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晚上》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中秋节的晚上》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出示:节)你是怎么认识的? 2、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老师这有一组画面,请你看一看,猜猜都是什么节日? 3、就说说中秋节吧,除了吃月饼,你还知道什么?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和睦的家庭,同他们一起度过一个幸福美好的仲秋节的晚上。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过节了,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个礼物,给你们朗读一篇小散文,愿意听吗?(师配乐范读) 2、喜欢老师的这份礼物吗?你有什么感受?和老师说一说。 3、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篇小散文?那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要认识的生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通顺。
三、检查读 1、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 2、指名读。即使纠正字音。
四、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1、带拼音读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你们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啊?那得把朋友的名字读准才行。看,月亮博士戴上眼镜,在看着你们呢,让他见识一下你们的本领吧。你能读准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领着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跟读。读不准的拼读)) 2、去掉拼音读 真不错,月亮博士忍不住要夸你们了,可是拼音宝宝拦住了它,说:“刚才是有我们在帮忙,等我们走开了,看它们还能读准。”说着,拼音宝宝真的走了。同学们,你们还能读准吗?(指名读,正确就跟读) 3、调换顺序读 这下,拼音宝宝服气了。可是生字朋友又调皮的换了位置,想靠考考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正确就跟读) 4、同桌考。 月亮博士对我说:“哪个小朋友学的快,记的准,应该给一点奖励。”老师真的准备了小奖品,你们想不想得到奖品啊?那就赶快拿出生字卡,同桌互相考一考,看谁记的快,记的准。 5、检查读,选字组词,说句子。适时发送奖品。 6、说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法、联想记忆法、字理识字、数笔画等) 7、把生字送回词语中(多么、心里、甜饼、节日、弟弟、每天)
五、再读课文生字朋友离开课文这个大家庭的时间太长了,有些孤单了,我们赶快把它们送回去吧。看看你们还能找到生字朋友吗? 1、指名读第一句,生字同时变红。 2、指导朗读。说说你知道哪些关于月的诗句。师介绍一句,鼓励平时多积累,多背诵。 3、指名读第二句,生字同时变红。欣赏月饼的图片。 4、指名读第三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范读。生齐读。 5、指名读第四、五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范读。生齐读。 6、指名读第六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讲解“甜蜜”的“甜”的意思。与“又香又甜”的“甜”的意思区分。齐读,说感受。 7、欣赏几个地区中秋节风俗活动的画面。 8、带着美好的感受齐读一遍课文。五、写字 1、认识笔画“卧钩”。 2、演示“心”的笔顺。 3、范写。 4、学生在本子上写3个。圈出认为满意的自己欣赏,同桌互相欣赏。六、朗读生字复现小韵文。
七、总结,下课。
同学们可真能干,不但在课文中认识了生字,换个地方也认识。其实,识字不仅在课堂上,校园里、大街上、商店里,到处都是活生生的识字教材。同学们可要作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多识汉字,认的字多了,就可以及早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了。
2、《中秋节的晚上》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出示:节)你是怎么认识的? 2、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老师这有一组画面,请你看一看,猜猜都是什么节日? 3、就说说中秋节吧,除了吃月饼,你还知道什么?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和睦的家庭,同他们一起度过一个幸福美好的仲秋节的晚上。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过节了,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个礼物,给你们朗读一篇小散文,愿意听吗?(师配乐范读) 2、喜欢老师的这份礼物吗?你有什么感受?和老师说一说。 3、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篇小散文?那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要认识的生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通顺。
三、检查读 1、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 2、指名读。即使纠正字音。
四、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1、带拼音读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你们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啊?那得把朋友的名字读准才行。看,月亮博士戴上眼镜,在看着你们呢,让他见识一下你们的本领吧。你能读准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领着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跟读。读不准的拼读)) 2、去掉拼音读 真不错,月亮博士忍不住要夸你们了,可是拼音宝宝拦住了它,说:“刚才是有我们在帮忙,等我们走开了,看它们还能读准。”说着,拼音宝宝真的走了。同学们,你们还能读准吗?(指名读,正确就跟读) 3、调换顺序读 这下,拼音宝宝服气了。可是生字朋友又调皮的换了位置,想靠考考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正确就跟读) 4、同桌考。 月亮博士对我说:“哪个小朋友学的快,记的准,应该给一点奖励。”老师真的准备了小奖品,你们想不想得到奖品啊?那就赶快拿出生字卡,同桌互相考一考,看谁记的快,记的准。 5、检查读,选字组词,说句子。适时发送奖品。 6、说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法、联想记忆法、字理识字、数笔画等) 7、把生字送回词语中(多么、心里、甜饼、节日、弟弟、每天)
五、再读课文生字朋友离开课文这个大家庭的时间太长了,有些孤单了,我们赶快把它们送回去吧。看看你们还能找到生字朋友吗? 1、指名读第一句,生字同时变红。 2、指导朗读。说说你知道哪些关于月的诗句。师介绍一句,鼓励平时多积累,多背诵。 3、指名读第二句,生字同时变红。欣赏月饼的图片。 4、指名读第三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范读。生齐读。 5、指名读第四、五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范读。生齐读。 6、指名读第六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讲解“甜蜜”的“甜”的意思。与“又香又甜”的“甜”的意思区分。齐读,说感受。 7、欣赏几个地区中秋节风俗活动的画面。 8、带着美好的感受齐读一遍课文。五、写字 1、认识笔画“卧钩”。 2、演示“心”的笔顺。 3、范写。 4、学生在本子上写3个。圈出认为满意的自己欣赏,同桌互相欣赏。六、朗读生字复现小韵文。
七、总结,下课。
同学们可真能干,不但在课文中认识了生字,换个地方也认识。其实,识字不仅在课堂上,校园里、大街上、商店里,到处都是活生生的识字教材。同学们可要作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多识汉字,认的字多了,就可以及早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了。
3、《中秋节的晚上》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出示:节)你是怎么认识的?
2、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老师这有一组画面,请你看一看,猜猜都是什么节日?
3、就说说中秋节吧,除了吃月饼,你还知道什么?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和睦的家庭,同他们一起度过一个幸福美好的仲秋节的晚上。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过节了,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个礼物,给你们朗读一篇小散文,愿意听吗?(师配乐范读)
2、喜欢老师的这份礼物吗?你有什么感受?和老师说一说。
3、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篇小散文?那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要认识的生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通顺。
三、检查读
1、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
2、指名读。即使纠正字音。
四、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1、带拼音读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你们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啊?那得把朋友的名字读准才行。看,月亮博士戴上眼镜,在看着你们呢,让他见识一下你们的本领吧。你能读准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领着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跟读。读不准的拼读))
2、去掉拼音读
真不错,月亮博士忍不住要夸你们了,可是拼音宝宝拦住了它,说:“刚才是有我们在帮忙,等我们走开了,看它们还能读准。”说着,拼音宝宝真的走了。同学们,你们还能读准吗?(指名读,正确就跟读)
3、调换顺序读
这下,拼音宝宝服气了。可是生字朋友又调皮的换了位置,想靠考考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正确就跟读)
4、同桌考。
月亮博士对我说:“哪个小朋友学的快,记的准,应该给一点奖励。”老师真的准备了小奖品,你们想不想得到奖品啊?那就赶快拿出生字卡,同桌互相考一考,看谁记的快,记的准。
5、检查读,选字组词,说句子。适时发送奖品。
6、说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法、联想记忆法、字理识字、数笔画等)
7、把生字送回词语中(多么、心里、甜饼、节日、弟弟、每天)
五、再读课文
生字朋友离开课文这个大家庭的时间太长了,有些孤单了,我们赶快把它们送回去吧。看看你们还能找到生字朋友吗?
1、指名读第一句,生字同时变红。
2、指导朗读。说说你知道哪些关于月的诗句。师介绍一句,鼓励平时多积累,多背诵。
3、指名读第二句,生字同时变红。欣赏月饼的图片。
4、指名读第三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范读。生齐读。
5、指名读第四、五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范读。生齐读。
6、指名读第六句,生字同时变红。师讲解“甜蜜”的“甜”的意思。与“又香又甜”的“甜”的意思区分。齐读,说感受。
7、欣赏几个地区中秋节风俗活动的画面。
8、带着美好的感受齐读一遍课文。
六、写字
1、认识笔画“卧钩”。
2、演示“心”的笔顺。
3、范写。
4、学生在本子上写3个。圈出认为满意的自己欣赏,同桌互相欣赏。
七、朗读生字复现小韵文
八、总结,下课
同学们可真能干,不但在课文中认识了生字,换个地方也认识。其实,识字不仅在课堂上,校园里、大街上、商店里,到处都是活生生的识字教材。同学们可要作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多识汉字,认的字多了,就可以及早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了。
4、一年级上《中秋节的晚上》教学设计
长春版一年级上《中秋节的晚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甜蜜,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认识12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6个字。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资料搜集
1.故事:嫦娥奔月
2.关于月亮的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秋节你们看月亮了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明明的一家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呢?你们想知道吗?
3.看看画面上有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小组内画出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
三、汇报学习情况
1.说说你画了哪些字宝宝?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四、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想想明明一家心情是什么样的?
2.看看课文有几句话?
3.指名读每一句话,相机指导朗读.
4.月饼像什么?你觉得还像什么?
五、拓展
你还会背诵有关月亮的诗吗?请你也试写一首.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
二、指导写字
1.观察每个字所在虚宫格的位置.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1)心的笔顺.
(2)也的第一笔.
三、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四、练习巩固
完成课后习题
5、第九册《中秋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搜集并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习俗、由来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 3、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相思。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热爱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教学难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传说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全文,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 2、交流:你们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3、揭示课题:《中秋节》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之间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的有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问: 课文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哪些知识? 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4、集体交流反馈。 板书关键词语 中秋节的时间人们的活动 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 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关月亮的诗句 5.再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和文中引用的诗句。三、学习课文第1~3 自然段。 1、课文重点介绍了中秋节的哪些习俗? (赏月,家人团聚、品尝月饼) 2、摸读课文,找出叙述中秋节习俗的段落。 3、找出你觉得最能体现中秋节气氛的词语。 其乐融融: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喜悦气氛中。形容一片欢乐融洽的样子。 4、引导学生对这一段质疑,集体交流解疑。 5、“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是赏月的好时机,那么赏月有何历史渊源呢?请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6、指名反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7、教师小结: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它。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默写生字。 2、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传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有关月亮的故事以及人们吃月饼、过中秋节的意义。 2、联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在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总结全文,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积累优秀诗句。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听写词语。 2、大家收集了哪些与中秋节有关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3、根据大家分享的内容,板书诗句进行赏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二、继续学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2、你还能说出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故事吗? 3、过渡语:同学们,中秋节人么不仅赏月,还一家人团聚,一起吃月饼。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过渡语: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常在月圆之时,思念家人、思念亲人。古代很多诗人都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 请用横线划出课文中的诗句,读一读。 6、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7、小结:和月亮有关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大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寄托着人们对全家团圆、生活美满的向往之情。 8、你还能背诵一首借月抒情的古诗吗?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一背搜集到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和诗句。 3、你的亲人又远在他乡不能回来过中秋节的吗?请给他们写几句话。
6、《国庆节的晚上》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如、国、庆”的读音,认识笔画“撇、点”,在老师指导下描摹“安、火”。
2. 朗读课文练习不加字,不漏字;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文中描写焰火的词句,感受国庆节夜晚的美。
3、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语句想象说话。
教学设计
一、学习生字,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学习生字。
师:前几节课,我们读诗歌,了解了重阳节,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要一同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另一个重要的节日。
(1)拼读音节:guó qìng jié
师:请你自己小声拼读这三个音节,说一说是什么节日。指名拼读à齐读。
(2)师范写“国庆节”,渗透字形结构。
师:看老师来写这三个字(板书:国庆节)
“国”是全包围结构,先写外面,再写里面的“玉”,最后封口。
“庆”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个广字头,里面是个“大”。
“节”,我们已经学过了。一起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该怎么写。
2.借助图片,认识天安门广场,学习生字“安”。
师:十月一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日子。今年的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五十五岁生日,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成了欢庆的海洋。
(1)(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这就是——天安门广场(贴词卡)
(2)(板书“安”的音节),提醒学生“安”这个音节不带声母,直接读。
(3)开火车读字连词。
3.揭示课题,看媒体,激发兴趣。
(1)小结、揭题。
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天安门广场,看一看国庆节的晚上,人们是怎样来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的。
(补全课题:47 国庆节的晚上)齐读。
(2)看媒体,激发兴趣。
请大家仔细看,认真听。
(播放媒体)
师:看得出,你们都很喜欢这些美丽的画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二、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可以每人读一句。
2.反馈读文,整体感知。
(1)第二节请一小组读,第一节请女生读,第三节请男生读。
(师检查正音)
(2)指名交流: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
(随机出示卡片:焰火)指名拼音节,读词语à齐读。
(国庆节的晚上,天安门广场上的焰火非常美丽。)
(3)指导书写生字“焰火”。
看老师写“焰火”这两个字,注意“焰”右下部分的笔顺。
“火”这个字可以怎么记?
3.学习课文第2节。
(1)学生自读第2节,同桌交流。
师:焰火怎么样呢?(出示课文段落)请你仔细读读课文第2小节,把你找到的写焰火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同桌听。
(2)指导朗读写焰火的句子,感受焰火的美。
1)指名交流读有关句子,(提醒学生按着顺序说,段中句子变红)
2)同桌互读,要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逐句指导朗读。
a. 那颜色真是五彩缤纷,红彤彤、绿莹莹、金灿灿……
指名读句,读好表示颜色的词,齐读。
师引读:那颜色真是五彩缤纷——红彤彤、绿莹莹、金灿灿……
师:还有紫莹莹、银闪闪,那么多的颜色,真是说也说不清,讲也讲不完,所以课文中用了六个小圆点这个符号来表示,这就是省略号。(出示省略号,学生跟读)
b. 焰火一个接一个,像一颗颗流星,像一朵朵菊花,像一串串珍珠,像一挂挂瀑布……
男生读句,女生读句。
师引读:焰火一个接一个,像——,像——,像——,像——
各色各样的焰火,真是千姿百态,简直无法全都记下来。于是这儿又用上了——省略号。
师:姿态各异的焰火,让人目不暇接,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再来读好句子,争取把它背出来。
4)引读2、3小节。
是啊,国庆节的晚上,天安门广场上的焰火是这样的美丽——(生读有关句子)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国庆节的晚上真美呀!
(板书:美)
(3)小组合作,记诵佳句。
小组合作,请每人选择一句描写焰火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然后看着图,为大家介绍一下。
(4)赏读诗歌。
国庆节的夜晚,天安门广场上空的焰火如诗如画。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
男、女生读。
4.借助媒体,引导想象,练习说话。
(1)播放媒体
看看这些美丽的焰火还像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5.师引导学生串读全文。
三.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 指导书写。
1) 出示“火”。回忆一下“火”的笔顺。
2) 我的发现。
出示“安、如、女”。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看电脑老师写“安”,注意看清笔顺。
2. 游戏:放焰火。
国庆节晚上的焰火非常漂亮,让我们也来放焰火。请你仔细看,大声地读读焰火的名字。
3. 明年的国庆节,小朋友也可以去看一看焰火,亲身感受一下它的美。
7、第一册《国庆节的晚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准“国、庆、安、门、广、场、如、美”8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庆、安、门、无”。
2 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了解十月一日是我国的国庆节;能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3 学习课文后,能联系生活说说“节日的晚上,你看到的焰火是什么样的”。
重点与难点
1 读准生字的字音。
2 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大胆说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 大家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出示: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1)读句子。
(2)学习生字:国、庆
(3)板书:国庆节
2 对于国庆节,你知道些什么?你是怎么过国庆节的?国庆节的晚上你做过什么?
3 师:国庆节是我国的重要节日,全国人民沉浸在欢度节日的喜庆气氛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补充完整课题)35 国庆节的晚上齐读课题
过渡:国庆节的晚上,我们好多小朋友都会去世纪公园看焰火,那么在首都北京有什么重要的庆祝活动呢?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一边仔细听,一边看课文。
2 交流:国庆节的晚上,在首都北京有什么重要的庆祝活动呢?
出示句子:天安门广场真热闹。焰火非常美丽。)
3 学习生字:安、广、场
(1)正音。
(2)交流记字的好方法。如:女孩子戴顶帽子就安全了的“安”。
(3)天安门广场谁去过,是怎么样的?
4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焰火有多美?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读生字。
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音节多读几遍。
2 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生字。
3 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音:“如”是翘舌音,“声”还是后鼻音;
(2)形:“如”中的第一笔是什么?“呀”口加牙;
(3)叫号游戏复习生字。
(4)射泡泡游戏,读词语。
4 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天安门广场是热闹的还是美丽的?找出句子,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文中的句子,让学生依据的感悟说理由,读句子)
5 指导读句子(穿插在交流中)
师小结:国庆节的晚上,天安门广场上空,各色各样的焰火竞相开放、五颜六色,既热闹,又美丽,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6 读句子: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7 读句子时,进行随机的数量词搭配训练。
8 齐读全文
四拓展想像,练习说话
1 出示句子,读句子:
天空中的焰火像一颗颗流星,像一朵朵菊花,像一串串珍珠,像一挂挂瀑布……
2 你在节日的夜空看到的焰火是怎样的?说给大家听听。
天空中的焰火像,像,又像。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 读词语:国庆、晚上、天安门、广场、热闹、如同、彩色、火星
2 读生字。
3 指导写字:(1)说笔顺,书空;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因为学习课文的时候,国庆节才过了不到一个月,所以学生对国庆节的印象还比较深。通过课伊始的谈话了解到有好多学生都去世纪公园看焰火了。因此通过回忆,利用学生的已知引出课题,让学生知道国庆节是我国的重要节日,全国人民欢庆节日。然后通过过渡语,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在教学时,孩子们注意力很集中,学习兴趣较浓厚。在教学时,我还将文中的数量词搭配对学生进行了训练。
8、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教学重点提示: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建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十五夜望月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婉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
一、朗读这首诗
1、请两名同学朗读这首诗;
2、请全班同学边揣摩诗情画意边进行朗读2遍;
3、老师范读这首诗;
4、全班集体朗读这首诗2遍。
二、教师简介作者
王建字,唐代宗进士。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
三、师生共同分析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四、分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我的思念是圆的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词。
2、朗读训练。
3、展示咏月诗句和自我创作的咏月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中表露出来的浓郁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写作背景、作者
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诗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有感于中国的民族危机回国,开始画画和诗歌创作,1932年7月,被诬陷为阴谋颠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狱。在狱中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解放后,1959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
1983年,诗人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后,内心那淡漠的亲情日益浓郁起来。诗人托今追昔,想到心灵上的挚友和骨肉亲人多年不在身边,有的已经离世,而自己仍活着,自然产生一种沉重而凄惨的孤独。由于诗人自身心境开阔,性格豁达,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二、朗读这首诗
1、学生个人朗读这首诗2遍。
2、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由诗人创作背景入手分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许许多多情感上的东西,诗人渴望团圆,渴望美满。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圆最亮的”诗人由思念到圆月,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月儿常圆吗?不圆时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啊?人们在看月的时候常常会想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激起人们对个人命运的遐思。
诗人由眼前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望亲朋团聚的情感。
3、学生个人朗读这首诗2遍。
4、请同学简述一下这首诗的大意。
5、学生集体朗读这首诗1遍。
三、展示咏月诗名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曹植《怨歌行》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8、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10、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对月》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1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13、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1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
1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16、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17、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送春》
18、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前赤壁赋》
1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四、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十五夜望月〉;
2、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第二课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词。
2、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
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初读课文
1、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预习检查”。
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
教师范读(录音范读)。
学生一齐朗读这首词。
2、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精读课文
(一) 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二)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
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四、研究讨论
1、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2、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3、“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五、作业布置
(一)背诵这首词。
(二)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诗篇,写一首四句以上的咏月小诗。
9、《中秋寻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款、镜、央、桂、乎、傻、执、壶、刚、趣、滩;辨别多音字“累,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丰富的心灵世界,体味清新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观察、想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颔悟,感受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品味清新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品味一个平凡而又重要的道理,生活是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求,就可能得到。
教学重点
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品味清新语言。
突破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起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品诩品句。
教学难点
体验作者神奇的想象力,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过理解人物语言,体会文中蕴藏的哲理。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观察、想象,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夜美景图,有关月亮的知识。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款、镜、央、桂、乎、傻、执、壶、刚、趣、滩;辨别多音字“累,倒”。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一、导言引入课文
1、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章,唱过许多与月亮有关的歌。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亮有关的文章。
2、今天我们将跟随贾平凹去寻找美丽的月亮。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款款地 累累 清清晰晰 玉砌 争执 兴趣 沙滩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学生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并质疑问难。
四、介绍作者
五、分组讨论课文的其本结构
学生自行讨论并回答。
明确:屋中之月——院中之月——沙滩之月 寻月——赏月
六、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书写规律。
2、范写:款、配、傻。
3、学生书写生安,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丰富的心灵世界,体味清新的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贾凹平的散文《中秋寻月》。
3、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质疑。
二、分组讨论课文内宾
引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奶奶说“月亮进来了!”这是为什么?
2、“月亮是属于我们女孩儿的了。”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3、理解“看着天上白光光的月亮,我觉得,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的了,那月亮不就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吗?”
三、弄懂:作者中秋寻月寻到了什么?你又寻到了什么?
展开讨论。
四、拓展阅读
自由阅读与月亮有关的文学作品。
第三课时
☆ 课时目标
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一、把下面的字换个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境( )( )娃( )( )
钢( )( )摊( )( )
二、填空
盼着( )望着( )瞧着( )
三、我会填量词
一( )街 一( )大牌子 一( )公园
一( )游人 一( )电脑 一( )自行车
四、多音字注意组词
( )( )( )( )
累 例
( )( )( )( )
五、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下面句子的
那月亮不就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