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贴有生字的大转盘、印有“识字小博士”字样的小奖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
(1)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2)评选出小组的“朗读小状元”。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这一环节把主要活动放在“读”上,读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引导学生试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注重读的面,让全体同学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读的要求明确,学生易于操作。)
5、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淹没农田冲倒百姓父亲带领
修筑才能制伏挖洞水势辛苦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b、开火车检查。
(2)做“大转盘”游戏认读生字。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很多,在引导学生读文时,教师巡视可发现:有一些字是学生普遍认读困难的,如:“势、淹、伏、制、领”等。因此可以把这些字写在卡片上,贴在课前准备的转盘上。〉
(通过大转盘的游戏,帮助学生加强认读,突破识字难点。)
三、指导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1、用心读课文,想一想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不分日夜、走遍万水千山、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等词语的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3、大禹为人们制伏了洪水,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同学们,你认为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感受和思考,既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又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体现了新课标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三、识记字形。
1、请大家观察生字,想一想怎么记住字形,然后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一会儿我们来个“识字擂台赛”,看谁的办法最好,记住的生字最多,能成为今天的“识字小博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生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以学生的自主识字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
2、同学们积极动脑,讨论得很热烈,一定想出了不少好办法,我们的“识字擂台赛”现在开始!〈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老师适时补充、鼓励、总结识字方法,颁发“识字小博士”奖章。〉
3、学生试着书写生字,注意要写得美观大方。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阅读〈童年书架〉有关文章。
2、课下作业: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擂台赛”。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的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外语文生活形式有序、有趣、有力地结合起来。)
2、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贴有生字的大转盘、印有“识字小博士”字样的小奖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
(1)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2)评选出小组的“朗读小状元”。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这一环节把主要活动放在“读”上,读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引导学生试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注重读的面,让全体同学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读的要求明确,学生易于操作。)
5、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淹没农田冲倒百姓父亲带领
修筑才能制伏挖洞水势辛苦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b、开火车检查。
(2)做“大转盘”游戏认读生字。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很多,在引导学生读文时,教师巡视可发现:有一些字是学生普遍认读困难的,如:“势、淹、伏、制、领”等。因此可以把这些字写在卡片上,贴在课前准备的转盘上。〉
(通过大转盘的游戏,帮助学生加强认读,突破识字难点。)
三、指导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1、用心读课文,想一想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不分日夜、走遍万水千山、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等词语的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3、大禹为人们制伏了洪水,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同学们,你认为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感受和思考,既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又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体现了新课标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要求。)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三、识记字形。
1、请大家观察生字,想一想怎么记住字形,然后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一会儿我们来个“识字擂台赛”,看谁的办法最好,记住的生字最多,能成为今天的“识字小博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生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以学生的自主识字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
2、同学们积极动脑,讨论得很热烈,一定想出了不少好办法,我们的“识字擂台赛”现在开始!〈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老师适时补充、鼓励、总结识字方法,颁发“识字小博士”奖章。〉
3、学生试着书写生字,注意要写得美观大方。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阅读〈童年书架〉有关文章。
2、课下作业: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擂台赛”。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的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外语文生活形式有序、有趣、有力地结合起来。)
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 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 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 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
(1)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 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 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 第2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 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 “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 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 知道朗读。
2、 细读第3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 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 知道朗读。
3、 细读第4段。
(1) 齐读课文。
(2) 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 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 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 引导背诵。
2、 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久() () ()
理() () () 伟() () ()
二、教学生字。
1、 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 指导书写。
3、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4、《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久( )( )( )
理( )( )( )伟( )( )( )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5、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读准2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第二段大禹治水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讲第1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2、板书课题:16 大禹治水。指名读“禹”(yu)
3、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碰到生字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碰到难读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努力读通。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生字的读音要强调:
治、制(zhi翘舌音) 姓、洪、通、形、姓(后鼻音) 理(li边音)雄(三拼音)仔(平舌音) 淹没(mo多音字) 冲倒(dao多音字) mo (淹没) dao(倒下 )
没 mei(没有) 倒 dao(倒立 )
3、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滔滔淹没,冲倒)。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自己的房子被冲倒了,没有地方居住。)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4、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四、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治,洪,姓。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7、在练习本上练写。
6、三年级语文下册《大禹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
原因:洪水肆虐人们四处逃荒
接受嘱咐
大禹治水经过
一心一意治水“才仅仅就却”
结果:红水退了禹成了治水英雄
7、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8、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2—4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找出翘舌音的字,边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第2段。
(1)指名读课文。指说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第二,三两句。
A:指名读第二,三两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禹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B:哪些词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忙尽。“走遍,吃尽”:说明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而是形容很多)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表示很多)。“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海,说明了什么?(说明治水工程浩大)。板书:挖通,劈开。
D: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E:指导朗读:“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读重音。
(3)学生练读,细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13年”强调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与“一次”强调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十多岁”强调大禹离家时间太长,这几个数量词突出表现了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经过他的家门的时候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禹治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第2自然段)
大禹下决心干什么?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干什么?
2、自由练背。
3、指导背诵。
4、齐背课文。
9、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第三课时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内容:
指导书写部分生词,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没 mo ( ) 倒 dao( )
mei( ) dao( )
2、认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治( )( )( ) 制( )( )( )
形( )( )( ) 通( )( )( )
二、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分段指名朗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齐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
2、分段背诵课文。
3、指名背诵课文。
四、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洪、害、理、通、被、制、伟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的笔顺是:撇、横、横、短竖、横折钩,最后一笔长竖贯通上下。
被:认识“衣”字旁,右边是皮。
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四笔是提。
害:中间的“丰”,上下要出头。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7、在练习本上练写。
五、作业
1、先填空,再读一读。
大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读读,抄抄,再听写。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教后记:
10、小学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无畏
大禹治水智慧
(代代相传) 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