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案欣赏《手指歌》教学设计与反思》属于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幼儿园语言教案欣赏《手指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方面
《手指歌》是一节的语言活动课,根据最近发现我们班有些孩子爱啃手指头,我趁着这节课给孩子加了一个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作相应的手指动作。
3.知道我们的小手很能干,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小手。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小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并知道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难点是教会小朋友手指歌,能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戏:《手指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二、教学过程方面
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小手拍拍》,这样让孩子知道手上有五个手指头,教孩子认识五个手指头,告诉孩子小手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教儿歌《手指歌》时先教会小朋友歌词,再教小朋友学唱儿歌,最后加上动作来边做动作边唱。最后多加练习,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教授环节上自认为没有大的疏漏,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进行完《拍拍小手》的儿歌后,小手都藏起来了,接着又让孩子拿出手来数一下自己的手指头有几个,感觉有点不合理,可以将《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后一句改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这样在进行下面的活动感觉更合理一些。在认识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小朋友对五个手指名字一点也不了解,在课前就应该做些铺垫工作。
三、教学策略方面
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写反思,也总结了一些课堂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这节课当中有所应用,我在课前设置了重难点,讲时间主要集中于此处,做到重点多讲,难点仔细讲。各个环节时间分配还算可以!所以以后上课教案一定要写好重难点,将时间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环节不是很多,我应该加入一些孩子探索的地方,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我们的小手有多么能干,都会干什么。最后活动结束时,过渡也不是很自然,以后应该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多学习。
2、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歌曲教案:《幼儿园里好事多》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里好事多
二、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要什么有什么,家里人对孩子是千依百顺,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感恩更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能感知到帮助他的人快乐,加深他们对好事的理解。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亲自参与讲评自己周围的好事,加深他们对“好事”的理解。
2、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做事,会使别人快乐的道理。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四、活动准备:
1、将小朋友中典型的好事绘制成若干张图片(内容为:扫地、擦墙、大姐姐帮小弟弟系鞋带、关水龙头等)。
2、用纸盒自制“电视屏幕”。
3、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4、木偶小猴子一只。
五、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师生一起进行即兴的歌表演,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情绪。
(二)、出示木偶小猴子,告诉幼儿,小猴今天带来了一盘录像带,录像带中说的是小朋友们的事情,请大家评论一下:这些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是不是好事。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用评价的方法识别好事。(1)片中小朋友做的是什么事情?(2)他(她)做得是好事吗?(3)为什么说是好事?(好事是给别人带来快乐、使人满意的事情)。
2、播放幼儿的父母反映自己孩子在家做好事情况的录音,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好事的理解。
(三)、教师以小猴子的口吻说:小朋友在家里和幼儿园里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演唱《幼儿园里好事多》这首歌吧。
表扬做好事的孩子,使幼儿再次体验到做好事的愉悦,初步体验到别人快乐我才快乐的美好情感。
(四)、鼓励小朋友多做使别人快乐的好事。说说我们可以做哪些好事。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次的活动内容很感兴趣,学这首歌曲也比其它歌曲快多了,因为歌曲内容贴近生活,这些桌椅天天陪伴幼儿身边,小朋友做的这些好事也常常能看到,他们有自己的真切体会,因而歌曲的演唱激发了幼儿的内在激情,在演唱结束后的讲述中,积极发言,对平时自己身的好人好事进行讲述,幼儿语言表达清晰,表述的积极性也高了许多,对于平时的好人好事,小朋友们提出可以每周评选一次好人好事之星,做为小朋友们的学习榜样。
3、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蝴蝶找花》 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
故事《蝴蝶找花》是小班的一个语言活动,故事简短有趣。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去倾听故事,我以三只蝴蝶要到公园里去找花来引题,然后通过幻灯片的放映去吸引幼儿,让他们能安静下来倾听故事,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最后以游戏的方式融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巩固对红、黄、蓝三色的认识。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活方式最容易让小班的孩子喜欢。
二、活动目标:
1、安静倾听故事,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
2、通过故事、游戏,进一步巩固对三色的认识。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安静倾听故事,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巩固对三色的认识。
难点:安静倾听故事,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巩固对三色的认识。
三、活动准备:幻灯图片。三色蝴蝶头饰每人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蝴蝶头饰,用三只蝴蝶引出故事。
师:今天天气真好呀,你们看谁来了? 幼:蝴蝶。
师:这三只蝴蝶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红蝴蝶、黄蝴蝶、蓝蝴蝶。
师:三只美丽的蝴蝶要到花园去,它们会去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故事的题目叫《蝴蝶找花》。
(二)、教师边演示幻灯片边讲故事《蝴蝶找花》。
提问:
1、红蝴蝶找到了什么花?
2、黄蝴蝶找到了什么花?
3、蓝蝴蝶找到了什么花? 师:三只蝴蝶都找到了和自己颜色一样的花宝宝.它们唱歌、跳舞真高兴。
(三)、游戏:蝴蝶找花
1、幼儿分别扮演三种颜色的蝴蝶,边飞边去找和自己颜色一样的花,然后站在花的后面,教师检查幼儿找的是否正确。
2、以外面还有很多漂亮的花,我们一起飞出去找找,结束活动。以蝴蝶头饰引出活动,让孩子在知道蝴蝶的同时认识蝴蝶身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
通过看幻灯片让孩子觉得新鲜,有趣,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知道三只蝴蝶要找什么颜色的花。以游戏《蝴蝶找花》达到本次活动的高潮,并通过游戏巩固孩子对红,黄、蓝的认识,找到与自己一样的颜色。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在活动方案上虽然有评价作品的环节,而且好多作品都形态各一形象生动。但由于幼儿的作品太小和活动时间长,所以就没有评价。让幼儿失去了一个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机会。
4、幼儿园语言活动优质课教案《好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2.感受好朋友见面时的快乐心情,尝试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挂图;小朋友的书。
2.小狗、小鸭的头饰若干。
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回忆与好朋友见面的情景。
你有好朋友吗?见到好朋友时,你的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好朋友见面时都会有不同的问好方式,有的握握手、有的抱一抱、有的会鞠躬说“你好!”
你见到好朋友时,会怎么问好?
2.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出示挂图,告诉幼儿小动物见到好朋友时也很高兴和它们是怎么问好的。
教师朗诵儿歌两遍,告诉幼儿儿歌名称。
教师再次朗诵儿歌,提问:
两只小狗见了面,怎样问好?为什么它们要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怎样问好?为什么它们要摇摇尾巴点点头?
两个娃娃见了面,怎样问好?
在幼儿回答后可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幼儿学念儿歌数遍。
3.听儿歌录音,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4.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说说什么动物见面了,再根据动物的特征创编互相问好的方式。(如:两只小象见了面,伸出鼻子勾一勾)
5.请幼儿戴上头饰边说儿歌边表演找朋友。
课后反思:
1.这个活动很切合幼儿入园时开展,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可是到了幼儿园,孩子要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针对这一现象,我选择《好朋友》对孩子进行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多给他们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幼儿对本活动很感兴趣,活动游戏化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热情。
3.在创编儿歌的环节中,由于幼儿年龄偏小,想象还不够丰富
5、幼儿园语言优秀教案欣赏《手指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方面
《手指歌》是一节的语言活动课,根据最近发现我们班有些孩子爱啃手指头,我趁着这节课给孩子加了一个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作相应的手指动作。
3.知道我们的小手很能干,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小手。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小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并知道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难点是教会小朋友手指歌,能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手指游戏:《手指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二、教学过程方面
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小手拍拍》,这样让孩子知道手上有五个手指头,教孩子认识五个手指头,告诉孩子小手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手。教儿歌《手指歌》时先教会小朋友歌词,再教小朋友学唱儿歌,最后加上动作来边做动作边唱。最后多加练习,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教授环节上自认为没有大的疏漏,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进行完《拍拍小手》的儿歌后,小手都藏起来了,接着又让孩子拿出手来数一下自己的手指头有几个,感觉有点不合理,可以将《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后一句改为,把我的小手放腿上。这样在进行下面的活动感觉更合理一些。在认识五个手指头的时候,小朋友对五个手指名字一点也不了解,在课前就应该做些铺垫工作。
三、教学策略方面
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写反思,也总结了一些课堂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这节课当中有所应用,我在课前设置了重难点,讲时间主要集中于此处,做到重点多讲,难点仔细讲。各个环节时间分配还算可以!所以以后上课教案一定要写好重难点,将时间多用于此!孩子自己探索的环节不是很多,我应该加入一些孩子探索的地方,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我们的小手有多么能干,都会干什么。最后活动结束时,过渡也不是很自然,以后应该多看优秀教师的教案,多学习。
6、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把声音找回来》教学设计与反思
《把声音找回来》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并模仿常见的象声词在游戏中练习并巩固。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9个小动物卡片、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请你猜猜我是谁》
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摸一个孩子的头,这个孩子说:“请你猜猜我是谁?”其余孩子猜出名字。
二、教学过程:
1、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幼儿答:听声音猜出来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声音,听!教师拍手、教师撕纸,幼儿在次猜一猜。
3、在一个美丽的农场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可爱极了,农场里可热闹了,咱们去看一看吧!
4、出示挂图: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幼儿答②这些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幼儿答
5、教师讲:有一天农场里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小动物被巫婆施魔法,声音一下子消失了,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把声音找回来。
6、幼儿猜想多种办法。
7、出示课件:仙女姐姐的办法:只要会学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它们的声音便可以找回来了
8、布置任务,并出示课题《把声音找回来》
9、 课件依次出示:
小猫小狗小鸭子小鸟羊
喵—喵汪、汪、汪嘎嘎嘎喳喳喳咩咩
青蛙母鸡公鸡奶牛
呱呱呱咕咕咕喔喔喔哞——哞
①出示图片,让幼儿学动物叫,再出示象声词卡。
②学公鸡叫时,孩子学的是生活中的口语,告诉孩子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们采用字典公公的读法:喔喔喔
③小动物解救了,他们说:“谢谢咱们班的小朋友。”你们高兴吗?
④归纳总结:象声词的含义,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就是象声词。
⑤举例子说明象声词。如风儿呼呼的吹,雨沙沙的下等。
10、指名仿编故事。
11、游戏《点兵点将》
游戏规则:每人发一张动物卡片,电脑当裁判,停止时,显示的是哪个小动物,拿这个小动物卡片的幼儿学小动物的叫声。口令:点兵点将,点到谁谁就是……
三、延伸活动
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
教后反思:
本节活动,根据孩子的特点,设立两个游戏,开头的游戏激发兴趣,引出主题,课后的游戏延伸兴趣,课堂上孩子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仿编活动进行较好。
7、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小熊过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2、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并尝试用语言、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
3、有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准备:
1、有走独木桥的经验
2、课件
3、小熊和熊妈妈图片、小木桥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与幼儿谈话,理解、感知儿歌的内容。
二、学习朗诵儿歌的内容,进一步体验儿歌的情感。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根据图片学习儿歌。
A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
B学习儿歌中的对话: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好孩子,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步步向前走,一定能够走过桥。
三、朗诵儿歌,创编动作。
1、集体朗诵儿歌。2、加上动作和表情。
四、分角色表演。
五、鼓励孩子们做勇敢的好孩子。
教师: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六、:唱一唱歌曲《小熊过桥》
因为有很多人都喜欢这首好听的儿歌,有人把它编出了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表演表演吧。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活动的准备中,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恰倒好处的运用课件以外,还制作了实物的小木桥,使孩子们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小木桥的特性,加上可插图片的教具演示,使得孩子们的眼球深深的被吸引。
3、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提问始终是开放式的,例如在问到怎样能够帮助小熊过桥时,幼儿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说拿绳子绑着过去,有的说爬过去,还有的说问小鸟借个翅膀飞过去等等。正是因为提问的开放,孩子们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大胆的想象。
4、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是主体的地位。在活动中教师遵循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听从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让孩子们自主的选择表演的角色,使孩子们活动的更加自由,更加开心。
5、本次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掌握得也非常熟练。显得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时对于幼儿的回答可以让孩子们充分的用动作和表情表演出来。为了怕后面的学习时间不够,教师对此方面的内容有所忽略,如果在这部分能够放手大
8、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照片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孩子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但是这种讲述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往往需要孩子将看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用现在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性地讲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地、有条理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照片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恰当地融入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连贯、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的多样性。
3、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照片:示范讲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三张有益于幼儿经验拓展的照片:智慧树剧照、全家福照片、刘翔比赛的照片。
2、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2——3张,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为了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布置照片展览会,为幼儿创设了想讲、愿意讲的环境氛围,这可以使幼儿在有声有色的讲述过程中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册。
5、实物展示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的要求:“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参观,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师:“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时拍的一张照片。放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孩子来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头,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极了!我们爬了好长时间,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们高兴地说:‘我们爬到山顶了,我们胜利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以及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谁?”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们看到里什么?说了什么?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快乐。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幼儿一:“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张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里收获了许多花生,我和爸爸帮奶奶晒花生,奶奶要剥花生给我吃,我说:‘奶奶,我帮你剥。’我剥不动就用牙齿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机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齿咬花生的样子给照下来了。”
幼儿二:“这是我过五岁生日时我妈妈带我到小天使影楼拍的一张照片,我特别喜欢奥特曼,就拉着妈妈跟奥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纪念,我大声喊‘打败怪兽’妈妈祝我生日快乐!后来,妈妈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妈妈……”
孩子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有趣、完整。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他们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如:春游、运动会、六一团体操表演等,孩子们都能快乐地、用完整、连贯的的语言讲述,而且讲述内容生动、有趣,是孩子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儿频道智慧树节目的剧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幸福!拍张全家福作为留念……)
(3)刘翔比赛的照片。(刘翔哥哥在参加跨栏比赛,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获得了世界冠军……)
4、自选照片,再次与同伴与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类整理,制作班级相册,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导幼儿为照片归类、整理。
“每一张照片不仅可以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还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件事情,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将它保存好。”请幼儿按照片拍摄的地点归类、整理。
2、制作班级相册,分享活动的快乐。
这些照片装在一起,给它加个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册了,这是我们的班级相册,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们还要继续讲照片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照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活动反思:
正是因为此次活动的选材直接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照片的内容是孩子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投入,师幼互动也非常激烈、有效。幼儿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语言活动中示范模仿法也十分重要,老师的示范讲述引起了幼儿浓厚的讲述兴趣,还让幼儿感受和理解了故事的要素和结构,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在这里我不只是单纯运用教师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示范,因为作为身边的小伙伴的示范更能让幼儿所能接受。借助同伴的示范讲述进一步开阔了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活动一开始我将幼儿带来的照片布置展览出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了幼儿充分讲述、与同伴交流的自由,使他们快乐的情绪得到宣泄,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活动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幼儿展示和保存活动成果,孩子共享的快乐体验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延伸活动将照片丰富到语言区便于幼儿随时讲述,照片的故事依然继续。
9、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大西瓜》教学设计及反思课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
2、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解决在看望奶奶途中发生的问题,并大胆表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二、活动准备:
故事《大西瓜》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谜语游戏,引起导入故事。
提问:(1)谁来猜一猜?师:这只小老鼠和大西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大西瓜。
2、看图讲故事,并播放幻灯片。
(1)、故事讲述至“还有半个留给奶奶吃吧!”
提问:①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②发现一片西瓜地,小老鼠是怎么想的?
③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为什么不吃呢?
(2)、续讲故事至“这下可凉快多了。”
提问:吃完了半个西瓜,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
小老鼠戴上西瓜帽有趣吗?为什么要戴上西瓜帽啊?
(3)、幼儿看图,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过河。
提问:小老鼠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老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聪明的小老鼠是用什么办法过小河的呢?(故事讲至稳稳当当的过了河。)
(4)、续讲故事至“小家伙,我要吃掉你。”幼儿大胆猜想帮助小老鼠的办法。
①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大灰狼是怎么说的?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③你要是小老鼠会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
④小老鼠究竟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
老师:让我们来看看这只小老鼠是怎么做的?(讲故事至结尾。)
3、完整的欣赏故事。(播放课件。)
讨论:你们喜欢这只小老鼠嘛?为什么喜欢它呢?
四、案例分析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老师以幼儿为主体,课件为载体,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针对胆小的幼儿,鼓励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次语言活动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使幼儿更加生动、直观的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能根据小老鼠遇到的困难,设身处地的为小老鼠着想,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它,并能清楚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对问题的设计也是紧扣目标,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了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整个课堂幼儿的语言表述欲望非常强烈,兴趣也很浓厚。
五、教学反思
1、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学方案。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思维非常的活跃和开阔。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师的主观设想而进行,而要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来确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地运用。就如,我请幼儿为像老鼠想办法时,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设计的几个环节,幼儿都不是很积极,但当我随机改变一下教育方案,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幼儿园语言教育除了要运用一般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从语言自身的教育特点出发,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从幼儿亲身参与其中的生活现实出发挖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和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形成了各种思想的一个有机结合点,给幼儿以新的刺激,进而激起了幼儿开动脑筋的热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