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高校课堂导学案一等奖

《《林黛玉进贾府》高校课堂导学案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林黛玉进贾府》高校课堂导学案一等奖

1、《林黛玉进贾府》高校课堂导学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试着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形象。

2、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尝试学习鉴赏。

【重点难点】

深入研究文本,抓住细节描写,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形象。

【学法指导】

自学法,批注法,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林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赤霞宫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

2、《林黛玉进贾府》高校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试着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形象。

2、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尝试学习鉴赏。

【重点难点】

深入研究文本,抓住细节描写,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形象。

【学法指导】

自学法,批注法,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林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赤霞宫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

3、《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今天小编整理发布的是《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我们是否认真地考虑过这样两个问题:

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明确: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对于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无疑地有借鉴作用。

怎样阅读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有关情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小说以人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优秀作家总是追求写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性格既表现出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人们共性,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小说又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亮相,展示他们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故事情节发展的全过程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认识现实社会。小说要给人物提供活动场所,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这就要写环境。环境对人物起制约作用,存在决定意识;人物也会对环境起反作用,改造客观世界。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典型环境中理解人物典型性格的社会意义。

二、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如导言所述,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上述材料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史》及《红楼梦》第一回有关文字整理的。

附录:《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四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1年5月版。)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见“【附】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 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思考并准备回答问题:“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

(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概括起来为两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

4、《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一.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1.字词积累——抄写、查字典

①注音冰雹轻俏涨满咆哮

②字形层峦叠嶂翠锦斑斓晨羲林阴道

2.语感积累――填空

①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过它,冰雹曾来[]过它,霜雪曾来[]过它,大火曾来[]过它,大雨曾来[]过它,异族奴隶主的铁骑曾来[]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一到了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然的生意和万卉争荣的景色。

②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到其中优美的图景,[]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二.审美——感受生活之美

夏天的清晨,农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的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里满满地汲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她的鲜红的双颊。

这是多么纯朴的劳动者的美啊!

这种“纯朴的劳动者的美”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答:

三.创新——摹仿出新意

1.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①这小段文字最典型的修辞手法是

②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以“夏日的风”为写作对象写一段话。

2.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里。最后看见他好像醉汉似地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明早起来一看,他早已无影无踪,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

语言的形象化是文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关键点,它需要用心揣摩,刻意锻炼,请抄写这两句话,用心体会其语言技巧。

5、《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一、巧设迁移:(学生主持)

二、目标展示: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

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研讨——汇报展示——总结点拨——质疑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三、导入新课:《枉凝眉》是大家熟悉的曲子。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进黛玉,走进宝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四、自主探究: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衰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简介《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第二部分(第2—14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

6、《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与曹雪芹,熟悉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

3.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与曹雪芹,熟悉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

3.掌握文中一些生字生词的读音,以及一些词古今词义的不同

一、知识链接(参看学法大视野,课后看原著)

1、中国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小说是: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2、了解作者和《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3、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见书p13)

4、相关情节: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7、《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林黛玉进贾府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与曹雪芹,熟悉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

3.了解本文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与曹雪芹,熟悉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

3.掌握文中一些生字生词的读音,以及一些词古今词义的不同

一、知识链接(参看学法大视野,课后看原著)

1、中国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小说是: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2、了解作者和《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 记》,是我国古典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3、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见书p13)

4、相关情节: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 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 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 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1、标注自然段、生字生词。

2、借助工具书,读通全文,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

【自主探究】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中心事件是林黛玉来到贾府,与众人见面。

2、课文以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课文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刚进贾府)

第二部分(2~14):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一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拜见贾母)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是第二层。(见过凤姐)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三层。(拜见舅父)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宝黛初会)

第三部分(15~16),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安排住处)

【目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阜盛( fù ) 敕造(chì ) 呜咽yè 宮绦tāo

嫡亲( dí ) 驯骡(xùnluó) 内帏( wéi ) 懵懂( měng )

瞋视(chēn ) 杜撰(zhuàn ) 忖度(cǔn duó) 穿红着绿(zhuó )

敛声屏气( bǐng ) 孽根祸胎( niè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体容貌)

(2)(黛玉)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风韵)

(3)(王熙凤)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姿容俏丽)。

(4)时贾赦之妻刑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

(5)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

课后反思:

高一语文 必修三 主备 :贺美玲 审核 :胡光文 使用时期:2012年 月 日

班级: 组别: 组号: 姓名:

林黛玉进贾府 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根据文章的线索,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分析本文人物出场的写法。

观看电视片段《林黛玉进贾府》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合作探究】环境描写及其 作用

1、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这些环境描写旨在表现什么?

答案: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显示出家族的威严和显赫。

2、她进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这些环境描写旨在表现什么?

答案: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这表现贾府布局讲究,装饰气派,生活豪华奢侈。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这些环境描写旨在表现什么?

答案: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装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这旨在表现贾府陈设的华贵,显示出豪门贵族的气派。

4、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

答案: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贾府是一个社会地位和气派非比寻常的豪门旺族,是皇帝信任和赏识的簪缨世家,礼节繁复,等级森严,仆从如云,吃穿用度豪奢。通过这些描写,小说交代了作品人物所生活的典型环境。

知识链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环境描写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也是如此,确定了故事的背景。

二、渲染气氛。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由此可知 ,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另外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目标检测】人物的出场

明确: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如贾宝玉、王熙凤,略写的如王夫人、邢夫人等。

有实有虚,实写,人物出场,作者作正面的直接描写,如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虚写,人物不出场,作者从侧面作间接描写,如贾赦、贾政。有的单独介绍,如贾宝玉、王熙凤;

有的集体介绍,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如王熙凤;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贾宝玉。

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王熙凤。

2、林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看到荣禧堂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副对联含义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

A、用来反映富贵人家的无 比奢华。 B、用来体现朱门大族的富贵气象。

C、用来反衬“路有冻死骨”的现实。 D、用来显示官僚贵族的显赫权势。

课后反思

高一语文 必修三 主备 :贺美玲 审核:胡光文 使用时期:2012年 月 日

班级: 组别: 组号: 姓名:

林黛玉进贾府 导学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王熙凤的形象特点及她在贾府的地位。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人物形象分析方法指导:(同时可参考学法大视野P5)

注重体会文章运用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实写、虚写、等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的技巧,

1、请填写下列外貌服饰描写的对象

A、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迎春 )

B、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探春 )

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越显得面 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 宝玉 )

D、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 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合作探究】: 人物形象分析。

1.王熙凤

小说从出场、肖像、言行三个方面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登场。

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艺术手法。可以看出其身份特殊,地位很高。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征:泼辣。

(2)肖像。

小说描写王熙凤的肖像是是从两个角度写的,一个是服饰,一个是:容貌。

服饰表现的性格: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裙边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有着贪婪、俗气的性格。

写容貌表现的性格: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可见她年轻貌美、风骚绝伦;三角眼吊梢眉又写出她绝非安分、善良之辈,而是刁钻、狡黠之人。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画龙点睛地表现了她的威势及笑里藏刀的阴险性格。

(3)言行:

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并非真正喜欢黛玉,而是做给贾母看的,表明自己和贾母一样喜欢黛玉,以博取贾母的好感。

一会儿的工夫,王熙凤由戏谑调笑到转笑为哭到转悲为喜。便忙二字,说明她哭笑随时可变,俱无真情在其中,一心只想讨贾母欢心:阿谀拍马、逢场作戏。

和王夫人的对话:

和王夫人的对话,进一步说明王熙凤有着机变逢迎的本领和果断能干的才能。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说明王熙凤也已取得了王夫人的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和王夫人的对话,表现她精明能干的性格特征。

从以上分析,可概括出王熙凤形象。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贪婪泼辣、阴险狡黠而又善于阿谀奉承、逢场作戏的人。也正因为这样,才博得贾母的宠爱,取得王夫人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目标检测】

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 C )

① 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 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 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 王熙凤 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 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 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 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⑤⑥⑧ C.②⑤⑧ D.⑦⑧

王熙凤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一曲: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课后反思:

高一语文 必修三 主备 :贺美玲 审核:胡光文 使用时期:2012年 月 日

班级: 组别: 组号: 姓名:

林黛玉进贾府 导学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形象特点

2、归纳文章主题

【自主学习】

快速浏览全文章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形象特点

【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林黛玉。

原文中哪一句话能说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课文那些地方体现她这一性格特征?

答: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细心、多虑、自尊是她的性格特点。

在邢夫人处,邢夫人挽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 这一席话表现了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谨慎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贾 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这表现知书达礼;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贾母向黛玉问念何书,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过了一会儿,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不是谦虚,也不是圆滑,表现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思想性格。――这两次描肖像描写表现了林:娇美柔弱, 体弱多病。

( 学生齐读描写黛玉肖像的句子)

2、贾宝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1)王夫人劝戒林黛玉,说贾宝玉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林黛玉听母亲说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无人敢管。

性格特征:与世俗格格不入顽劣异常,娇生惯养。

(2)文中《西江月》二词有什么深层含义?

答: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独立不羁

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3)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可他为什么要摔这一通灵宝玉?

答: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

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5、“ 心有灵犀一点通”:

文中是这样写宝黛初会的:黛 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两人是第一次相见,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课后阅读《红楼梦》第一回)

(女娲补天、木石前盟)

【目标检测】

1、宝玉、黛玉相见时,作者对黛玉的服饰只字未提,原因是(C )

A、为了行文简洁,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B、黛玉服饰平常,没有什么特别。

C、在宝玉眼中,服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D、宝玉是个 懵懂顽童,不注意服饰细节。

2、主题概括:《红楼梦》以贾、薛 王、史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的历史发展趋势。

【课后反思】

高一语文 必修三 主备 :贺美玲 审核:胡光文 使用时期:2012年 月 日

班级: 组别: 组号: 姓名:

林黛玉进贾府 导学案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及小说的发展史。

2、探究本文的思想主题。

3、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自主学习】课外连接:

1、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①上古到先秦两汉,是我国小说的酝酿和萌芽时期。主要是先秦的寓言故事。如《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体小说。主要作品有干宝的《搜神记》、张 华的《博物志》等。

③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的有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和白行简的《李娃传》。

④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至此,小说才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⑤明代出现拟话本。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

③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一 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儒林外史》等。

2、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赏析】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他对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这是其价值所在。

【合作探究】文章主题

1、《红楼梦》以贾、薛 王、史 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封建社会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的历史发展趋势。

【目标检测】

2、下面对《林黛玉 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 )

A.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王进贾府》这个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 分。

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衰败的必然趋势。

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文中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实写贾母、宝玉、王夫人,虚写凤姐、贾赦、贾政等等。凤姐属于实写,写宝玉采 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

作业:1、完成学法大视野上练习

2、写作训练:成功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刻画2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写好后组内交流,并选出优秀的文章在班上朗读:

(1)、能反映不同年龄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素养等(如小孩、老人、青年、中年等

老师、建筑工人、当官的、农民等)

(2)、以肖像描写为主可有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

(3)、每段不少于100字

素材1: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

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素材2:京京虽然人很小,可很讨人喜爱。胖墩墩的小身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

活像一只笨重的小企鹅。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弯月眉,活脱脱的美人坯子。两只藏在长睫毛下面的水灵灵的大眼睛,经常眨吧眨吧的,闪射着一股愉快的光辉。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很甜,让大人自愿为她服务。

素材3:我班的化学老师身材干瘦,就如一个试管 ,实在标致极了。他虽然年逾古稀 ,头发却比 Fe3O4还黑,眼睛终年含有丰富的 H2O,看上去像孩子般天真。大伙送她一个雅号:“老顽童”。

【课后反思】

8、《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歌,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请举手。(很多人举手)
师:看来绝大部分同学看过,喜欢的请举手。(少数人举手)
师:寥寥无几啊。读过原著的同学请举手。(十几人举手)
师:喜欢读的同学请举手。(一人举手)
师:看样子其他同学都不太喜欢,为什么?大家知道《红楼梦》可是古典名著啊,哪位同学谈谈你不喜欢的原因?
生:没意思,尽是吃饭、聊天,不过也许我没看懂。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实在,也很谦虚,觉得《红楼梦》像是在拉家常,东家常,西家短的。大家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很多人举手)
师: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名著的选段《林黛玉进贾府》,看看他们是如何拉家常的。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那么林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通过自学我们有了大致的了解,首先我们知道,林黛玉是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小姑娘,母亲去世后孤身一人来到贾府,投奔外祖母,同学们想一想,她实际上处于一种怎样的生活境地?
生:寄人篱下。
师:非常好,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就是寄人篱下。因为寄人篱下,所以她一进贾府就自然产生了一种防卫心理,不知道大家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留心到,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好吗?
生:“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师:找得非常准确,林黛玉进入贾府后确实是步步小心、时时在意。那么,她进入贾府以后该怎样和贾府的人说话呢?我们现在就来品一品林黛玉与贾府的人曾说的话。请同学们在书中勾画一下,林黛玉进贾府后和哪些人说了些什么话。
生:第一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嗣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第二处:“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明日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随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玩笑,都有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归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它的。”
师:对,小小年纪说话有情有理,"舅母爱情赐饭",显得很领舅母的情谊,"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对长辈的礼数使得她不得不辞谢。这番话说得很有礼貌,既表达了她对邢夫人的感激之惰,又让邢夫人觉得这顿饭黛玉委实不能吃。
师:那么,林黛玉跟王夫人又是怎样说的呢?王夫人给黛玉介绍宝玉,王夫人是怎样说宝玉的?
生: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4] [5] [6]
师:是的,王夫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叮嘱林黛玉不要理睬宝玉,不要沾惹宝玉。同学们,你们看,如果我是林黛玉能不能这样说:“舅母,我可不能不睬他,我可要和宝哥哥玩的啊”?
生:(笑)不行。
师:以林黛玉的身份,她不能这样说,她肯定得顺着王夫人的话,说我不去沾惹他。那老师再来扮一下林黛玉,看这样说行不行:“舅母所说的可是这位衔玉所生的哥哥,在家时就常听父母亲说起,说这位哥哥非常顽劣,极不喜欢读书,舅母放心,我不会去沾惹他的。”你们觉得林黛玉这样说行不行?
生:不行,林黛玉刚刚到贾府,以她的性格不可能这样说话。而王夫人又是宝玉的母亲,俗话说母子连心,王夫人要是听到别人这样说自己儿子,会生气的。
师:那王夫人不是自己说过的吗,宝玉是混世魔王,孽根祸胎。她自己先说的,怎么林黛玉说了她就不高兴呢?
生:王夫人自己说可以,别人说就不行,这是人之常情。
师:对的,人之常情。更何况王夫人只是说说而己,心里也许并不这么想,那么我们来看看林黛玉是怎样回答的,大家一起来读读。
生:“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
师:王夫人什么反应?
生:很高兴。
师:为什么?
生:林黛玉非但没有贬,反而说出了宝玉的优点,他和姊妹的关系很好,所以大家才喜欢同他玩的,所以王夫人很高兴。
师:那么,林黛玉又是怎样回答她不会去沾惹宝玉的呢?
生:“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师:很好,这就是说林黛玉把自己不沾惹宝玉归结为家规礼教,由于男女住处分开,自然不可能去沾染他,林黛玉不提自己不想去沾惹宝玉,只是说客观上不可能沾惹宝玉,二舅母听了心里自然就不会有其他想法,那么同学们来评一评,通过林黛玉和邢夫人、王夫人的对话,你觉得林黛玉这个人说话怎么样?
生:时时留意,处处小心。
生:非常周到,想了很多问题。
生:她的话让别人听了很舒服,很得体。
师:说得非常好,这说明林黛玉说话非常得体,语言恰到好处。表面上看林黛玉进贾府不过就是说了两句家常话,但我们还是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琢磨,从这几句家常话中能不能说一下你对林黛玉的印象。
生:细心、多虑。
生:聪明、机敏。
师:我们总结出林黛玉的个性是谨慎多虑的,可不可以这样说呢?
生:可以。
师:我们继续往下看,如果说林黛玉是寄人篱下的话,那么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怎样?
生:掌管家务,握有实权,地位非常高。
师:大家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生: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鬓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师:我同意你的看法。
师:王熙凤是怎样出场的?
生:笑着出来的。
师:笑着出来的,并且说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在场所有的人是什么表情,文中用了这样一个词"敛声屏气"。林黛玉这时候会不会这样想啊:“这个人怎么这样放荡无礼啊”,按大家族的礼数,这样放荡无礼的人,贾母肯定会骂她,那么我们从文中能不能找到贾母骂她的句子啊?
生:找不到。
师:那么文中是怎样说的?
生: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风辣子’就是了。” [4] [5] [6]
师:看样子贾母非但不讨厌,还很喜欢,是不是?
生:是。
师:贾母和一个晚辈开玩笑,用玩笑的语气表达了对王熙凤的喜欢,贾母是贾府中地位最高的人,她宠爱的人地位自然高了。我们再来看看,这样一个人出场以后向林黛玉说了些什么话,我们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王熙凤、贾母,分角色为大家朗读一下,请这两位同学酝酿感情进入角色。
生甲(王熙凤):“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生Z(贾母):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世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风辣"就是了。
生甲(王熙凤):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点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
生乙(贾母):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生甲(王熙凤):“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师:请坐,刚才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了这段对话,想请扮演王熙凤的同学来回答一个问题,你读王熙这番话的时候很娇柔,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生:因为王熙凤是贾母面前的红人,且是晚辈,仗着贾母的疼爱,对贾母有一点撒娇。
师:你从王熙凤的话里还读出了撒娇的味道,很,很好。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王熙凤这番话有几层意。第一层,她夸了谁?
生:林黛玉。
师:就林黛玉一个人吗?
生:好像不是。她既夸了林黛玉很漂亮,又夸了林黛玉不像是外孙女,而是嫡亲孙女,所以把迎春、探春、惜春她们也都夸了,夸了这几个孙女自然也就夸了贾母。一句话,把所有的人都夸到了。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那她夸了大家之后又怎么样呢?
生:在林黛玉面前掉眼泪,但当贾母说不要让王熙凤招她的时候马上就又转悲为喜,说自己该打该打,挺虚伪的。
师:这位同学还品到了王熙凤的见风使舵、虚伪。那么第三层,王熙凤关照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来告诉我",这话表明了什么?
生:表明她在贾府中握有实权。
师:你们看看王熙凤,她几句话真可谓滴水不漏,既照顾到了所有的人,又恰到好处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大家想想,这体现出她怎样的个性?你喜不喜她?喜欢的请举手。(有3个学生举手)
师:我想请同学来说说喜欢她什么。
生:会说话,会做人。
师:还有谁要补充?
生:处事圆滑老练,又会照顾别人的情绪,这就是贾母喜欢她、家中的事都由她来处理的原因。
师:好的。看样子你们都有自己的理由,我尊重你们。那么还有这么多同学不喜欢,能不能也说一下理由。
生:泼辣、虚伪,悲喜转变的速度太快,可见不是真心。
生:我也觉得她很虚情假意,把话说得很周到,让每一个人都舒服,这说明并不是为别人着想,而是为自己。
师:是的,恐怕有同学还会用其他的贬义词来形容她,比如欺下媚上、阿诀奉承、圆滑世故,等等。但可能也有同学会用褒义词来形容她,比如精明能干、果断老练,等等。我觉得在咱们今天小说节选的这部分恐怕找不到一个很恰当的答案,不如以后有机会读整部小说的时候再做定论,那样会更好些。 [4] [5] [6]
师:不论是林黛王还是王熙凤,我发觉她们都很会说话,语言非常得体,这里我有个问题:她们说话如此得体,恰到好处,主要是注意到了什么?
(讨论3分钟)
生:说话的对象和环境。
生:还有身份和地位。
师:非常好,我来补充→点,就是说话的目的,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所以我们高中阶段有一个知识点,也是对我们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就是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目的做到语言得体。
师:文中除了林黛玉、王熙凤这两位主人公的语言非常得体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也出场了,他是谁啊?
生:贾宝玉。
师:那么贾宝玉说话得体吗?觉得他说话得体的同学请举手。
(没人举手)
师:觉得不得体的同学请举手。(部分学生举了手)
师:咦,还有一部分同学保持沉默是什么意思。要有自己的观点啊,是不是?我想先请认为贾宝玉语言不得体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太顾及别人的想法。比如他一见面就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说没有时他就把自己的玉摔了,让黛玉很难堪。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他一见到林黛玉就问黛玉是否有字,当黛玉说没有时就要给黛玉送字,也很不合适。
师:啊,古人的字不是随便取的,要么父母师长赐题,要么自己取。而宝玉第一次见别人就要送字,并且还说了一段送字的缘由,显得有点轻浮,是不是?在一出场时,林黛玉初遇宝玉,宝玉说了些什么?
生:这位妹妹我曾见过的。
师:这话得体吗?
生:不得体。
师:你看,贾母这个时候说了"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这可又应了王夫人说的,宝玉有时疯疯傻傻,有时有天无日,只休信他。同学们,他怎敢如此胡说呢?
生:宝玉是贾府的命根子。
师:是啊,如果说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宝玉就是贾府的小祖宗啊!
师:从这番话里,你除了看出宝玉身份高贵之外,还能看出他什么个性。
生:蔑视功名利禄,放荡不羁。他一看林黛玉没有玉,自己也把玉摔了,在这一摔之中,体现了他的平等思想,并且在给林黛玉送字的时候,对古典知识信手拈来,可见他很有才气和灵气。
师:从这些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生:纯真聪慧。
师:有没有同学觉得贾宝玉会说话?
生:贾宝玉送林黛玉字,夸林黛玉像仙人一样,很会讨女孩子欢心。
师:我看不止这一点。我们来看看这一处,贾母要把宝玉安排在自己的住处,想把黛玉单独安排在碧纱橱里,宝玉想和林黛玉住在一处,又不好直白地对贾母说,宝玉是怎样说的,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一段?
生: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在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
师:你看这话说的,让贾母是不是心头一暖啊,真是没白疼这孙子,一点小事都处处考虑到自己,其实宝玉是想和谁在一起啊?林黛玉。现在,你们觉得这些家常话有意思吗,能品出些滋味来吗?
生:有意思。
师:同学们,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个性是协调统一的,有这种个性才会有这样的语言,而通过这种语言又能展示人物的个性,同时这些人物的语言又与他们的身份、地位紧密相关。而且这些人物的语言不论得体与否,都展示着他们的性格特征,其实这不是他们自己语言,而是作者的语言,是作者让他们这样说的,体现了作者刻画人物的笔力和功夫,好的语言可以使人明形象奕奕生辉。我们也可以这样讲:语言得体不仅是语言的艺术问题,还关乎人的生存能力。我希望大家做到不要圆滑世故,但语言要得体周全。 [4] [5] [6]
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语言训练,在《红楼梦》第96回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出示幻灯资料)
一日,黛玉早饭后带着紫鹃到贾母这边来,一则请安,二则也为自己散散闷。出了潇湘馆,走了几步,忽想起忘了手绢子来,因叫紫鹃回去取来,自己却慢慢的走着等他。刚走到沁芳桥那边山石背后,当日同宝玉葬花之处,忽听一个人呜呜咽咽在那里哭。黛玉煞住脚听时,又听不出是谁的声音,也听不出哭着叨叨的是些什么话。心里甚是疑惑,便慢慢的走去。及到了跟前,却见一个浓眉大眼的丫头在那里哭呢。黛玉未见他时,还只疑府里这些大丫头有什么说不出的心事,所以来这里发泄发泄,及至见了这个丫头,却又好笑,因想到:这蠢货有什么'情种,自然是那屋里作粗活的丫头受了大女孩子的气了。细瞧了一瞧,却不认得。那丫头见黛玉来了,便也不敢再哭,站起来拭眼泪。黛玉问道:"你好好的为什么在这里伤心?"那丫头听了这话,又流泪道"林姑娘你评评这个理。他们说话我又不知道,我就讲错了一句话,我姐姐也犯不着就打我呀。"黛玉听了,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因笑问道:“你姐姐是那一个?”那丫鬟道:“就是珍珠姐姐。”黛玉听了,才知道他是贾母屋里的,因又问:“你叫什么?”那丫头道:“我叫傻大姐儿。”黛玉笑了一笑,又问:“你姐姐为什么打你?你说错了什么话了?”那丫头道:“为什么呢,就是为我们宝二爷要宝姑娘的事情。”黛玉听了这一句,如同一个疾雷,心头乱跳。略定了定神,便叫了这丫头:“你跟了我这里来。”那丫头跟着黛玉到那畸角儿上葬桃花的去处,那里背静,黛玉因问道:“宝二爷娶宝姑娘,他为什么打你呢?”傻大姐道:“我们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商量了,因为我们老爷要起身,说就赶着往姨太太商量把宝姑娘娶来罢。头一宗,给宝二爷冲什么喜,第二宗——”说道这里,又瞅着黛玉笑了一笑,才说道:“赶着办了,还要给林姑娘说婆婆家呢。”黛玉已经听呆了。这丫头只管道:“我又不知道他们怎么商量的,不叫人吵嚷,怕宝姑娘听见害燥。我自和宝二爷屋里的袭人姐姐说了一句,咱们明儿更热闹了,又是宝姑娘,又是宝二奶奶,这可怎么叫呢!林姑娘你说我这话害着珍珠姐姐什么了吗,他走过来就打了我一嘴巴,说我混说,不遵上头的话,要撵我出去。我知道上头为什么不叫言语呢,你们又没告诉我,就打我。”说着,又哭起来。
那黛玉此时心里竟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到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停了一会儿,颤巍巍的说道……
请大家推向一下,黛玉这时候会说什么呢?注意考虑黛玉的性格、身份、地位。
生:宝玉还是和她好了……
生:那倒好,也很般配呀……
(哄堂大笑)……
师:我们来看看原文:“你别混说了。你在混说,叫人听见又要打你了。你去吧。”
她为什么说这样一句话,因为他面对的是傻丫头,傻隐隐约约丫头这番话并不是有意说给自己听的,而自己无意之中听了大家要瞒她的话,她不能哭,也不能冲着傻丫头发脾气,更不能去找贾母理论,为什么?
生:因为她的身份是大家小姐,她的处境是寄人篱下,他的性格并不随和,甚至比较孤傲。
师:所以,她把所有的委屈、痛苦一口气全咽了下去,反而替傻丫头考虑,这也是非常得体的。 [4] [5] [6]

9、《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歌,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请举手。(很多人举手)

师:看来绝大部分同学看过,喜欢的请举手。(少数人举手)

师:寥寥无几啊。读过原著的同学请举手。(十几人举手)

师:喜欢读的同学请举手。(一人举手)

师:看样子其他同学都不太喜欢,为什么?大家知道《红楼梦》可是古典名著啊,哪位同学谈谈你不喜欢的原因?

生:没意思,尽是吃饭、聊天,不过也许我没看懂。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实在,也很谦虚,觉得《红楼梦》像是在拉家常,东家常,西家短的。大家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很多人举手)

师: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名著的选段《林黛玉进贾府》,看看他们是如何拉家常的。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那么林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通过自学我们有了大致的了解,首先我们知道,林黛玉是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小姑娘,母亲去世后孤身一人来到贾府,投奔外祖母,同学们想一想,她实际上处于一种怎样的生活境地?

生:寄人篱下。

师:非常好,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就是寄人篱下。因为寄人篱下,所以她一进贾府就自然产生了一种防卫心理,不知道大家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留心到,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好吗?

生:“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师:找得非常准确,林黛玉进入贾府后确实是步步小心、时时在意。那么,她进入贾府以后该怎样和贾府的人说话呢?我们现在就来品一品林黛玉与贾府的人曾说的话。请同学们在书中勾画一下,林黛玉进贾府后和哪些人说了些什么话。

生:第一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嗣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第二处:“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明日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随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玩笑,都有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归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它的。”

师:对,小小年纪说话有情有理,舅母爱情赐饭,显得很领舅母的情谊,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对长辈的礼数使得她不得不辞谢。这番话说得很有礼貌,既表达了她对邢夫人的感激之惰,又让邢夫人觉得这顿饭黛玉委实不能吃。

师:那么,林黛玉跟王夫人又是怎样说的呢?王夫人给黛玉介绍宝玉,王夫人是怎样说宝玉的?

生: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师:是的,王夫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叮嘱林黛玉不要理睬宝玉,不要沾惹宝玉。同学们,你们看,如果我是林黛玉能不能这样说:“舅母,我可不能不睬他,我可要和宝哥哥玩的啊”?

生:(笑)不行。

师:以林黛玉的身份,她不能这样说,她肯定得顺着王夫人的话,说我不去沾惹他。那老师再来扮一下林黛玉,看这样说行不行:“舅母所说的可是这位衔玉所生的哥哥,在家时就常听父母亲说起,说这位哥哥非常顽劣,极不喜欢读书,舅母放心,我不会去沾惹他的。”你们觉得林黛玉这样说行不行?

生:不行,林黛玉刚刚到贾府,以她的性格不可能这样说话。而王夫人又是宝玉的母亲,俗话说母子连心,王夫人要是听到别人这样说自己儿子,会生气的。

师:那王夫人不是自己说过的吗,宝玉是混世魔王,孽根祸胎。她自己先说的,怎么林黛玉说了她就不高兴呢?

生:王夫人自己说可以,别人说就不行,这是人之常情。

师:对的,人之常情。更何况王夫人只是说说而己,心里也许并不这么想,那么我们来看看林黛玉是怎样回答的,大家一起来读读。

生:“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

师:王夫人什么反应?

生:很高兴。

师:为什么?

生:林黛玉非但没有贬,反而说出了宝玉的优点,他和姊妹的关系很好,所以大家才喜欢同他玩的,所以王夫人很高兴。

师:那么,林黛玉又是怎样回答她不会去沾惹宝玉的呢?

[4]

生:“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师:很好,这就是说林黛玉把自己不沾惹宝玉归结为家规礼教,由于男女住处分开,自然不可能去沾染他,林黛玉不提自己不想去沾惹宝玉,只是说客观上不可能沾惹宝玉,二舅母听了心里自然就不会有其他想法,那么同学们来评一评,通过林黛玉和邢夫人、王夫人的对话,你觉得林黛玉这个人说话怎么样?

生:时时留意,处处小心。

生:非常周到,想了很多问题。

生:她的话让别人听了很舒服,很得体。

师:说得非常好,这说明林黛玉说话非常得体,语言恰到好处。表面上看林黛玉进贾府不过就是说了两句家常话,但我们还是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琢磨,从这几句家常话中能不能说一下你对林黛玉的印象。

生:细心、多虑。

生:聪明、机敏。

师:我们总结出林黛玉的个性是谨慎多虑的,可不可以这样说呢?

生:可以。

师:我们继续往下看,如果说林黛玉是寄人篱下的话,那么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怎样?

生:掌管家务,握有实权,地位非常高。

师:大家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生: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鬓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师:我同意你的看法。

师:王熙凤是怎样出场的?

生:笑着出来的。

师:笑着出来的,并且说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在场所有的人是什么表情,文中用了这样一个词敛声屏气。林黛玉这时候会不会这样想啊:“这个人怎么这样放荡无礼啊”,按大家族的礼数,这样放荡无礼的人,贾母肯定会骂她,那么我们从文中能不能找到贾母骂她的句子啊?

生:找不到。

师:那么文中是怎样说的?

生: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风辣子’就是了。”

师:看样子贾母非但不讨厌,还很喜欢,是不是?

生:是。

师:贾母和一个晚辈开玩笑,用玩笑的语气表达了对王熙凤的喜欢,贾母是贾府中地位最高的人,她宠爱的人地位自然高了。我们再来看看,这样一个人出场以后向林黛玉说了些什么话,我们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王熙凤、贾母,分角色为大家朗读一下,请这两位同学酝酿感情进入角色。

生甲(王熙凤):“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生Z(贾母):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世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风辣就是了。

生甲(王熙凤):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点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

生乙(贾母):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生甲(王熙凤):“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师:请坐,刚才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了这段对话,想请扮演王熙凤的同学来回答一个问题,你读王熙这番话的时候很娇柔,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生:因为王熙凤是贾母面前的红人,且是晚辈,仗着贾母的疼爱,对贾母有一点撒娇。

师:你从王熙凤的话里还读出了撒娇的味道,很,很好。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王熙凤这番话有几层意。第一层,她夸了谁?

生:林黛玉。

师:就林黛玉一个人吗?

生:好像不是。她既夸了林黛玉很漂亮,又夸了林黛玉不像是外孙女,而是嫡亲孙女,所以把迎春、探春、惜春她们也都夸了,夸了这几个孙女自然也就夸了贾母。一句话,把所有的人都夸到了。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那她夸了大家之后又怎么样呢?

生:在林黛玉面前掉眼泪,但当贾母说不要让王熙凤招她的时候马上就又转悲为喜,说自己该打该打,挺虚伪的。

师:这位同学还品到了王熙凤的见风使舵、虚伪。那么第三层,王熙凤关照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来告诉我,这话表明了什么?

生:表明她在贾府中握有实权。

师:你们看看王熙凤,她几句话真可谓滴水不漏,既照顾到了所有的人,又恰到好处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大家想想,这体现出她怎样的个性?你喜不喜她?喜欢的请举手。(有3个学生举手)

[4]

师:我想请同学来说说喜欢她什么。

生:会说话,会做人。

师:还有谁要补充?

生:处事圆滑老练,又会照顾别人的情绪,这就是贾母喜欢她、家中的事都由她来处理的原因。

师:好的。看样子你们都有自己的理由,我尊重你们。那么还有这么多同学不喜欢,能不能也说一下理由。

生:泼辣、虚伪,悲喜转变的速度太快,可见不是真心。

生:我也觉得她很虚情假意,把话说得很周到,让每一个人都舒服,这说明并不是为别人着想,而是为自己。

师:是的,恐怕有同学还会用其他的贬义词来形容她,比如欺下媚上、阿诀奉承、圆滑世故,等等。但可能也有同学会用褒义词来形容她,比如精明能干、果断老练,等等。我觉得在咱们今天小说节选的这部分恐怕找不到一个很恰当的答案,不如以后有机会读整部小说的时候再做定论,那样会更好些。

师:不论是林黛王还是王熙凤,我发觉她们都很会说话,语言非常得体,这里我有个问题:她们说话如此得体,恰到好处,主要是注意到了什么?

(讨论3分钟)

生:说话的对象和环境。

生:还有身份和地位。

师:非常好,我来补充→点,就是说话的目的,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所以我们高中阶段有一个知识点,也是对我们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就是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目的做到语言得体。

师:文中除了林黛玉、王熙凤这两位主人公的语言非常得体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也出场了,他是谁啊?

生:贾宝玉。

师:那么贾宝玉说话得体吗?觉得他说话得体的同学请举手。

(没人举手)

师:觉得不得体的同学请举手。(部分学生举了手)

师:咦,还有一部分同学保持沉默是什么意思。要有自己的观点啊,是不是?我想先请认为贾宝玉语言不得体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太顾及别人的想法。比如他一见面就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说没有时他就把自己的玉摔了,让黛玉很难堪。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他一见到林黛玉就问黛玉是否有字,当黛玉说没有时就要给黛玉送字,也很不合适。

师:啊,古人的字不是随便取的,要么父母师长赐题,要么自己取。而宝玉第一次见别人就要送字,并且还说了一段送字的缘由,显得有点轻浮,是不是?在一出场时,林黛玉初遇宝玉,宝玉说了些什么?

生:这位妹妹我曾见过的。

师:这话得体吗?

生:不得体。

师:你看,贾母这个时候说了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这可又应了王夫人说的,宝玉有时疯疯傻傻,有时有天无日,只休信他。同学们,他怎敢如此胡说呢?

生:宝玉是贾府的命根子。

师:是啊,如果说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宝玉就是贾府的小祖宗啊!

师:从这番话里,你除了看出宝玉身份高贵之外,还能看出他什么个性。

生:蔑视功名利禄,放荡不羁。他一看林黛玉没有玉,自己也把玉摔了,在这一摔之中,体现了他的平等思想,并且在给林黛玉送字的时候,对古典知识信手拈来,可见他很有才气和灵气。

师:从这些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生:纯真聪慧。

师:有没有同学觉得贾宝玉会说话?

生:贾宝玉送林黛玉字,夸林黛玉像仙人一样,很会讨女孩子欢心。

师:我看不止这一点。我们来看看这一处,贾母要把宝玉安排在自己的住处,想把黛玉单独安排在碧纱橱里,宝玉想和林黛玉住在一处,又不好直白地对贾母说,宝玉是怎样说的,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一段?

生: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在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

师:你看这话说的,让贾母是不是心头一暖啊,真是没白疼这孙子,一点小事都处处考虑到自己,其实宝玉是想和谁在一起啊?林黛玉。现在,你们觉得这些家常话有意思吗,能品出些滋味来吗?

生:有意思。

师:同学们,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个性是协调统一的,有这种个性才会有这样的语言,而通过这种语言又能展示人物的个性,同时这些人物的语言又与他们的身份、地位紧密相关。而且这些人物的语言不论得体与否,都展示着他们的性格特征,其实这不是他们自己语言,而是作者的语言,是作者让他们这样说的,体现了作者刻画人物的笔力和功夫,好的语言可以使人明形象奕奕生辉。我们也可以这样讲:语言得体不仅是语言的艺术问题,还关乎人的生存能力。我希望大家做到不要圆滑世故,但语言要得体周全。

[4]

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语言训练,在《红楼梦》第96回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出示幻灯资料)

一日,黛玉早饭后带着紫鹃到贾母这边来,一则请安,二则也为自己散散闷。出了潇湘馆,走了几步,忽想起忘了手绢子来,因叫紫鹃回去取来,自己却慢慢的走着等他。刚走到沁芳桥那边山石背后,当日同宝玉葬花之处,忽听一个人呜呜咽咽在那里哭。黛玉煞住脚听时,又听不出是谁的声音,也听不出哭着叨叨的是些什么话。心里甚是疑惑,便慢慢的走去。及到了跟前,却见一个浓眉大眼的丫头在那里哭呢。黛玉未见他时,还只疑府里这些大丫头有什么说不出的心事,所以来这里发泄发泄,及至见了这个丫头,却又好笑,因想到:这蠢货有什么'情种,自然是那屋里作粗活的丫头受了大女孩子的气了。细瞧了一瞧,却不认得。那丫头见黛玉来了,便也不敢再哭,站起来拭眼泪。黛玉问道:你好好的为什么在这里伤心?那丫头听了这话,又流泪道林姑娘你评评这个理。他们说话我又不知道,我就讲错了一句话,我姐姐也犯不着就打我呀。黛玉听了,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因笑问道:“你姐姐是那一个?”那丫鬟道:“就是珍珠姐姐。”黛玉听了,才知道他是贾母屋里的,因又问:“你叫什么?”那丫头道:“我叫傻大姐儿。”黛玉笑了一笑,又问:“你姐姐为什么打你?你说错了什么话了?”那丫头道:“为什么呢,就是为我们宝二爷要宝姑娘的事情。”黛玉听了这一句,如同一个疾雷,心头乱跳。略定了定神,便叫了这丫头:“你跟了我这里来。”那丫头跟着黛玉到那畸角儿上葬桃花的去处,那里背静,黛玉因问道:“宝二爷娶宝姑娘,他为什么打你呢?”傻大姐道:“我们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商量了,因为我们老爷要起身,说就赶着往姨太太商量把宝姑娘娶来罢。头一宗,给宝二爷冲什么喜,第二宗——”说道这里,又瞅着黛玉笑了一笑,才说道:“赶着办了,还要给林姑娘说婆婆家呢。”黛玉已经听呆了。这丫头只管道:“我又不知道他们怎么商量的,不叫人吵嚷,怕宝姑娘听见害燥。我自和宝二爷屋里的袭人姐姐说了一句,咱们明儿更热闹了,又是宝姑娘,又是宝二奶奶,这可怎么叫呢!林姑娘你说我这话害着珍珠姐姐什么了吗,他走过来就打了我一嘴巴,说我混说,不遵上头的话,要撵我出去。我知道上头为什么不叫言语呢,你们又没告诉我,就打我。”说着,又哭起来。

那黛玉此时心里竟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到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停了一会儿,颤巍巍的说道……

请大家推向一下,黛玉这时候会说什么呢?注意考虑黛玉的性格、身份、地位。

生:宝玉还是和她好了……

生:那倒好,也很般配呀……

(哄堂大笑)……

师:我们来看看原文:“你别混说了。你在混说,叫人听见又要打你了。你去吧。”

她为什么说这样一句话,因为他面对的是傻丫头,傻隐隐约约丫头这番话并不是有意说给自己听的,而自己无意之中听了大家要瞒她的话,她不能哭,也不能冲着傻丫头发脾气,更不能去找贾母理论,为什么?

生:因为她的身份是大家小姐,她的处境是寄人篱下,他的性格并不随和,甚至比较孤傲。

师:所以,她把所有的委屈、痛苦一口气全咽了下去,反而替傻丫头考虑,这也是非常得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