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森林的夜晚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森林的夜晚》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森林的夜晚

1、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森林的夜晚

  幼儿园大班科学:森林的夜晚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睡姿。

  2、激发幼儿对动物睡觉姿势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科学的探索。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1、神气龟教学课件、神气龟课件小游戏。

  2、音乐《森林舞会》、《森林狂想曲》等。

  3、七彩大转盘、小旗若干、贴在转盘上的动物图片(蜘蛛、大象等七种动物)。

  三、活动过程:

  1、幼儿随着音乐《森林舞会》进入教室,导入活动。

  ①师:“森林里举办舞会,邀请我们所有的小动物去参加,准备好了吗?我们大家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②师:“舞会结束了,小动物们都累了,请小动物们回家中休息……。”

  ③师:“夜深了,森林安静下来,小动物们都睡觉了。瞧!小动物们睡得多香啊!”

  2、幼儿观看神气龟教学课件,探索、感知动物不同的睡觉姿势。

  ①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关闭声音)出示某种动物画面后,说说这种动物的睡觉姿势,再请幼儿观看神气龟课件里这种动物的讲解(播放声音)。请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睡姿,教师总结(可以让其他幼儿,向模仿得好的幼儿学学动作。),以此类推。

  ②师:“小动物的睡姿很可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睡觉的?”

  ③请幼儿说说动物睡姿时,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词汇表述:小心翼翼、金鸡独立、趴、挂、立等。

  ④师:“大自然非常奇特,由于各种动物生活习性的各不相同,它们的睡姿也不同,小狗趴着睡,蜘蛛挂丝睡,大象站着睡……。”

  ⑤师:“请神气龟小博士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小动物们是如何睡觉的。”“你们要仔细听,听完了,神气龟小博士要考考我们的。”

  3、操作神气龟课件小游戏:请幼儿根据课件游戏中的问题,先学学动物的睡姿,再用鼠标选择正确的动物睡姿。

  ①师:“神气龟小博士要看看哪种小动物的睡姿最美!”

  ②师:“神气龟要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能回答它的问题。”

  4、玩游戏:大转盘

  ①师:“神气龟和你们玩的这么开心,我也想和你们一块儿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大转盘》的游戏。先来听听游戏规则!

  ②幼儿分成红蓝两组,以竞赛的形式来游戏。

  ③当转盘转动时,幼儿跟着一起念:转盘转转转,停!当念到停时,红色指针指向哪种动物,红队队员就来学学这种动物的睡姿。蓝色指针指向哪种动物,蓝队队员就来学学这种动物的睡姿。谁学得姿势最像最美,就发一面小旗给他(有若干红蓝色小旗)。

  5、师:“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睡姿各不相同,小朋友,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找找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睡姿,回来告诉同伴和老师,好吗?”

  6、幼儿随着音乐《森林狂想曲》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师:“美美地睡了一觉,大家都精神焕发,森林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请幼儿跟着老师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走出户外。

2、大班语言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狮子和狐狸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优秀的儿童作品,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接收相关的信息,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内容。

  2、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在伙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3、体会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初步培养幼儿爱憎的情感。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动画片《狮子和狐狸》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第一段:

  1、“今天我要请小朋友看一部有趣的动画片,仔细看动画片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你知道狮子为什么没有追上狐狸和小鹿吗?”(相互讨论一下)

  二、观看动画片第二段:

  提问(请幼儿欣赏无声片段)

  1、小朋友猜猜“小鹿来到洞口,它和狮子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他们到底说了什么我们再来看看动画片。

  2、请幼儿欣赏有声的片段

  模仿狮子的话

  3、“小鹿进洞以后结果会怎么样? ”

  三、观看第三段:

  1、模仿狮子的话,引导幼儿理解狮子的角色特点。

  你听到狮子说了什么?(幼儿回答)你觉得这只狮子怎么样?(丰富词汇:老奸巨滑)

  2、“狐狸头上都是什么?它发现了什么?”

  3、“它会怎么做呢?”

  四、理解故事中角色的特点。

  “故事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五、完整欣赏及表演故事。

  “这次我们完整地欣赏故事,你们仔细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3、大班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及课后反思:旧鞋秀

  设计意图: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年家里总有几双旧鞋需要处理,大人的小孩的.不是旧了就是太小了,要么当垃圾扔掉,要么就堆积在家中的某一角落里。所以我们收集了一些旧鞋子,清洁消毒后,让孩子体验旧鞋秀的快乐,既体现了环保,又倡导了节约。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旧鞋子上创作的乐趣,激发幼儿旧鞋再利用的意识。

  2、知道生活中有些废旧物品经过处理可以变成许多有用的东西。

  3、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各色颜料、旧鞋(消毒,清洗过)、报纸、绘画笔、剪刀、彩色即时贴等。

  2、网上收集各种利用鞋子进行的创意制作,如玩具、鞋子彩绘、装饰品等(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看鞋、说鞋,体验生活中离不开鞋子。

  1、通过赤脚,体验鞋子的作用。

  师:“没穿鞋子有什么感觉?”“能不能一直不穿鞋子?为什么?”

  小结:鞋子可以御寒、可以保护我们的脚,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鞋子。

  穿鞋。“穿上鞋子以后感觉怎样?”

  2、说说各种各样的鞋子。

  师:“你现在穿的是什么鞋?”

  师:“你以前还穿过什么鞋?你在什么时候穿过这种鞋?”

  师:“你还知道什么鞋子?(你还看见过什么鞋子?)它是什么样的?”

  3、说说旧鞋子。

  师:“原来小朋友们知道这么多鞋子,自己也穿过很多鞋子,那么你们家里一定有很多旧鞋子?你们家里有旧鞋子吗?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4、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旧鞋子再利用起来呢?

  二、演示幻灯片《创意旧鞋子》

  1、旧鞋子可以用来干什么?

  2、原来旧鞋子清洁消毒以后还有这么好的用处,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试试?

  三、创意旧鞋秀

  1、提出要求:小朋友在动手之前先要想好用旧鞋子做什么?需要哪些材料?

  2、教师给幼儿一些时间商量、讨论一下。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以便于其他孩子参考。

  4、幼儿操作,教师适当予以指导或帮助。

  四、展示幼儿作品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创意鞋,说说有什么用途。

  2、拓展活动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鞋子以外,还有很多废旧物品也可以收集起来做成许多好玩有趣的东西,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废旧物品?可以用来干什么?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环保玩具。

  2、在幼儿园或社区举行“亲子环保玩具制作”展览会。

  活动反思:

  旧鞋子是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当它出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时,孩子们感到新鲜又特别,原来旧鞋还有这么好的用途,彩绘一下便成了艺术品;插上几朵花就成了别具一格的花瓶;串上一根绳子再装饰一下又做成了一辆小汽车;在户外活动时又可以当玩具。

  生活中像鞋子这样唾手可得的材料其实有很多,我们老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创新地去发现利用它们,让生活中更多的材料都能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体现它的作用,发挥它的价值。

4、大班数学活动观摩课教案:新车出厂

  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生活周围的新车,体会现代交通工具越造越新型。

  2、在为新车挂车牌中,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周围事物的敏感)。

  3、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数16。

  2、老师新车的PPT。

  3、各种各样新车的照片或图片。

  4、数字“1、2、3、4”八套,笔八支、白色纸条每张桌子30张(共四张桌子)。

  5、汉字:外形、用途。

  6、老师新车牌:沪DQ4349蓝黑个两张(只粘好数字,字母和汉字不粘)。

  7、幼儿的邮票大赛的“车”主题设计(2等奖获得展示)。

  过程与指导:

  一、新颖的新车

  1、老师的车

  (出示PPT)这是应老师的车,大家都很喜欢,你们为什么喜欢?

  ——这里,我本意是想通过对老师车(最亲近)的欣赏,获得欣赏新车的视角和方法。如:颜色让你喜欢,车灯让你喜欢,玻璃窗让你喜欢,轮胎也让你喜欢等。

  小结:是啊,有人喜欢我车的颜色、有人喜欢车灯的形状……

  二、新车上牌

  尽管新车很多,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白色的威驰。当马路上有许多白色威驰车时,你怎么知道那是应老师的车呢?

  1、三个数字的车牌

  我的车牌有一个3一个4一个9三个数字。马路上,有这三个数字的车牌,只有我一辆吗?这三个数字可以排列出几张车牌号呢?

  我给你1、2、3三个数字,你可以排列出哪些车牌号码?你可以让多少新车挂上车牌上路呢?

  提示:和你的朋友一起做这件事——让孩子合作学习。

  ——有些地方的幼儿要提示,一张纸条记录一个车牌。

  2、交流讨论、学习方法

  老师:请你们每对拿出一张车牌。

  在活动中:孩子对照着已有的号码,重复的就被老师:“一样的车牌警察叔叔是不允许的,警察叔叔把这张拿走了。”直至最后确认。

  梳理:6张,我们排列了6张车牌,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在排列这些数字的时候,既快又一个不漏地排列出所有的车牌?

  3、四个数字:现在,我们知道了又快又好的方法之后,我再给你一个数字4,你们去试试,4个数字可以有排列出几张车牌?

  ——幼儿操作。在一定的时间之后,让孩子一起交流。

  在活动中,为了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对活动持续的兴趣,老师可以激发:“时间就是车牌。”一个孩子回应:“车牌就是钱。”老师又答:“时间就是钱。”活跃了气氛。

  4、第二次交流

  将1为首的数字拿出来,共有6张。

  老师小结:看,只增加了一个数字,就1打头,就可以排列出6张车牌,那么4个数字应该可以排列出更多的车牌,我们在角落里慢慢地做。

  三、马路上的车牌

  1、老师的车牌是这样4个数字,出示兰色的4349。可是有一天,我发现:马路上也看见一辆车的号码和我的车一样,警察叔叔怎么不找他呢?——可提示“车牌是不是只有这些数字。”

  2、对,有字母。我的车的字母是DQ。想不到这辆车牌,也是DQ。

  活动中,孩子:“有字的……沪……”

  3、对,有汉字。沪就是上海,除了沪,还看见过什么字?

  活动中,孩子:“琼……(老师:这是哪里的?)海南……苏,苏州……浙(老师:你就是浙)……上(老师:上就是沪)……

  4、我的车牌上的汉字是“沪”,想不到他的车牌上的汉字也是“沪”。

  在活动中,孩子:“颜色不一样。”

  老师:“是啊,其实,一张车牌,有不同的数字,有不同的字母,还有不同的汉字,还有哪些不同吗,你们在马路边仔细看看,就是因为有这些不同,才会变化出这么多不同的车牌,让那么多的新车上路,我们的马路上新车会越来越多的。”

5、大班数学活动观摩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轻重教学设计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针对这个特点,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旨在让幼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猪、兔、狗毛绒玩具各一件;中型跷跷板;相关的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来玩跷跷板了,小朋友猜猜谁轻谁重。

  幼:跷起来的小动物轻,沉下去的小动物重。

  ※教师运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导入活动,以幼儿十分熟悉的压跷跷板为例,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入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

  师:请从小筐里拿起两样东西,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幼: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师:请拿出两块积木,是一样大吗?掂一掂,哪块重,哪块轻?

  幼:不一样大。大的重,小的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师:试一试,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球是怎样的?

  幼:一样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璃球重。

  师:掂一掂大小一样的棉花球和玻璃球,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幼:玻璃球重,棉花球轻。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师:掂一掂,大棉花球和小磁铁,又是怎样的感觉?

  幼:大花球轻,小磁铁重。

  ※幼儿尝试对多种材料进行探索与比较是此环节设计的亮点。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而适宜的活动材料,通过任意两件物品的比较、大小不同积木的比较、同样大小玻璃球的比较、同样大小棉花球与玻璃球的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的比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激发了幼儿的主体性与探索、比较的热情。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幼:一样重。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师:用什么方法能使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

  幼:盛进水或装上东西。

  师: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现在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

  幼:东西全倒掉或都装上一样多的东西。

  ※数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4.利用课件,拓展思维。

  (1)倾斜的天平两端分别是一个西瓜和几个梨。

  师:请问天平两边怎样才会平衡?

  幼:最好的办法在跷起来的那边再放些梨。

  (2)天平两端分别是:一支粗蜡烛和两只细蜡烛,两边重量相同,教师将两边的蜡烛同时点燃。

  师:如果两边的蜡烛燃烧的速度一样快,过一会儿天平还会是平衡的吗?

  幼(争辩后最终给出答案):是平衡的。

  (3)天平显示皮球和冰块一样重。

  师:同样重的皮球和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幼:冰块会变得越来越小,会越变越轻,天平会倾斜,皮球会滚掉。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教师又利用生动的课件,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活动延伸

  1.丰富活动区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充足的物品,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学习。

  2.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活动反思:

  该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最后的环节,教师利用课件拓展思维,使幼儿经验进一步提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6、大班语言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资料:小黄鼠狼的故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汇:慌慌张张、奋不顾身、冤枉、委屈。

  2.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要想办法去解决, 懂得做个勇敢、诚实、乐于助人的孩子。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剪辑好的动画片《小黄鼠狼的故事》;字卡(慌慌张张、奋不顾身、冤枉、委屈)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片《小黄鼠狼的故事》的第一部分

  师:小朋友母鸡大婶生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蛋,可是它的蛋却不见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动画片《小黄鼠狼的故事》吧。

  1.师幼共同欣赏动画片第一部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第1部分的故事情节。

  ①鸡大婶下的鸡蛋是怎么不见的?(老鼠)

  ②老鼠偷鸡蛋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③老鼠做小偷,干坏事后心情会怎样?

  小结:老鼠心里很紧张,走路都走不稳,左看看右看看害怕会被人发现。这种心情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慌慌张张”。,出示字卡丰富词汇:慌慌张张。(幼儿跟读两遍)

  我们来看看老鼠是不是“慌慌张张”(定格看灰鼠慌张的画面)

  ④慌慌张张的老鼠在逃跑的路上被谁看见了?(小黄鼠狼)

  ⑤老鼠跟老猫说鸡蛋是谁偷的?老鼠为什么这么说?(小黄鼠狼)

  ⑥黄鼠狼有没有偷鸡蛋?黄鼠狼是被老鼠怎样了?(冤枉了)

  出示字卡丰富词汇:冤枉(幼儿跟读两遍)

  ⑦大伙正准备找小黄算账时,小黄在干什么?(救落水的小鸡)

  8、它是怎么救的?(跳进河里)

  9、小黄是怎样跳进河里的?(他有没有想、有没有犹豫跳下去会不会被淹死)

  小结:小黄很勇敢,什么都没想就跳进河里去救小鸡,小黄的这种行为我们可以说是“奋不顾身”,出示字卡丰富词汇:奋不顾身。(幼儿跟读两遍)

  10、小黄有没有被淹死?为什么?(没有,因为他会游泳)这个问题你看要不要提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黄是怎样奋不顾身救小鸡的(定格看小黄跳进河里的画面)

  10、小鸡被救上来后鸡大婶却说什么?为什么?(小黄想吃掉她的孩子——小鸡,小黄被冤枉)

  11、大家都在责备小黄,小黄却转身就走了,为什么?

  小结:小黄心里很不舒服、很难受,不被人理解,却受到别人不应该的指责,这种心情我们可以用“委屈”这个词来形容。出示字卡丰富词汇:委屈(幼儿跟读两遍)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定格看小黄受委屈的画面),。

  教师小结故事内容:母鸡大婶的鸡蛋被老鼠偷了,老鼠慌慌张张逃跑的时候被小黄看见了,于是老鼠把偷蛋的事嫁祸给小黄鼠狼,正在大家去找小黄处理这事的时候,小黄正在奋不顾身地救小鸡,结果又被大家冤枉,小黄觉得自己很委屈。

  二、结合幼儿实际生活,说一说有没有遇到此类的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1、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被冤枉过?

  2、什么事被冤枉?

  3、被冤枉后心情是怎样的? 三、欣赏故事动画片《小黄鼠狼的故事》第二部分

  师:小黄被冤枉很委屈,他是怎么做的呢?那我们接着往下欣赏故事吧。

  1.师幼共同欣赏动画片第二部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①小黄遇到冤枉委屈后是怎么做的?(躲起来等待老鼠再次偷东西)

  ②小黄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抓住老鼠,人赃俱获)

  教师小结故事内容:小黄被冤枉很委屈,决定捉到真正的偷蛋贼,一天晚上他偷偷地跟着两只灰鼠来到它们的洞口,并与它们勇敢地进行搏斗,终于用巧妙的办法制服了老鼠,并把大家以前丢失的东西还给了大家。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还小黄一个清白。

  ③小朋友你们在生活遇到了被冤枉受委屈的事情你们会怎么做的呢?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方法,也说得很好,在生活中遇到被冤枉受委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三种办法来解决:1、跟大家说清楚事情的经过,2、也可以像小黄一样等待机会找出证据来证明自己,3、如果暂时找不到证据那我们也可以等待机会,时间长了有些事情就自然会明白的,小朋友有时受点小委屈没关系的,我们要做个心胸宽广的人。

  老师刚才说的三种方法你们记住了吗?(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复述一遍,采用集体回答的方法)

  四、完整欣赏动画片一遍,引导幼儿描述“小黄鼠狼”的形象特征

  1.师: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完整地欣赏故事一遍。

  2.引导幼儿大胆描述“小黄鼠狼”的形象特征

  ①小朋友喜欢故事中的小黄吗?(喜欢)为什么?

  ②我们应该学习小黄什么?

  五、活动结束:情感教育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也可能会遇到被人冤枉受委屈的事情,希望你们能像小黄一样机智、勇敢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光会哭鼻子甚至找人吵闹、打架。在生活中要做个像小黄一样乐于助人、勇敢正直的人,小朋友能做到吗?现在我们回到班上把这个故事画出来好吗?

  活动延伸:

  引导孩子根据动画片的内容进行绘画活动,将孩子绘出的图画装订成小图书,供孩子互相欣赏和交流。

7、大班语言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散文诗:云彩和风儿反思

  设计意图:

  《云彩和风儿》这首散文诗篇幅短小精悍,语言优美,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云彩和风儿的多姿变化。在活动中让幼儿运用感官探究,借助自制的课件,再通过游戏以及有趣的动作模仿,了解、感受风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幼儿学习散文诗的兴趣,感受散文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使孩子更喜欢作品中的各种形象,对风儿的神奇和云彩的多变有了更深的感受,从而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理解风使云彩千变万化,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完整表达云彩的变化。

  3、发展幼儿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彩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云朵什么,一会儿变成了什么。

  2、收集各种云彩图片,布置“云彩世界”。

  3、与散文诗内容一致的课件。

  课件画面1:天空及风吹动云彩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2:一艘竖起桅杆,扬起风帆的小船在飘动,并慢慢地飘到远处看不见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3:一头躬起身子、张开大口吼叫的大狮子;被吓得到处逃散的差羊群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4:一个头戴金帽子身穿白围嘴儿、跑来跑去的胖娃娃的动画画面。

  4、为幼儿准备蓝色的纸和白颜料、每人一盒彩笔、抹布。

  5、云彩、风头饰各一。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头饰,激发幼儿对“云彩和风”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参观“云彩世界”,探索使云彩变化的秘密。

  1、带领幼儿自由参观 “云彩世界”,引导孩子观察云彩的不同动态。

  2、集中交流图片中的云彩像什么?云彩有趣吗?

  3、提问:为什么云彩会变?(组织幼儿看课件1)

  三、借助课件,帮助幼儿欣赏、理解散文诗,了解风与云彩变化的关系。

  1、让我们来看看风是怎么让云彩变化的?

  提问:(1)风在使劲做什么动作,它让云彩变成了什么?——(课件2)。

  (2)接着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什么?——(课件3)

  (3) 吹呀吹, 云彩又变成了什么?——(课件4)

  2、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这么能干。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散文诗——《云彩和风儿》。(出示课题)

  3、完整欣赏课件。

  4、幼儿有表情地跟着朗读,并做动作表演。

  四、游戏《风吹云彩动》

  1、介绍游戏方法。教师当风手持旗子,幼儿当云彩用动作表现风吹云彩时的不同形态。

  2、师生一同游戏。

  五、操作探究,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云彩的不同变化

  1、介绍操作方法:将白色的颜料泼在蓝色的纸上,用嘴吹,想象风儿把云彩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最后用彩笔把它添画完整。

  2、提出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六、延伸活动:作品展示,介绍自己的创作。

  如:“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小绵羊,咩咩咩,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一只小白兔,在地上一蹦一跳,在锻炼身体;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向彩虹姐姐飘去,想和彩虹姐姐做游戏;吹呀吹,云彩变成了……”

  活动反思:

  教育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朋友对学习感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因此,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思维特征,我在导入环节创设了丰富的图片,这符合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引导小朋友在情境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当然,这节课我准备不充分,没有体现思维的含量,层次不够清晰,活动环节没有体现循序渐进,思维梯度不分明,这方面我应该多下功夫。

8、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学设计:《好玩的动画》

  活动目标

  1.感知静止画面变成动态画面的神奇和有趣,初步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

  2.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动画探索过程,体验当设计师的成功与快乐。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两面有不同图案的扇子人手一把,动画小书人手一本,空白扇子、小书、笔若干;教师材料:两面有不同图案的扇子两把.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一、玩扇子,发现画面叠合的现象

  1.师(出示扇子):今天我带来了一样东西,是什么?扇子两面画了什么?这把看上去很普通的扇子,它会变魔术,很神奇,我们来玩一玩。(幼儿快速转动扇子)发现神奇的地方了吗?(两边的图形合在了一起)是真的合在一起了吗?

  2.幼儿自由操作,交流操作发现。

  教师引导式提问:看看两边的扇面上有什么?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两边分开的两个图案,经过快速旋转,看上去好像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画面(帆船、树等)。

  3.迁移经验,猜测结果。

  师(出示两边分别画有笼子和鸟的扇子):扇子两面分别画了什么?当这把扇子快速地转动时会发生什么?如果小鸟飞到上面一点,又会怎么样呢?(小鸟飞出了笼子)看来画面的位置很重要。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O.1秒~O.4秒,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动画、电影就是依据视觉暂留现象制作而成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了一把两面画有不同图案的扇子,让幼儿在把玩扇子的过程中发现、感知神奇的视觉暂留现象。在这里,我们没有刻意去向幼儿解释其中的原理,而是让幼儿交流、表达、思考自己的发现,积累一些感性经验。因为对幼儿来说,让他们去理解视觉暂留现象是有难度的,也没有必要。

  二、玩小书,发现画面由静到动的现象

  1.幼儿逐页观察画面,发现小书画面中的规律。

  师(出示小书):这是小书,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一起拿出来看看吧。有三角形标记的是第一页。我们从书的第一页开展,慢慢地一页一页看下去,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幼儿表达,教师追问:小书的每一页上都有点变化,它们有什么规律吗?

  (绿色书里每一页上都有一个小球,但小球的位置不同,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的;黄色书里每页上都有一片树叶,但树叶的大小不同,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变化的。)

  2.快速翻阅小书,发现动态效果。

  师:刚才慢慢地看书让我们发现了小书画面上的规律,这一次我们要用特别的方法看书,从头到尾快速地翻看,越快越好,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3.交流讨论。

  师:你发现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小球——原来一张张静止的图片,当我们快速翻看时,小球看起来好像滚动起来了。

  树叶——原来一张张静止的图片,当我们快速翻看时,树叶好像逐渐长大了。

  师:把一张张按动作顺序排列好的图片快速地翻,画面就好像动起来了,这就是动画。

  ——如何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动画形成的过程,是活动的一个难点。教师巧妙地使用了动画小书这一操作材料,先让幼儿逐页翻阅发现画面规律,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再引导幼儿快速翻阅并发现有趣的动画现象——“滚动的小球”和“长大的树叶”。这种发现式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获得的经验是生动鲜活的。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幼儿初步了解了动画形成的过程,也从中体验到自己发现动画秘密的乐趣。

  三、欣赏课件,进一步感知动画效果

  1.欣赏课件——开花。

  师:在这片草地上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呢?(操作课件)美丽的鲜花开放了。这个动画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师:动画设计师把开花的过程分开画成了5张图片,它们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呢?当这些图片按顺序连续播放时,我们看见了一朵渐渐开放的花朵。

  2.欣赏课件——日出。

  师:早晨太阳升起来啦!(演示课件)猜一猜,设计师是怎样设计这个动画的?第一张太阳在什么位置?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呢?(幼儿表达想法,教师播放验证、)

  师:动画设计师把太阳升起的过程从低到高,分成4张图片,再按顺序播放出来,让我们看见一个正在升起来的太阳。

  ——在前面两个环节的操作中,幼儿获得了有关动画形成的粗浅经验。在这个环节,让幼儿欣赏两个flnash动画,可以给幼儿一种真实而又愉快的体验。在欣赏动画之后,引导幼儿迁移经验,思考、判断动画片中各个画面的内容,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四、尝试制作扇子和动画小书,感受动画的神奇和有趣

  1.师:动画好看吗?你们想自己设计、制作神奇的扇子和动画小书吗?

  2.介绍材料:后面桌上有扇子和小书,等会儿你可以选择设计扇面,也可以选择画动画小书。请你想一想,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试着做一做。

  3.请幼儿说说自己要做什么,准备怎么设计。

  4.幼儿自己设计、制作,先做好的幼儿可以和同伴、教师交流演示自己的作品。

  5.分享交流作品。师:你画了什么?成功了吗?碰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6.观看有关动画原理的视频介绍,了解动画的简单原理。

  ——做扇子和小书,在难度和要求上是有差异的,这也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画扇面相对简单一点,而制作动画小书,对幼儿来说是有挑战的。因为要做成动画小书,幼儿头脑中首先要有多个连续变化的画面的构思,然后在页面上找好位置,运用必要的绘画技能将其表现出来。虽然有难度,但幼儿都愿意接受这个挑战,设计属于自己的动画。教师给幼儿的空白小书,页数从4页到7页不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也体现了对幼儿个体差异性的尊重,让每个幼儿在亲手制作“动画”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感。

  设计思考

  “好玩的动画”最初由我所带的工作室学员张颖黎老师设计。该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提供适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探索中积累有关动画形成的粗浅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观察、判断、思维、表达等能力;活动的难点是在这样一个比较开放的活动中,如何平衡幼儿自主探索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基于对上述活动重难点的思考,我们从最初的设计到现在的活动,主要做了以下调整:一是在玩扇子环节,原设计是教师演示,幼儿观察、发现画面叠合现象。我认为如果幼儿只看不做,那么他们对画面的观察就不会细致,也不会关注画面的位置关系,幼儿的经验是“看来的”而不是自己“操作得来的”。所以我建议为每个幼儿提供一把不同画面的扇子,并先让幼儿自己玩,在玩中发现有趣的现象。二是在翻看小书的环节,原来的设计过于开放,教师对如何翻书等没有作任何指导,导致幼儿发现不了神奇的动画现象。幼儿自主探索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所以,我建议张老师先引导幼儿逐页观察、发现小书的秘密,再让幼儿带着疑问快速翻阅小书,这样幼儿的操作更有目的.也更有效。三是在欣赏“开花”和“日出”两个动画的环节,原设计都是在观看动画后马上呈现几幅连续的画面,没有给幼儿推测画面的机会,对幼儿缺乏思维的挑战。所以,我建议在观看动画后先让幼儿迁移前两个环节的学习经验,思考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表达自己猜想的画面内容,然后再揭示谜底,体现环节的递进性和思维的挑战性。

  修改后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关注幼儿生活,凸显活动趣味

  幼儿对外部世界的探究是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中心的,凡是与幼儿的现实生活有关的事物都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关注幼儿生活,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能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出发,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幼儿的学习置于其生活背景中,从中获得鲜活的学习经验。“好玩的动画”抓住幼儿都喜欢看动画片这个兴趣点,引导幼儿在看看、玩玩动画小玩具的过程中,共同探究“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尝试自己制作小动画,体验成功感。因为活动内容本身的趣味性,所以幼儿对将要探索的内容必定会充满新奇感,活动的快乐也会由此而生。

  二、在操作中发现,积累感性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应让幼儿通过自行操作去建构经验。所以,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实际的操作,幼儿对材料进行操作的过程就是学习发现的过程。操作活动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根据教学目标提供恰当的操作材料,二是保证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三是操作后幼儿经验的交流和提升,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们设计的幼儿操作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玩扇子,在玩中发现快速转动扇子时有趣的叠合现象;第二次操作是观察和快速翻阅动画小书,发现画面规律,猜测、探究动画形成的秘密;第三次是制作简单的动画玩具,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差异,我们提供了难度各不相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选择。三次操作提供的材料中都蕴含了探索的目标,意在让幼儿在每一次的操作中都会有新发现,积累感性经验。

  三、注重思维挑战,体现活动价值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教给幼儿知识,而是激活幼儿思维,让幼儿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同时生发出智慧。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如: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一页一页看下去,你能发现什么秘密?小书的每一页上都有点变化,它们有什么规律吗?猜一猜设计师是怎样设计这个动画的?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操作、观察、猜测、判断、表达,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了解有关动画的秘密,而且还能引发进一步探究、了解动画的兴趣。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活动的价值也就得以体现。

9、大班语言活动观摩课教案:看谁的楼房高

  一、活动目的:

  1.学习倾听同伴的发言,练习运用“××越× 越× ”的句型说话。

  2.感受竞赛性游戏的快乐。

  3.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好》歌曲。

  2.教师演示松紧带一根、球一个、气球一个、纸一张、句型卡两套。

  3.幼儿分组玩具:搭高积木、转盘、小汽车、摇铃、钓鱼、绕毛线等。幼儿人手一张小图片。

  4.红黄蓝绿小组的组牌、抽签盒并装有代表小组的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学习用 “××越× 越× ”的句型说话。

  1.游戏前交代要求和常规:

  师:今天老师在教室的桌上摆放了一些玩具,请你们等会玩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下你玩的玩具在玩的过程中速度上、长度上、数量多少上有什么变化?你把这个变化用一句好听的话说出来。

  2.游戏后提问:

  师:请你说说你刚才玩了什么?你能一句好听的话把你刚才玩的时候看的变化说出来吗?

  3.出示“××越× 越× ”的句型,教给幼儿说的方法。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把刚才发现的变化用这种方法说出来。

  师:怎么说呢?(师边指字卡边解释边说)××表示什么越怎么样越怎么样。

  4.请幼儿学习运用句型说自己刚才玩的玩具发生的变化。

  师:我刚才还看见小朋友玩球,我们把球的变化用这个句型说一句话。

  师:你刚才还玩了什么?谁还能用这个句型来说说你刚才玩玩具时看到的变化?

  5.教师演示教具幼儿练习。

  师:现在老师要来做几件事情,每一件事情都请小朋友用我们刚才学的本领说一句话。

  6.全体幼儿练习。

  师:这是一张图片,请小朋友边看图片边用我们刚学的本领说一句话,说完了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互相说。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刚才看图说的话告诉大家。

  7.联系实际,运用句型说平时生活中的事。

  师:大家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也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句型来说呢?

  8.游戏:看谁的楼房高。(利用课件)

  师:好,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盖高楼的比赛,小朋友分成红、黄、蓝、绿四组,通过抽签的方法,抽到什么颜色的卡片,什么颜色的小组按要求说对一句话就可以盖一层高楼,比比看哪组的楼房盖的最高。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用“××越×越×”的句型说一句话。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学习用第二种方法说一句话,说对了就盖两层楼。(师出示字卡。)

  (二)学习用“××越× 越×,××越× 越× ”句型说话。

  1.出现“××越× 越×”与“××越× 越×,××越× 越× ”句型进行比较。

  2.幼儿听老师拍手的声音,并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出来。

  师:这是什么?(手)手拍的时候有什么变化?(教师鼓掌,幼儿倾听掌声。)

  师:请你用第二种方法说出你听到的变化。

  师小结:手越拍越快,越拍越响。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边学说这两句话边和老师一起拍手。(幼儿边说边拍手。)

  3.看课件视频,请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出来。

  师: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视频,仔细观察视频中画面,请你用第二种方法把你看到的变化说出来。

  师小结:小树越长越高,越长越大。并请幼儿边说这句话边用动作表演出来。

  4.游戏:看谁的楼房高。(利用课件)

  大家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也可以用“××越× 越×,××越× 越× ”句型说一句话,说对了盖两层楼。

  (三)评奖。

  1.师:现在我们给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房子挂上金、银、铜奖!最后没获奖的房子给它贴上鼓励的小红花!

  2.师: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到教室外面找找幼儿园里哪些变化也可以用今天学的这个句型来说!

10、大班科学活动教研课教案设计:生活中的数字

  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了解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体验数字的有趣和神奇。

  3.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件上面有数字的物品;课前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笔、号码纸、空白联络卡人手一份,数字卡,小奖品。

  3.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照片的课件、衬衫盒等有数字的物品。

  4.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讲讲我找到的数字

  1、引入:“前几天,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一件有数字的东西,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说,你带的是什么,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

  2、教师出示衬衫盒,引导幼儿共同说说上面的数字。

  3、启发引导幼儿寻找自己带来的物品上的数字,说出不同数字所代表的含义,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讲述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字。

  二、找找生活中的数字

  1、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1)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2)观看生活中有数字的实际场景或实物图片。(找一找、读一读数字)

  2、讨论: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3、师生共同小结:数字的重要性。物体上的数字还真多,有表示时间日期的,有表示地址的,有表示不同号码的,有表示价钱的,有表示物体重量的,还有表示物体长短的,数字的作用可真大。

  三、玩玩数字游戏

  1、师引入:数字不仅重要而且还很有趣,数字还会和我们做游戏呢,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幸运号码”的游戏

  2、师幼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教师给每位幼儿一张号码纸(每张号码纸上有3组号码),请幼儿说出号码纸上的数字,教师在小黑板上随意更换五位数字的位置,幼儿核对号码,与老师一样的号码即可中奖。游戏反复四次(可请客人老师编一次号码、请小朋友编一次号码)

  3、引导幼儿交流所排列的号码进行比较,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

  四、师生互留通讯录

  1、教师谈话: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字,以后你发现了怎样告诉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请幼儿在空白联络卡上写出自己的学号及电话号码。

  3、师幼互换互换电话号码

11、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森林的夜晚

  幼儿园大班科学:森林的夜晚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睡姿。

  2、激发幼儿对动物睡觉姿势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科学的探索。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1、神气龟教学课件、神气龟课件小游戏。

  2、音乐《森林舞会》、《森林狂想曲》等。

  3、七彩大转盘、小旗若干、贴在转盘上的动物图片(蜘蛛、大象等七种动物)。

  三、活动过程:

  1、幼儿随着音乐《森林舞会》进入教室,导入活动。

  ①师:“森林里举办舞会,邀请我们所有的小动物去参加,准备好了吗?我们大家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②师:“舞会结束了,小动物们都累了,请小动物们回家中休息……。”

  ③师:“夜深了,森林安静下来,小动物们都睡觉了。瞧!小动物们睡得多香啊!”

  2、幼儿观看神气龟教学课件,探索、感知动物不同的睡觉姿势。

  ①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关闭声音)出示某种动物画面后,说说这种动物的睡觉姿势,再请幼儿观看神气龟课件里这种动物的讲解(播放声音)。请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睡姿,教师总结(可以让其他幼儿,向模仿得好的幼儿学学动作。),以此类推。

  ②师:“小动物的睡姿很可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睡觉的?”

  ③请幼儿说说动物睡姿时,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词汇表述:小心翼翼、金鸡独立、趴、挂、立等。

  ④师:“大自然非常奇特,由于各种动物生活习性的各不相同,它们的睡姿也不同,小狗趴着睡,蜘蛛挂丝睡,大象站着睡……。”

  ⑤师:“请神气龟小博士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小动物们是如何睡觉的。”“你们要仔细听,听完了,神气龟小博士要考考我们的。”

  3、操作神气龟课件小游戏:请幼儿根据课件游戏中的问题,先学学动物的睡姿,再用鼠标选择正确的动物睡姿。

  ①师:“神气龟小博士要看看哪种小动物的睡姿最美!”

  ②师:“神气龟要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能回答它的问题。”

  4、玩游戏:大转盘

  ①师:“神气龟和你们玩的这么开心,我也想和你们一块儿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大转盘》的游戏。先来听听游戏规则!

  ②幼儿分成红蓝两组,以竞赛的形式来游戏。

  ③当转盘转动时,幼儿跟着一起念:转盘转转转,停!当念到停时,红色指针指向哪种动物,红队队员就来学学这种动物的睡姿。蓝色指针指向哪种动物,蓝队队员就来学学这种动物的睡姿。谁学得姿势最像最美,就发一面小旗给他(有若干红蓝色小旗)。

  5、师:“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睡姿各不相同,小朋友,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找找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睡姿,回来告诉同伴和老师,好吗?”

  6、幼儿随着音乐《森林狂想曲》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师:“美美地睡了一觉,大家都精神焕发,森林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请幼儿跟着老师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走出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