马儿跑得更快?

  2、师生共同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着音乐,用你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赛马》。(教师用语言提示:赛马比赛开始了——准备跳舞——骑马冲向终点)

  3、游戏:赛马。

  (1)创设情境,体验“赛马”带来的快乐。

  师:你们想不想来一场赛马比赛?(想!)那好,请你们退到后面线上,面向我站成一排。

  第一段赛马音乐,请骑着马到我这里。第二段跳舞音乐,一起来跳舞。第三段音乐,你们又骑上马准备冲刺回到终点。准备好,赛马比赛开始了。

  (2)最后表演一遍,结束。

  师:你们真是神气的小骑手!(1、幼儿表现好,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遍?2、如幼儿很乱,就要加于指导示范。)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是很活跃的。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就是我本人在各个环节上并没有的交代清楚,比如单响和散响还是有很多的幼儿没有搞清晰,以至于在选乐曲的时候他们就选自己最熟悉的乐器而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乐曲。在一段音乐结束后并没有用适合的话给予幼儿肯定,也并没有让幼儿感受赛马的激烈。一段演奏完了就马上演奏第二遍第三篇,整堂课就会说“你们有信心吗”我觉得真的不是很合适,原本想好的话全部都没有说,临场应变能力不行。有太多的不足,还需多锻炼,对音乐进行多分析和理解,引导幼儿更好的诠释音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专研多请教,争取在音乐领域有所进步和提高,让幼儿在充满音乐和享受音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成长。

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欣赏赛马》含反思

课题生成: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

  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课题名称:

  骏马奔驰保边疆(大班音乐活动)

教育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2>再次欣赏音乐根据特定的音乐形象,创编、记忆动作顺序。老师:四匹马是如何你追我赶的?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

  (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2>幼儿根据颜色分组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

  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活动反思: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3、大班音乐教案活动《赛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知道乐曲的名称,初步理解乐曲的内容和性质。

  2、对中国民族乐器二胡有所认识。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创设内蒙古大草原环境(包括草原背景图及若干匹可抽拉的马)。

  2、录音磁带:开飞机音乐、《赛马》乐曲。

  3、民族乐器:二胡。

活动过程:

  一、开飞机进活动室。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内蒙古大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玩,我们开着飞机去吧。

  2、指导幼儿看图。

  师:多美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图片上还有什么?(蒙古人在骑马)对了,蒙古人民勤劳勇敢最爱骑马。哦,今天草原上还有一场热闹的比赛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比赛吗?

  二、初步欣赏乐曲《赛马》。

  1、欣赏第一遍乐曲《赛马》后提问。

  师:小朋友,听出来是一场什么比赛?(幼:是骑马比赛)对了,是蒙古人民在举行赛马比赛,你们是从哪里听出来是在赛马?(幼:有马跑的声音、有马叫的声音)

  2、听故事、看图片欣赏乐曲《赛马》。

  教师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各位观众,赛马比赛开始了。现在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匹枣红马,马背上的小伙子很得意。后面一匹大黄马追上来了,骑马的还是个小姑娘呢!多勇敢!加油呀,后面又有一匹大马追上来了,比赛越来越激烈。观众有的喊加油,有的跳起了舞。比赛继续进行着,快到终点,马儿都不愿落在后面,使劲跑,看,枣红马一大跨步过了终点,它高兴地叫起来,向大家报喜!

  3、由“马叫”引起幼儿对二胡的兴趣。

  师:赛马比赛结束了,你们有没有从音乐中听到枣红马在叫?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其实刚才音乐中的马叫声音不是真的马在叫,它是用一种乐器模仿出来的,有谁知道是什么乐器?

  三、介绍二胡,分段欣赏,感受乐曲的内容及性质。

  1、教师介绍二胡的构造、特点。

  师: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它是用木头制成的,有两根细细长长的叫弦。右手拿的叫弓,弓毛是用马尾做成的,弓一拉一推就会发出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用二胡模仿马叫的声音)听,这又是什么声音?(教师通过拨弦模仿马跑的声音,让幼儿了解“拨弦”。)

  2、教师用二胡现场演奏《赛马》。

  3、分段欣赏乐曲《赛马》,了解各乐段的不同内容及性质。

  a教师演奏第一段。

  提问:这一段音乐的速度怎么样?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讨论)

  小结:第一段音乐的速度很快声音越来越响,好象比赛开始了,很多马从远处跑来。

  师:小朋友,你们会骑马吗?现在老师来演奏第一段音乐,你们来赛马,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让草原上的马也跑起来,比一比哪匹马跑得快。(要求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b教师演奏第二乐段。

  提问: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好象看见了什么?(讨论)

  小结:第二段音乐速度比第一段音乐慢,很优美、抒情,好象看赛马的观众在喝彩、送奶茶、拍手、跳舞。

  c教师演奏第三段。

  提问:第三段音乐的速度怎么样?这段音乐好象讲了些什么?(讨论)

  小结:第三段音乐的速度更快,比赛更激烈,快到终点了,马儿飞快地向终点跑去,最后,取得胜利的大马高兴地叫起来。

  四、区别三段音乐,巩固感受音乐的结构性质。

  师:听,这是第几段?为什么?(放录音)

  五、通过身体动作的表演进一步感受乐曲。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举行赛马比赛?好,我们一起骑上马,比赛马上开始。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是很活跃的。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就是我本人在各个环节上并没有的交代清楚,比如单响和散响还是有很多的幼儿没有搞清晰,以至于在选乐曲的时候他们就选自己最熟悉的乐器而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乐曲。在一段音乐结束后并没有用适合的话给予幼儿肯定,也并没有让幼儿感受赛马的激烈。一段演奏完了就马上演奏第二遍第三篇,整堂课就会说“你们有信心吗”我觉得真的不是很合适,原本想好的话全部都没有说,临场应变能力不行。有太多的不足,还需多锻炼,对音乐进行多分析和理解,引导幼儿更好的诠释音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专研多请教,争取在音乐领域有所进步和提高,让幼儿在充满音乐和享受音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成长。

4、大班音乐活动《蝴蝶找花》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蝴蝶找花》教学设计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3:学会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二:活动准备

  呼啦圈 长条拉花 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激发幼儿的想象。

  (1)师:在一个很美的王国里,住着很多花仙子,你们听,那里传来了一首很好听得音乐,她们在准备什么呢?

  (2)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提升

  2:蝴蝶的到来引出花朵的尽情绽放。幼儿第一次创意造型。

  (1)蝴蝶飞来了,想找一朵最漂亮的花。

  (2)蝴蝶舞动翅膀在幼儿间自由飞。

  师:刚才蝴蝶飞呀飞,有些花开得好,但有的花还是花骨朵,她想找最美的那两朵。(引出两人创意造型)

  3:蝴蝶采花,幼儿第二次创意造型(合作)

  (1)鼓励幼儿运用呼啦圈以及肌体动作进行创意造型。

  (2)蝴蝶的及时加入让花朵开放得美。师:蝴蝶又要去找开得最美的那一朵。(引导幼儿在乐曲的最后变换不同的动作)

  4:套圈引出多人合作。

  蝴蝶看到那边有很多很多的花,把最美的礼物送给它们。(引导幼儿多人造型,蝴蝶在幼儿身上不同部位挂圈)

  5:总结提升

  6:幼儿展示不同的创意造型。

  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蝴蝶找花》活动的题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充满梦幻的世界里,幼儿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在单人,双人以及多人中进行合作,蝴蝶舞动着美丽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幼儿在感受优美音乐的同时花是否尽情绽放,能否引来蝴蝶歇歇脚,幼儿在蝴蝶的带动下能够去创造,情景性的教学法远用在本活动中很好的运用,课堂气氛洋溢在一片温情种,优美的音乐,美的造型,蝴蝶的飞舞,让孩子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但在音乐的理解与运用上,幼儿还应进一步的提高。

5、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设计《赛马》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赛马》,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初步区分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2、引导幼儿运用节奏、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

  3、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欣赏素材:二胡独奏曲《赛马》、教师:身着蒙古族服装

  2、场景布置:图片若干(草原、蒙古包、跳舞、赛马等)

  3、教学录像:蒙古大草原赛马以及载歌载舞场景

  4、筷子:每人两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特点。

  1、教师(身着蒙古族服装)带领幼儿随音乐以骑马律动进课室。

  (1)小朋友,你们好!我来自蒙古。

  (2)你们去过蒙古吗?蒙古的风景可美了,今天让我来当导游,带你们去蒙古美丽的大草原看一看吧。

  过渡语:美丽的大草原到了,我们一起来参观吧!

  2、自由欣赏图片,教师作适当引导。(放音乐)

  (1)蒙古人民住在哪里?(大草原)

  (2)刚才你们在草原上看到了什么?

  (3)你们看得真仔细。他们最喜欢做什么活动呢?(跳舞、骑马)

  师:说得非常好,蒙古人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上,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赛马和跳舞。

  过渡语:今天老师从草原上带来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完后请把你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二、欣赏乐曲《赛马》,感受乐曲的旋律与三段体结构。

  1、完整欣赏乐曲。

  (1)提问:听了乐曲你们心情怎样?你们想做什么?(让幼儿说出不同的感受)

  (2)师:小朋友说得非常好,今天草原上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比赛,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观看录像,理解乐曲的相关内容。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骑马比赛)除了赛马,人们还在干什么?(跳舞)

  (2)小结:对了,“赛马”是蒙古族的一个重大节日活动。它主要表现了蒙古人参加赛马比赛活动时人们很开心地唱歌跳舞欢庆、比赛快要结束了,赛马手骑马快速冲向终点的一个热闹激烈场面。

  3、完整欣赏乐曲。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乐曲。小朋友要仔细听,哪段音乐是赛马?哪段音乐是跳舞?

  哪段音乐是骑马冲向终点?

  4、分段欣赏:

  (1)提问:谁来告诉我,哪段音乐是赛马?你为什么认为前面第一段音乐是赛马?

  师:对了,前面第一段音乐的节奏很快,它表现了赛马手骑着马你追我赶,很欢快很激烈的场面。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这样?(听第一段,教师作骑马状)

  (2)提问:哪一段音乐是表现跳舞呢?中间这段跳舞音乐的节奏跟刚才第一段比,变得怎么样?(慢)中间这段音乐是人们在很开心在跳舞庆祝,所以这段音乐欢快而优美。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欢快优美的。(听第二段,教师作跳舞状)

  (3)提问:那最后一段音乐他们干什么呀?(骑马冲向终点)赛马手要骑马跑向终点,马儿你追我赶,跑得越来越怎么样?那这一段是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呢?(越来越快)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是不是这样?(第三段教师作骑马状)

  (4)谁能给这首乐曲取名字?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名字就叫《赛马》。这首乐曲,它是用我们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来演奏。

  三、尝试用筷子演奏,表现乐曲情绪。

  过渡语:今天,老师还从草原上带来另外一份礼物。这是什么?(筷子)筷子也能敲击出马跑的声音,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讨论筷子的敲击方法(发筷子,找圆点坐好)。

  提问:你拿着筷子可以怎样敲?除了对敲,还可以怎样敲?

  2、幼儿尝试用筷子来表现乐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做演奏家。听着音乐,试一试,看看谁能敲击出赛马、跳舞、骑马冲向终点的节拍来。(教师用语言和动作加于提示)

  3、注意观察,重点指导。(重点指导第二段的节拍)

  师:第二段音乐是表现跳舞的,我们可以加上一些优美的动作来演奏,试一试。(放第二段音乐)

  4、师生完整演奏一遍。

  师:好,我们一起来演奏这首《赛马》,可以用你喜欢的敲击方法来演奏。

  四、创编动作,大胆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分段创编动作,表达对不同乐段音乐的感受。

  (1)师:你们的演奏太精彩了!现在,我们也来当回赛马手。赛马手是怎样骑马的?谁来表演一下。除了拉缰绳,还可以怎样骑马?

  (2)第二段音乐时,人们又是怎样跳舞的?谁来表演一下。 我们来学一学。

  (3)第三段音乐时,马儿要冲向终点了,赛马手是怎样骑马让马儿跑得更快?

  2、师生共同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着音乐,用你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赛马》。(教师用语言提示:赛马比赛开始了——准备跳舞——骑马冲向终点)

  3、游戏:赛马。

  (1)创设情境,体验“赛马”带来的快乐。

  师:你们想不想来一场赛马比赛?(想!)那好,请你们退到后面线上,面向我站成一排。

  第一段赛马音乐,请骑着马到我这里。第二段跳舞音乐,一起来跳舞。第三段音乐,你们又骑上马准备冲刺回到终点。准备好,赛马比赛开始了。

  (2)最后表演一遍,结束。

  师:你们真是神气的小骑手!(1、幼儿表现好,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遍?2、如幼儿很乱,就要加于指导示范。)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是很活跃的。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就是我本人在各个环节上并没有的交代清楚,比如单响和散响还是有很多的幼儿没有搞清晰,以至于在选乐曲的时候他们就选自己最熟悉的乐器而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乐曲。在一段音乐结束后并没有用适合的话给予幼儿肯定,也并没有让幼儿感受赛马的激烈。一段演奏完了就马上演奏第二遍第三篇,整堂课就会说“你们有信心吗”我觉得真的不是很合适,原本想好的话全部都没有说,临场应变能力不行。有太多的不足,还需多锻炼,对音乐进行多分析和理解,引导幼儿更好的诠释音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专研多请教,争取在音乐领域有所进步和提高,让幼儿在充满音乐和享受音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成长。

6、大班音乐活动名曲欣赏《水族馆》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语词与律动感应曲式。

  2、初步学习看曲式图谱,运用乐器敲奏。

  3、运用塑料袋进行音色探索。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音效探索活动

  三、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挂图P2、鼓和吊镲各一个、水中生物图卡若干、铜碰钟、飘带、啦啦彩

  球、纱巾、水袖、塑料袋(均与幼儿人数相等)。

  四、音乐分析:

  这首乐曲选自《动物狂欢节》中的<水族馆>。整首乐曲优美惬意,曲式为A间A间B尾。在主奏乐

  器——钢片琴晶莹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犹如许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戏。间奏是一组渐渐下行

  的音阶,犹如鱼儿在吐着泡泡玩耍。

  五、队形

  幼儿用软垫半圆形就坐。

  六、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正当玩得开心时,滋滋小蜜蜂飞来了,他也想玩泡泡。

  (二)肢体造型:泡泡造型

  幼儿发表各种泡泡的造型,老师伴奏幼儿随音乐做泡泡造型的律动。

  1、鼓声:泡泡造型律动/泡泡房子、泡泡车、泡泡蝴蝶、泡泡鱼……

  2、吊镲:变换泡泡造型。

  (三)故事引入:水族馆里,鱼儿也吐着泡泡玩游戏……

  (四)语词与律动:水底世界

  1、水底生物律动模仿扮演。

  全班分四组,以各式道具装扮。如:飘带章鱼、啦啦球水草、沙巾水母、水袖金鱼……

  2、语词与律动

  (1)各组随音乐扮演水中生物练习。

  (2)配词律动:学水中生物游泳、吹泡泡。

  ①A段语词:我是一条金鱼,我是一条金鱼,水中世界多么美丽实在真有趣

  ②间奏:下行律动/由上而下滚转双手。

  ③B段语词:泡泡吹得好高~,泡泡吹得好高~吸~吹~,吸~吹~,拍拍拍拍×2次。

  ④最后一句:下行律动/由上而下,站起转圈,拍泡泡结束。

  (五)图形感应曲式:A---间奏—A---间奏---B---尾奏

  1、老师画出曲式图谱,并教唱语词。

  (1)A段:画乐句/随音乐唱词画出短、短、长线条。

  (2)间奏:下行泡泡。

  (3)B段:旋律高低泡泡。

  (4)尾奏:下行泡泡。

  2、依序排列图卡出现顺序。

  3、铜碰钟

  (1)A段语词:唱词并用铜碰钟敲奏语词节奏。

  (2)B段语词:同上。

  (3)间奏和尾奏:铜碰钟随音乐强弱演奏拍子。

  (六)音色探索:小鱼吹泡泡

  1、塑料袋音色探索。如:揉、捏、抓、拍……

  2、塑料袋气球

  (1)音乐A段:以塑料袋当鱼,舞动游泳。

  (2)音乐B段:转紧封口,以泡泡鱼做律动。

  (3)间奏和尾奏:模仿小鱼游泳律动,感应高低旋律。

  大班奥尔夫音乐《水族馆》活动反思: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故事情节设计故事引导:出示挂图P1、 P2,引导孩子们讲述—:“宝宝吹了泡泡耳环、泡泡水晶床送给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开心。 小蜜蜂滋滋听说了这事儿,让也想拥有一件泡泡礼物。你们猜,小蜜蜂滋滋喜欢怎样的泡泡礼物呢?”

  本次活动,我设置了悬念,引导孩子们由猜测过度到表演,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琴声做各种泡泡造型的律动。这样一来,活动气氛热烈了,孩子们进入了玩音乐的状态。(引导语:宝宝吹了许多会变魔术的泡泡,有的变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听鼓声和吊镲声玩泡泡造型时,孩子的经验就第一个环节来说,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变换无穷,创造欲望被充分激发。

  暖身活动的泡泡造型让孩子们在热身的同时,也为“水底生物律动模仿”环节做铺垫。律动模仿让孩子们又掀起一个创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乐)海星、海马、鲨鱼、螃蟹、金鱼、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开舞会,孩子们都用肢体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

  配词律动环节(幼儿围圈坐)

  第一小组按备课环节进行:三遍音乐完成。第一遍音乐,老师边做律动边默唱;第二遍音乐,幼儿起立随音乐边唱语词边做律动;第三遍音乐,是加强第二遍音乐的内容。出现情况:默唱时,老师夸张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儿,可是第二遍音乐就让孩子们边唱边玩有点牵强,因为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语词,使得孩子们只顾做律动而不注意语词了。与我设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组活动时,我在第二遍音乐的形式上做了调整:幼儿坐着,随音乐跟着老师边唱语词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第一遍音乐的仔细倾听、观察和第二遍音乐的配词、律动,幼儿对整首乐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三遍音乐的律动表演就顺手多了。

  由于配词律动环节孩子已经初步熟悉语词,所以在图形感应曲式环节,孩子们边跟老师唱边看老师画图谱,对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7、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龟兔赛跑》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龟兔赛跑

  活动目标:

  1、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2、能感受和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 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

  3、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和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乌龟、兔子及其他小动物的头饰及道具。

  2、龟兔赛跑的课件。

  3、音乐磁带(包括整段欣赏和分段欣赏的音乐)。

  活动过程 :

  一、故事导入

  1、看课件《龟兔赛跑》。

  2、引导幼儿讨论兔子为什么会输掉比赛?它是只怎样的兔子?乌龟又是个怎样的乌龟?

  3、引导幼儿讨论乌龟和兔子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并让幼儿模仿动作。

  二、欣赏音乐《龟兔赛跑》引导幼儿区分和理解音乐的性质。

  1、音乐欣赏

  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划分音乐的段落及区分每段音乐的性质。

  提问: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在讲故事?你觉得那些地方音乐不太一样?

  2、分段欣赏音乐,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1) 欣赏第一段:骄傲的兔子

  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怎样表现这只骄傲的兔子呢?

  鼓励幼儿个别表现,集体在音乐中用动作表现音乐

  (2) 欣赏第二段:勤恳的乌龟

  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起了谁?它是一只怎样的乌龟?你怎么表现他的样子呢?

  (3) 欣赏第三段:睡觉的兔子

  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和模仿。

  (4) 欣赏第四段:欢庆

  激发幼儿用神态和动作区分胜利的乌龟和失败的兔子。

  三、音乐剧表演。

  1、讨论:我们怎样进行音乐剧的表演?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装扮后,根据音乐进行表演。

  四、讨论

  1、为什么兔子跑的那么快,乌龟爬的那么慢,最后乌龟却赢了?

  2、小朋友要学谁呀?为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因为兔子以为自己跑得很快,骄傲了、偷懒了,睡觉了,所以兔子输了。乌龟并不因为自己爬的慢而气馁,仍然坚持努力的爬着,所以乌龟胜利了。老师希望小朋友都能象乌龟一样,做事坚持到底,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加油,一定能够成功。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龟兔赛跑》活动反思:

  我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音乐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难点是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形象。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看课件《龟兔赛跑》来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教育幼儿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能骄傲。第二个环节是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片段来分辨音乐形象,并且跟随音乐节奏做肢体动作。第三个环节是欣赏音乐《欢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一起庆祝乌龟取得了胜利。

  上完课后,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好:1、教案没有反复斟酌,进下心来看发现原先拟定的教案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比如带头饰分角色扮演并不是适合本节课。2、引导不足,上音乐课的时候幼儿创编动作不是很好,而我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3、还有就是上音乐的时候自己放不开。

  下次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将吸取本次的教训,希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