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等奖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等奖

1、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朗读的能力,掌握生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⑵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

⑴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⑵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新课

学习目标:

1.把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感知内容,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笔标出读不准的字词。

2.由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动笔标出有误的地方,听完后同学间相互交流。然后识记字词,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3.指导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每个小组出一人读,其它同学评价。)

自学指导(二)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考下列问题。

1.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指导学生在讲观点时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四、教师小结.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练)

2.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不要征服

人 应该敬畏 自然

应该爱护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目标展示:

1.品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2.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三、自学指导:

仔细默读一遍课文后,回答问题:

1.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3.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4.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四、交流研讨:

1.单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2.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可以把问题分给四组)

3.师生可以互动式参与讨论,学生可以说,教师帮助引导归纳:

⑴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⑵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智慧——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⑶也许印象最深的写法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从中看出用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⑷文中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可联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师引导评价就可以了。

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人类要

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刻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类自然和谐发展。

五、拓展延伸

1.比较学习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专题讨论,课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老人,他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无比宽阔的胸怀,他的一切儿女都是平等的。所以敬畏自然,就是热爱自然,就是热爱生命,就要树立平等的对待生命的意识,与自然和谐共处。

七、作业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它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人类生命、与大自然 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 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反问

《敬畏自然》教后反思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法我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的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之初采用情景导入法,先让学生看《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我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由于使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朗读的能力,掌握生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⑵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

⑴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⑵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新课

学习目标:

1.把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感知内容,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笔标出读不准的字词。

2.由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动笔标出有误的地方,听完后同学间相互交流。然后识记字词,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3.指导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每个小组出一人读,其它同学评价。)

自学指导(二)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考下列问题。

1.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指导学生在讲观点时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四、教师小结.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练)

2.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不要征服

人 应该敬畏 自然

应该爱护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目标展示:

1.品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2.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三、自学指导:

仔细默读一遍课文后,回答问题:

1.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3.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4.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四、交流研讨:

1.单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2.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可以把问题分给四组)

3.师生可以互动式参与讨论,学生可以说,教师帮助引导归纳:

⑴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⑵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智慧——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⑶也许印象最深的写法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从中看出用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⑷文中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可联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师引导评价就可以了。

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人类要

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刻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类自然和谐发展。

五、拓展延伸

1.比较学习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专题讨论,课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老人,他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无比宽阔的胸怀,他的一切儿女都是平等的。所以敬畏自然,就是热爱自然,就是热爱生命,就要树立平等的对待生命的意识,与自然和谐共处。

七、作业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它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人类生命、与大自然 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 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反问

《敬畏自然》教后反思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法我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的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之初采用情景导入法,先让学生看《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我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由于使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 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 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 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 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 指导书写词 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4、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 二 课 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5、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月球的奥秘,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前交流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就太阳的奥秘,你们了解月球的知识吗?(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月球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把子音读正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4.现在你了解月球的有关的知识了吗?

三、指导生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二、交流,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

就因为人们对月球有那么都的遐想,人们为探索月球的奥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自由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

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讨论。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描写月亮的诗句。

2.课外留心科学的新发展。

6、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敬畏自然》是严春友写的一篇议论性散文(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重点难点: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语提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小组黑板展示)

⑴、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圈点具体的句子,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推出的?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各小组讨论、交流,口头展示)

1.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黑板展示)

例:(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学生自读这些句子,也可以写在摘抄本子上,再次品味语言之美。

3、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通过以下练习能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抄写下来并写成一段话。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例子;

四、延伸拓展作业:

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呢? 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段你的感想。

五、反思:

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收获了:

7、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敬畏自然》是严春友写的一篇议论性散文(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自学说明:

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感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提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谈感受:。

二、 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黑板展示)

狼藉 混淆 深邃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三、整体感知:(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六、拓展研究:

教师引导:(黑板文字、语言交替展示) 根据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七、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课堂你收获了:

8、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准备教学挂图和其他的与月球相关的图文资料。如果有条件,课前应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材料,可以是月球的图片,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也可以是描写月亮的诗句。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增加对月亮的了解。

2识字指导。在本课的认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悬”不要读成“xiàn”“xián”,“遐”不要读成“jiǎ”,“努”不要读成“lǔ”,“藻”不要读成“zhǎo”。在写字指导中,“幕”字下边不要写成“土”,还要注意与“慕”区别字形;“临”左边不要写成竖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竖;“奥”上半部不封口。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个习题中提出的问题,然后以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文中所写的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它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初知课文大意之后,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第一自然段是写人们对月亮的遐想,其中“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是个很重要的句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个句子及相关泡泡,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想象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景象,最后交流各自对月亮的感受和遐想。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具体列举月球的不解之谜的。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理清这些不解之谜提出的思路。比如,从把细菌撒在月球尘土上,细菌全死了的事实,提出了一个疑问:月球尘土是否有杀菌的本领?从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年龄的比较,提出了两个星球年龄大小的疑问和对两个星球火山活动的猜测等等。第七自然段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它表示文中的列举并没有穷尽,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因此显得更神秘了。另外,省略号也使文章结尾具有了开放性,提供了师生交流搜集的月球知识的园地。教学时可以用“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啊,我们来交流一下搜集的月球资料,看看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之类的提问,自然地把资料交流和引导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结合起来,资料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试着根据所交流的材料提出问题,以充分了解月球的情况,进一步感受月球的神秘,激发起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词句。

4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也有助于感受月亮的魅力。课后提供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熟读诗句,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做到熟读成诵。诗意以总体感悟为主,不要作过多过细的讲解。最后还可以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描写月亮的诗句。还要充分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醒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要注意把自己觉得好的诗文摘抄下来。月亮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景象,描写月亮的诗句很多,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5要重视朗读指导。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读课文时特别要注意文中感叹语气和疑问语气的处理。同是感叹句,“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这个句子因紧接皓月当空的优美的景色描写,所以读起来语气可轻柔舒缓些。而“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这个句子由于上承好多件让人迷惑的事实,读的时候语气可以稍微强烈一些。同是疑问语气,第一段中的几个疑问句因为写的是遐想,可以读得稍显轻柔,甚至可以读出自言自语的意味。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的疑问句表达的都是对一些现象的不解,读的时候语气可以稍重些。

9、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 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 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 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 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 指导书写词 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align=baseline alt= border=0 hspace=0 src=/uploadfile/2011/1018/20111018060838580.jpg />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10、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五册11、《第八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感受蜘蛛的品质,体会布鲁斯深受感动的原因。

3、通过动员军队、人民的语言训练,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的态度,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蜘蛛的品质和布鲁斯坚持不懈的精神;

2、内化文本语言,发展学生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老师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外国故事——第八次(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侵略——英勇抗击”,请同学用上这两个词把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

(为了抵抗外国的侵略,布鲁斯王子带领大家英勇抗击。)

3、过渡:古老美丽的苏格兰正经受着别国的侵略,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英勇的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和外国的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可是,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

师解释“磨坊”:用人、畜牲、水力、风力转动石磨,代客加工小麦和其他谷类研磨成粉的地方。说明布鲁斯败得很惨,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躲在磨坊里,也表明他受到的打击很大。

2、什么是“唉声叹气”,“不断地”呢?谁能学一学。

3、如果你是布鲁斯王子,在一连遭受了七次失败后,你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说说)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4、看来,对于这场战争,王子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是吗?(引出比较“几乎”)

出示——对于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5、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吗?要把布鲁斯的什么心情读出来?通过那些词?

(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体会王子几乎要失去信心的心情。)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看来,这场让大家几乎失去信心的战争肯定是彻底失败了。然而,世事常常会出人意料,这场战争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很快从课文中找一找。

2、出示——布鲁斯王子的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了。

(比较出示两句话)——对于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师:仔细读读、想想,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为什么几乎失去了信心,最后却又胜利了呢?)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是什么原因使王子重新鼓起信心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第三自然段:找出蜘蛛结网过程的句子,同桌互相读一读

3、指名答思:蜘蛛一共结了几次网?

4、第一次结网是怎么失败的。出示填空:一阵大风(),丝()了,网()了。

能不能改成“网破了,丝断了。”为什么

5、当它第一次结网失败以后,蜘蛛是怎么做的?出示填空:蜘蛛重新扯起细丝,()

6、这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第二次结网失败了,蜘蛛又是怎样做的呢?一共这样做了几次?

7、每次失败后,蜘蛛都是重新开始,但为什么没有每次都一样的写呢?(具体写和概括写)后面的几次结网是怎么写的?(就这样……)(就是用这个词来概括写的)

8、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蜘蛛?(出示相关词语: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读好这些词语

9、师:我还想用这句格言来赞颂它:(出示:有志者事竟成。)你还想到哪些格言来赞颂它?

10、感情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王子看到了这样一只不灰心的蜘蛛有什么反应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生答:他感动极了。从哪看出他感动?

3、看插图:你看他攥紧了拳头,神情庄重的样子,你想此时他是什么心情吗?他心理在想什么?

4、看来你们已经能体会布鲁斯这时候的心情了,能读好这节吗?

5、布鲁斯为什么如此感动?

6、他是怎么做的?(招集动员)

7、说话练习:布鲁斯已经信心十足了,可是那些受尽战争迫害的士兵和人民还意志消沉,请你想像一下,当时布鲁斯会怎样说才能让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们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出示句式:士兵们,我的兄弟们___________士兵们,我的兄弟们,让我们一起来干第八次吧!)

8、王子最后成功了吗?

(出示: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了。)

六、问题延伸,深化主题

1、如果王子的第八次抵抗又失败了,会怎样做呢?(学生明白,王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

2、再次出示词语、格言(生齐读)

七、联系生活,明白道理

1、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举例科学家的故事

2、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碰到类似的事情呢?交流

3、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取得最后的成功。

八、作业

1、搜集关于坚持不懈的故事。

2、搜集几条关于坚持不懈的名人名言。

板书:

11、第八次

七战七败 几乎失信心

蜘蛛结网 受到启发

我也要干第八次 终获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教学反思:

教学中注重学生词语和有关名言的结累,感受蜘蛛的品质和布鲁斯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动作。从而让学生来领悟体会当时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他自己也负伤后,几乎失去了信心。对于课文中一些重要的字词,通过朗读,让学生深入地去体会感受。如:唉声叹气、不断地、重新、一连、终于……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才会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再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

最后让学生想像练习说布鲁斯的动员演说,无疑也是让学生对课文中蜘蛛的品质和布鲁斯坚持不懈的精神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