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变只小鸽子 i y》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我愿变只小鸽子 i y》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阅读《我愿变只小鸽子》认识六个生字宝宝
2.学习韵母i和声母y及音节yi。掌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 i和yi。
3.认识整体认读音节、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i,了解音节与字母的读音的联系。
4.继续练习四声的读法
教学准备
:i及带声调的i的卡片,yi的四声调卡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认字 1.放歌曲导入 2.出示儿歌《我愿变只小鸽子》。 (1)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基础自己试读。 (2)如果学生不能读,则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给同学们读。 (3)师领读 (4)找会的同学再领读 (5)齐读,并背诵下来 3.在读儿歌的基础上,认识生字宝宝 (1)在儿歌中认字(把生字从儿歌中画出来) (2)读生字卡片 (3)生字宝宝找家 二、学习韵母i 1.师把“旗、丽、地、你”四个字的音节写上,i用红笔。 2.让学生反复慢读这四个字,体会i的读音。 3.师示范发音 4.学生模仿发音,齐读,指名读 三、学习声母y和音节yi 1.出示带有音节yi的图片(一只鸡,一口猪等数量为“一”的事物,让学生说说是几个体会yi的读音。师指出yi是整体认读音节)。 2.在读熟yi的读音后,认识声母y (1)y是声母,要读得轻而短 (2)在y这个音节里,y是声母叫大y,i是韵母,叫小i, yi是音节。由大y和小i组成。 (3)yi这个音节要整体记忆,看到它就要读yi,不要拼读。 3.记忆字形 看着音节,和同桌说说怎么记住整体认读音节yi(大y带着小i来,就是音节yi)。 4.学习i和yi的四声 (1)师领读 (2)齐读 (3)指名读 (4)读词练习:yī 一年级 医生 衣服 yí 移动 阿姨 怀疑 yǐ 蚂蚁 已经 椅子 yì 意见 容易 回忆 (5)师提醒学生yi标调时不写点,直接标上调 5.指导书写 (1)先找准i和yi的家 (2)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练习,师多示范,个别指导。 | 从好听的儿童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保护学生独立识字的积极性。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儿歌的感情。 生字由语言环境中来,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 由韵到字,由字到音。 由学生熟识的事物引出音节yi并让学生体会音节与读音的关系。 区分声母、韵母和音节并体会它们的联系。 联系有关的字词,使学生不断感受音节与字词的关系掌握yi这个音节的读音。 在练习写i和yi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
2、《我愿变只小鸽子 i y》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我愿变只小鸽子》认识六个生字宝宝
2.学习韵母i和声母y及音节yi。掌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 i和yi。
3.认识整体认读音节、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i,了解音节与字母的读音的联系。
4.继续练习四声的读法
教学准备
:i及带声调的i的卡片,yi的四声调卡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认字 1.放歌曲导入 2.出示儿歌《我愿变只小鸽子》。 (1)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基础自己试读。 (2)如果学生不能读,则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给同学们读。 (3)师领读 (4)找会的同学再领读 (5)齐读,并背诵下来 3.在读儿歌的基础上,认识生字宝宝 (1)在儿歌中认字(把生字从儿歌中画出来) (2)读生字卡片 (3)生字宝宝找家 二、学习韵母i 1.师把“旗、丽、地、你”四个字的音节写上,i用红笔。 2.让学生反复慢读这四个字,体会i的读音。 3.师示范发音 4.学生模仿发音,齐读,指名读 三、学习声母y和音节yi 1.出示带有音节yi的图片(一只鸡,一口猪等数量为“一”的事物,让学生说说是几个体会yi的读音。师指出yi是整体认读音节)。 2.在读熟yi的读音后,认识声母y (1)y是声母,要读得轻而短 (2)在y这个音节里,y是声母叫大y,i是韵母,叫小i, yi是音节。由大y和小i组成。 (3)yi这个音节要整体记忆,看到它就要读yi,不要拼读。 3.记忆字形 看着音节,和同桌说说怎么记住整体认读音节yi(大y带着小i来,就是音节yi)。 4.学习i和yi的四声 (1)师领读 (2)齐读 (3)指名读 (4)读词练习:yī 一年级 医生 衣服 yí 移动 阿姨 怀疑 yǐ 蚂蚁 已经 椅子 yì 意见 容易 回忆 (5)师提醒学生yi标调时不写点,直接标上调 5.指导书写 (1)先找准i和yi的家 (2)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练习,师多示范,个别指导。 | 从好听的儿童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保护学生独立识字的积极性。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儿歌的感情。 生字由语言环境中来,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 由韵到字,由字到音。 由学生熟识的事物引出音节yi并让学生体会音节与读音的关系。 区分声母、韵母和音节并体会它们的联系。 联系有关的字词,使学生不断感受音节与字词的关系掌握yi这个音节的读音。 在练习写i和yi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
3、第一册《我愿变只小鸽子 i y》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运用音图识拼音等学生喜欢的方法,学会单韵母i和声母y,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 yu。
3.掌握i、yi、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教学重点
i、u、ü、y、w的发音及四声;读准yi、yu的音。
教学难点
读准i、yi、yu的第二声。
学前准备
字母卡片;四线格;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a、o、e及带调的音。 2.揭示课题并板书:i、 二、学习i,积累方法。 1.看图,说说妈妈在干什么。 2.学习发音,认识字形。(教师范读,学生用多种方法练习发音。) 3.学习i的四声。(教师强调:i上标调去掉点。用多种形式练习四声,特别是第二和第三声。) 三、拓展训练。 1.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扩词的训练。 2.选择所组的词语进行说句的训练。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学生抢读三个单韵母。 2.激发兴趣,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4个单韵母,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的朋友不是韵母,而是声母,我们请他们出场。(板书:y) 二、学习y,积累方法。 1.看图,说说画上树干的样子,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自由练习。 3.比较y和i的不同读音。 4.认识yi,练习朗读它的四声。(教师重点指出:这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教师示范发音后学生练习读。) 三、指导书写,掌握规则。 学教过程1.请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方法,教师及时总结强调。 2.学生描一描并写一写,请学生板演。 3.学生自由练习。 四、拓展练习。 1.练习拼读:y----a——ya 2.进行扩词练习。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抢答个声母、韵母和有关的音节。 2.激发兴趣:小朋友都喜欢小鱼,你知道鱼的音节怎样写吗?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掌握规则。 1.出示ü,学生读一读;出示yu,告诉学生:ü和y交朋友时,两点要去掉。 2.学生练习四声。 三、巩固,运用规则。 1.比较各个单韵母、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练习他们的发音。 2.四声的抽读练习。 四、课堂小节,积累方法。 1.学生反思: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么学的? 2.教师总结。 五、拓展练习。 1.开火车认读单韵母、声母和音节的四声。 2.把学到的知识向爸爸妈妈汇报,请他们来评一评。 |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练习写i和yi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由学生熟识的事物引出音节yi并让学生体会音节与读音的关系。 联系有关的字词,使学生不断感受音节与字词的关系掌握yi这个音节的读音。 |
4、一年级上册《我愿变只小鸽子 i y》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儿歌《我愿变只小鸽子》,歌唱了国旗的美丽和一个儿童对国旗的热爱。儿歌下面列出的六个字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要求会写。儿歌注音中用红色标出的字母,既是本课要学的韵母,也是这首儿歌中诗句的韵脚,可以使学生感受韵母在诗句韵律中的作用;儿歌的右侧列出的是要学的韵母i、声母y、音节yi以及它们的读音。“i”右侧图上的衣服的“衣”表示了i和yi的读音。衣襟和领子下的扣子,显示了“i”的字形。
教学目标
1.阅读《我愿变只小鸽子》认识六个生字宝宝
2.学习韵母i和声母y及音节yi。掌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 i和yi。
3.认识整体认读音节、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i,了解音节与字母的读音的联系。
4.继续练习四声的读法
教学准备
i及带声调的i的卡片,yi的四声调卡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认字 1.放歌曲导入 2.出示儿歌《我愿变只小鸽子》。 (1)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基础自己试读。 (2)如果学生不能读,则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给同学们读。 (3)师领读 (4)找会的同学再领读 (5)齐读,并背诵下来 3.在读儿歌的基础上,认识生字宝宝 (1)在儿歌中认字(把生字从儿歌中画出来) (2)读生字卡片 (3)生字宝宝找家 二、学习韵母i 1.师把“旗、丽、地、你”四个字的音节写上,i用红笔。 2.让学生反复慢读这四个字,体会i的读音。 3.师示范发音 4.学生模仿发音,齐读,指名读 三、学习声母y和音节yi 1.出示带有音节yi的图片(一只鸡,一口猪等数量为“一”的事物,让学生说说是几个体会yi的读音。师指出yi是整体认读音节)。 2.在读熟yi的读音后,认识声母y (1)y是声母,要读得轻而短 (2)在y这个音节里,y是声母叫大y,i是韵母,叫小i, yi是音节。由大y和小i组成。 (3)yi这个音节要整体记忆,看到它就要读yi,不要拼读。 3.记忆字形 看着音节,和同桌说说怎么记住整体认读音节yi(大y带着小i来,就是音节yi)。 4.学习i和yi的四声 (1)师领读 (2)齐读 (3)指名读 (4)读词练习:yī 一年级 医生 衣服 yí 移动 阿姨 怀疑 yǐ 蚂蚁 已经 椅子 yì 意见 容易 回忆 (5)师提醒学生yi标调时不写点,直接标上调 5.指导书写 (1)先找准i和yi的家 (2)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练习,师多示范,个别指导。 | 从好听的儿童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保护学生独立识字的积极性。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儿歌的感情。 生字由语言环境中来,再放入语言环境中去。 由韵到字,由字到音。 由学生熟识的事物引出音节yi并让学生体会音节与读音的关系。 区分声母、韵母和音节并体会它们的联系。 联系有关的字词,使学生不断感受音节与字词的关系掌握yi这个音节的读音。 在练习写i和yi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愿变只小鸽子》教学
学习目标:
1、阅读《我愿变只小鸽子》认识六个生字宝宝
2、学习韵母i和声母y及音节yi。掌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i和yi。
3、认识整体认读音节、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i,了解音节与字母的读音的联系。
4、继续练习四声的读法
教学准备:i及带声调的i的卡片,yi的四声调卡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字
1、放歌曲导入
2、出示儿歌《我愿变只小鸽子》。
(1)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基础自己试读
(2)如果学生不能读,则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给同学们读。
(3)师领读
(4)找会的同学再领读
(5)齐读,并背诵下来
3、在读儿歌的基础上,认识生字宝宝
(1)在儿歌中认字(把生字从儿歌中画出来)
(2)读生字卡片
(3)生字宝宝找家
二、学习韵母i
1、师把“旗、丽、地、你”四个字的音节写上,i用红笔。
2、让学生反复慢读这四个字,体会i的读音。
3、师示范发音
4、学生模仿发音,齐读,指名读
三、学习声母y和音节yi
1、出示带有音节yi的图片(一只鸡,一口猪等数量为“一”的事物,让学生说说是几个体会yi的读音。师指出yi是整体认读音节)。
2、在读熟yi的读音后,认识声母y
(1)y是声母,要读得轻而短
(2)在y这个音节里,y是声母叫大y,i是韵母,叫小i,yi是音节。由大y和小i组成。
(3)yi这个音节要整体记忆,看到它就要读yi,不要拼读。
3、记忆字形
看着音节,和同桌说说怎么记住整体认读音节yi(大y带着小i来,就是音节yi)。
4、学习i和yi的四声
(1)师领读
(2)齐读
(3)指名读
(4)读词练习:yī一年级医生衣服
yí移动阿姨怀疑
yǐ蚂蚁已经椅子
yì意见容易回忆
(5)师提醒学生yi标调时不写点,直接标上调
5、指导书写
(1)先找准i和yi的家
(2)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练习,师多示范,个别指导。
6、《鸽子》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学期)
八年级 语文学科 主备人 时间 2月19
课题 | 鸽子 | 课时 | 2 | |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讲述的故事及创设的生活情景 2.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作方法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4..品味凝练传神的语言。 | ||||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凝练传神的语言 | ||||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图片 | ||||
作业布置 教材P | ||||
一.导入 1.由七年级下册的《蔚蓝的王国》引出作者。 《蔚蓝的王国》描绘了一个年轻快乐、自由幸福、美丽温馨的天堂,寄寓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情绪。 2.走近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成名作是小说集《猎人笔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等。 晚年屠格涅夫创作了83篇散文诗作品,《蔚蓝的王国》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鸽子》。 二.诵读欣赏 (一)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 2.积累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涟漪 郁热 酝酿 炙热 牛蒡 簌簌 势不可当 栖息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捕捉课文主要信息,把握课文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1. 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活动:结合题目和课文内容,以题目“鸽子”为中心词,试着扩展成一个短语、一句话、一段话。 示例: 鸽子 鸽子的故事。 两只鸽子的故事。 暴风雨下两只鸽子的故事。 暴风雨下,两只鸽子患难与共的故事。 在暴风雨来临前,各种鸟类都躲藏起来,一只白鸽找回另一只白鸽相伴归巢。暴风雨来了,它们并翅依偎在屋檐下的故事。 2.课文按时间顺序先后描绘了哪几幅生动的场面? 雷雨酝酿,郁热狂躁 寻找同伴,相与归巢 并翅依偎,共享安宁 (三)精读课文,把握主题。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鸽子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课文的第一个场面描绘了暴风雨逼近时天气的恶劣,其他鸟类都躲藏起来,但是鸽子却去寻找同伴并相与归巢,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坚毅、勇敢,与同伴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崇高情谊。 2.诵读8——11段,当脑海中想象出这一生动的场面时,你的心中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安宁,温馨 3.“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屠格涅夫写风雨大作中的鸽子,寄托了他怎样的感情? 对白鸽的坚毅、勇敢和对同伴救助精神的赞扬之情 4.结尾处写道“它们很安宁!我看着它们,心里也很安宁……虽然我只是孤零零一个人……永远是孤零零一个人”,作者为什么会有“孤零零”的感觉,这要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背景链接: 19世纪的俄国处于农奴制社会,屠格涅夫积极参加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但斗争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后来与战友发生了分歧,这使他十分苦恼,课文中说“我只是孤零零一个人”,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5.作者看着鸽子很安宁,虽然“孤零零一个人”,但“心里也很安宁”,这表达了他的一种美好理想,你能说说这种理想是什么? 希望人类像鸽子一样过着安宁生活。 (四)赏读课文,揣摩技巧。 再读课文,揣摩自然环境、鸽子、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 1.屠格涅夫的散文是美丽的,他习惯在散文中用虚拟的生活场景来抒写他的美妙理想,让他的散文显现出一种虚幻而又明丽的美。课文所营造的生活场景是什么?所抒写的美妙理想又是什么?这种写作的手法叫做什么? 托物言志。(学生总结) 2. “托物言志” 的写作手法使本文立意高远,作者在文章的布局构思上也十分讲究,请思考以下面问题: (1)文章①~⑤段用了大量的文字写天气变化,有什么作用? 以暴风雨逼近时天气的恶劣及麻雀等鸟儿来衬托鸽子的坚毅,勇敢和友情。 (2)请从衬托的角度来赏析8——11段。(引导) 用暴风雨的狂躁来反衬鸽子心底的安宁,又以鸽子的安宁反衬自己心底对宁静与亲情的渴望。 (五)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课文的语言生动传神,凝练含蓄,用心品读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词语或句子,并说出欣赏的理由。 在我面前伸展着一片成熟的黑麦田,彩色缤纷,有时仿佛是金色的,有时又仿佛是银色的海洋。 一张孤零零的巨大的牛蒡叶还在固执地飘动,发出簌簌的声音。 它飞着,飞着——老是笔直地飞 突然在它单调的暗蓝色背景下平稳而舒徐地闪过一件东西,宛如一块白色的手帕或是一团白雪。 三.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本身同屠格涅夫的很多文章——比如《蔚蓝的王国》——都是虚构的你认为本文中的鸽子能用其他的鸟或其它事物来替代吗?(海燕、白杨树……) 回答不求统一,言之有理即可,当然从和平的象征这个角度来分析更为顺理成章。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涵:屠格涅夫写风雨大作中的白鸽,寄托自己希望人类像鸽子一样过着安宁生活的理想,也寄托了自己对白鸽的坚毅、勇敢和对同伴救助精神的赞扬之情。如果换成另外的鸟,或许在文化血脉上会出现断裂的情况,使文章失去了文化传承上的主流意义。 相关链接: 鸽子一般的象征含义是和平。诺亚方舟的古老神话是这样说的:远古时代,主宰人类命运的上帝认为人间道德风气败坏,十分震怒,决定发一次大水把他们全部毁掉,但经过考查后被证明是唯一好人的诺亚夫妇可以保存下来。为此,上帝派出使者,通知诺亚夫妇准备好一艘方的大木船,并在各种飞禽走兽中挑选一对,带到船上以躲避灾难。这就人尽皆知的洪水与诺亚方舟的故事。后来,吞灭一切的洪水逐渐平息,诺亚为了想知道洪水是否已经退尽,特地放出一只鸽子飞出船外打探。鸽子衔着一根绿色的橄榄枝飞回方舟报喜,洪水已退,和平日子来临,世界生命开始了新的转机! 四.布置作业 你心中也许会像屠格涅夫一样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请借助某一事物表达出来,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 备注 | |||
教学反思 |
7、《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 东北特产
二、 作者介绍
三、 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 整体介绍
五、 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 文章结构
七、 问题讨论:
1、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 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 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 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 “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 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 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 文章主旨
九、 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 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 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 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 丰子恺作品欣赏
3、 丰子恺简介
二、 课文学习
1、 生字词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 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 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 小结
四、 拓展
五、 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 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 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 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图片欣赏(老虎)
2、 有关老虎的成语
3、 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 写作背景
5、 作者介绍
二、 预习检测
三、 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 角色分析
1、 观众
2、 “我”
3、 华南虎
五、 小结
六、 拓展
8、《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东北特产
二、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整体介绍
五、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文章结构
七、问题讨论: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丰子恺作品欣赏
3、丰子恺简介
二、课文学习
1、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小结
四、拓展
五、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欣赏(老虎)
2、有关老虎的成语
3、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写作背景
5、作者介绍
二、预习检测
三、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观众
2、“我”
3、华南虎
五、小结
六、拓展
9、《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东北特产
二、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整体介绍
五、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文章结构
七、问题讨论: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丰子恺作品欣赏
3、丰子恺简介
二、课文学习
1、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小结
四、拓展
五、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欣赏(老虎)
2、有关老虎的成语
3、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写作背景
5、作者介绍
二、预习检测
三、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观众
2、“我”
3、华南虎
五、小结
六、拓展
10、二上《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理解海峡两岸人民的思念之情和热切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体会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2.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亲人团聚时的幸福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1)初读课文。
(2)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可以问家里人,也可以查阅一些资料。
2.中国地图、词语卡片、教学课件。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由电脑课件引出课题。
大屏幕上出现两只咕咕叫的、洁白可爱的小鸽子,时而蹦蹦跳跳,时而展翅高飞。
师问:这是什么?板书:鸽子。
师问:你们知道这两只可爱的小鸽子是从哪儿飞回来的吗?板书:从台湾飞回来的。
齐读课题: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
2.对课题进行质疑。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台湾在哪儿?
(2)小鸽子为什么会从台湾飞回来?
(3)它们是怎么到台湾去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带着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把字读准。然后说一说你明白了哪个问题。
(三)读词语,解词义。
教师可出示词语卡片,也可用电脑课件。学生边读边理解。
台湾:昨天我们留了预习作业,现在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与祖国大陆有什么关系?教师出示中国版图,学生讲解时,教师适时补充。标出上海和台湾的位置。
养鸽子:同学们谁家养着鸽子?鸽子有什么本领?
直冲(chòng)、栏杆(gān)
读词时,个人读和集体读相结合,注意照顾后进生。特别要读准三个多音字的字音。
(四)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爷爷在台湾一呆就是几十年,一直不能回祖国看望亲人,这次爷爷费尽周折,终于争取到一个回上海探亲的机会,爷爷归心似箭,上海的亲人们也是天天盼着爷爷的到来。
(1)请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哪句话最能表达亲人相见时的高兴心情?把这句话用“”画下来。
投影出示:“那些天,家里像过节似的,可热闹啦。”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爷爷会说些什么?亲人们会说些什么?请几个同学表演一下。再读这句话。表达出小作者高兴的心情。
(2)投影出示贺知章所写《回乡偶书》这首诗,老师朗诵并简单讲解。
(3)再读第一自然段,突出“热闹、高兴、整天、特别”几个词语,体会全家人和爷爷抑制不住的高兴心情,以及爷爷对鸽子的喜爱。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爷爷要回台湾了,亲人们真是难舍难分。“我”是多么舍不得让爷爷走啊。于是作者想了一个好办法,请一个同学读第2自然段,然后请同学们说说小作者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再请一个同学读这一段,然后说说你认为小作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聪明、孝顺、关心老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鸽子真能替爷爷报平安吗?那么远的路,鸽子能飞回来吗?请同学们自读第3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投影:我惊喜地嚷着:“鸽子从台湾飞回来了!爷爷回到台湾了!”
问:小作者“惊”什么?“喜”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然后请一个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小作者为两只鸽子这么快就飞越了台湾海峡,圆满完成任务而惊奇。为爷爷平安回到台湾而高兴。)
请几个同学读课文,要读出惊喜的语气。
看插图想象,练说话。两只鸽子在栏杆上咕咕地叫,是要告诉小主人什么?小作者对这两只信鸽会说什么呢?三人一组练说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着这两只鸽子,小作者想到了很多,全班齐读最后一段。说说小作者想到了什么。(只有鸽子能自由地在上海和台湾之间来回飞行,两地亲人却难得相见,什么时候两岸人民也能像鸽子一样自由往来呢?我多么想到台湾去看望爷爷,看看台湾美丽的风景啊!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和台湾的小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六一儿童节呀。)
(2)虽然我们暂时和台湾的小朋友不能见面,但可以把我们的美好祝愿送给他们,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什么?
(3)再读最后一段,要重读“多么”,表达出小作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纸折一只小鸽子,写上一句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的话。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
1.请同学们选一个读书最好的同学,再请他找三个同学与他合作,共同读本课。
2.请同学们进行评价。
(二)复习课后的字词。
两人一组,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读本课生字、读要求会写的字、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可以每人读一个,也可一人读完后,另一人再读。也可以把生字组成词再说一句话。)
(三)复习本课出现的多音字。
投影出示句子,读准带点字的字音。
(1)叔叔参军后,寄来一张照片,身穿绿军装,挎着冲锋枪,真精神!(chōng)
(2)早晨,我一边走,一边玩。张红冲我大喊:“小刚,快上课了,快点走!”(chòng)
(四)读本课的生字,练习一字多组。同桌互查。
(五)会写6个字。
1.学生小声读一读田字格中的字,给6个字口头组词。
重点是区分字形、理解字义,练习运用。
2.“养”字要重点指导:捺的起笔不能和撇挨上。最后两笔是竖撇和竖。
“玩”字要指导学生在字形字义上与“完”区别开来。
学生书写,抄字头。
六、反馈。
听写6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