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四年级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课时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三组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互惠扇动美餐海葵
捣毁肉屑觅食饱腹
说说词语的意思。
回忆分段和段落大意。
2.细读课文。
(1)学习第1小节。
自读第1小节,共有几句话?是什么句?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存竞争”是什么意思?生存竞争和互惠互助的表现是相反的。
课文主要写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还是互惠互助?你怎么知道的?
如果去掉“你知道吗”可以吗,好不好,为什么?
齐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3、4小节。
指名读2、3、4小节,讨论:谁和谁互惠互助?在哪件事上?怎样互惠互助的?找出有关的词句体会。
小组汇报,完成表格,相机指导。
合作伙伴
合作
项目
互助情况
互惠情况
提问:为什么导蜜鸟能帮助蜜獾发现野蜂巢呢?比较“敏锐”与“敏捷”两词的异同。
读有关互助的句子,看看它们动作发生先后的次序能否对调,并说出理由。
(3)比赛朗读你喜欢的一组动物,读出它们是怎样互惠互助的。
(4)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助的关系。
3.读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指名读句,说说两局中加点的关联词是什么。
(2)依次分别指名口头造句,教师评议。
(3)书面造句,依次写上作业本。
板书设计:
2、四年级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三组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互惠扇动美餐海葵
捣毁肉屑觅食饱腹
说说词语的意思。
回忆分段和段落大意。
2.细读课文。
(1)学习第1小节。
自读第1小节,共有几句话?是什么句?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存竞争”是什么意思?生存竞争和互惠互助的表现是相反的。
课文主要写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还是互惠互助?你怎么知道的?
如果去掉“你知道吗”可以吗,好不好,为什么?
齐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3、4小节。
指名读2、3、4小节,讨论:谁和谁互惠互助?在哪件事上?怎样互惠互助的?找出有关的词句体会。
小组汇报,完成表格,相机指导。
合作伙伴
合作
项目
互助情况
互惠情况
提问:为什么导蜜鸟能帮助蜜獾发现野蜂巢呢?比较“敏锐”与“敏捷”两词的异同。
读有关互助的句子,看看它们动作发生先后的次序能否对调,并说出理由。
(3)比赛朗读你喜欢的一组动物,读出它们是怎样互惠互助的。
(4)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助的关系。
3.读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指名读句,说说两局中加点的关联词是什么。
(2)依次分别指名口头造句,教师评议。
(3)书面造句,依次写上作业本。
板书设计:
3、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第六单元《《语文百花园六:庆祝六一联欢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准备、表演、评价、练写四个环节,达到课内外的沟通及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运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商量活动内容。
1.孩子们,你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日子吗?(“六一”儿童节)
2.“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举办一个联欢会好吗?
3.请你们自己准备节目,可以自由组合。都想准备哪些节目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点)
二、课外学生自由组合准备节目。
三、庆祝“六一”联欢会。
1.表演节目:
(1)合唱《快乐的节日》(学生伴奏、伴舞)。
(2)讲故事《一个字》。
(3)讲笑话《写万字》。
(4)配乐古诗联诵。
朗读《早发白帝城》、《华山》;齐唱《春晓》、《风》;
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行》;齐唱《出塞》。
(5)配乐诗朗读《雨后》(并展示配画)。
(6)课本剧《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2.重点评价。
参加了今天的联欢会,我觉得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呀!那我们来评一评,那些同学的节目演得好?你最喜欢哪个节目啊?(自由发言)
一会儿回到教室,我们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四、指导写话。
刚才同学们的节目表演得很精彩,大家看得也都非常高兴。现在我们就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课件出示要求:*什么时间?我们在什么地方开了庆祝“六一”联欢会?
*在联欢会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节目?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学生写完以后,指名2—3名学生朗读自己的写话,大家点评。
五、展示交流。
将学生的写话展示在“学习园地”中,大家观看、交流。
4、四年级语文下册:《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
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处”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
2.重点探究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为什么说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①第2自然段讲了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犀牛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犀牛鸟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还能为犀牛鸟放哨、报警。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鸟成了一对好朋友。
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第4自然段讲了鳄鱼和燕千鸟是如何和睦相处的。
鳄鱼的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鳄鱼张开大嘴巴,燕千鸟就飞进鳄鱼的嘴巴里,为它剔牙。这样燕千鸟吃饱了,鳄鱼的牙也不痛不痒了。
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讲了百舌鸟和金黄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鸟到金黄鼠的洞穴里去产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雏。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舌鸟的卵和雏鸟,而且还替它照看着。一直到小百舌鸟飞出,这一对好朋友才分手。金黄鼠收留百舌鸟,并非有利可图,只是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五、扮演动物,编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从课文中任选一对共栖的动物,自愿扮演角色,在小组内编演童话剧。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在班上展演。
六、总结、拓展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犀牛和犀牛鸟、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之间有趣的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果你还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说给同学听。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有趣现象。
5、《动物的互惠互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动物的互惠互助》是一篇说明文,为了说明动物的互惠互助这一有趣现象,作者例举了三组动物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趣事加以证明,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根据课文的特点,我以读代讲,精讲一例,授之以法,由扶到放,通过读想、问查说、演的方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借助网络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悟自得的主体建构活动。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三则故事结构相同,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首先让学生细细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围绕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他们的合作过程。通过细细地读课文,课文的语言材料真正与学生的经验相融合,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境界。从而,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
教学目标:
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网上搜集资料的乐趣,乐意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体教学构思:
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就读论读,应该有联系的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有机联系听说读写。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历练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趣闻趣事吗?那好,听我讲一段趣闻,听后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并给这段趣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鲨鱼和向导鱼是一对黄金搭档。在海的深处,几乎没有一丝光线。鲨鱼是海洋中名副其实的近视眼,在黑暗中活动很不方便,怎么办呢?又不能配眼镜。但鲨鱼好像还是生活得自由自在,东游西荡。原来,鲨鱼身边总是围满了一群向导鱼,这是一种会发光的鱼,它们照亮了鲨鱼的活动区域。鲨鱼有了向导鱼这个朋友,生活便有滋有味了。而向导鱼就不用自己寻找吃的了,因为光吃鲨鱼的残羹剩饭就可以饱腹了。你们看,他们是不是好搭档啊?
2.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4课,我们一起写课题。(指导写惠)学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说你们的疑问。
4.你们提出的这些疑问,有的通过读课文自己就能解决,有的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相互讨论中获得解答,还有的需要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求得答案。
二、引导初读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想读课文解决疑问了,那就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吧。要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三、评价初读
1.生字的字音读准记住了吗?让我们来认读生字新词。
投影出示: 蜜獾 水蛭 喙 下颚
互惠互助 捣毁 扇动 美餐
享用 觅食 饱腹 肉屑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课文读通了没有?你们敢和老师比赛吗?课前我可是读了好多遍课文啊,为了给你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请你们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
3.我可不想以大欺小,我请同学代替我比赛。哪些同学愿意代替我?哪些同学敢和我的代理人比赛读书?
4.读书比赛。师生评议。(标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各自读两段课文。)
5.通过读书,你们自己解决了先前提出的哪些疑问?相机板书:
蜜獾和导蜜鸟
海葵虾和红海葵
鳄鱼和千鸟
6.又产生了哪些新疑问?这些疑问我们通过下堂课的学习来解决。
四、指导写字
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
投影出示:互惠互助 享用觅食捣毁 扇动 美餐 饱腹 肉屑 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讲解书写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森除外),一个汉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画。因此,餐右上部的又的捺画要变成长点。这样,下面部分把上面部分稳稳托住,重心稳,字形美观。听写生字词。自改自评。
第二课时
一、明确方向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解决了一些疑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努力解答产生的新疑问。
二、积累运用
(一)重点语段
1.出示学习要求:
(1)先将课文中三对动物互惠互助的词句找出来读一读,记一记。
(2)选择课文中的一对动物,想一想、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要互惠互助?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我是 (谁),虽然我 ,能 ,但不能 。而 (谁) ,能 ,但不能 。所以 。
2.学生认真读书后,指名上台认定角色练说,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文字。
蜜獾:我是蜜獾,虽然我有锋利的牙齿,能咬碎蜂巢,但不容易找到蜂巢。而导蜜鸟目光敏锐,能找到蜂巢。但不能咬碎蜂巢。所以,我和导蜜鸟互惠互助。
导蜜鸟:我是导蜜鸟,虽然我目光敏锐,能找到蜂巢,但没有锋利的牙齿,不能咬碎蜂巢。而蜜獾有锋利的牙齿,能咬碎蜂巢,但不容易找到蜂巢。所以,我和蜜獾互惠互助。
师引疑:为什么要等蜜獾美餐一顿后再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二)文章结构
同学们通过读书思考,解决了课文中三对动物为什么要互惠互助的问题。板书:取长补短
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也许会有新收获和新发现。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别看这一段22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可大着呢。有什么作用?指名答。(引起下文、点题、引起读书的兴趣)
2.投影出示:
引导学生在读书比较中认识和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下面的两段中少了一句话。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3.课文学到这里,先前大家提出的疑问解决了吗?有新的疑问吗?引导质疑和释疑。
三、引导实践
1.课文通过介绍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之间的密切合作,来说明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
2.何止是在动物界,其实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谁都离不开谁。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深受启发,你们想读吗?
投影出示: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就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这是所有名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把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要不是健康状况不行了,老人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连日来,购买者没有一个如他所愿。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
后来,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一万英镑。
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
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3.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
(1)课后,搜集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资料,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在明天早读课上评议。
(2)认真读一读老师为大家提供的选文,下星期交流:朗读其中的一篇短文,参加朗读比赛。选择其中的一个动物自述。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喜闻乐做的活动,让学生为完成活动而主动深入地读书,积累和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认为,手是认识的器官。小孩子认识球,不是听妈妈讲球是圆的物体,有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跳起来或滚动,而是自己去摸、去拍、去按、去踢,在实践中感知球的特点。亲眼看看、亲手摸摸、亲口尝尝、亲耳听听,是亲身感知的过程,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学习语文就无从展开。
活动不仅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的情感、意志、道德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人如果不是放弃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那么人的能力就会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活动越多样,能力发展也就越多方面。
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开展活动,教学就只剩下以教师为主的传授,这种传授如果用西方语言分析的科学传统,来取代汉语的人文传统;用冷漠的知识灌输,来取代真切的语言感受;有语言训练的链,来统辖活生生的人的活动,则教得语言文字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生命而暗淡无光,学校课程中最有情有意有趣有味的课程,变成了枯燥无味、可厌可烦的课程。同时,这种传授势必要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因此,课堂气氛常常很严肃、很神圣、很紧张,课堂像法庭,死气沉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怎能生动、活泼和愉快地学习,学生的情感和智慧怎能不受抑制呢?
6、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年级上册作文教案:习作五《动物名片教学设计大赛》教案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如果能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自觉去发现、捕捉、感受生活,就能使他们“有东西可写”;如果能让学生自主写作,不拘文体甚至不必成文,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使学生“能够写出来”;如果能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重视文字修改,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就能使他们“能够写得好”。如此历练,势必会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会在写作的反复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反映机制,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课前准备搜集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用幻灯出示谜面)
(1)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2)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美貌。
(3)脑袋像猫不是猫,身穿一件豹花衣。白天睡觉夜里叫,看到田鼠就吃掉。
(4)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运送果子针上穿,遇到危险缩一团。
(5)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6)身体矫健又灵巧,身上穿件金钱袄,单独活动不结伴,能爬树来能跳高。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3.交流汇报。
(谜底分别为:燕子、孔雀、猫头鹰、刺猬、熊猫、金钱豹)[意图:由猜谜切入,既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语言材料]
4.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把谜底给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动物很感兴趣,一定很喜欢它们,是不是这样的?
(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最近,在动物园里工作的一个朋友要我给他帮个忙,请我们班的同学为动物园里的动物设计名片。怎么样,有意思吧?愿意帮这个忙吗?好的,老师首先代表他谢谢你们。
2.那么,你最想为哪种动物设计名片呢?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板书: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替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好不好?[意图: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销蚀畏惧作文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是简单的、有意思的]
(三)自主阅读,自主设计
1.其实,给动物设计名片一点儿也不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叫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2.引导讨论: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7、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教学设计
一 年级下册第 17 课《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二、文本细读
2.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
(一)仿写通知:
周五少先队开会,请你写一个通知。
仿写:
2、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
3、其他同学评价。(句子是否通顺,书写是否正确、美观,注意事项是否交代清楚)
(二)说说你以后通知别人的时候要注意想交代清楚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
2、完成课本93页“读一读说一说”的内容。
3、教师总结:通知一定要交代清楚地点和具体时间,我们要做一个思维严谨、全面的孩子。
限时检测一
年级下册第 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限时作业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组词。
要( ) 连( ) 百( )
还( ) 舌( ) 点( )
二、根据所学内容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周五少先队开会,请你写一个通知。
三、写出下列生字的笔顺:
1、要:笔顺为第3笔为
2、连:笔顺为第4笔为
3、点:笔顺为第4笔为
板书设计17、动物王国开大会
时间地点要清楚
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9、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4.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10、语文四年级上册《《草地夜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使学生受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精神的感染。
2.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以及突出重点的方法:
通过品味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险,体会出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小战士,那种无所畏惧,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受到感染。
课文是通过写老红军走出草地后又返回来寻找落队的战友,为了战友,为了革命而献身的故事。故事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而且文章又是文字感人,字里含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情节的基础上,品词嚼句,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那种深深的同志情,战友情,阶级情。
三.教学难点以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学生对老红军为了革命,舍己救人的品质能够初步感到,但是关系到文章中的更深那种战友情,同志情,恐怕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这个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老红军是群像的代表,学生理解起来更有困难。
1.以读促情。那种同志情,战友情,阶级情,并不是在老师的讲解中,老师也不可能通过讲解课文给学生带到那个年代,因此品味语言文字,以读促情,通过理解语言文字而进入到那个情境中去是突破难点的办法。在这里,可以读情节,“二人行”中的老红军千方百计的帮助我;读语言,品味老红军在掉到泥潭中说的话;读词,体会“迎面”一词的含义;读标点,为什么第二次“要记住革命”和第三次用的标点不一样?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读,齐读,自由读,等方法体会感情。
2.以音乐激情。文章最后的两个自然段表达的感情最深,老战士为我牺牲,我悲痛欲绝,又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进,感情到达了顶点。我认为这两个自然段不适合讲读,而应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因此我录制了有风声,雨声,枪炮声的激昂的乐曲,用音乐这种给人以力量的形式带动学生进入情境。
四.训练重点:
能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训练点。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归纳段意,找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用串联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准备:
录音机 录音带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初步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文情境,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对课文有一个认识,对理解课文内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回忆内容,理清层次。
1导言:引入课文情境,
2抓课题,理清层次。
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行”理清层次。(板书) 一人行 二人行 一人行
二 理解课文情境,深入体会
一人行:
小红军一个人在稀烂的路上,疲惫,饥饿,艰难地行。这部分写出了道路的艰险,“我”的艰难,是故事的发生。采用默读,轻声读,指名读的办法使学生再现那小战士在草海艰难行走的画面。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稀烂的路 一步一挨)
2小战士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3这段的意思是什么?
二人行:
随着老红军的出场,这部分情节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赶路;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生命。帮我行,老红军使用了三个办法,学生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是读得懂内容,体会不深,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出老红军语言,动作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使学生理解内容,体会老红军对我的帮助。
1导言:就在“我”极度疲惫情况下,老红军来了。
2抓外貌,体会老红军的同样饥饿疲惫。
3抓“迎面”,体会同志情。
4抓我与老红军之间的对话和老红军的动作,体会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分角色读)
板书:激励行 哄着行 催我行 帮我行 背我行
第二部分: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也是最扣人心弦部分,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的表现。老红军在遇到危险那一瞬间心里考虑的是“我”,是革命。可是书中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是通过他的话语,行动而展现的。因此带着学生品味老红军的语言,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
1引言:随着夜幕的降临,行军更加困难,我们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发生了什么情况?
2抓语言,体会老红军的心理。 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3抓动作,体会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 板书:顶 甩
4体会我的心理:朗读课文
一人行:
我化悲痛为力量,迎着风雨前进,在老红军的鼓舞下我已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1体会是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光明大路 迈开大步
2“要记住革命”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三 落实训练点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全文的训练点,通过概括段意,归纳内容实现,从中体会文章的主次。
1各段的意思是什么?
2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那些部分是次要的?
四 总结全文:
五 板书
草地夜行
一人行 二人行 一人行
稀烂的路 激励行 光明的路
一步一挨 哄着行 迈开大步
催我行 背我行 顶 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