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小螃蟹》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小螃蟹
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外部特征。
2.以愉快的心情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并作简单的作品介绍。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对螃蟹的外形、动态及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2.实物投影仪、螃蟹1只。
3.绘画用具:记号笔、蘸有颜料的海绵、颜料、纸、棉签和抹布。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八只小脚拾大轿,两只大脚像剪刀,横行霸道不让人,嘴里吐着白泡泡。”这是什么动物呀?
2.以手影游戏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1)示范。
师: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了一只真螃蟹,到处爬来爬去,老师这里还有一只假的螃蟹,它也会爬呢!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用手影做螃蟹爬行的样子)我们两只能干的小手居然能变出螃蟹来,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尝试。
师:两只手的手掌重叠在一起是螃蟹的身体,两边的四只手指就是它的八条腿,那大拇指是什么呀?请小朋友做小螃蟹,老师做螃蟹妈妈好不好?
3.作画。
(1)示范。
师:我们先用一只手放在海绵里按一下,五指要伸直,手放平,使手掌、手指都蘸上墨汁。然后五指张开、伸直压在纸上,印下这只手印,看看像螃蟹的什么?另一半怎么办呢?换一只手用同样的方法蘸颜料,印的时候和做手影螃蟹一样,两个手掌印重叠,手指的方向相反。两只手印都印好后螃蟹的身体和大脚就出来了,接着用记号笔画上大钳子、小腿和爪,画时注意小腿的方向都是向里弯的。你们看,螃蟹画好了,像不像?
(2)交待要求。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个小画廊,以便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
2、中班美术活动公开课教案:螃蟹、乌龟爬爬爬
中班美术活动:螃蟹、乌龟爬爬爬
(一次性塑料碗、勺子)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螃蟹和乌龟腿的数量和爬行的姿态。
2、会运用拼插的技能用一次性塑料碗和勺子制作螃蟹或乌龟,并用剪、贴、画的方法进行装饰。
3、体验作品制作成功的快乐。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二、活动准备:
一次性塑料碗和勺子、彩色蜡光纸或卡纸、毛根若干、剪刀、水彩笔、打孔机、胶棒。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活动内容
提问: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的在陆地上、有的在天空里,谁来说说水里有哪些动物朋友?(鱼、虾、乌龟……)
2、出示制作好的螃蟹、乌龟,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谁来我们班作客了?你知道螃蟹和乌龟它们分别有几条腿呀?它们又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说一说、学一学螃蟹和乌龟走路的样子。
3、学做螃蟹和乌龟的方法
(1)介绍制作材料
一次性碗用来做身体;勺子用来做腿;蜡光纸、卡纸、水彩笔用来装饰;打孔机用来在塑料碗制作插孔;毛根做螃蟹的眼睛和乌龟的尾巴;剪刀、胶棒用来修饰粘贴。
(2)教师示范解说制作方法与步骤
1)在螃蟹和乌龟中选择制作一个,在塑料碗边缘选好动物头或腿的位置,用水彩笔作好记号。
2)在有记号的地方用打孔机打孔,并用剪刀适当修改孔的大小。
3)碗底、勺底朝上,把勺柄一头插进塑料碗作为螃蟹和乌龟的腿或头,把毛根在相应的位置固定作为螃蟹的眼睛和乌龟的尾巴。(螃蟹的钳子做法与腿的做法相同,只是插的时候勺子的底朝下,勺头处用剪刀剪出一个小三角形)
4)用蜡光纸、卡纸、水彩笔等进行装饰(螃蟹乌龟的背部),螃蟹和乌龟就完成了。
4、幼儿动手操作:
(1)教师边观察边指导幼儿。
(2)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装饰方法。
5、作品欣赏与评析
3、中班美术装饰活动展示课教案:蝴蝶魔法棒
一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对蝴蝶的兴趣。愿意用绘画的方法表现蝴蝶。
2、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翅膀,制作魔法棒。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翅膀,制作魔法棒。
难点:对称的使用。
三、活动准备:
1、彩笔 蝴蝶线描若干 彩棒
2、蝴蝶翅膀,花的头饰。
3、多媒体课件及背景音乐。
四、活动过程:
1.通过童话故事《美丽的蝴蝶》,激发幼儿帮助蝴蝶装饰翅膀的情感。
(1) 师:
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彩虹谷。生活着许多的昆虫和动物。有只小蝴蝶身体又粗又胖,有两只灰乎乎的大翅膀,它认为自己很丑心情很低落。有一天,小蝴蝶看见了一只蜻蜓,蜻蜓给蝴蝶想了一个好主意,建议她和花儿做朋友,这样会快乐起来。
她飞呀飞呀,看见了一大片花,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小蝴蝶每天传播花粉。有一天早晨,从远方飞来一位仙子。啊!这不是花仙子吗?花仙子对蝴蝶说:“你辛勤地为花儿服务了一年,我想把花儿的颜色都印一点在你的身上,感谢你的劳动。”花仙子挥动魔法棒说了一句咒语。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蝴蝶那灰乎乎的大翅膀上呈现出了各种花纹和美丽的颜色。瞧瞧,他们的大翅膀漂不漂亮?
(2)看PPT(几幅蝴蝶正面图片)
(3)师续讲故事:在彩虹谷里还有许多蝴蝶没有漂亮的颜色。
2、认识对称。
(1) 师:蝴蝶宝宝请求我们帮助他们,只要做一只蝴蝶魔法棒,说一句咒语,就可以把他们变漂亮!
你们想不想做一支魔法棒?
在做魔法棒之前,需要了解一下蝴蝶。谁能说说蝴蝶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对称?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请选择?
小结:蝴蝶是对称的,从中间画一条线,左边和右边一样就是对称。
(2)、通过自己探索学习,理解对称。
给蝴蝶找另一半。(ppt)
a上面出现蝴蝶的一半,下面有三个同方向蝴蝶的一半,找一找哪个是它的另一半。
B上面出现蝴蝶的一半,下面有四个不同方向蝴蝶的一半,找一找哪个是它的另一半。
(3)、观察蝴蝶模版,引导幼儿说出形状对称,想一想怎样让里面的颜色对称。
可以画完左边接着画右边。
3、幼儿用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制作魔法棒。
教师提醒:
1、均匀涂色。注意翅膀两边对称。
2、涂好色的幼儿,轻轻撕开双面胶,粘到魔法棒上。把撕下的白纸条放在小篮子里。
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制作情况,并进行小组辅导。
4、展示幼儿作品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讲评
5、游戏:仙子魔法变变变
师:孩子们,你们看!花仙子来了!
花仙子:孩子们你们好!很高兴你们是有爱心的宝宝!我现在教你们一句咒语,彩虹谷的蝴蝶宝宝正等着你们去帮助呢!
拉呢鲁--卡拉卡奇--苏西拉!
听音乐学蝴蝶飞,对着大屏幕上的蝴蝶说咒语,蝴蝶变。
4、中班美术活动公开课教案:漂亮的纸杯花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纸杯变形制作出纸杯花。
2、在剪剪、画画、贴贴中体验手工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听过故事《三只蝴蝶》、初步会使用剪刀。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1、播放ppt:前几天我们听了《三只蝴蝶》的故事,故事中的蝴蝶最后都找到了避雨的地方,什么是避雨?三只蝴蝶在哪里避雨?
2、师:雨还在下着,可是花园里还有几只蝴蝶没有找到避雨的地方,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怎么才能帮助他们呢?
二、幼儿操作
1、出示纸杯花范例,师:“看,这是什么?这朵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鼓励幼儿探索纸杯花的制作方法。
(1)师:一次性纸杯怎样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幼儿猜测制作方法)
(2)师:让我们看一段录像,从录像里找一找纸杯花的秘密。(播放录像,边看边讲解)
(3)师:纸杯花的秘密你们找到了吗?(幼儿讲述)
根据幼儿讲述的内容依次出示步骤图,并补充操作难点: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直到将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要求:沿直线剪出花瓣、不能剪断,剪好后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装饰,把纸杯花打扮的漂漂亮亮。
三、作品展示
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并把自己做的花布置在主题版上。
5、幼儿园中班美术示范课教案:蜗牛去哪儿了
背景
外出活动时,晨晨找到了一个小蜗牛。过了一会儿,小蜗牛从壳里探出头,在晨晨手里慢吞吞地爬。几名小朋友围在晨晨身边,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老师看到孩子们对小蜗牛这么有兴趣,就将它装进瓶子放在了班上的自然角里,由此,班上就开展了主题活动一一蜗牛。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观察了蜗牛的外貌特征,了解了蜗牛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性。可是,有一天,由于瓶子没有盖严,小蜗牛不见了,孩子们在活动室里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晨晨很伤心,有的孩子还互相埋怨。为了安慰孩子,调整孩子的情绪,教师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设计了绘画表述活动《小蜗牛去哪儿了》。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并通过语言、绘画或粘贴的形式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生命,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蜗牛的外貌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背景图:大树和草,毛毛虫和菜地,花园和蝴蝶,小河和青蛙。
3.环境布置:蜗牛图片、蜗牛生活背景、幼儿观察记录。
4.材料:半成品剪贴画、八开白纸、油画棒、胶棒、手工布等。
5.电教器材:视频仪、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一听
(1)教师交代故事名称——小青蛙旅行记。
(2)放录音——自编童话故事《小青蛙旅行记》(附后),边讲边通过视频仪出示背景图。
2说一说
(l)教师引出主题:故事里的小青蛙去旅行,可高兴了。咱班自然角的小蜗牛丢了,小朋友都很着急。其实小蜗牛也去旅行了,旅行是一件多快乐的事啊。你们想一想,小蜗牛可能到哪里去旅行呢?它会碰见谁,看到什么,遇到什么事呢?
(2)围绕这几个问题,让幼儿找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讨论。教师走到幼儿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
(3)全班幼儿一起交流。
3.画一画
(1)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介绍提供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材料。
(2)幼儿绘画、粘贴。教师细心观察,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对不敢大胆绘画的幼儿,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蜗牛去哪儿了?它找妈妈去了。”这样,幼儿重复地画出同样的蜗牛,就有成功感了。教师还可以说:“小蜗牛找花姐姐去了,花姐姐什么样呢?”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考虑,画出花姐姐。
对不会画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挑选适当的半成品材料,粘贴蜗牛及背景。
对不喜欢换色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欣赏环境创设中的作品或其他幼儿的作品,让孩子感知色彩的美。
4讲一讲。
(1)教师引导画完的幼儿讲画。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把小蜗牛去旅行的经历讲给老师、小朋友或其他人听。
(2)教师协助
幼儿将作品粘在展示板上;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活动延伸
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录音后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
教师协助幼儿将绘画作品装订成书,放在图书区,供大家阅读和讲述。
附:小青蛙旅行记
在井里住着一只小青蛙。周围的人每天用绳子拴着桶从井里往上打水。小青蛙看到水桶上来下去的,真想到井外边儿去看一看。
有一天,小青蛙跳进打水的桶里,和水桶一起上去了。它趁人不注意,迅速地跳到了旁边的草丛里。它看见小草一棵接着一棵,绿绿的,旁边还有一棵大树!再抬头往上看,呀,大阳真刺眼!小青蛙想,这儿可真大呀,可比在井里好多了!它蹲在那里看了一会儿,心想,既然我已经跑出来了,那我就跑得再远一点吧,看一看别的地方是什么样。于是,它又用力向前跳去。
小青蛙来到一个菜园子旁边,停下来喘着气。“世界多大啊!我得好好看看,不能守在一个地方。”它自言自语地跳进了菜园子,“好绿的菜啊!真漂亮!”这时,菜叶子上的一条毛毛虫说:“小青蛙别走了,你就留在这里和我做伴吧。”小青蛙没有听毛毛虫的话,继续向前跳着。
它来到了一个花园里,这儿开着各种颜色的花儿,有红色的、黄色的、粉色的……好看极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小青蛙以为它是一朵会移动的花儿,对着蝴蝶说:“好漂亮的花呀,还会飞呢!”
天渐渐地黑了。小青蛙看见了无数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小青蛙继续向前跳着,希望看到更多更新鲜的东西。
“呱、呱”,一种好熟悉的声音。小青蛙顺着声音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看到几只青蛙在荷叶上唱歌。它们邀请小青蛙参加它们的音乐会,小青蛙高兴地跳到了一个荷叶上,和大家一起“呱、呱、呱”地唱了起来。这一天可真让小青蛙长了见识。
6、中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设计:神秘的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⒈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印第安人脸部造型特征,体验立体造型活动的乐趣。
⒊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⒋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课件、深色纸每人一张、各种图形若干、浆糊等
活动过程:
一、白板课件导入(观看印第安人的视频,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的造型特征。)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很特别的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长得什么样子的?
师: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师: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特别?
师小结: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人,他们非常地喜欢装饰自己,喜欢在脸上画画,把脸涂成五颜六色。还有他们头上会戴上羽毛的帽子,非常漂亮。
二、欣赏各种印第安人造型(白板淡入功能,帮助幼儿有重点的观察。)
师:看看印第安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打扮和我们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师:还有他们的头上会戴上什么?
三、师幼示范,拓展思维。
1.教师拼贴,拓展幼儿思维。(白板拖拉、无限克隆功能,引发幼儿观察兴趣。)
师:如果你是印第安人,你会怎么装饰你的脸呢?
2.幼儿拼贴。(请一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拼贴,其他幼儿一起说说)
师:谁也想来试一试?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白板播放功能,播放音乐,营造快乐的氛围。)
⒈教师:让我们也来制作一个神秘、有特色的印第安人,一起参加土著舞会吧。
⒉ 幼儿在印第安狩猎舞背景音乐下进行拼贴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⒊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各种颜色、形状的彩纸,进行装饰,在制作中进一步体会印第安人特有的造型特征。
⒋把幼儿粘贴好的图案卷成直筒粘贴起来变成印第安人的脸。
五、展示评价
⒈你们的印第安人都那么漂亮,看看他的脸上是怎么装饰的?他的眼睛、嘴巴、鼻子是用什么形状贴出来的?
⒉幼儿拿着制作完成的印第安人边跳舞边离开活动室
7、中班综合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筷子
中国的筷子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可谓独树一帜,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筷子已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据研究,在幼儿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时,同时牵动着手指、手腕、手臂等多个关节的肌肉,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锻炼小肌肉的协调性,提高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同时肌肉活动刺激脑细胞,有助于幼儿大脑的发育,促进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中班的孩子对筷子虽然不陌生,但对筷子的由来、特点、用途没有明确的认识,本着“教育要立足孩子的生活、高于孩子的生活”的原则,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结合日常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设计组织了系列活动“有趣的筷子”。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基本信息(由来、种类、特征等)。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并从活动中感受到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小肌肉的协调能力。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家长资源:请家长协助收集筷子、筷子图片及其相关信息。
2.环境准备:①墙面布置一些与筷子及正确使用筷子相关的图片;②区角设置筷子及筷子工艺品的展示;③开设“神奇‘筷’吧”区角,摆设供幼儿练习用筷子的材料:筷子、玻璃球、塑料块、纸团等;④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提供关于教幼儿使用筷子的信息,如正确持筷方法,使用礼仪,卫生、安全用筷常规及幼儿这方面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
活动流程
了解筷子的由来、基本特征——探索筷子的不同用途——学习使用筷子及文明用餐礼仪。
活动一 我和筷子交朋友
目的:
1.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
2.掌握筷子的种类与区别。
3.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准备:筷子、欢快的音乐、各种不同种类筷子及筷子由来的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谜语:身体细细又长长,兄弟进出总成双,只是喜欢吃菜菜,总是不会喝香汤。
引导幼儿通过谜语,发挥想象,对筷子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欣赏筷子的故事,了解筷子的历史
师:筷子的发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
结合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为幼儿讲述筷子的发展历史;通过提问,让孩子进一步明确筷子是中国的发明,是中国人的创造。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帝尧时期,中原发洪水,百姓们苦不堪言。有个叫大禹的人接受了治理洪水这个艰巨的任务,大禹是一个特别聪明,而且能吃苦耐劳的人,他带领治理洪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挖沟筑渠,疏通管道,打算引洪水入海,缓解灾害。就这样,为了帮助人们治好水患,大禹曾经三次路过家门也没进去,总是在野外吃饭、睡觉,以节省时间。一次,他在野外煮肉吃,陶锅的肉很烫手,无法立刻用手抓食,他不想浪费时间,便砍下两根树枝,把肉夹出来吃,久而久之,大禹练成了用树枝夹取食物的本领。他的部下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也不会把双手弄脏,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
慢慢地,聪明的人们用木头削成筷子,再后来,人们学会了用别的东西代替木头制作成筷子,像竹子、塑料等,所以才有了小朋友们现在看到的各式各样的筷子。
三、观察实物,讲述特征
1.观察自己带来的筷子
师:看看你带来的筷子和别人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你的筷子跟小朋友的筷子是用同样的材料做的吗?
小结:筷子发展到今天,不仅可以用木头做,还可以用竹子、塑料等材料做,而且上面的图案、花色也在不断丰富,变得越来越漂亮。
2.欣赏各式各样的筷子
教师播放各种筷子的多媒体图片,请幼儿欣赏,扩展知识面。如:古代皇帝用的玉筷、工艺品象牙筷、炸油条时用的长长的筷子、家庭套装筷等。
四、尝试为筷子配对,知道筷子以“双”为单位
1.听音乐,尝试为筷子配对
师:听,美妙的音乐开始了,帮你的筷子找到它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
每位小朋友手拿一根筷子,根据材质、花色一样的特点,找到另一根筷子,配对成功后跟随欢快的音乐跳“筷子舞”:随着腿部的屈伸,身体的扭动,用筷子敲打手、臂、肩、背、腰、腿等部位,边打边舞。
2.探讨配对方法,学习筷子以“双”为单位
师:让我们来找一找哪对好朋友最亲密。
让配对成功的幼儿简单讲述,自己是怎样帮助筷子找到好朋友的。
小结:一般筷子都是两根两根一起用的,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双筷子”,每双筷子的材质、形状、颜色都一样,有的上面还有相同漂亮的图案。 活动二 神奇的筷子
目的: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从活动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准备:区角布置成“神奇‘筷’吧”,里面投放关于科学、美工、音乐、生活等活动区域的材料。有关筷子用途的多媒体图片。
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上一次我们一起观看了筷子的故事,还认识了那么多漂亮的筷子,谁来说说,筷子有哪些用途呢?
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回忆筷子的基本用途,如用餐、搅鸡蛋、包水饺等。
二、区域活动,自主探索
师:筷子除了这些用途外,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让我们一起到“神奇‘筷’吧”里看看吧。
幼儿分组实践,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筷子的用途(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计算区:筷子可作为测量工具,对实物进行测量,可借助筷子学习数量关系。
生活区:筷子可用来串糖葫芦、串棉花糖,可用来做支架。
音乐区:筷子可当指挥棒,可当小鼓捶,敲出动听的音乐。
美工区:筷子可制作拼图,搭建房子、椅子、风车等工艺品。
三、成果展示
每组选一名幼儿,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出的筷子的用途并演示,对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奖励,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四、了解筷子的一些特殊用途
多媒体图片展示筷子的一些特殊用途,如服务人员咬着筷子练习微笑;紧急情况下,可用筷子作夹板固定骨折部位;做礼物,寓意“快快乐乐、不离不弃、像筷子一样笔直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事”。
活动三 我会用筷子
目的:
1.掌握使用筷子的基本方法。
2.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3.懂得使用筷子的礼仪常规。
4.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6.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准备:各种形状的食物,筷子、碟子若干,正确持筷示意图,幼儿进餐图片。
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上一次活动,小朋友们探索出了那么多筷子的神奇用途,筷子可高兴了,希望继续和你们做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学习。它们还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但是筷子说了,希望小朋友们吃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再用勺子而是让它们来帮忙,这样它们也能尝尝这些香甜的食物了,可以吗?
二、尝试用筷子夹取食物,探索不同的使用方法
1.幼儿尝试使用筷子,并体验使用筷子的乐趣
教师指导幼儿用筷子夹取食物品尝,自由探索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方法,如夹、挑、拨、搅等。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使用筷子的感受。
2.教授标准的持筷方法及相关礼仪常规
①出示正确持筷示意图,为幼儿讲述使用方法:用右手持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②学习使用筷子的礼仪常规。
观看幼儿进餐图片,结合刚才的活动,引导幼儿分析在使用筷子吃东西时,应当注意哪些礼仪常规。
小结:不拿筷子敲打碗盘;不把筷子指向他人;不用筷子插东西吃;不随便挥舞筷子。
结合所学用筷礼仪,幼儿练习正确持筷动作,用正确的手势夹取食物。
三、游戏“比一比,夹一夹”
利用桂圆、小番茄、饼干等夹取难易不同的东西,让幼儿进行夹一夹的比赛:
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食物从一个小碟夹到另一个小碟,看谁夹得又快有准。
比比谁的持筷方法最标准,谁使用筷子最熟练,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四、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里继续投放面团、玻璃球、纸团、塑料块等多种材料,让幼儿继续练习使用筷子的技巧。
8、中班美术活动示范课教案:小螃蟹
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外部特征。
2.以愉快的心情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并作简单的作品介绍。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对螃蟹的外形、动态及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2.实物投影仪、螃蟹1只。
3.绘画用具:记号笔、蘸有颜料的海绵、颜料、纸、棉签和抹布。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八只小脚拾大轿,两只大脚像剪刀,横行霸道不让人,嘴里吐着白泡泡。”这是什么动物呀?
2.以手影游戏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1)示范。
师: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了一只真螃蟹,到处爬来爬去,老师这里还有一只假的螃蟹,它也会爬呢!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用手影做螃蟹爬行的样子)我们两只能干的小手居然能变出螃蟹来,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尝试。
师:两只手的手掌重叠在一起是螃蟹的身体,两边的四只手指就是它的八条腿,那大拇指是什么呀?请小朋友做小螃蟹,老师做螃蟹妈妈好不好?
3.作画。
(1)示范。
师:我们先用一只手放在海绵里按一下,五指要伸直,手放平,使手掌、手指都蘸上墨汁。然后五指张开、伸直压在纸上,印下这只手印,看看像螃蟹的什么?另一半怎么办呢?换一只手用同样的方法蘸颜料,印的时候和做手影螃蟹一样,两个手掌印重叠,手指的方向相反。两只手印都印好后螃蟹的身体和大脚就出来了,接着用记号笔画上大钳子、小腿和爪,画时注意小腿的方向都是向里弯的。你们看,螃蟹画好了,像不像?
(2)交待要求。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个小画廊,以便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
9、中班语言示范课教案:小螃蟹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根据儿歌内容进行合理讲述。
2、知道要如何对待朋友。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准备:螃蟹头饰一个、鱼、虾、蝌蚪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看表演,然后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边表演边完整地念儿歌,对内容进行提问。
3、教师教幼儿念儿歌:可配合表演进行。
4、请幼儿戴头饰表演。
5、请幼儿把儿歌编成故事讲述出来。
效果分析:
1、此次活动目标完全达到,选材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活动方式幼儿容易接受。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材料,幼儿积极主动,配合较好。
2、此活动安排了一个课时,使得表演和讲故事两个环节太过匆忙,以后象此类活动可以分两个课时来进行,可能会达到更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