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年级下《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三年级下《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三年级下《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文中率真质朴的童话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插图和文章细节,感受安徒生小时候家庭生活虽然艰辛,但乐观的父母让家中充满了温馨,充盈着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多积累童话语言,体会安徒生小时候的生活感受。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非常喜欢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的作品,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童年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安徒生童年时居住的破旧的小房子)

2、同学们请看,安徒生就出生在这个窄小破旧的小屋里,这个家庭会给他留下什么样的童年回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3、导入新课,出示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名词。

如:地名-----欧塞登,人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对于这些地名和人名反复朗读加强记忆)

对”拉封丹”和“霍尔堡”这两个人和《天方夜谭》这本书可略做介绍。

三、再读课文,感悟作品。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说说安徒生的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点拨、归纳。如:窄小、破旧、贫穷、温馨、美好、有生机等等。

四、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找一找文中的那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些句子一带而过,有些要细细品味。学生谈到父亲、母亲时教师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感悟形象)

可以重点感受以下语句:

涉及到父亲的:

1、好在墙上挂满了画,抽屉里也满是漂亮的玻璃杯和装饰品。门的镶板上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现在想想,那对我来说犹如一个画廊。

(抓住“画廊”这个词展开联想,想象那间破旧的小屋的另一番情景,让学生描述。)

脑中有了画面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引导学生猜想画廊是谁的杰作?

2、父亲汉斯。安徒生非常爱我。每到他的休息日----星期天,他都会用整天的时间给我做玩具和画图画。到了晚上,他还常常给我大声朗读拉封丹、霍尔堡的作品和《天方夜谭》里的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只有这时候才能见到父亲的笑容。

(可以从孩子的角度谈父亲给安徒生的启蒙。

你喜欢安徒生的父亲吗?为什么?)

3、我可怜的父亲,美梦从没成真,可也从未忘记过去。记得有一次,一个文法学校的学生来订做一双新鞋当看到他的课本时,父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他深情地对我说:“这也是我应该走的路!”那个晚上,父亲再没有说什么。

(这句话可抓住“我可怜的父亲,美梦从未成真,可也从未忘记过去。”这句话拓展:父亲有一个梦,---------------------来感受他的父亲有美好的追求。)找学生读出对父亲的爱,(齐读,教师指导朗读)

涉及到母亲的:

1、我们与邻居家之间隔着的排水沟有个土箱子,里面种着香葱和西芹。这就是妈妈的花园。

(让学生围绕“妈妈的花园”谈谈自己的理解,感悟妈妈的心境。)

2、妈妈总跟我说,我比她小时候幸福多了。它是把我当成贵族的孩子来抚养的。

(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安徒生的父母给了他那些财富?)

找学生读出对母亲的爱,(齐读,教师指导朗读)

美读全文。

五、拓展、练笔。

像安徒生那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表达:

童话是童年的梦,他的童年-----------------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填写)出示课后的一段话。

激励学生读一读安徒生的自传《我的童话人生》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文本细读:

这篇文章节选自安徒生的自传《童话人生》第一章。通过对童年生活场景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小时家庭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乐观以及对作者深挚的爱。

安徒生用他特有的质朴率真的语言,描绘了他的童年时光,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乐观与自信,亲情与关爱。他们的生活是艰辛的,住所“窄小破旧”,“整个空间几乎都被作坊和我睡觉的床占据了”;父亲尽管很聪明,并有着诗歌天分,但生活所迫,只能做个修鞋匠;“母亲就穿上只有去领圣餐时才穿的那身褐色印花棉布衣服,这是那些年她最好的一件长服”。但父母亲却仍然乐观自信的生活着,墙上、门的镶板上满是画,“犹如一个画廊”,既包含了对孩子的爱,又见父亲、母亲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我们与邻居家之间隔着的排水沟有个土箱子,里面种着香葱和西芹。这就是妈妈的花园”,寥寥数字,母亲的雅趣、对生活的向往立时呈现。 “父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他深情地对我说:“这也是我应该走的路!”生活所迫只能修鞋维持生计,但心中的渴望仍在。而父母在坚强的承受着生活艰辛的同时,充满了对孩子的挚爱。“她是把我当成贵族的孩子来抚养的”、“父亲每到他的休息日都会用整天的时间给我做玩具和画图画”、“冬天的晚上,父亲给我读书,做玩具;夏天,几乎每个星期天,他都带我去林间散步”、妈妈“还总把带叶的小枝插在屋梁的缝隙里,用它们的生命来标记我们生命的生长”。他们的生活没有物质上的丰厚,但却让人感觉到家庭的温馨,感觉到安徒生小时的幸福。正是父母高洁的爱,给与他快乐的童年。

安徒生的童话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情感,充溢着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使任何时代的儿童都能从中获得勇气和爱心。可以说,他小时候拮据而快乐的时光,父母的向往与追求,深深的影响着他的创作。

2、三年级下《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文中率真质朴的童话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插图和文章细节,感受安徒生小时候家庭生活虽然艰辛,但乐观的父母让家中充满了温馨,充盈着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多积累童话语言,体会安徒生小时候的生活感受。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非常喜欢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的作品,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童年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安徒生童年时居住的破旧的小房子)

2、同学们请看,安徒生就出生在这个窄小破旧的小屋里,这个家庭会给他留下什么样的童年回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3、导入新课,出示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名词。

如:地名-----欧塞登,人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对于这些地名和人名反复朗读加强记忆)

对”拉封丹”和“霍尔堡”这两个人和《天方夜谭》这本书可略做介绍。

三、再读课文,感悟作品。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说说安徒生的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点拨、归纳。如:窄小、破旧、贫穷、温馨、美好、有生机等等。

四、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找一找文中的那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些句子一带而过,有些要细细品味。学生谈到父亲、母亲时教师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感悟形象)

可以重点感受以下语句:

涉及到父亲的:

1、好在墙上挂满了画,抽屉里也满是漂亮的玻璃杯和装饰品。门的镶板上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现在想想,那对我来说犹如一个画廊。

(抓住“画廊”这个词展开联想,想象那间破旧的小屋的另一番情景,让学生描述。)

脑中有了画面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引导学生猜想画廊是谁的杰作?

2、父亲汉斯。安徒生非常爱我。每到他的休息日----星期天,他都会用整天的时间给我做玩具和画图画。到了晚上,他还常常给我大声朗读拉封丹、霍尔堡的作品和《天方夜谭》里的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只有这时候才能见到父亲的笑容。

(可以从孩子的角度谈父亲给安徒生的启蒙。

你喜欢安徒生的父亲吗?为什么?)

3、我可怜的父亲,美梦从没成真,可也从未忘记过去。记得有一次,一个文法学校的学生来订做一双新鞋当看到他的课本时,父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他深情地对我说:“这也是我应该走的路!”那个晚上,父亲再没有说什么。

(这句话可抓住“我可怜的父亲,美梦从未成真,可也从未忘记过去。”这句话拓展:父亲有一个梦,---------------------来感受他的父亲有美好的追求。)找学生读出对父亲的爱,(齐读,教师指导朗读)

涉及到母亲的:

1、我们与邻居家之间隔着的排水沟有个土箱子,里面种着香葱和西芹。这就是妈妈的花园。

(让学生围绕“妈妈的花园”谈谈自己的理解,感悟妈妈的心境。)

2、妈妈总跟我说,我比她小时候幸福多了。它是把我当成贵族的孩子来抚养的。

(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安徒生的父母给了他那些财富?)

找学生读出对母亲的爱,(齐读,教师指导朗读)

美读全文。

五、拓展、练笔。

像安徒生那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表达:

童话是童年的梦,他的童年-----------------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填写)出示课后的一段话。

激励学生读一读安徒生的自传《我的童话人生》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文本细读:

这篇文章节选自安徒生的自传《童话人生》第一章。通过对童年生活场景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小时家庭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乐观以及对作者深挚的爱。

安徒生用他特有的质朴率真的语言,描绘了他的童年时光,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乐观与自信,亲情与关爱。他们的生活是艰辛的,住所“窄小破旧”,“整个空间几乎都被作坊和我睡觉的床占据了”;父亲尽管很聪明,并有着诗歌天分,但生活所迫,只能做个修鞋匠;“母亲就穿上只有去领圣餐时才穿的那身褐色印花棉布衣服,这是那些年她最好的一件长服”。但父母亲却仍然乐观自信的生活着,墙上、门的镶板上满是画,“犹如一个画廊”,既包含了对孩子的爱,又见父亲、母亲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我们与邻居家之间隔着的排水沟有个土箱子,里面种着香葱和西芹。这就是妈妈的花园”,寥寥数字,母亲的雅趣、对生活的向往立时呈现。 “父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他深情地对我说:“这也是我应该走的路!”生活所迫只能修鞋维持生计,但心中的渴望仍在。而父母在坚强的承受着生活艰辛的同时,充满了对孩子的挚爱。“她是把我当成贵族的孩子来抚养的”、“父亲每到他的休息日都会用整天的时间给我做玩具和画图画”、“冬天的晚上,父亲给我读书,做玩具;夏天,几乎每个星期天,他都带我去林间散步”、妈妈“还总把带叶的小枝插在屋梁的缝隙里,用它们的生命来标记我们生命的生长”。他们的生活没有物质上的丰厚,但却让人感觉到家庭的温馨,感觉到安徒生小时的幸福。正是父母高洁的爱,给与他快乐的童年。

安徒生的童话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情感,充溢着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使任何时代的儿童都能从中获得勇气和爱心。可以说,他小时候拮据而快乐的时光,父母的向往与追求,深深的影响着他的创作。

3、三年级教案:《幸福的回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感情,并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重点读好课后的几个句子。

4、感受作者热爱我国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1、看图谈话,了解**。

2、为什么说这是“幸福”的回忆?

理解“幸福”、“回忆”。

3、听课文录音。

这个小朋友很。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汇聚慈祥和蔼爽朗

5、学习“单元提示”。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意读出语句的轻重、停顿、速度、高低。

6、练读:

○邓爷爷,邓爷爷,您在哪里?我想看看您!

○我紧靠看邓爷爷,甜甜地一笑。

7、作业:

《课堂作业》1—3

第2课时

1、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2、范读指导。

(幸福、激动。语调略高、语速略快)

3、两个句式:

○用“因为……所以……”说说我为什么到幸运?

○用“每当……就会……”说一句话。

4、默读第2—4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是围绕第1自然段的哪个词来写的?

5、指导朗读。

○“妈妈,我要看……赶上去。

(激动、急切。语调较高、语速较快)

○我忍不住……我想看看您!”

(急切。响亮)

○找出描写邓爷爷外貌的话。读一读。

(我的兴奋和邓爷爷的和蔼。)

○“千里马……我要……”

(兴奋、激动。语速较快、语调较高。)

6、有选择地练读。

7、分段练习。

先分成两段,再分成三段。

8、作业:

《课堂作业》4—7

4、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水墨画》(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胜、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一份丰厚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世纪宝鼎。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1、师生共同介绍有关鼎的资料。

2、师生共同介绍联合国的有关资料。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1、自读课文,扫清文章的文字障碍。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中国人民赠给联合国一份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的外形结构。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熟读课文,准备赠鼎表演。

1、小黑板出示:课后思考题二。

2、学生讨论:如何准备才能表演好呢?

3、教师小结:要表演赠送宝鼎,介绍的重点是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熟悉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学生分小组准备。

五、进行课本剧的展示。

1、小组表演。

2、全班进行表演。

3、对照课文的内容朗读课文。

六、对照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1、学生品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后交流。

七、词语积累环节。

1、选择自己喜欢词语、句子,抄写在作业本上。

2、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5、二年级语文《童年的问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生字,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学会一个部首“夕”。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想像能力及自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方法,重点利用读拼音、猜字、听读、编谜语、熟字加偏旁、形近字辨析等识字方法,自主认读、识记本课生字及本课生字引出的生字,拓展识字目标,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边阅读边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放思维。

4、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小时侯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大胆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14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学生回家搜集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你能不能想起那些,曾经最想探求的奥秘最想知道的问题呢?都是些什么?谁愿意告诉大家。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小宇宙里原来有这么多问号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童年的问号》?(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1、这篇文章短小而精美,我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

师范读(配乐)

2、你也来读一读,好吗?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然后把带有生字的词再读二遍。

3、谁能说一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我们来分自然段读一读,好吗?

4.课文中都写了谁的故事?你最喜欢谁的故事,

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生读

小结:是啊,他们多么善于观察生活啊?童年就这样在问号中慢慢长大,后来,牛顿、瓦特,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看来,科学家们从小就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学们,看看这些词语能不能难倒你们呢?

(二)1.出示词语:

梦乡、这里、瓦片、居住、治水

伟大、科学、而今、停顿、特别

壶盖、飞舞、伴随、采药、治病

1)、开火车领读、认读

2)、指读

师:看来这些词语还真没难倒你们,不过这些字宝宝可要单独来考一考你们了,愿意迎接挑战吗?

2.字卡认读

认生字:

形声字:顿 左声右形

药 上形下声

病字旁 病 外形内声

伟 左形右声

治 左形右声

特 左形右声

师:你们和生字交上了朋友,字宝宝们真高兴啊,他们又把自己在生字中的好朋友也带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愿意认识他们吗?

3.出示词语:

美梦,而且,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齐读课文

6、《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外祖母的形象。

2.运用想象补白法,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外祖母对“我”的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从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中汲取对生活乐观、坚强的力量。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中重点的语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中感受爱的力量,学习面对生活乐观坚强的态度。

教学方法

阅读批注法,想象补白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

给划线的字注音:

罚(chéng)    (pū)     (dōu)   纹(zhòu)  栗(zhàn)

诅咒(zǔ zhòu)  (pú)     (zōng)  子(biàn) 果(fǔ)

咕哝(gū nong)  (liǔ)   (jiá)    抖(chàn)

二、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1.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心灵的导师与朋友,是人一生的幸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朋友》这一课,认识一下高尔基心目中最敬佩热爱的外祖母。

2.介绍作者:

高尔基——苏联作家。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中剧本《小市民》、散文《鹰之歌》《海燕》等作品引起巨大反响。后因参加革命工作几次被捕。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还写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高尔基笔下的外祖母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三、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

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

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四、交流互动,合作探究

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外祖母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说说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慈爱、开朗、乐观、坚毅、勤劳能干)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

1.头发: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描写非常细致,突出她的头发“多”“密”“长”“黑”“厚”的特点)。

2.眼睛:A.黑眼珠儿闪烁着气愤的光芒 B.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C.通过她的眼睛,从她的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这些句子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乐观坚毅的个性)

3.声音:A.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B.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比喻又新鲜又奇妙,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在我的心目中,外祖母的每句话都像歌声那样动听,并且永远刻在我的心上)。

4.动作: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腰成了驼背,记载着外婆所承担的繁重劳动和生活的艰辛。把外祖母比做猫,调皮中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也表明了我和外祖母的朋友关系。)

5.微笑: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写出了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饱含了热爱之情)。

1.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分析: 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

2.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

3.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4.神态描写:快活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五、质疑交流

1.外祖母在孩子的眼中应该是长辈,高尔基把自己的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你觉得文章用这个标题合适吗?说说你的理由。

(外祖母的爱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把我的心灵从黑暗带到了光明的地方,她像朋友一样尊重我,平等地对待我,是我最知心的人)。

2.从哪些外貌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3.从议论的语句你体会“我”对外祖母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六、自主小结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七、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平等     

  理解

  外祖母      宽容      “我”

尊重

观察细节   描写细腻   感情真挚

八、反馈练习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这些描写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

九、布置作业

1.本课《与课堂同行》

2.按要求预习下一课《一面》。

7、二年级上《童年的问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童年的美丽,体会童年时的好奇心给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梦”“而”“瓦”“住”“这”“治”“伟” “科”8个字,会认14个二类字,掌握其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牛顿小时侯的趣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学会“梦”“而”“瓦”“住”“这”“治”“伟” “科”8个字。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并试着表达自己科学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出示问号)它是谁呀?

2、你能用问号说一句话吗?

3、是啊,你们的问号可真不少,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好奇心特别强,也特别喜欢提问题,其实每个人童年的时候都是这样度过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童年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认真听老师读课文,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想读吗?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请5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4、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随文识字

1、孩子们,我们正享受着童年的美好,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的童年生活吗?

2、那童年在作者的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这里有一个生字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梦”认识“夕”字部,组词(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尽情的畅想,童年就像是一个七彩的梦,就像是一首美妙的诗,童年还像是什么呢?请你也展开想像的翅膀,也像作者这样说一说(出示句式:童年是一串跳动的音符,童年是一本厚厚的书,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 )

看来,你们都可以当小诗人了,童年在你们的眼中是这样的诗情画意,就让我们怀着这份美好来读一读这段话吧(指名读2个)

3、童年不仅是一首诗,一个梦,童年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几个爱提问的小男孩呢?他们的问题又是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的2——4 自然段,找到他们的问题画下来,多读几遍

4、文中爱提问的小男孩都是谁呀?

生:牛顿 学习“顿”拼读—顿右边的页表示头的意思,左边是屯的变形,在古代这个字表示磕头的意思。

瓦特 同桌拼读这两个字,学习“瓦”识记—集体书空笔顺—组词,用特别说一句话。

李时珍

5、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呢?(只读他们的问题)

牛顿 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

学习“而”拼读—识记—组词—介绍多音字

师:是啊,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你知道答案吗?(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可当时的小牛顿却不知道这个答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谁愿意当回小牛顿读出他心中的疑惑和不解(指名读)

你还找到了谁的问题?

生:壶盖为什么要跳舞?

学习“壶盖”同桌合作拼读

出示“舞”这个字就是跳舞的舞字,讲解他的演变过程

师:壶盖为什么要跳舞呢?(水蒸汽推动过壶盖在动)瓦特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这个问题的?

生:他看到水开了,壶盖不住地上下跳动。

师:出示“住”拼读,不住地跳动是怎样动的?

生:不停地、一直动

师:你能用“不住地”说一句话吗?

生:说句子

师:出示两个句子:壶盖上下跳动。壶盖不住地上下跳动。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句好?(具体、完整)是啊,我们平时在说话、写句子的时候也要具体、完整,那我们就先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一段吧。师:我们家里也有烧开水的壶,你见过壶盖跳舞吗?

生:见过(评价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生:没见过

师:是啊,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我们都习以为常了,觉得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可是小瓦特却不一样,他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你觉得瓦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细心、好奇心很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小瓦特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那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也来做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吧,我们共同合作来读这一段,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

6、中国小男孩李时珍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这种草到底能治什么病呢?

学习“治病”同桌拼读

师:到医院治病,医生除了建议我们要打针之外,还会让我们(生接:吃药)学习“药”拼读—药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中药和西药,可不管是哪一种药,它都是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折磨的,所以我们的祖先流传了这样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

出示“这”请这位同学读一读这个字—识记—与“那”意思相对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李时珍的这个问题—齐读

师:到底能治什么病呢?到底是什么意思?(究竟)

师:李时珍每次随父亲上山采药,他总想问个究竟,弄个明白。学习“随”拼读

师:从总是、每次你又读懂了什么呢?(好奇心强,爱提问)再读这一段

7、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黑板,来总结一下,这三个小男孩都是什么样的孩子?板书:善思考、爱观察、敢提问

8、师:这三个善思考、爱观察、敢提问的小男孩就提出过这三个问题吗?(不是)对,这三个问题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特别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伴随着牛顿、瓦特、李时珍一天天地长大,童年就这样在问号中慢慢长大,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学习“伟”“科”拼读—识记—组词

师:课前我们都查找了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三位科学家

师:看来,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卓越的成绩与他们童年时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不断思考是分不开的,让我们带着对三位科学家的敬佩之情再一起来读一下这一自然段

四、复习生字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智慧树,上面的智慧果里就藏着今天学习的生字朋友,快来看看吧(开火车读词语)

五、扩展

师:孩子们,我们现在也正处于童年时代,你心中的问号是什么呀?

六、总结

师:大家的问号还真不少,但老师发现,有些问题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请教父母或老师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有些问题提的特别有价值,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学习,多思考,多发现,做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老师相信将来的你们一定会有重大发现,将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诞生。

8、《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本次席作的题目是“童年的回忆”,是命题作文。要求写的内容融还是比较宽法的,只要是自己小时候亲身经历过得有趣的事都可以写,细做的提示和要求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两段文字,二是一幅插图.

第一段文字时强调这次习作的范围是“同年都有许多值得会议的事”,要求回忆之后,写一件事,重点是有趣的事。

第二段文字是交待本次习作中带你要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些具体。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自己感到有趣在哪里。

插图是小同学在钓鱼、画画、捉蝴蝶,目的是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告诉同学都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可以写图上的内容,也可以写图上没有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生动。

2、突出一个“趣”字,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要真实。

3、培养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些具体,写生动。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你也许曾经在小溪边垂钓,也许在公园里观察不捉蝴蝶,也许你在大自然中描绘过美丽的图画……今天,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情,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2、明确要求,指导写作。

(1) 读题目,明确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

(2) 指名地习作要求,思考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板书:

童年的回忆

写事(会议经过)——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

抓重点(趣)写自己内心地感受。

3、 构思写作,口头叙述。

(1) 拿出你童年时的照片或者玩具,回忆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情,讲给小组内的同学们听。

(2) 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讲给全班听,展开评价,注意评价依据应围绕板书内容。(学生可以把“趣事”完整叙述,也可以选择精彩部分讲给大家听。)

4、 动笔写,教师巡视。

(1) 学生把自己刚才的构思内容写下来。

(2) 在教师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习作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要求,可以先写出“趣事”的重点部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行。

5、 朗读欣赏、评比奖励。

(1) 写完找学生在全班朗读,引导学生展开评议,注意围绕重点进行评价。主要找出优点,可以婉转提出不足。

(2) 学生自己修改,在查漏补缺中完善自己的作文。

|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9、《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

文本细读:

这篇文章节选自安徒生的自传《童话人生》第一章。通过对童年生活场景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小时家庭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乐观以及对作者深挚的爱。

安徒生用他特有的质朴率真的语言,描绘了他的童年时光,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乐观与自信,亲情与关爱。他们的生活是艰辛的,住所“窄小破旧”,“整个空间几乎都被作坊和我睡觉的床占据了”;父亲尽管很聪明,并有着诗歌天分,但生活所迫,只能做个修鞋匠;“母亲就穿上只有去领圣餐时才穿的那身褐色印花棉布衣服,这是那些年她最好的一件长服”。但父母亲却仍然乐观自信的生活着,墙上、门的镶板上满是画,“犹如一个画廊”,既包含了对孩子的爱,又见父亲、母亲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我们与邻居家之间隔着的排水沟有个土箱子,里面种着香葱和西芹。这就是妈妈的花园”,寥寥数字,母亲的雅趣、对生活的向往立时呈现。“父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他深情地对我说:“这也是我应该走的路!”生活所迫只能修鞋维持生计,但心中的渴望仍在。而父母在坚强的承受着生活艰辛的同时,充满了对孩子的挚爱。“她是把我当成贵族的孩子来抚养的”、“父亲每到他的休息日都会用整天的时间给我做玩具和画图画”、“冬天的晚上,父亲给我读书,做玩具;夏天,几乎每个星期天,他都带我去林间散步”、 妈妈“还总把带叶的小枝插在屋梁的缝隙里,用它们的生命来标记我们生命的生长”。他们的生活没有物质上的丰厚,但却让人感觉到家庭的温馨,感觉到安徒生小时的幸福。正是父母高洁的爱,给与他快乐的童年。

安徒生的童话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情感,充溢着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使任何时代的儿童都能从中获得勇气和爱心。可以说,他小时候拮据而快乐的时光,父母的向往与追求,深深的影响着他的创作。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文中率真质朴的童话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插图和文章细节,感受安徒生小时候家庭生活虽然艰辛,但乐观的父母让家中充满了温馨,充盈着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多积累童话语言,体会安徒生小时候的生活感受。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非常喜欢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的作品,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童年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安徒生童年时居住的破旧的小房子)

2、同学们请看,安徒生就出生在这个窄小破旧的小屋里,这个家庭会给他留下什么样的童年回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3、导入新课,出示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名词。

如:地名-----欧塞登,人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对于这些地名和人名反复朗读加强记忆)

对”拉封丹”和“霍尔堡”这两个人和《天方夜谭》这本书可略做介绍。

三、再读课文,感悟作品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说说安徒生的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点拨、归纳。如:窄小、破旧、贫穷、温馨、美好、有生机等等。

四、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找一找文中的那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些句子一带而过,有些要细细品味。学生谈到父亲、母亲时教师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感悟形象)

可以重点感受以下语句:

涉及到父亲的:

1、好在墙上挂满了画,抽屉里也满是漂亮的玻璃杯和装饰品。门的镶板上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现在想想,那对我来说犹如一个画廊。

(抓住“画廊”这个词展开联想,想象那间破旧的小屋的另一番情景,让学生描述。)

脑中有了画面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引导学生猜想画廊是谁的杰作?

2、父亲汉斯。安徒生非常爱我。每到他的休息日----星期天,他都会用整天的时间给我做玩具和画图画。到了晚上,他还常常给我大声朗读拉封丹、霍尔堡的作品和《天方夜谭》里的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只有这时候才能见到父亲的笑容。

(可以从孩子的角度谈父亲给安徒生的启蒙。

你喜欢安徒生的父亲吗?为什么?)

3、我可怜的父亲,美梦从没成真,可也从未忘记过去。记得有一次,一个文法学校的学生来订做一双新鞋当看到他的课本时,父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他深情地对我说:“这也是我应该走的路!”那个晚上,父亲再没有说什么。

(这句话可抓住“我可怜的父亲,美梦从未成真,可也从未忘记过去。”这句话拓展:父亲有一个梦,---------------------来感受他的父亲有美好的追求。)找学生读出对父亲的爱,(齐读,教师指导朗读)

涉及到母亲的:

1、我们与邻居家之间隔着的排水沟有个土箱子,里面种着香葱和西芹。这就是妈妈的花园。

(让学生围绕“妈妈的花园”谈谈自己的理解,感悟妈妈的心境。)

2、妈妈总跟我说,我比她小时候幸福多了。它是把我当成贵族的孩子来抚养的。

(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安徒生的父母给了他那些财富?)

找学生读出对母亲的爱,(齐读,教师指导朗读)

美读全文。

五、拓展、练笔

像安徒生那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表达:

童话是童年的梦,他的童年-----------------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填写)出示课后的一段话。

激励学生读一读安徒生的自传《我的童话人生》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10、六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 :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2.小组讨论哪三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11、《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外祖母的形象。

2.运用想象补白法,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外祖母对“我”的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从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中汲取对生活乐观、坚强的力量。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中重点的语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中感受爱的力量,学习面对生活乐观坚强的态度。

教学方法:

阅读批注法想象补白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能合上书本,完成下列词语

噗噗(   ) 两膝(   ) 颤动(   ) 惩罚(    ) 诅咒(   )

两颊(   ) 敏捷(   ) 皱纹(   ) 马鬃(   )  发绺(   )

二、读一读    

1、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2、读完课文,你认为哪句话可以概括全文的中心内容呢?

                                                                     

三、想一想

1、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人?

                                                                                 

                                                                                 

                                                                                  

2、本文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丰满的外祖母形象。那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使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呢?

                                                                                  

                                                                                  

                                                                                  

                                                                                  

3、为了更好的表现人物,文章还使用了极富表现力和饱含感情的词语。在刻画外祖母形象的时候,运用了很多这样的词语,大家来找一下。作者使用这些词有什么样具体的作用?

                                                                                

                                                                               

                                                                       

4.、划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四、练一练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请你认真观察身边熟悉的人的眼睛,练习写一段话。

                                                                             

                                                                                 

12、六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

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

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1、敢于提问;2、反复思考;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