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乐园四》第1课时教案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乐园四》第1课时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练习写字,要求工整。
2、能与同学合作办手抄报。
学习重点
能与同学合作办手抄报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游玩一趟。
二、学习新知。
1、学习有趣的汉字。
A、注意哪些字不能多一笔,哪些字不能少一笔。
B、练习正确的书写,交流所知道的容易错的字。
2、学习词语超市。
A、出示词语
B、学生轻声读,齐声朗读。
C、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不懂的组内讨论或者查词典。
D、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E、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指名说说
3、读一读,找一找。
A、这段话描写了什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B、找出描写色彩和声音的词语完成习题,体会这些次的妙处。
4、写字板
A、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结构特点。
B、写字比赛,注意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课堂小结。
学 生 活 动
学生读汉字
学生观察书写格式,然后说一说。
小组合作交流
自由读短文,想办法解决生字。
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出错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四
不要多一笔:
不要少一笔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指导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用心的学习态度。
2、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乐园四》第1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练习写字,要求工整。
2、能与同学合作办手抄报。
学习重点
能与同学合作办手抄报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游玩一趟。
二、学习新知。
1、学习有趣的汉字。
A、注意哪些字不能多一笔,哪些字不能少一笔。
B、练习正确的书写,交流所知道的容易错的字。
2、学习词语超市。
A、出示词语
B、学生轻声读,齐声朗读。
C、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不懂的组内讨论或者查词典。
D、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E、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指名说说
3、读一读,找一找。
A、这段话描写了什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B、找出描写色彩和声音的词语完成习题,体会这些次的妙处。
4、写字板
A、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结构特点。
B、写字比赛,注意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课堂小结。
学 生 活 动
学生读汉字
学生观察书写格式,然后说一说。
小组合作交流
自由读短文,想办法解决生字。
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出错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四
不要多一笔:
不要少一笔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指导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用心的学习态度。
3、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乐园一》第3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习作春天的景物,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习作,把春天的景物特点写具体而生动。
过程与方法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春天正在悄悄的来到,它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向我们走来。它不华丽、不浓妆艳抹,却是那么的清新美丽。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眼中这美丽的春天呢?那么现在谁先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你眼中的春天写的生动而美丽呢?
一、 出示习作要求
1、 把春天的景物或者人们在春天的活动详细地写下来。
2、 观察要细致,叙述要真实。
3、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注意句子要通顺,比喻要恰到贴切。
二、 学生习作
1、 写完后自己通读两遍,注意句子通顺、错别字、标点符号。
2、 同桌、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3、 修改后抄写在大作文上。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春天的主要变化——
植物、动物、人物、天气等方面
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教师个别指导。
把自己写的在小组内读一读。
板书设计
春天
春天来了,你发现你的周围有哪些变化?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可以再挑选几篇描写春天的好文章让同学们先赏读一遍,借鉴一下别人好的写作方法。这样可能同学们在下笔的时候就能有所借鉴了。
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乐园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语海拾贝”,纠正错别字,积累词汇,练习写字。
2、完成“阅读欣赏”,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事迹,理解文章内容。
3、完成“口语交际”与“习作”,讲爱国英雄的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重点难点:
1、学习“阅读欣赏”,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事迹,理解文章内容。
2、完成“口语交际”与“习作”,讲爱国英雄的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准备:
课件。
活动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爱国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海拾贝。
(一)、学习有趣的汉字。
1、学生读汉字。
2、注意哪些字不能多一笔,哪些字不能少一笔。
3、练习正确书写。交流所知道的容易错的字。
(二)、学习词语超市。
1、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轻声读,齐声朗读。
3、找出文中描写色彩和声音的词,用铅笔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三)、学习“写字板”。
1、学习练习在田字格中写字。
2、组内交流、评议。
二、阅读欣赏。
1、学生自由阅读。
2、教师范读正音。
3、理解重点词语,扫清障碍。
4、合作探究、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A、从哪里可以看当时民族危机严重?(19世纪以后,中国的白银像流水一样流看到了英国殖民者的口袋里。)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出林则徐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民族英雄?
C、林则徐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
5、讲一讲爱国英雄林则徐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自古以来,爱国英雄的故事不胜枚举,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等等。不只是在战场上,在外交、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甚至文学上,也有杰出的爱国人物,他们都有功与国家,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学习。这次口语交际,就让我们把搜集到的有关爱国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三、口语交际指导。
1、认真思考题意。
2、确定要说的内容。
3、确定要说的方式。
4、组内交流。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5、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
四、提出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所讲的爱国英雄的故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己定。写完后自己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五、进行习作指导。
1、根据搜集的资料,确定习作的对象。
2、精心筛选,确定习作的内容。
3、写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经过部分要作为重点写。特别注意的是,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4、写完后自己认真读一读,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写毛笔字中的“竖弯”、“竖弯钩”。
1、指导看课本上的笔画,进行比较。“竖弯钩”是在“竖弯”的基础上,在尾部带一钩尖。
2、讲解写法,教师示范。
竖弯:起笔同竖,行笔稍微轻,中段弯处更轻,形要圆,后段成横势,收笔回锋,要圆收。
竖弯钩:在竖弯的基础上,顺势向右偏上轻按,然后回锋竖直向上出钩。
3、学生在课本上描红。
4、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书写。
二、小结:要区别两中笔画的形及写法。
5、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乐园三》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2.认识一些俗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合理运用。
4.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6.语文生活,通过融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为一体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词语、俗语、关联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
2.阅读欣赏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通过社会小调查及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组织社会小调查,进行专题讨论,指导习作。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辨别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己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校园: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爱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如果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布置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及时发现、表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布置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3.发放调查表,指导填写。
(1)说明:此表为样表,学生可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可根据需要复制多份。一事一份,小组交流后整理一份综合表。
(2)指导填写。
4.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讲文明礼貌,树立红领巾新形象;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整理资料等。
四、小组讨论,做好调查准备。(调查时间为一周)
附:“身边的变化”社会调查表
组次
负责人
组员
调查内容
记载时间
地点
人物
现象
结论
需改进的方面
收获与思考
第四课时
一、汇报交流。
1.导入。
通过一周的调查,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2.分组整理,选取典型现象准备汇报。
要求:有调查方法、有过程、有自己的思考。
3.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内容各异;汇报人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4.老师小结,引入习作。
二、作文指导。
1.明确习作任务。
结合这次调查活动,整理调查资料,写一篇反映身边变化的习作。
2.比较调查汇报材料与习作的异同。
(1)学生自由说。
(2)老师补充。
同:都是调查所得的亲身体验,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异:调查材料重现象,重结论,要求多、实;习作重具体场面、过程、细节的描写,如: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还重自己的思考,要求细、异,描写仔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习作内容。
4.小组内互相说。
5.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
可以从以下方面评议:
内容恰当,描写具体;观点明确,态度明朗;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6.老师小结。
第五课时
一、当堂习作。
学生当堂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习作,向大家展示学习;发现问题习作,及时给予辅导。
二、修改作文。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批;
3.个别学生的作文老师面批。
三、誊写上交。
6、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语文乐园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
2、学生积累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认识一些珍稀动物,从而激发起学生喜爱、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4、指导学生书写,掌握汉字书写规律。
5、阅读民间故事,通过看图、阅读,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以及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6、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教学时数
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训练内容: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认一认
(一)有趣的汉字。
1、出示独体字。同学们,你们还认识这些汉字吗?
日中又禾力口木几寸
2、两个汉字合在一起成为了好朋友,组成了一个合体字。例:种。
3、快快找一找,看看谁找的朋友多!
答案:时加机支劝早村看等等。
4、总结做题的方法。
5、你还知道哪些汉字是由两个或三个独体字合在一起组成的吗?(复习学过的字)
例:双音妈羽爸……
(二)词语超市。
1、快来看看词语超市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读词语:长城草原粽子骏马家乡枣儿
故事天空苇叶
2、加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再读一读,感觉怎样?
(感受到词语描写得生动)
3、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4、练一练。
(1)()的草原。
(2)从上面的词语中任意选择一个,练一练加修饰语。
5、鼓励学生学习运用这些词语。
(三)认一认。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是我们的国宝。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几种我国的珍稀动物。
2、教师出示图片:谁认识这些珍稀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
它们是:丹顶鹤金丝猴长臂猿藏羚羊梅花鹿亚洲象
3、你了解它们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学习《我是国宝》一课中介绍大熊猫的方法,从它的故乡、样子、生活习性等不同方面来介绍。
4、小组讨论。
5、请学生来汇报,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
第二课时
训练内容:写字板听故事讲故事
(一)写字板。
1、认识汉字的书写规律。
谈话导入:同学们之间要讲究谦让,组成每个汉字的各部件之间也和同学们一样,不信请同学们来看一看。
2、读一读这几个字:木、又、禾。
3、课件演示,观察:从独体字到合体字它们有什么变化?
4、“捺”变成了“点”,这就是汉字间的“谦让”,这样各部件组合在一起才能漂亮。
5、自己试着写一写,注意把字写规范。
(二)听故事讲故事。
1、教师配乐讲故事,请学生注意听,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试着与同组的小伙伴讲一讲。
3、教师提示:
(1)天马怎么会跑到石壁上去的呢?
(2)九匹马怎么会跑到人间来的呢?
(3)玉皇大帝派谁去找马?他是怎么找的?结果怎样?
4、请学生在班上讲,评选故事大王。
第三课时
训练内容:阅读欣赏语文生活
(一)阅读欣赏。
1、从课文导入:读课文《会飞的图画》,再次体会邮票的用处有多大。
2、邮票里面还藏着许多小故事呢,你们看这几张邮票,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咕咚》。
3、老师讲故事或请听过这个故事的学生来讲一讲。
4、有兴趣的同学在小组里复述故事。
(二)语文生活。
1、了解学生集邮的情况。
2、办一期“邮票展”,向全班同学介绍你的邮票。
7、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语文乐园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熟字加笔画”是一种有效的记字方法。
2、积累ABAB式的词语。
3、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5、重点练习相关的基本笔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并交流书写的感受。
6、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敢于与他们交流。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关的字、词、句的训练。
2、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习惯。
3、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
注重口语表达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练习卡。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感受并巩固“熟字加笔画”的识记方法)
引导观察,发现规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带读:口、四、古、田、白、由。
2、再读六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后五个字都是给口字加上两笔所组成的。
3、请你也来试一试。(及时鼓励、表扬组成其他字的同学)
4、扩展训练:
(1)试着给口字加上三笔或四笔。
(2)小组学习:自己找可添加笔画的字。
例:“日”加一笔:田、申、白、旦、旧……
加两笔:百、自、早……
(3)小组汇报。
(二)词语超市。(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特殊形式词语归类积累)
读中发现规律:
1、教师出示词卡,指名带读。
2、请学生再读:发现了什么?(一、三相同;二、四相同,是ABAB式)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听出了什么?(体会ABAB式词的强调作用)
4、请学生自己练习读。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用到过这样的词语吗?
丰富词语积累: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ABAB式词积累到“我的词语库”中。
(三)选词写话。(口语表达训练)
1、请学生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带读。
3、教师带学生理解词语大意。(提示词语的使用范围)
4、请学生自选词语练习说话。
有兴趣的学生可选用两个或多个词语说句子。
5、指名反馈。(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四)阅读欣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古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3、请学生再练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指名反馈。(配乐朗读)
(五)作业。
朗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请学生自读所给汉字。指名认读。
2、学习“迟”字。
(1)学生按笔顺自学“迟字”。(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后外)
(2)重点指导写好走之旁。(三笔写成)
(3)学生练写“迟”字。
3、小组学习:观察其余的字。
(1)重点观察,说一说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二)语文生活。
1、看图思考。
课本第51页图上的猴子、小熊和小白兔举着相机照什么呢?
2、想象训练。
小小的照片能记下美好的时刻。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
3、小组学习。请学生介绍自己照片的故事。
请小组推荐本组说的最好的同学进行汇报。教师指导,要求不要过高,说出给谁拍照,为什么拍照即可。
4、请同学们动笔,把这个拍照片的故事试着写一写。(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写)
(三)作业。把想象的内容写成几句话。
8、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乐园四》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结合汉字的音、形、义区别形近字,注意它们之间一点一画的区别,提高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2.积累词语、句子,了解“不……不……”格式的词语,并能仿说几个。
3.了解歇后语并进行积累。
4.能结合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正确的书写规则。
5.阅读欣赏,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6.学会读商品说明书,了解它的几项内容。
7.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玩具或小物件,结合说明书把它介绍给大家,要求明白、清楚、有侧重点。
教学重点
1.提高主动识字和自主积累的兴趣和能力,能结合平时的学习自主积累。
2.学会读商品说明书,了解它的几项内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欣赏,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玩具或小物件,结合说明书把它介绍给大家,要求明白、清楚、有侧重点。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商品说明书并试着读一读。
2.学生准备好小物件,教师准备一篇有代表性的例文。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明确要求。
二、我会区别这些字。
1.比较7组汉字,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点。
2.说说怎样正确区别这些形近字(结合音、形、义),看看谁的办法最好。
3.小结归纳:
★己jǐ和已yǐ竖弯勾出头与不出头;
★凸tū和凹āo“凸”向上,“凹”向下;
★拆chāi和折zhé区别有无一点;
★勿wù和匆cōnɡ区别有无一点;
★哀āi和衷zhōnɡ区别有无一竖;
★稍shāo和梢shāo二字同音,“禾木旁”的“稍”是“稍微”的“稍”,“木字旁”的“梢”是“树梢”的“梢”;
★候hòu和侯hóu中间有一竖的是“等候hòu”的“候”,没一竖的是“王侯hóu”的“侯”。
三、词语超市。
1.读词语,找出这些词语的规律。
2.指名说规律:不……不……
3.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交流讨论。
不破不立: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4.共同积累。
你还能说出几个吗?教师适当补充。
四、歇后语。
1.读一读。这种形式的句子叫什么?
2.了解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3.说说这些歇后语的本意。
4.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认读要写的六个字。
2.辨别它们的字形,说说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强调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检查。
5.学生将每个字写两遍,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引入。
2.听课文录音,想想短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短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4.重点理解感悟:当他把海星丢进海中的时候,喃喃地说:“又改变了一只海星的命运了。”
从这句话中你感悟到什么?引导学生感悟人类应该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建立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的和谐自然观。
5.再读课文,积累词语。
6.结合本单元课文小结。
第三课时
学会读商品说明书。
1.课前搜集一两张商品说明书读一读。
2.指名读读你搜集的商品说明书,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说说你手中的商品说明书包括哪些内容?
听同学们说,和自己的比较比较,看看是否完全一样,再说说有哪些不一样。
4.默读短文,了解什么是商品说明书,它一般包括哪些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5.同学们互相交换商品说明书再读读,真正学会读商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商品。
板书设计:
商品说明书
特点:简明、准确
内容:商品特点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保质期限
第四、五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三、说说这次习作写什么,有什么具体要求,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认识,相互补充说明。
板书设计:
习作内容:介绍一个玩具或小物件
习作要求:1.外形(形状、颜色等)(简写)
2.结构(简写)
3.作用或功能(简写或详写)
4.有特色的地方(重点写)
四、例文赏析
1.读例文,边读边思考:
这篇文章写了小物件的哪几个方面?是怎样来写的?最有特点的是哪个方面?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文章总体布局是怎样的?
2.学生讨论发言。
3.小结。
五、想想自己的文章应怎样写,和同桌交流交流。
六、拟提纲。
七、同桌交换讨论修改提纲。
八、选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提纲全班讨论交流。
九、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9、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乐园三》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叠词,掌握词语的恰当搭配,运用标点符号,练习写好钢笔字,进行阅读欣赏,写一篇介绍文化古迹的习作。2.通过学生自由练习,小组合作搜集资料,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积累词语,练习写字,并通过阅读文化古迹的资料,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写字、习作。
[教学难点]
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文化古迹的资料,写毛笔字的工具。学生准备:搜集文化古迹的资料,带好写毛笔字的工具。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二、连连读读:
三、加标点:
四、写字板: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叠词,完成了连线题、给句子加标点,并做了写字板,同学们有不少收获。
六、作业设计:1.在第三单元的课文内找出叠词,抄写在摘抄本上。2.将第三单元的生字抄写两遍并听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老师把要写的字范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一、引入阅读欣赏:
二、理解短文:
三、介绍一处文化古迹:
四、布置作文:根据习作要求回家完成作文。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仿佛走进了文化古迹的大观园,同学们搜集到了许多好资料,我们的祖国有许许多多闻名世界的文化古迹,让我们了解一下。
六、作业设计:1.张贴搜集到的资料。2.写好介绍文化古迹的习作。
板书设计:古迹名称、地点、形成年代和特点、相关故事。
第三课时
一、指导写作:
二、修改作文:
三、誊抄作文:
四、课堂小结:我们学会了写介绍文化古迹的作文。
五、作业设计:张贴优秀作文。
板书设计:古迹名称、地点、形成年代和特点、相关故事。
10、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第三课时教案版本1
司马光参考教案一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字词。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边读课文边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组成的词的写法。
2.听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同桌听写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确。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回,古时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提醒按上节课告诉同学们的句式来说。段意: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2.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哭着,喊着,去叫大人。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能看着插图,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相讲一讲,强调不是背课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课文内容讲故事。
3.出示投影插图,指名让同学讲故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向他学习什么?
(五)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1.字词方面:学会了哪些字词,或者是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学会了哪种识字方法。
2.本课语文知识方面:比如按句式说话,学习课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总结、深化,表扬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基础训练
2
教学目标
1.复习两拼音节及声调,掌握轻声的读法。
2.比较形近字的音形义,重点区别字形。
3.进行补充句子和看图写完整句子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
11、一年级语文下册《乌鸦喝水》第三课时教案版本1
乌鸦喝水参考教案一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遇到困难要动脑想办法的教育。
(二)区别3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区别3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
区别3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口渴 旁边 找水 喝水 升高
许多 到处 怎么 就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先小声读全文,然后能看图讲一讲乌鸦找水的过程。
2.出示书上的三幅插图,让学生看图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说一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加深对课文理解)。
(1)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2)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
以上两个问题不一样,第一个问题学生从第四段找答案即可。第二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它遇到困难就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困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把题目用投影片打出来,让学生读一读题中的句子和括号内的词。
3.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完成这道题,填在书上的括号内。
4.讲一讲,你为什么这么填?(在这个过程中,区别这三组近义词的不同意思。)
(1)到处:是各处,处处的意思。处处,各处的意思。到处,还有所到之处的意思。用到处一词,能体现到乌鸦口渴得很,找不到水时的着急的心情。
(2)什么:问的是具体事物。他用的是什么工具?
怎么:问是具体办法。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本句填“怎么”一词,表示看到水而喝不着,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3)办法:是指办一件事的方法。
用法:是指使用一种东西的方法。
“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在这里,乌鸦要喝水,可就是喝不着,怎么办,必须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所以用办法一词,而不能用“用法”。
同学们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有时一字之差,词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就不同了,所以要用词准确。
(四)学习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回答,一方面是知识方面;另一方面从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来谈。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