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三年级语文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会查“无字词典”的教学重点是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典()()()

聪()()()岸()()()

音()()()

附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马路上烈日当空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不仅……

无字词典来自生活来自自然而且……

2、三年级语文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的教学重点是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典()()()

聪()()()岸()()()

音()()()

附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马路上烈日当空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不仅……

无字词典来自生活来自自然而且……

3、三年级语文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特别适合孩子的口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 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教学总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通过爸爸和聪聪暑假旅游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段,告诉我们理解词义,不仅要学会查有字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要让学生知道: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在学生通读课文,且充分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简单的三个问题,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教会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紧接着,由“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爸爸和聪聪谈理解词语的对话的?”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很快有了结论:2~8自然段。这样,在练习中教会了学生提领主要内容分段的方法。接下来,又对第二大段分层:“哪几个自然段是父子俩在理解‘骄阳似火’这个词语?哪几个自然段是父子俩在理解‘惊涛拍岸’词语?”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理清了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的精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上,难度不大,学生还是容易理解的,但当我提问:“课文中,爸爸引导‘我’查‘无字词典’理解‘骄阳似火’与理解‘惊涛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时,学生显得很迷茫:都是用生活中的现象来理解词语呀,不什么不同呢?学生们无人回答。我只好引导学生重新读爸爸的两次话,对比词义和词语的位置关系,学生才有些明白。让学生联系生活来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词语的解释,学生回答吃力,看来学生在生活中还缺少观察力。

在写法上,先围绕中心写了两个事例,最后运用爸爸的话写出了感受。这些方法值得学生借鉴和模仿,我却在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很是遗憾。在课下应该及时加以补充,因为三年级是写作的起始阶段,写作方法的指导很重要。

4、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听说的词典都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无字词典”,课文的题目就引起了人的阅读兴趣。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知识必须从体验中加深理解。本文中的爸爸在带领聪聪旅游中,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美好的山水中,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让聪聪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中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领悟,从而认识到世界就是一本硕大的“无字词典”。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第二部分写在旅游途中学会查“无字词典”。在爸爸的引导下,聪聪对“骄阳似火”的认识就变得活生生了,对“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境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学习,让人们明白了“无字词典”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自然,而要学会查它,就要处处留心,认真体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 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 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 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 )( )( ) 典( )( )( )
聪( )( )( ) 岸( )( )( )
音( )( )( )

附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马路上 烈日当空 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 大海边 波涛涌来 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不仅……
无字词典 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而且……

5、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听说的词典都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无字词典”,课文的题目就引起了人的阅读兴趣。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知识必须从体验中加深理解。本文中的爸爸在带领聪聪旅游中,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美好的山水中,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让聪聪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中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领悟,从而认识到世界就是一本硕大的“无字词典”。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第二部分写在旅游途中学会查“无字词典”。在爸爸的引导下,聪聪对“骄阳似火”的认识就变得活生生了,对“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境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学习,让人们明白了“无字词典”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自然,而要学会查它,就要处处留心,认真体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典()()()

聪()()()岸()()()

音()()()

6、小学三年级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教学反思

A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山崩地裂旅游解释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岩石理解意味深长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B案)

教材分析:

我们听说的词典都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无字词典”,课文的题目就引起了人的阅读兴趣。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知识必须从体验中加深理解。本文中的爸爸在带领聪聪旅游中,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美好的山水中,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让聪聪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中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领悟,从而认识到世界就是一本硕大的“无字词典”。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第二部分写在旅游途中学会查“无字词典”。在爸爸的引导下,聪聪对“骄阳似火”的认识就变得活生生了,对“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境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学习,让人们明白了“无字词典”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自然,而要学会查它,就要处处留心,认真体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典()()()

聪()()()岸()()()

音()()()

7、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

人生需要掌声,掌声是对我们的认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犹豫、赦免、稚拙”等词语的意思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1.用开火车读、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2.用小组赛PK赛的形式识记字形。
教学流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掌声》和《一节特殊的课》两课文,同学们可以尽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自学生字。争当记字“小明星”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
2.组内交流,互学互助  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  互考认字,互助组词
3.汇报展示,多元认读
(1)生汇报字词(师板书)
(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
(3)抢答词语的意思(优者奖星)
4.板前检测,认字注音
(1)开火车式给读字注音
(2)学生
5.识记字形,争夺明星
(1)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2)评出“记字小明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找出易错的字“圈、英、刷”
(2)书写时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在写字本上
四、作业,书写写字书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1:2-4;5-6;7)。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知道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理解生词意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
1、小英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
2、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出示:“说也奇怪……”  9)小英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小英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的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小英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  (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小英怎样了?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齐读。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给她的老师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出示:  (1)、指名读。读课文就应该这样,把自己放进课文中读。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  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课后小记:  1、本课的教学设计参照颜宏京老师的设计,我觉得能抓住主线,突出重点,主要抓住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小英的神态及心理,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就是抓住了本文的主干。另外在讲课时要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2、存在的一些遗憾,学生感悟到小英的前后变化,从自卑、忧郁、胆小到开朗、自信、勇敢,但在感悟后需要通过朗读来加以巩固,在课堂上读的时间总觉得不到位,似乎意犹未尽啊。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掌声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  鼓励 尊重

以上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能够有所帮助。需要了解更多知识,关注本网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掌声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掌声教案

小学语文掌声的说课稿 小学语文掌声教材分析

《花钟》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丑小鸭》练习作业

三年级语文《望洞庭》教案

8、《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3、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4、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
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
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
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① ② ③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 )( )( ) 典( )( )( ) 聪( )( )( ) 岸( )( )( ) 音( )( )( )
附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马路上 烈日当空 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 大海边 波涛涌来 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不仅…… 无字词典 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而且……

9、《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10、《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

我们听说的词典都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无字词典”,课文的题目就引起了人的阅读兴趣。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知识必须从体验中加深理解。中的爸爸在带领聪聪旅游中,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美好的山水中,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让聪聪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中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领悟,从而认识到世界就是一本硕大的“无字词典”。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第二部分写在旅游途中学会查“无字词典”。在爸爸的引导下,聪聪对“骄阳似火”的认识就变得活生生了,对“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境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的学习,让人们明白了“无字词典”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自然,而要学会查它,就要处处留心,认真体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典()()()

聪()()()岸()()()

音()()()

附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马路上烈日当空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不仅……

无字词典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