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上《28狮子和鹿》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人教版三上《28狮子和鹿》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教学过程:
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③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板书:
28*狮子和鹿
精美别致的角好看坏处
四条细腿难看好处
2、人教版三上《28狮子和鹿》教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教学过程:
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③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板书:
28*狮子和鹿
精美别致的角好看坏处
四条细腿难看好处
3、人教版三上第27课《狮子和鹿》公开课教案
一、课前谈话: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狮子和鹿》这则寓言故事吧!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10页。
1、大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逼近 犹豫 精美别致
撅起 抱怨 使劲一扯
匀称 挣脱 撒开长腿
3、小朋友生字新词掌握得真不错,现在请你快速地默读这个故事,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4、通过这件事小鹿有了怎样的感叹呢?
出示句子: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美丽 难看
(2)让我们一起正确地读读这个句子吧。
三、 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过渡: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鹿角的美丽,哪些地方写了鹿腿的难看呢?请小朋友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并用“——”划出角美丽的句子,用“﹏﹏”划出腿难看的句子。
(一)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1、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美的呢? A、啊B、多么,多么C、精美别致D、欣赏E、美丽的珊瑚
(二)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里感受到难看的呢?A、唉B、太细了C、怎么配得上D、撅、皱
(三)对比读,体会腿的作用
1、(出示两个句子)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鹿角的美丽和鹿腿的难看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比比谁读得更棒!
2、通过小朋友们的朗读,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小鹿对角的欣赏,对腿的抱怨,可是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
师引读第五、六自然段: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鹿不敢犹豫……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过渡:小朋友们,在这危急关头,美丽的鹿角和难看的鹿腿给小鹿带来了什么呢?
板书:送命 逃生
3、怪不得,经历了这次灾难以后,小鹿有了这样的感叹!
A、出示:“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B、可是在这件事发生之前,
他曾那么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齐读)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那么抱怨自己难看的鹿腿,(齐读)出示:“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现在,他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出示:“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说话写话练习
1、此时此刻,你是小鹿,你明白了什么呢?请你把你明白的道理写到纸上去吧!
出示:小鹿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3、师总结:孩子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看待事物。
附板书:美丽 难看
送命 逃生
4、人教新课标三上《狮子和鹿》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词进入,谈话导入。
1.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写两个词语,谁来试试?(美丽 难看)
2.“美丽和难看”,你喜欢哪一个词语呢?为什么?
过渡:有一只小鹿,它又是怎样看待“美丽”和“难看”的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狮子和鹿》的故事。和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110页,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可以了吗?故事中新的词语朋友可真不少,让我们轻轻的开启词语王国的大门,去认识每一位新的朋友。(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过渡:同学们在词语王国中尽情畅游的时候,小鹿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出示:一只小鹿),它迫不及待的想见见大家,给大家讲讲它的故事。
三、从句入手,自主探究。
1.从句入手,朗读感悟。
故事得从“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说起……(板书:角 腿)小鹿对于自己“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谁来?(学生读句子,老师随机课件出示)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①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
②小鹿的身材是多么匀称呀!它还有一对像珊瑚的角。
看一看书上的插图,也去欣赏小鹿那双美丽的角吧!
看见过珊瑚吗?老师把它们也带来了。(播放珊瑚图)
③这些珊瑚给你怎样的感觉?
④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带着喜爱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学生互评)
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可以看出小鹿是多么喜欢自己呀!你也能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吗?
出示句式: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我们的校园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说这句话时小鹿的表情怎样?(小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你觉得这时鹿的心情会怎样?咱们就撅起嘴,皱起眉读的这句话。(指名读)
②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换成: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比较朗读。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①是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板书: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
②在逃脱狮子的追赶时,小鹿的腿有何惊人的表现?你来读读。(指名读 惊险的感觉)出示: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这是四条怎样的腿?(有力、迅速)
而之前炫耀的那双美丽的角呢? 却被树枝挂住了。成了逃生的绊脚石。
③经历了狮口逃生,小鹿深有感触地说——生接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指导读:小鹿此时的心情怎样?在想什么?应怎样读?)
2.积极讨论,引导探究:
①过渡:这次灾难之后,鹿决定锯掉头上那两只美丽的角,同学们讨论一下,小鹿该不该这样做呢?(同桌交流)
②好了吗?说说你们的意见。(指名谈,引导学生说出寓言寓意)
③呼应开头: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还坚持上课初谈到的对这两个词的看法吗?
3.故事总结,感悟道理。
是的,读了《狮子和鹿》的故事,我们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像这样讲故事明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板书:寓言)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学的这个有趣的故事,来自《伊索寓言》,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呢,比如《狼和小羊》、《狐狸和蝉》、《狼来了》等等,请你在课后读一读这本书,老师相信,读完它你一定会变得更聪明的,好吗?
5、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狮子和鹿》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好处。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理解美丽与实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不能过于注重事物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能注重事物的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四、课前准备:
①学生复习《陶罐和铁罐》,思考课文的寓意。
②课文朗读录音带。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①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
②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铁会氧化的资料。
③师生共同回味寓意:铁罐很坚硬,这是铁的优点,但同时又具有会氧化的缺点。陶罐容易碰碎,这是陶制品的缺点,但同时又有不会氧化的优点。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④教师板书课题:狮子和鹿,请学生读题。
⑤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①进行闯关活动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第一关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关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关是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本课寓意。同座同学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做闯关的准备。
②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的准备。
③同座同学开始闯关。一次没有过关,可以练习后再次闯关。
④汇报、交流,展示闯关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可加1颗星,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可加2颗星,参与此文转自淘.教。案网().第三关展示的可加3颗星。
A、愿意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守关员,看他们是否能通过。
B、愿意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互相评议,看哪些地方读得有感情,也可请读书同学自己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读。
C、愿意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说说自己领悟到的寓意。看谁能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说得有理有据。
⑤增设一项特别奖项——“智慧星”:鼓励学生比较《狮子和鹿》与《陶罐和铁罐》的相同之处。
三、拓展练习,引导实践
①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写得写的词句。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③课后找《伊索寓言》读一读。
板书设计:28*、狮子和鹿
鹿角:精美别致差点儿送命
鹿腿:太细、配不上狮口逃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狮子和鹿》教案二》
6、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8、狮子和鹿教案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A案
课前准备
①学生复习这一单元已学课文,想想课文给自己哪些启发。
②根据课文插图制作活动挂图:丛林、池塘为背景,另外用纸画一只鹿并剪下来。
③抄录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的小黑板。
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③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异同。
B案
课前准备
①学生复习《陶罐和铁罐》,思考课文的寓意。
②课文朗读录音带。
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①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
②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铁会氧化的资料。
③师生共同回味寓意:铁罐很坚硬,这是铁的优点,但同时又具有会氧化的缺点。陶罐容易碰碎,这是陶制品的缺点,但同时又有不会氧化的优点。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④教师板书课题:狮子和鹿,请学生读题。
⑤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①进行闯关活动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第一关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关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关是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本课寓意。同座同学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做闯关的准备。
②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的准备。
③同座同学开始闯关。一次没有过关,可以练习后再次闯关。
④汇报、交流,展示闯关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可加1颗星,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可加2颗星,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可加3颗星。
a.愿意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守关员,看他们是否能通过。
b.愿意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互相评议,看哪些地方读得有感情,也可请读书同学自己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读。
c.愿意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说说自己领悟到的寓意。看谁能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说得有理有据。
⑤增设一项特别奖项——“智慧星”:鼓励学生比较《狮子和鹿》与《陶罐和铁罐》的相同之处。
拓展练习,引导实践
①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写得写的词句。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③课后找《伊索寓言》读一读
7、人教版第五册《28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是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七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寓言故事,通过一只鹿在遇狮前与遇狮后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阐明了一个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设计理念】
1.根据特点,抓住特点。是一篇寓言故事,由于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它既有对孩子们理性的思想教育,又是感性的语文课。因此,教学中,紧抓住小鹿对角的欣赏,对腿的抱怨,以及最后为什么改变了看法,不断地循环推进。
2.略中有精,粗中有细。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整体把握“略”处理,重点感悟“精”处理,略与精相辅。因此,在与学生的感悟和交流中寻找“精”的落脚点,力求做到“教”略而“学”不略。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道理的同时,进行诸如朗读、语气词、字词句等多种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力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2.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抓住导读,整体把握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狮子和鹿》,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常是怎么学习略读课文呢?
师:请个小朋友来读阅读提示。[分两步:先(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1、自主读文。
师:要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就得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四字词:精美别致、没精打采、灰心丧气
多音字:匀称、称赞 撒开、撒网 挣脱、挣扎
3、概括故事。
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件出示)谁能借助提示来试一试。
一只鹿原来十分( )自己美丽的角,而( )四条腿长得难看,后来当狮子向他扑来时,难看的腿帮他( ),而两只美丽的角却让他( )。(板书: 鹿角 、鹿腿)
三、合作交流,辨析谁美
1、一辨鹿角和鹿腿谁美?
师:哦,我们来看看书中的鹿怎样评价自己的角和腿,默读3、4自然段,用“——”线画出相关句子。
师:鹿角和鹿腿,你觉得哪个美丽?赞成鹿角美丽的举手,赞成鹿腿美丽的举手。(预设绝大部分同学认为“鹿角美”)为什么?请你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分别指名读出来。大屏幕出示,读一读。
a.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b.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师:这两个句子中藏着小秘密,谁能找到? (末尾都有“!”,一二两句前还有语气词)
(1)欣赏鹿角
师:多美的鹿呀,请看图,说说鹿怎样看自己的角?(欣赏)
师:(出示句子)是啊,他对自己的鹿角很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身材( ),角( ),好像( )。
师:你就是小鹿此时心情如何? (带着这种感情朗读句子)
(2)抱怨鹿腿
师:鹿这么喜欢自己的角,可是看到自己的腿呢?(抱怨)抱怨什么?(太细 )
师:还从哪看出抱怨?(“唉” “撅着嘴,皱着眉” )
师:请带着你的表情和动作演一演,读一读吧!
2、二辨鹿角和鹿腿谁美?
师:正当鹿抱怨腿时危险向他逼近,谁来了? (狮子 )
师:你们都看过《动物世界》里猛兽捕食的场面吧?你想到了哪个词? (危险、紧张、惊心动魄 )
师:是的,现在咱们就去现场看看吧,谁愿意读第六自然段?
师:此时鹿会想些什么?
师:多么丰富的想象力,此时鹿还在欣赏角抱怨腿吗? (没有 )
(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
师:此时,你认为鹿角和鹿腿谁美丽?(举手统计)(预设绝大部分同学认为“鹿腿美”)
四、领悟寓言,内化提升
过渡:(指着板书)刚才你们绝大部分认为“鹿角美”,现在绝大部分同学认为“鹿腿美”,这到底哪个美?
1、小组讨论:请联系生活或者本单元的课文,谈谈你的见解。
2、汇报交流:
预设1:我们学过《矛和盾的集合》,只有矛就不能自卫,只有盾就不能进攻,两者合二为一,就大显神威了。鹿角和鹿腿合起来,就什么也不怕了!
预设2:角和腿各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正确对待……
预设3:《陶罐和铁罐》也是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小练笔
拿出你的笔,把你的心里的话写在你的课堂练习本上。
比如:鹿呀,我想对你说————
4、拓展延伸
师:狮子和鹿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我们还读过很多,你们知道吗?(《乌鸦喝水》、《农夫和蛇》、《狼来了》……)
师:是啊,这些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哲理,《狮子和鹿》一起都起源余一本古老的寓言故事书,《伊索寓言》其中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动物之间,很短小也很有趣,老师希望大家在下课后可以找来看看读一读,相信你们会明白更多的道理。
板书设计:
28* 狮子和鹿
鹿角 鹿腿
(欣赏)(抱怨)
美?
8、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案
○教学目标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 分析故事情节。
② 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 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 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9、人教版三上《金色的草地》教案
《金色的草地》一课是一篇精讲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卡片。
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沟通和合作的活动,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这是新型阅读课堂的新理念。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宗旨,主要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反复地读书,使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有机结合。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引导质疑。
1、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见过的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2、结合学生的介绍,课件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根、茎可入药。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蒲公英有关的课文。板书、齐读课题两遍。
4、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过渡: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能够帮助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读文障碍。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多媒体演示)生字组成的新词,开火车读,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就跟着他读,齐读。
3、(多媒体演示)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齐读。
jìn (使劲) jiǎ(真假) cháo(朝向) fā(发现)
劲 假 朝 发
jìnɡ(劲敌) jià(假期) zhāo(朝霞) fà(头发)
4、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课文写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玩耍,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花。)
过渡:草地本该是绿色的,怎么说是金色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集体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草地会变成金色的?
2、玩中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金色的草地(满地盛开着金色的蒲公英花,毛绒绒的蒲公英种子。)
引导学生谈体会:说说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在这样的草地上做什么?
(2)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3)多媒体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后,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此时兄弟俩的心情。
(4)同桌两位学生根据课文描述表演兄弟俩的玩法。
(5)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兄弟俩的玩法。(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的种子飘散远去的情景。)
师生评议,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
3、指导朗读。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展示吧!有感情地读第一、二自然段。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学习伙伴的话:“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齐读)
思考: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自主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认真地读一读,并加以体会。
(2)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把你刚才在读课文中找到的,说“草地变色原因”的有关句子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请他们提提意见。
(3)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点击多媒体)出示配画句子或段落并指导朗读。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齐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
2、联系全文,说说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3、讨论交流:从课文的哪些地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五、回归整体,体会情感。
师问:同学们,这金色的草地美不美?你们喜不喜欢这有趣的蒲公英?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这金色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赞美之情,齐读课文。(播放轻音乐《山涧》)
板书设计:
2、金 色 的 草 地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开 合
蒲公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课堂练习。(多媒体演示)
(1)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有一天,我( )去钓鱼,发现草地( )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②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2)词语找朋友。
玩耍 绒毛 假装 观察 合拢 花瓣
(huā bàn ) (ɡuān chá ) (wán shuǎ ) (jiǎ zhuānɡ) (rónɡ máo ) (hé lǒnɡ)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再分段读一读。
二、实践活动。
话说蒲公英。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你所知道的蒲公英。
三、识记字形。
1、认读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交流记字方法。
3、学生提出难记的字,老师指导记忆。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寻找规律。
3、重点指导。
容易写错的字:“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并注意和“要”的区别;“绒”的右边是“戎”,不要写成“成”。
不容易写好的字:“假”“钓”“拢”要写得左窄右宽;“劲”“朝”要写得左右均衡;“瓣”字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一些。
4、学生书空。
5、学生在汉语拼音本上抄写要写的字,每字两个,教师巡视指导。要特别强调写字姿势。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准备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花,(你可以用笔写,也可以用笔画,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上的资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10、人教版三上24课《香港,璀璨的明珠》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是分几方面来介绍香港的。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题“香港,璀璨的明珠”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课前播放《东方之珠》歌曲)谁知道这首歌的题目叫什么?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板书:香港)
2、小朋友们,你对香港了解多少?(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有关资料)
3、被英国殖民者侵占了百余年的香港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一个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日子。现在的香港已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著名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一起走近香港,来了解这颗令世人瞩目的“东方之珠”。(出示课题,指名读,正音“璀璨”)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的语句。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4、指名讨论上述问题,从而了解整篇课文的写作思路(总起——分述——总结)
5、默读2——5自然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圈出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或画出每个自然段的重点句。
6、指名交流,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三、深入研读
1、你最喜欢香港的哪个方面?为什么?把你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多读几次。(自由选读2——5自然段)
2、汇报学习成果,随机进行以下教学:
(一)学习“万国市场”。
1、师:香港是国际贸易的中心,繁华的大都市充满了现代气息。别犹豫了,让我们跟随着导游到热闹的“万国市场”去看看!
2、(多媒体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么多商品,让你想到哪些词语?(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谁知道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查词典理解琳琅满目,逐字理解应有尽有、物美价廉)
3、指导感情朗读。
(二)学习“美食天堂”
1、既然是“美食天堂”,有哪些地方的美食?(内地、欧洲、东南亚)
2、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的特点?(一应俱全)一应俱全与第二自然段的哪个词意思相同?(应有尽有)
3、(课件展示美食图片)谁能把这么多的美食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旅游胜地”
1、海洋公园为什么吸引你?(海豚、海狮)
2、瞧,这就是有名的海洋公园。海洋剧场里的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呢!(课件展示海豚、海狮表演的录像)其实,香港的海洋公园里,除了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还有许多动物。百鸟居里有各种各样的鸟,海底世界有许多漂亮的热带鱼,还有海马和鲨鱼呢!
3、海豚和海狮多么可爱呀!读出它的可爱吧!指名朗读。
(四)学习“灯的海洋”
1、逛完了海洋公园,天色渐渐暗了,可香港还不愿过早地安眠,街上大大小小的灯都亮了,瞧——(课件展示香港夜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画面,想到了哪些词语?(灯的海洋)哪些灯把香港变成了灯的海洋?(港湾灯光、马路车灯、霓虹灯)
3、香港的夜色如此之美,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个自然段。(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香港琳琅满目的万国市场,一应俱全的美食天堂,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光彩夺目的灯的海洋。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想)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齐读)为什么称香港为璀璨的明珠?(引导学生从香港是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等方面,体会香港的重要性。)
11、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思路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
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第四、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
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
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具体说:
第一读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
第二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情况,老师通过语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三读就是细读,主要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然后将印象最深的段落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累下来。
第三、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厚积而薄发,我想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把寓言故事当中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用结合,积累这一课当中所学到的道理,那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这样,让孩子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在生活当中真正的意义。
四、说板书
我的板书主要来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