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小喜鹊的两个家》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三年级上册《小喜鹊的两个家》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认读5个字。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自选句子读一读或协议写。
情感目标: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认读2个字。能够把课文读正确。
教学重点:
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
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在北京的四合院里,有一棵大树,书上住着喜鹊一家,有一天挂起了大风,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1小喜鹊的两个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它。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与同学交流学习生字音情况。
3.指名6人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的准吗?
4.自读课文,说说这课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课件)
1.有选择的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撒:读 撒
(2)字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小组内先交流。
队——坠 往——狂 天——跃 至——致 惜——鹊
展 半包围的部分师7画,不要多加一个撇。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选自己写不好,记不住的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1.写生字各3个。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 小喜鹊的两个家
撒 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2.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3.自选句子读一读或协议写。
4.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过程 :
一、认读字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喜鹊 狂风 鸟巢 柔弱 坠落 幸存 撒娇
关心备至 展翅高飞 跳跃不止
自己读——同桌互读——个别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一棵大树上住着喜鹊一家,有一天刮起了狂风,会发生什么事呢?
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发生了什么事?生简单说说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1)小喜鹊有哪两个家?
(2)她怎么会把过奶奶的家当成自己的家?
(3)为什么晚上会回到奶奶家过夜?等
4.请你认真的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如果下面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了就不再回答。
5.思考小喜鹊有哪两个家。追问:小喜鹊怎么会有两个家?
生:思考并回答。
6.回答她怎么会把郭奶奶的家当成自己的家?
(1)读第3自然段,体会郭家母女精心喂养小喜鹊,使小喜鹊对他们有了感情。
(2)请你在读读郭家母女精心照顾小喜鹊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师:郭家母女那么精心照顾小喜鹊,小喜鹊伤好以后会怎么做呢?读第5自然段,个别说一说。
7.读一读,比较不同:出示句子(课件)
(1)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他们面前。
(2)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他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3)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他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会撒娇的孩子。
先读一读——说说不同——体会读第三个句子
三、师:这篇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试着背诵3或5 自然段。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或抄一抄。
四、课外扩展。
搜集有关“小鸟使人类朋友的图片或故事
五、作业。
必做题:抄写生字并组词
选做题
1.比一比,组词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大树上
小喜鹊的两个家
郭奶奶家
课后反思:
由于课文浅显易懂,所以没有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体会小喜鹊和郭奶奶一家的深厚感情.老师适时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三年级上册《小喜鹊的两个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认读5个字。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自选句子读一读或协议写。
情感目标: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认读2个字。能够把课文读正确。
教学重点:
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
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在北京的四合院里,有一棵大树,书上住着喜鹊一家,有一天挂起了大风,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1小喜鹊的两个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它。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与同学交流学习生字音情况。
3.指名6人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的准吗?
4.自读课文,说说这课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课件)
1.有选择的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撒:读 撒
(2)字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小组内先交流。
队——坠 往——狂 天——跃 至——致 惜——鹊
展 半包围的部分师7画,不要多加一个撇。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选自己写不好,记不住的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1.写生字各3个。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 小喜鹊的两个家
撒 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2.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3.自选句子读一读或协议写。
4.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过程 :
一、认读字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喜鹊 狂风 鸟巢 柔弱 坠落 幸存 撒娇
关心备至 展翅高飞 跳跃不止
自己读——同桌互读——个别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一棵大树上住着喜鹊一家,有一天刮起了狂风,会发生什么事呢?
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发生了什么事?生简单说说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1)小喜鹊有哪两个家?
(2)她怎么会把过奶奶的家当成自己的家?
(3)为什么晚上会回到奶奶家过夜?等
4.请你认真的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如果下面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了就不再回答。
5.思考小喜鹊有哪两个家。追问:小喜鹊怎么会有两个家?
生:思考并回答。
6.回答她怎么会把郭奶奶的家当成自己的家?
(1)读第3自然段,体会郭家母女精心喂养小喜鹊,使小喜鹊对他们有了感情。
(2)请你在读读郭家母女精心照顾小喜鹊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师:郭家母女那么精心照顾小喜鹊,小喜鹊伤好以后会怎么做呢?读第5自然段,个别说一说。
7.读一读,比较不同:出示句子(课件)
(1)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他们面前。
(2)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他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3)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他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会撒娇的孩子。
先读一读——说说不同——体会读第三个句子
三、师:这篇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试着背诵3或5 自然段。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或抄一抄。
四、课外扩展。
搜集有关“小鸟使人类朋友的图片或故事
五、作业。
必做题:抄写生字并组词
选做题
1.比一比,组词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大树上
小喜鹊的两个家
郭奶奶家
课后反思:
由于课文浅显易懂,所以没有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体会小喜鹊和郭奶奶一家的深厚感情.老师适时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三年级上《小喜鹊的两个家》教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课文内容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
2. 选择3、5 段中的一段背诵。
3.学生在课件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升华情感,从而有感情朗读。
4.通过抓重点词、想象、比较等方法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类的友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类的友好。
教学难点:
1、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类的友好。
教学策略: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仅仅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词语。
媒体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小喜鹊、郭奶奶、鸟笼、鸡蛋、撒娇、
关(怀)备(至)、(展)翅(高)飞、跳(跃)不(止)。
【为学习课文打基础。】
二、讲授:
(一)整体感知
师: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用词说句子。
媒体出示:狂风、刮断、死了、坠落、柔弱、幸存。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感悟
学习第二段:
师:看来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情景吧。
1、自读,谈感受。
师:请你轻声读这句话,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抓重点词语理解。(柔弱、幸存)
柔弱看图理解。
媒体出示:柔弱(出图理解)
师:你能说说“柔弱”的意思吗?
师:请你结合句子想想“幸存”的意思。
2、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师:在这两个词的引领下,请你边读这句话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师: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有引导性的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师:看到这种情况,大喜鹊围着可怜的孩子,拼命的拍打着翅膀,叫个不停,你就是大喜鹊你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进行适当评价。
第三自然段:
师:郭奶奶和女儿是怎样对待小喜鹊的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来。
1、 理解重点词,有感情朗读。
重点词(每天、漂亮、鸡蛋、小米)
师:都来读读,你感受到什么了?
师:你抓住了关键词来理解,你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出示:
(1)小喜鹊生病了,她们( )……
(2)小喜鹊( ),她们( )。
2、 展开想象,理解课文。
师: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照顾远远不止,开动你的脑筋想想她们还会怎么做呢?
师:通过想象,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郭奶奶和女儿对小喜鹊的是那么的好,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关怀备至。
板书:关怀备至
师:“关怀备至”什么意思?
1、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展开想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郭奶奶对小喜鹊关怀备至。】
师:难怪那只大喜鹊经常停在郭奶奶家门前的大树上,唧唧喳喳地叫呢!这时它会说…—
媒体出示:大喜鹊( )地叫:“( )”
有感情朗读本段。媒体使用:配乐。
师:大喜鹊把家重新建好,小喜鹊养好了伤,那么小喜鹊该回家住了是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习第五段:
1、 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本段。
师:前面的内容大家学得特别好,这回请你根据自学提示,希望你们能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进步。
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本段,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2、互相说说自己的体会。
出示:对比句。
【通过对比句子更好的体会课文的感情,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根据交流的情况,展开教学
①第一句话
抓重点词语:跳跃不止、立即等。
对比句子体会。
师:快看,活波的小喜鹊飞来了!它把我们的句子挡住了一部分,请你自己读读挡住后的部分。
师:它们又飞走了,我们一起读读现在的句子。
师:读了小喜鹊飞来和飞走时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师:运用好语言可以使大家更加深刻的体会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在今后的作文中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词句使我们的作文更加感人。
②学习第三句。(一…就)
③这段话都是围绕着那个意思写的?
师:这些说明了小喜鹊把郭奶奶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可以说它们亲如一家。
板书:亲如一家。
④有感情朗读本段。
师:请你朗读第五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整体回顾
师:这件事以后,小喜鹊就有了两个家,是那两个家?它怎么会有两个家呢?
师:正因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关怀备至,小喜鹊才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是因为爱让小喜鹊有了两个家。
板书:爱
师:其实像这样感人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我们对鸟儿的关爱,小鸟也对我们人类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媒体配乐 出示:人与动物关系的资料。
其实不论是小鸟,还是其他动物都是我们人类亲密的朋友,我们人类应该是动物信赖的伙伴。就像这首歌唱的那样,让我们把爱给传递给动物朋友,并且永远永远地传递下去。
【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
4、三年级《小喜鹊的两个家》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2.自选句子读一读或写一写。
情感目标:
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背诵。
3.自选句子读一读,写一写。
4.激发写字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写字。
教学难点:
把字写得正确、规范、整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
二、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检查背诵课文3或5自然段。
引导:一只小喜鹊掉到了地上,被好心的郭奶奶带回了家,郭家母女对小喜鹊关怀备至请你背一背描写郭家母女关心、爱护小喜鹊的自然段。
从此,小喜鹊就离不开郭家母女了,小喜鹊都是怎样做的,你再背一背。
三、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
狂 刮 弱 存 至 展 跃 止 撒 跳 蛋
2.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合体字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 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存 至 止 可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也可以按笔画或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
注意:撒、坠、巢的读音
3.指导书写。
展:被包围部分是7画,不要在竖提旁边加一撇。最后两笔是撇、捺。
存:书写时注意“丨”、“子”的位置。
跃:右边是“夭”不是“天”
4.写生字。
要求:
A.从整体上去观察一个字,观察时,要用心地把字形记在心里,然后一气呵成,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B.写好后,要对照范字进行自我反馈,要争取每写一个字都有所进步。
四、完成课后习题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3个生字,希望大家记住所学生字,并能运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或“我知道的益鸟”为题写稿,向板报组投稿。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读或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
11 小喜鹊的两个家
展 撒
第二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理念:
课文学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在学习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自学,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真正原因。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话能力。
4.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以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
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以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难点:
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真正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小喜鹊的两个家》,请同学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喜鹊有两个家
师:同学们你们有几个家呀?
生:一个
二、整体感知
师:奇怪了,小喜鹊怎么会有两个家呀?它到底有哪两个家呀?请同学快速读课文后告诉我答案。
生:一个是大喜鹊建的鸟巢,也就是它自己的家;一个是郭奶奶的家。(师板书:郭奶奶的家、小喜鹊自己的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书读得真仔佃!一下就找到了答案。下面谁再来说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使小喜鹊本来有自己的家――鸟巢了,怎么还会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自己的家?
(一天,狂风刮断了树枝,鸟巢从树上掉下来,三只柔弱的小喜鹊坠落到地上,其中两只当场就死了,只有一只幸存。被郭奶奶发现后,救回了家并对它关怀备至,使小喜鹊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狂风过后小喜鹊的家被破坏成什么样了吗?(指名说)
生:散了、烂了。
师:假如你在现场看到这种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特别伤心、特别难过
师:那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生:立刻把小喜鹊救回家。
师: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同学们如果你们看到这种现象是不是也会这样做呀?
生:是
师:那好,带着你的感情出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是怎么做的?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指名读)
师:郭奶奶也跟你们的做法一样,把小喜鹊带回了家。下面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把小喜鹊带回家后是怎样照顾它的?请你在书上画下相关的句子(生自读)谁来说说。
生:1.买漂亮的鸟笼;2.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它;3.把长大的小喜鹊放飞。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郭奶奶给小喜鹊买了一个什么样的鸟笼呀?
生:特别大、特别好、特别漂亮。
师:它怎么个漂亮?
师:你们再想象一下郭奶奶平时是怎样照顾小喜鹊的?(提示:那么柔弱的一只小喜鹊在笼子里呆着多孤单呀,郭奶奶会跟它说什么呢?在喂小喜鹊吃食时又会对它说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照顾非常好、非常周到。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那好,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一下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好到什么程度?
生:关怀备至。
师:你能给我们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吗?(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关怀备至”这个词,郭奶奶对小喜鹊怎么“关怀备至”了。
生:对小喜鹊特别的关心,特别的好,什么都为它想到了(吃的,喝的,住的,还陪它聊天)。
师:你觉得谁对你关怀备至呀?
师:带着你的感情再给我们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
过渡:
师:小喜鹊在郭奶奶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地长大了,于是她们就把小喜鹊放飞了,小喜鹊找到了妈妈,回到了自己的新家,心情多么高兴呀!请你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读读第四段。(学生出声自由读课文)
四、体会小喜鹊对人的友好
师:小喜鹊回到了自己的家,但是它忘记了郭奶奶一家人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呀?同学们快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
1.读一读,比一比,体会他们的不同。
①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
②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③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2.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写的具体,生动。)
3.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小喜鹊与郭家母女的亲密程度。)
提示:①抓词体会。“立即”“跳跃不止”“撒娇”
②抓句子体会。“欢快地跳跃不止”、 “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方法:想象一下你躺在妈妈怀里撒娇是个什么样子呀?)
生: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师:你能读读第③句让我们也体会一下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好,就像一家人一样吗?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第③句。
师:文中还有没有说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好的句子,谁来给我们说说?
生:郭奶奶的女儿上班时,小喜鹊会跟随着她;郭奶奶的女儿下班回到家时,有时小喜鹊会在门口叫喳喳地迎接她。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一谈吗?(比如:你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你送到学校,放学时又把你接回家。)
生:小喜鹊和郭奶奶一家很亲密。
师:你来给我们读读吧!
师:同学们也来读读体会一下他所说的。
师:还有没有。
生: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
师:小喜鹊为什么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呀?[]
生1: 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
生2: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了。
……
师:你真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孩子,把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了, 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说的真好!
4.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小喜鹊为什么会与郭家母女相处的这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体会人对小喜鹊好,小喜鹊也会对人好,因为动物也是通人性的。)
5.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对小喜鹊的关爱?
①小喜鹊受伤了,郭奶奶把它救回家;②为小喜鹊买鸟笼,喂它小米和鸡蛋;(师:这些是最有营养的东西呀,也许平时郭奶奶自己都不舍得吃,今天为了受伤π∠踩狄材贸隼戳恕#鄞笙踩翟谠吹哪强么笫魃嫌衷炝艘桓鲂录摇#ㄊΓ和嵌哉庖惶蹩赡芑崽岢鲆晌柿耍饩涓棠潭孕∠踩档暮妹还叵笛剑课颐窃僮邢赶胍幌耄导噬嫌忻挥泄叵担锤颐撬邓担可河校棠倘绻孕∠踩挡缓茫笙踩稻筒换嵩僭谠吹牡胤阶鑫蚜恕#芤豢吹焦夷概突岱傻剿敲媲埃静恢梗虎莨棠痰呐习啵∠踩祷岣孀派习啵掳嗷嵩诿趴谟樱唬ㄊΓ盒∠踩岛凸夷概敲辞酌芤泊硬嗝嫠得髁斯夷概孕∠踩档暮谩#尥砩显诠棠碳夜埂#ㄊΓ盒∠踩稻龅迷诠棠碳夜拱踩呕峄毓棠碳夜鼓兀咳绻棠潭运缓茫簿筒换峄乩戳恕#?/P
五、总结全文
师:回到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小喜鹊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谁来说说?
师总结:就是因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关爱,使得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产生了感情,才和郭奶奶一家相处的那么友好,小喜鹊才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才使得它有了两个家。从而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鸟共处的合协画面。
六、写作
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作为小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去关爱它们呢?请你以《关爱----》为题,范围: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关爱动物、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关爱自然等。展开思维的翅膀,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字数(300字左右)。
板书:
11 小喜鹊的两个家
关爱
郭奶奶一家 小喜鹊一家
友好相处
5、三年级《小喜鹊的两个家》教学设计
《小喜鹊的两个家》教学设计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喜鹊的两个家》教学设计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小喜鹊的两个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
能力目标:
1.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类的友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懂得在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类的友好。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你们见过喜鹊吗?喜鹊长什么样呀?老师课前也准备了一些关于喜鹊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那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你们喜欢小喜鹊吗?(喜欢)那么上课的时候,就请们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能做到吗?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小喜鹊的两个家》,请同学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喜鹊有两个家。
师:同学们你们有几个家呀?
生:一个。
二、整体感知。
师:奇怪了,小喜鹊怎么会有两个家呀?它到底有哪两个家呀?请同学快速读课文后告诉我答案。
生:一个是大喜鹊建的鸟巢,也就是它自己的家;一个是郭奶奶的家。(师板书:郭奶奶的家、小喜鹊自己的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书读得真仔佃!一下就找到了答案。下面谁再来说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使小喜鹊本来有自己的家――鸟巢了,怎么还会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自己的家?
(一天,狂风刮断了树枝,鸟巢从树上掉下来,三只柔弱的小喜鹊坠落到地上,其中两只当场就死了,只有一只幸存。被郭奶奶发现后,救回了家并对它关怀备至,使小喜鹊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狂风过后小喜鹊的家被破坏成什么样了吗?(指名说)
生:散了、烂了。
师:假如你在现场看到这种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特别伤心、特别难过。
师:那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生:立刻把小喜鹊救回家。
师: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同学们如果你们看到这种现象是不是也会这样做呀?
生:是
师:那好,带着你的感情出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是怎么做的?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指名读)
师:郭奶奶也跟你们的做法一样,把小喜鹊带回了家。下面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把小喜鹊带回家后是怎样照顾它的?请你在书上画下相关的句子(生自读)谁来说说。
生:①买漂亮的鸟笼;
②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它;
③把长大的小喜鹊放飞。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郭奶奶给小喜鹊买了一个什么样的鸟笼呀?
生:特别大、特别好、特别漂亮。
师:它怎么个漂亮?
师:你们再想象一下郭奶奶平时是怎样照顾小喜鹊的?(提示:那么柔弱的一只小喜鹊在笼子里呆着多孤单呀,郭奶奶会跟它说什么呢?在喂小喜鹊吃食时又会对它说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照顾非常好、非常周到。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那好,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一下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好到什么程度?
生:关怀备至。
师:你能给我们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吗?(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关怀备至”这个词,郭奶奶对小喜鹊怎么“关怀备至”了。
生:对小喜鹊特别的关心,特别的好,什么都为它想到了(吃的,喝的,住的,还陪它聊天)。
师:你觉得谁对你关怀备至呀?
师:带着你的感情再给我们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
过渡:师:小喜鹊在郭奶奶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地长大了,于是她们就把小喜鹊放飞了,小喜鹊找到了妈妈,回到了自己的新家,心情多么高兴呀!请你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读读第四段。(学生出声自由读课文)
四、体会小喜鹊对人的友好。
师:小喜鹊回到了自己的家,但是它忘记了郭奶奶一家人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呀?同学们快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1.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他们的不同。
①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
②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③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2.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写的具体,生动。)
3.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小喜鹊与郭家母女的亲密程度。)
提示:①抓词体会。“立即”“跳跃不止”“撒娇”
②抓句子体会。“欢快地跳跃不止”、 “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方法:想象一下你躺在妈妈怀里撒娇是个什么样子呀?)
生: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师:你能读读第③句让我们也体会一下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好,就像一家人一样吗?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第③句。
师:文中还有没有说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好的句子,谁来给我们说说?
生:郭奶奶的女儿上班时,小喜鹊会跟随着她;郭奶奶的女儿下班回到家时,有时小喜鹊会在门口叫喳喳地迎接她。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一谈吗?(比如:你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你送到学校,放学时又把你接回家。)
生:小喜鹊和郭奶奶一家很亲密。
师:你来给我们读读吧!
师:同学们也来读读体会一下他所说的。
师:还有没有。
生: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
师:小喜鹊为什么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呀?
生1: 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
生2: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了。
师:你真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孩子,把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了, 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说的真好!
4.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小喜鹊为什么会与郭家母女相处的这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体会人对小喜鹊好,小喜鹊也会对人好,因为动物也是通人性的。)
5.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对小喜鹊的关爱?
①小喜鹊受伤了,郭奶奶把它救回家;
②为小喜鹊买鸟笼,喂它小米和鸡蛋;(师:这些是最有营养的东西呀,也许平时郭奶奶自己都不舍得吃,今天为了受伤的小喜鹊也拿出来了。)
③大喜鹊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又造了一个新家。(师:同学们对这一条可能会提出疑问了,这句跟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好没关系呀?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实际上有没有关系,谁来给我们说说?生:有,郭奶奶如果对小喜鹊不好,大喜鹊就不会再在原来的地方做窝了。)
④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跳跃不止;
⑤郭奶奶的女儿上班,小喜鹊会跟随着上班,下班会在门口迎接;(师:小喜鹊和郭家母女那么亲密也从侧面说明了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
⑥晚上在郭奶奶家过夜。(师:小喜鹊决得在郭奶奶家过夜安全,它才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呢?如果郭奶奶对它不好,它也就不会回来了。)
五、总结全文。
师:回到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小喜鹊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谁来说说?
师总结:就是因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关爱,使得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产生了感情,才和郭奶奶一家相处的那么友好,小喜鹊才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才使得它有了两个家。从而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鸟共处的合协画面。
六、激发情感。
师:《小喜鹊的两个家》这一课是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
师:那么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使你明白了什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爱动物,因为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身;人类对动物好,动物也会对人好……)
师:课文学完了,你想对小喜鹊说点什么?师:你想对郭奶奶说点什么?
师: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板书:
11 小喜鹊的两个家
关爱
郭奶奶一家 小喜鹊一家
友好相处
6、三上《小喜鹊的两个家》教学设计
北京版三上《小喜鹊的两个家》教学设计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京版三上《小喜鹊的两个家》教学设计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认读5个字。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自选句子读一读或协议写。
情感目标: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认读2个字。能够把课文读正确。
教学重点: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在北京的四合院里,有一棵大树,书上住着喜鹊一家,有一天挂起了大风,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1小喜鹊的两个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它。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与同学交流学习生字音情况。
3.指名6人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的准吗?
4.自读课文,说说这课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课件)
1.有选择的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撒:读 撒
(2)字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小组内先交流。
队——坠 往——狂 天——跃 至——致 惜——鹊
展 半包围的部分师7画,不要多加一个撇。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选自己写不好,记不住的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1.写生字各3个。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 小喜鹊的两个家
撒 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2.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3.自选句子读一读或协议写。
4.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从第3、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教学过程 :
一、认读字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喜鹊 狂风 鸟巢 柔弱 坠落 幸存 撒娇
关心备至 展翅高飞 跳跃不止
自己读——同桌互读——个别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一棵大树上住着喜鹊一家,有一天刮起了狂风,会发生什么事呢?
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发生了什么事?生简单说说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1)小喜鹊有哪两个家?
(2)她怎么会把过奶奶的家当成自己的家?
(3)为什么晚上会回到奶奶家过夜?等
4.请你认真的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如果下面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了就不再回答。
5.思考小喜鹊有哪两个家。追问:小喜鹊怎么会有两个家?
生:思考并回答。
6.回答她怎么会把郭奶奶的家当成自己的家?
(1)读第3自然段,体会郭家母女精心喂养小喜鹊,使小喜鹊对他们有了感情。
(2)请你在读读郭家母女精心照顾小喜鹊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师:郭家母女那么精心照顾小喜鹊,小喜鹊伤好以后会怎么做呢?读第5自然段,个别说一说。
7.读一读,比较不同:出示句子(课件)
(1)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他们面前。
(2)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他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3)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他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会撒娇的孩子。
先读一读——说说不同——体会读第三个句子
三、师:这篇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试着背诵3或5 自然段。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或抄一抄。
四、课外扩展。
搜集有关“小鸟使人类朋友的图片或故事
五、作业。
必做题:抄写生字并组词
选做题
1.比一比,组词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大树上
小喜鹊的两个家
郭奶奶家
课后反思:
由于课文浅显易懂,所以没有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体会小喜鹊和郭奶奶一家的深厚感情.老师适时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7、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
人生需要掌声,掌声是对我们的认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犹豫、赦免、稚拙”等词语的意思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1.用开火车读、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2.用小组赛PK赛的形式识记字形。
教学流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掌声》和《一节特殊的课》两课文,同学们可以尽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自学生字。争当记字“小明星”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
2.组内交流,互学互助 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 互考认字,互助组词
3.汇报展示,多元认读
(1)生汇报字词(师板书)
(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
(3)抢答词语的意思(优者奖星)
4.板前检测,认字注音
(1)开火车式给读字注音
(2)学生
5.识记字形,争夺明星
(1)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2)评出“记字小明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找出易错的字“圈、英、刷”
(2)书写时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在写字本上
四、作业,书写写字书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1:2-4;5-6;7)。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知道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理解生词意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
1、小英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
2、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出示:“说也奇怪……” 9)小英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小英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的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小英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 (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小英怎样了?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齐读。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给她的老师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出示: (1)、指名读。读课文就应该这样,把自己放进课文中读。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 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课后小记: 1、本课的教学设计参照颜宏京老师的设计,我觉得能抓住主线,突出重点,主要抓住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小英的神态及心理,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就是抓住了本文的主干。另外在讲课时要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2、存在的一些遗憾,学生感悟到小英的前后变化,从自卑、忧郁、胆小到开朗、自信、勇敢,但在感悟后需要通过朗读来加以巩固,在课堂上读的时间总觉得不到位,似乎意犹未尽啊。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掌声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 鼓励 尊重
以上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能够有所帮助。需要了解更多知识,关注本网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掌声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掌声教案
小学语文掌声的说课稿 小学语文掌声教材分析
《花钟》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丑小鸭》练习作业
三年级语文《望洞庭》教案
8、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A案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B案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
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a、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b、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b、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c、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b、交流学习收获。
c、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a、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b、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9、三年级上册《布勒门的音乐家》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
2.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趣味,体会动物们团结合作、自立自强、机智勇敢地战胜邪恶势力、开创美好生活的品质。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绘声绘色地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动词展开想象来体会课文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明白美好的生活要用勇气和智慧去抗争、奋斗,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重难点分析:
探究四个伙伴赶走强盗的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德国不来梅市政厅前音乐家雕塑图,告诉学生:在德国不来梅市政厅广场上,有一个奇妙的动物铜像,你瞧,看到这个雕像,你想说些什么?
过渡:不来梅市的居民们雕塑这个铜像,它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寓意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布勒门的音乐家》,相信你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情趣,通过质疑,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
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笔圈出不熟的字词,读完课文时再将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抽段检查朗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动物们赶跑强盗的事。)小动物们两次赶跑强盗,第一次是怎样赶跑的?(吓跑)第二次是怎样做的?(打跑)
三、品读感悟,体会小动物的聪明、勇敢、团结。
(一)吓跑强盗
小动物们是怎样吓跑强盗的呢?谁能将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并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找到吓跑强盗的句子:驴子趴在窗台上,狗跳到驴背上,猫爬到狗身上,公鸡飞到猫头上,“一、二!”大家一齐大叫起来,然后,它们从窗户闯进屋去。
引导学生找出吓跑强盗的动词:趴、跳、爬、飞、叫、闯。
驴子趴、狗跳、猫爬、公鸡飞,你觉得这几个动词用得恰当吗?
这个办法巧妙吗?你能联系这些动词说一说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强盗呢?你对强盗的印象是什么?在这篇课文里,强盗是什么样的?小动物们能团结一心,将强盗吓跑,真的是太了不起,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动物?
播放视频
你能将当时的情景读出来吗?
(二)赶跑强盗
总结学习上段的方法,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本段。
在学生找出赶跑强盗的动词后,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文,一方面感受用词的精妙,一方面体会小动物的勇敢。
强盗说的话:先引导学生将强盗说的话找出来,再想象强盗说话时的神态、语气,读出来。
将强盗的话与小动物打跑强盗的动词联系起来,理解强盗所说的用长指甲抓、用刀砍、用木棍乱打、法官高声喊道指什么。
四、课外拓展
1、小动物们的精神不仅让我们十分敬佩,德国不来梅市的居民也很喜爱并敬佩他们,为了纪念他们,当地人还专门在市政厅前雕塑了一座铜像。学完这篇课文,你知道这座铜像的寓意了吗?它在时刻告诉人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2、介绍《格林童话》。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它是一个童话故事,出自《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德国的童话搜集家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俩搜集整理的,里面还有很多童话故事,有《灰姑娘》、《白雪公主》,你还读过《格林童话》里的哪些故事?
五、好书推荐
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
10、三年级上册《日记两则》教案
教材简析:
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喜欢观察的小朋友在外婆家玩耍时,看见母鸡孵小鸡,产生了观察的欲望。第二天他仔细而有耐心地观察小鸡出壳,并及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属于“批读课文”,本课的旁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如何写日记。
教学要求:
1、知识能力:学会9个生字,借助旁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日记。
2、过程方法:对比法、交流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日记的内容,并学习写日记的格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母鸡孵小鸡课件。
2、了解小鸡等小动物繁殖的过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则日记,并学习日记的格式。
3、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细心观察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同学们,瞧,大母鸡在干什么?
2、讨论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3、导入新课: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里有几个生字。想一想,你怎么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它们。
2、出示生字卡,挑学生认读,并分享自己的心得。
3、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明媚:阳光明亮、美好、可爱。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又感兴趣。
硬喙:本课指小鸡的嘴。
注视:集中所有注意力认真地看。
4、学习第一则日记
1、认识日记的格式与写法。
(1)师范读。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平常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3)再次认识写日记应注意的格式。
2、学习日记的内容。
(1)这则日记作者写作的时间与天气情况你知道吗?
(2)哪些句子具体说明当时天气晴好?
(3)你知道这只芦花母鸡怎么啦?你是怎么知道的?
(4)你见过母鸡孵小鸡吗?小鸡怎么出世的吗?
3、讨论交流
学习了这则日记,你想给小作者一个怎样的评价?(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总结。)
5、作业
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写日记格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第二则日记,巩固写日记的格式。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写日记的格式。
2、听写词语
明媚 剥皮 观摩 微弱 艰难 动静
二、借助批注,仔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了解这则日记写了什么内容?
(“我”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1)、默读课文,用“﹏”画出作者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句子。
(2)、小组交流。
(3)、课件出示与以上内容相对应的画面。
(4)、全班讨论: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5)、出示“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蛋壳才能活。”这句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6)、把你最大的收获说给我们听一听。
三、小结:
小鸡出壳这一件小事情也这么有趣!看了日记,我们仿佛听见了小鸡“嗒嗒”的啄壳声音,仿佛看见了小鸡那尖尖的嘴,湿漉漉的脑袋……这都是小作者用他的笔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和想到的写出来,给我们带来的享受。同学们,热爱生活,认真观察生活吧,我们也一定能写出这么有趣的文章。
四、拓展延伸:
1、翻开“自己阅读园地”,读一读两位作家谈写日记地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写一则200字左右的观摩日记。
板书设计:
芦花鸡——孵小鸡
第一则
小作者——感兴趣
日记两则
听到
第二则 仔细观察 看到 小鸡出世
想到
11、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2、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
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2、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同学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
舌头尝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
读自身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同学练习,教师检查同学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
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同学练读,指导同学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同学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同学: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4、同学选读,选自身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括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扮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同学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2、交流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12、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背诵古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释题
1、读题
2、简介诗人杜牧
(二)识记生字字音
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2、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六)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三、学习诗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义
2、指导书写
四、实践活动
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听,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五、作业
课后我会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